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53465.X

文献号 : CN11027486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廷微姜振学苏丕波梁金强陆敬安许辰璐王笑雪万晓明付少英王力峰王飞飞

申请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步骤2:通过核磁共振分析,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步骤3:根据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和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孔径范围介于所述下限和上限之间。本发明能够精确地量化出页岩油富集的临界孔径的下限和上限,并根据页岩油储层对于页岩油富集的影响,以页岩油富集的临界孔径的上下限为界限值,对页岩油储层孔隙进行划分,使得页岩油储层孔隙分类更加客观地定量化。

权利要求 :

1.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页岩岩心样品,将页岩岩心样品粉碎得到80目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将经过CO2吸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装入抽提器内抽提,得到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对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再次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得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对比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和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计算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相比于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W,若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中,孔径M以上的孔体积增量与孔体积增量W的比值超过预设值,则孔径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

步骤2:采集另一页岩岩心样品,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蒸馏水处理,得到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对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氯化锰处理,得到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另一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孔体积主要分布在孔径N以内,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孔体积也只在孔径N以内分布,则孔径N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步骤3:根据步骤1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M和步骤2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N,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孔径范围为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11:称取若干重量的页岩岩心样品,将页岩岩心样品粉碎得到80目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在小于等于70℃的真空状态下,对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脱气超过8小时,然后,在小于等于-195℃和压力小于等于101.3kPa的实验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得到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对经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在真空状态脱气超过4小时,在0℃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CO2吸附实验,得到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对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2-200nm的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一实验数据;对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0-2nm的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二实验数据,对第一实验数据和第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步骤12:将经过CO2吸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装入抽提器中,在抽提器的烧瓶内加入二氯甲烷和若干用于脱硫的铜片,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5℃,从抽提器滴下的抽提液减弱至荧光3级以下,完成抽提,然后将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回收并自然风干,得到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对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再次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实验条件与步骤11相同,得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步骤13:对比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和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计算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相比于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W,若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中,孔径M以上的孔体积增量与孔体积增量W的比值超过50%,则孔径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BJH理论和DFT模型分别对所述第一实验数据和第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步骤21:采集柱状或块状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抽真空4小时,在压力为20MPa下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蒸馏水处理,加压饱和20小时,得到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步骤22:经过步骤21处理后的页岩岩心样品放置于浓度为55000-700000mg/L的氯化锰溶液中,浸泡饱和若干时间,得到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对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步骤23: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超过50%以上的孔体积分布在最大孔径N以内,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孔体积也只在孔径N以内分布,则孔径N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孔径范围M-N划分孔隙类型,其中,孔径小于M的孔隙为无效型孔隙,表征小于M的孔径范围内少量页岩油不可获取,孔径为M-N的孔隙为富集型孔隙,表征页岩油主要富集在介于M-N的孔径范围内,孔径大于N的孔隙为渗流型孔隙,表征大于N的孔径范围内页岩油大多渗流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1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1000nm。

说明书 :

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及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页岩油已受到广泛关注,属于石油资源之一。页岩油资源是赋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喉页岩地层中的石油,是“成熟有机质页岩石油”的简称。
[0003] 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或吸附或溶解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微米或纳米级的孔隙和裂缝中,页岩油储层为页岩油的物理赋存空间。其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对于页岩油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是页岩油富集成藏理论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0004] 目前,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划分不够合理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是从定性观察的角度对页岩孔隙进行分类,而未能从定量表征的角度对页岩孔隙进行合理的划分,且无法反映页岩孔隙对于页岩油富集的意义,也即无法定量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其能够解决定量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的问题。
[0006]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步骤1:采集页岩岩心样品,将页岩岩心样品粉碎得到80目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08] 将经过CO2吸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装入抽提器内抽提,得到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
[0009] 对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再次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得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10] 对比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和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计算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相比于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W,若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中,孔径M以上的孔体积增量与孔体积增量W的比值超过预设值,则孔径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
[0011] 步骤2:采集另一页岩岩心样品,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蒸馏水处理,得到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12] 对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氯化锰处理,得到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另一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13] 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孔体积主要分布在孔径N以内,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孔体积也只在孔径N以内分布,则孔径N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0014] 步骤3:根据步骤1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M和步骤2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N,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孔径范围为M-N。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
[0016] 步骤11:称取若干重量的页岩岩心样品,将页岩岩心样品粉碎得到80目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
[0017] 在小于等于70℃的真空状态下,对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脱气超过8小时,然后,在小于等于-195℃和压力小于等于101.3kPa的实验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得到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
[0018] 对经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在真空状态脱气超过4小时,在0℃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CO2吸附实验,得到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
[0019] 对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2-200nm的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一实验数据;对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0-2nm的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二实验数据,
[0020] 对第一实验数据和第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21] 步骤12:将经过CO2吸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装入抽提器中,在抽提器的烧瓶内加入二氯甲烷和若干用于脱硫的铜片,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5℃,从抽提器滴下的抽提液减弱至荧光3级以下,完成抽提,然后将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回收并自然风干,得到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
[0022] 对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再次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实验条件与步骤11相同,得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23] 步骤13:对比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和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计算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相比于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W,若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中,孔径M以上的孔体积增量与孔体积增量W的比值超过50%,则孔径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
[0024] 进一步地,采用BJH理论和DFT模型分别对所述第一实验数据和第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2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
[0026] 步骤21:采集柱状或块状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抽真空4小时,在压力为20MPa下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饱和蒸馏水处理,加压饱和20小时,得到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27] 步骤22:经过步骤21处理后的页岩岩心样品放置于浓度为55000-700000mg/L的氯化锰溶液中,浸泡饱和若干时间,得到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对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28] 步骤23: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超过50%以上的孔体积分布在最大孔径N以内,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孔体积也只在孔径N以内分布,则孔径N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0029]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0030] 根据所述孔径范围M-N划分孔隙类型,其中,孔径小于M的孔隙为无效型孔隙,表征小于M的孔径范围内少量页岩油不可获取,孔径为M-N的孔隙为富集型孔隙,表征页岩油主要富集在介于M-N的孔径范围内,孔径大于N的孔隙为渗流型孔隙,表征大于N的孔径范围内页岩油大多渗流排出。
[0031] 进一步地,所述M=10nm。
[0032] 进一步地,所述N=1000nm。
[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精确地量化出页岩油富集的临界孔径的下限和上限。并根据页岩油储层对于页岩油富集的影响,以页岩油富集的临界孔径上下限为界限值,对页岩油储层孔隙进行划分,使得页岩油储层孔隙分类更加客观地定量化,通过划分的页岩油储层孔隙类型,对页岩油富集成藏理论的丰富和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0035] 图2为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36] 图3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37] 图4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
[0038] 图5为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具体实施方案
[0039]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40] 如图1至5所示,一种页岩油富集孔径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 步骤1:采集页岩岩心样品,通过CO2吸附实验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下限。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下限的步骤1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
[0042] 步骤11:称取若干重量(例如10g)的页岩岩心样品,将页岩岩心样品粉碎得到80目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
[0043] 在不超过70℃(≤70℃)的真空状态下,对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脱气8h小时以上(≥8h),优选为脱气8h(小时)。在温度不高于-195℃(≤-195℃)和压力不超过101.3kPa(≤101.3kPa)的实验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得到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
[0044] 对经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在真空状态下脱气4小时以上(≥4h),优选为脱气4h,在0℃条件下对脱气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进行CO2吸附实验,得到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
[0045] 对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2-200nm的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一实验数据;对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筛选出孔径介于0-2nm的CO2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记为第二实验数据。
[0046] 采用BJH(Barret-Joyner-Halenda)理论和DFT(Density-Functional-Theory)模型分别对第一实验数据和第二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孔体积随孔径分布特征,也即得到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如图2所示,采用步骤11得到的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其中,孔径介于0-2nm的数据来自CO2吸附实验,孔径介于2-200nm的数据来自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的实验数据。从图2可知,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为0.0022mL/g,也即图2中0-200nm孔径范围内的所有孔隙体积之和为0.0022mL/g,在大于10nm的孔径范围内呈现微弱的峰值特征。
[0047] 步骤12:将经过CO2吸附实验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装入经抽提处理的滤纸筒中并包好,随后一起放入抽提器中,抽提器优选为索氏抽提器。在抽提器的烧瓶内加入高纯度的二氯甲烷和若干用于脱硫的铜片,对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加热,其中,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加热温度≤85℃,优选加热温度为50-85℃,从抽提器滴下的抽提液减弱至荧光3级以下,完成抽提。将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回收并自然风干,得到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
[0048] 对抽提后的粉末页岩岩心样品再次分别进行N2等温吸附—脱附实验和CO2吸附实验,实验条件与步骤11一样。得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如图3所示,采用步骤12得到的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从图3可知,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为0.0144mL/g,也即图3中0-200nm孔径范围内的所有孔隙体积之和为0.0144mL/g,在大于10nm的孔径范围内呈现极为明显的峰值特征。
[0049] 步骤13:通过比较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与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找出主要孔体积增量的界限值。这里的主要是指大部分,可以通过预设值来比较,例如预设值设为50%。主要孔体积增量的界限值,是指孔体积增量主要集中在界限值以上范围内,例如超过50%以上的孔体积增量均集中在界限值以上,则该界限值认为是主要孔体积增量的界限值。当某个界限值以上的孔体积增量达到或大于预设值(例如50%),则该界限值即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也即,大于或等于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的孔径范围内为页岩油富集的孔隙空间,小于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的孔径范围内为不富集页岩油或极少(例如低于10%)富集页岩油。
[0050] 也即,首先计算出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相比于抽提前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W,孔径M以上的孔体积增量与孔体积增量W的比值超过预设值,则孔径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对比图2和图3,发现抽提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和峰值幅度均明显增大,抽提前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增量为0.0144-0.0022=0.0122mL/g,即W=0.0122mL/g,预设值为70%,孔径10nm以上孔体积增量与W的比值为83.63%,也即83.63%的孔体积增量分布在大于10nm的孔径范围内,因此M=10nm,也即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为10nm。
[0051] 这是由于抽提过程中,粉末页岩岩心样品的烃类分子被有机溶剂溶解而被带出孔隙,导致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孔体积大为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出页岩油主要富集于孔径大于或等于10nm的孔隙中。虽然小于10nm的孔隙,抽提前后的页岩岩心样品的孔体积也略有增加,但由于在页岩油实际开发中,从极小孔隙中获取页岩油并非易事。因此,本实施例将赋存于孔径小于10nm的孔隙中的少量页岩油可以被看作是无效资源,而赋存于孔径大于等于10nm的孔隙中的页岩油才是能够被真正勘探开发的有效石油资源。
[0052] 因此,将10nm作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将孔径小于10nm的孔隙定义为无效型孔隙。
[0053] 步骤2:采集另一页岩岩心样品,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的第二孔径分布特征图,根据第二孔径分布特征图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确定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的步骤2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如下子步骤:
[0054] 步骤21:优选钻取直径为2.5cm的柱状或块状的页岩岩心样品,对页岩岩心样品进行预处理,得到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预处理包括对页岩岩心样品抽真空4h后,在压力20MPa条件下在蒸馏水中加压饱和20h,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是为了确保页岩岩心样品饱和蒸馏水,其他的实验条件下也可以。
[0055] 取出预处理后的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并擦除页岩岩心样品表面的自由水,再用无核磁信号的保鲜膜包裹置于核磁共振分析仪的探头线圈中,利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对饱和蒸馏水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并记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如图4所示,即为采用步骤21得到的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从图4可知,页岩岩心样品中所有孔隙的孔体积为0.0191mL/g,该值也即是图4中用虚线表示的累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分别在孔径为2-1000nm和1000-10000nm的范围内呈双峰特征。
[0056] 步骤22:经过步骤21处理后的页岩岩心样品放置于浓度为55000-700000mg/L的氯化锰溶液中,浸泡饱和若干时间,优选为15天,得到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对饱锰页岩岩心样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得到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径分布特征图。如图5所示,即为采用步骤22得到的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从图5可知,页岩岩心样品中含油孔隙的孔体积为0.0033mL/g,该值也即是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累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呈现单峰特征。
[0057] 步骤23:根据步骤21的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与步骤22的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找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超过50%以上的孔体积分布在最大孔径N以内的界限值,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幅度也只在该界限值范围内有所变化,则将该界限值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0058] 如图4和图5所示,饱水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最大峰值和超过50%以上的孔体积分布在最大孔径为1μm以内的孔径范围内,且饱锰页岩岩心样品的孔径分布特征图的幅度也只在小于等于1μm的孔径范围内有所变化。表明页岩岩心样品普遍发育小于等于1μm孔径范围内的孔隙,且页岩油也只分布在这类孔隙中,而数微米级的孔隙发育相对较少,并且不是页岩油富集的空间。
[0059] 虽然图4中,在孔径为100nm以内的孔径范围内,孔体积分布也超过50%以上,但100nm并不是最大孔径,只有1μm才是最大孔径。
[0060] 页岩油主要富集于小于等于1μm的孔径范围内,这是由于数微米级的孔隙具有很好的连通性,是油气从页岩储层中运移排出的优势通道,生成的大部分流体及时从页岩储层中排出而不易聚集下来,导致数微米级的孔隙中几乎无页岩油分布。相反地,孔径小于1μm的孔隙具有相对较差的连通性,却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空间,这类孔隙中的油气无法及时排出而聚集下来,导致这类孔隙具有较高的页岩油含量。
[0061]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1μm为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
[0062] 步骤3:根据步骤1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下限和步骤2得到的页岩油富集孔径的上限,确定页岩油富集的孔径范围,孔径范围介于孔径下限和上限之间。本实施例得到的孔径范围为10-1000nm,并将孔径范围为10-1000nm的孔隙定义为富集型孔隙,页岩油主要富集于该孔径范围内;大于1000nm的孔隙定义为渗流型孔隙,也即孔径大于1000nm的孔隙,几乎无页岩油分布或只有极少的页岩油分布,也即页岩油大多渗流排出。
[0063]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