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26181.1

文献号 : CN110274299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白奎锋宋斌逯帅

申请人 : 河南亿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涉及采暖设备领域,储热设备包括蓄热介质块、保温壳体、送风装置和壳体,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蓄热介质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加热通道;保温壳体包括第一介质保温箱、第二介质保温板、第三介质保温板和第二介质输气通道,第一介质保温箱包裹于蓄热介质块的外周,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第二介质保温板设置于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本发明实施例的储热设备可将600-800℃的热风温度降低至70℃下,在提供舒适供暖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包括:

蓄热介质块,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蓄热介质块用于存储所述电加热丝产生的热量,所述蓄热介质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加热通道;

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包括第一介质保温箱、第二介质保温板、第三介质保温板和第二介质输气通道,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包裹于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外周,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与所述蓄热介质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侧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将部分冷空气输入所述加热通道内,并将部分冷空气与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输出的热空气进行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保温壳体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和风机,所述风机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底部,所述风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体的进气口设置于风机壳体靠近第二介质输气通道下端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与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通过螺钉和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同温度下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导热系数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同温度下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

说明书 :

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采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电采暖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能够利用低廉的低谷电价的蓄热式采暖设备也逐渐增多;在现有技术中,固体蓄热式电采暖设备是将耐高温材料做成的蓄热介质块通过电加热升温和储存热量,热量通过传导、辐射、对流等方式送出;设备主要在电价低廉的低谷时段通电储存热量,然后在需要的时候给室内供暖。
[0003] 国内市场上现有的蓄热式采暖设备通常只有热风通道和简易的保温措施,会导致外壳以及出风口温度过高,容易对人体造成烫伤;市场上有些产品利用温控保护装置控制出风口温度的最大值,可避免烫伤发生,但是同时限制了蓄热介质块的温度,不能充分利用低谷时段低廉的电储存热量,达不到室内持续制热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蓄热式采暖设备保温效果差,以及无法充分利用低谷时段低廉的电储存热量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所述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包括:
[0006] 蓄热介质块,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蓄热介质块用于存储所述电加热丝产生的热量,所述蓄热介质块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加热通道;
[0007] 保温壳体,所述保温壳体包括第一介质保温箱、第二介质保温板、第三介质保温板和第二介质输气通道,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包裹于所述蓄热介质块的外周,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顶部,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与所述蓄热介质块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侧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
[0008]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用于将部分冷空气输入所述加热通道内,并将部分冷空气与所述第二介质输气通道输出的热空气进行混合。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还包括壳体,所述外壳的底部开口,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保温壳体的外周。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壳体和风机,所述风机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底部,所述风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风机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风机壳体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壳体的进气口设置于风机壳体靠近第二介质输气通道下端口的一侧。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与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通过螺钉和紧固件连接。
[0013] 进一步地,相同温度下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与所述第一介质保温箱的导热系数相等。
[0014] 进一步地,相同温度下所述第二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三介质保温板的导热系数。
[0015]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通过对热风通道进行合理设计,使自然对流造成的散热被最小化;通过使用不同导热系数的保温材料,使储热设备的壳体与储热介质的热传导率降至最低,同时也减少了通过储热设备的壳体被辐射的热量,进而降低储热设备的壳体温度,避免人体触摸壳体造成烫伤的现象发生。本发明实施例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可将600-800℃的热风温度降低至70℃下,在提供舒适供暖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图2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去掉壳体和两层第三介质保温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为在图4的基础上再取掉一层第三介质保温板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10、蓄热介质块;20、保温壳体;30、送风装置;40、壳体;11、加热通道;21、第一介质保温箱;22、第二介质保温板;23、第三介质保温板;24、第一通道;25、第二介质输气通道;31、风机壳体;3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如图3所示,该降低外壳温度的储热设备包括蓄热介质块10、保温壳体20、送风装置30和壳体40,蓄热介质块10是由蓄热介质制成,蓄热介质块10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丝,蓄热介质块10用于存储电加热丝产生的热量,蓄热介质块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蓄热介质块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蓄热介质块10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连通的加热通道11。
[0026] 如图3、4和5所示,保温壳体20包括第一介质保温箱21、第二介质保温板22、第三介质保温板23和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第一介质保温箱21包裹于蓄热介质块10的外周,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开口,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底部开口可确保冷空气进入加热通道11,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顶部开口可使得加热通道11内的热空气进入第一通道24。第二介质保温板22水平设置于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顶部,第二介质保温板22与蓄热介质块10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气口连通的第一通道24,第一通道24水平设置,第一通道24用于连接加热通道11与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第一介质保温箱21侧壁的外表面和第二介质保温板22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层第三介质保温板23,第三介质保温板23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呈中空结构,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的材质与第二介质保温板22的材质相同,因此导热系数也相同。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的上端口与第一通道24连通,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下边沿,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的下端口作为热风输出口,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第二介质输气通道
25远离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一侧设置有两层第三介质保温板23,第二介质保温板22与第三介质保温板23通过螺钉和紧固件连接。相同温度下第二介质保温板22的导热系数与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导热系数相等,本实施例中,第二介质保温板22的导热系数与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导热系数在700℃-800℃条件下为均为0.12W/(m·K)。相同温度下第二介质保温板
22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三介质保温板23的导热系数,本实施例中第三介质保温板23的导热系数在700℃-800℃条件下为0.04W/(m·K),由于第三介质保温板23的导热系数只是第二介质保温板22的导热系数的三分之一,在第三介质保温板23的阻隔下,壳体40温度在60℃左右,不会对人体造成烧伤烫伤,达到了既保温又安全的目的。
[0027] 如图1和2所示,壳体40可对蓄热介质块10和保温壳体20起保护作用,外壳的底部开口,外壳套设于保温壳体20的外部。送风装置30用于将部分冷空气输入加热通道11内,并将部分冷空气与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输出的热空气进行混合。送风装置30包括风机壳体31和风机32,风机壳体31设置于第一介质保温箱21的下方,风机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风机壳体31靠近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下端口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风机32设置于风机壳体31内。
[0028] 利用低谷时段低廉的电能,电加热丝工作产生热量并存储于蓄热介质块10内,当需要取暖时,风机32开始转动,冷空气被风机32吸入风机壳体31内,部分冷空气通过出气口进入加热通道11,经过蓄热介质块10加热,升温变为热空气,此时热空气的温度在600℃-800℃之间;加热后的热空气向上运动进入第一通道24后改变方向,再进入第二介质输气通道25向下运动,最终通过热风出口流出,此时热空气的温度在120℃左右,热空气从热风出口流出后与风机32输出的另一部分冷空气混合,此时热空气的温度在60℃左右,进而循环到室内,温暖而舒适。通过对热风通道进行合理设计,使自然对流造成的散热被最小化,同时降低了热风出口的温度,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029]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