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81249.1

文献号 : CN1102846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振利

申请人 : 防震力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在屋顶的一泄水顶上组装,泄水顶有一第一风口及一左端缘,第一风口上架设一左增设泄水顶、一右增设泄水顶、一排风口及一导板,左斜板与泄水顶之间有泄水槽孔,导板位于排风口下方;导板具有双边向上的右曲折板及左曲折板,导板位于左顶板端部及第一风口的左端缘联机之间,左曲折板设有数个溢流孔,该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之外,以左曲折板与泄水顶、左增设泄水顶分别形成第二风口、第三风口及第四风口,右曲折板与右增设泄水顶之间有一第五风口,左曲折板除导流外,防止热风排出时逆流雨水,雨大时如同一有溢流容器,避免溅漏至第一风口。

权利要求 :

1.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在屋顶的一泄水顶上组装,泄水顶为一顶板,于泄水顶上设有一第一风口,第一风口有一左端缘及一右端缘,该第一风口上组装架设有一左增设泄水顶、一右增设泄水顶和一导板,右增设泄水顶为一右斜板及一右顶板,左增设泄水顶位于右增设泄水顶左侧,左增设泄水顶有一左顶板及一左斜板,左斜板与泄水顶之间有泄水槽孔,左顶板、右顶板与泄水顶平行,左顶板与右顶板之间为排风口,左增设泄水顶与右增设泄水顶及其间的两侧立面组成一立面体,导板位于左增设泄水顶及右增设泄水顶下方及泄水顶上方;

其特征在于,导板具有双边向上的右曲折板及左曲折板,导板位于左顶板端部及第一风口的左端缘之间,导板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之外,导板与泄水顶形成第二风口,左曲折板与左斜板形成第三风口,左曲折板与左顶板形成第四风口,其中第一风口的口径大于第二风口的口径,右曲折板与右增设泄水顶之间有一第五风口,左曲折板具有一高度,除导流及防止热风排出时逆流雨水,雨大时可暂时性的蓄积雨水,避免溅漏至第一风口;左曲折板为倒置的V型板,设有一左下板及左上板,数个溢流孔设于左下板,右曲折板为倒置的V型板,设有一右下板及右上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左增设泄水顶与右增设泄水顶及其周边的立面为透光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板的左曲折板为一向上一角度的左斜板,数个溢流孔设于导板的左斜板,右曲折板为一向上一角度的右斜板,导板的上方再架设一对相向的第二左曲折板及第二右曲折板,第二左曲折板及第二右曲折板都为倒置的V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泄水顶为一平面屋顶,于该第一风口周边设有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风口的口径大于第三风口的口径,第三风口的口径大于第四风口的口径。

说明书 :

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之屋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供内部导流板至少一侧向上曲翘,除了导流外,运用浮力流动及博努力原理造成热空气喷流而排出屋外,并且导流板双侧都可供热空气排出屋外,可容纳更大雨水,更佳的阻水、排水,雨大时如同一有溢流的容器的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之屋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为一传统排热、防水的屋顶装置,在屋顶10两侧之一的泄水顶11上组装,泄水顶11为一倾斜状态的顶板(烤漆浪板),于泄水顶11上设有一第一风口12,该第一风口12上组装架设一排热、防水的屋顶装置13,该装置13主要具有一左泄水顶14、一右泄水顶15,左泄水顶14及右泄水顶15系以骨架(图未示)搭接于泄水顶11上,右泄水顶15有一右顶板151、一长内板152及一右斜板153所组成,右顶板151及长内板152平行于泄水顶10,右顶板151及长内板152之间有一落差高度,以一挡板154连接右顶板151及长内板152,右斜板
153在右顶板151右侧,长内板152在右顶板151左侧,左泄水顶14位于右泄水顶15左侧,左泄水顶14有一左顶板141及一左斜板142所组成,左顶板141与泄水顶11平行,左斜板142下方有泄水孔143排出雨水(或靠着波浪形状的泄水顶11,雨水由左斜板142与泄水顶11之间排出雨水),泄水顶11与长内板152之间有第二风口111,长内板152与左斜板142之间有第三风口112,长内板152与左顶板141之间有第四风口113,左顶板141与右顶板151之间有排风口
16,依热的对流是由下而上流动,因此屋内的热风是由下而上排出,热流经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111、第三风口112、第四风口113至排风口16排出,这是传统的排热、防水之屋顶装置。
[0003] 传统排热、防水之屋顶装置其缺失是排热流不顺畅,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111、第三风口112、第四风口113至排风口16之口径大小不一,非渐次缩小,无法快速流出热风,再者左斜板142下方有泄水孔143排出雨水,若遇大雨宣泄不及,或热风向上之风力吹袭雨水,雨水恐逆流至第一风口12入于屋内,造成雨水于屋顶漏水。
[0004]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52974号的排风散热之装置改良,其系包含有一屋顶20、至少一泄水顶21、一罩板22及一侧挡板23,屋顶20为一建筑物的顶部,屋顶20设有两个泄水顶21,其中一泄水顶21位于屋顶20的一边,泄水顶21有一透风口211,排风散热之装置架设于泄水顶21上方,排风散热之装置设有罩板22及侧挡板23,侧挡板23位于泄水顶21上,侧挡板23设有一横板231及一立板232,立板232架设于泄水顶21上,立板232向上横向延伸出一横板231,侧挡板23底部有泄水孔233,罩板22架设于泄水顶21上(靠近屋顶20顶部),位于之透风口211上方,罩板22与侧挡板23为相对侧分列一泄水顶
21左右两边,罩板22一侧定位于泄水顶21上,罩板22另一侧为一导流板221,导流板221相邻于侧挡板23并有一间距,导流板221为一纵板222与斜板223,纵板222为罩板22一端向下,斜板223为纵板222近水平之延伸,导流板221之斜板223为向上倾斜一角度且于顶端设一小段向下,以阻挡雨水顺流其背面,导流板221之斜板223与侧挡板23之横板231之间形成一上出风口24,导流板221与侧挡板23之立板232之间形成一中出风口25,导流板221与泄水顶21之间形成一下出风口26,并该透风口211之口径大于下出风口26之口径,下出风口26之口径大于中出风口25之口径,中出风口25之口径大于上出风口24之口径,使透风口211、下出风口
26、中出风口25及上出风口24依序口径为大、次大、中至小;屋内产生热空气时,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透风口211,再由下出风口26至中出风口25,最后由上出风口24排出热空气,根据烟囱效应(是指室内空气沿着有坡度的空间上升,造成空气对流的现象),由口径大至小,利用浮力流动造成热空气喷流而出,在以上出风口24前后倾斜设计的侧挡板23及罩板22,运用博努力原理借屋顶风大吹袭,更可加速吸出热气,达到自然快速通风的目的,此为本案申请人先前之创作,推出产品后颇受佳评。
[0005] 又有另一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37193号的导流散热装置,具有上盖板31、下盖板32、二侧壁板33、导流板34 及第二导流板341在屋顶上的组合,令该导流板34上端朝出风口
35弯折并与该导接片36之间形成一第二转折流道361,藉此,与该转折流道331构成双向衔接导风口332与出风口35的双向导流作用,该第二导流板341组设于导流板34下方,该第二导流板341与导流板34之间形成一第三转折流道37;据此,而能透过该转折流道331与第二转折流道361导引屋顶板30下方的热空气沿图中虚线箭头方向分流,而分别由导流板34及第二导流板341上、下端转折经出风口35向外排出;此案有单导流板34或增加一第二导流板
341,并增设第二转折流道361,都是上述专利再加以改良,为了防雨水的入侵,设计多层次的迂回空间,热气流经多次的迂回逆浮力向下路径反而更加缓慢流动,为反浮力现象造成热气向下累积,热气不易流动,排热效果更差。
[0006] 上述数个传统排风散热装置的产品(图1至图3为传统排热装置),大都因逆浮力的向下流动路径脱离不了排风散热装置缓慢流动,为反浮力现象热气流不易流动,容易造成流出不及而造成向下累积等等缺失,如同图4所示,为上述数个传统排风散热装置(图1至图3)的X-Y轴排热坐标指数,X轴为热气流左右移动的位置坐标,Y轴为热气流上下移动的位置坐标,在热气流为负Y轴时,会有反浮力现象,热气流不易流动,造成排热效果不佳。
[0007]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基于上述弊端,仍积极努力开发、研究改良,并不断试验组装,累积经验,而终于有一足以解决上述弊端之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导板上的左右两曲折板,除了作导流功能及运用向上热浮力流动造成喷流,再加以博努力原理借屋顶风大更快速排出屋内热风,并防止热风经第二风口、第三风口排出时,避免雨水沿着导板逆流而上的现象。
[0009] 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左右曲折板相向的导板,右曲折板高于左曲折板的情形下,如同一有溢流的容器,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之外,当雨水过大,可暂时性蓄水,避免传统雨水宣泄不及,逆流而上落入第一风口至屋内的现象。
[0010] 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导板与第二右曲折板、第二左曲折板分离,并且导板也有单一的左斜板及单一的右斜板,使导板有多重的排风、蓄水、阻水及泄水功能。
[0011] 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其又一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平面的屋顶上。
[0012] 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在屋顶的一泄水顶上组装,泄水顶为一顶板,于泄水顶上设有一第一风口,第一风口有一左端缘及一右端缘,该第一风口上组装架设有一左增设泄水顶、一右增设泄水顶及一斜向的导板,右增设泄水顶为一右斜板及一右顶板,左增设泄水顶位于右增设泄水顶左侧,左泄水顶有一左顶板及一左斜板,左斜板与泄水顶之间有泄水槽孔,左顶板、右顶板与泄水顶约略平行,左顶板与右顶板之间为排风口,左增设泄水顶与右增设泄水顶及其间的两侧立面组成一立面体,导板位于左增设泄水顶及右增设泄水顶下方及泄水顶上方;
[0013] 导板具有双边向上的右曲折板及左曲折板,导板位于左顶板端部及第一风口之左端缘联机之间,导板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之外,导板与泄水顶形成第二风口,左曲折板与左斜板形成第三风口,左曲折板与左顶板形成第四风口,其中第一风口的口径大于第二风口的口径,右曲折板与右增设泄水顶之间有一第五风口,左曲折板具有一高度,具导流及防止热风排出时逆流雨水,并雨大时可暂时性的蓄积雨水,避免溅漏至第一风口。

附图说明

[0014] 附图1是传统排热防水屋顶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0015] 附图2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52974号的排风散热之装置改良的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3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537193号的导流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4是附图1与附图3的屋顶排风散热装置X-Y轴排热坐标指数的示意图。
[0018] 附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9] 附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0] 附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应用于平面屋顶的立体示意图。
[0021] 附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2] 附图9是本发明X-Y轴排热坐标指数的示意图。
[0023] 图示说明:10-屋顶,11-泄水顶,12-第一风口,13-装置,14-左泄水顶,15-右泄水顶,151-右顶板,152-长内板,153-右斜板,154-挡板,141-左顶板,142-左斜板,143-泄水孔,111-第二风口,112-第三风口,113-第四风口,16-排风口,20-屋顶,21-泄水顶,22-罩板,23-侧挡板,211-透风口,231-横板,232-立板,233-泄水孔,221-导流板,222-纵板,223-斜板,24-上出风口,25-中出风口,26-下出风口,31-上盖板,32-下盖板,33-侧壁板,34-导流板,341-第二导流板,35-出风口,36-导接片,361-第二转折流道,332-导风口,37-第三转折流道,40-屋顶,41-泄水顶,42-第一风口,421-左端缘,422-右端缘,51-左增设泄水顶,52-右增设泄水顶,53-导板,521-右斜板,522-右顶板,511-左斜板,512-左顶板,54-排风口,411-泄水槽孔,531-右曲折板,532-左曲折板,5321-左下板,5322-左上板,5323-溢流孔,5311-右下板,5312-右上板,43-第二风口,44-第三风口,45-第四风口,46-第五风口,
63-导板,632-左曲折板,6321-左斜板,6322-溢流孔,6311-右斜板,65-第二左曲折板,64-第二右曲折板,70-泄水顶,72-第一风口,721-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如图5所示,在屋顶40两侧之一泄水顶41上组装,泄水顶41为一倾斜的顶板(或为倾斜的烤漆浪板),于泄水顶41上设有一第一风口42,第一风口42的两侧有一左端缘421及一右端缘422,该第一风口42上组装架设有一左增设泄水顶51、一右增设泄水顶52及一斜向的导板53,左增设泄水顶51、右增设泄水顶52及导板53都以骨架(图未示)作固定于泄水顶41上,右增设泄水顶52为一右斜板521及一右顶板
522,左增设泄水顶51位于右增设泄水顶52左侧,左增设泄水顶51有一左斜板511及一左顶板512,左顶板512、右顶板522与泄水顶41约略平行,左顶板512与右顶板522之间为排风口
54,左斜板511与泄水顶41之间有泄水槽孔411(或泄水顶41为倾斜的烤漆浪板,左斜板511架设于泄水顶41,可利用该烤漆浪板凹凸波浪中的凹波作为泄水之用),左增设泄水顶51与右增设泄水顶52及其周边的立面皆为透光材质,使光线透过左增设泄水顶51与右增设泄水顶52及其周边的立面入于排风口54映照至屋内,导板53位于左增设泄水顶51及右增设泄水顶52下方及泄水顶41上方(即为排风口54下方),导板53为一倾斜的板块,右边具有向上的右曲折板531,及左边具有向上的左曲折板532,右曲折板531与左曲折板532相向,左曲折板
532具有一高度,左曲折板532为倒置的V型板,设有一左下板5321及左上板5322,数个溢流孔5323设于左下板5321,右曲折板531为倒置的V型板,设有一右下板5311及右上板5312,导板53位于左顶板512端部及第一风口42的左端缘421之间,左曲折板532的数个溢流孔5323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42之外,导板53与泄水顶41形成第二风口43,左曲折板532与左斜板511形成第三风口44,左曲折板532与左顶板512形成第四风口45,其中第一风口42的口径大于第二风口43的口径,第二风口43的口径大于第三风口44的口径,第三风口44的口径大于第四风口45的口径,右曲折板531与右增设泄水顶52之间有一第五风口46。
[0027] 借由上述结构改良,本发明一种排热防水及采光的屋顶装置,屋内的热流是往上升,热流经第一风口42、第二风口43、第三风口44、第四风口45至排风口54,利用热气的上升浮力造成热空气喷流而出,运用博努力原理借屋顶风大吹袭,更可加速吸出热气,达成更快速通风排热的目的,另一方面热流经第一风口42、第五风口46至排风口54,增加排出热风的管道;若遇下雨时,雨水由排风口54落至导板53,导板53再将雨水由左曲折板532之溢流孔5323排出。
[0028] 本发明主要设计点在于该导板53的设计,将导板53的左边具有向上的左曲折板532及右边具有向上的右曲折板531,左曲折板532除了作导流功能及缩小第二风口43的口径、缩小第三风口44的口径、缩小第四风口45的口径外,并防止热风经第三风口44、第四风口45排出时,热风吹向雨水,避免雨水沿着导板53逆流而上,所以该左曲折板532可以引导热风喷流,避免喷流吹向雨水逆流而上的现象,并当雨大时可暂时性的蓄续积雨水于导板
53内(当然,溢流孔5323也陆续排出雨水),避免溅漏至第一风口42;并该右曲折板531可阻挡雨水落于导板溅出的水花落于第一风口42内,以快速排出屋内热风,也更以柏努力原理借屋外风大更加快吸出,而且右曲折板531与左曲折板532相向,一高一低的情形下,如同一有溢流的容器,当雨水过大可暂时性蓄水,避免传统雨水宣泄不及,落入第一风口42至屋内的现象。
[0029] 实施例2:
[0030] 如图6所示,其中该导板63的左曲折板632为单一向上一角度的左斜板6321,数个溢流孔6322设于斜板,右曲折板631为单一向上一角度的右斜板6311,导板63的上方再架设一对相向的第二左曲折板65及第二右曲折板64,第二左曲折板65及第二右曲折64板都为倒置的V型板,以单一向上一角度的左斜板6321、单一向上一角度的右斜板6311、分离的第二左曲折板65及第二右曲折板64,一样具有使导板63有导流功能及缩小第二风口43的口径、缩小第三风口44的口径、缩小第四风口45的口径外,并防止热风经第三风口44、第四风口45排出时,避免雨水沿着导板逆流而上,所以该左曲折板632及第二左曲折板65可以引导热风喷流,避免喷流吹向雨水逆流而上的现象;并该右曲折板631、第二右曲折板64可阻挡雨水落于导板63溅出的水花落于第一风口42内,快速排出屋内热风,也更以博努力原理借屋外风大更加快吸出,而且右曲折板631与左曲折板632相向,一高一低的情形下,如同一有溢流的容器,导板63溢流所在区域是在第一风口之外,当雨水过大可暂时性蓄水,避免传统雨水宣泄不及,落入第一风口42至屋内的现象,有着多重的排风、蓄水、阻水及泄水功能。
[0031] 实施例3:
[0032] 如图7和8所示,其中该泄水顶70为一平面屋顶,于该第一风口72周边设有凸缘721,其余装置与第一实施例同。
[0033] 如图9所示(可比对图4中传统排风散热装置,X-Y轴排热坐标指数),X-Y轴坐标指数,X轴为热气流左右移动的位置坐标,Y轴为热气流上下移动的位置坐标,在热气流为负Y轴时,会有反浮力现象,热气流不易流动,本创作热气流都为正Y轴,未有反浮力现象,热气流也不会缓慢流动,也无向下累积,反而是运用浮力顺流再加上博努力原理借屋顶风大吹袭,让热气流快速流动,排热效果非常良好。
[0034]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