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盒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80975.6

文献号 : CN11030378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久保田友之新谷明广佐佐木泰志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摘要 :

一种带盒,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的带盒。该带盒具有:盒壳体(45);压印辊(44),其对被夹压在压印辊与打印头(31)之间的墨带(R)和打印带(T)进行进给;带送出口(47),其设置于盒壳体(45),将与墨带分离后的打印带向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52),其具有以从带送出口的缘部朝盒壳体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前侧引导部(53)和后侧引导部(54),送出引导件的前侧引导部具有引导面(61),该引导面的末端部(53b)与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53a)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假想线通过夹压位置和带送出口(47)的中心。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盒,其特征在于,被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该带盒具有:盒壳体;

压印辊,其收纳在所述盒壳体内,对被夹压在该压印辊与所述打印头之间的墨带和打印带进行进给;

带送出口,其设置于所述盒壳体,将由所述压印辊进给来的、与所述墨带分离后的所述打印带向所述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其具有从所述带送出口的缘部朝所述盒壳体的内侧延伸的、所述打印头侧的第1引导部和所述压印辊侧的第2引导部,将所述打印带的末端引导至所述带送出口,所述第1引导部具有第1引导面,该第1引导面从所述打印头侧的第1末端部朝向所述带送出口的第1基端部引导所述打印带的末端,所述第2引导部具有第2引导面,该第2引导面从所述压印辊侧的第2末端部朝向所述带送出口侧的第2基端部引导所述打印带的末端,所述第1引导面的所述第1末端部与所述第2引导面的所述第2末端部的距离形成为比所述第1引导面的所述第1基端部与所述第2引导面的所述第2基端部的距离长,所述送出引导件的所述第1引导部形成为:所述第1末端部面向与所述打印带分离后的所述墨带,所述第1引导面和所述第2引导面中的一方形成为与通过夹压位置和所述带送出口的中心的假想线平行,另一方形成为与所述假想线形成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出引导件的所述第2引导部形成为:所述第2末端部面向所述压印辊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第2引导部形成于所述带送出口的延伸方向的整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引导部和所述第2引导部形成于所述带送出口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

说明书 :

带盒

[0001]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680016426.3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发明名称:带盒)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收纳打印带并且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带盒。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作为这种带盒,公知有具有如下部件的带盒:带芯,其以能够送出打印带(标签带)的方式卷绕有打印带(标签带);墨带送出卷轴,其以能够送出墨带的方式卷绕有墨带;墨带卷绕卷轴,其卷绕从墨带送出卷轴送出的墨带;以及盒壳体,其收纳上述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带盒中,在盒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缝隙状的带送出口,打印带为从该带送出口向盒壳体的外部送出的结构。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另外,这种带盒通常在将打印带的末端始终从带送出口拉出的状态下使用,但在安装带盒的带打印装置中,有时将打印带的末端一度拉回至盒壳体内,然后,再次将该末端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例如,通过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回至位于盒壳体的内侧的打印头的位置,在打印带的末端部也能够进行各种打印。
[0009] 但是,在如上述那样的带盒中,在想要将打印带的末端一度拉回,然后,再次将该末端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时,产生了如下问题: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未进入带送出口。即,打印带通过打印头和压印辊的夹压,贴附于墨带。因此,针对从该夹压位置送出的打印带,产生被朝墨带侧、即打印头侧拉伸的力。由于该力,有时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从而该末端未进入带送出口。其结果,无法将一度拉回的打印带的末端正常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
[0010]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向外部送出的带盒。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 本发明的带盒是被安装于具有打印头的带打印装置的带盒,其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压印辊,其收纳在盒壳体内,对被夹压在该压印辊与打印头之间的墨带和打印带进行进给;带送出口,其设置于盒壳体,将由压印辊进给来的、与墨带分离后的打印带向盒壳体的外部送出;以及送出引导件,其具有以从带送出口的缘部朝盒壳体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打印头侧的第1引导部和压印辊侧的第2引导部,将打印带的末端引导至带送出口,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该假想线通过夹压位置和带送出口的中心。
[0013]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比与打印带分离后的墨带更靠假想线侧。
[0014] 此外,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1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面向与打印带分离后的墨带。
[0015] 根据这些结构,即使由于来自墨带的力,使打印带的末端靠近打印头侧(墨带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也与第1引导部的引导面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从带送出口送出。这样,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送出。另外,作为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回到盒壳体内的壳体,当然可以为利用压印辊进行反向进给的壳体,还考虑由于搬运时的振动等而将打印带的末端拉入到盒壳体内的壳体。
[0016] 另一方面,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的末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与假想线的相隔距离长。
[0017]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形成为:引导面的延长线与假想线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通过带送出口的中心的压印辊外周的法线与假想线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以下。
[0018] 此外,优选的是,送出引导件的第2引导部形成为:末端部面向压印辊外周。
[0019] 根据这些结构,即使打印带的末端靠近压印辊侧而从带送出口偏离,该末端也与第2引导部的引导面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从带送出口送出。这样,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内的打印带的末端更加可靠地从带送出口送出。
[0020] 此外,优选的是,还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带送出口的缘部朝盒壳体的外侧突出。
[0021] 根据该结构,例如即使在用户把持带盒时等,用其手指将打印带的末端推回到盒壳体的内侧,打印带的末端的推回也会被该突出部阻碍。因此,不会超过突出部的位置地被推回。即,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使该打印带可靠存在的位置接近带切割器的切断位置。因此,在不进行打印带的末端检测的带打印装置中,能够尽量减少制作的标签的末端侧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闭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23] 图2是示出开盖状态的带打印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0024] 图3是示出盒安装部以及安装于盒安装部的带盒的俯视剖视图。
[0025] 图4是用于说明带打印装置的标签制作动作的说明图。
[0026] 图5是示出带送出口的周围的主要部分俯视剖视图。
[0027] 标号说明
[0028] 1:带打印装置;31:打印头;44:压印辊;45:盒壳体;47:带送出口;47a;47b:缘部;52:送出引导件;53:前侧引导部;54:后侧引导部;61:引导面;61a:基端部;61b:末端部;A:
假想线;C:带盒;R:墨带;T:打印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与安装有该带盒的带打印装置进行说明。在该带打印装置中,从安装的带盒送出打印带以及墨带来进行打印,将打印带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来制作标签(带片)。
[003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带打印装置1通过装置壳体11形成外壳,在装置壳体11的前半部分上表面配设有具有各种键的键盘12。另一方面,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分左上表面较宽地设置有开闭盖13,在开闭盖13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打开开闭盖13的盖打开按钮14。而且,在装置壳体11的后半部分右上表面配设有对来自键盘12的输入结果等进行显示的长方形的显示器15。
[0031] 凹陷形成有盒安装部21,当按下盖打开按钮14来打开开闭盖13时,在盒安装部21的内部能够装卸自如地安装带盒C。带盒C在开闭盖13打开的状态下被安装到盒安装部21。
[0032] 在装置壳体11的左侧部形成有与盒安装部21相连的带排出口22,在盒安装部21与带排出口22之间形成有带排出路径23。而且,在装置壳体11内部以与带排出路径23面对的方式内置有带切割器24。带切割器24具有剪刀式的切割器构造,具有固定刃25、以及经由支承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固定刃25的可动刃26(参照图4)。另外,固定刃25和可动刃26中的固定刃25位于盒安装部21侧。
[003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21配设有:热敏式的打印头31,其收纳于头罩30内;压印驱动轴32,其与打印头31对置;卷绕侧驱动轴33,其与后述的墨带卷绕卷轴43嵌合;送出侧驱动轴34,其与后述的墨带送出卷轴42嵌合;以及后述的带卷轴41的定位突起35。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和送出侧驱动轴34贯通盒安装部21的底板21a,在底板21a的下部空间配设有对压印驱动轴32、卷绕侧驱动轴33和送出侧驱动轴34进行驱动的进给动力系统。另外,图3是在带盒C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处进行了剖切的俯视剖视图。
[0034] 打印头31由将多个发热元件(省略图示)上下排列设置而得的热打印头构成。即,打印头31在与后述的压印辊44之间夹压着打印带T以及墨带R的状态下,对各发热元件分别进行发热驱动,由此,将墨带R上的墨以点为单位热转印到打印带T上。
[0035] 另一方面,带盒C具有:带卷轴41,其卷绕打印带T;墨带送出卷轴42,其卷绕墨带R;墨带卷绕卷轴43,其卷绕墨带R;压印辊44,其与打印头31对置;以及盒壳体45,其收纳上述部件。此外,在盒壳体45贯通形成有供头罩30贯插的头开口46。并且,在盒壳体45的左侧壁形成有用于将打印带T向盒壳体45的外部送出的缝隙状的带送出口47。带送出口47的周围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0036] 在将带盒C安装于盒安装部21时,头罩30插入于头开口46,定位突起35插入于带卷轴41的中心孔。此外,与此同时,压印辊44的中心孔与压印驱动轴32嵌合,墨带卷绕卷轴43的中心孔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墨带送出卷轴42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
[0037] 打印带T在从插入有定位突起35的带卷轴41送出,并通过打印头31与压印辊44的对置位置后,通过带送出口47而向带排出路径23送出(带进给路径)。另一方面,墨带R从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的墨带送出卷轴42送出,在通过打印头31与压印辊44的对置位置后,在头开口46的周壁环绕,并卷绕于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的墨带卷绕卷轴43(墨带进给路径)。
[0038] 与此相对,与压印驱动轴32嵌合的压印辊44与打印头31之间夹压着打印带T和墨带R,并且通过旋转驱动而将打印带T和墨带R朝正向和反向进给。另一方面,与卷绕侧驱动轴33嵌合的墨带卷绕卷轴43与基于压印辊44的正向进给同步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卷绕墨带R。此外,与送出侧驱动轴34嵌合的墨带送出卷轴42与压印辊44的反向进给同步地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卷绕墨带R。由此,进行打印带T和墨带R的正向和反向的进给动作。
[0039] 这里参照图4,对带打印装置1的标签制作动作进行说明。该标签制作动作将打印带T反向进给,并一度拉回到盒壳体45内,由此,制作不存在伴随着头与切断器之间的距离的空白的标签。此外,假设从打印带T的末端从带送出口47被送出到了盒壳体45外的状态起执行该标签制作动作(参照图4的(a))。
[0040] 如图4所示,在该标签制作动作中,首先对压印辊44进行反转驱动(朝图4的(b)所示的逆时针旋转的箭头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而将打印带T反向进给,将打印带T的末端部移动至打印头31与压印辊44的夹压位置(参照图4的(b))。即,将打印带T的末端一度拉回,使打印带T的末端部移动至打印头31的打印位置。
[0041] 在将打印带T的末端部移动至打印头31的打印位置后,进行打印处理(参照图4的(c))。即,对压印辊44进行正转驱动(朝图4的(c)所示的顺时针旋转的箭头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而将打印带T正向进给,并且对打印头31进行驱动。由此,进行打印处理。通过该打印处理时的正向进给,将打印带T的末端从带送出口47送出。
[0042] 在打印处理结束后,将打印带T的打印完成部分切断(参照图4的(d))。即,在对压印辊44进行正转驱动而将打印带T的打印完成部分的尾端移动至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以后,对带切割器24进行切断驱动来将该打印完成部分的尾端切断。由此,制作由带片构成的标签,结束该标签制作动作。
[0043] 另外,如上所述,在上述标签制作动作中,要求将一度拉回的打印带T的末端从带送出口47送出。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带送出口47的周围的构造,能够将一度拉回的打印带T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47送出。因此,参照图5,对带送出口47的周围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0044] 如图5所示,带送出口47在盒壳体45的左侧壁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缝隙状,将被压印辊44进给来的、与墨带R分离后的打印带T向盒壳体45的外部送出。而且,在带送出口47的前后的缘部47a、47b形成有朝盒壳体45的外侧突出的前后一对突出部51a、51b、以及朝盒壳体45的内侧延伸的送出引导件52。另外,与图3同样,图5是在带盒C的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处进行了剖切的主要部分俯视剖视图。
[0045] 前后一对突出部51a、51b形成为从带送出口47的前后的缘部47a、47b朝盒壳体45的外侧(压印辊4进行正转的情况下的打印带T被进给的方向)突出,并从盒壳体45的左侧壁突出。此外,该各突出部51a、51b以其末端部51c、51d尽量接近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的方式突出。另外,由于接近带送出口47的固定刃25相对于带送出口47位于前侧,从带送出口47的前侧的缘部47b突出的突出部51b的突出量比从带送出口47的后侧的缘部47a突出的突出部51a的突出量小。
[0046] 送出引导件52具有以从带送出口47的缘部47a、47b朝盒壳体45的内侧扩展的方式延伸的前侧的前侧引导部53(第1引导部)和后侧的后侧引导部54(第2引导部)。
[0047] 前侧引导部53形成为倾斜状,从带送出口47的前侧(打印头31侧)的缘部47b朝盒壳体45的内侧(压印辊4进行反转的情况下的打印带T被反向进给的方向)延伸,将打印带T的末端引导至带送出口47。具体而言,前侧引导部53具有对打印带T的末端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1。而且,以通过打印头31以及压印辊44的夹压位置(夹持点)和带送出口47(的中心点)的假想线A为基准,该引导面61形成为:末端部61b与该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61a与该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长。即,引导面61与从上述夹压位置至带送出口47的带进给路径形成锐角。即,构成为在打印带T的上述正向进给时,即使打印带T的末端靠近前侧而从带送出口47偏离,打印带T的末端也与该引导面61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47。
[0048] 此外,前侧引导部53形成为:引导面61的末端部61b比与打印带T分离后的墨带R更靠假想线A侧且面向该墨带R。
[0049] 另一方面,后侧引导部54形成为倾斜状,从带送出口47的后侧(压印辊44侧)的缘部47a朝盒壳体45的内侧延伸,将打印带T的末端引导至带送出口47。具体而言,后侧引导部54具有对打印带T的末端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2。而且,该引导面62形成为末端部62b与上述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比基端部62a与上述假想线A的相隔距离长。即,引导面62与从上述夹压位置至带送出口47的带进给路径形成锐角。即,构成为在打印带T的上述正向进给时,即使打印带T的末端靠近后侧而从带送出口47偏离,打印带T的末端也与该引导面62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47。
[0050] 此外,后侧引导部54形成为:引导面62的延长线B与上述假想线A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为通过带送出口47(的中心点)的压印辊44外周的法线C与上述假想线A形成的锐角的角度以下。并且,后侧引导部54形成为:引导面61的末端部62b面向压印辊44外周。
[005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通过具有前侧引导部53,即使由于来自墨带R的力使打印带T的末端靠近打印头31侧(墨带R侧)而从带送出口47偏离,该末端也与前侧引导部53的引导面61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47,从带送出口47送出。此外,通过具有后侧引导部54,即使打印带T的末端靠近压印辊44侧而从带送出口47偏离,该末端也与后侧引导部54的引导面62相接触地被引导至带送出口47,从带送出口47送出。这样,能够将一度拉回到盒壳体45内的打印带T的末端可靠地从带送出口47送出。
[0052] 此外,通过具有突出部51a、51b,能够使打印带T可靠存在的位置尽量接近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即,在用户把持带盒C时等,有时用其手指将打印带T的末端推回到盒壳体45的内侧。因此,在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不进行打印带T的末端检测的带打印装置1中,假设打印带T的末端处于上述切断位置,在进行打印带T的末端的拉回时,发生故障。例如,超过打印头31和压印辊44的夹压位置地将打印带T的末端拉回,从而无法进行打印。因此,在这种带打印装置1中,不得不以打印带T可靠存在的位置为基准进行拉回,但在该基准位置与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分开时,在用户没有推回打印带T末端的情况下,制作的标签中产生较大的空白。对此,通过具有上述突出部51a、51b,能够使打印带T可靠存在的位置尽量接近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能够使拉回的基准位置尽量接近带切割器24的切断位置。因此,能够尽量减少制作的标签的空白。
[005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前侧引导部53和后侧引导部54形成在带送出口47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但也可以构成为将前侧引导部53和后侧引导部54仅形成在带送出口47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此外,关于各突出部51a、51b也同样如此。
[005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设前侧引导部53和后侧引导部54的两个引导面61、62与假想线A形成锐角,但也可以将引导面61、62中的一个形成为与假想线A平行、引导面61、62中的另一个形成为与假想线A呈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