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70797.4

文献号 : CN1101014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辛志军郑国权蒋中艳廖文波黄鹏敖俊张西峰王岩

申请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主管、设置在主管一端的手柄、设置在主管另一端的转向套以及设置在转向套上的转向组以及设置在转向组上的轮状切除组;本发明实现了医生能够调整轮状刮刀的工作角度,对质地坚韧的髓核及纤维环、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进行高效切除,提高了内镜下椎间盘高效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的成功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设置在主管(1)一端的手柄(2)、设置在主管(1)另一端的转向套(3)以及设置在转向套(3)上的转向组(4)以及设置在转向组(4)上的轮状切除组(5);

所述转向组(4)包括设置在转向套(3)内并与转向套(3)活动连接的球套(41)、设置在转向套(3)外侧并与球套(41)连接的转向管(42)以及设置在转向管(42)上的旋转套(43),所述球套(41)上设有转向孔(44),所述球套(41)内设有万向节(6),所述万向节(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向杆(61)以及第二转向杆(62),所述第一转向杆(61)与轮状切除组(5)连接,所述第二转向杆(62)一端穿过转向孔(44)以及主管(1)并设置在主管(1)外侧,所述轮状切除组(5)包括设置在旋转套(43)内的转向球(51)、设置在旋转套(43)外侧并与转向球(51)连接的轮状切除盘(52),设置在轮状切除盘(52)外侧的电机(53)以及设置在轮状切除盘(52)的内侧的轮状刮刀(54),所述电机(53)的输出端穿过轮状切除盘(52)并与轮状刮刀(54)连接,所述轮状刮刀(54)的侧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切削刃(541),相邻切削刃(541)之间设有排屑槽(5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杆(62)位于主管(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柄(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套(3)的内侧设有第一调节杆(8),所述第一调节杆(8)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调节杆(81),所述第二调节杆(81)一端穿过转向孔(44)以及主管(1)并设置在主管(1)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杆(81)位于主管(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柄(8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内侧设有套管(9),所述套管(9)套设在第二调节杆(81)外侧并与第二调节杆(81)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上设有与电机(53)电连接的开关(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状刮刀(54)采用的材料为医用金属。

说明书 :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 状切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分为中央部的髓核,富于弹性的胶 状物质;周围部的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椎间盘上下端 连接椎体的一层透明组织称之为软骨终板,软骨终板的一面与纤维环及椎间 盘髓核组织紧密连接,另一面则连接椎体,具有从上下方固护髓核的作用。 腰部纤维环前厚后薄,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 或脊神经,产生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数病人虽可在早期经过非手术 疗法如牵引、推拿等物理方法及药物治疗而使症状缓解,但仍有不少患者最 终还需采用手术治疗。
[0003] 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及微创技术的提高,目前国内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广泛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术式,包括内镜下单纯髓核摘除术或内镜下间盘摘 除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而,由于脊柱内镜操作通道直径仅为7mm, 且往往与椎间隙成一定角度植入操作区域。内镜下椎间盘切除器械多为“枪 式”长柄操作器械,以内镜下髓核钳为主,其抓持能力有限,难以对质地坚 韧的髓核及纤维环进行高效切除,同时,内镜下髓核钳摘除椎间盘组织以 “点”式抓持切除为主,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及髓核也很难应用现有内镜操 作器械进行有效切除和实现终板打磨,而这将直接影响椎间盘切除效率以及 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式中植骨面的暴露,从而直接影响手术效率内镜下椎体 间植骨融合成功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 状切除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可调型脊柱内镜下椎间盘的轮状切除装置,包括主管、设置在主管 一端的手柄、设置在主管另一端的转向套以及设置在转向套上的转向组以及 设置在转向组上的轮状切除组;转向组包括设置在转向套内并与转向套活动 连接的球套、设置在转向套外侧并与球套连接的转向管以及设置在转向管上 的旋转套,球套上设有转向孔,球套内设有万向节,万向节的两端分别设有 第一转向杆以及第二转向杆,第一转向杆与轮状切除组连接,第二转向杆一 端穿过转向孔以及主管并设置在主管外侧。
[0006] 本发明中的转向套与设置在转向套内的球套配合,即球套与转向套的转 动连接,使球套以及设置在球套上的轮状切除组能够绕转向套做多角度的旋 转运动,同时旋转套与设置在旋转套内的转向球配合,即旋转套与转向球的 转动连接,同时万向节实现第一转向杆与第二转向杆的变角度动力传递改变 了传动轴线的方向。当医生旋转第二转向杆时,通过万向节以及第一转向杆 的传动作用使转向球绕旋转套做旋转运动,以此调节轮状切除组的工作位 置。
[0007] 作为优选,轮状切除组包括设置在旋转套内的转向球、设置在旋转套外 侧并与转向球连接的轮状切除盘,设置在轮状切除盘外侧的多组电机以及设 置在轮状切除盘的内侧的轮状刮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轮状切除盘并与轮状 刮刀连接。
[0008] 本发明中电机驱动轮状刮刀旋转,同时转向球以及设置在转向球上的轮 状刮刀能够绕旋转套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
[0009] 作为优选,轮状刮刀的侧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切削刃,相邻切削刃之间 设有排屑槽。
[0010] 本发明中切削刃对椎间盘进行切削,并通过排屑槽将废渣排出以避免废 渣堵塞切削通道。
[0011] 作为优选,第二转向杆位于主管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柄。
[0012] 本发明中设置在第二转向杆上的第一调节柄,便于医生通过第一调节柄 旋转第二转向杆,以调节轮状刮刀的工作位置。
[0013] 作为优选,转向套的内侧设有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上设有与其转动 连接的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一端穿过转向孔以及主管并设置在主管外 侧。
[0014] 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杆与第二调节杆的转动连接配合,当医生向外拉动 第二调节杆时,则第一调节杆带动球套旋转,进行调节转向管的旋转角度。
[0015] 作为优选,第二调节杆位于主管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调节柄。
[0016] 本发明中设置在第二调节杆上的第二调节柄,便于医生通过第二调节柄 旋转第二调节杆,以调节转向管的工作位置。
[0017] 作为优选,主管内侧设有套管,套管套设在第二调节杆外侧并与第二调 节杆滑动连接。
[0018]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主管内侧并套设在第四调节管外侧的套管,对第二调 节杆进行位置限定,避免第二调节杆与第二转向杆发生工作位置上的互相干 扰。
[0019] 作为优选,手柄上设有与电机电连接的开关。
[0020]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手柄上的开关,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 轮状刮刀的工作状态。
[0021] 作为优选,轮状刮刀采用的材料为医用金属。
[0022] 本发明通过采用材料为医用金属的轮状刮刀,避免轮状刮刀在手术过程 中对患者造成感染。
[002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 本发明中通过转向套与设置在转向套内的球套配合,即球套与转向套的 转动连接,使球套以及设置在球套上的轮状切除组能够绕转向套做多角度的 旋转运动,同时旋转套与设置在旋转套内的转向球配合,即旋转套与转向球 的转动连接,同时万向节实现第一转向杆与第二转向杆的变角度动力传递改 变了传动轴线的方向。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通过转向管与轮状切除组的多阶 段方向调整配合,使轮状切除组能够到达椎间盘的任意位置,具有优良的位 置调整性能,实现了轮状切除组的无死角切除作业。
[0025] 当医生旋转第二转向杆时,通过万向节以及第一转向杆的传动作用使转 向球绕旋转套做旋转运动,以此调节轮状切除组的工作位置。使轮状切除组 能够绕转向管做一定角度的旋转,由此当电机启动并带动轮状切除组旋转 时,医生能够调整轮状切除组的工作角度,使其更好的与椎间隙平向,从而 更好的贴服终板角度,并对质地坚韧的髓核及纤维环、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 进行高效切除,提高了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效率,实现了内镜下对椎体终板软 骨高效刮除及椎板打磨,从而更充分暴露植骨床,有效提高椎体间植骨融合 以及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中轮状切除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中轮状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中:1-主管;2-手柄;3-转向套;4-转向组;5-轮状切除组;41-球 套;42-转向管;43-旋转套;51-转向球;52-轮状切除盘;53-电机;54-轮 状刮刀;44-转向孔;6-万向节;61-第一转向杆;62-第二转向杆;7-第一 调节柄;8-第一调节杆;81-第二调节杆;82-第二调节柄;9-套管;541-切 削刃;542-排屑槽;1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 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3] 实施例
[0034] 参见图1到图5,本发明包括主管1、设置在主管1一端的手柄2以及 设置在主管1另一端的转向套3,手柄2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持握并移动 主管1的位置。转向套3内设有同于改变工作角度的转向组4,转向组4包 括设置在转向套3内并与转向套3活动连接的球套41以及设置在球形套外 侧并与球套41连接的转向管42,转向管42的一端与球套41固定连接,转 向管42的另一端设有旋转套43。转向套3的内侧设有第一调节杆8,第一 调节杆8与球形套垂直连接,第一调节杆8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调节 杆81,第二调节杆81的一端与第一调节杆8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81的另 一端穿过主管1并设置在主管1外侧。
[0035]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5,第二调节杆81位于主管1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二 调节柄82,设置在第二调节杆81上的第二调节柄82便于医生通过第二调节 柄82旋转第二调节杆81,以调节转向管42的工作位置。主管1内侧设有套 管9,套管9套设在第二调节杆81外侧并与第二调节杆81滑动连接。本发 明通过设置在主管1内侧并套设在第四调节管外侧的套管9,对第二调节杆 81进行位置限定,避免第二调节杆81与与其他部件发生工作位置的互相干 扰。
[0036] 本发明通过第一调节杆8与第二调节杆81的转动连接配合,当医生向 外拉动第二调节杆81时,第二调节杆81的移动则会带动第一调节杆8旋转, 第一调节杆8旋转的同时则会带动球套41旋转,并且球套41的旋转方向与 第一调节杆8的旋转方向相反,当医生向内推动第二调节杆81时,第二调 节杆81的移动则会带动第一调节杆8绕另一方向旋转,第一调节杆8旋转 的同时则会带动球套41朝向另一方向旋转,由此医生可通过调节第二调节 杆81的位置进而调节转向管42的旋转角度,使转向管42能够绕转向套3 做多角度的旋转。
[0037] 进一步参见图2到图4,旋转套43内设有用于切除椎间盘的轮状切除组 5,轮状切除组5包括设置在旋转套43内并与旋转套43转动连接的的转向 球51以及设置在旋转套43外侧并与转向球51连接的轮状切除盘52,轮状 切除盘52的外侧设有电机53,轮状切除盘52的内侧设有用于切除椎间盘并 与电机53输出端连接的轮状刮刀54,轮状刮刀54采用的材料为医用金属, 避免轮状刮刀54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感染。轮状刮刀54的侧面上设有 均匀分布的切削刃541,相邻切削刃541之间设有排屑槽542。切削刃541 对椎间盘进行切削,并通过排屑槽542将废渣排出以避免废渣堵塞切削通道。
[0038]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4,球套41上设有转向孔44,球套41内设有万向 节6,万向节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向杆61以及第二转向杆62,第一转 向杆61的一端与万向节6固定连接,第一转向杆61的另一端与转向球51 固定连接。第二转向杆62的一端与万向节6固定连接,第二转向杆62的另 一端穿过转向孔44以及主管1并设置在主管1外侧。万向节6实现第一转 向杆61与第二转向杆62的变角度动力传递改变了传动轴线的方向。当医生 旋转第二转向杆62时,通过万向节6以及第一转向杆61的传动作用使转向 球51绕旋转套43做旋转运动,使轮状刮刀54能够绕旋转套43做多角度的 旋转运动,由此调节轮状刮刀54的工作位置。第二转向杆62位于主管1外 侧的一端设有第一调节柄7,设置在第二转向杆62上的第一调节柄7便于医 生通过第一调节柄7旋转第二转向杆62,以调节轮状刮刀54的工作位置。 手柄2上设有与电机53电连接的开关10,通过设置在手柄2上的开关10, 便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随时控制轮状刮刀54的工作状态。
[0039]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2,电机53的输出端穿过轮状切除盘52并与轮状 刮刀54连接。本发明中的转向套3与设置在转向套3内的球套41配合,即 球套41与转向套3的转动连接,使球套41以及设置在球套41上的轮状切 除组5能够绕转向套3做多角度的旋转运动,同时旋转套43与设置在旋转 套43内的转向球51配合,即旋转套43与转向球51的转动连接,使转向球 51以及设置在转向球51上的轮状刮刀54能够绕旋转套43做多角度的旋转 运动,由此当电机53启动并带动轮状刮刀54旋转时,医生能够调整轮状刮 刀54的工作角度,并对质地坚韧的髓核及纤维环、椎体终板附着的软骨进 行高效切除,实现了完全切除突出间盘的功能,提高了内镜下椎体间植骨融 合以及手术的成功率。
[0040]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