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183440.8

文献号 : CN110277516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下太朗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蓄电装置具备保持器,该保持器包括具有多个插入孔的多个孔列,且与宽度方向相比沿长度方向形成得长。保持器包括第一长侧面、第二长侧面、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保持器的第一薄壁部与第四插入孔沿宽度方向相邻配置。保持器的第二薄壁部与第一插入孔沿宽度方向相邻配置。当将通过第一薄壁部及第二薄壁部的假想直线设为假想断裂线时,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配置在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配置在假想断裂线的附近。

权利要求 :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器,包括具有多个插入孔的多个孔列,与宽度方向相比沿长度方向形成得长;及单元电池,分别插入于所述多个插入孔,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第一长侧面及第二长侧面,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长侧面包括第一脆弱部,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二长侧面包括第二脆弱部,所述多个孔列包括第一孔列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孔列在所述第二长侧面侧相邻的第二孔列,所述第一孔列包括第一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孔列包括第三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三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四插入孔,位于所述第一插入孔与所述第二插入孔之间的所述保持器的第一薄壁部与所述第四插入孔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配置,位于所述第三插入孔与所述第四插入孔之间的所述保持器的第二薄壁部与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配置,当将通过所述第一薄壁部及所述第二薄壁部的假想直线设为假想断裂线时,所述第一脆弱部及所述第二脆弱部配置在所述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者配置在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想断裂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长侧面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的第二部分,当将所述假想断裂线中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线段设为第一假想线段、将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段而位于所述第一长侧面侧的部分设为第一区域时,所述第一脆弱部位于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是指所述第一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列包括形成在与所述第二长侧面相邻的位置的第三孔列,所述第三孔列包括第五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五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六插入孔,所述假想断裂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五插入孔与所述第六插入孔之间的第三薄壁部,所述假想断裂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长侧面的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三薄壁部的第四部分,当将所述假想断裂线中的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线段设为第二假想线段、将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假想线段而位于所述第二长侧面侧的部分设为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二脆弱部位于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是指所述第二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孔列的各孔列中所述多个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多个孔列分别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

所述假想断裂线在各所述孔列中通过位于所述插入孔间的薄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长侧面包括第三脆弱部,

当将通过所述第二脆弱部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设为对称假想线时,所述第一孔列包括相对于所述对称假想线而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及所述第二插入孔对称地形成的第七插入孔及第八插入孔,在所述第七插入孔与所述第八插入孔之间包括第四薄壁部,

所述第二孔列包括相对于所述对称假想线而与所述第三插入孔及所述第四插入孔对称地形成的第九插入孔及第十插入孔,在所述第九插入孔与所述第十插入孔之间包括第五薄壁部,

当将通过所述第四薄壁部及所述第五薄壁部的假想直线设为另一假想断裂线时,所述第三脆弱部位于所述另一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位于所述另一假想断裂线的附近。

说明书 :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蓄电装置,已知有包含多个圆筒电池的蓄电装置,例如,已知有具备形成有多个插入孔的板状的保持器和向插入孔插入的多个圆筒电池的蓄电装置。
[0003] 在这样的蓄电装置中,当从外部向保持器施加大的外力时,保持器变形。伴随着保持器的变形而向保持器插入的圆筒电池容易损伤。
[0004] 因此,提出了即使在从外部向保持器施加了大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圆筒电池的损伤的抑制的蓄电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6-115599记载的蓄电装置具备多个圆筒电池、保持器。保持器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长方形形状,保持器的周面包含一对长侧面。
[0005] 在保持器上,形成有供圆筒电池插入的多个插入孔,在保持器的各长侧面形成有脆弱部。
[0006] 在上述的蓄电装置中,当向蓄电模块施加外力时,在各长侧面上形成的各脆弱部集中有应力,从各脆弱部开始断裂,保持器被分割。
[0007] 这样,在日本特开2016-115599记载的蓄电装置中,构成为,在向蓄电装置施加了大的外力时,在保持器由于外力而较大地变形之前,保持器破裂。并且,由于保持器破裂而形成有多个保持器片,各保持器片彼此相对地位移。
[0008] 这样,在保持器由于外力而变形之前,保持器破裂,圆筒电池也与各保持器片一起移动,由此能抑制圆筒电池的损伤。

发明内容

[0009] 在上述的蓄电装置中,向保持器施加外力而保持器断裂时,存在保持器的断裂线通过插入孔的可能性。然后,当进一步将外力向一方的保持器片施加时,一方的保持器片沿着断裂线相对于另一方的保持器片相对地移动。此时,断裂线通过插入孔的情况下,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内的圆筒电池伴随着保持器片的移动而容易变形或损伤。
[0010] 本公开提供一种在向保持器施加了外力时抑制保持器的断裂线通过插入孔的蓄电装置。
[0011] 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具备:保持器,包括具有多个插入孔的多个孔列,与宽度方向相比沿长度方向形成得长;及单元电池,分别插入于所述多个插入孔。所述保持器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第一长侧面及第二长侧面。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长侧面包括第一脆弱部。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二长侧面包括第二脆弱部。所述多个孔列包括第一孔列和相对于所述第一孔列在所述第二长侧面侧相邻的第二孔列。
[0012] 所述第一孔列包括第一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孔列包括第三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三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四插入孔。
[0013] 位于所述第一插入孔与所述第二插入孔之间的所述保持器的第一薄壁部与所述第四插入孔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配置。位于所述第三插入孔与所述第四插入孔之间的所述保持器的第二薄壁部与所述第一插入孔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邻配置。
[0014] 当将通过所述第一薄壁部及所述第二薄壁部的假想直线设为假想断裂线时,所述第一脆弱部及所述第二脆弱部配置在所述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者配置在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
[0015]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当在第一长侧面向保持器施加大的外力时,龟裂从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进展。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位于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假想断裂线的附近,因此从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进展的断裂线容易到达假想断裂线。
[0016] 当各龟裂到达假想断裂线时,保持器主要成为通过第一薄壁部及第二薄壁部而相连的状态,在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容易集中有应力。其结果是,以通过第一脆弱部及第二脆弱部的方式形成断裂线,保持器被分割,形成2个保持器片。
[0017] 这样,在保持器断裂时,断裂线容易通过薄壁部,能抑制断裂线通过插入孔。由此,在保持器片相对移动时,能够抑制单元电池的损伤。
[0018] 在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假想断裂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长侧面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薄壁部的第二部分,当将所述假想断裂线中的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线段设为第一假想线段、将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假想线段而位于所述第一长侧面侧的部分设为第一区域时,所述第一脆弱部位于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是指所述第一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0019]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从第一脆弱部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假想断裂线。
[0020] 在所述的蓄电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列包括形成在与所述第二长侧面相邻的位置的第三孔列,所述第三孔列包括第五插入孔和相对于所述第五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邻的第六插入孔,所述假想断裂线通过位于所述第五插入孔与所述第六插入孔之间的第三薄壁部,所述假想断裂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长侧面的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三薄壁部的第四部分,当将所述假想断裂线中的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线段设为第二假想线段、将所述保持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二假想线段而位于所述第二长侧面侧的部分设为第二区域时,所述第二脆弱部位于所述假想断裂线的附近是指所述第二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0021]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从第二脆弱部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假想断裂线。
[0022] 在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中,可以是,所述多个孔列的各孔列中所述多个插入孔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多个孔列分别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假想断裂线在各所述孔列中通过位于所述插入孔间的薄壁部。
[0023]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断裂线容易通过各薄壁部,能够抑制断裂线通过插入孔。
[0024] 在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在所述第一长侧面包括第三脆弱部,当将通过所述第二脆弱部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假想线设为对称假想线时,所述第一孔列包括相对于所述对称假想线而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及所述第二插入孔对称地形成的第七插入孔及第八插入孔,在所述第七插入孔与所述第八插入孔之间包括第四薄壁部,所述第二孔列包括相对于所述对称假想线而与所述第三插入孔及所述第四插入孔对称地形成的第九插入孔及第十插入孔,在所述第九插入孔与所述第十插入孔之间包括第五薄壁部,当将通过所述第四薄壁部及所述第五薄壁部的假想直线设为另一假想断裂线时,所述第三脆弱部位于所述另一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或位于所述另一假想断裂线的附近。
[0025]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以通过第四薄壁部及第五薄壁部的方式容易形成断裂线,能够抑制断裂线通过插入孔。
[0026] 根据本公开的形态的蓄电装置,在向保持器施加了外力时,能够抑制保持器的断裂线通过插入孔。

附图说明

[0027]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将通过下面的附图来描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8]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包的示意图。
[0029] 图2是表示蓄电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3是表示保持器的俯视图,是从上方观察保持器时的俯视图。
[0031] 图4是将图3所示的保持器的一部分放大观察时的俯视图。
[0032] 图5是表示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3]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4]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假想线段与脆弱部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0035] 图8是表示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6]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37]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假想线段与脆弱部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0038] 图11是表示从压坏件向电池包的外侧面施加了载荷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9] 图12是表示从压坏件向保持器施加了外力载荷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0] 图13是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将保持器的一部分放大观察的俯视图。
[0041] 图14是表示一方的保持器片相对于另一方的保持器片进行了相对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2] 图15是表示比较例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0043] 图16是表示通过压坏件按压了保持器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4] 图17是表示脆弱部及脆弱部在假想断裂线通过的位置形成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0045] 图18是表示蓄电装置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0046] 图19是表示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7] 图20是表示图19所示的脆弱部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
[0048] 图21是表示图20所示的假想线段及脆弱部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
[0049] 图22是压坏件在长度方向上按压长侧面的中央部时的俯视图。
[0050] 图23是表示在保持器断裂之后保持器片进一步被压坏件按压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使用图1~图23,说明本实施方式1、2的蓄电装置。关于图1~图23所示的结构中的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0052] 实施方式1
[0053]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包200的示意图。电池包200包括蓄电装置1A、1B、固定板201、202。
[0054] 蓄电装置1A及蓄电装置1B沿X方向空出间隔地排列。固定板201通过螺栓210、211而固定于蓄电装置1A的一端,并通过螺栓212、213而固定于蓄电装置1B的一端。
[0055] 固定板201通过螺栓214、215、216而固定于车辆的地板等。这样,固定板201将蓄电装置1A与蓄电装置1B相互连结,并将蓄电装置1A及蓄电装置1B固定于地板。
[0056] 固定板202通过螺栓220、221而固定于蓄电装置1A的另一端,并通过螺栓222、223而固定于蓄电装置1B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202也通过螺栓(未图示)而固定于地板。
[0057] 这样,固定板202也将蓄电装置1A与蓄电装置1B相互连结,并将蓄电装置1A及蓄电装置1B固定于地板。
[0058] 接下来,说明蓄电装置1A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各蓄电装置1A、1B的结构相同或实质上相同,因此主要说明蓄电装置1A的结构。
[0059] 图2是表示蓄电装置1A的分解立体图。蓄电装置1A具备保持器2、圆筒电池3、树脂壳体4、正极汇流条模块5、负极汇流条模块6、底罩7、连接汇流条模块8。
[0060] 保持器2形成为大致板状,例如,保持器2由金属材料形成。在保持器2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插入孔10。关于保持器2的具体的结构在后文叙述。
[0061] 蓄电装置1A具备多个圆筒电池3,各圆筒电池3向插入孔10插入。正极11形成在圆筒电池3的上端部,负极12形成在圆筒电池3的下端部。各圆筒电池3的上端部从保持器2的上表面突出。树脂壳体4以从上方覆盖多个圆筒电池3的方式设置。
[0062] 正极汇流条模块5包括沿Y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正极汇流条14A、14B、14C、14D,各正极汇流条14A、14B、14C、14D将多个圆筒电池3的正极11并联。
[0063] 负极汇流条模块6包括沿Y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负极汇流条20B、20C、20D、20E,各负极汇流条20B、20C、20D、20E将多个圆筒电池3的负极12并联。
[0064] 连接汇流条模块8包括多个连接汇流条26B、26C、26D、26E。连接汇流条26B将正极汇流条14B与负极汇流条20B连接。连接汇流条26C、26D将正极汇流条14C、14D与负极汇流条20C、20D连接。连接汇流条26E连接于负极汇流条20E。
[0065] 接下来,详细说明保持器2的结构。保持器2形成为板状,保持器2包括上表面28、下表面29、周面27。
[0066] 图3是表示保持器2的俯视图,是从保持器2的上方观察时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保持器2形成为长方形形状。保持器2的长度方向L的长度比保持器2的宽度方向W的长度长。
[0067] 在图3中,保持器2以宽度方向W与X方向一致且长度方向L与Y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0068] 保持器2的周面27包括长侧面30及长侧面31和短侧面32及短侧面33。在图1中,长侧面30位于电池包200的外侧面203侧,在图1中,长侧面31位于蓄电装置1B侧。
[0069] 返回图3,长侧面30及长侧面31沿长度方向L延伸,长侧面30及长侧面31沿宽度方向W排列。短侧面32及短侧面33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沿长度方向L排列。
[0070] 在短侧面32形成有螺栓孔40、41,在短侧面33形成有螺栓孔42、43。
[0071] 在螺栓孔40、41插入有图1所示的螺栓210、211,图1所示的固定板201固定于保持器2。同样,在螺栓孔42、43插入有螺栓220、221,图1所示的固定板202固定于保持器2。
[0072] 这样,保持器2的短侧面32通过固定板201而固定于地板,保持器2的短侧面33通过固定板202而固定于地板。因此,保持器2实质上是两端被固定的状态。
[0073] 在保持器2形成有多个孔列35、36、37、38。孔列35通过沿长度方向L等间隔地空出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插入孔10形成。同样,孔列36、37、38也通过沿长度方向L等间隔地空出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插入孔10形成。
[0074] 插入孔10以从保持器2的上表面28到达下表面的方式形成,各插入孔10的开口部形成为圆形形状,各开口部的半径为“R”。
[0075] 孔列(第一孔列的一例)35形成于长侧面30侧,孔列(第二孔列的一例)36相对于孔列35而形成于在长侧面(第二长侧面的一例)31侧相邻的位置。并且,孔列36相对于孔列35向短侧面32侧错开大致半径R。
[0076] 孔列37相对于孔列36而形成于在长侧面31侧相邻的位置,孔列37相对于孔列36向短侧面33侧错开大致半径R。
[0077] 孔列38相对于孔列37而形成于在长侧面31侧相邻的位置,孔列38相对于孔列37向短侧面32侧错开大致半径R。并且,孔列(第三孔列的一例)38形成于与长侧面31相邻的位置。即,形成于保持器2的插入孔10形成为锯齿状。
[0078] 图4是将图3所示的保持器2的一部分放大观察时的俯视图。孔列35包括插入孔(第一插入孔的一例)10A和插入孔(第二插入孔的一例)10B。
[0079] 插入孔10B以相对于插入孔10A沿长度方向L相邻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保持器2中的位于插入孔10A与插入孔10B之间的部分形成有薄壁部(第一薄壁部的一例)50A。
[0080] 孔列36包括插入孔(第三插入孔的一例)10C及插入孔(第四插入孔的一例)10D。插入孔10D以相对于插入孔10C沿长度方向L相邻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保持器2中的插入孔10C与插入孔10D之间形成有薄壁部(第二薄壁部的一例)50B。
[0081] 并且,薄壁部(第一薄壁部的一例)50A与插入孔(第四插入孔的一例)10D沿宽度方向W相邻,具体而言,薄壁部50A与插入孔10D的开口部的中心OD沿宽度方向W相邻。
[0082] 此外,插入孔(第一插入孔的一例)10A与薄壁部(第二薄壁部的一例)50B沿宽度方向W相邻,具体而言,插入孔10A的开口部的中心OA与薄壁部50B沿宽度方向W相邻。
[0083] 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入孔(第一插入孔的一例)10A与插入孔(第四插入孔的一例)10D之间形成有薄壁部49A。
[0084] 孔列37包括插入孔10E及插入孔10F。插入孔10F相对于插入孔10E沿长度方向L相邻地形成。并且,在插入孔10E与插入孔10F之间形成有薄壁部50C。
[0085] 薄壁部50C与插入孔10C沿宽度方向W相邻,具体而言,薄壁部50C与插入孔10C的开口部的中心OC沿宽度方向W相邻。此外,薄壁部50B与插入孔10F沿宽度方向W相邻,具体而言,插入孔10F的开口部的中心OF与薄壁部50B沿宽度方向W相邻。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入孔10C与插入孔10F之间形成有薄壁部49B。
[0086] 孔列(第三孔列的一例)38包括插入孔(第五插入孔的一例)10G及插入孔(第六插入孔的一例)10H。插入孔10H以相对于插入孔10G沿长度方向L相邻的方式形成。并且,插入孔10H以相对于插入孔10G沿长度方向L相邻的方式形成。在插入孔10G与插入孔10H之间形成有薄壁部(第三薄壁部的一例)50D。
[0087] 薄壁部50D与插入孔10E沿宽度方向W相邻地形成。具体而言,薄壁部50D与插入孔10E的开口部的中心OE沿宽度方向W相邻。
[0088] 此外,薄壁部50C与插入孔10H沿宽度方向W相邻地形成,具体而言,薄壁部50C与插入孔10H的中心OH沿宽度方向W相邻。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入孔10H与插入孔10E之间形成有薄壁部49C。
[0089] 如上所述,在保持器2上,通过多个插入孔10形成有多个薄壁部50A、50B、50C、50D及薄壁部49A、49B、49C,各薄壁部50A、50B、50C、50D及各薄壁部49A、49B、49C的厚度薄。例如,将插入孔10A的开口缘部与长侧面30之间的距离设为长度L10,将插入孔10G的开口部与长侧面31之间的距离设为长度L11。在这种情况下,各薄壁部50A、50B、50C、50D及各薄壁部49A、49B、49C的厚度比长度L10、L11小。
[0090] 在图4中,假想断裂线L1是通过薄壁部50A及薄壁部50B的假想直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断裂线L1通过薄壁部50A、50B、50C、50D及各薄壁部49A、49B、49C。
[0091] 返回图3,在保持器2的长侧面30形成有脆弱部51,在长侧面31形成有脆弱部52。脆弱部52在长度方向L上形成于长侧面31的中央部。脆弱部51在长度方向L上位于比长侧面30的中央部靠短侧面32侧的位置。
[0092] 在图4中,脆弱部51相对于薄壁部50A而形成于沿宽度方向W相邻的位置,脆弱部52相对于薄壁部50D而形成于沿宽度方向W相邻的位置。
[0093] 图5是表示脆弱部51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脆弱部51是形成于长侧面30的切口部。脆弱部51以从保持器2的上表面28到达下表面29的方式形成。
[0094] 脆弱部51的内表面包括内侧面60、61和倾斜面62、63。内侧面60及内侧面61从长侧面30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沿长度方向L空出间隔地配置。倾斜面62连接于内侧面60,倾斜面63连接于内侧面61。倾斜面62及倾斜面63随着从长侧面30侧分离而相互接近地形成。并且,在脆弱部52的前端部形成有顶边64。
[0095] 图6是表示脆弱部51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薄壁部50A是插入孔10A与插入孔10B之间中的厚度最薄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1中,薄壁部50A位于通过插入孔10A的中心OA和插入孔10B的中心OB的假想线L2上。
[0096] 假想断裂线L1上的部分(第一部分的一例)P1位于长侧面30,假想断裂线L1上的部分(第二部分的一例)P2位于薄壁部50A。并且,图6所示的假想线段LL1是假想断裂线L1中的位于部分P1与部分P2之间的线段。
[0097] 图7是表示假想线段LL1与脆弱部51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在图7中,区域R1是保持器2中的相对于假想线段LL1而位于长侧面30侧的部分。
[0098] 并且,脆弱部51位于假想断裂线L1的附近是指脆弱部5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R1内。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脆弱部51的大致一半位于区域R1内。并且,脆弱部51的顶边64位于区域R1。
[0099] 图8是表示脆弱部52及其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脆弱部52是形成于长侧面31的切口部。脆弱部52以从保持器2的上表面28到达下表面29的方式形成。
[0100] 脆弱部52的内表面包括内侧面65、66、倾斜面67、68。内侧面65及内侧面66从长侧面31沿宽度方向W延伸,并且内侧面65及内侧面66相互沿长度方向L空出间隔地配置。
[0101] 倾斜面67连接于内侧面65,倾斜面68连接于内侧面66。倾斜面67及倾斜面68以随着从长侧面31分离而相互接近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脆弱部52的前端部形成有顶边69。
[0102] 图9是表示脆弱部52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薄壁部50D是插入孔10G与插入孔10H之间中的厚度最薄的部分。薄壁部50D位于通过插入孔10G的中心OG和插入孔10H的中心OH的假想线L3上。
[0103] 假想断裂线L1的部分(第三部分的一例)P3位于长侧面31,部分(第四部分的一例)P4位于薄壁部50D。图9所示的假想线段LL2是位于部分P3与部分P4之间的线段。
[0104] 图10是表示假想线段LL2与脆弱部52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10所示的区域R2是相对于假想线段LL2而位于长侧面31侧的部分。
[0105] 并且,脆弱部52位于假想断裂线L1的附近是指脆弱部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R2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顶边69相对于薄壁部50D形成于沿宽度方向W相邻的位置。
[0106]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池包200中,存在从外部施加大的载荷的情况。
[0107] 图11是表示从压坏件230向电池包200的外侧面203施加了载荷的状态的立体图。在该状态下,如图12所示,压坏件230向保持器2施加载荷。需要说明的是,图12是表示从压坏件230向保持器2施加了外力的状态的俯视图。
[0108]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压坏件230在长度方向L上接触于长侧面30的中央部分。此时,保持器2在短侧面32侧及短侧面33侧被固定,保持器2以长度方向L的中央部挠曲的方式要变形,并且在保持器2内产生内部应力。
[0109] 图13是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将保持器2的一部分放大观察的俯视图。顶边64位于作为切口部的脆弱部51的前端部,由于来自压坏件230的载荷而应力容易集中于顶边64。因此,龟裂从顶边64进展。顶边64形成于图7所示的区域R2内,从顶边64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假想断裂线L1。
[0110] 特别是顶边64以相对于薄壁部50A沿宽度方向W相邻的方式形成,因此从顶边69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薄壁部50A。
[0111] 在脆弱部52中,也是由于来自压坏件230的载荷而应力容易集中于脆弱部52的顶边69,龟裂从顶边69进展。如图10所示,脆弱部52位于区域R4内,脆弱部52位于假想断裂线L1的附近。因此,从脆弱部52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假想断裂线L1。
[0112] 特别是脆弱部52形成在与压坏件230及长侧面30的接触位置相对的位置,因此向脆弱部52容易施加沿长度方向L要均等地推开的载荷。其结果是,从脆弱部52进展的龟裂沿宽度方向W容易进展,容易到达薄壁部50D。
[0113] 这样,当从各脆弱部51、52进展的龟裂到达假想断裂线L1时,保持器2中的假想断裂线L 1通过的部分的刚性降低,沿着假想断裂线L1而龟裂进展或者容易产生断裂。
[0114] 具体而言,当来自脆弱部51的龟裂到达薄壁部50A、来自脆弱部52的龟裂到达薄壁部50D时,保持器2成为通过薄壁部49A、50B、49B、50C、49C相连的状态,成为以小的面积相连的状态。
[0115] 其结果是,应力容易集中于薄壁部49A、50B、49B、50C、49C,在薄壁部49A、50B、49B、50C、49C产生龟裂而保持器2容易断裂。
[011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通过薄壁部50A、49A、50B、49B、50C、49C、50D的方式形成断裂线L8,能够抑制断裂线L8通过插入孔10。
[0117] 并且,当利用断裂线L8而保持器2断裂时,保持器2被分割成保持器片2A及保持器片2B。
[0118] 即使在保持器2被分割成保持器片2A、2B之后,当压坏件230进一步按压保持器2时,保持器片2A也沿着断裂线L8相对于保持器片2B相对地移动。
[0119] 需要说明的是,断裂线L8以随着从长侧面30侧朝向长侧面31侧而从短侧面32侧接近短侧面33侧的方式延伸。
[0120] 图14是表示保持器片2A相对于保持器片2B进行了相对移动的状态的俯视图。
[0121] 通过保持器2被断裂线L8分割,而在保持器片2A形成断裂面71,在保持器片2B形成断裂面72。
[0122] 断裂面71、72也与断裂线L8同样地,以随着从长侧面30侧朝向长侧面31侧而从短侧面32侧接近短侧面33侧的方式延伸。
[0123] 因此,保持器片2A及保持器片2B沿着断裂面71、72移动,保持器片2A、2B相互沿长度方向L及宽度方向W移动。
[0124] 图15是表示比较例的保持器2C1的俯视图。在保持器2C1的长侧面30形成有脆弱部51A,在长侧面31形成有脆弱部52A。并且,脆弱部51A及脆弱部52A沿宽度方向W相对。多个插入孔10位于脆弱部51A与脆弱部52A之间。
[0125] 脆弱部51A、52A形成于长度方向L上的比长侧面30、31的中央靠短侧面32侧的位置。
[0126] 图16是表示通过压坏件230按压了保持器2C1的状态的俯视图。多个插入孔10位于脆弱部51A与脆弱部52A之间,因此当压坏件230按压长侧面30的中央部时,从脆弱部51A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插入孔10。此外,从脆弱部52A进展的龟裂也容易到达插入孔10。
[0127] 其结果是,断裂线L9容易通过位于脆弱部51A与脆弱部52A之间的插入孔10。并且,通过断裂线L9将保持器2分割成保持器片2D及保持器片2E。然后,通过压坏件230进一步按压保持器片2E,而保持器片2E相对于保持器片2D相对地沿宽度方向W移动。
[0128] 此时,在位于脆弱部51A与脆弱部52A之间的插入孔10处,插入到所述插入孔10内的圆筒电池被保持器片2D、2E按压,可能会损伤。
[0129]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中,如图13所示,抑制断裂线L8通过插入孔10,抑制上述那样的损伤的产生。
[0130] 此外,在比较例的保持器2C1中,保持器片2E相对于保持器片2D仅沿宽度方向W移动。
[0131]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中,保持器片2A、2B也沿长度方向L位移。
[0132] 即,在来自压坏件230的载荷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在长度方向L的变形中也被消耗,因此保持器2的保持器片2A的宽度方向W的位移量与比较例的保持器片2D的宽度方向W的位移量相比能够抑制得小。
[0133] 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片2A与相对于蓄电装置1A相邻的蓄电装置1B接触,能够抑制蓄电装置1B的损伤。
[013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脆弱部51及脆弱部52配置在假想断裂线L1的附近的例子,但是脆弱部51及脆弱部52也可以形成在假想断裂线L1通过的位置。
[0135] 图17是表示脆弱部51及脆弱部52形成于假想断裂线L1通过的位置的保持器的俯视图。
[0136] 在该保持器2中,脆弱部51形成于与假想断裂线L1重合的位置,脆弱部52也形成于与假想断裂线L1重合的位置。
[0137] 由于脆弱部51、52的形成,因此在假想断裂线L1通过的位置处,保持器2的截面积减小。
[0138] 因此,当从压坏件230向保持器2施加载荷时,沿着假想断裂线L1容易集中应力,保持器2沿着假想断裂线L1断裂。具体而言,断裂线以通过薄壁部50A、49A、50B、49B、50C、49C、50D的方式断裂。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139] 此外,可以将脆弱部51及脆弱部52中的一方形成于与假想断裂线L1重合的位置,将另一方形成于假想断裂线L1的附近。在上述中,详细地说明了蓄电装置1A的结构,但是蓄电装置1B也与蓄电装置1A同样地构成。
[0140] 实施方式2
[0141] 使用图18等,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1C。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持器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中,蓄电装置1C的结构与蓄电装置1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
[0142] 图18是表示蓄电装置1C的保持器2C的俯视图。在保持器2C的长侧面30形成有脆弱部51及脆弱部80,在长侧面31形成有脆弱部52。
[0143] 图19是表示脆弱部51、52、80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在此,对称假想线L20是通过脆弱部52的顶边69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假想直线。
[014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各孔列35、36、37、38也包含沿长度方向L等间隔地空出间隔而排列的多个插入孔10。
[0145] 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与脆弱部80关联的插入孔10,对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插入孔10A~10H以外的插入孔10进行说明。
[0146] 孔列35包括相对于对称假想线L20而形成在与插入孔10A对称的位置的插入孔(第七插入孔的一例)10A1。此外,孔列35包括相对于对称假想线L20而形成在与插入孔10B对称的位置的插入孔10(第八插入孔的一例)B1。并且,在插入孔10A1与插入孔10B1之间形成有薄壁部(第四薄壁部的一例)50A1。
[0147] 孔列36包括相对于对称假想线L20而形成在与插入孔10C对称的位置的插入孔(第七插入孔的一例)10C1。此外,孔列36包括相对于对称假想线L20而形成在与插入孔10D对称的位置的插入孔(第八插入孔的一例)10D1。并且,在插入孔10C1与插入孔10D1之间形成有薄壁部(第五薄壁部的一例)50B1。
[0148] 孔列37包括相对于对称假想线L20而形成在与插入孔10F对称的位置的插入孔10F1。并且,在插入孔10E与插入孔10F1之间形成有薄壁部50C1。
[0149] 在此,假想断裂线(另一假想断裂线的一例)L21是通过薄壁部50A1、49A1、50B1、49B1、50C1、49C1、50D的假想直线。
[0150] 图20是表示脆弱部80及其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假想断裂线L21的部分P5位于长侧面30,部分P6位于薄壁部50A1。
[0151] 假想线段LL3是位于假想断裂线L21中的部分P1与部分P2之间的线段。
[0152] 图21是表示假想线段LL3及脆弱部80的配置关系的俯视图。在图21中,区域R3是保持器2中的相对于假想线段LL3而位于长侧面30侧的部分。
[0153] 脆弱部80位于假想断裂线L21的附近是指脆弱部8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区域R3内的情况。
[0154] 在本实施方式2中,脆弱部80的前端侧以随着从长侧面30分离而变得尖细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脆弱部80的前端部,与脆弱部51的顶边64同样地形成有顶边81。顶边81相对于薄壁部50A1沿宽度方向W相邻。
[0155] 说明向如上所述构成的保持器2C施加了外力的情况。图22是压坏件230在长度方向L上按压长侧面30的中央部时的俯视图。
[0156] 在此,当压坏件230按压长侧面30时,龟裂从顶边64、69、81进展。并且,顶边81以相对于薄壁部50A1相邻的方式设置,因此从顶边81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薄壁部50A1。此外,从脆弱部52的顶边69进展的龟裂容易到达薄壁部50D。
[0157] 因此,保持器2C主要成为通过薄壁部49A1、50B1、49B1、50C1、49C1、50D连接的状态,应力容易集中于各薄壁部49A1、50B1、49B1、50C1、49C1、50D。其结果是,以通过薄壁部50A1、49A1、50B1、49B1、50C1、49C1、50D的方式形成断裂线L12。断裂线L12以随着从长侧面
30侧朝向长侧面31而从短侧面33侧接近短侧面32的方式倾斜。
[015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形成有脆弱部51及脆弱部52,因此形成断裂线L8。这样,在保持器2C中,也能够抑制断裂线L12、L8通过插入孔10。
[0159] 当形成断裂线L8及断裂线L12时,保持器2C被分割成保持器片2F、2G、2H。
[0160] 并且,当压坏件230进一步按压保持器片2G时,保持器片2F、2G、2H彼此相对地移动。
[0161] 图23是表示在保持器2C断裂之后保持器片2G进一步被压坏件230按压的状态的俯视图。
[0162] 通过保持器2C在断裂线L12、L8处断裂而在保持器片2F形成断裂面85。在保持器片2G形成有断裂面86及断裂面87。同样,在保持器片2H形成有断裂面88。
[0163] 当保持器片2G沿宽度方向W移动时,保持器片2F沿着断裂面86移动。此时,断裂面86以随着从长侧面30侧朝向长侧面31侧而从短侧面33侧接近短侧面32侧的方式倾斜,因此保持器片2F沿宽度方向W及长度方向L移动。具体而言,一边沿宽度方向W移动,一边沿着从短侧面32侧朝向短侧面33侧的方向移动。
[0164] 同样,保持器片2H一边沿宽度方向W移动,一边沿着从短侧面33侧朝向短侧面32侧的方向移动。
[0165] 这样,在保持器2C中,通过来自压坏件230的载荷,也能够使保持器片2F及保持器片2H沿长度方向L移动。
[0166] 这样,将来自压坏件230的载荷也消耗于长度方向L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保持器2C沿压坏件230的载荷方向(宽度方向W)较大地变形。
[016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脆弱部80形成于假想断裂线L21的附近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脆弱部80形成于假想断裂线L21通过的位置。
[0168] 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采用切口部作为脆弱部的例子,但是脆弱部并不局限于切口部,只要是在从外部施加了载荷的情况下应力集中而产生龟裂那样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是在各长侧面30、31的附近形成的贯通孔。
[0169] 应考虑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上为例示而不受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此外,上述数值等为例示,并不局限于上述数值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