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579651.3

文献号 : CN1102799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段孟华王勇周龙谭文林彭超龙海生封冷雨冯锦阳黄文鹏

申请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针对环境风洞试验时,转鼓来回往复运动,高压软管会受到拉扯、挤压,高压软管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包括:将坦克链的一端固定在转鼓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地上;将高压软管的一端固定在转鼓上;沿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将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固定在坦克链上;将高压软管的另一端接通到供水管上。使用本方法,可避免高压软管在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拉裂、折坏、打结等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坦克链的一端固定在转鼓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地上;坦克链的链条之间的缝隙上粘接有气囊,气囊带有单向出气阀和单向进气阀;

将高压软管的一端固定在转鼓上;

沿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将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固定在坦克链上;

将高压软管的另一端接通到供水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坦克链时,将坦克链与转鼓的侧壁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位于转鼓上的高压软管固定在转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抱卡和固定条将高压软管固定在转鼓的侧壁上,用抱卡抱住高压软管后,将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转鼓设备加强肋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坦克链有两条,分别将两条坦克链与转鼓设备前、后电机基座进行连接;将高压软管用高压管转换接头分流为两条分流软管,分别将两条分流软管的运动部分设置在两条坦克链上;两条分流软管的喷头端分别朝向转鼓的前后滚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高压管转换接头将分流软管分流为多条支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朝向转鼓后滚筒的分流软管分流为2条支管;将朝向转鼓前滚筒方向的分流软管分流为4条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坦克链的长度不小于5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坦克链的长度不大于15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将坦克链的运动部分放置在安装槽内,并用扎带将坦克链内的高压软管运动部分进行固定。

说明书 :

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环境风洞主要应用于车辆热力学测试和热环境性能评估与分析,模拟各种气候条件和车辆行驶工况,以实现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系统等性能优化,帮助设计具有良好安全、节能、环保、高可靠性的车辆。
[0003] 通过在环境风洞中设置转鼓,可模拟汽车在真实道路上的行驶状态,特别是模拟传动系统真实的工作状态,方便汽车工程师对车辆的散热系统、空调系统等进行测试和研究。相比道路试验,在风洞中进行此类试验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数据获取便利,效率高效等优势。
[0004] 在进行汽车模拟行驶时,会进行各种温度环境的模拟。在模拟温度较高时,加上汽车自身的发热,存在火灾的风险。而环境风洞的造价高昂,一旦发生火灾,若不能及时灭火,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0005] 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环境风洞内通常会设置高压细水雾,将喷头固定在转鼓装置上,喷头通过高压软管接供水管。一旦发现火灾风险,便打开喷头进行降温、灭火。高压细水雾,是采用专业设备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距喷嘴1m处的平面上、雾滴累积分布Dv0.99<300μm的水雾,非常适合汽车风洞的消防。
[0006] 环境风洞在流场标定时,将车头格栅与风洞喷口之间的间距设为一个定值。然而车型不同,前轮车轴到格栅的距离不同,所以在不同车型做试验之前必要调整转鼓设备前后排滚轮的位置,以满足环境风洞标定要求,从而提高试验精度和可重复性。
[0007] 在调整转鼓设备前后排滚轮位置时转鼓设备来回运动可以看作是往复运动。在转鼓设备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高压软管会受到拉扯、挤压,容易出现拉裂、折坏、打结等情况。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
[0009]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0010] 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包括:
[0011] 将坦克链的一端固定在转鼓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地上;
[0012] 将高压软管的一端固定在转鼓上;
[0013] 沿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将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固定在坦克链上;
[0014] 将高压软管的另一端接通到供水管上。
[0015] 名词解释: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指转鼓在移动过程中,高压软管随转鼓的移动一起运动的部分。
[0016] 基础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7] 由于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沿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坦克链内,在转鼓设备来回往复运动时,坦克链会随着转鼓的移动而来回滚动,进而使高压软管做相对于坦克链静止的滚动,可避免高压软管在此过程中受到挤压、拉扯。
[0018]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避免高压软管在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出现拉裂、折坏、打结等情况。
[0019] 进一步,设置坦克链时,将坦克链与转鼓的侧壁平行设置。
[0020] 这样,坦克链的滚动方向与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方向完全一致,两者运动的同步性更好,坦克链对高压软管的收纳性更好,可进一步保障高压软管在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不受挤压或拉扯。
[0021] 进一步,将位于转鼓上的高压软管固定在转鼓上。
[0022] 这样,在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该部分高压软管不会摆动,不会和转鼓碰撞,工作状态时也可以避免由于软管摆动而产生共振的危害,对转鼓和高压软管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3] 进一步,用抱卡和固定条将高压软管固定在转鼓的侧壁上,用抱卡抱住高压软管后,将固定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转鼓设备加强肋上。
[0024] 用的抱卡形式固定,这样不会破坏转鼓设备的防锈涂层,和用螺栓进行固定相比,用螺栓会破坏涂层,涂层被破坏后,转鼓设备供应商将不会对这部分进行质保。
[0025] 同时,这样的固定方式,将高压软管的非运动部分与转鼓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让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与转鼓的外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和将高压软管贴合在转鼓上进行固定相比,可防止使用时高压软管受转鼓产生的热量而部分软化,进而粘在转鼓上。这样的方式长时间使用后更加容易拆卸,便于维护与更换。
[0026] 进一步,坦克链有两条,分别将两条坦克链与转鼓设备前、后电机基座进行连接;将高压软管用高压管转换接头分流为两条分流软管,分别将两条分流软管的运动部分设置在两条坦克链上;两条分流软管的喷头端分别朝向转鼓的前后滚筒。
[0027] 在汽车模拟行驶时,转鼓的滚筒和汽车的轮胎之间会因为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消防设施主要预防的,也是汽车因此而产生过大的热量。和使用单条高压软管相比,两条高压软管的喷头端分别朝向前后滚筒,能够覆盖汽车底盘的前后端,消防灭火的效率更高。
[0028] 进一步,用高压管转换接头将分流软管分流为多条支管。
[0029] 这样的设置方式,和不分流相比,消防的覆盖范围更广。
[0030] 进一步,将朝向转鼓后滚筒的分流软管分流为2条支管;将朝向转鼓前滚筒方向的分流软管分流为4条支管。
[0031] 在试验时,和底盘尾部相比,汽车底盘的头部温度容易偏高,这样的设置,能够对车的底盘头部分进行重点防治。
[0032] 进一步,坦克链的长度不小于5米。
[0033] 在试验过程中,转鼓来回往复运动的范围为4米左右,加上转鼓侧壁底面距离地面的高度,坦克链的长度不小于5米,才能够保证在转鼓进行来回往复运动时,坦克链能始终随之滚动。
[0034] 进一步,坦克链的长度不大于15米。
[0035] 坦克链的长度过长,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0036] 进一步,在坦克链的纵向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将坦克链的运动部分放置在安装槽内,并用扎带将坦克链内的高压软管运动部分进行固定。
[0037] 这样,在试验的过程中,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可以稳固的贴合在坦克链上。

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本发明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0039] 图2为本发明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发明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实施例一中高压软管与转鼓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2]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转鼓1、坦克链2、供水管3、第一高压管转换接头4、第一分流软管5、第二分流软管6、第二高压管转换接头7、喷水孔8、抱卡9、固定条10。
[0043] 实施例一
[0044] 如图1、图2、图3所示:
[0045] 一种环境风洞可移动高压细水雾的布置方法,包括:
[0046] 分别将两条坦克链2的一端用抱卡固定在转鼓1的前后电机基座上,并使两条坦克链2分别与转鼓1的侧壁平行,再将两条坦克链2的另一端用螺栓固定在地上,两条坦克链2均为10米长,且两条坦克链2均沿纵向方向开有安装槽。
[0047] 分别将第一分流软管5及第二分流软管6的一端用抱卡固定在转鼓1上后,再分别进行分流,其中,将朝向车尾滚筒的第一分流软管5用第二高压管转换接头7分为2条支管,将朝向车头滚筒的第二分流软管6用第三高压管转换接头分为4条支管,6条支管的喷头均与转鼓1的表面平齐,并通过转鼓1试验段零平面上的喷水孔8向外喷出水雾。
[0048] 由于在汽车模拟行驶时,转鼓1的滚筒和汽车的轮胎之间会因为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消防设施主要预防的,也是转鼓1的滚筒和汽车的轮胎摩擦生热过大,并且和车尾相比,汽车的车头部分温度容易偏高,因此,将朝向转鼓1后滚筒的第一分流软管5分为2条支管;朝向转鼓1前滚筒方向的第二分流软管6分为4条支管,这样,能够对汽车底盘,尤其是底盘的前部进行重点防治。
[0049] 用抱卡9和卡箍将支管固定在转鼓1上,具体的,将抱卡9抱住支管后,将固定条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抱卡9和转鼓设备的加强肋上。这样的固定方式,不会破坏转鼓1设备的防锈涂层,和用螺栓进行固定相比,螺栓会破坏涂层,而涂层破坏后,转鼓1设备供应商将不会对这部分进行质保。
[0050] 同时,这样的连接方式,支管与转鼓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将支管贴合着转鼓1进行固定相比,可防止使用时,支管受转鼓1产生的热量而部分软化,进而粘在转鼓1上。长时间使用后更加容易拆卸,便于维护与更换。
[0051] 将第一分流软管5和第二分流软管6这两条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分别放置在两条坦克链2的安装槽内,并用扎带进行固定、限位。这样,在转鼓1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两条高压软管会始终贴合在坦克链2的安装槽内。
[0052] 将两条高压软管的非喷头端,用第一高压管转换接头4汇总到高压总管,将高压总管固定连通在供水管3上。
[0053] 使用本方法,由于两条高压软管的运动部分沿坦克链2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坦克链2上。在转鼓1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坦克链2会随着转鼓1的移动而来回滚动,设置在坦克链2上的高压软管会随坦克链2而滚动,可避免高压软管在此过程中受到挤压、拉扯。
[0054] 在试验过程中,转鼓1来回往复运动的范围为4米左右,本实施例中坦克链2的长度为10米,能够保证坦克链2能够始终随转鼓1进行滚动。同时,由于坦克链2与转鼓1的侧壁平行,坦克链2的滚动方向与转鼓1来回往复运动的方向完全一致,坦克链2对高压软管的收纳性非常出色,可保障高压软管在转鼓1来回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不受挤压或拉扯。
[0055] 实施例二
[0056]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流软管6通过第一三通管转换接头分为2条第一支管后,2条支管再分别用第二三通转换管分流为2条喷头支管。
[0057] 实施例三
[0058]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坦克链2的链条之间的缝隙上有气囊,气囊粘接在链条上。气囊带有单向出气阀和单向进气阀。
[0059] 在坦克链2运动时,坦克链2的链条之间的气囊对链条可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减少链条的磨损。
[0060] 同时,气囊上设有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在坦克链2运动的过程中,气囊会向外喷出气体。汽车在进行风洞试验时,会进行各种环境模拟,在模拟沙尘较大的环境时,坦克链2的链条上会粘上灰尘杂质,此时,气囊喷出的气体可以将链条上的灰尘杂质吹出;在模拟雨雪环境时,坦克链2的链条上会沾上水分,此时,气囊喷出的气体可以对链条进行风干。
[006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