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缓冲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85389.6

文献号 : CN1102491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野刚太前田一成远藤裕小仲井诚良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昭和

摘要 :

压力缓冲装置具有:缸,其收纳流体;活塞,其形成有伴随着杆相对于缸在规定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供流体流动的流路;阀,其具有弹性,对活塞的流路进行开闭;移动允许部,其允许阀在和活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活塞的分离位置之间的位置移动;限制部,其在分离位置限制阀的挠曲变形;以及赋予部,其具有弹性,对阀赋予在阀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活塞侧的载荷。

权利要求 :

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缸,其收纳流体;

活塞,其形成有伴随着杆相对于所述缸在规定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供流体流动的流路;

阀,其具有弹性,对所述活塞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移动允许部,其允许所述阀在和所述活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所述活塞的分离位置之间的位置移动;

赋予部,其具有弹性,对所述阀赋予在所述阀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所述活塞侧的载荷;以及限制部,其与所述赋予部分体设置,并且在所述分离位置呈环状与所述阀接触而限制所述阀在半径方向内侧相对于所述活塞从所述分离位置向进一步远离所述分离位置的方向移动。

2.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

缸,其收纳流体;

活塞,其形成有伴随着杆相对于所述缸在规定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供流体流动的流路;

阀,其具有弹性,对所述活塞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

移动允许部,其允许所述阀在和所述活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所述活塞的分离位置之间的位置移动;

限制部,其在所述分离位置限制所述阀的挠曲变形;以及赋予部,其具有弹性,对所述阀赋予在所述阀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所述活塞侧的载荷,所述赋予部具有:与所述阀接触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多个外侧突出部;以及内侧突出部,所述内侧突出部在多个所述外侧突出部之间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

说明书 :

压力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力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有使用流体进行缓冲的压力缓冲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内容:一种底阀装置,其在底部构件中形成有流路,对流路进行开闭的止回阀设置于底部构件的一面侧,使止回阀恢复的螺旋弹簧被设置于底部构件的螺栓和螺母紧固,其中,将紧固螺旋弹簧的螺母(或螺栓)的螺纹方向和螺旋弹簧的卷绕方向设为相反的方向。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11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另外,在采用了通过位置的移动来控制流体的流动的阀的情况下,在阀受到了流体的较大的压力时,阀会一气地移动,由此阀有可能与其他部件接触而产生声音。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与阀对流体的流动的控制相伴随的声音的产生。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基于该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具有:缸,其收纳流体;活塞,其形成有伴随着杆相对于所述缸在规定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供流体流动的流路;阀,其具有弹性,对所述活塞的所述流路进行开闭;移动允许部,其允许所述阀在和所述活塞接触的接触位置与离开所述活塞的分离位置之间的位置移动;限制部,其在所述分离位置限制所述阀的挠曲变形;以及赋予部,其具有弹性,对所述阀赋予在所述阀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所述活塞侧的载荷。
[0011] 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与阀对流体的流动的控制相伴随的声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整体图。
[0014]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的剖视图。
[0015] 图3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B)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的俯视图。
[0016] 图4的(A)和(B)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0017]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说明图。
[0018] 图6的(A)和(B)是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说明图。
[0019]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说明图。
[0020] 图8的(A)和(B)是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说明图。
[0021] 图9是第6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说明图。
[0022] 图10是变形例的赋予部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 <第1实施方式>
[0025] [液压缓冲装置1的结构和功能]
[0026]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整体图。
[0027] 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压力缓冲装置的一例)具有:缸部10,其收纳油;以及杆20,其另一侧被设置成突出到缸部10的外部,并且其一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于缸部10的内部。此外,液压缓冲装置1具有:活塞部30,其设置于杆20的一侧的端部;底部活塞部
40,其设置于缸部10的一侧的端部;以及阻尼力可变部50,其设置于缸部10的半径方向外侧。
[0028]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长度方向称为“轴向”。此外,将轴向的下侧称为“一侧”,将液压缓冲装置1的上侧称为“另一侧”。此外,将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左右方向称为“半径方向”。而且,在半径方向上,将中心轴侧称为“半径方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的一侧称为“半径方向外侧”。而且,将以液压缓冲装置1的轴向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称为“周向”。
[0029] 〔缸部10的结构和功能〕
[0030] 缸部10具有:缸11;外筒体12,其设置于缸11的半径方向外侧;以及缓冲壳13,其设置于外筒体12的更靠半径方向外侧处。
[0031] 缸11形成为圆筒状,在另一侧具有缸开口11H。
[0032] 外筒体12在与缸11之间形成有联络通路L。此外,外筒体12在与阻尼力可变部50对置的位置具有外筒体开口部12H。
[0033] 缓冲壳13在与外筒体12之间形成有存储油的储液室R。储液室R伴随着杆20相对于缸11的相对移动而吸收缸11(第1油室Y1)内的油或者向缸11(第1油室Y1)内供给油。此外,储液室R存储从阻尼力可变部50流出的油。此外,缓冲壳13在与阻尼力可变部50对置的位置具有壳开口部13H。
[0034] 〔杆20的结构和功能〕
[0035] 杆20是沿轴向延伸得较长的棒状的部件。杆20在一侧与活塞部30连接。此外,杆20在另一侧经由未图示的连结部件等而与车体侧连接。
[0036] 〔活塞部30的结构和功能〕
[0037] 活塞部30具有:活塞体31,其具有多个活塞油路口311;活塞阀32,其对活塞油路口311的另一侧进行开闭;以及弹簧33,其设置于活塞阀32与杆20的一侧端部之间。而且,活塞部30将缸11内的油划分为第1油室Y1和第2油室Y2。
[0038] 〔底部活塞部40的结构和功能〕
[0039] 底部活塞部40具有阀座41(活塞的一例)、设置于阀座41的一侧的阻尼阀部42、设置于阀座41的另一侧的止回阀部43、以及沿轴向设置的固定部件44。而且,底部活塞部40划分出第1油室Y1和储液室R。
[0040] 另外,在后面对底部活塞部40的阀座41、阻尼阀部42、止回阀部43以及固定部件44进行详细说明。
[0041] 〔阻尼力可变部50的结构和功能〕
[0042] 阻尼力可变部50具有螺线管部51、连接流路部件52以及电磁阀55。
[0043] 螺线管部51根据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而使柱塞51P进退移动。
[0044] 连接流路部件52是在内侧具有连接流路52R的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0045] 电磁阀55根据相对于连接流路部件52的位置的移动而使连接流路52R中的油的流路截面积变化。而且,电磁阀55使连接流路52R中的油的流动节流。
[0046]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利用电磁阀55使油的流动节流,由此主要产生液压缓冲装置1的阻尼力。
[0047]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的剖视图。
[0048] 图3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的局部剖视图,图3的(B)是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的俯视图。
[0049] (阀座41)
[0050] 如图2所示,阀座41具有形成于半径方向内侧的贯通孔41H、形成于贯通孔41H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压侧油路412、以及形成于压侧油路412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伸侧油路413。此外,阀座41具有形成于另一侧的保持构造部414、形成于另一侧的内侧圆形部415(内侧环状部的一例)、以及形成于另一侧的外侧圆形部416(外侧环状部的一例)。此外,阀座41具有形成于一侧的储液流路部417。
[0051] 贯通孔41H形成为沿阀座41的轴向延伸。而且,固定部件44插入于贯通孔41H中。
[0052] 压侧油路412沿周向以大致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而且,压侧油路412在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1另一侧油路口P1,且在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1一侧油路口P3。
[0053] 而且,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压缩行程时,压侧油路412能够使油在第1油室Y1与储液室R之间流动(参照图1)。
[0054] 伸侧油路413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而且,伸侧油路413在另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2另一侧油路口P2,且在一侧的端部形成有第2一侧油路口P4。
[0055] 而且,在液压缓冲装置1的伸展行程时,伸侧油路413能够使油在储液室R与第1油室Y1之间流动(参照图1)。
[0056] 保持构造部414(移动允许部的一例)在贯通孔41H的外周形成为大致环状。而且,保持构造部414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而且,保持构造部414形成能够使止回阀431在轴向上的位置移动的空间(后述的间隙C)。
[0057] 此外,如图3的(A)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构造部414的侧面414T形成为锥状。具体而言,保持构造部414的另一侧的外径形成得比一侧的外径小。由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后述的止回阀431能够在轴向上顺畅地进行位置移动。
[0058] 内侧圆形部415在第1另一侧油路口P1的半径方向外侧且在第2另一侧油路口P2的半径方向内侧(参照图2)形成为环状。此外,内侧圆形部415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内侧圆形部415形成与后述的止回阀431接触的部位。而且,内侧圆形部415与后述的止回阀431一同抑制油在第1另一侧油路口P1与第2另一侧油路口P2(参照图2)之间的流动。
[0059] 外侧圆形部416在第2另一侧油路口P2的半径方向外侧(参照图2)形成为环状。此外,外侧圆形部416朝向另一侧沿轴向突出。外侧圆形部416在轴向上的突出高度形成得比内侧圆形部415在轴向上的突出高度稍高。而且,外侧圆形部416形成与后述的止回阀431接触的部位。
[0060]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内侧圆形部415和外侧圆形部416的面称作圆形面41P。
[0061] 储液流路部417是形成于一侧的端部的开口。储液流路部417在半径方向内侧与第1一侧油路口P3、阻尼阀部42以及第2一侧油路口P4对置。此外,储液流路部417在半径方向外侧与储液室R(参照图1)连接。
[0062] (阻尼阀部42)
[0063] 如图2所示,阻尼阀部42具有阻尼阀421和设置于阻尼阀421的一侧的压侧环座422。
[0064] 阻尼阀421是在半径方向内侧贯穿有固定部件44的圆盘状的金属板。而且,阻尼阀421的外周形成至比第1一侧油路口P3靠半径方向外侧且比第2一侧油路口P4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为止。
[0065] 此外,第1实施方式的阻尼阀421的厚度形成得比后述的止回阀431的厚度大。
[0066] 以上那样构成的阻尼阀421对第1一侧油路口P3进行开闭,并使第2一侧油路口P4始终开放。
[0067] 压侧环座422是在半径方向内侧贯穿有固定部件44的圆盘状的金属板。压侧环座422的外径比阻尼阀421的外径小。而且,压侧环座422确保了阻尼阀421朝向一侧变形时的变形区域。
[0068] 另外,阻尼阀421也可以由多块(例如,三块)金属板构成。在该情况下,阻尼阀421的总厚也大于后述的止回阀431的厚度。
[0069] (止回阀部43)
[0070] 如图2所示,止回阀部43具有设置于阀座41的另一侧的止回阀431(阀的一例)、设置于止回阀431的另一侧的止回阀止挡件432(限制部的一例)、设置于止回阀止挡件432的另一侧的赋予部件433(赋予部的一例)、以及设置于赋予部件433的另一侧的套环部件434。
[0071] 如图3的(A)所示,止回阀431是圆盘状的金属板,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保持构造部414通过的开口部431H。而且,止回阀431的外周位于外侧圆形部416上。
[0072] 另外,止回阀431的外周也可以位于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外侧的位置。
[0073] 而且,止回阀431具有:形成于开口部431H的半径方向外侧的止回阀油路口431M;和形成于止回阀油路口431M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缝隙431S。
[0074] 止回阀油路口431M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于与第1另一侧油路口P1对置的位置。而且,止回阀油路口431M设置有多个。此外,止回阀油路口431M与第1另一侧油路口P1对置设置。
[0075] 缝隙431S在止回阀431的外周由朝向半径方向内侧形成的切口形成。而且,缝隙431S设置为与外侧圆形部416对置。在进行伸展侧行程时、且杆20以非常低的速度移动时,即使在止回阀431整体变形而不打开第2另一侧油路口P2的状态下,缝隙431S也能够使油经由伸侧油路413流动。
[0076] 以上那样构成的止回阀431对第2另一侧油路口P2进行开闭,且使第1另一侧油路口P1始终开放。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431限制在杆20向一个方向移动时油经由伸侧油路413的流动,且允许在杆20向另一方向移动时油经由伸侧油路413的流动。
[0077]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止回阀431是对伸侧油路413中的油的流动进行切换的部件,不以产生阻尼力为主要目的。
[0078] 如图3的(A)所示,止回阀止挡件432是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板,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通过的开口部432H。如图3的(A)所示,止回阀止挡件432的外径比保持构造部414的外径大。因此,止回阀止挡件432相对于保持构造部41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0079] 而且,止回阀止挡件432被设置为在轴向上与阀座41的圆形面41P以预先设定的间隙C分离。因此,止回阀431能够在与圆形面41P接触的接触位置、和从圆形面41P离开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0080] 此外,止回阀止挡件432在离圆形面41P较远的分离位置处限制止回阀431的挠曲变形。
[0081] 这里,在第1实施方式中,接触位置是止回阀431全部与圆形面41P接触的位置。此外,分离位置是止回阀431全部离开圆形面41P的位置。
[0082] 另外,也能够将止回阀431的位置移动视为止回阀431整体在轴向上移位。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止回阀431的位置移动视为止回阀431的在不伴随有变形的状态下的移位。
[0083] 此外,也能够将止回阀431的变形视为如下情况:在半径方向内侧(开口部432H侧)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半径方向外侧(至少第2另一侧油路口P2的对置部)发生变形。
[0084] 如图3的(A)所示,赋予部件433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和套环部件434通过的开口部433H的部件。而且,赋予部件433具有弹性。另外,赋予部件43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等金属。
[0085] 而且,赋予部件4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以下,对赋予部件433进行详细说明。
[0086] 如图3的(B)所示,赋予部件433具有第1外侧突出部433A(接触部的一例)、第2外侧突出部433B以及被保持部433R。
[0087] 第1外侧突出部433A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且一侧突出。此外,第1外侧突出部433A设置有多个,沿周向以大致等间隔配置。而且,第1外侧突出部433A在接触端部E1与止回阀431的另一侧的面接触(参照图3的(A))。
[0088] 第2外侧突出部433B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且另一侧突出。此外,第2外侧突出部433B设置有多个,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
[0089]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外侧突出部433B是自由端,不与其他部件接触。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按照与第1外侧突出部433A对称的关系来设置第2外侧突出部433B,由此,例如在装置的组装作业中,即使在与第1实施方式相反地安装了赋予部件433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发挥作用。
[0090] 而且,第1外侧突出部433A和第2外侧突出部433B在周向上交替地排列。此外,在第1外侧突出部433A与第2外侧突出部433B之间形成有切口部433K。
[0091] 另外,如图3的(A)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的第1外侧突出部433A的接触端部E1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接触。
[0092] 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433R由多个形状部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个形状部称为第1形状部433R1、第2形状部433R2、第3形状部433R3、第4形状部433R4、第5形状部433R5以及第6形状部433R6。另外,在不特别区分该多个形状部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被保持部433R的形状部。
[0093] 被保持部433R的形状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此外,被保持部433R的形状部在周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半径方向内侧比半径方向外侧小的锥状。另外,被保持部433R的多个形状部的锥形的角度均相同。此外,被保持部433R的多个形状部被配置为:穿过各自的中心并且沿着半径方向的线L1在周向上为等间隔。
[0094] 此外,被保持部433R的形状部设置在与切口部433K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被保持部433R的多个形状部配置为沿着半径方向与切口部433K排列。
[0095] 而且,如图3的(A)所示,被保持部433R的半径方向内侧被止回阀止挡件432和套环部件434夹着。
[0096] 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433R的多个形状部在周向上的宽度不同。由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中,使得被保持部433R的强度在周向上不同。而且,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以下,对各被保持部433R在周向上的宽度进行详细说明。
[0097] 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形状部433R1的宽度B1与其他被保持部433R的宽度相比为最大。此外,第4形状部433R4的宽度B4与其他被保持部433R的宽度相比为最小。
[0098] 而且,在图3的(B)中,沿顺时针,宽度按照第1形状部433R1的宽度B1、第2形状部433R2的宽度B2、第3形状部433R3的宽度B3、第4形状部433R4的宽度B4的顺序依次减小。
[0099] 此外,在图3的(B)中,沿逆时针,宽度按照第1形状部433R1的宽度B1、第6形状部433R6的宽度B6、第5形状部433R5的宽度B5、第4形状部433R4的宽度B4的顺序依次减小。
[0100] 另外,第2形状部433R2的宽度B2与第6形状部433R6的宽度B6大致相同。此外,第3形状部433R3的宽度B3与第5形状部433R5的宽度B5大致相同。
[0101]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多个被保持部433R在周向上的宽度不均等。
[0102]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止回阀431是对伸侧油路413中的油的流动进行切换的部件,不以产生阻尼力为主要目的。
[0103] 如图3的(A)所示,套环部件434具有小径部434N和设置于小径部434N的另一侧的大径部434W。此外,套环部件434与固定部件44的后述的螺母442分体构成。
[0104] 小径部434N在一侧与止回阀止挡件432接触。此外,小径部434N在半径方向上与赋予部件433的被保持部433R接触。而且,小径部434N确定赋予部件433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
[0105] 大径部434W比小径部434N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而且,大径部434W与赋予部件433的被保持部433R的另一侧对置。
[0106] (固定部件44)
[0107] 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44具有设置于一侧的螺栓441和设置于另一侧的螺母442。而且,固定部件44将阻尼阀部42和止回阀部43分别固定于阀座41。
[0108] [液压缓冲装置1的动作]
[0109]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动作说明图。另外,图4的(A)示出了伸展行程时的油的流动,图4的(B)示出了压缩行程时的油的流动。
[0110] 首先,对液压缓冲装置1的伸展行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111] 如图4的(A)所示,在伸展行程时,杆20相对于缸11向另一侧移动。此时,活塞阀32处于封堵着活塞油路口311的状态。此外,通过活塞部30的向另一侧移动,第2油室Y2的容积减小。而且,第2油室Y2的油从缸开口11H流出到联络通路L。
[0112] 然后,油通过联络通路L、外筒体开口部12H以及连接流路52R而流入到阻尼力可变部50。在阻尼力可变部50中,连接流路52R的油的流动被电磁阀55节流。通过利用该电磁阀55使油的流动节流,由此产生阻尼力。此后,油流出到储液室R。
[0113] 此外,第1油室Y1的压力相对于储液室R相对较低。因此,储液室R的油流入到底部活塞部40的伸侧油路413。
[0114] 此时,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431克服赋予部件433的弹力而向另一侧移动。进而,止回阀431从半径方向外侧朝向半径方向内侧挠曲变形。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会产生止回阀431的轴向上的位置移动和止回阀431的挠曲变形这两者的动作。之后,油流入到第1油室Y1。
[0115] 像以上那样,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阀431进行位置移动和挠曲变形这两者的动作。由此,对止回阀431施加的力被分散为与赋予部件433的变形相伴随的止回阀431的位置移动和止回阀431自身的挠曲变形。因此,与止回阀431仅进行位置移动而不伴有挠曲变形的情况相比,止回阀431不会一气地移动,抑制了伴随着止回阀431的位置移动而产生较大的声音的情况。此外,与止回阀431仅进行位置移动而不伴有挠曲变形的情况相比,止回阀431的变形量变小,施加于止回阀431的负载降低。
[0116]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中,多个被保持部433R在周向上的宽度不同。因此,基于赋予部件433对止回阀431所赋予的弹力的载荷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同。因此,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
[0117] 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如周向宽度最小的第4形状部433R4按压止回阀431的载荷最小。此外,例如,周向宽度最大的第1形状部433R1按压止回阀431的载荷最大。
[0118] 因此,止回阀431从与第4形状部433R4对置的部位开始打开(离开)。然后,最终,止回阀431中的与第1形状部433R1对置的部位最后打开(离开)。
[0119]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120] 接下来,对液压缓冲装置1的压缩行程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0121] 如图4的(B)所示,在压缩行程时,杆20相对于缸11向一侧相对移动。在活塞部30中,基于第1油室Y1与第2油室Y2的差压,封堵活塞油路口311的活塞阀32打开。然后,第1油室Y1的油通过活塞油路口311而流出到第2油室Y2。这里,在第2油室Y2中配置有杆20。因此,从第1油室Y1流入到第2油室Y2的油与杆20的进入体积量相对应地变得过剩。因此,与该杆20的进入体积相当的量的油从缸开口11H流出到联络通路L。
[0122] 进而,油通过联络通路L、外筒体开口部12H以及连接流路52R而流入到阻尼力可变部50。另外,阻尼力可变部50中的油的流动与上述的伸展行程时的油的流动相同。
[0123] 此外,通过杆20相对于缸11向一侧相对移动,第1油室Y1的油通过底部活塞部40的赋予部件433的开口部433H和止回阀油路口431M(参照图2)而流入压侧油路412。进而,流入压侧油路412的油将阻尼阀421打开。然后,油流出到储液室R。即,与第1油室Y1中的压力相对应地,通过从缸开口11H流入阻尼力可变部50的油的流动和底部活塞部40中的油的流动这两方而产生阻尼力。
[0124] 特别地,赋予部件433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在伸展行程中打开的止回阀431向压缩行程转移时,止回阀431立刻关闭第2另一侧油路口P2。由此,压缩行程初期的阻尼力的产生(所谓的阻尼力的上升)变快。
[0125]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赋予部件433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并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与止回阀431接触,因此止回阀431与内侧圆形部415和外侧圆形部416这两方无间隙地接触,由此抑制了油的泄漏。
[0126] 另外,在通过阻尼力可变部50来调整阻尼力的情况下,利用螺线管部51来控制电磁阀55(参照图1)。具体而言,利用螺线管部51来变更电磁阀55与连接流路部件52之间的距离。此时,如果电磁阀55与连接流路部件52的间隔变窄,则油的流动阻力变大,阻尼力变高。另一方面,如果电磁阀55与连接流路部件52的间隔变宽,则油的流动阻力变小,阻尼力降低。
[0127] <第2实施方式>
[0128]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说明图。
[0129]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30] 在第2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底部活塞部40的第2赋予部件533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不同。
[0131] 第2赋予部件533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和套环部件434通过的开口部533H的部件。而且,第2赋予部件533具有弹性。另外,第2赋予部件53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等金属。
[0132] 而且,第2赋予部件533具有第1外侧突出部533A、第2外侧突出部533B以及被保持部533R。
[0133] 另外,第1外侧突出部533A和第2外侧突出部533B分别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突出部433A和第2外侧突出部433B相同。
[0134]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外侧突出部533A的接触端部E2也是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并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接触。
[0135] 第2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533R由多个形状部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个形状部分别称为第1形状部533R1、第2形状部533R2、第3形状部533R3、第4形状部533R4、第5形状部533R5以及第6形状部533R6。另外,在不特别区分多个形状部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被保持部533R的形状部。
[0136] 被保持部533R的形状部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此外,被保持部533R的形状部在周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半径方向内侧比半径方向外侧小的锥状。而且,被保持部533R的多个形状部分别呈大致相同的形状。
[0137] 而且,被保持部533R的多个形状部被配置成:穿过各自的中心并且沿着半径方向的线L1在周向上的间隔不同。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533R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形状部的间隔在周向上不同。由此,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赋予部件533中,使得被保持部533R的强度在周向上不同。而且,第2实施方式的第2赋予部件5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138] 以下,对各被保持部533R的间隔进行详细说明。
[0139] 这里,将第6形状部533R6与第1形状部533R1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1”。将第1形状部533R1与第2形状部533R2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2”。将第2形状部533R2与第3形状部533R3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3”。将第3形状部533R3与第4形状部533R4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4”。将第4形状部533R4与第5形状部533R5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5”。将第5形状部533R5与第6形状部533R6之间的间隔称为“间隔W6”。
[0140] 在第2实施方式中,间隔W1与其他的相邻的两个被保持部533R之间的间隔相比为最小。此外,间隔W4与其他的相邻的两个被保持部533R之间的间隔相比为最大。
[0141] 而且,在图5中,沿顺时针,间隔按照间隔W1、间隔W2、间隔W3、间隔W4的顺序依次变大。此外,在图5中,沿逆时针,间隔W按照间隔W1、间隔W6、间隔W5、间隔W4的顺序依次变大。另外,间隔W2与间隔W6大致相同。此外,间隔W3与间隔W5大致相同。
[0142] 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赋予部件533中,相邻的两个被保持部533R之间的间隔在周向上不均等。
[0143]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2赋予部件533中,关于多个被保持部533R,相邻的被保持部533R之间的间隔W在周向上不同。因此,基于第2赋予部件533对止回阀431赋予的弹力的载荷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同。因此,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参照图3的(A))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
[0144]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也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也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145] <第3实施方式>
[0146]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说明图。
[0147]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48] 在第3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底部活塞部40的第3赋予部件633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不同。
[0149] 如图6的(A)所示,第3赋予部件633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和套环部件434通过的开口部633H的部件。而且,第3赋予部件633具有弹性。另外,第3赋予部件63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等金属。
[0150] 而且,如图6的(B)所示,第3赋予部件633具有第1外侧突出部633A、第2外侧突出部633B、被保持部633R以及内侧突出部633P。
[0151] 另外,被保持部633R与第1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433R相同。
[0152] 而且,第1外侧突出部633A由多个形状部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个形状部称为第1形状部633A1、第2形状部633A2、第3形状部633A3、第4形状部633A4、第5形状部633A5以及第6形状部633A6。另外,在特意不分区多个形状部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形状部。
[0153] 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形状部朝向半径方向外侧且朝向一侧突出。此外,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多个形状部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而且,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形状部在接触端部E3与止回阀431的另一侧的面接触。
[0154] 另外,如图6的(A)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接触端部E3也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并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接触。
[0155]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多个形状部的朝向一侧的突出量不同。即,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多个形状部与止回阀431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且,第3实施方式的第3赋予部件6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以下,对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朝向一侧的突出量进行详细说明。
[0156] 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6的(A)所示,第1形状部633A1的突出量T1与其他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突出量相比为最大。即,第1形状部633A1与其他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相比最接近止回阀431。此外,第4形状部633A4的突出量T4与其他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突出量相比最为小。即,第4形状部633A4与其他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相比离止回阀431最远。
[0157] 而且,在图6的(B)中,沿顺时针,朝向一侧的突出量按照第1形状部633A1的突出量T1、第2形状部633A2的突出量、第3形状部633A3的突出量、第4形状部633A4的突出量T4的顺序依次减小。
[0158] 此外,在图6的(B)中,沿逆时针,朝向一侧的突出量按照第1形状部633A1的突出量T1、第6形状部633A6的突出量、第5形状部633A5的突出量、第4形状部633A4的突出量T4的顺序依次减小。
[0159] 另外,第2形状部633A2的突出量与第6形状部633A6的突出量大致相同。此外,第3形状部633A3的突出量与第5形状部633A5的突出量大致相同。
[0160] 关于第2外侧突出部633B,其突出的方向在轴向上与第1外侧突出部633A突出的方向相反,但基本构造与第1外侧突出部633A相同。
[0161] 内侧突出部633P设置有多个,且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另外,内侧突出部633P的突出量比被保持部633R的突出量小。
[0162] 而且,内侧突出部633P被设置于作为第1外侧突出部633A与第2外侧突出部633B之间的多个外侧突出部之间。即,内侧突出部633P设置在与切口部633K对置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内侧突出部633P配置为沿着半径方向与切口部633K排列。
[0163] 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3赋予部件633中,在形成于第1外侧突出部633A与第2外侧突出部633B之间的与切口部633K对置的位置,分别配置有被保持部633R和内侧突出部633P,由此能够降低切口部633K处的应力集中。
[0164]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3赋予部件633中,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多个形状部的朝向一侧的突出量不同。即,第1外侧突出部633A的多个形状部的相对于止回阀431的距离不同。由此,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3赋予部件633中,基于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所赋予的弹力的载荷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同。
[0165]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中,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参照图3的(A))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也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也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166] <第4实施方式>
[0167] 图7是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说明图。
[0168]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69] 在第4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底部活塞部40的第4赋予部件733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不同。
[0170] 如图7所示,第4赋予部件733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和套环部件434通过的开口部733H的部件。而且,第4赋予部件733具有弹性。另外,第4赋予部件73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等金属。
[0171] 而且,第4赋予部件733具有第1外侧突出部733A、第2外侧突出部733B、被保持部733R以及内侧突出部733P。
[0172] 另外,第1外侧突出部733A、第2外侧突出部733B以及内侧突出部733P分别与第3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突出部633A、第2外侧突出部633B以及内侧突出部633P相同。
[0173] 被保持部733R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此外,被保持部733R在周向上的宽度形成为半径方向内侧比半径方向外侧小的锥状。而且,被保持部733R设置有多个,且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此外,多个被保持部733R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0174] 而且,被保持部733R的半径方向内侧被止回阀止挡件432和套环部件434夹着。
[0175] 而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733R与第1外侧突出部733A及第2外侧突出部733B的间隔I在周向上不同。即,在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视为多个被保持部733R的长度不同。
[0176] 具体而言,第1间隔I1与其他的间隔I相比为最小。此外,第4间隔I4与其他的间隔I相比为最大。
[0177] 而且,在图7中,沿顺时针,间隔I按照第1间隔I1、第2间隔I2、第3间隔I3、第4间隔I4的顺序依次变大。此外,在图7中,沿逆时针,间隔I按照第1间隔I1、第6间隔I6、第5间隔I5、第4间隔I4而变大。
[0178] 另外,第2间隔I2与第6间隔I6大致相同。此外,第3间隔I3与第5间隔I5大致相同。
[0179] 由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第1外侧突出部733A与止回阀431接触的接触端部E4的位置在半径方向上不同。即,在第4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外侧突出部733A与止回阀431接触的位置在周向上不同。而且,第4实施方式的第4赋予部件7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180]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1外侧突出部733A的接触端部E4也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并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参照图2)接触。
[0181]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4实施方式的第4赋予部件733中,多个第1外侧突出部733A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不同。因此,基于第4赋予部件733对止回阀431赋予的弹力的载荷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同。因此,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参照图3的(A))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
[0182] 而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也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也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183] <第5实施方式>
[0184] 图8是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说明图。
[0185]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86] 在第5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底部活塞部40的第5赋予部件833和套环部件834的构造分别与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和套环部件434不同。
[0187] 如图8的(A)所示,第5赋予部件833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44和套环部件834通过的开口部833H的部件。而且,第5赋予部件833具有弹性。另外,第5赋予部件83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等金属。
[0188] 如图8的(B)所示,第5赋予部件833具有第1外侧突出部833A、第2外侧突出部833B、被保持部833R以及内侧突出部833P。
[0189] 另外,第1外侧突出部833A和第2外侧突出部833B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突出部433A和第2外侧突出部433B相同。此外,被保持部833R和内侧突出部833P与第3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633R和内侧突出部633P相同。即,在第5赋予部件833中,多个第1外侧突出部833A、多个第2外侧突出部833B、多个被保持部833R以及多个内侧突出部833P分别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等间隔地配置。
[0190] 而且,如图8的(A)所示,套环部件834具有小径部834N和设置于小径部834N的另一侧的大径部834W。
[0191] 第5实施方式的小径部834N的从中心(例如,固定部件44、阀座41、止回阀431的半径方向上的中心)到外周的距离(外径)在周向上不同,不是固定的。即,小径部834N描绘了相对于中心偏心的圆。具体而言,小径部834N具有:第1小径部R1;和在周向上设置在与第1小径部R1不同的位置的第2小径部R2。第1小径部R1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为距离r1。此外,第2小径部R2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为比距离r1长的距离r2。
[0192] 小径部834N在半径方向上与第5赋予部件833的被保持部833R接触。此时,小径部834N确定第5赋予部件833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
[0193] 而且,在第5实施方式的第5赋予部件833中,多个第1外侧突出部833A的接触端部E5在止回阀431的半径方向上的接触位置分别不同。而且,第5实施方式的第5赋予部件833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194]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第1外侧突出部833A的接触端部E5也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接触。
[0195]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5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中,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参照图3的(A))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而且,在第5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也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196] <第6实施方式>
[0197] 图9是第6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说明图。
[0198] 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对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99] 在第6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1中,底部活塞部40的第6赋予部件991和固定部件944的螺母942(保持部的一例)的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的赋予部件433和固定部件44的螺母
442不同。
[0200] 第6赋予部件991是在半径方向内侧具有供固定部件944通过的开口部991H的大致圆盘状的部件。此外,第6赋予部件991具有:油路口991Y,油能够通过该油路口991Y;以及环状部991R,其具有与止回阀431接触的接触端部E6。而且,第6赋予部件991像后述那样对止回阀431赋予在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201] 另外,在第6实施方式中,接触端部E6也在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内与止回阀431接触。
[0202] 螺母942的一侧面942M的高度在周向上不均匀。即,一侧面942M中的第1面M1以假想线VL(例如螺母942的另一侧面942L)为基准朝向一侧突出的量为第1突出量H1。另一方面,在周向上与第1面M1不同的位置处的第2面M2以假想线VL为基准朝向一侧突出的量为比第1突出量H1大的第2突出量H2。即,螺母942相对于第6赋予部件991和止回阀431的距离在周向上不同。
[0203]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第6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中,在止回阀431打开伸侧油路413时,止回阀431离开圆形面41P(参照图3的(A))的时机在周向上不同。而且,在第6实施方式中,止回阀431也在周向上依次进行位置移动和变形,由此进一步抑制了声音的产生。
[0204] <变形例>
[0205] 图10是变形例的赋予部件933的说明图。
[0206] 如图10所示,变形例的赋予部件933具有开口部933H、第1周向突出部933A、第2周向突出部933B以及被保持部933R。
[0207] 第1周向突出部933A朝向周向并朝向一侧突出。此外,第1周向突出部933A设置有多个,且在周向上以大致等间隔配置。而且,第1周向突出部933A通过接触端部E7与止回阀431的另一侧的面接触。
[0208] 另外,变形例的赋予部件933的第1周向突出部933A的接触端部E7位于比内侧圆形部415靠半径方向外侧且比外侧圆形部416靠半径方向内侧的范围(参照图3的(A))。
[0209] 此外,第2周向突出部933B朝向周向并且朝向另一侧突出。
[0210] 也可以使用以上那样构成的变形例的赋予部件933来替代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各赋予部件。
[0211] 另外,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433R中,也可以通过使多个形状部的板厚不同而使被保持部433R在周向上的强度不同。
[0212] 此外,例如,也可以将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被保持部433R、被保持部533R)中使被保持部在周向上的强度不同的结构应用于各实施方式的外侧突出部。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多个外侧突出部的宽度、间隔以及厚度不同,来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213]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各赋予部件中,也可以通过使多个外侧突出部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不同,来对止回阀431赋予在止回阀431的周向上不均等且朝向阀座41的载荷。
[0214]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朝向与止回阀431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第2外侧突出部433B不是必要结构。也可以是,设置第1外侧突出部433A来代替第2外侧突出部433B,并且在赋予部件433的外周部,所有第1外侧突出部433A在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列。这对其他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也相同。
[0215] 另外,第1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将缸11内划分为第1油室Y1和第2油室Y2并且伴随着杆20的移动而移动的活塞部30。具体而言,能够应用底部活塞部40的止回阀部43来代替活塞部30的弹簧33和活塞阀32的结构。
[0216] 另外,第1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的液压缓冲装置是所谓的三层管构造,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所谓的二层管构造。
[0217] 此外,例如,第1实施方式的底部活塞部40的结构也可以与缸部10分开设置,并设置于收纳油的外部的收纳部上。在该情况下,只要针对在缸部10中伴随着杆20的移动而产生的油的流动,在外部的收纳部中产生阻尼力即可。
[0218] 标号说明
[0219] 1:液压缓冲装置;11:缸(缸的一例);20:杆(杆的一例);40:底部活塞部;41:阀座(活塞的一例);431:止回阀(阀的一例);432:止回阀止挡件(限制部的一例);433:赋予部件(赋予部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