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18532.4

文献号 : CN1103031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佘凯陈志涛马士杰

申请人 : 定州东方铸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包括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模具箱提升状态下可将其直线拖动到起模平台区域,从而通过起重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起降工作,实现配合起模动作;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面(1)、线缆(2)、模具箱(3)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所述模具箱(3)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301);所述模具箱(3)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302);所述起吊柱(302)一端设置有挡块(303);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101);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设置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滑轨(101)之间设置有铸模槽(102);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包括轨道基座(401)、起重电机(402)、控制手柄开关(403)、提升架(404)、联轴器(405)、传动键块(406)、支座(425)和翻转电机(429);所述轨道基座(401)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407);所述支撑(407)左端设置有横撑(408);所述支撑(407)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409);所述滑轮(409)滑动连接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横撑(408)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410);所述拉杆(410)顶部设置有握把(411);所述起重电机(402)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提升架(404)升降运动,传动部件包括联轴器(405),提升架(404)上端设置有支座(425);翻转电机(429)设置在提升架(404)顶部,并通过传动键块传动键块(406)带动模具箱(3)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两支撑(407)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412);所述导向座(41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413);左侧两固定座(413)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414);右侧两固定座(413)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415);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413)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412)中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设置有隔槽(416);所述导向座(412)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417);所述SKF轴承座(417)和隔槽(416)通过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412)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导轨(418);所述导轨(418)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19);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420);所述滚珠套筒(420)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21);所述固定板(421)底部两端分别和滑块(419)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21)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422);所述提升架(404)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23);所述第一连接轴(423)和第一连接座(422)转轴连接;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424);所述第二连接轴(424)分别转轴连接在支座(425)底部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25)顶部均设置有托盘(426);左侧托盘(426)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架(427);右侧托盘(426)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架(428);所述模具箱(3)左侧中部固定设置第一翻转轴(304);所述第一翻转轴(304)转轴连接在第一托架(427)内部;所述模具箱(3)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翻转轴(305);所述第二翻转轴(305)转轴连接在第二托架(428)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右侧托盘(426)顶部右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翻转电机(429);所述翻转电机(429)轴端设置有花键轴(430);所述花键轴(430)滑动连接在传动键块(406)内部;所述第二翻转轴(305)右侧中部设置有花键槽(306);所述传动键块(406)左端滑动连接在花键槽(306)内部;所述传动键块(406)中部右侧设置有限位挡板(4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432);所述固定轴(432)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433);相邻两齿轮(433)之间相互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408)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直角转向器(434);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左端键连接;所述横撑(408)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直角转向器(435);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435)两端分别键连接有传动轴(436);所述传动轴(436)另一端分别和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入轴端通过联轴器(405)连接;所述起重电机(402)固定安装在横撑(408)左侧中部位置;所述起重电机(402)轴端和第二直角转向器(435)输入轴端键连接。

说明书 :

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V法铸造是利用塑料薄膜密封砂箱,靠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铸型内外有压力差,使干砂密实,形成所需型腔,经下芯、合箱、浇注抽真空使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型砂随之溃散而获得铸件。
[0003] 其加工过程为,将软化的薄膜覆盖在模样表层上,通过空气孔,在200~400mmHg 的真空吸力下,使薄膜紧贴在模型表面。
[0004] (1)放砂箱
[0005] 喷刷涂料并烘干后(工艺上不需也可),将专用砂箱放在覆有薄膜的模型上。
[0006] (2)加砂振实
[0007] 将填充效率较好、粒度为100~200目的干砂加入砂箱内,然后进行微振,使砂紧实至较高的密度。
[0008] (3)盖模
[0009] 开浇口杯,刮平砂层表面,盖上塑料薄膜,以封闭砂箱。
[0010] (4)起模
[0011] 砂箱抽真空借助于盖在砂箱表面的薄膜,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使铸型硬化。起模时,释放负压箱真空,解除模板对薄膜的吸附力,而后顶箱起模,完成一个铸型。
[0012] 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平台放置沙箱和起模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的铁链对其进行调运;其中翻转沙箱时需要先将其调运到翻转机上,通过翻转机翻转后再次通过起吊机调运到起模平台上,上述调运过程需要多次固定悬挂铁链,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采用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模具箱提升状态下可将其直线拖动到起模平台区域,从而通过起重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起降工作,实现配合起模动作;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1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泥面、线缆、模具箱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所述模具箱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所述模具箱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所述起吊柱一端设置有挡块;所述水泥面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设置在滑轨内部;所述水泥面中部在滑轨之间设置有铸模槽;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包括轨道基座、起重电机、控制手柄开关、提升架、联轴器、传动键块、支座和翻转电机;所述轨道基座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左端设置有横撑;所述支撑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内部;所述横撑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顶部设置有握把;所述起重电机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提升架升降运动,传动部件包括联轴器,提升架上端设置有支座;翻转电机设置在提升架顶部,并通过传动键块传动键块带动模具箱翻转。
[0015]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两支撑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左侧两固定座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右侧两固定座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中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中部设置有隔槽;所述导向座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所述SKF轴承座和隔槽通过轴承连接。
[0016]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滚珠丝杆的隔槽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隔槽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隔槽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隔槽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
[0017]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向座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所述滚珠套筒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两端分别和滑块固定。
[0018]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板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提升架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一连接座转轴连接;所述提升架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转轴连接在支座底部两端。
[0019]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座顶部均设置有托盘;左侧托盘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架;右侧托盘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架;所述模具箱左侧中部固定设置第一翻转轴;所述第一翻转轴转轴连接在第一托架内部;所述模具箱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翻转轴;所述第二翻转轴转轴连接在第二托架内部。
[0020]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右侧托盘顶部右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轴端设置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滑动连接在传动键块内部;所述第二翻转轴右侧中部设置有花键槽;所述传动键块左端滑动连接在花键槽内部;所述传动键块中部右侧设置有限位挡板。
[0021]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提升架顶部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相邻两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0022]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横撑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直角转向器;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滚珠丝杆和第二滚珠丝杆左端键连接;所述横撑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直角转向器;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两端分别键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另一端分别和第一直角转向器的输入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起重电机固定安装在横撑左侧中部位置;所述起重电机轴端和第二直角转向器输入轴端键连接。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2、启动起重电机可将模具箱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反转可将模具箱放下;3、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提升,通过翻转电机可控制模具箱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4、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5、通过向左拨动传动键块上的限位挡板可实现将翻转电机的花键轴和模具箱的翻转轴结合;6、通过向右拨动限位挡板可将翻转电机的花键轴和模具箱的翻转轴动力切断;7、整个制模过程无需对模具箱进行悬挂调运,模具箱在转移调运过程中比较平稳;8、通过单一起重电机动力源带动两侧托架同时提升,可以保证模具箱的水平提升,可防止模具箱发生侧偏现象。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整体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5] 图2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翻模状态示意图。
[0026] 图3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模具箱结构图。
[0027] 图4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提升状态示意图。
[0028] 图5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底部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右侧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翻模部位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提升架连接部位结构局部剖视图。
[0032] 图9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的左侧传动部位结构示意图。
[0033] 图中:1、水泥面;101、滑轨;102、铸模槽;2、线缆;3、模具箱;301、浇铸口;302、起吊柱;303、挡块;304、第一翻转轴;305、第二翻转轴;306、花键槽;4、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01、轨道基座;402、起重电机;403、控制手柄开关;404、提升架;405、联轴器;406、传动键块;407、支撑;408、横撑;409、滑轮;410、拉杆;411、握把;412、导向座;413、固定座;414、第一滚珠丝杆;415、第二滚珠丝杆;416、隔槽;417、SKF轴承座;418、导轨;419、滑块;420、滚珠套筒;421、固定板;422、第一连接座;423、第一连接轴;424、第二连接轴;425、支座;426、托盘;427、第一托架;428、第二托架;429、翻转电机;430、花键轴;431、限位挡板;432、固定轴;
433、齿轮;434、第一直角转向器;435、第二直角转向器;436、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35]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9所示,一种V法造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泥面1、线缆2、模具箱3和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所述模具箱3前侧中部下方贯通设置有浇铸口301;所述模具箱3前后两侧中部上方均固定设置有起吊柱302;所述起吊柱302一端设置有挡块303;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轨101;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设置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水泥面1中部在滑轨101之间设置有铸模槽102;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包括轨道基座401、起重电机402、控制手柄开关403、提升架404、联轴器405、传动键块
406、支座425和翻转电机429;所述轨道基座401两侧在长度方向上均设置有支撑407;所述支撑407左端设置有横撑408;所述支撑407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409;所述滑轮409滑动连接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横撑408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410;所述拉杆410顶部设置有握把
411;所述起重电机402通过传动部件驱动提升架404升降运动,传动部件包括联轴器405,提升架404上端设置有支座425;翻转电机429设置在提升架404顶部,并通过传动键块传动键块406带动模具箱3翻转;两支撑407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412;所述导向座41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413;左侧两固定座413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414;右侧两固定座413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415;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413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412中部;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设置有隔槽416;所述导向座412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417;所述SKF轴承座417和隔槽
416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导向座412两侧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导轨418;所述导轨418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19;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420;所述滚珠套筒420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21;所述固定板421底部两端分别和滑块419固定;所述固定板421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
422;所述提升架404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23;所述第一连接轴423和第一连接座
422转轴连接;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424;所述第二连接轴
424分别转轴连接在支座425底部两端;所述支座425顶部均设置有托盘426;左侧托盘426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一托架427;右侧托盘426顶部左侧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托架428;
所述模具箱3左侧中部固定设置第一翻转轴304;所述第一翻转轴304转轴连接在第一托架
427内部;所述模具箱3右侧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翻转轴305;所述第二翻转轴305转轴连接在第二托架428内部;右侧托盘426顶部右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翻转电机429;所述翻转电机
429轴端设置有花键轴430;所述花键轴430滑动连接在传动键块406内部;所述第二翻转轴
305右侧中部设置有花键槽306;所述传动键块406左端滑动连接在花键槽306内部;所述传动键块406中部右侧设置有限位挡板431;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
432;所述固定轴432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433;相邻两齿轮433之间相互啮合;所述横撑408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直角转向器434;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左端键连接;所述横撑408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直角转向器
435;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435两端分别键连接有传动轴436;所述传动轴436另一端分别和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入轴端通过联轴器405连接;所述起重电机402固定安装在横撑408左侧中部位置;所述起重电机402轴端和第二直角转向器435输入轴端键连接。
[0036]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6和图9所示,放置模具箱3过程,通过叉车或者其他工具将模具箱3放置在后方的进模区,模具箱3的两侧翻转轴横向放置,并且模具箱3的浇铸口301朝前,放置完毕后,因‘所述支撑407底部设置有多个滑轮409;所述滑轮409滑动连接在滑轨101内部;所述横撑408左侧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杆410;所述拉杆410顶部设置有握把
411’,所以拉动握把411时,握把411通过拉杆410可拉动轨道基座401前后移动,轨道基座
401移动过程中带动滑轮409在滑轨101内部滑动,同时轨道基座401移动过程中带动托盘
426上方的第一托架427和第二托架428一起运动,通过握把411将第一托架427和第一托架
427移动到模具箱3的第一翻转轴304和第二翻转轴305下方。
[0037] 通过控制手柄开关403启动起重电机402,因‘所述横撑408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二直角转向器435;所述第二直角转向器435两端分别键连接有传动轴436;所述传动轴436另一端分别和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入轴端通过联轴器405连接;所述起重电机402固定安装在横撑408左侧中部位置;所述起重电机402轴端和第二直角转向器435输入轴端键连接’所以起重电机402转动时带动第二直角转向器435的输入轴端一起转动,第二直角转向器435变向可实现右侧输出轴顺时针转动,左侧输出轴逆时针转动;所以通过第二直角转向器435的输出轴带动两侧的传动轴436反向转动。
[0038] 因‘所述横撑408两端均固定设置有第一直角转向器434;所述第一直角转向器434的输出轴端分别与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左端键连接’所以当右侧传动轴436转动时通过联轴器405带动右侧第一直角转向器434一起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直角转向器434变向带动第二滚珠丝杆415顺时针转动;同理左侧传动轴436转动时带动左侧的第一直角转向器434一起逆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一直角转向器434变向带动第一滚珠丝杆414一起顺势针转动;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转动方向相同,并且转速相等。
[0039] 步骤二,结合图1-9所示,因‘所述两支撑407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导向座412;所述导向座41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座413;左侧两固定座413中部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414;右侧两固定座413中部安装有第二滚珠丝杆415;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座413贯穿轴承连接在导向座412中部;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设置有隔槽416;所述导向座412内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SKF轴承座417;所述SKF轴承座417和隔槽416通过轴承连接’所以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在支撑407内部转动,SKF轴承座417的设置可以起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的导向固定作用,防止因扭矩过大造成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变形。
[0040] 因‘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中部两侧均设置有滚珠套筒420;所述滚珠套筒420顶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21;所述固定板421底部两端分别和滑块419固定’所以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转动时带动滚珠套筒420前后移动,从而通过固定板421带动两侧的滑块419沿滑轨101一起前后移动,滑块419的设置起到定向移动导向的作用。
[0041] 因‘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一滚珠丝杆414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左侧位置为左旋螺纹;所述第二滚珠丝杆415的隔槽416右侧位置为右旋螺纹’所以当第一滚珠丝杆414顺时针转动时,第一滚珠丝杆414上的固定板421同时向中部运动;同理当第一滚珠丝杆414反向运动时可实现两固定板421的反向运动,因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结构相同,并且根据上述的第一滚珠丝杆414和第二滚珠丝杆415的转向和转速均相等,所以左侧支撑407上的固定板421和右侧支撑407上的固定板421运动同步。
[0042] 因‘所述固定板421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422;所述提升架404底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轴423;所述第一连接轴423和第一连接座422转轴连接’所以左端的固定板421向右侧运动时会通过第一连接座422推动左端的提升架404底部同步向右侧运动,左端的提升架404绕底部的第一连接座422逆时针转动打开,同理右端的固定板421向左侧运动通过上方的第一连接座422推动右端的提升架404底部向左侧运动,右端的提升架404绕底部的第一连接座422顺时针转动打开。
[0043] 因‘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轴424;所述第二连接轴424分别转轴连接在支座425底部两端’所以当提升架404向上翻转打开时带动支座425同时向上运动,因‘所述提升架404顶部一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432;所述固定轴432上均固定设置有齿轮433;相邻两齿轮433之间相互啮合’,所以支座425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使用处于水平状态。
[0044] 步骤三,如图1-9所示,支座425向上运动时通过上方的托盘426分别带动第一托架427和第二托架428一起向上运动,当第一托架427和第二托架428提升到一定高度时第一托架427和第二托架428分别和模具箱3上的第一翻转轴304和第二翻转轴305相接触,起重电机402继续工作模具箱3开始提起;此时松开控制手柄开关403,起重电机402停机并自锁,第二翻转轴305正好和翻转电机429的花键轴430同心。
[0045] 因‘右侧托盘426顶部右侧位置固定安装有翻转电机429;所述翻转电机429轴端设置有花键轴430;所述花键轴430滑动连接在传动键块406内部;所述第二翻转轴305右侧中部设置有花键槽306;所述传动键块406左端滑动连接在花键槽306内部;所述传动键块406中部右侧设置有限位挡板431’,所以向左侧推动限位挡板431时,限位挡板431带动传动键块406一起向左侧移动,传动键块406左端插入第二翻转轴305的花键槽306内部,传动键块406和电机轴花键连接,并且传动键块406和第二翻转轴305花键连接,从而向左侧拨动限位挡板431,可通过传动键块406将翻转电机429的花键轴430和模具箱3的第二翻转轴305连接;所以通过控制手柄开关403启动翻转电机429,翻转电机429转动时带动模具箱3一起转动;通过控制手柄开关403调节模具箱3转动到水平位置并松开控制手柄开关403,此时翻转电机429停机并自锁,模具箱3被固定到一定高度并水平放置。
[0046] 步骤四,结合图-所示,通过起重电机402将模具箱3下降,使其加沙口的机架高于模具箱3顶部,并且模具箱3底部高于加沙固定平台的上表面;此时可通过握把411拉动模具箱3的上方位于加沙口,通过起重电机402将模具箱3放置在加沙平台上,并将模具箱3固定在加沙平台上,在模具箱3内部的铸模顶部铺设薄膜,通过负压将薄膜硬化,并在薄膜上方喷射涂料;最后在模具箱3顶部灌入模沙,并将顶部刮平封膜,以封模具箱3。
[0047] 起模时,释放负压箱真空,解除模板对薄膜的吸附力;通过起重电机402将模具箱3提升到一定高度,使其模具箱3底部和模板顶部完全脱离,最后通过握把411将模具箱3移出,继续将模具箱3提升(高度位置可以保证模具箱3的翻转过程不受干涉);通过翻转电机429将模具箱3顺时针翻转度,此时实现了翻模过程。
[0048] 最后将其通过拉动握把411将模具箱3移动到模具平台上方,通过起重电机402将模具箱3放置在模具平台上方,向右拨动限位挡板431将传动键块406从第二翻转轴305的花键槽306内部推出即可,翻转电机429的花键轴430和模具箱3的第二翻转轴305传动部位切断,最后通过起重电机402将托盘426调节到最低位置,将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移动到最右端进行二次制模。
[0049] 综上所述,快速移动式脱模装置4的设计,翻模时只需通过握把411将托架移动到翻转轴下方;启动起重电机402可将模具箱3提升到一定高度,此时可将模具箱3托运到铸模区,起重电机402反转可将模具箱3放下;封膜完毕后将模具箱3提升,通过翻转电机429可控制模具箱3的翻转角度,从而实现了翻模动作;在整个模具制作过程中无需多次对模具箱3进行悬挂调运,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解决了在放沙箱、翻转沙箱、起模和起模平台放置沙箱过程中均需要通过起吊机对其进行多次悬挂调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50]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51]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