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536371.4

文献号 : CN1103445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覃祚威周鹏洋任洋洋李慧

申请人 :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组合墙柱与局部叠合板,所述组合墙柱上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肋板,所述肋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所述开孔内设有穿筋,所述局部叠合板上的钢筋由所述穿筋侧部延伸至所述穿筋与所述组合墙柱之间。该节点构造可取消预留外伸钢筋,便于加工运输。

权利要求 :

1.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墙柱(1)与局部叠合板(4),所述组合墙柱(1)两侧设有梁(6),所述组合墙柱(1)上设置有托板(2),所述托板(2)上设有肋板(21),所述肋板(21)上设有开孔(211),所述开孔(211)内设有穿筋(3),所述局部叠合板(4)端部设置在所述托板(2)上,所述局部叠合板(4)上的钢筋(41)由所述穿筋(3)侧部延伸至所述穿筋(3)与所述组合墙柱(1)之间;

所述组合墙柱(1)包括腹板(11)和位于所述腹板(11)端部的翼板(12),所述翼板(12)与所述腹板(1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所述托板(2)焊接设置在所述腹板(11)上,所述翼板(12)上焊接设置有加强肋(13),所述加强肋(13)对称设置在所述腹板(11)两侧;

所述托板(2)上设有六个所述肋板(21),六个所述肋板(21)对称设置在所述组合墙柱(1)两侧,所述肋板(21)焊接设置在所述腹板(11)和所述加强肋(13)上,并分别垂直于所述腹板(11)和所述加强肋(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41)由所述开孔(211)上端和下端延伸至所述开孔(211)与所述组合墙柱(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叠合板(4)端部设有台阶形结构(42),所述台阶形结构(42)、所述托板(2)与所述组合墙柱(1)之间设有后浇混凝土(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墙柱(1)截面形状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11)侧部焊接有栓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21)上沿竖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孔(211)。

说明书 :

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局部叠合板及部分填充组合墙、柱均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的新型部品部件,其连接节点暂未有相关的设计规范、标准或图集。在一些研究资料中,上述连接节点为楼板钢筋穿过部分填充组合墙、柱,或楼板钢筋焊接于部分填充组合墙、柱钢板上。这两种方案的预留外伸钢筋长度均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外伸的面层钢筋长度不小于1/4板跨,对于3m跨度的板,则外伸长度约750mm。这样预留外伸钢筋导致预制构件的加工效率低,也加大了运输难度及成品保护难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可取消预留外伸钢筋,便于加工运输。
[0004]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组合墙柱与局部叠合板,所述组合墙柱上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肋板,所述肋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设置在所述托板上,所述开孔内设有穿筋,所述局部叠合板上的钢筋由所述穿筋侧部延伸至所述穿筋与所述组合墙柱之间。
[0006]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组合墙柱包括腹板和位于所述腹板端部的翼板,所述翼板与所述腹板之间填充有混凝土。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托板焊接设置在所述腹板上。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钢筋由所述开孔上端和下端延伸至所述开孔与所述组合墙柱之间。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局部叠合板端部设有台阶形结构,所述台阶形结构、所述托板与所述组合墙柱之间设有后浇混凝土。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组合墙柱截面形状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十字形。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腹板侧部焊接有栓钉。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肋板上沿竖向设置有两个所述开孔。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托板上设有六个所述肋板,六个所述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组合墙柱两侧。
[0014]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无需预留外伸钢筋,便于加工运输;预制叠合板搁置在托板上,无需临时支撑,安装施工方便快捷;采用钢肋板与穿筋与叠合板上的钢筋配合,后浇筑混凝土,减少了现场操作步骤,对施工工人要求较低,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0018] 图中的标号如下:
[0019] 1.组合墙柱,11.腹板,12.翼板,13.加强肋,2.托板,21.肋板,211.开孔,3.穿筋,4.局部叠合板,41.钢筋,42.台阶形结构,5.后浇混凝土,6.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局部叠合板与组合墙柱连接节点构造,包括组合墙柱1与局部叠合板4,组合墙柱1两侧设有梁6。组合墙柱1上设置有托板2,托板2上设有肋板21,肋板21上设有开孔211,开孔211内设有穿筋3。局部叠合板4端部架设在托板2上,局部叠合板4上的钢筋41由穿筋3上端或下端越过穿筋3,并向穿筋3与组合墙柱1中部一侧弯折。该节点构造利用肋板21与穿筋3的“销轴”效应固定局部叠合板4的钢筋41,最后浇筑混凝土,从而实现对楼板的固定作用,该连接节点取消了预留外伸钢筋41,提高了预制件的加工效率,同时降低了保存和运输难度。翼板12上焊接设置有加强肋13,加强肋13对称设置在腹板11两侧。
[0022] 组合墙柱1包括腹板11和位于腹板11端部的翼板12,翼板12与腹板11之间填充有混凝土。托板2焊接设置在腹板11上,将托板2焊接在腹板11上、肋板21焊接在托板2上后,再填充浇筑混泥土。托板2上设有六个肋板21,六个肋板21对称设置在组合墙柱1两侧,肋板21焊接设置在腹板11和加强肋13上,并分别垂直于腹板11和加强肋13。肋板21上沿竖向设置有两个开孔211,两个开孔211内均设有穿筋3。局部叠合板4上的钢筋41分为顶部钢筋41和底部钢筋41,二者分别位于开孔211上侧和下侧,两侧的钢筋41端部在水平方向上部分重合,以保证连接稳定性。
[0023] 局部叠合板4端部设有台阶形结构42,台阶形结构42、托板2与组合墙柱1之间设有后浇混凝土5。该台阶形结构42的宽度为90mm,其边缘至组合墙柱1侧壁距离为110mm。组合墙柱1截面形状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十字形,矩形截面组合柱采用工字型钢填充混凝土形成,L形截面组合柱可为工字型钢与T型钢焊接形成L形钢架后填充混凝土,十字形截面组合柱可为方管钢与T型钢或工字型钢焊接成十字形钢骨架后填充混凝土形成。本实施例中采用矩形截面组合墙柱1,其腹板11侧部焊接有栓钉。
[0024] 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