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和终端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92632.7

文献号 : CN110275644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明强王武军林小峰

申请人 :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和终端设备,涉及触摸控制技术领域,能够提高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光线的均匀程度,有效支撑细笔算法,同时降低触控屏的生产成本。其中,该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该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该触控屏主要设置于利用信号收发对管实现触摸控制的终端设备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所述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所述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所述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所述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

在所述边框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分别包括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或所述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其中,H*tanθ-D0≤L<H*tanθ;

其中,D0表示所述第一区域中相邻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tanθ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H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靠近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

其中,Dn表示第n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n+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d表示所述邻侧光线距离;h表示所述触摸响应区域距离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的距离;

tanθ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Di表示第i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i+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D0表示所述第一区域中相邻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H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6.一种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所述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所述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所述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所述接收端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边框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上,所述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分别包括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

所述第二区域或所述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其中,H*tanθ-D0≤L<H*tanθ;

其中,D0表示所述第一区域中相邻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tanθ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H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所述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所述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所述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靠近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

D0=d+2h*tanθ;

其中,Dn表示第n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n+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d表示所述邻侧光线距离;h表示所述触摸响应区域距离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的距离;

tanθ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Di表示第i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i+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H表示所述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包括至少两组边框,每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

说明书 :

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触摸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屏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屏作为一种新型输入设备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用户通过在触控屏上触摸点击便可实现对设备的操作,触控屏为用户提供更为简单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
[0003] 其中,红外触控屏是通过在屏幕四周安装红外对管,分别在横、竖方向上不断扫描并探测,利用触摸物体阻隔红外光线的工作方式来进行坐标定位的,一般是显示器的前面安装的一个电路板框架,在电路板框架的四周安装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和对应的接收端,通过电路驱动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发出红外光线,对应的接收端接收红外光线。用户利用触摸物体触摸触控屏时,触摸物体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方向的红外光线,光信号的改变引起连接红外对管的接收端的光电探测电路输出变化的电信号,通过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对触摸物体在触控屏中的触摸位置进行定位,任何对红外光线不透明的触摸物体都可以阻隔红外光线的传播,从而实现触控定位。
[0004] 现有的红外触控屏采用红外对管等间距紧密分布的方式,但是这种触控屏由于红外对管布局不合理导致光网中红外光线分布不均匀,形成多个大面积光网空洞,当光网空洞过大时,若触摸物体因直径较小而落入光网空洞的空白区域,则无法对触摸物体进行有效定位,若想要减小光网空洞面积来实现细笔高精度,需要分布更多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红外对管,硬件成本较高且触控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屏和终端设备,能够提高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光线的均匀程度,有效支撑细笔算法,同时降低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006]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其中,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0007]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在边框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上,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包括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其中,H*tanθ-D0≤L<H*tanθ;其中,D0表示第一区域中相邻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tanθ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H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0008]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中,包括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所述的触控屏。
[00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和终端设备,其中,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其中,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由于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直接影响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大小,因此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即任意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差值足够小或者相等时,能够提高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光线的均匀程度,有效支撑细笔触控算法,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取决于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因此想要缩小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以提高触控精度,需要分布更多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红外对管,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在实现同样触控精度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用更少的信号收发对管,因此降低了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010]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者毫无疑义的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0011]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方式,并配合所述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对2扫描方式时横向边框对应的两个扫描方向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1对2扫描方式时竖向边框对应的两个扫描方向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局部细节示意图;
[0018]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示意图;
[0022]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在触控技术领域,主要通过触控屏来实现触摸控制,其中,触控屏包含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的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边框,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在一组相对的边框上设置信号收发对管的方式为:在一条边框上设置多个发射端,在另一条边框上设置多个接收端,发射端用于发射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信号收发对管包括但不限于红外对管,红外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用于发射红外光线,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光线,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以红外对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6] 通常,触控屏包括两组相对的边框,即一组横向边框和一组竖向边框,以图1所示的一种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矩形触控屏为例,该矩形触控屏包括一组横向边框和一组竖向边框,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分别包括两个相对的边框,即发射边和接收边,在这两个相对的边框上分别对称设置有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即发射边上设置有发射端,接收边上设置有接收端,由于发射端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发射红外光线,如图1所示,一组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发射的光线不仅可以被当前红外对管的接收端所接收,还可以被其余处于当前红外对管发射端的发射角度范围内的红外对管的接收端所接收,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在发射光线时,只有被接收端接收到才能形成有效光线,为便于说明,以下光线均指有效光线,对于一个特定发射端,对应N个接收端,即形成N条光线,每条光线拥有不同的角度,这N条光线的每个角度,都被称为一个扫描角度,在1对N(N≥1)的扫描方式中,共对应N个扫描方向,每个扫描方向由一组同斜率的平行光线组成,如图2所示为1对2扫描方式时横向边框对应的两个扫描方向,图3所示为1对2扫描方式时竖向边框对应的两个扫描方向。
[0027] 基于上述矩形触控屏,对触控原理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为便于理解,以横向边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令该矩形触控屏中横向边框的发射端对应多个接收端,竖向边框的发射端仅对应当前发射端对应的接收端,当通过电路驱动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发出红外光线,接收端接收红外光线时,会形成如图4所示的由红外光线所组成的光网,在光网中,有效触摸区域称为触摸响应区域,即图4中以矩形触控屏中横向边框左侧第一组红外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底部第一组红外对管形成光线的交点O1为起始点,以横向边框右侧最后一组红外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顶部最后一组红外对管形成的光线的交点O2为终点,沿水平竖直方向形成的矩形称为触摸响应区域。
[0028] 在使用触控屏时,触摸物体落入触摸响应区域中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方向的红外光线,光信号的改变引起连接有红外对管的接收端的光电探测电路输出变化的电信号,通过利用触控算法对电信号进行处理便可以对触摸物体在触控屏中的位置进行定位。
[0029] 但是,在光网中,任意三条或三条以上光线相交形成的最小多边形空白区域称为光网空洞,当光网空洞面积过大时,若触摸物体因直径较小而完全落入光网空洞的空白区域,由于触摸物体没有遮挡住任何光线,在触控算法上无法实现定位,在实际触控体验中便会出现点击无反应、划线断线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0030] 光网空洞与光线的分布密切相关,现有触控屏采用如图4所示的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方式实现触摸控制,会形成如区域1、区域2和区域3所示的光网空洞,区域1处光线分布较均匀,光网空洞面积较小;区域2位于触摸响应区域的横向的中间轴线位置处,多条光线有规律的相交于固定一点,在点与点之间形成连续多个大面积光网空洞;区域3位于触摸响应区域的边框位置处,也包含多个大面积光网空洞;触摸响应区域中的光网空洞面积大小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区域2和区域3中,光网空洞面积较大,触摸物体很容易落入空白区域中导致触摸失灵,因此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小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最大值,提高触控精度,现有触控屏常采用增加等间距紧密分布的红外对管的方式,通过缩小红外对管间的距离来减小光网空洞的面积大小,但是增加红外对管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对触控屏的稳定性也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另外寻找解决办法来减小光网空洞的面积。
[0031] 由图4所示的现有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可以看到,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区域2和区域3远离触摸响应区域的竖向中心轴的两侧位置处,光网空洞面积由竖向中心轴向两侧逐渐增大,通过分析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以图4中采用的1对7扫描方式为例,可看到位于横向边框的中间区域的第4-17组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向左和向右发射光线的角度均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区域2和区域3中对应区域形成的光网空洞较均匀,但是位于横向边框左侧的第1-3组红外对管的发射端向右发射光线的角度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但是向左却达不到最大发射角,如图5所示,最大发射角为θ,θ>θ1>θ2>0,随着第3、第2和第1组红外对管向左发射光线的角度逐渐减小,在区域2和区域3中对应区域形成的光网空洞面积逐渐增大,同理,位于横向边框右侧的第18-20组红外对管随着向右发射光线的角度逐渐减小,在区域2和区域3对应区域中形成的光网空洞面积逐渐增大,其原理与第1-3组红外对管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0032] 且进一步的,可以对图4中的相邻红外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进行计算,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红外对管中,第一红外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红外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第二红外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红外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即对图5中的|A1B1|、|A2B2|、|A3B3|、|A4B4|、|A5B5|……|A19B19|进行计算,令竖向边框的高度为H,红外对管的最大发射角为θ,触摸响应区域距离横向边框的距离为h,相邻红外对管间的距离为D,可知:
[0033] |A1B1|=|O1A1-O1B1|;
[0034]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易知,
[0035] 可知,
[0036] 同理,
[0037]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触控屏中横向边框上位于中间区域的向两侧发射光线的角度均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的红外对管之间邻侧光线距离相等,位于中心区域两侧的向远离中心区域发射光线的角度达不到最大发射角的红外对管之间的邻侧光线距离越远离中心,其值越大,且两侧呈轴对称分布,邻侧光线距离越大的,在图4的区域2和区域3中远离竖向中心轴的两侧区域形成的光网空洞也越大,如区域2和区域3中远离竖向中心轴的两侧的光网空洞面积明显大于靠近竖向中心轴的光网空洞的面积,且两侧区域中越远离竖向中心轴,形成的光网空洞面积越大。
[0038] 根据对现有触控屏的分析结果可知,邻侧光线距离的大小可直接影响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大小,通过控制邻侧光线距离的大小,可以控制光网空洞面积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邻侧光线距离的大小来合理分布触控屏上的红外对管,缩小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使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趋于均匀化。
[0039] 在1对7的扫描方式中,采用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分布方式时,一侧的第四组红外对管和另一侧的倒数第四组红外对管向两侧发射光线时均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度,即图4中的第4和第17组红外对管,一侧的第三组红外对管和另一侧的倒数第三组红外对管向靠近中心一侧发射光线时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度,但是向远离中心一侧发射光线时刚好达不到最大发射角度,即图4中的第3和第18组红外对管,所以从一侧的第三组到另一侧的倒数第三组红外对管之间的中间区域采用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方式时,该区域中各个邻侧光线光线距离均相等,形成的光网空洞面积也较均匀,而该中间区域两侧的区域由于邻侧光线距离不等且均大于中间区域的邻侧光线距离,形成的光网空洞面积也较中间区域大,可以适当调整这两侧区域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来控制邻侧光线距离大小,从而控制光网空洞面积大小。
[0040] 因此,在1对N的扫描方式中,由于发射端向两侧发射的光线按照发射的中间光线对称分布,所以N为奇数,在该扫描方式中,从一侧的第(N-1)/2组到另一侧的倒数第(N-1)/2组红外对管之间的区域采用等间距分布方式形成的光网空洞较为均匀,而一侧的第一组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以及另一侧的倒数第一组到倒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采用现有的等间距分布方式会在光网对应区域形成面积大小不均匀的光网空洞,可以对这两个区域的红外对管重新进行分布,以使光网空洞分布趋于均匀化。
[0041] 基于上述对现有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屏,如图6所示,该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满足: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0042] 其中,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0043] 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存在,所以保证触控屏上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便可,第一阈值为可允许的最大误差值,第一阈值越小,触控屏的触控效果越好,在理想状态下,第一阈值为0,即触控屏中任意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
[0044] 示例性的,图6给出了一种触控屏,其中,该触控屏包括两个边框L1、L2,L1和L2为相对设置的一组横向边框,该横向边框上分布有M组信号收发对管,其中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邻侧光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当然触控屏还包括两个竖向的边框,与L1、L2共同组成矩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两个横向边框L1、L2为例进行说明。
[0045] 该触控屏包括触摸响应区域,即图6中以横向边框左侧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底部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光线的交点O1为起始点,以横向边框右侧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顶部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的交点O2为终点,沿水平竖直方向形成的矩形称为触摸响应区域。
[0046] 在该触控屏中,以左侧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和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为例,邻侧光线距离为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A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A1和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B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B1之间线段的长度,即|A1B1|的长度。
[0047] 在该触控屏中,邻侧光线距离|A1B1|、|A2B2|、|A3B3|…|AM-1BM-1|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理想状况下,第一阈值为0。
[0048] 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控制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的的邻侧光线距离可以控制触摸响应区域中光网空洞面积大小的原理而设计的,若要使触摸响应区域中光网空洞面积趋于均匀化,只要满足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并且第一阈值足够小时,根据邻侧光线距离计算得到的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的距离来排布信号收发对管,则可以提高触摸响应区域中光线的均匀程度,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程度,有效支撑细笔触控算法;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取决于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因此想要缩小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以提高触控精度,需要分布更多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红外对管,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在实现同样触控精度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用更少的信号收发对管,因此降低了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049] 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1对N的扫描方式,从一侧的第(N-1)/2组到另一侧的倒数第(N-1)/2组红外对管之间的中间区域采用等间距分布方式分布的红外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在光网对应区域中形成的光网空洞较为均匀,而中间区域一侧的第一组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以及另一侧的倒数第一组到倒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采用现有的等间距分布方式,由于邻侧光线距离不等,在光网对应区域中形成面积大小不均匀的光网空洞,所以可以在中间区域仍采用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基础上对两侧区域的信号收发对管重新进行分布,通过调整两侧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距离来减小两侧区域的邻侧光线距离,达到减小两侧区域对应的光网空洞面积大小的目的,通过减小两侧区域对应的光网空洞面积,使得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降低,光网空洞面积趋于均匀化,触控精度也得以提高。
[0050] 在触控屏的边框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上,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包括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
[0051] 如图6所示,横向边框包括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第一区域、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且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呈轴对称分布。
[0052] 在触控屏生产之前,需先根据实际精度需求确定邻侧光线距离的大小,然后根据邻侧光线距离计算出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距离,确定各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然后根据确定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在触控屏上分布信号收发对管,完成触控屏的生产。
[0053] 为保证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计算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时可以按照同一邻侧光线距离来计算,便于给实际生产时的误差留有余地,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高触控屏的触控精度。
[0054] 其中,根据实际精度需求确定邻侧光线距离,具体可以为:若要支持一支或多支直径为2mm的细笔在触摸响应区域能够准确识别,可以设置邻侧光线距离为2mm,保证细笔在触摸响应区域中不会因为光网空洞面积过大,而落入光网空洞的空白区域出现点击无反应和划线断线等现象。
[0055] 根据邻侧光线距离计算出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距离的原理如下:
[0056] 以图4、图5所示的1对7的扫描方式为例,从第3组红外对管到第18组红外对管间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为d0,其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0为:
[0057]
[0058] 其中,
[0059] 第3组红外对管以左第一个邻侧光线距离d1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1为:
[0060]
[0061] 其中,
[0062] 第3组红外对管以左第二个邻侧光线距离d2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2为:
[0063]
[0064] 其中,
[0065] 当固定邻侧光线距离后,则有d0=d1=d2=…=dn。
[0066] 可知,第一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
[0067] D0=d+2h*tanθ;
[0068] 由简单的数学归纳法可知,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其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靠近第一区域:
[0069]
[0070] 其中,Dn表示第n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n+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d表示邻侧光线距离;h表示触摸响应区域距离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的距离;tanθ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Di表示第i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i+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H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0071] 在触控屏的生产时,根据扫描方式,确定1对N的扫描方式中N的大小,确定N的同时也就确定了信号收发对管发射光线的的最大发射角度θ的大小。
[0072] 将需设置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按距离为D0的等间距分布方式计算出一侧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和另一侧倒数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所在的位置,然后将该边框划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0073] 第一区域为一侧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到另一侧倒数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区域,在第一区域按照间距D0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
[0074] 第二区域为第一区域一侧的区域,按照间距Dn从靠近第一区域处开始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直至排满第二区域。
[0075] 第三区域为第一区域另一侧的区域,按照间距Dn从靠近第一区域处开始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直至排满第三区域。
[0076] 此外,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L满足下述不等式:
[0077] H*tanθ-D0≤L<H*tanθ;
[0078] 若L大于H*tanθ,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二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间距为D0时便可满足邻侧光线距离相等,这样第二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这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应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点,而不是仅属于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类似,不再赘述。
[0079] 若L小于H*tanθ-D0,则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一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间距为D0时不能满足邻侧光线距离相等,这样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应仅属于第二区域,而不是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点。第三区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080] 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以矩形触控屏为例,该矩形触控屏包括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可以仅横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也可以仅竖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或者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均满足上述分布方式。
[0081] 以仅横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为例,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现有采用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收发对管以等间距D0分布;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即任意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在该触控屏中,第一区域的信号收发对管以等间距D0分布;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的邻侧光线距离与第一区域中的邻侧光线距离相等;将图7与图8进行对比,可看到,图8是对图7中横向边框的两侧区域中邻侧光线距离不等的信号收发对管进行间距调整,使得横向边框上所有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对比两幅图中横向边框两侧区域处光网空洞的面积大小,即两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可看到图8中,无论是边框处的阴影的面积还是横向中心线处的阴影的面积均小于图7中对应位置阴影的面积,所以通过控制邻侧光线距离,可以提高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光线的均匀程度,有效减小触摸响应区域中的光网空洞的面积最大值,有效支撑细笔算法,提高触控精度。
[0082] 且图8中由于光网空洞面积减小,触控屏的触控精度比图7所示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要高,若利用现有技术将图7所示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提高至图8所示触控屏的触控精度,需分布更对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而图8所示的触控屏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便可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提高触控精度,降低了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083] 此外,在触控屏包括至少两组边框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上述分布方式选择两组或多组边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其中,每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触控屏包含两组边框时,第一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而且,第一组边框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第二组边框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按照实际精度需求在生产触控屏之前确定相应的邻侧光线距离。
[0084] 对应于上述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以在65寸机型的触控屏中分布红外对管以在触摸响应区域中达到高精度效果为例进行说明。
[0085] 该触控屏的横向边框上相邻的两组红外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其中,65寸触控屏的尺寸为1433.6mm×808.6mm,确定tanθ=0.5,d=2mm,h=18mm,取横向边框上最左侧发射端为起点且将其设置在12mm处,按照上述分布方式可计算得到如表1所示的横向边框上各个红外对管所在的位置以及各个红外对管之间的距离,经过计算,可知,在该触控屏的横向边框上共需分布85对红外对管,从左到右依次是第1、第2、第3、……、第83、第84、第85对红外对管,其在横向边框上对应的横坐标依次为A1、A2、……、A84、A85,其中,第1到第27对红外对管间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按照间距a1、a2、……、a25、a26依次分布红外对管,第27到第59对红外对管间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按照间距b依次分布红外对管,第59到第85对红外对管间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按照间距a26、a25、……、a2、a1依次分布红外对管。
[0086] 表1
[0087]
[0088]
[0089]
[0090] 根据上述表1计算得到的红外对管的个数、横坐标以及间距在横向边框上分布的红外对管,横向方向上每个发射端对应的接收端的个数为30~40个,令竖向边框上每一个发射端对应所有接收端,按照上述分布方式形成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可以形成约1.2万条光线,如图9所示,光线之间形成的光网空洞的面积远远小于直径为2mm的触摸物体与触控屏接触的面积,也就是说,任意直径为2mm的触摸物体落入触摸响应区域内时,都有至少3个方向的光线被遮挡,结合高精度触控算法可以对触摸物体进行有效定位。
[0091] 且在本方案中,利用上述分布方式分布红外对管后,可知横向边框上设置85对红外对管,竖向边框上设置91对红外对管,共176对红外对管,相较于市场上同尺寸的两类产品:采用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产品1需要红外对管的数量为373对,产品2需要红外对管的数量为305对,分别减少红外对管的数量为197对、129对,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稳定性,也加快了触控算法的运行速度。
[0092] 基于上述对现有等间距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触控屏,如图10所示,该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其中每组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边框,该边框上设置有信号收发对管,信号收发对管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在同一组边框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其中接收端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信号;在边框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上,边框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区域一侧的第二区域和位于第一区域另一侧的第三区域;第一区域包括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包括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其中,H*tanθ-D0≤L<H*tanθ;D0表示第一区域中相邻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tanθ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H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0093] 示例性的,图10给出了一种触控屏,其中,该触控屏包括两个边框L1、L2,L1和L2为相对设置的一组横向边框,该横向边框上分布有M组信号收发对管,由于不同的扫描方式,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长度不同,包含的信号收发对管的数量不同,图10中以信号收发对管的扫描方式为1对7的扫描方式为例,第一区域包含M-4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包含3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在1对N的扫描方式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长度为L,分别包含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一区域包含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当然触控屏还包括两个竖向的边框,与L1、L2共同组成矩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两个横向边框L1、L2为例进行说明。
[0094] 该触控屏包括触摸响应区域,即图10中以横向边框左侧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底部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光线的交点O1为起始点,以横向边框右侧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顶部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的交点O2为终点,沿水平竖直方向形成的矩形称为触摸响应区域。
[0095] 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控制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间距可以控制触摸响应区域中光网空洞面积大小的原理而设计的,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1对N的扫描方式,从一侧的第(N-1)/2组到另一侧的倒数第(N-1)/2组红外对管之间的中间区域采用等间距分布方式形成的光网空洞较为均匀,而中间区域一侧的第一组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以及另一侧的倒数第一组到倒数第(N-1)/2组之间的区域采用现有的等间距分布方式会在光网对应区域中形成面积大小不均匀的光网空洞,影响触控精度,所以可以在中间区域仍采用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基础上对两侧区域的信号收发对管重新进行分布,通过调整两侧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距离来达到减小两侧区域对应的光网空洞面积大小的目的,通过减小两侧区域对应的光网空洞面积,使得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降低,光网空洞面积趋于均匀化,触控精度也得以提高。
[0096] 为了在提高触控精度的同时增加更少的信号收发对管,最大限度的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控制第二区域或第三区域的长度均等于L,L满足下述不等式:
[0097] H*tanθ-D0≤L<H*tanθ;
[0098] 若L大于H*tanθ,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二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间距为D0时便可满足:第二区域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向第二区域发射光线的角度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在光网对应区域形成的光网空洞较均匀,这样第二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这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应为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点,而不是仅属于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类似,不再赘述。
[0099] 若L小于H*tanθ-D0,则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一区域中最靠近交界处信号收发对管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间距为D0时不能满足: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向第二区域发射光线的角度可以达到最大发射角,其在光网对应区域形成的光网空洞不均匀,这样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交界处的信号收发对管应仅属于第二区域,而不是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交界点。第三区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0100] 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等间距紧密分布红外对管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取决于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因此想要缩小触摸响应区域的光网空洞面积的最大值以提高触控精度,需要分布更多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红外对管,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在实现同样触控精度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使用更少的信号收发对管,因此降低了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101] 进一步的,触控屏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方式还可以满足:使得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0102] 其中,邻侧光线距离为: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中,第一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和第二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0103] 触控屏生产过程中,在第一区域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第二、第三区域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时,保证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以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为基准来控制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可以更好的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提高触控精度。
[0104] 由于在实际生产时,不可避免的会有误差存在,所以保证触控屏上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便可,第一阈值为可允许的最大误差值,第一阈值越小,触控屏的触控效果越好,在理想状态下,第一阈值为0,即触控屏中任意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
[0105]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该触控屏包括两个边框L1、L2,L1和L2为相对设置的一组横向边框,该横向边框上分布有M组信号收发对管,其中相邻信号收发对管间邻侧光线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图11中以信号收发对管的扫描方式为1对7的扫描方式为例,第一区域包含M-4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包含3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在1对N的扫描方式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长度为L,分别包含y组非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第一区域包含x组等间距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当然触控屏还包括两个竖向的边框,与L1、L2共同组成矩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两个横向边框L1、L2为例进行说明。
[0106] 该触控屏包括触摸响应区域,即图11中以横向边框左侧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底部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光线的交点O1为起始点,以横向边框右侧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与竖向边框顶部最后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形成的光线的交点O2为终点,沿水平竖直方向形成的矩形称为触摸响应区域。
[0107] 以图11中左侧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和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为例,邻侧光线距离为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A与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一交点A1和第二组信号收发对管发射的偏向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的最大角度光线B与触摸响应区域边缘的第二交点B1之间线段的长度,即|A1B1|的长度。
[0108] 在该触控屏中,邻侧光线距离|A1B1|、|A2B2|、|A3B3|…|AM-1BM-1|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理想状况下,第一阈值为0。
[0109] 在触控屏生产之前,可以先根据实际精度需求确定邻侧光线距离的大小,然后根据邻侧光线距离计算出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距离,确定各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然后根据确定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在触控屏上分布信号收发对管,完成触控屏的生产。
[0110] 为保证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在计算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的位置时可以按照同一邻侧光线距离来计算,便于给实际生产时的误差留有余地,将误差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高触控屏的触控精度。
[0111] 其中,根据实际精度需求确定邻侧光线距离,具体可以为:若要支持一支或多支直径为2mm的细笔在触摸响应区域能够准确识别,可以设置邻侧光线距离为2mm,保证细笔在触摸响应区域中不会因为光网空洞面积过大,而落入光网空洞的空白区域出现点击无反应和划线断线等现象。
[0112] 根据邻侧光线距离计算出触控屏上各组信号收发对管间距离的原理如下:
[0113] 以图4、图5所示的1对7的扫描方式为例,从第3组红外对管到第18组红外对管间邻侧光线距离均相等为d0,其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0为:
[0114]
[0115] 其中,
[0116] 第3组红外对管以左第一个邻侧光线距离d1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1为:
[0117]
[0118] 其中,
[0119] 第3组红外对管以左第二个邻侧光线距离d2对应的红外对管间的距离D2为:
[0120]
[0121] 其中,
[0122] 当固定邻侧光线距离后,则有d0=d1=d2=…=dn。
[0123] 可知,第一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
[0124] D0=d+2h*tanθ;
[0125] 由简单的数学归纳法可知,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下述公式,其中,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第一组信号收发对管靠近第一区域:
[0126]
[0127] 其中,Dn表示第n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n+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d表示邻侧光线距离;h表示触摸响应区域距离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的距离;tanθ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的最大发射角的正切值;Di表示第i组信号收发对管与第i+1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距离;H表示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垂直距离。
[0128] 在触控屏的生产时,根据扫描方式,确定1对N的扫描方式中N的大小,确定N的同时也就确定了信号收发对管发射光线的最大发射角度θ的大小。
[0129] 将需设置信号收发对管的发射端所在的边框按距离为D0的等间距分布方式计算出一侧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和另一侧倒数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所在的位置,然后将该边框划分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0130] 第一区域为一侧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到另一侧倒数第(N-1)/2组信号收发对管之间的区域,在第一区域按照间距D0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
[0131] 第二区域为第一区域一侧的区域,按照间距Dn从靠近第一区域处开始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直至排满第二区域。
[0132] 第三区域为第一区域另一侧的区域,按照间距Dn从靠近第一区域处开始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直至排满第三区域。
[0133] 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包括至少一组边框,以矩形触控屏为例,该矩形触控屏包括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可以仅横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也可以仅竖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或者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均满足上述分布方式。
[0134] 以仅横向边框上信号收发对管的分布满足上述分布方式为例,如图7和图8所示,图7为现有采用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矩形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收发对管以等间距D0分布;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区域以等间距D0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第二、第三区域以间距Dn非等间距分布信号收发对管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将图7与图8进行对比,可看到,图8是对图7中横向边框的两侧区域中形成光网空洞不均匀的信号收发对管进行间距调整,对比两幅图中横向边框两侧区域处光网空洞的面积大小,即两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可看到图8中,无论是边框处的阴影的面积还是横向中心线处的阴影的面积均小于图7中对应位置阴影的面积,所以通过调整两侧区域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间距,可以提高触控屏的触摸响应区域内光线的均匀程度,有效减小触摸响应区域中的光网空洞的面积最大值,有效支撑细笔算法,提高触控精度。
[0135] 且图8中由于光网空洞面积减小,触控屏的触控精度比图7所示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要高,若利用现有技术将图7所示的触控屏的触控精度提高至图8所示触控屏的触控精度,需分布更对的等间距紧密分布的信号收发对管,而图8所示的触控屏通过合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便可提高光网空洞的均匀性,提高触控精度,降低了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136] 此外,在触控屏包括至少两组边框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上述分布方式选择两组或多组边框分布信号收发对管,其中,每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如触控屏包含两组边框时,第一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组边框中相邻的两组信号收发对管间的邻侧光线距离均满足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而且,第一组边框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与第二组边框的邻侧光线距离的最大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按照实际精度需求在生产触控屏之前确定相应的邻侧光线距离。
[0137] 对应于上述发明实施例的触控屏,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上述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屏。终端设备可以为智能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ATM机等包含触控屏的智能终端。
[01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与上述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屏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01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