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202540.0

文献号 : CN110290613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下浩司

申请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能够减少因蓄电池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点亮装置(1)具备充电电路(11)、电源电路(12)以及状态判定部(12d)。充电电路(11)被输入商用电力来对蓄电池(2)充电。在商用电力停电的情况下,电源电路(12)利用蓄电池(2)的蓄电电力来使光源(3)点亮。状态判定部(12d)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而且,在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的情况下,电源电路(12)使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减少。

权利要求 :

1.一种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充电电路,其被输入商用电力来对蓄电池充电;

电源电路,在所述商用电力停电的情况下,所述电源电路利用所述蓄电池的蓄电电力来使光源点亮;

状态判定部,其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其中,在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的情况下,所述电源电路使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值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的所述放电电流的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值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动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的所述放电电流的值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动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值超过规定时间地收敛在第一规定值以下且第二规定值以上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其中,所述第二规定值小于所述第一规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2、4、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作为所述蓄电池的所述电压值,所述状态判定部基于所述多个电池单体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反转是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的电位变得比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的电位高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由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一极性反转,由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二极性反转,所述状态判定部基于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值分别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第一极性反转和是否发生了所述第二极性反转,在发生了所述第一极性反转和所述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由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一极性反转,由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二极性反转,所述状态判定部基于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所述第二极性反转,在发生了所述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

11.一种紧急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点亮装置;

光源,其通过所述点亮装置的输出来点亮;以及蓄电池,其向所述点亮装置供给用于使所述光源点亮的电力。

12.一种紧急用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壳体,所述紧急用照明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

说明书 :

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一般涉及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存在一种具备锂二次电池的防灾照明器具(例如,参照JP2010-267605A)。在因灾害等而发生停电时,防灾用照明器具利用锂二次电池中蓄积的电力来使光源点亮。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4] 一般来说,紧急用照明装置(防灾照明器具等)具备蓄电池,在停电时利用蓄电池中蓄积的电力来使光源点亮。但是,蓄电池若持续放电则可能发生极性反转。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有可能使紧急用照明装置产生不良状况。
[0005]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因蓄电池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的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
[0006]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点亮装置具备充电电路、电源电路以及状态判定部。所述充电电路被输入商用电力来对蓄电池充电。在所述商用电力停电的情况下,所述电源电路利用所述蓄电池的蓄电电力来使光源点亮。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所述蓄电池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而且,在所述状态判定部判定为发生了所述极性反转的情况下,所述电源电路使所述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减少。
[0008]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紧急用照明装置具备:上述的点亮装置;光源,其通过所述点亮装置的输出来点亮;以及蓄电池,其向所述点亮装置供给用于使所述光源点亮的电力。
[0009]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紧急用照明器具具备:上述的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壳体,所述紧急用照明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
[0010] 发明的效果
[001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公开具有能够减少因蓄电池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点亮装置的紧急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0013]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检测电压值[Vs]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
[0014]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紧急用照明器具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5] 附图标记说明
[0016] 1:点亮装置;11:充电电路;12:电源电路;12d:状态判定部;2:蓄电池;21:电池单体;3:光源;5:壳体;A1:紧急用照明装置;B1:紧急用照明器具;I1:放电电流;V1:电池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一般来说,下面的实施方式涉及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更详细地说,下面的实施方式涉及利用蓄电池来使光源点亮的点亮装置、紧急用照明装置以及紧急用照明器具。
[0018] 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紧急用照明装置A1的结构。紧急用照明装置A1具备点亮装置1、蓄电池2以及光源3。
[0019] 光源3具有多个固体发光元件。例如,光源3具有将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多个固体发光元件进行串联连接而成的LED阵列。此外,光源3不限于具有LED来作为固体发光元件的结构。光源3例如也可以具有有机EL(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有机电致发光,OEL)或者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等其它固体发光元件。
[0020] 点亮装置1具备充电电路11、电源电路12以及停电检测电路13。
[0021] 充电电路11由AC/DC转换器构成,对蓄电池2充电。从由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系统等外部电源9向充电电路11供给商用电压(商用电力)。充电电路11具有对蓄电池2的蓄电状态进行控制的充电功能,在蓄电池2充电时,将商用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来输出直流电压。充电电路11所输出的直流电压被施加于蓄电池2,来对蓄电池2充电。而且,在外部电源9通电时,充电电路11将蓄电池2的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控制为规定的目标值。此外,将蓄积到蓄电池2的电力(蓄电池2的剩余容量)称为蓄电电力。
[0022] 蓄电池2优选为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Ni-Cd电池)。蓄电池2是多个电池单体21串联连接而成的,彼此相邻的电池单体21中的一个电池单体21的正极与另一个电池单体21的负极电连接。而且,多个电池单体21的各电压(单体电压)之和为蓄电池2的两端电压(电池电压V1)。此外,蓄电池2只要是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21的二次电池即可,不限定于特定的种类。
[0023] 电源电路12具有电力变换电路121、控制电路122、电压检测电路123以及开关元件124。
[0024] 电池电压V1被输入到电力变换电路121,光源3连接在电力变换电路121的输出端之间。电力变换电路121具有将蓄电池2的蓄电电力作为电源来向光源3供给点亮电流Io的电力变换功能。而且,电力变换电路121具备由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构成的照明控制电路12a。照明控制电路12a通过控制电力变换电路121所具有的晶体管等有源元件,能够在电力变换功能的执行和停止之间进行切换。在执行电力变换电路121的电力变换功能的情况下,控制点亮电流Io以使点亮电流Io的值接近目标值,光源3点亮。另外,当电力变换电路121的电力变换功能停止时,点亮电流Io的值变为0,光源3熄灭。
[0025] 控制电路122具备微型计算机12b以及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是与微型计算机12b的输入端口及输出端口等连接的接口电路、电源IC等。微型计算机12b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执行和停止电力变换功能。
[0026] 电压检测电路123具有检测电池电压V1的功能。具体地说,电压检测电路123具备电阻123a、123b的串联电路。电阻123a、123b的串联电路连接于蓄电池2的两端之间,对电池电压V1进行分压。电阻123a连接于高压侧,电阻123b连接于低压侧,电阻123b的两端电压作为表示电池电压V1的检测值的检测电压Vs被输入到控制电路122。检测电压Vs的值[Vs](以后,称为检测电压值[Vs])与电池电压V1的值成比例。
[0027] 开关元件124是PNP型的结式晶体管,开关元件124的发射极与蓄电池2的正极连接,开关元件124的集电极与控制电路122连接。开关元件124的基极与控制电路122连接,通过控制电路122来使开关元件124导通或截止。
[0028] 停电检测电路13具有检测外部电源9的停电的停电检测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停电检测电路13对外部电源9的电压进行监视,在外部电源9的电压的值下降至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检测到外部电源9的停电。停电检测电路13当检测到外部电源9的停电时,向控制电路122输出停电检测信号。
[0029] 微型计算机12b对有无停电检测信号进行监视。在停电检测电路13未输出停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b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即,在外部电源9通电时,点亮电流Io的值变为0,光源3熄灭。另一方面,在停电检测电路13输出了停电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12b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执行电力变换功能。即,在外部电源9停电时,进行控制以使点亮电流Io的值接近目标值,光源3点亮。
[0030] 这样,在外部电源9停电时,电力变换电路121将蓄电池2的蓄电电力作为电源来向光源3提供点亮电流Io。
[0031] 在外部电源9停电且电力变换电路121执行电力变换功能来使光源3点亮时,由于外部电源9停电而不对蓄电池2充电,因此蓄电池2的剩余容量持续减少。而且,检测电压值[Vs]如图2所示那样随时间经过而下降。而且,微型计算机12b对检测电压值[Vs]进行监视,基于检测电压值[Vs]来进行蓄电池2的放电控制。
[0032] 具体地说,微型计算机12b是计算机系统,以作为硬件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为主结构。而且,采用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记录的程序来具有放电控制部12c和状态判定部12d的各功能的结构,从而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2的放电控制功能。
[0033] 状态判定部12d基于检测电压值[Vs]来判定蓄电池2的状态。
[0034] 放电控制部12c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执行电力变换功能,由此从蓄电池2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另外,放电控制部12c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由此停止从蓄电池2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
[0035] 并且,放电控制部12c使开关元件124导通,由此从蓄电池2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另外,放电控制部12c使开关元件124截止,由此停止从蓄电池2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
[0036] 在此,微型计算机12b构成为将检测电压Vs作为动作电源,无论开关元件124导通还是截止,只要检测电压Vs为动作电压以上就能够进行动作。另一方面,控制电路122的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构成为将经由开关元件124输入的电池电压V1作为动作电源,如果开关元件124导通则进行动作,如果开关元件124截止则不进行动作。
[0037] 在图2中,在时间t0以前,外部电源9通电,放电控制部12c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使开关元件124导通。然后,当在时间t0外部电源9停电时,放电控制部12c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执行电力变换功能,使开关元件124继续导通。
[0038] 然后,在时间t0以后(外部电源9停电的期间),放电控制部12c基于状态判定部12d对蓄电池2的状态的判定结果(状态判定结果)来切换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
[0039] 第一放电模式是以下的放电模式:蓄电池2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且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放电控制部12c通过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执行电力变换功能并使开关元件124导通,来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一放电模式。在第一放电模式下,微型计算机12b以及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分别进行动作,光源3点亮。
[0040] 第二放电模式是以下的放电模式:蓄电池2不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放电控制部12c通过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并使开关元件124导通,来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二放电模式。在第二放电模式下,微型计算机12b以及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分别进行动作,但是光源3熄灭。
[0041] 当在时间t0电力变换电路121执行电力变换功能时,光源3点亮。然后,在光源3点亮后的短暂期间,检测电压值[Vs]维持与蓄电池2的额定电压值对应的额定电压值[Va1]。蓄电池2的额定电压值是电池单体21的额定电压值(例如1.2V)乘以电池单体21的串联连接数所得到的值。此时,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为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且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的第一放电模式。第一放电模式下的蓄电池2供给负载电力和控制电力这两方,因此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参照图1)变得比较大,蓄电池2的剩余容量逐渐减少。
当蓄电池2的剩余容量变少时,检测电压值[Vs]开始下降。
[0042] 微型计算机12b预先存储有过放电检测阈值[Va2]的数据,当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过放电检测阈值[Va2]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蓄电池2的状态为过放电状态。状态判定部12d当判定蓄电池2的状态为过放电状态时,对放电控制部12c进行过放电通知。放电控制部
12c在被进行了过放电通知的情况下,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由此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从第一放电模式切换为第二放电模式。当照明控制电路12a使电力变换电路121的电力变换功能停止时,负载电力变为0(或大致为0)(时间t1)。之后,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变为不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的第二放电模式。第二放电模式的蓄电池2仅供给控制电力,因此放电电流I1变得比较小,与紧挨时间t1之前相比,检测电压值[Vs]下降的斜率变小。
[0043] 但是,在外部电源9停电时不对蓄电池2充电,因此蓄电池2持续放电,蓄电池2的剩余容量持续减少。蓄电池2是多个电池单体21串联连接而成的,理想情况下,多个电池单体21的容量彼此相同。但是,实际情况下,多个电池单体21的各电池单体21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多个电池单体21各自的容量彼此有偏差。在该情况下,若是相比于其它电池单体21而言容量小的电池单体21,则与其它电池单体21相比,该电池单体21的剩余容量在更早的定时消耗光(在更早的定时消失),该电池单体21发生极性反转、即极性发生反转。发生了极性反转的电池单体21被其它电池单体21充电,从而变为相反的极性。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具有极性发生了反转的电池单体21的蓄电池2设为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2。
[0044] 在图2中,在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从第一放电模式切换为第二放电模式的时间t1以后,检测电压值[Vs]也持续逐渐下降。而且,若是相比于其它电池单体21而言容量小的电池单体21,则与其它电池单体21相比,该电池单体21的正极容量在更早的定时消耗掉,该电池单体21发生极性反转的第一极性反转。
[0045] 在图2中,当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一转变电压值[Va3]时,蓄电池2的状态开始从过放电状态向第一极性反转状态转变(时间t2)。在时间t2,检测电压值[Vs]开始急剧地下降,在时间t2以后,与紧挨时间t2之前相比,检测电压值[Vs]下降的斜率变大。该检测电压值[Vs]的急剧下降持续到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一极性反转电压值[Va4]为止(时间t3)。然后,在时间t3以后,与紧挨时间t3之前相比,检测电压值[Vs]下降的斜率变小。
[0046] 然后,如果在时间t3以后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也是第二放电模式,则检测电压值[Vs]持续逐渐下降。而且,若是相比于其它电池单体21而言容量小的电池单体21,则与其它电池单体21相比,该电池单体21的负极容量在更早的定时消耗掉,并且该电池单体21发生被充电为相反的极性的第二极性反转。
[0047] 在图2中,当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二转变电压值[Va5]时,蓄电池2的状态开始从第一极性反转状态向第二极性反转状态转变(时间t4)。在时间t4,检测电压值[Vs]开始急剧地下降,在时间t4以后,与紧挨时间t4之前相比,检测电压值[Vs]下降的斜率变大。该检测电压值[Vs]的急剧下降持续到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二极性反转电压值[Va6]为止(时间t5)。然后,在时间t5以后,与紧挨时间t5之前相比,检测电压值[Vs]下降的斜率变小。
[0048]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Va1]、[Va2]、[Va3]、[Va4]、[Va5]、[Va6]的关系为[Va1]>[Va2]>[Va3]>[Va4]>[Va5]>[Va6]。另外,t1、t2、t3、t4、t5的关系为t1
[0049] 上述的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2有可能使紧急用照明装置A1或点亮装置1产生不良状况。例如,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2的寿命会变短,还有时会从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2泄漏内容物。另外,也有时会从发生了极性反转的蓄电池2产生氢等气体。
[0050]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点亮装置1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在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从第二放电模式切换为第三放电模式,来进一步减少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其结果,点亮装置1能够抑制蓄电池2过度进行极性反转,从而能够减少因蓄电池2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状态判定部12d基于检测电压值[Vs]来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在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和第二极性反转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然后,在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的情况下,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第三放电模式是以下的放电模式:蓄电池2不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不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放电控制部12c通过指示照明控制电路12a停止电力变换功能并使开关元件124截止,来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在第三放电模式下,微型计算机12b进行动作,但是微型计算机12b的外围电路不进行动作,光源3熄灭。
[0052] 在第三放电模式下,蓄电池2不向电力变换电路121供给负载电力,不向控制电路122供给控制电力,因此相比于第二放电模式而言能够进一步减少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
因而,点亮装置1能够抑制蓄电池2过度进行极性反转,从而能够减少因蓄电池2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
[0053] 下面,说明状态判定部12d判定极性反转的判定方法。
[0054] (第一判定方法)
[0055] 在检测电压值[Vs]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56] 例如,微型计算机12b预先存储有第一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1](规定值)的数据。第一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1]被设定为第一极性反转电压值[Va4]以上且小于第一转变电压值[Va3](图2)。然后,当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一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1]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57] 另外,微型计算机12b也可以预先存储有第二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2](规定值)的数据。第二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2]被设定为第二极性反转电压值[Va6]以上且小于第二转变电压值[Va5](图2)。然后,当检测电压值[Vs]下降至第二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2]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58] (第二判定方法)
[0059] 在检测电压值[Vs]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动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60] 将检测电压值[Vs]的每规定时间的下降值的绝对值|dVs/dt|设为下降斜率值(变动值)。在该情况下,图2所示的时间t1~t2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1]与时间t2~t3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2]之间的关系为[ΔVs2]>[ΔVs1]。
[0061] 因此,状态判定部12d周期性地求出检测电压值[Vs]的下降斜率值。而且,微型计算机12b预先存储有斜率阈值[ΔVc1](规定值)的数据。斜率阈值[ΔVc1]被设定为下降斜率值[ΔVs1]以上且小于下降斜率值[ΔVs2](图2)。当求出的下降斜率值变为斜率阈值[ΔVc1]以上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62] (第三判定方法)
[0063] 在检测电压值[Vs]超过规定时间地收敛在第一规定值以下且第二规定值以上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其中,该第二规定值小于第一规定值。
[0064] 例如,微型计算机12b预先存储有上述的第一判定方法的第一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1](第一规定值)的数据和第二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2](第二规定值)的数据。
[0065] 然后,在检测电压值[Vs]超过规定时间地收敛在第一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1]以下且第二极性反转检测阈值[Vb2]以上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66] (第四判定方法)
[0067] 在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和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68] 将检测电压值[Vs]的每规定时间的下降值的绝对值|dVs/dt|设为下降斜率值。在该情况下,图2所示的时间t1~t2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1]与时间t2~t3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2]之间的关系为[ΔVs2]>[ΔVs1]。另外,时间t2~t3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2]与时间t3~t4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3]之间的关系为[ΔVs2]>[ΔVs3]。
[0069] 因此,状态判定部12d将紧接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从第二放电模式切换为第一放电模式之后的检测电压值[Vs]的下降斜率值求作下降斜率值[ΔVs1]。之后,状态判定部12d周期性地求出检测电压值[Vs]的下降斜率值。然后,当求出的下降斜率值变得比下降斜率值[ΔVs1]大规定值以上时,状态判定部12d将所求出的下降斜率值的最大值求作下降斜率值[ΔVs2]。之后,当求出的下降斜率值变得比下降斜率值[ΔVs2]小规定值以上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
[0070] 接着,说明状态判定部12d判定是否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的方法。
[0071] 图2所示的时间t3~t4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3]与时间t4~t5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4]之间的关系为[ΔVs4]>[ΔVs3]。另外,时间t4~t5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4]与时间t5之后的期间的下降斜率值[ΔVs5]之间的关系为[ΔVs4]>[ΔVs5]。
[0072] 因此,状态判定部12d将紧接如上所述那样判定为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之后的检测电压值[Vs]的下降斜率值求作下降斜率值[ΔVs3]。之后,状态判定部12d周期性地求出检测电压值[Vs]的下降斜率值。然后,当求出的下降斜率值变得比下降斜率值[ΔVs3]大规定值以上时,状态判定部12d将所求出的下降斜率值的最大值求作下降斜率值[ΔVs4]。之后,当求出的下降斜率值变得比下降斜率值[ΔVs4]小规定值以上时,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
[0073] 然后,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后又判定为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74] 另外,也可以是,在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和第二极性反转中的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75] (第五判定方法)
[0076] 状态判定部12d也可以基于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参照图1)的值来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77] 当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时,与发生极性反转之前相比,电池电压V1的值下降(参照图2)。其结果,当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时,与发生极性反转之前相比,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的值增加。因此,状态判定部12d能够在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的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第一极性反转或第二极性反转)。
[0078] 另外,在图2的时间t2~t3的期间,与紧挨时间t2之前相比,电池电压V1的每规定时间的下降值变大。其结果,在时间t2~t3的期间,与紧挨时间t2之前相比,放电电流I1的每规定时间的增大值变大。因此,也可以是,在放电电流I1的每规定时间的增大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
[0079] 然后,当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时,放电控制部12c将蓄电池2的放电模式设定为第三放电模式。
[0080] (第六判定方法)
[0081] 状态判定部12d也可以基于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21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1的电压值(单体电压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82] 蓄电池2是多个电池单体21串联连接而成的,通过多个电池单体21中的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21发生极性反转,蓄电池2发生极性反转。因此,点亮装置1也可以检测多个电池单体21各自的单体电压值。在该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通过与上述的第一判定方法~第四判定方法中的某一个方法相同的方法,基于各个单体电压值来判定多个电池单体21的各电池单体21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然后,如果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1发生了极性反转,则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
[0083] 另外,状态判定部12d也可以仅针对多个电池单体21中的特定的电池单体21来判定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84] 在蓄电池2中,多个电池单体21串联连接。而且,在上述的第一判定方法~第五判定方法中,检测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21的极性反转所引起的电池电压V1的下降或者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21的极性反转所引起的放电电流I1的增加,来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85] 但是,在第六判定方法中,基于电池单体21各自的单体电压值来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86] 另外,也可以是,在多个电池单体21中的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21的单体电压值变为负值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该电池单体21发生了极性反转。单体电压值变为负值是指电池单体21的负极的电位变得比电池单体21的正极的电位高的状态。
[0087] (紧急用照明器具)
[0088] 下面,使用图3来说明具备紧急用照明装置A1的紧急用照明器具B1的结构例。本实施方式的紧急用照明器具B1例如安装于天花板材料、墙壁材料等建筑材料,在停电时向避难用的通路等照射照明光。
[0089] 紧急用照明器具B1具备有底圆筒状的壳体5,紧急用照明装置A1收纳于壳体5。即,点亮装置1、蓄电池2以及光源3收纳于壳体5,光源3从壳体5的底面向外部照射照明光。
[0090] (总结)
[0091]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方式的点亮装置1具备充电电路11、电源电路12以及状态判定部12d。充电电路11被输入商用电力来对蓄电池2充电。在商用电力停电的情况下,电源电路12利用蓄电池2的蓄电电力来使光源3点亮。状态判定部12d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而且,在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的情况下,电源电路12使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减少。
[0092] 上述的点亮装置1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在蓄电池2发生了极性反转的情况下,使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减少。其结果,点亮装置1能够抑制蓄电池2过度进行极性反转,从而能够减少因蓄电池2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
[0093]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变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4]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5]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三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的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6]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7]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四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动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8]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099]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五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蓄电池2的放电电流I1的值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动值变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0]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1]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六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在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超过规定时间地收敛在第一规定值以下且第二规定值以上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12d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其中,该第二规定值小于第一规定值。
[0102]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3] 另外,根据第二方式、第四方式、第六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七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蓄电池2具有串联连接的多个电池单体21。而且,作为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状态判定部12d基于多个电池单体21中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1的电压值(单体电压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4] 上述的点亮装置1构成为能够判定构成蓄电池2的电池单体21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5] 另外,根据第七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八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极性反转是电池单体21的负极的电位变得比电池单体21的正极的电位高的状态。
[0106]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可靠地检测电池单体21的极性反转。
[0107]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九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蓄电池2由于蓄电池2的正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一极性反转,由于蓄电池2的负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二极性反转。而且,状态判定部12d基于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和是否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在发生了第一极性反转和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8]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09] 另外,根据第一方式,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十方式的点亮装置1中,优选的是,蓄电池2由于蓄电池2的正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一极性反转,由于蓄电池2的负极容量消耗而发生第二极性反转。而且,状态判定部12d基于蓄电池2的电压值(电池电压V1的值)来判定是否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在发生了第二极性反转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极性反转。
[0110] 上述的点亮装置1能够高精度地判定蓄电池2是否发生了极性反转。
[0111] 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十一方式的紧急用照明装置A1具备:第一方式至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点亮装置1;光源3,其通过点亮装置1的输出来点亮;以及蓄电池2,其向点亮装置1供给用于使光源3点亮的电力。
[0112] 上述的紧急用照明装置A1能够抑制蓄电池2过度进行极性反转,从而能够减少因蓄电池2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
[0113] 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十二方式的紧急用照明器具B1具备:第十一方式的紧急用照明装置A1;以及壳体5,紧急用照明装置A1安装于该壳体5。
[0114] 上述的紧急用照明器具B1能够抑制蓄电池2过度进行极性反转,从而能够减少因蓄电池2的极性反转引起的不良状况。
[0115]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因此,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即使是该实施方式以外的方式,只要处于不脱离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就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这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