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10707.7

文献号 : CN11029130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冈慎弥

申请人 :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具有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在支承轴上设置了油孔和排出孔,支承轴支承于行星架并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行星轮,油孔沿轴向延伸,排出孔的内端与油孔连通且外端在支承轴外周面上开口,在该传动装置中,支承轴(34)具有:油孔(h1),其沿轴向延伸;排出孔(h2),其内端与油孔(h1)连通,且外端在支承轴(34)的外周面上开口;以及卡合部(K),其设置于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并且,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固定于行星架(35),在传动部件(10)设置有被卡合部(S),被卡合部(S)与卡合部(K)卡合,使得支承轴(34)能够定位于排出孔(h2)的外端在行星架(35)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以使排出孔朝向行星架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容易地对准支承轴,进而减少用于支承轴的定位固定的工时,实现组装性的提高等。

权利要求 :

1.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在行星齿轮机构(P)中的行星架(35)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与该行星架(35)相邻的传动部件(1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P)具有:多个行星轮(33),它们分别与太阳轮(31)及齿圈(32)啮合;多根支承轴(34),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贯通、支承该多个行星轮(33);以及所述行星架(35),其支承该多根支承轴(34),所述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承轴(34)具有:油孔(h1),其沿该支承轴(34)的轴向延伸;排出孔(h2),其内端与所述油孔(h1)连通,且外端(h2o)在该支承轴(34)的外周面上开口;以及卡合部(K),其设置于该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并且,该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固定于所述行星架(35),在所述传动部件(10)设置有被卡合部(S),该被卡合部(S)与所述卡合部(K)卡合,使得所述支承轴(34)能够定位于所述排出孔(h2)的所述外端(h2o)在所述行星架(35)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的位置,所述油孔(h1)沿轴向贯通所述支承轴(34),

所述油孔(h1)的所述传动部件(10)侧的开口端部(h1e)通过所述卡合部(K)与所述被卡合部(S)彼此的卡合而被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架(35)及所述传动部件(10)构成为单独部件,并彼此一体地结合,所述行星架(35)与所述传动部件(10)在所述卡合部(K)及所述被卡合部(S)的周边彼此抵接,所述行星架(35)与所述传动部件(10)彼此的抵接面(200)在包含所述行星架(35)的旋转轴线(L)的横截面中观察时,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支承轴(34)的外侧具有屈曲部(200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合部(S)由圆环状的阶梯部(S)构成,该阶梯部(S)设置于所述传动部件(10)的与所述行星架(35)对置的对置面,并且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10)同心,所述卡合部(K)具有通过该卡合部(K)与所述阶梯部(S)的卡合而能够经由所述支承轴(34)将所述行星架(35)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10)同心地定位的形状。

4.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在行星齿轮机构(P)中的行星架(35)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与该行星架(35)相邻的传动部件(10),所述行星齿轮机构(P)具有:多个行星轮(33),它们分别与太阳轮(31)及齿圈(32)啮合;多根支承轴(34),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贯通、支承该多个行星轮(33);以及所述行星架(35),其支承该多根支承轴(34),所述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承轴(34)具有:油孔(h1),其沿该支承轴(34)的轴向延伸;排出孔(h2),其内端与所述油孔(h1)连通,且外端(h2o)在该支承轴(34)的外周面上开口;以及卡合部(K),其设置于该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并且,该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固定于所述行星架(35),在所述传动部件(10)设置有被卡合部(S),该被卡合部(S)与所述卡合部(K)卡合,使得所述支承轴(34)能够定位于所述排出孔(h2)的所述外端(h2o)在所述行星架(35)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的位置,所述被卡合部(S)由圆环状的阶梯部(S)构成,该阶梯部(S)设置于所述传动部件(10)的与所述行星架(35)对置的对置面,并且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10)同心,所述卡合部(K)具有通过该卡合部(K)与所述阶梯部(S)的卡合而能够经由所述支承轴(34)将所述行星架(35)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10)同心地定位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孔(h1)沿轴向贯通所述支承轴(34),

所述油孔(h1)的所述传动部件(10)侧的开口端部(h1e)通过所述卡合部(K)与所述被卡合部(S)彼此的卡合而被封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架(35)及所述传动部件(10)构成为单独部件,并彼此一体地结合,所述行星架(35)与所述传动部件(10)在所述卡合部(K)及所述被卡合部(S)的周边彼此抵接,所述行星架(35)与所述传动部件(10)彼此的抵接面(200)在包含所述行星架(35)的旋转轴线(L)的横截面中观察时,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支承轴(34)的外侧具有屈曲部(200a)。

说明书 :

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上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与行星架相邻的传动部件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个行星轮,它们分别与太阳轮及齿圈啮合;多根支承轴,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贯通、支承该多个行星轮;以及行星架,其支承该多根支承轴。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上述行星齿轮机构中,公知以下这样的结构:在行星轮的支承轴,设置沿轴向延伸的油孔、以及内端与油孔连通且外端在支承轴的外周面上开口的排出孔,在使排出孔在行星架径向上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将支承轴的两端部固定于行星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当行星架旋转时,从支承轴的外端供给到油孔中的润滑油因离心力而从排出孔顺畅地排出,能够高效地润滑支承轴周边、例如轴承等。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78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在组装工序中需要一边进行使排出孔朝向行星架的径向外侧的对准,一边将支承轴固定于行星架,其对准工序繁杂。而且为了防止支承轴脱出,需要将支承轴的两端部都固定于行星架,相应地固定工时增多。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以往结构的上述问题的传动装置。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在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行星架上以一体旋转的方式结合有与该行星架相邻的传动部件,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个行星轮,它们分别与太阳轮及齿圈啮合;多根支承轴,它们分别旋转自如地贯通、支承该多个行星轮;以及所述行星架,其支承该多根支承轴,所述传动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承轴具有:油孔,其沿该支承轴的轴向延伸;排出孔,其内端与所述油孔连通,且外端在该支承轴的外周面上开口;以及卡合部,其设置于该支承轴的一端部,并且,该支承轴的另一端部固定于所述行星架,在所述传动部件设置有被卡合部,该被卡合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使得所述支承轴能够定位于所述排出孔的所述外端在所述行星架的径向上朝向外侧的位置。
[0011]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所述油孔沿轴向贯通所述支承轴,所述油孔的所述传动部件侧的开口端部通过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彼此的卡合而被封堵。
[0012] 此外本发明在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及所述传动部件构成为单独部件,并彼此一体地结合,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传动部件在所述卡合部及所述被卡合部的周边彼此抵接,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传动部件彼此的抵接面在包含所述行星架的旋转轴线的横截面中观察时,在所述径向上的所述支承轴的外侧具有屈曲部。
[0013]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基础上,其第四特征在于,所述被卡合部由圆环状的阶梯部构成,该阶梯部设置于所述传动部件的与所述行星架对置的对置面,并且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同心,所述卡合部具有通过该卡合部与所述阶梯部的卡合而能够经由所述支承轴将所述行星架相对于所述传动部件同心地定位的形状。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仅仅通过使设置于支承行星轮的支承轴的一端部的卡合部与设置于传动部件的被卡合部卡合,就能够使支承轴容易且准确地对准支承轴的排出孔在行星架径向上朝向外侧的位置。而且,仅通过在该对准状态下将支承轴的另一端部固定于行星架,就能够利用传动部件简单地进行支承轴的防脱及止转。由此,减少了用于支承轴的定位、固定的工时,能够有助于装置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和成本削减。
[0016] 此外特别是根据第二特征,即使将油孔设为轴向贯通孔,也能够利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彼此的卡合,简单地封堵油孔的传动部件侧的开口端部,因此能够增加从油孔朝向排出孔侧的润滑油量,能够高效地润滑支承轴周边的被润滑部。而且通过将油孔设为轴向贯通孔,与将油孔设为有底孔的情况相比,油孔的加工性良好。
[0017] 此外特别是根据第三特征,作为单独部件的行星架与传动部件彼此的抵接面具有屈曲部而呈迷宫状地延伸,因此能够减少在离心力下欲从油孔的开口端顺着抵接面漏出的润滑油的油量。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从油孔朝向排出孔侧的润滑油量。
[0018] 此外特别是根据第四特征,能够利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彼此的卡合(即,对带排出孔的支承轴的定位单元),进行行星架与传动部件彼此的定心。由此,不需要在行星架与传动部件彼此之间特别地设置行星架与传动部件彼此的专用定心单元,能够有助于装置的结构简易化和进一步的成本削减。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包括差动装置及减速齿轮机构在内的传动装置的纵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20] 图2是图1的A2‑A2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21] 图3是图1的A3‑A3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22] 图4是图1的A4‑A4线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23] 图5是图1的A5向视部的放大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0024] 图6是支承轴的单体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0025]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的对应图)。(第2实施方式)
[0026]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传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1的对应图)。(第3实施方式)
[0027] 图9是图8的A9‑A9线剖视图(图3的对应图)。(第3实施方式)
[0028] 图10是图8的A10向视部的放大剖视图且是图9的A10‑A10线放大剖视图(图5的对应图)。(第3实施方式)
[0029] 标号说明
[0030] P:行星齿轮机构;
[0031] h1:油孔;
[0032] h1e:油孔的开口端部;
[0033] h2:排出孔;
[0034] h2o:排出孔的外端;
[0035] K:切口面(卡合部);
[0036] L:旋转轴线;
[0037] L′:支承轴的轴线;
[0038] S:阶梯部(被卡合部);
[0039] 10:差速器壳(传动部件);
[0040] 31:太阳轮;
[0041] 32:齿圈;
[0042] 33:行星轮;
[0043] 34:支承轴;
[0044] 34a、34b:支承轴的一端部、另一端部;
[0045] 35:行星架;
[0046] 200:抵接面;
[0047] 200a:抵接面的屈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9] 第1实施方式
[0050] 首先,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在图1中,在作为搭载于汽车的动力源的发动机、或马达(未图示),借助作为减速机构发挥功能的行星齿轮机构P连接有差动装置D。差动装置D将从发动机经由行星齿轮机构P传递到差动装置D的差速器壳10的旋转力分配并传递给与未图示的左右一对车轴分别相连的第1、第2输出轴21、22,由此在允许两根车轴彼此的差动旋转的同时驱动两根车轴。
[0051] 差动装置D例如与行星齿轮机构P一起容纳、支承在配置于车体前部的发动机旁边的变速箱体1内。另外,在发动机与行星齿轮机构P之间夹设有包括以往周知的动力断开连接装置、变速装置等的传动系统(未图示)。接下来,依次说明行星齿轮机构P及差动装置D的具体例。
[0052] 行星齿轮机构P具备:太阳轮31,其能够相对于差动装置D的差速器壳10绕同一轴线相对旋转;大径的齿圈32,其呈同心状地围绕太阳轮31,并固定于变速箱体1的内壁;多个(例如4个)行星轮33,它们夹设于太阳轮31及齿圈32之间,并与太阳轮31及齿圈32啮合;多根支承轴34,它们借助轴承B1(例如滚针轴承)分别旋转自如地贯通、支承多个行星轮33;以及行星架35,其接纳多个行星轮33,并且支承多根支承轴34的两端部。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在同一轴线L上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结合。此外,多根支承轴34等间隔地排列在以行星架
35的旋转轴线L为中心的同一圆周c上。
[0053] 太阳轮31能够经由所述传动系统被发动机旋转驱动。并且,输入到太阳轮31的旋转驱动力依次经由行星轮33、支承轴34及行星架35减速传递到差速器壳10。
[0054] 行星架35例如具有:行星架主体35B,其与差速器壳10同径、同心;以及圆板状的盖35C,其与行星架主体35B的外端结合。行星架主体35B具有:主体基底部35Bb,其形成为圆形的环板状,并相邻地固定于差速器壳10;以及多个、例如4个主体臂部35Ba,它们沿周向彼此隔开间隔地一体突出设置于主体基底部35Bb,并向轴向外方(即与差速器壳10相反的一侧)延伸。
[0055] 如图3明示,各个主体臂部35Ba在与行星架35的旋转轴线L垂直的投影面中观察,形成为扇形。因此,在沿行星架35的周向隔开间隔地相邻的主体臂部35Ba彼此之间,分别形成有在上述投影面中观察呈扇形的、向外部开放的空间,在该各空间内,与支承轴34一起配置有行星轮33。此外在各个主体臂部35Ba的前端部,通过螺栓37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有所述盖35C。
[0056] 另外,作为盖35C的结合手段,也可以使用螺栓以外的适当的结合手段(例如铆接、焊接等)。另外,只要是能够进行行星架35的加工、组装、以及行星轮33及支承轴34向行星架35的组装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盖35C与行星架主体35B形成为一体。
[0057] 各个支承轴34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开放两端的中空圆筒状,该支承轴34的内周面被设为沿轴向贯通支承轴34内的油孔h1。此外在支承轴34的中间部的周壁(特别是在行星架35径向上位于最外侧的周壁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排出孔h2,该排出孔h2的内端与油孔h1直接连通且外端h2o在周壁的外周面上开口。
[0058] 各支承轴34中,差速器壳10侧的一端部34a(图1中观察为右端部)嵌合、支承于行星架主体35B(更具体而言,主体基底部35Bb)的贯通孔35Bbh,另一方面,另一端部34b(图1中观察为左端部)嵌合、支承于盖35C的贯通孔35Ch。支承轴34的两端部34a、34b中特别是仅另一端部34b与行星架35结合。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盖35C铆接加工与另一端部34b卡定的铆接部35Cf,来将另一端部34b与盖35C结合。
[0059] 另外,作为另一端部34b与盖35C的结合手段,可以使用铆接以外的适当的结合手段(例如焊接手段、与另一端部34b的外周卡定并与盖35C的内侧面卡合的扣环、或横跨另一端部34b且插入盖35C的防脱销等)。
[0060] 在各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与差速器壳10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支承轴34定位在特定旋转位置的定位单元I,在该特定旋转位置,排出孔h2的外端h2o在行星架35径向上朝向外侧。对于该定位单元I的结构,将在后面记述。
[0061] 接下来,对差动装置D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装置D具备差速器壳10和容纳在差速器壳10内的差动齿轮机构11。
[0062] 差速器壳10的轴向一端部(图1中为右端部)借助轴承B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体1。另一方面,在差速器壳10的另一端部(图1中为左端部)侧,虽未图示,太阳轮31、行星架35和第1输出轴21中的至少一者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体1。由此,彼此一体地旋转的差速器壳10及行星架35的结合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变速箱体1。
[0063] 此外在变速箱体1形成有供第1、第2输出轴21、22各自嵌插的贯通孔1a(第1输出轴21侧的贯通孔未图示)。在各贯通孔1a的内周与各输出轴21、22的外周之间夹装有环状密封部件13。
[0064] 此外在变速箱体1的底部,面对变速箱体1的内部空间而设置有贮存润滑油的油盘(未图示)。并且,油盘内的润滑油在变速箱体1内通过差速器壳10等的旋转而被搅起并飞溅,由此能够对变速箱体1内的运动部分、例如行星齿轮机构P或差动齿轮机构11的各可动部进行润滑。
[0065] 差动齿轮机构11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小齿轮14,它们容纳在差速器壳10内;小齿轮轴15,其容纳在差速器壳10内,并旋转自如地支承小齿轮14;以及第1、第2侧齿轮16、16′,它们容纳在差速器壳10内,并相对于各小齿轮14从左右两侧啮合。
[0066] 各小齿轮14借助小齿轮轴15支承于差速器壳10。由此,各小齿轮14能够相对于差速器壳10绕小齿轮轴15的轴线自转,并且伴随差速器壳10的旋转,能够绕差速器壳10的旋转轴线L公转。
[0067] 小齿轮轴15在差速器壳10内配置成与差速器壳10的旋转轴线L垂直。此外,小齿轮轴15的两端部贯穿插入地支承于差速器壳10(后述的第1壳体半体10A的筒部10Aa),通过适当的固定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防脱销25)固定。
[0068] 此外,第1、第2侧齿轮16、16′例如一体地具备:圆筒状的轴部16j、16j′,其分别与第1、第2输出轴21、22的内端部花键嵌合;圆环状的齿部16g、16g′,其位于从轴部16j、16j′向径向外侧分离的位置,并具有与小齿轮14啮合的齿面;以及中间壁部16m、16m′,它们形成为从轴部16j、16j′的内端部朝向齿部16g、16g′的内周端部而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扁平环板状。
[0069] 差速器壳10构成为可以分割成至少2个壳体要素、例如第1、第2壳体半体10A、10B。其中,第1壳体半体10A具备:圆板状的第1侧壁部10As,其相邻地固定于行星架35,并且内侧面与第1侧齿轮16的背面对置;短圆筒状的筒部10Aa,其与第1侧壁部10As的外周端部一体地连续设置,并向第2壳体半体10B侧延伸;以及第1凸起部10Ab,其从第1侧壁部10As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向轴向外侧呈圆筒状地延伸。
[0070] 在第1凸起部10Ab的外周,借助轴承B3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有太阳轮31。此外,在第1凸起部10Ab的内周,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有第1输出轴21,并且直接或隔着游隙而嵌合有第1侧齿轮16的轴部16j。
[0071] 此外,第1侧壁部10As的与行星架35对置的外侧面被设为以面接触状态抵接支承行星架主体35B的端面(更具体而言则是主体基底部35Bb的外端面)的平坦的行星架支承面17。另外,在行星架支承面17与太阳轮31的相互对置面之间,根据需要夹设有止推轴承。
[0072] 另一方面,第2壳体半体10B具备:第2侧壁部10Bs,其以堵塞第1壳体半体10A的开放端的方式形成为圆板状,并且内侧面与第2侧齿轮16′的背面对置;以及第2凸起部10Bb,其从第2侧壁部10Bs的外侧面的中央部向轴向外侧呈圆筒状地延伸。在第2凸起部10Bb的内周,旋转自如地嵌合支承有第2侧齿轮16′的轴部16j′。
[0073] 第2侧壁部10Bs的外周端部的内侧面与第1壳体半体10A的筒部10Aa的端面抵接。并且,利用螺栓19等结合单元,第2壳体半体10B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第1壳体半体10A结合。
另外,作为结合手段,也可以采用螺栓19以外的适当的结合手段、例如铆接、粘接、焊接等结合手段。
[0074] 第1、第2侧齿轮16、16′的齿部16g、16g′的背面直接或借助止推垫圈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1、第2侧壁部10As、10Bs。此外,小齿轮14的齿部的背面也直接或借助止推垫圈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与其对应的第1壳体半体10A的筒部10Aa的内表面。
[0075] 在第1壳体半体10A的凸起部10Ab与第1输出轴21的嵌合面中的一方(例如凸起部10Ab内周面)、以及第2壳体半体10B的凸起部10Bb与第2侧齿轮16′的轴部16j′的嵌合面中的一方(例如凸起部10Bb内周面)分别形成有螺旋槽g、g′。螺旋槽g、g′伴随各嵌合面的相对旋转而发挥螺杆泵作用,能够将变速箱体1内的飞溅润滑油引入差速器壳10内。
[0076] 另外,在第1壳体半体10A的所述行星架支承面17,在与支承轴34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与差速器壳10同心的圆环状的定位槽18,在定位槽18内容纳有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一部分(前端部)。定位槽18的外周端侧的内侧面18s和与其连续的行星架支承面17构成圆环状的定位用阶梯部S。该阶梯部S是所述定位单元I的差速器壳10侧的结构要素,是本发明的被卡合部的一例。
[0077] 另一方面,定位单元I的支承轴34侧的结构要素由在支承轴34的向行星架主体35B外突出的一端部34a形成的特定形状、例如切口面K构成。而且,该切口面K是本发明的卡合部的一例。
[0078] 而且,切口面K形成为将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前端的大致半周部切除的形状,并与上述阶梯部S卡合。通过该卡合,能够将处于与贯通孔35Bbh、35Ch嵌合的状态的支承轴34定位在绕自身的轴线L′的特定旋转位置(即,排出孔h2的外端h2o在行星架35径向上朝向外侧的旋转位置)。
[0079] 为了支承轴34的上述定位,切口面K具有:第1卡合面Ka,其形成为与支承轴34的轴线L′垂直的平坦面,并绕轴线L′呈半圆弧状地延伸;以及一对第2卡合面Kb、Kc,它们分别形成为以行星架35的旋转轴线L作为中心的圆弧面,并隔开间隔地沿行星架35的周向排列且沿轴向延伸。
[0080] 并且,在使切口面K与阶梯部S卡合的状态下,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前端面与定位槽18的底面接触,且切口面K的第1卡合面Ka与行星架支承面17接触,而且切口面K的第2卡合面Kb、Kc与定位槽18的外周侧的内侧面18s接触。通过这些接触,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开放端面(即油孔h1的差速器壳10侧的开口端部h1e)以第1壳体半体10A作为封堵壁而被封堵。另外,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向变速箱体1内开口,变速箱体1内的飞溅润滑油能够从该开口直接流入油孔h1。
[0081] 从而,即使支承轴34的油孔h1是轴向的贯通孔,也能够利用切口面K和阶梯部S彼此的卡合,容易且准确地封堵油孔h1的差速器壳10侧的开口端部h1e。由此,能够增加从油孔h1朝向排出孔h2侧的润滑油量,从而能够高效地润滑支承轴34周边的被润滑部(例如行星轮33内周的轴承B1)。而且,通过将油孔h1设为轴向贯通孔,与将油孔h1设为有底孔的情况相比,油孔h1、即支承轴34的加工性良好。
[0082] 此外特别是通过一对第2卡合面Kb、Kc与阶梯部S的卡合,能够将支承轴34相对于行星架35定位在排出孔h2的外端h2o在行星架35径向上朝向外侧的特定旋转位置上,进而,能够借助排列在与行星架35同心的同一圆周c上的多根支承轴34,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呈同心状地定心。即,支承轴34相对于行星架35向特定旋转位置的定位单元I兼用于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定心单元,不需要专用的定心单元,因此实现了包括行星齿轮机构P及差动装置D在内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简易化,进而实现了成本削减。
[0083] 并且,如上所述,定心后的行星架35及第1壳体半体10A的相互对置面间通过焊接w而遍及整周地一体接合。由此,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结合、一体化。另外,焊接作业例如可以如下实施:在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呈同心状地对置、抵接的状态下,使用配备于径向外侧的焊接用激光焊枪,对该抵接面200的外周部进行激光焊接。
[0084]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差动装置D中,在差速器壳10经由行星齿轮机构P从发动机受到旋转力的情况下,当小齿轮14不绕小齿轮轴15自转,而与差速器壳10一起绕差速器壳10的旋转轴线L公转时,左右的侧齿轮16、16′以相同速度从差速器壳10经由小齿轮14被旋转驱动,侧齿轮16、16′的驱动力均等地传递到左右的第1、第
2输出轴21、22。此外,当因汽车的转弯行驶等,第1、第2输出轴21、22产生旋转速度差时,小齿轮14在自转的同时绕差速器壳10的旋转轴线L公转,由此从小齿轮14对左右的侧齿轮16、
16′在允许差动旋转的同时传递旋转驱动力。以上与以往周知的差动装置的动作相同。
[0085] 但是,对于组装本实施方式的行星架35及差速器壳10的方法,例如考虑以下方法:第1组装方法,在利用夹具使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临时定心的状态下,利用切口面K与阶梯部S彼此的卡合,将支承行星轮33的支承轴34相对于行星架35定位并且正式固定,之后,进行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正式结合;第2组装方法,对从差速器壳10分离的状态的行星架35预先临时组装支承行星轮33的支承轴34,接下来一边使切口面K与阶梯部S彼此卡合,一边使差速器壳10与行星架35对置、抵接,从而进行支承轴34相对于行星架35的定位及正式固定、和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定心及正式结合。
[0086] 在第1组装方法中,利用夹具(未图示)将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呈同心状地相邻地保持,在此基础上,在行星架35内配置行星轮33,且经由轴承B1向行星轮33的中心孔贯穿插入支承轴34,并且使支承轴34的两端部34a、34b与行星架35的贯通孔35Bbh、35Ch嵌合。然后,通过使切口面K与阶梯部S卡合来进行支承轴34向特定旋转位置的定位,将结束了定位的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与行星架35(盖35C)铆接结合。接着,上述夹具被拆下,但此时通过切口面K与阶梯部S的卡合,第1壳体半体10A与行星架35定心,因此即使没有上述夹具,也保持了定心状态,在该状态下对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的抵接面200外周部进行焊接w,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呈同心状地结合一体化。
[0087] 另一方面,在第2组装方法中,在处于从第1壳体半体10A分离的状态的行星架35内配置行星轮33,且经由轴承B1向行星轮33的中心孔贯穿插入支承轴34,并且使支承轴34的两端部34a、34b与行星架35的贯通孔35Bbh、35Ch嵌合,此时,以切口面K的朝向作为端绪对支承轴34进行临时定位。从该状态起,使第1壳体半体10A与行星架35接近、相邻,但此时,通过使切口面K与阶梯部S卡合,能够进行支承轴34向特定旋转位置的正式定位和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的定心。之后,对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进行铆接结合,进而对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的抵接面200外周部进行焊接w,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呈同心状地结合一体化。
[0088] 在上述的第1或第2组装方法中,在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结合一体化后,将第1、第2壳体半体10A、10B之间在对它们之间设置了侧齿轮16、16′、小齿轮14及小齿轮轴15的状态下结合,从而差动装置D完成组装。之后,将差动装置D及行星架35的组装体组装于变速箱体1。另外,太阳轮31的组装在将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结合之前或之后都可以。
[0089]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组装过程中,仅仅通过使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切口面K(卡合部)与作为传动部件的第1壳体半体10A的阶梯部S(被卡合部)卡合,就能够使支承轴34容易且准确地对准排出孔h2朝向行星架35的径向外侧的特定旋转位置。并且,仅通过在该定位状态下将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固定于行星架35(更具体而言,铆接结合于盖35C),就能够利用第1壳体半体10A简单地进行支承轴34的防脱及止转。由此,用于支承轴34的定位、固定的工时减少,能够实现传动装置的组装作业性的提高和成本削减。而且,与在行星架35侧设置被卡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行星架35的结构简易,而且强度上也有利。
[0090] 第2实施方式
[0091] 接下来,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0092]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由凹陷设置于第1壳体半体10A的行星架支承面17的圆环状的定位槽18的外周侧的内侧面18s和与其连续的行星架支承面17构成了作为传动部件的第1壳体半体10A的圆环状的阶梯部S(被卡合部)。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半体10A的行星架支承面17形成与差速器壳10同心的圆环状的突起118,由突起118的内周侧的侧面118s及前端面构成圆环状的阶梯部S(被卡合部)。
[0093] 然后,在使第2实施方式的切口面K与阶梯部S卡合的状态下,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前端面与行星架支承面17接触,且切口面K的第1卡合面Ka与突起118的前端面接触,而且切口面K的第2卡合面Kb、Kc与突起118的内周侧的侧面118s接触。通过这些接触,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开放端面(即油孔h1的差速器壳10侧的开口端部h1e)以第1壳体半体
10A作为封堵壁而被封堵。
[0094] 第2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仅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的结构要素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除此之外的具体的说明。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达到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
[0095] 第3实施方式
[0096] 接下来,使用图8~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0097] 在第1实施方式中,示出在比凹陷设置于行星架支承面17的定位槽18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将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的抵接面200(即行星架支承面17、行星架主体35B的端面)设为没有凹凸的平坦面,行星架支承面17应在作为传动部件的第1壳体半体10A形成圆环状的阶梯部S(被卡合部)。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比圆环状的定位槽
18(被卡合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上述抵接面200具有呈同心状地围绕定位槽18的凹凸卡合部。
[0098] 即,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比定位槽18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在行星架支承面17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17t,另一方面,在行星架主体35B的端面形成有与凸部17t嵌合的圆环状的凹部35Bbi。并且,通过凸部17t与凹部35Bbi彼此呈同心状地凹凸嵌合,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定心。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上述凸部17t的内周面与支承轴34的一端部34a的外周面接触,但也可以从上述外周面略微离开。
[0099]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在切口面K与阶梯部S彼此的卡合部周边彼此抵接,但该抵接面200特别是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行星架35径向上的支承轴34的外侧,形成为具有在包含行星架35的旋转轴线L的横截面(例如图10)中观察为L字状的屈曲部200a的面形状。从而,抵接面200在上述横截面中观察呈迷宫状地延伸,因此通过抵接面200的迷宫式密封效果,能够减少在离心力下欲从支承轴34的油孔h1的开口端部h1e顺着抵接面200向径向外侧漏出(即绕过排出孔h2)的润滑油的油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从油孔h1朝向排出孔h2侧的润滑油量。
[0100]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的抵接面200外周部遍及整周地被焊接w,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彼此的抵接面200外周部仅在其周向的一部分(即与行星架35的主体臂部35Ba对应的区域)被焊接w。这是因为,在省略了焊接w的特定区域(即比支承轴34靠行星架35径向外侧的区域)中,通过呈迷宫状地屈曲的抵接面200的上述迷宫式密封效果,能够抑制润滑油从油孔h1的开口端部h1e漏出,由于这样的关系,即使省略焊接w,对于润滑油漏出也不会产生格外的问题。
[0101] 另外,在组装第3实施方式的行星架35及差速器壳10时,采用了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1组装方法稍微类似的第3组装方法。在第3组装方法中,将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在通过凸部17t与凹部35Bbi彼此的同心嵌合(即不用夹具临时定心)而定心的状态下正式结合,在该正式结合后,将行星轮33及支承轴34定位于行星架35,并且正式固定。因此,不需要临时定心用的夹具或专用的定心单元,实现了成本削减。
[0102] 而且,在第3组装方法中,首先,在通过使凸部17t及凹部35Bbi彼此同心嵌合而定心的状态下,使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相邻,在该状态下,在周向的一部分区域中对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的抵接面200外周部进行焊接w,由此将行星架35与第1壳体半体10A呈同心状地结合一体化。接着,在行星架35内配置行星轮33,且经由轴承B1向行星轮33的中心孔贯穿插入支承轴34,并且使支承轴34的两端部34a、34b与行星架35的贯通孔
35Bbh、35Ch嵌合。然后,通过使切口面K与阶梯部S卡合,来进行支承轴34向特定旋转位置的定位,定位后将支承轴34的另一端部34b与行星架35(更具体而言是盖35C)铆接结合。之后的差动装置D的组装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0103] 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仅仅对各结构要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对应的结构要素同样的参照标号,省略除此以外的具体的说明。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除了第3实施方式特有的所述作用效果,还能够达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所述作用效果基本上同等的作用效果。
[0104]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将支承轴34向特定旋转位置的定位单元I兼用于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的定心单元,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抵接面200中,将以前述的迷宫式密封效果为目标而同心嵌合的圆环状的凸部17t及凹部35Bbi兼用于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定心单元。
[0105] 相对于此,作为本发明的未图示的第4实施方式,也可以这样实施:用专用的定心单元进行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定心,之后遍及整周地焊接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抵接面200外周部。上述专用的定心单元例如分别设置于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彼此的抵接面200中的一方及另一方,由在比支承轴34靠行星架35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彼此同心嵌合的圆环状凸部及凹部构成。
[0106] 该第4实施方式能够达到基本上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但是,上述的定心单元(即抵接面200的圆环状的凸部及凹部)位于比支承轴34靠行星架35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不能期待第3实施方式那样的由比支承轴34靠径向外侧的定心单元(17t、35Bbi)产生的迷宫式密封效果。
[0107]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108] 例如,在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允许左右车轴的旋转速度差的差动装置D的差速器壳10作为传动部件,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允许前后轮的旋转速度差的中央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作为传动部件进行实施。
[0109] 此外在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焊接w将行星架35(更具体而言,行星架主体35B)与作为传动部件的差速器壳10(更具体而言,第1壳体半体10A)结合一体化,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焊接以外的各种结合手段(例如螺栓固定、铆接、粘接等)将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结合一体化,或者,也可以将行星架35与差速器壳1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一体。
[0110] 此外在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包括作为传动部件的差速器壳10在内的差动装置D是具有一对侧齿轮16、16′和与两侧齿轮啮合并能够自转及公转的多个小齿轮14的齿轮式差动装置,并且是使侧齿轮16、16′及差速器壳侧壁部10As、10Bs沿轴向扁平化的扁平差速器,但本发明也可以将扁平差速器以外的各种齿轮式差动装置(例如具有球状的分割型或一体型差速器壳的齿轮式差动装置)的差速器壳作为传动部件。或者,也可以将齿轮式差动装置以外的各种差动装置(例如包括将滚珠及供其滚动的摆线或余摆线状的波形传动槽设置在两个部件的相互对置面间的滚珠式传动机构、和/或行星齿轮机构的各种差动装置)的差速器壳作为传动部件。
[0111] 此外在所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与行星架35结合的传动部件,示出了差动装置D的差速器壳10,并示出了动力从行星架35传递到差速器壳10(传动部件)侧,但本发明也可以将差动装置以外的各种动力传递装置的与行星架结合的输入部件或输出部件作为传动部件。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中包括例如各种结构的减速装置(例如由多个直齿轮的齿轮组构成的减速装置、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减速装置、或由滚珠式变速机构构成的减速装置等)、或与上述减速装置同样的结构的增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