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81643.5

文献号 : CN11011410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铃木久士

申请人 : 东丽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收纳有吸附载体的净化柱中获得优异的吸附性能的净化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即,净化柱,其具备:吸附载体;和壳体,所述壳体收纳上述吸附载体,并且具有筒状的外壳、和设于上述外壳两端的处理流体的供给端口及排出端口,所述净化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吸附载体的至少一端面侧配置有分配板,上述分配板具有: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的多个开口部;支承体;和从上述支承体向上述吸附载体侧延伸的凸部,上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上述吸附载体中。

权利要求 :

1.净化柱,其具备:吸附载体;和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吸附载体,并且具有筒状的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两端的处理流体的供给端口及排出端口,所述净化柱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附载体的至少一端面侧配置有分配板,所述分配板具有: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的多个开口部;支承体;和从所述支承体向所述吸附载体侧延伸的凸部;

所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吸附载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柱,其中,所述吸附载体由包含多根纤维的纱束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柱,其中,所述吸附载体由多个珠粒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柱,其中,由下式I表示的所述吸附载体的填充率在40%~80%的范围内,[式I]

所述吸附载体的端面的截面积+所述吸附载体的端面处的所述凸部的截面积/所述吸附载体的端面处的所述壳体内的截面积×100(%)。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柱,其中,所述凸部为以具有与所述外壳同一中心轴的方式配置的圆环形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柱,其包含至少一个构成为所述圆环形态的凸部。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净化柱,其中,在构成为所述圆环形态的凸部的、所述凸部内周面和所述凸部外周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面,以从支承体朝向所述凸部前端部而前端变细的方式设置有倾斜。

说明书 :

净化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吸附载体的净化柱。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利用吸附将处理流体中的除去对象物质除去的净化柱的吸附载体的形态,使用多个珠粒、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纱束、或者针织物等。吸附载体为珠粒的情况下,只要将吸附载体在净化柱内均匀地收纳,则在连结净化柱的外壳中的两端开口部的轴向、和与上述轴向呈直角的方向即径向上,处理流体的流路阻力之差小,因此具有处理流体的流动的偏移较少这样的优点。
[0003] 另一方面,作为提高净化柱的吸附性能的手段,可举出增加吸附载体的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而在吸附载体为珠粒的情况下,若减小珠径,则各珠粒间的间隙变窄,压力损失增加,由此将难以使处理流体流过。另外,由于珠粒为球状,因此也具有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小这样的缺点。
[0004] 吸附载体为针织物的情况下,用于在纤维中设置吸附孔的多孔质化在制造上并非易事,另外,处理流体的粘性高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净化柱内的压力上升。
[0005] 针对这些多个珠粒、或针织物,在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纱束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纱束相对于将净化柱的外壳中的两端开口部连结的轴向平行地收纳。
[0006] 此处,为了将上述所示的吸附载体保持于净化柱内,在净化柱的供给及/或排出处理流体的端部侧配置具有大量微细开口的过滤器、设置有贯通孔的树脂层。上述过滤器、树脂层的开口尺寸设定为供处理流体通过但吸附载体不通过的大小。
[0007] 另外,作为净化柱的吸附性能降低的因素,已知沟流(channeling)(偏向流动:流动分布变得不均匀)。若发生沟流,则在吸附载体上会产生处理流体未接触的区域、处理流体的流动滞留的区域,且吸附载体的有效表面积降低,因此净化柱的吸附性能降低。
[0008] 作为沟流的发生原因,可举出:收纳于净化柱内的吸附载体的填充分布的偏移;吸附载体填充部的平均直径D与该填充部的长度L之比L/D小;等等。
[0009] 为了防止上述沟流,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血液净化用柱,其通过将用于在柱内保持吸附粒子的过滤器的血液通过时的流路阻力根据该过滤器的各部分进行改变,从而使得血液在柱内流路截面上广泛遍布。
[0010]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净化柱,其具有在两侧端部形成有间隔壁的筒状壳体、即外壳,并且在上述壳体内内置有中空纤维,在所述净化柱中,在上述壳体的两端部的间隔壁中具有贯通间隔壁且连通壳体内外的贯通孔。
[0011]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下述血液处理装置,其中,以阻碍在柱内流动的血液的从柱入口朝向出口的最短路径的方式,在柱内配设有嵌套件。
[0012]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下述血液净化装置,其是将吸附体、设置于该吸附体的两端面而成的弹性体、及用于利用该弹性体的两端来保持吸附体和弹性体的支承体收纳于具有血液的导出导入口的容器中而成的。
[0013]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中空纤维膜组件,其具备:偏移限制部件,其为了降低中空纤维膜束中的上述中空纤维膜的密度分布的偏移而配置在上述中空纤维膜束的至少一个端部内;整流筒,其包围上述中空纤维膜束的上述端部侧的一部分;其中,上述整流筒的一部分被固定于上述粘接固定层,上述偏移限制部件内包于上述粘接固定层中。
[0014] 现有技术文献
[0015] 专利文献
[001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6022号公报
[001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0174号公报
[001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94531号公报
[0019]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9-177063号公报
[0020]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31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1]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22] 然而,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点。
[0023] 即,在改变根据过滤器的每个部分的、处理流体通过时的流路阻力的情况下,尽管刚通过过滤器后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被控制,但是在过滤器与吸附载体未紧密接触的情况下,则难以控制吸附载体内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特别是,在吸附载体未固定于树脂层等的情况下,认为因保存、移送、使用环境等净化柱的操作,外壳内的吸附载体的填充分布容易变动,基于过滤器的整流效果不会影响净化柱整体而言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
[0024] 另外,在想要利用根据过滤器的每部分的流路阻力的变化来控制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时,通过提高过滤器中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强的部分的流路阻力、降低处理流体的流动弱的部分的流路阻力,从而能够使通过过滤器后的柱内的流路截面中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变得均匀。但是,为了提高流路阻力,需要使过滤器的该部分的开口极小,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可能在过滤器的该部分处发生压力上升。
[0025] 另外,在壳体的两端部的间隔壁设置贯通间隔壁且连通壳体内外的贯通孔的情况下,处理流体仅能够流入部分配置的贯通孔部中。因此,可能在间隔壁两端部处发生处理流体的滞留、有沟流等引起的吸附效率的降低。另外,从制造的观点考虑,不难想到由于用于形成间隔壁的设备投资、树脂费用、在间隔壁处埋设的吸附载体的损失等带来的成本上升。另外,为形成设置有贯通孔的间隔壁,认为制造工序将变得繁杂。
[0026] 另外,在以阻碍在净化柱内流动的处理流体的从入口朝向出口的最短路径的方式在净化柱内配设嵌套件的情况下,由于在净化柱内配设嵌套件,因此吸附载体填充部的直径必然变大。结果,不难想到净化柱的操作性恶化,流入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的容量增加。尤其是将净化柱用于血液净化的情况下,净化柱内的血液容量的增加意味着来自患者的体外循环血液量的增大,患者的负担增大,因此成为极重大的问题。另外,吸附载体为纱束的情况下,难以将嵌套件配设于纱束内。认为即使能够将嵌套件配设于纱束内,也难以将纱束均匀地分散配置于净化柱内,并且因来自纱束不均匀部的沟流而使得吸附性能降低。
[0027] 另外,在吸附体的两端部设置弹性体、并为了对吸附体和弹性体进行保持而在弹性体的两侧设置支承体的情况下,尽管能够通过弹性体来补充从吸附体产生的微粒,但无法控制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另外,在用支承体压住弹性体时,由于弹性体中设置的多孔质结构变形,因此可能在该部分处发生压力上升。
[0028] 另外,在安装整流筒、并进一步为了防止中空纤维膜的偏移而插入偏移限制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中空纤维膜的密度分布偏差。然而,不难想到,与上述的阻碍处理流体的从入口朝向出口的最短路径的嵌套件同样地,流入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的容量增加。从制造的观点考虑,将偏移限制部件配置于高密度地填充的纱束内是极为困难的。另外,与上述的在壳体的两端部的间隔壁设置贯通间隔壁且连通壳体内外的贯通孔的情况同样地,认为因形成粘接固定层而带来成本上升、制造工序变得繁杂。
[0029] 针对以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述净化柱,即,在收纳有吸附载体的净化柱中,以不伴随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容量增加的构成来控制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抑制沟流效应,并且,使处理流体的滞留部极小化,由此获得优异的吸附性能。
[003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3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构成。
[0032] 即,净化柱,其具备:吸附载体;和壳体,所述壳体收纳上述吸附载体,并且具有筒状的外壳、和设于上述外壳的两端的处理流体的供给端口及排出端口,
[0033] 所述净化柱的特征在于,
[0034] 在上述吸附载体的至少一端面侧配置有分配板,
[0035] 上述分配板具有: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的多个开口部;支承体;和从上述支承体向上述吸附载体侧延伸的凸部,
[0036] 上述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上述吸附载体中。
[0037] 发明的效果
[0038]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下述净化柱:以不伴随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容量的增加的构成来控制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抑制沟流,并且使处理流体的滞留部极小化,由此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0039] 另外,本发明的净化柱所使用的分配板中,设置有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的多个开口部,能够减少处理流体的滞留,因此吸附效率提高。
[0040] 另外,本发明的净化柱所使用的分配板具有能够插入吸附载体中的凸部,通过配置该凸部来进行吸附载体的填充率的控制,因此无需像使用嵌套件的情况那样扩大吸附载体填充部的直径。因此,也不存在制造工序的繁杂化,另外,不仅在使净化柱的操作容易的方面有利,而且在使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容量极小化的方面也有利。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示例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0042] [图2]为示例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中使用的分配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0043] [图3]为图2中示例的分配板的凸部周边的部分截面图。
[0044] [图4]为示例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中使用的分配板的另一方式的外观图。
[0045] [图5]为示例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中使用的分配板的又一方式的外观图。
[0046] [图6]为示出具备图2中示例的分配板的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的吸附载体收纳部的端部周边的局部纵截面图。
[0047] [图7]为图6中示例的净化柱的纱束端面处的与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0048] [图8]为以往的净化柱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本发明中的净化是指利用吸附载体的特性,借助吸附作用从处理流体中除去目标物质。
[0050] 例如,出于血液净化的目的使用本发明的净化柱的情况下,除去对象物质可举出细胞因子、内毒素、β2-微球蛋白(以下,省略为β2-MG)、白血球等,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些。
[0051] 图8示出以往的净化柱。如图所示,以往的净化柱是下述净化柱,即,为了将吸附载体200保持在净化柱500内,在外壳101与供给端口102、排出端口103之间配置固定于过滤器支承体401的过滤器400。
[0052]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3]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净化柱,但下述的优选方式、示例并不限定于该情况。
[0054] 图1中,净化柱100具备:筒形状(优选圆筒形状)的外壳101;和设置于外壳101的开口端部的、处理流体的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中,设置有与将处理流体向净化柱100供给、及从净化柱100排出的配管连接的供给喷嘴104、及排出喷嘴105。上述各喷嘴朝向外壳101内开口。上述各喷嘴优选与将外壳101的两端开口部连结的轴向中心线同轴地配置。
[0055] 在由这些外壳101、和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形成的壳体内收纳有吸附载体200。本方式中,将净化柱100的轴向上的吸附载体200的填充长度设为La、外壳101的长度设为Lh时,La>Lh,但也可以La=Lh、或者La<Lh。此处,净化柱100的“轴向”表示将净化柱100的外壳101的两端开口部连结的方向。
[0056] 另外,收纳于壳体内的吸附载体200优选使用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纱束、或者珠粒。其中,上述纱束能够增加吸附载体的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另外,通过将上述纱束相对于净化柱的上述轴向平行地配置,从而能够与构成吸附载体的纤维平行地设置处理流体的流路,能够抑制流路阻力。另外,与上述相伴地,可提高吸附载体在净化柱100内的填充密度等,因此选择纱束是更优选的。
[0057]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吸附载体的纤维、及珠粒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从能够成型的容易度、成本等方面考虑,可优选使用有机物,例如,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称为PMMA)、聚丙烯腈(以下称为PAN)、聚砜、聚醚砜、聚芳基醚砜、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纤维素、纤维素三乙酸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在将处理流体设定为血液的情况下,优选包含具有能够吸附蛋白质的特性的材质,可举出聚砜、PMMA,PAN、纤维素等。
[0058] 作为纤维的形态,中空纤维、中实纤维中的任意均可。更优选为中实纤维。此处,“中空纤维”表示将纤维筒状化而成的纤维形态。所谓“中实纤维”,与“中空纤维”相反,表示未将纤维筒状化的纤维形态。优选中实纤维的原因如下:中空纤维的情况下,在中空纤维的内侧与外侧若处理流体流动时的压力损失不同,则处理流体的流量在中空纤维的内侧与外侧产生差异,结果,可能引起净化柱的吸附效率降低。中空纤维的情况下需要注意这一点,中实纤维的情况下则没有这样的担心,因此更优选。
[0059] 上述纤维的纤维直径(中空纤维的情况下为纤维的内径,中实纤维的情况下为纤维的外径)过小时,净化柱的压力损失可能增加、纤维本身可能从过滤器400中穿过。另外,由于纤维的物理强度降低,而存在组装、使用净化柱时等发生纤维的破损、产生来自纤维的微粒的可能性。
[0060] 另一方面,纤维直径过大时,纤维的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降低,与处理流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因此使净化柱的吸附性能降低。
[0061] 因此,作为纤维的纤维直径的上限,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0μm以下。作为其下限,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
[0062] 纤维的纤维直径测定方法如下:在收纳于壳体内的纤维中,抽出任意的50根,用纯水洗涤该纤维后,夹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使用投影机(例如Nikon公司制V-10A),针对同一纤维的任意各2个部位,当纤维的截面为圆形时,测定外径(最外径的直径),当并非圆形时,测定最外周的当量圆直径,取其平均值,将小数点后第1位进行四舍五入。
[0063] 上述纱束是将大量的上述纤维沿同一方向并丝而成的,可以由相同规格的纤维构成,也可以由具有多个不同规格的纤维构成。另外,作为其纤维根数,过少时,存在吸附性能的不足、无法控制吸附载体的填充率的可能性,因此作为其下限值,优选为100根以上,更优选为500根以上。作为上限值,没有特别设置,过多时,担心净化柱的制作性恶化,因此优选为100万根以下。
[0064] 作为珠粒的形状,可举出立方体等多面体状、椭圆体状、球体状等,从制作的容易度的方面考虑,优选球体状。关于净化柱内的珠粒的粒径分布,可以是珠粒均为相同粒径的均匀粒径的情况,也可以是各种粒径混合存在的所谓具有粒径分布的情况。均匀粒径的情况下,各珠粒的粒径与平均粒径相同。另一方面,具有粒径分布的情况下,可以求出各珠粒的粒径,以该值为基础求出平均粒径。具体而言,可以对N个各珠粒的粒径di进行测定,将各珠粒的粒径di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值除以个数N,由此求出平均粒径。
[0065] 作为各珠粒粒径的测定方法,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拍摄放大照片,求出照片上的粒径,并除以放大的比率,求出实际的珠粒粒径。另外,也可以使用通常市售的用于测定粉体等的粒径的装置来测定平均粒径。例如,在使用利用水溶液中的电阻变化进行测定的Coulter counter(例如Beckman Coulter(株)(Beckman Coulter,Inc.)制)的情况下,也可以预先求出对象珠粒的在该装置中的测定值与实际的粒径的换算系数,利用该装置测定平均粒径,根据换算系数求出实际的平均粒径。
[0066] 珠粒的平均粒径过小时,珠粒间的间隙变小,流路阻力变大,因此净化柱的压力损失变大。另一方面,过大时,珠粒与处理流体的接触面积降低,使吸附性能降低。因此,珠粒的平均粒径的下限值优选为80μm以上,更优选为150μm以上。其上限值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
[0067] 珠粒的粒径分布无需均匀,但粒径分布过宽时,即使平均粒径相同,也会存在大量的小珠粒。结果,形成珠粒间的间隙小的部分,在该部分,处理流体变得难以通过,因此可能导致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出现流动不均。
[0068] 分配板300配置于吸附载体200的至少一端面侧。此处记载的“一端面侧”表示相对于净化柱100的上述轴向而言的吸附载体200的一个端部方向。图1所示的方式中,在外壳101的开口端与供给端口102之间、以及在外壳101的开口端与排出端口103之间,分别设置有分配板300,但至少配置于吸附载体200的一端面侧即可。另外,图1所示的方式中,在分配板300与吸附载体200之间设置有空间,但两者也可以密合。
[0069] 另外,分配板300的凸部303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吸附载体200中。此处记载的“插入”,在吸附载体200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纱束的情况下,表示凸部303主要进入各纤维间的间隙中的状态。在吸附载体200由多个珠粒的情况下,表示凸部303主要进入各珠粒间的间隙中的状态。即,是表示下述状态:可以存在在一部分处分配板300的凸部303伴随吸附载体200的各构成要素的破坏而侵入内部的部位,分配板300的凸部303主要插入在上述各构成要素间产生的间隙中。
[0070] 另外,在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各自与分配板300之间,以覆盖分配板300的开口部302的方式配置有过滤器400。过滤器400具有大量的处理流体通过、但吸附载体200不通过的程度大小的开口。由此,吸附载体200被收纳于净化柱100内的空间,吸附载体200以不会随处理流体的流动而流出至净化柱100外的方式被保持。
[0071] 外壳101、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的形状、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外壳101的形状,可以使用圆筒形状、椭圆筒形状、或方筒形状,可从成型性、强度、操作性等的观点考虑进行适当选择。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的形状可根据外壳101的形状进行适当选择。作为它们的材质,从生产率、一次性的方面考虑,优选树脂,例如、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是优选的,但也可以使用金属。
[0072] 对于外壳101与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的结合(结合部106)而言,可从防止处理流体等从结合部106漏出、结合强度出发进行适当设计。例如,针对结合,能够采取螺纹结合、粘接、熔接、或它们的组合等结合方法。另外,在外壳101与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之间,可以配置弹性密封部件、例如O型圈等。
[0073] 过滤器400的形状、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材质,可以使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树脂,还可以使用金属。另外,过滤器400可以与分配板300一体成型,即,用同一材料一次整体成型。另外,例如,可以与分配板300分开地制作过滤器400,并经其他工序与分配板300一体化。另外,例如可以与相对于分配板300而言的其他过滤器支承体401一体化,但在设置过滤器400作为相对于分配板300而言的其他部件时,过滤器400必须配置于分配板300与供给端口102及排出端口103之间。不设置分配板300的情况下,过滤器400配置于吸附载体200与供给端口102及/或排出端口103之间。
[0074] 此处,对图1的方式中的处理流体流动进行说明。从供给喷嘴104流入净化柱100内的处理流体从供给端口102内的空间通过过滤器400,接着通过分配板300的开口部302,流入吸附载体200内。处理流体在与吸附载体200接触的同时自吸附载体200的间隙朝向排出侧流动,从分配板300的开口部302通过,接着从过滤器400通过。从过滤器400通过的处理流体从排出端口103内的空间通过排出喷嘴105而流出。图1的方式中,在净化柱100的上侧配置供给端口102,但也可以在下侧设置供给端口102、在上侧设置排出端口103,该情况下,处理流体的流动方向是从净化柱100的下方朝向上方。
[0075] 接下来,针对处理流体的行为进行详细陈述,从供给喷嘴104流入的处理流体具有下述倾向:因流入时的惯性,在供给喷嘴正下方产生强的流动,随着从供给喷嘴104在净化柱100的径向上远离,流动变弱。因此,吸附载体200内的流路截面内的速度分布有下述倾向:在与供给喷嘴相对的部分快,而在远离此处的部分变慢。
[0076] 为了消除上述倾向,本发明的净化柱100中,通过将分配板的凸部303插入吸附载体中,从而对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进行控制,使得处理流体流入吸附载体200时的流路阻力在与喷嘴相对的部分大,而在远离此处的部分小。由此,流入供给端口102内的空间的处理流体也流向从与供给喷嘴相对的部分远离的部分,吸附载体200内的不均匀的速度分布能够得到改善。
[0077] 此处所谓的“填充率”是指:将吸附载体200收纳部中的与净化柱100的上述轴向正交的任意截面的吸附载体200的截面积除以该截面的壳体内截面积而求出的值。图6为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净化柱的吸附载体(纱束)收纳部的端部周边的局部纵截面图,参照本图对填充率进行说明。将外壳101端部内径设为ΦDh、将吸附载体端面201高度所对应的供给端口102的内径设为ΦDp、将与净化柱100的上述轴向正交的截面中的吸附载体200的截面积设为Aa时,在忽略分配板300的影响的情况下,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以Aa/0.25πΦDp2×
100表示。同样地,外壳101端部(也包括吸附载体端面201位于外壳101端部的情况)处的填充率以Aa/0.25πΦDh2×100算出。
[0078] 另外,此处所谓的“流路阻力”,是指处理流体从吸附载体的单位面积区域中通过时的阻力。
[0079] 在从吸附载体200内通过排出侧的分配板300、再朝向排出喷嘴105的流动中,也有在与排出喷嘴105相对的部分产生强的流动、随着从排出喷嘴105在径向上远离而流动变弱的倾向。为了消除该倾向,在排出侧的分配板300中,也将分配板的凸部303插入吸附载体200,并控制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由此使得处理流体从吸附载体200流出时的流路阻力在与喷嘴相对的部分大、而在远离此处的部分小,能够改善不均匀的速度分布。
[0080] 另外,作为吸附载体200内的处理流体的不均匀速度分布产生的主要因素,有收纳于外壳101中的吸附载体200的分布状态。收纳于外壳101中的吸附载体200的分布中产生疏密的情况下,就密度高的位置而言,流路阻力变高而难以流动,就密度低的位置而言,流路阻力变低而变得易于流动。通过将分配板300的凸部303插入吸附载体200,从而能够控制吸附载体200在外壳101内的分布状态,抑制不均匀的速度分布。
[0081] 关于为实现上述目的的分配板300的优选方式,基于图2~图5所示例的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下述的优选方式、示例并不限定于此情况。另外,对于材质也没有特别限定,从生产率、与上述壳体的组合、以及一次性的方面考虑,优选树脂。例如,可优选使用聚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等,也可以使用金属。
[0082] 在图2所示的方式的情况下,分配板300由下述构件构成:支承体301,其由多个圆环和排列成放射状的直线状肋形成;多个开口部302,其设置于支承体间,且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圆环形状的凸部303a、303b,其从支承体301的一部分延伸,且以中心轴与外壳101的中心轴相同的方式配置;以及过滤器400,其以完全覆盖开口部302的方式与支承体
301一体化。
[0083] 上述“处理流体能够连通”是指:相对于处理流体在净化柱100中流动时净化柱100整体所产生的压力损失,处理流体从开口部302通过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充分小。例如,在净化柱100中配置有过滤器400的情况下,是指存在具有相对于处理流体从过滤器400的单位面积区域通过时的流路阻力而言更小的流路阻力的流路。
[0084] 就支承体301的配置构成、即开口部302的形状、配置构成而言,只要处理流体能够连通即可,可以为任意方式,例如,如图4的方式所示例的那样,可以排列大量圆形状的开口部302。但是,为了使流入供给端口102内的空间的处理流体在与支承体301接触的部分不产生滞留、偏流,优选在分配板300的整体中均等地配置开口部302。
[0085] 图3为图2中示例的分配板的凸部周边的部分截面图,图3中的下侧表示分配板300的中心方向,上侧表示外周方向。如此,凸部303由凸部内周面304、凸部前端部305、凸部外周面306构成。从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性的方面考虑,凸部前端部305的宽度越窄越好,优选为0~10mm,更优选为0~5mm,进一步优选为0~1mm。
[0086] 凸部303在将外壳101中的两端开口部连接的轴向上的长度可适当设计,就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中的插入长度而言,出于将从吸附载体端面201流入的处理流体流动在直至吸附载体内部进行保持、以及将吸附载体200的分布状态大致固定的目的,较长较好。
另一方面,从分配板300的制作性、向吸附载体200中的插入性的方面考虑,较短较好。因此,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中的插入长度优选在吸附载体200的填充长度La的3~5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20%的范围内。设置多个凸部的情况下,可分别设定各自的插入长度。
[0087] 另外,在凸部内周面304和凸部外周面306中的至少任一面,以从支承体301朝向凸部前端部305而前端变细的方式设置有倾斜。利用该倾斜而将凸部303插入吸附载体200中,由此能够压缩由凸部303包围的空间,能够提高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
[0088] 因此,通过设置于该凸部内周面304及/或凸部外周面306中的倾斜的大小与插入长度的组合,能够任意地控制吸附载体端面201处的填充率。
[0089] 就上述凸部的倾斜的角度而言,从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性的方面考虑,将净化柱100的上述轴向设定为竖直(0度)时,优选为60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度以下。另外,设置于上述凸部的上述倾斜无需形成为一条直线,可以由包含竖直即0度在内的多个角度的组合构成。
[0090] 另外,在图2所示例的分配板300中,将圆环形状的凸部从中心起配置为凸部303a、凸部303b这两层,但根据填充率的控制的必要性,也可以设计为1层、或2层以上。本发明中的中央区域是指位于分配板300的最中心侧的凸部、即由凸部303a围成的区域。
[0091] 接着,参照图6及图7,对将分配板300插入吸附载体200时的吸附载体端面201处的填充率分布、与此相伴的凸部303的配置,具体地进行说明。图7为图6中示例的净化柱的吸附载体端面201处的与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图。以下,以供给端口102侧进行说明,但关于排出端口103侧,也可以同样地考虑。
[0092] 图7中,将由凸部303a包围的部分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吸附载体截面积设为Aa1,将由凸部303b与303a之间包围的部分的吸附载体截面积设为Aa2,将由供给端口102和凸部303b包围的部分的吸附载体截面积设为Aa3。将吸附载体端面201中的吸附载体截面积设为Aa时,Aa=Aa1+Aa2+Aa3。另外,将吸附载体端面201的截面中的凸部303a的截面积设为Ab1、将凸部303b的截面积设为Ab2时,将凸部303的插入考虑在内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平均填
2
充率以(Aa+Ab1+Ab2)/0.25πΦDp×100算出。即,吸附载体端面的填充率以下式(I)表示,与凸部303的截面积对应的部分带来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的增加。
[0093] (上述吸附载体的端面的截面积+上述吸附载体的端面处的上述凸部的截面积)/上述吸附载体的端面处的上述壳体内的截面积×100(%)···(I)
[0094] 接着,对吸附载体端面201中的由凸部303划分的各区域的填充率分布进行说明。此处,将吸附载体端面201中的凸部303a的内周侧直径设为ΦDA,将外周侧直径设为ΦDB,将凸部303b的内周侧直径设为ΦDC,将外周侧直径设为ΦDE,此外,将凸部303a的以凸部前端部305的宽度中点(上述宽度为0mm时为凸部前端部)为基准的前端部直径设为ΦDa,同样地,将凸部303b的前端部直径设为ΦDb。
[0095] 首先,针对凸部303a所包围的中央区域,考虑凸部303插入吸附载体200之前的状态时,在直径ΦDa的圆截面积中存在吸附载体截面积Aa1。插入凸部303时,因设置于凸部内周面的倾斜,空间被压缩,直径从ΦDa减少为ΦDA,但由于吸附载体截面积Aa1不变,因此中央区域的填充率成为Aa1/0.25πΦDA2×100。依照同样的思想,由凸部303b和凸部303a所包围的区域的填充率按照Aa2/0.25π(ΦDB2-ΦDA2)×100算出,由供给端口102和凸部303b所2 2
包围的区域的填充率按照Aa3/0.25π(ΦDp-ΦDB)×100算出。
[0096] 吸附载体为纱束的情况下,就吸附载体端面(上述纱束端面)中的插入有凸部303时的各区域的填充率而言,从增加凸部303对吸附载体200的限制力、容易控制各区域的填充率分布的方面考虑,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另一方面,鉴于凸部303对吸附载体200的插入性的恶化、以及由流路阻力变大而带来的压力损失上升等风险,插入有凸部303时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因此,(I)式表示的插入有凸部303时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优选在40%~80%的范围内。另外,更优选为50%以上,另外,更优选为70%以下。
[0097] 另外,如上所述,处理流体向与供给喷嘴104、及排出喷嘴105相对的部分、即中央区域的流动变得最强,因此,从流动分布均匀化的方面考虑,优选使中央区域的填充率最高、提高该部分的流路阻力。另外,为此,凸部303a的内周侧直径ΦDA优选为位于供给喷嘴104的下部的喷嘴下部直径ΦDn的50~500%,更优选为100~400%。
[0098] 图5中示例分配板的又一方式,但下述的优选方式、示例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图5所示的方式中,设置有从圆盘状的支承体301延伸的多根大致柱状的凸部303。为了提高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性,凸部前端部305优选为锤状。另外,凸部303的内部设置有从支承体301向凸部303内形成的流路,该流路到达在凸部外周面306设置的多个凸部开口部307,因此使得处理流体能够连通。
[0099] 就凸部开口部307而言,在分配板300设置于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的情况下,为了使从凸部303内部通过的处理流体向凸部303周边高效地扩散,或者在分配板300设置于处理流体的排出侧的情况下,为了将流入凸部303周边的处理流体高效地回收,优选在凸部外周面306以2等分配置以上进行设置。本方式中,仅将凸部开口部307配置于凸部外周面306,但也可以设置于凸部前端部305。除了设置于凸部303的凸部开口部307以外,考虑到处理流体的滞留等,也可以在支承体301上直接设置开口部302。
[0100] 凸部303的个数及其配置可以考虑处理流体向吸附载体200的供给、以及处理流体从吸附载体200的排出进行适当设计。例如,可以将与吸附载体200的轴呈直角方向的截面积以任意的分割数进行分割,并在各分割区域配置凸部,另外,也可以从分配板300的中心呈放射状地配置凸部。
[0101] 凸部303在连结外壳的两端开口部的轴向上的长度可以适当设计,但与图2所示例的方式同样,就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长度而言,出于将从吸附载体端面201及凸部开口部307流入吸附载体200内的处理流体流动直至吸附载体内部进行保持、或者将吸附载体200的分布状态大致固定的目的,较长较好。另一方面,从分配板300的制作性、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组装性的方面考虑,较短较好。因此,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长度优选设计为吸附载体200的填充长度La的3~50%,更优选设计为5~20%。设置多个凸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设定各自的插入长度。
[0102] 将根据吸附载体端面201截面中的凸部外周面306形状所算出的凸部303的总面积设为Ab时,在吸附载体端面201与外壳101端一致的情况下,将凸部303的插入考虑在内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平均填充率按照(Aa+Ab)/0.25πΦDh2×100算出,由凸部303带来的增加面积部分引起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的增加。
[0103] 插入有凸部303时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平均填充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这是因为凸部303对吸附载体200的限制力增加,吸附载体200容易均匀地分散于壳体内。另一方面,鉴于凸部303向吸附载体200的插入性的恶化、以及由流路阻力变大引起的压力损失的上升风险,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
因此,(I)式表示的插入有凸部303时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填充率优选为40%~80%。另外,更优选为50%以上,另外,更优选为70%以下。
[0104] 实施例
[0105] [实施例1]
[0106] 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以下,称为PMMA)利用例如日本特开2017-186722号公报(0090页)中记载那样的已知方法进行纺丝,得到成为吸附载体的纤维直径为约109μm的PMMA制中实纤维(利用Nikon公司制V-10A实施纤维直径测定)。制作将约21万根得到的中实纤维进行集束而成的纱束,将纱束收纳于外壳。制成下述状态:相对于纱束长度56.5mm,使外壳长度为46.5mm,且纱束从外壳的两端各延伸5mm。外壳的端部内径为65.8mm。
[0107] 接着,仅在纱束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的、即具备2层圆环的凸部的分配板。作为中央侧凸部的第1凸部和作为外周侧凸部的第2凸部向纱束的插入长度均为5mm。就凸部的形状而言,凸部前端部宽度均为0.2mm,第1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14.3mm,内周侧直径为12.8mm,外周侧直径为15.4mm。第2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45.8mm,内周侧直径为43.5mm,外周侧直径为47.1mm。
[0108] 接着,在外壳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安装供给端口。供给端口的供给喷嘴下部直径设为4.4mm。在外壳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下述处理流体计量夹具(jig),所述处理流体计量夹具具有与配置于上述供给侧的分配板的由第1凸部及第2凸部划分的分区截面积相同的分区截面积。
[0109] 本设计中的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前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及排出侧端面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为55.9%。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后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9.8%,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63.9%,在由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9%。
[0110] 接着,用水洗涤柱内部,然后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各分区中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11] (1)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方法
[0112] 使用本发明的净化柱,按照以下的步骤实施流动分布测定,作为表示净化柱内的流动分布被控制这一情况的评价。
[0113] 首先,用设定为200mL/min的泵,将20℃前后的水从供给端口向净化柱供给,用烧杯对从配置于排出侧端面的处理流体计量夹具排出的水回收2分钟。构成为从处理流体计量夹具至烧杯用管进行连接,流入处理流体计量夹具的各分区的水从管通过,并使用用于各分区所设置的烧杯进行回收。另外,通过使排出侧的纱束端面的高度与管的出口的高度一致,消除来自纱束的水的流出压力与来自管的水的排出压力之间的压力差,使得上述压力差不影响流动分布。
[0114] 用电子天平对回收了水的烧杯的重量进行测定,扣除事先测定的烧杯的重量,由此作为各分区的水的测定分配重量。
[0115] 接着,算出由下式(II)表示的分配量的理论比。在某分区中,上述理论比为100%时,表示上述分区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为理论那样的流量。上述理论比为50%时,表示上述分区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为理论值的一半,为200%时,表示上述分区中流动的水的流量为理论值的2倍。即,上述各分区各自的理论比接近100%时,可以说流动分布均匀化。
[0116] 根据水的测定分配重量/分区截面积所计算的水的理论分配重量×100(%)···(II)
[0117] [实施例2]
[0118]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将与实施例1为同一制造批次的中实纤维收纳于外壳。
[0119] 接着,与实施例1同样地,仅在纱束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有2层圆环的凸部的分配板。作为中央侧凸部的第1凸部和作为外周侧凸部的第2凸部向纱束的插入长度均为10mm,除此以外,凸部前端宽度、凸部的前端部直径、内周侧直径、外周侧直径与实施例1相同。
[0120] 接着,在外壳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安装与实施例1相同形状的供给端口。在外壳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形状的处理流体计量夹具。
[0121] 本设计中的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前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及排出侧端面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为55.9%。与实施例1同样地,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后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9.8%,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63.9%,在由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9%。
[0122] 接着,用水洗涤柱内部,然后进行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23] [实施例3]
[0124]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将与实施例1同一制造批次中得到的中实纤维收纳于外壳。
[0125] 接着,仅在纱束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有2层圆环的凸部的分配板。作为中央侧凸部的第1凸部和作为外周侧凸部的第2凸部向纱束的插入长度均为4mm。就凸部的形状而言,凸部前端部宽度均为0.2mm,第1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14.3mm,内周侧直径为13.6mm,外周侧直径为15.4mm。第2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45.7mm,内周侧直径为45.3mm,外周侧直径为47.1mm。
[0126] 接着,在外壳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安装与实施例1同一形状的供给端口。在外壳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处理流体计量夹具,该处理流体计量夹具具有与配置于上述排出侧的分配板的由第1凸部及第2凸部划分的分区截面积相同的分区截面积。
[0127] 本设计中的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及排出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前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为55.9%。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端面的插入分配板后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0.4%,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7.6%,在由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6%。
[0128] 接着,用水洗涤柱内部,然后进行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29] [实施例4]
[0130]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将与实施例1同一制造批次中得到的中实纤维收纳于外壳。
[0131] 接着,在纱束的两端面侧,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备2层圆环的凸部的分配板。配置于处理流体的供给侧的分配板为与实施例2的分配板相同形状,配置于处理流体的排出侧的分配板为与实施例4的分配板相同形状。
[0132] 接着,在外壳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安装与实施例1相同形状的供给端口。在外壳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与实施例3相同形状的处理流体计量夹具。
[0133] 本设计中的插入分配板前的纱束两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为55.9%。插入分配板后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9.8%,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63.9%,在由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9%。分插入配板后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3同样地,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0.4%,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7.6%,在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6%。
[0134] 接着,用水洗涤柱内部,然后进行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35] [实施例5]
[0136] 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将与实施例1同一制造批次中得到的中实纤维收纳于外壳。
[0137] 接着,在纱束的两端面侧,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备2层圆环的凸部的分配板。配置于纱束的两端面侧的分配板为与实施例2的分配板相同形状。
[0138] 接着,在外壳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安装与实施例1相同形状的供给端口。在外壳的处理流体排出侧端面,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形状的处理流体计量夹具。
[0139] 本设计中的插入分配板前的纱束两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为55.9%。插入分配板后的纱束两端面的填充率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9.8%,在由第1凸部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63.9%,在由供给端口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8.9%。
[0140] 接着,用水洗涤柱内部,然后进行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41] [比较例1]
[0142] 除了未配置分配板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作净化柱,进行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测定。将结果示于表1。
[0143] [实施例6]
[0144] 利用已知的方法将PMMA纺丝,得到成为吸附载体的纤维直径为约110μm的PMMA制中实纤维(用Nikon公司制V-10A实施纤维直径测定)。制作将约14万根得到的中实纤维进行集束而成的纱束,以中实纤维的表面积成为2.52m2的方式,将纱束收纳于外壳端部内径为55mm、外壳长度(与纱束长度相同,并且纱束端面为与外壳端面相同位置)为37mm的圆筒外壳。此时的纱束端面的平均填充率为57%。
[0145] 接着,在纱束的两端面,同样地配置与图2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有2层圆环的凸部的相同分配板。作为中央侧凸部的第1凸部和作为外周侧凸部的第2凸部向纱束的插入长度均为4mm。就凸部的形状而言,凸部前端部宽度均为0.1mm,第1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14.3mm,内周侧直径为13.6mm,外周侧直径为15.4mm,第2凸部的前端部直径为35.1mm,内周侧直径为35mm,外周侧直径为37mm。此时的纱束端面的填充率在由第1凸部围成的中央区域为63%,在由第1凸部及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59.3%,在由外壳和第2凸部围成的区域为
61.7%。在分配板支承体的与凸部形成面相反的面,粘接并固定有筛网过滤器。
[0146] 接着,在外壳的两端安装供给及排出端口。两个端口为相同形状,喷嘴下部直径设为4.4mm。接着,用纯水洗涤柱内部,然后用栓体将供给及排出喷嘴密封,然后进行γ射线照射。
[0147] 针对得到的净化柱,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β2-MG的清除率测定(吸附性能的评价)、压力损失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0148] (2)β2-MG的清除率的测定方法
[0149] 作为本发明的净化柱的性能评价,测定β2-MG的清除率。已知β2-MG是作为长期透析并发症的透析淀粉样变性的原因蛋白质。作为显示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被控制、吸附性能提高这一情况的性能评价,进行本测定。
[0150] 首先,针对添加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牛血液,以血细胞比容成为30±3%、总蛋白量成为6.5±0.5g/dL的方式进行调节。使用采血后5天以内的牛血液。
[0151] 接着,以β2-MG浓度成为1mg/L的方式添加β2-MG,并进行搅拌。针对该牛血液,分出其2L用于循环,分出1.5L用于清除率测定。
[0152] 将Bi回路入口部放入装有以上述方式调节的牛血液2L(37℃)的循环用烧杯内,将流速设定为200mL/min并启动Bi泵,将从Bo回路出口部排出的与90秒时间相对应的量的液体丢弃后,立即将Bo回路出口部放入循环用烧杯内,形成循环状态。
[0153] 进行1小时循环后将泵停止。
[0154] 接着,将Bi回路入口部放入以上述方式调节的清除率测定用的牛血液内,将Bo回路出口部放入丢弃用烧杯内。
[0155] 流速设定为200mL/min,从启动泵起经过2分钟后,从清除率测定用的牛血液(37℃)中采集10mL样品,作为Bi液。自启动起经过4分30秒后,采集10mL从Bo回路出口部流出的样品,作为Bo液。这些样品保存在-20℃以下的冷冻库中。
[0156] 根据各液的β2-MG的浓度、利用下述(III)式算出清除率。根据牛血液的批次不同,测定值有时不同,因此实施例、比较例中全部使用同一批次的牛血液。
[0157] Co(mL/min)=(CBi-CBo)×QB/CBi···(III)
[0158] (III)式中,Co=β2-MG清除率(mL/min),CBi=Bi液中的β2-MG浓度,CBo=Bo液中的β2-MG浓度,QB=Bi泵流量(mL/min)。
[0159] (3)压力损失测定的方法
[0160] 在即将采集(2)的样品之前,对Bi回路入口部和Bo回路出口部各自的回路压力进行测定,从Bi回路入口部的压力减去Bo回路出口部的压力,将其作为柱的压力损失。
[0161] [实施例7]
[0162] 制作将与实施例6同一制造批次中得到的约12.5万中实纤维进行集束而成的纱束,以中实纤维的表面积成为2.56m2的方式,将纱束收纳于外壳端部内径为55mm、外壳长度(与纱束长度相同,并且纱束端面与外壳端面为相同位置)为42mm的圆筒外壳。此时的纱束端面的平均填充率为51%。
[0163] 接着,在纱束的处理流体供给侧端面,配置与图5所示的方式相同类型、即具有19个圆柱状凸部的分配板,在排出侧端面仅配置筛网过滤器。全部凸部为相同形状,凸部外周面直径为3mm,高度为7mm(向纱束的插入长度也同样地为7mm),从高度约5mm位置起形成为圆锤形状。另外,在凸部外周面,从作为起端部的高度0mm的位置直至高度约6mm的位置,3等分地配置有宽度为约1.5mm的狭缝状凸部开口部。
[0164] 另外,就设置有19个的凸部的配置而言,在分配板的中心配置有1个凸部,在以上述中心为基准的直径22mm的圆周上6等分配置、以同样的方式在直径38.6mm的圆周上6等分配置,以同样的方式在直径44mm的圆周上6等分配置。此时的纱束端面的平均填充率为56.6%。
[0165] 在分配板的支承体外周部附近,为了防止处理流体的滞留,以分配板的中心为基准在直径49mm的圆周上30等分配置直径0.5mm的圆形开口部。在供给侧所具备的分配板支承体的与凸部形成面相反的面,粘接并固定筛网过滤器。
[0166] 除上述以外,利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净化柱,进行β2-MG的清除率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0167] [比较例2]
[0168] 不配置分配板,且供给侧及排出侧均配置与实施例1同一规格的筛网过滤器,除此以外,利用与实施例6同样的方法制作净化柱,进行β2-MG的清除率测定。将结果示于表2。
[0169]
[0170]
[0171] 由上述实施例、比较例的结果可知,通过具有本发明中使用的分配板,从而可控制净化柱内的处理流体的流动分布,获得优异的吸附性能。
[0172] 实施例6的情况下,认为通过调节纱束端面的填充率、使处理流体流入纱束时的流路阻力在与喷嘴相对的中央区域最大,从而如实施例1~5所示,纱束内的处理流体的不均匀速度分布得以改善,β2-MG清除率提高。
[0173] 另外,实施例7的情况下,认为从配置于各部的销状突起分配处理流体,从而纱束内的不均匀速度分布得以改善,β2-MG清除率提高。
[0174] 另外,关于压力损失,结果是不会因分配板的有无而呈现大的差异。认为其原因在于:通过配置分配板,虽然纱束端部的填充率提高、流路阻力变大,但处理流体的流动不均被改善,由此纱束内部的流路阻力降低,纱束整体的流路阻力成为同等程度。
[017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76] 本发明的净化柱能够用于水处理、纯化、血液净化等用途中。
[0177] 附图标记说明
[0178] 100  净化柱
[0179] 101  外壳
[0180] 102  供给端口
[0181] 103  排出端口
[0182] 104  供给喷嘴
[0183] 105  排出喷嘴
[0184] 106  结合部
[0185] 200  吸附载体
[0186] 201  吸附载体端面
[0187] 300  分配板
[0188] 301  支承体
[0189] 302  开口部
[0190] 303  凸部
[0191] 303a 凸部
[0192] 303b 凸部
[0193] 304  凸部内周面
[0194] 305  凸部前端部
[0195] 306  凸部外周面
[0196] 307  凸部开口部
[0197] 400  过滤器
[0198] 401  过滤器支承体
[0199] 500  净化柱
[0200] Aa1  由凸部303a围成的部分的吸附载体端面201的截面积
[0201] Aa2  由凸部303b与303a之间围成的部分的截面积
[0202] Aa3  由供给端口102和凸部303b围成的部分的吸附载体截面积
[0203] Ab1  吸附载体端面201截面中的凸部303a的吸附载体截面积
[0204] Ab2  吸附载体端面201截面中的凸部303b的吸附载体截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