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209562.5

文献号 : CN110275343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延青谢建云李伟王学路李成郭攀

申请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所述多个亚像素包括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所述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降低靠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亚像素的透光率,以改善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状边缘,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以及用户的体验。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亚像素包括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所述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像素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的第一亚像素包括有遮光图形以及被所述遮光图形包围的至少一个透光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亚像素包括有至少两个透光区域,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域沿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亚像素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区域的宽度逐渐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图形为所述显示基板的黑矩阵图形或源漏金属图形或栅金属图形。

8.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制作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所述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 :

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的和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显示产品的屏占比被制作得越来越高。以目前高屏占比的全屏显示设备和智能穿戴显示设备为例,这类产品的显示区域普遍与产品的边框相匹配,因此显示区域具有圆弧状的边界(例如显示区域的四个圆角)。
[0003] 而现有显示产品的亚像素区域呈矩形,亚像素的排列无法与圆弧状的显示区域的边界完美匹配,这导致显示画面会在对应圆弧边界区域出现较为明显的锯齿感(也可以是颗粒感),这是肉眼所能识别到的,因此导致用户产生了不良的画面体验。
[0004] 有鉴于此,当前亟需一种改善显示画面锯齿感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制作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弱化现有的显示区域的边界与亚像素形状不匹配的显示产品所对应的显示画面的锯齿感。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所述多个亚像素包括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所述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0007] 其中,所述第一亚像素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
[0008] 其中,在远离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逐渐降低。
[0009] 其中,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的第一亚像素包括有遮光图形以及被所述遮光图形包围的至少一个透光区域。
[0010] 其中,所述第一亚像素包括有至少两个透光区域,所述至少两个透光区域沿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亚像素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
[0011] 其中,在远离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区域的宽度逐渐降低。
[0012] 其中,所述遮光图形为所述显示基板的黑矩阵图形或源漏金属图形或栅金属图形。
[0013] 另一发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所述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0014] 制作与所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所述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0015]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显示基板。
[0016]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显示面板。
[0017]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降低靠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亚像素的透光率,以改善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状边缘,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以及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的第一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的第一像素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0024]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0025]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26]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显示区域的边界与亚像素形状不匹配的显示产品所显示出的具有锯齿感的画面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0027]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如图1所示,包括:
[0028] 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图1中的矩形方格),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
[0029] 作为示例性介绍,该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具体可以包括:与亚像素形状不匹配的圆弧状的边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呈直角的边界(如两个边界相交形成的直角)可以属于上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也可以不属于上述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
[0030] 其中,多个亚像素包括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第一亚像素(图1中阴影矩形方格)的透光率小于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0031] 上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义。第一亚像素可以是指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绝对距离(绝对距离可以是第一亚像素与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一预设阈值的亚像素;也可以将根据预设阈值的距离确定以一相邻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区域,该区域内的所有亚像素即为第一亚像素。
[0032] 可见,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降低靠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亚像素的透光率,以改善该区域在显示画面中所出现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改善用户对画面的体验。
[0033] 具体地,上述第一亚像素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距离小于上述第二亚像素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距离,即第一亚像素为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亚像素,第二亚像素相比于第一亚像素要远离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
[0034] 基于上述设计,可以仅对显示区域边缘位置的亮度进行适当降低,从而弱化画面边缘的锯齿感现象,而显示区域非边缘位置的亮度则可以不受到影响,满足用户正常观看画面的需求。
[0035] 为了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在上述基础之上,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在远离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到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的方向上(即图2箭头所示方向),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逐渐降低,使得第一亚像素的亮度随着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11呈柔和过渡,从而弱化用户对显示画面边缘的亮度变化的感知,以提高用户对显示画面的观看效果。
[0036] 下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显示基板进行详细介绍。
[0037]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遮挡第一亚像素的遮光图形,以控制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
[0038] 遮光图形可对第一亚像素的部分区域进行遮挡,且每个第一亚像素还包括被遮光图形包围的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用于画面显示。
[0039]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本实施例的方案在实施时额外增加显示基板的制作工序以及制作成本,上述遮光图形可以是显示基板的黑矩阵图形、源漏金属图形以及栅金属图形中至少任意一者,或者遮光图形可以与黑矩阵图形、源漏金属图形以及栅金属图形由同一构图工艺制作。
[0040] 其中,本实施例显示基板中的每个第一亚像素可以包括一个透光区域,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域。
[0041] 参考图3,以每个第一亚像素仅包括一个透光区域为示例,图3所示有5个相邻的第一亚像素,每个第一亚像素均被不同的遮光图形进行遮挡(遮挡区域以黑色呈现)以形成不同的透光区域。
[0042] 假设图3中右侧向左侧的方向为指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在远离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透光区域的宽度逐渐降低,即,越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第一亚像素,其透光区域的面积越小,在显示效果上,具有更低的亮度。
[0043] 基于图3所示的第一亚像素的结构设计,第一亚像素的亮度随着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而柔和地递减,以实现过渡效果,可弱化用户对显示画面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处亮度变化的感知。
[0044] 此外,参考图4,以每个第一亚像素包括至少两个透光区域为示例(图4以每个第一像素包括两个透光区域进行介绍)。图4中,针对每一亚像素,至少两个透光区域沿第一亚像素的长度方向延伸(长度方向是指第一亚像素的长边的延伸反向),且在第一亚像素的宽度方向上间隔排列(宽度方向是指第一亚像素的短边的延伸反向)。在远离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到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方向上,透光区域的宽度逐渐降低,使得越靠近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第一亚像素,其透光区域的面积越小,在显示效果上,具有更低的亮度。
[0045] 与图3所示的第一亚像素相比,图4中的第一亚像素设置有更多的透光区域,这使得相邻两个第一亚像素之间的遮挡区域的分布更加均匀,使得亮度的过渡更加柔和,可以进一步弱化显示画面边缘处的亮度差,使用户能够观看到更加自然的显示画面。
[0046] 这里需要给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每个第一亚像素的透光区域的数量并不限于图4所示的两个,还可以是更多的数量,由于原理相同,本文不再举例赘述。
[0047] 以上是对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介绍,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案针对显示区域的边界与亚像素形状不匹配的显示产品,可以弱化其显示画面边缘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用户对画面的体验,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0048]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该显示基板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个亚像素,显示区域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
[0049] 其中,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
[0050] 制作与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亚像素和除第一亚像素之外的第二亚像素,至少部分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
[0051] 显然,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是用于制作本发明上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因此该显示基板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也同样能够实现。
[0052]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制作方法可以在第一亚像素的区域上设置遮光图形,以改变第一亚像素的透光率。
[0053] 即,透光率小于第二亚像素的透光率的第一亚像素包括有遮光图形以及被遮光图形包围的至少一个透光区域。透光区域在第一亚像素的占比决定第一亚素的透光率。即,透光区域在第一亚像素的占比越大,则第一亚素的透光率越大,对应的显示亮度越高。反之,透光区域在第一亚像素的占比越小,则第一亚素的透光率越小,对应的显示亮度越低。
[0054]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不增减额外的制作工序,可以将传统显示基板上的其他不透光图形复用为本实施例的遮光图形,例如显示基板上的黑矩阵图形或源漏金属图形或栅金属图;或者也可以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传统显示基板上的其他不透光图形和本实施例的遮光图形。因此,遮光图形的制作工序并不唯一,可以在像素电极之前制作,也可以在像素电极制作之后制作。
[0055] 以遮光图形与源漏金属图形利用同一次构图工艺制成为例,则本实施例制作遮光图形的步骤可以为:
[0056] 在像素电极的制作工序前,在显示基板的衬底上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或其它成膜方法沉积一层厚度约为 的源漏金属层,源漏金属层可以是Cu,Al,Ag,Mo,Cr,Nd,Ni,Mn,Ti,Ta,W等金属以及这些金属的合金。源漏金属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比如Cu\Mo,Ti\Cu\Ti,Mo\Al\Mo等。在源漏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源电极、漏电极以及遮光图形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形以外的区域;之后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源漏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漏电极、源电极以及遮光图形。
[0057]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图形与其他不透光图形通过一次刻蚀工艺制作在原理上与上述步骤相同,因此本文不再一一举例介绍。
[0058]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有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
[0059]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基板,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靠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亚像素的透光率要低于其余亚像素,以弱化该区域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改善用户的体验。
[006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任何类别的显示产品中,可以是单基板结构(例如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产品),也可以是双基板对盒而成的结构(例如应用于液晶显示产品)。
[0061]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有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该显示面板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同样也能够实现。
[0062]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特别是指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产品,例如全屏显示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等。这类产品的显示区域由于近乎占据着整个显示表面,因此显示区域边界与产品的边框相匹配,导致显示区域往往具有非直线延伸的边界(如四个圆角),而无法与矩形的亚像素相匹配。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降低靠近显示区域的非直线延伸的边界的亚像素的透光率,可有效弱化该区域显示画面所出现的锯齿感,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品质,改善用户的体验,因此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0063]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4]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