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568332.2

文献号 : CN1101236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茅荣鑫阮炳新赵丹邹晓辉

申请人 : 茅荣鑫阮炳新赵丹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包括固定垫板,所述固定垫板顶端的一侧销接有支撑桁架,所述支撑桁架的顶端销接有压缩气缸,且压缩气缸内壁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分层活塞,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与气流泵之间电连接,且控制装置的一端设有氧气面罩。该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通过压缩气缸、分层活塞和压缩机构的设置,利用分层活塞来将压缩气缸分为控制腔和按压腔,并且通过检测控制腔的压力大小来判定调整按压垫板的初始位置及按压深度,与现有的心肺复苏机相比,不需要人为的去调控按压垫板的初始位置和按压深度大小,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的缩短了救护的时间,提高了对于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机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包括固定垫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垫板(1)顶端的一侧销接有支撑桁架(2),所述固定垫板(1)包括两组复苏板(11),且两组复苏板(11)之间通过调节螺杆(12)活动连接,右侧所述复苏板(11)的内部设有限位槽孔(13),且限位槽孔(1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支撑面板(14),所述支撑面板(14)的一端与左侧复苏板(11)一侧的顶部活动套接,所述支撑面板(14)的顶端且位于两组复苏板(11)之间设有支撑气垫(15),所述支撑桁架(2)的顶端销接有压缩气缸(3),且压缩气缸(3)内壁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分层活塞(4),且分层活塞(4)将压缩气缸(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侧,所述压缩气缸(3)内壁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压缩机构(5),所述压缩气缸(3)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流泵(6),所述气流泵(6)的内部通过两组气流输送管(7)分别与压缩气缸(3)内腔的上下两侧连通,且压缩气缸(3)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8),所述控制装置(8)的内部与气流泵(6)之间电连接,且控制装置(8)的一端设有氧气面罩(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桁架(2)内腔的两侧设有弧形的保护气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缸(3)内腔的中部且位于分层活塞(4)与压缩机构(5)之间设有限位环,且气流输送管(7)的入气口位于限位环的上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5)包括压缩活塞(51),所述压缩活塞(51)的外表面与压缩气缸(3)的内壁活动套接,且压缩活塞(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连杆(52),所述压缩连杆(52)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压缩气缸(3)的底部且固定安装有按压垫板(54),所述压缩连杆(52)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3)的内腔中活动套装有回复弹簧(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连杆(52)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3)的底部设有伸缩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8)外部一侧的顶部设有氧气快插接口。

说明书 :

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救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

背景技术

[0002] 心肺复苏机是一种以机械力代替人力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基础生命支持设备,其可以不间断的为患者提供心肺复苏作业,即使是在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也不会受到
影响,且其具有稳定有效的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而明显有效的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0003] 但现有的心肺复苏机无法有效的判定患者的体型大小,在挤压患者的胸腔时,需要人为的去判定该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深度并调整其初始位置,从而导致该心肺复苏机的操
作步骤较为繁琐,严重影响了对于患者宝贵的救援时间,而降低了对于患者心肺复苏的成
功机率。

发明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具备自动调整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深度和初始位置、操作简单快速、减少了救援的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的机率的优点,解决了
现有的心肺复苏机无法有效的判定患者的体型大小,在挤压患者的胸腔时,需要人为的去
判定该心肺复苏机的按压深度并调整其初始位置,从而导致该心肺复苏机的操作步骤较为
繁琐,严重影响了对于患者宝贵的救援时间,而导致其对于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机率低的
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包括固定垫板,所述固定垫板顶端的一侧销接有支撑桁架,所述支撑桁架的顶端销接有压缩气缸,且压缩气缸内壁的
顶部活动套接有分层活塞,且分层活塞将压缩气缸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侧,所述压缩气缸内
壁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气缸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流泵,所述气流泵
的内部通过两组气流输送管分别与压缩气缸内腔的上下两侧连通,且压缩气缸顶端的另一
侧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与气流泵之间电连接,且控制装置的一端设
有氧气面罩。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垫板包括两组复苏板,且两组复苏板之间通过调节螺杆活动连接,右侧所述复苏板的内部设有限位槽孔,且限位槽孔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支撑面板,所述支
撑面板的一端与左侧复苏板一侧的顶部活动套接,所述支撑面板的顶端且位于两组复苏板
之间设有支撑气垫。
[0009] 优选的,所述支撑桁架内腔的两侧设有弧形的保护气垫。
[0010] 优选的,所述压缩气缸内腔的中部且位于分层活塞与压缩机构之间设有限位环,且气流输送管的入气口位于限位环的上方位置。
[0011]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活塞,所述压缩活塞的外表面与压缩气缸的内壁活动套接,且压缩活塞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连杆,所述压缩连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压
缩气缸的底部且固定安装有按压垫板,所述压缩连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的内腔中活
动套装有回复弹簧。
[0012] 优选的,所述压缩连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的底部设有伸缩套管。
[0013]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外部一侧的顶部设有氧气快插接口。
[0014] (三)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通过压缩气缸、分层活塞和压缩机构的设置,利用分层活塞来将压缩气缸分为控制腔和按压腔,并且通过检测控制腔的压力大小来判定调整按压
垫板的初始位置及按压深度,与现有的心肺复苏机相比,不需要人为的去调控按压垫板的
初始位置和按压深度大小,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的缩短了救护的时间,提高了对于患者心肺
复苏的成功机率。
[0017] 2、该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通过固定垫板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调整该心肺复苏机的结构尺寸,从而可以满足对于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支撑气垫的设置,可以
有效的为患者的背部提供一个支撑,以防止其在进行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二次伤
害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压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固定垫板;11、复苏板;12、调节螺杆;13、限位槽孔;14、支撑面板;15、支撑气垫;2、支撑桁架;3、压缩气缸;4、分层活塞;5、压缩机构;51、压缩活塞;52、压缩连杆;53、
回复弹簧;54、按压垫板;6、气流泵;7、气流输送管;8、控制装置;9、氧气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3,一种医用救援心肺复苏机,包括固定垫板1,固定垫板1顶端的一侧销接有支撑桁架2,支撑桁架2的顶端销接有压缩气缸3,且压缩气缸3内壁的顶部活动套接
有分层活塞4,且分层活塞4将压缩气缸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侧,压缩气缸3内壁的底部活动
套接有压缩机构5,压缩气缸3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气流泵6,气流泵6的内部通过两组气
流输送管7分别与压缩气缸3内腔的上下两侧连通,且压缩气缸3顶端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
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的内部与气流泵6之间电连接,且控制装置8的一端设有氧气面罩9。
[0024] 其中,对于分层活塞4的设置,可以将压缩气缸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属于控制腔,用于调控压缩机构5的初始位置,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而下部分
属于按压腔,用于控制按压时的频率大小。
[0025] 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垫板1包括两组复苏板11,且两组复苏板11之间通过调节螺杆12活动连接,右侧复苏板11的内部设有限位槽孔13,且限位槽孔13的内壁活动套接有支撑
面板14,支撑面板14的一端与左侧复苏板11一侧的顶部活动套接,支撑面板14的顶端且位
于两组复苏板11之间设有支撑气垫15。
[0026] 其中,右侧一侧的顶部设有气门快插接头,且气门快插接头与支撑气垫15之间连通,可以快速的通过气筒机构对支撑气垫15进行充气作业,以垫高两组复苏板11之间的中
部位置,防止被救护人员在躺下时出现背部悬空,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
同时可以快速的放出支撑气垫15内腔中的气体,以方便灵活的调整固定垫板1的整体宽度。
[0027] 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桁架2内腔的两侧设有弧形的保护气垫。
[0028] 其中,对于弧形保护气垫的设置,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可以有效的保护被救者胸部的两侧,防止在挤压时对其造成刮擦损伤。
[0029] 本技术方案中,压缩气缸3内腔的中部且位于分层活塞4与压缩机构5之间设有限位环,且气流输送管7的入气口位于限位环的上方位置。
[0030] 其中,对于限位环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限制压缩机构5上移位置,以防止压缩机构5在上移时,速度过快、位置过高而导致其的活动行程过长,影响其按压频率,同时可以防止
压缩机构5的上移高度过高而导致气流输送管7的入气口处在压缩机构5的下方位置,而无
法进行心肺复苏作业,导致该复苏机在连续按压的过程中出现卡塞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
该复苏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0031] 本技术方案中,压缩机构5包括压缩活塞51,压缩活塞51的外表面与压缩气缸3的内壁活动套接,且压缩活塞5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连杆52,压缩连杆52的底端贯穿并延
伸至压缩气缸3的底部且固定安装有按压垫板54,压缩连杆52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3的
内腔中活动套装有回复弹簧53。
[0032] 本技术方案中,压缩连杆52的外表面且位于压缩气缸3的底部设有伸缩套管。
[0033] 其中,对于压缩连杆52上伸缩套管的设置,可以有效的保护压缩连杆52,防止压缩连杆52在长期工作的过程中吸附有灰尘,而增大其与压缩气缸3之间的摩擦,加剧了压缩连
杆52外表面的磨损,进而导致其在压缩的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
[0034] 本技术方案中,控制装置8外部一侧的顶部设有氧气快插接口。
[0035] 其中,对于控制装置8上氧气快插接口的设置,可以快速的接通氧气瓶,为患者输送氧气,同时利用控制装置8与气流泵6之间相互配合,以设定合适的按压通气比。
[0036]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0037] 首先根据患者的体型转动调节螺杆12,在螺杆传动的作用下带动右侧的复苏板11向外侧移动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患者安置在支撑桁架2的中部,并且利用支撑桁架2上的
保护气垫固定住患者,同时利用气门快插接头和气筒为支撑气垫15充气,使其可以稳定的
撑起患者的背部,以防止其背部出现悬空的情况,然后利用控制装置8通过气流泵6向压缩
气缸3上的控制腔通入空气,带动分层活塞4向下移动同时挤压压缩气缸3上的按压腔,并带
动压缩机构5向下移动并使其的压力刚好,然后关闭压缩气缸3上控制腔,并记录其初始压
力值的大小,之后利用控制装置8通过气流泵6向压缩气缸3中按压腔输入空气,带动压缩活
塞51、压缩连杆52和按压垫板54向下移动压缩患者的胸腔,同时为其带上氧气面罩9,调整
好合适的按压通气比,当检测到压缩气缸3上控制腔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立即通过反馈给
控制装置8,并通过控制装置8控制气流泵6抽出按压腔中的气体,在回复弹簧53和负压的作
用下带动按压垫板54向上移动,直至压缩气缸3上控制腔的压力达到初始压力值,从而完成
一次心肺复苏作业,同时可以通过控制气流泵6对压缩气缸3上按压腔气体流量大小来调控
该心肺复苏机的按压频率大小。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003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