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20298.4

文献号 : CN11011295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崔学良于瑞恩黎相孟赵韡祝锡晶王建青成全邢秀琴

申请人 : 中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具体是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无法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无法锁定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的问题。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整流滤波模块、直流斩波模块、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一高频变压器、第一阻抗匹配模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二高频变压器、第二阻抗匹配模块、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本发明适用于双频超声波振动加工。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

所述主电路包括整流滤波模块、直流斩波模块、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一高频变压器(T1)、第一阻抗匹配模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二高频变压器(T2)、第二阻抗匹配模块、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由第一至第四二极管(VD1 VD4)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第~

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第五二极管(VD5)、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二至第五三极管(VT2 VT5)、第六至第九二极管~

(VD6 VD9)、第三至第六电容(C3 C6);

~ ~

所述第一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七电容(C7);

所述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六至第九三极管(VT6 VT9)、第十至第十三二极管~

(VD10 VD13)、第八至第十一电容(C8 C11);

~ ~

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第十二电容(C12);

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一电感(L1)、第一电阻(R1)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五二极管(VD5)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

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第六二极管(VD6)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二极管(V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VD7)的阴极与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第七二极管(VD7)的阳极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二极管(VD8)的阴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第八二极管(VD8)的阳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二极管(VD9)的阴极与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连接;第九二极管(VD9)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七电容(C7)、第二电阻(R2)与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第九三极管(VT9)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极管(VD10)的阴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极管(VD10)的阳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VD11)的阴极与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VD11)的阳极与第七三极管(VT7)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VD12)的阴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VD12)的阳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VD13)的阴极与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第九三极管(VT9)的发射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九电容(C9)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电容(C10)的两端分别与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两端分别与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十二电容(C12)、第三电阻(R3)与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脉冲发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V1)、第二电压传感器(V2)、第一电流传感器(A1)、第二电流传感器(A2)、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文氏桥选频模块、移相同步控制器、PWM波发生器、分频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

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

第一电压传感器(V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两个输入端连接;

第二电压传感器(V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V1)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V2)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A1)安装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

第二电流传感器(A2)安装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第一电流传感器(A1)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A2)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连接;

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入端、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波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PWM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至第五三极管(VT2 VT5)的基极连接;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六至第九三极管(VT6 VT9)的基极连接;移相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

别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包括第一鉴频鉴相器、第一环路滤波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二鉴频鉴相器、第二环路滤波器、第二压控振荡器;所述第一鉴频鉴相器包括第一D触发器(U1)、第二D触发器(U2)、第一与门(H1);所述第一环路滤波器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五电容(C13 C1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包括第二电感(L2)、第十~四二极管(VD1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三极管(VT10);所述第二鉴频鉴相器包括第三D触发器(U3)、第四D触发器(U4)、第二与门(H2);所述第二环路滤波器包括第十八至第二十电容(C18 C20)、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二压控振荡器包括~第三电感(L3)、第十五二极管(VD15)、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十一三极管(VT11);第十四二极管(VD14)、第十五二极管(VD15)均为可变电容二极管;第一D触发器(U1)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D触发器(U2)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第三D触发器(U3)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压输入端;第四D触发器(U4)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入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入端、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入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入端均接地;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H1)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与门(H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D触发器(U1)的置位端、第二D触发器(U2)的置位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极管(VT10)的基极与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阳极连接;第十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第二电感(L2)与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十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接地;第十六电容(C16)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三极管(VT10)的基极、发射极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与门(H2)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门(H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D触发器(U3)的置位端、第四D触发器(U4)的置位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阴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基极与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阳极连接;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第三电感(L3)与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基极、发射极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文氏桥选频模块包括第一运放(AR1)、第十六二极管(VD16)、第十七二极管(VD17)、第八至第十二电阻(R8 R1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均为可调电阻;第一运放(AR1)的正输入端一方面作为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入端,另一方面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一方面作为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出端,另一方面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VD16)的阴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D17)的阳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两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两端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与第一运放(AR1)的正输入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波发生器包括方波发生器、积分电路、数字比较器;所述方波发生器包括

555定时器、第十八二极管(VD18)、第十九二极管(VD19)、第十三至第十六电阻(R13 R16)、~

第二十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所述积分电路包括第二运放(AR2)、第十七电阻(R17)、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十四电阻(R14)为可调电阻;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接地;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一方面分别与第十八二极管(VD18)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VD19)的阳极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十五电容(C25)接地;第十九二极管(VD19)的阴极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正电源端(VCC)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三引脚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连接;555定时器的第四引脚与正电源端(VCC)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五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容(C26)接地;555定时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二引脚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八二极管(VD18)的阳极、第十四电阻(R14)的滑动端连接;555定时器的第八引脚与第四引脚连接;第二运放(AR2)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十七电容(C27)接地;第二运放(AR2)的输出端与数字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数字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作为PWM波发生器的输入端;数字比较器的输出端作为PWM波发生器的输出端;

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同步控制器包括双频脉冲相位比较模块、移相控制器;所述双频脉冲相位比较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过零比较器(N1)、第二过零比较器(N2)、RS触发器(M1);所述移相控制器包括变结构控制器、第十二三极管(VT12)、第二十至第二十二二极管(VD20 VD22)、第二十至第二十三电阻(R20 R23)、第二十九电容(C29);

~ ~

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另一端与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另一端与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正输入端、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正输入端均接地;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M1)的置位端连接;

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M1)的复位端连接;RS触发器(M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变结构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正电源端(VCC)连接;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二极管(VD20)的阴极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二极管(VD20)的阳极接地;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阳极一方面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十九电容(C29)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阴极接地;第二十二二极管(VD22)的阴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二极管(VD22)的阳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器包括第五至第七D触发器(U5 U7)、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第二十四~

电阻(R24)、第三十电容(C30)、反相器(S1);第五D触发器(U5)的时钟端作为分频器的输入端;第五D触发器(U5)的反相输出端分别与第五D触发器(U5)的输入端、第六D触发器(U6)的时钟端连接;第六D触发器(U6)的反相输出端分别与第六D触发器(U6)的输入端、第七D触发器(U7)的时钟端连接;第七D触发器(U7)的反相输出端与第七D触发器(U7)的输入端连接;

第七D触发器(U7)的输出端一方面作为分频器的输出端,另一方面依次通过第三十电容(C30)、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反相器(S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反相器(S1)的输出端与第五D触发器(U5)的复位端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的阴极与反相器(S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的阳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三三极管(VT13)、第十四三极管(VT1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基极作为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接地;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基极与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集电极与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发射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五三极管(VT15)、第十六三极管(VT16)、第二十六电阻(R26);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基极作为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接地;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基极与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集电极与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发射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七三极管(VT17)、第十八三极管(VT18)、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基极作为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接地;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基极与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发射极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

脉冲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十八三极管(VT1 VT18)均为PNP型三极管。

~

说明书 :

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具体是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对耐热、耐磨、耐腐蚀等高性能材料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需求越来越广泛,常规加工手段变得越来越难以胜任,双频超声波振动加工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加工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双频超声波振动加工普遍采用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进行供电。然而,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由于自身原理所限,一方面无法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另一方面无法锁定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由此导致加工效率低、加工质量差。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以解决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无法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无法锁定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无法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无法锁定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
[0004]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
所述主电路包括整流滤波模块、直流斩波模块、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一高频变压器、第一阻抗匹配模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二高频变压器、第二阻抗匹配模块、第二超声波换能器;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由第一至第四二极管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第一电阻、第一电容;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三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二至第五三极管、第六至第九二极管、第三至第六电容;
所述第一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第七电容;
所述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六至第九三极管、第十至第十三二极管、第八至第十一电容;
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十二电容;
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一电感、第一电阻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第八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一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七电容、第二电阻与第一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一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九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八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九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二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十二电容、第三电阻与第二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脉冲发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文氏桥选频模块、移相同步控制器、PWM波发生器、分频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
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一电压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安装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一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第二电流传感器安装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二高频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第一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连接;
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入端、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波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PWM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至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六至第九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移相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5]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一、主电路的工作过程:单相交流电先经整流滤波模块整流成为直流电,再经直流斩波模块进行调压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逆变成为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交流电,该路交流电经第一高频变压器进行变压后施加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由此驱动第一超声波换能器产生超声波振动脉冲;第二路经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逆变成为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交流电,该路交流电经第二高频变压器进行变压后施加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由此驱动第二超声波换能器产生超声波振动脉冲。二、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开机上电后,脉冲发生器输出占空比可调的脉冲波信号,该脉冲波信号经第一驱动模块施加至直流斩波模块,由此驱动直流斩波模块进行工作。与此同时,PWM脉冲波发生器输出PWM调制波信号,该PWM调制波信号一方面经第二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另一方面经分频器进行分频处理后经第三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由此分别驱动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和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进行工作。在此过程中,第一电压传感器和第一电流传感器分别实时测量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并将测得的工作电压信号和工作电流信号变换成为两路方波信号后发送至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根据两路方波信号得到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并以该相位差作为控制信号控制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中的压控振荡器,由此输出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第二电压传感器和第二电流传感器分别实时测量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并将测得的工作电压信号和工作电流信号变换成为两路方波信号后发送至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根据两路方波信号得到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并以该相位差作为控制信号控制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中的压控振荡器,由此输出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然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一方面将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经文氏桥选频模块整理成为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后发送至PWM脉冲波发生器,另一方面将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发送至移相同步控制器。然后,PWM脉冲波发生器将正弦波信号调制成为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PWM调制波信号,该PWM调制波信号一方面经第二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另一方面经分频器进行分频处理后经第三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由此一方面使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之间保持同相位,另一方面使得第二超声波换能器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之间保持同相位,从而使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始终工作在各自的谐振点上,进而实现了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与此同时,移相同步控制器根据第一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和第二超声波换能器所需频率的方波信号得到两路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并根据该相位差生成移相控制信号,该移相控制信号一方面经第二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另一方面经第三驱动模块施加至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由此使得两路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保持恒定,从而锁定了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
[0006] 基于上述过程,与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通过采用全新的结构和原理,一方面实现了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另一方面锁定了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由此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有效改善了加工质量。
[0007] 本发明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双频超声波振动电源无法同时驱动两个不同谐振频率的超声波换能器、无法锁定两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差的问题,适用于双频超声波振动加工。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0009] 图2是本发明中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中文氏桥选频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中PWM波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中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0013] 图6是本发明中分频器的电路原理图。
[0014] 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5]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6] 图9是本发明中第三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一种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大功率双频超声波振动脉冲电源,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所述主电路包括整流滤波模块、直流斩波模块、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一高频变压器T1、第一阻抗匹配模块、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第二高频变压器T2、第二阻抗匹配模块、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
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由第一至第四二极管VD1 VD4组成的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第一~
电阻R1、第一电容C1;
所述直流斩波模块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第五二极管VD5、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一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二至第五三极管VT2 VT5、第六至第九二极管VD6~ ~
VD9、第三至第六电容C3 C6;
~
所述第一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七电容C7;
所述第二单相桥式逆变模块包括第六至第九三极管VT6 VT9、第十至第十三二极管~
VD10 VD13、第八至第十一电容C8 C11;
~ ~
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3、第十二电容C12;
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单相交流电源的两个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第一电感L1、第一电阻R1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单相桥式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第五二极管VD5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
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第六二极管VD6的阴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第六二极管V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二极管VD7的阴极与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第七二极管VD7的阳极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第八二极管VD8的阴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第八二极管VD8的阳极与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二极管VD9的阴极与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连接;第九二极管VD9的阳极与第五三极管VT5的发射极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与第四三极管VT4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六电容C6的两端分别与第五三极管VT5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四三极管VT4的发射极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七电容C7、第二电阻R2与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均与第五二极管VD5的阴极连接;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连接;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三极管VT7的发射极、第九三极管VT9的发射极均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极管VD10的阴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极管VD10的阳极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VD11的阴极与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一二极管VD11的阳极与第七三极管VT7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VD12的阴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二二极管VD12的阳极与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VD13的阴极与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连接;第十三二极管VD13的阳极与第九三极管VT9的发射极连接;第八电容C8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T6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九电容C9的两端分别与第七三极管VT7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电容C10的两端分别与第八三极管VT8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十一电容C11的两端分别与第九三极管VT9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第六三极管VT6的发射极、第八三极管VT8的发射极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一个输入端依次通过第十二电容C12、第三电阻R3与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脉冲发生器、第一电压传感器V1、第二电压传感器V2、第一电流传感器A1、第二电流传感器A2、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文氏桥选频模块、移相同步控制器、PWM波发生器、分频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
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
第一电压传感器V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V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V1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V2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A1安装于第一超声波换能器P1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一高频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第二电流传感器A2安装于第二超声波换能器P2的另一个输入端和第二高频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之间;
第一电流传感器A1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流传感器A2的输出端与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连接;
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入端、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出端与PWM波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PWM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分频器的输入端连接;分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至第五三极管VT2 VT5的基极连接;第三驱动模块~
的输出端分别与第六至第九三极管VT6 VT9的基极连接;移相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
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8] 所述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包括第一鉴频鉴相器、第一环路滤波器、第一压控振荡器、第二鉴频鉴相器、第二环路滤波器、第二压控振荡器;所述第一鉴频鉴相器包括第一D触发器U1、第二D触发器U2、第一与门H1;所述第一环路滤波器包括第十三至第十五电容C13~C1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压控振荡器包括第二电感L2、第十四二极管VD14、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三极管VT10;所述第二鉴频鉴相器包括第三D触发器U3、第四D触发器U4、第二与门H2;所述第二环路滤波器包括第十八至第二十电容C18 C20、~
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二压控振荡器包括第三电感L3、第十五二极管VD15、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十一三极管VT11;第十四二极管VD14、第十五二极管VD15均为可变电容二极管;第一D触发器U1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压输入端;第二D触发器U2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电流输入端;第三D触发器U3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压输入端;第四D触发器U4的使能端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电流输入端;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入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入端、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入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入端均接地;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与门H1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与门H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D触发器U1的置位端、第二D触发器U2的置位端连接;第十三电容C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D触发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阳极与第二D触发器U2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三极管VT10的基极与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阳极连接;第十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第二电感L2与第十四二极管VD14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十三极管VT10的发射极接地;第十六电容C16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三极管VT10的基极、发射极连接;第十七电容C17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三极管VT10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与门H2的两个输入端连接;第二与门H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三D触发器U3的置位端、第四D触发器U4的置位端连接;第十八电容C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九电容C19的一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电容C20的一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阴极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三D触发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阳极与第四D触发器U4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基极与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阳极连接;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第三电感L3与第十五二极管VD15的阴极连接,另一方面作为锁相环频率跟踪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一电容C21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基极、发射极连接;第二十二电容C22的两端分别与第十一三极管VT11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
[0019] 所述文氏桥选频模块包括第一运放AR1、第十六二极管VD16、第十七二极管VD17、第八至第十二电阻R8 R12、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九电阻R9、第十一电阻~R11均为可调电阻;第一运放AR1的正输入端一方面作为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入端,另一方面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一方面作为文氏桥选频模块的输出端,另一方面依次通过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VD16的阴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六二极管VD16的阳极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D17的阳极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运放AR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七二极管VD17的阴极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十三电容C23的两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两端连接;第二十四电容C24的一端与第一运放AR1的正输入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一运放AR1的输出端连接。
[0020] 所述PWM波发生器包括方波发生器、积分电路、数字比较器;所述方波发生器包括555定时器、第十八二极管VD18、第十九二极管VD19、第十三至第十六电阻R13 R16、第二十~
五电容C25、第二十六电容C26;所述积分电路包括第二运放AR2、第十七电阻R17、第二十七电容C27、第二十八电容C28;第十四电阻R14为可调电阻;555定时器的第一引脚接地;555定时器的第二引脚一方面分别与第十八二极管VD18的阴极、第十九二极管VD19的阳极连接,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十五电容C25接地;第十九二极管VD19的阴极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个固定端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正电源端VCC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三引脚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连接;
555定时器的第四引脚与正电源端VCC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五引脚通过第二十六电容C26接地;555定时器的第六引脚与第二引脚连接;555定时器的第七引脚分别与第十八二极管VD18的阳极、第十四电阻R14的滑动端连接;555定时器的第八引脚与第四引脚连接;第二运放AR2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十七电容C27接地;第二运放AR2的输出端与数字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数字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作为PWM波发生器的输入端;数字比较器的输出端作为PWM波发生器的输出端;第二十八电容C2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1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运放AR2的负输入端、输出端连接。
[0021] 所述移相同步控制器包括双频脉冲相位比较模块、移相控制器;所述双频脉冲相位比较模块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过零比较器N1、第二过零比较器N2、RS触发器M1;所述移相控制器包括变结构控制器、第十二三极管VT12、第二十至第二十二二极管VD20 VD22、第二十至第二十三电阻R20 R23、第二十九电容C29;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 ~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另一端与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负输入端连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另一端与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负输入端连接;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正输入端、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正输入端均接地;第一过零比较器N1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M1的置位端连接;第二过零比较器N2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M1的复位端连接;RS触发器M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
变结构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正电源端VCC连接;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十二极管VD20的阴极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二极管VD20的阳极接地;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阳极一方面作为移相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十九电容C29与第十二三极管VT1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阴极接地;第二十二二极管VD22的阴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第二十一二极管VD21的阳极连接;第二十二二极管VD22的阳极接地。
[0022] 所述分频器包括第五至第七D触发器U5 U7、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三十电容C30、反相器S1;第五D触发器U5的时钟端作为分频器的输入端;第五D触发器U5的反相输出端分别与第五D触发器U5的输入端、第六D触发器U6的时钟端连接;第六D触发器U6的反相输出端分别与第六D触发器U6的输入端、第七D触发器U7的时钟端连接;第七D触发器U7的反相输出端与第七D触发器U7的输入端连接;第七D触发器U7的输出端一方面作为分频器的输出端,另一方面依次通过第三十电容C30、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反相器S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十四电阻R24接地;反相器S1的输出端与第五D触发器U5的复位端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的阴极与反相器S1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十三二极管VD23的阳极接地。
[0023]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三三极管VT13、第十四三极管VT1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基极作为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一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接地;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基极与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集电极与第十三三极管VT13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四三极管VT14的发射极接地。
[0024]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五三极管VT15、第十六三极管VT16、第二十六电阻R26;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基极作为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二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六电阻R26接地;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基极与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集电极与第十五三极管VT1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六三极管VT16的发射极接地。
[0025] 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包括第十七三极管VT17、第十八三极管VT18、第二十七电阻R27;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基极作为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入端;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集电极一方面与正电源端VCC连接,另一方面作为第三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发射极通过第二十七电阻R27接地;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基极与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发射极连接;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集电极与第十七三极管VT17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八三极管VT18的发射极接地。
[0026] 所述第一至第十八三极管VT1 VT18均为PNP型三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