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10966.X

文献号 : CN1103589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许斌刘红艳王昭东陈子刚吕德文杜琦铭姚宙张卫攀

申请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摘要 :

本发明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成分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37%~0.42%,Si:0.10%~0.30%,Mn:0.30%~0.55%,P:≤0.020%,S:≤0.010%,Als:0.030%~0.055%,Nb:0.010%~0.030%,V:0.08%~0.12%,Ti:0.010%~0.030%,Cr:0.30%~0.50%;Mo:0.10%~0.25%;Ni:0.40%‑0.80%;B:0.0005%~0.0018%;O≤0.0025%;N≤0.0045%;H≤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铸坯加热、铸坯双轧程控制轧制、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序;本发明采用含V微合金化成分体系,通过在线控冷+离线淬火+回火工艺,实现高等级耐磨钢微观组织马氏体形态柔性化控制,生产的厚度≥30mm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耐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炼钢、连铸、铸坯加热、铸坯双轧程控制轧制、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序,所述连铸工序中铸坯成分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37% 0.42%,Si:0.10% 0.30%,Mn:0.30% 0.55%,P:≤0.020%,S:≤~ ~ ~

0.010%,Als:0.030% 0.055%,Nb:0.010% 0.030%,V:0.08% 0.12%,Ti:0.010% 0.030%,Cr:~ ~ ~ ~

0.30% 0.50%;Mo:0.10% 0.25%;Ni:0.40%-0.80%;B:0.0005% 0.0018%;O≤0.0025%;N≤~ ~ ~

0.0045%;H≤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工序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或者第1组+第4组或者第2组+第4组间隔组合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第9组+第11组+第13组+第15组或者第2组+第4组+第6组+第8组+第10组+第12组+第14组间隔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范围740℃~

820℃,ACC段终止冷却温度为贝氏体相变转变区域范围480-560℃;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15秒 45秒;

~

所述淬火工序,淬火加热速度:40℃/min 75℃/min,淬火加热温度:840℃ 890℃,淬火~ ~

保温时间为:60分 12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29℃/s 56℃/s;

~ ~

所述回火工序,回火加热速度:10℃/min 30℃/min,回火加热温度:150℃ 240℃,回火~ ~

保温时间为:90分 180分,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不低于24小时。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优选为:C:0.38% 0.41%,Si:0.10% 0.25%,Mn:0.35% 0.50%,P:≤~ ~ ~

0.015%,S:≤0.010%,Als:0.030% 0.055%,Nb:0.015% 0.025%,V:0.08% 0.10%,Ti:0.010%~ ~ ~ ~

0.020%,Cr:0.30% 0.40%;Mo:0.15% 0.25%;Ni:0.50% 0.80%;B:0.0005% 0.0018%;O≤~ ~ ~ ~

0.0025%;N≤0.0045%;H≤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坯加热工序,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40℃ 1180℃;所述双轧程轧制工序,第一轧程温~

度范围960℃ 1130℃,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40℃ 930℃,中间坯待温厚度为1.7 h  3.0h,其~ ~ ~

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保证钢板板形平直度及冷却速度,所述淬火冷却:缝隙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1倍 1.5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  700m3/h,高压冷却段钢~ ~

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 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 ~

4503/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 1.7倍,上表面~ ~

冷却水流量范围200m3/h  4003/h。

~

5.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的耐磨钢钢板厚度范围为30mm 60mm;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

束”百分比含量范围60% 90%、平均尺寸为0.6021μm 1.7453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 ~

范围10% 40%;所述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

1780MPa,表面布氏硬度≥580HBW,-20℃冲击韧性≥40J。

说明书 :

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冶金板带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高强度耐磨钢板可以提高冶金、煤矿、水泥、化工等行业工程机械设备磨损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自重,在节约能源和材料同时也有着积极的经济意义。目前国内生产的
高级别耐磨钢板产品,往往随着强度、硬度的升高存在韧性不足的问题,在磨损工况的条件
下易发生脆性剥落、断裂等早期失效;而且由于其自身强韧性能匹配的局限性,限制了高等
级耐磨钢的应用领域,对于厚度大于等于30mm规格、布氏硬度大于等于580HBW的耐磨钢产
品更为突出,长期依赖进口。
[0003] 生产具有良好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高等级耐磨钢产品,拓展使用领域,成为冶金领域各大企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如:不仅适用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筑机械、
装卸机械等,且具有良好强韧性能匹配的耐磨钢产品可适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3D
打印机壳体等新兴技术领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及其生产方法,采用含V微合金化成分体系,通过在线控冷+离线淬火+回火工艺,实现高等级耐磨钢微
观组织马氏体形态柔性化控制,生产的厚度≥30mm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耐磨
性。
[0005]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C:0.37%~
0.42%,Si:0.10% 0.30%,Mn:0.30% 0.55%,P≤0.020%,S≤0.010%,Als:0.030% 0.055%,Nb:
~ ~ ~
0.010% 0.030%,V:0.08% 0.12%,Ti:0.010% 0.030%,Cr:0.30% 0.50%;Mo:0.10% 0.25%;
~ ~ ~ ~ ~
Ni:0.40% 0.80%;B:0.0005% 0.0018%;O≤0.0025%;N≤0.0045%;H≤1.5ppm;其余为Fe及不
~ ~
可避免的杂质。
[0007] 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优选为:C:0.38%~
0.41%,Si:0.10% 0.25%,Mn:0.35% 0.50%,P:≤0.015%,S:≤0.010%,Als:0.030% 0.055%,
~ ~ ~
Nb:0.015% 0.025%,V:0.08% 0.10%,Ti:0.010% 0.020%,Cr:0.30% 0.40%;Mo:0.15%
~ ~ ~ ~ ~
0.25%;Ni:0.50% 0.80%;B:0.0005% 0.0018%;O≤0.0025%;N≤0.0045%;H≤1.5ppm;其余为
~ ~
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8] 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铸坯加热、铸坯双轧程控制轧制、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序,所述连铸工序中铸坯成分重量百分比
范围为:C:0.37% 0.42%,Si:0.10% 0.30%,Mn:0.30% 0.55%,P:≤0.020%,S:≤0.010%,Als:
~ ~ ~
0.030% 0.055%,Nb:0.010% 0.030%,V:0.08% 0.12%,Ti:0.010% 0.030%,Cr:0.30% 0.50%;
~ ~ ~ ~ ~
Mo:0.10% 0.25%;Ni:0.40%-0.80%;B:0.0005% 0.0018%;O≤0.0025%;N≤0.0045%;H≤
~ ~
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9]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铸坯加热工序,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40℃ 1180℃;所述双轧程轧制工序,第一轧程温度范围960℃ 1130℃,第
~ ~
二轧程温度范围840℃ 930℃,中间坯待温厚度为1.7 h  3.0h,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 ~
[0010]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工序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或者第1组+
第4组或者第2组+第4组间隔组合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
组+第7组+第9组+第11组+第13组+第15组或者第2组+第4组+第6组+第8组+第10组+第12组+
第14组间隔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范围740℃ 820℃,ACC段终止冷却温度为贝氏
~
体相变转变区域范围480-560℃;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15秒 45秒。
~
[0011]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淬火工序,淬火加热速度:40℃/min 75℃/min,淬火加热温度:840℃ 890℃,淬火保温时间为:60分 120分,淬火
~ ~ ~
冷却速度为:29℃/s 56℃/s。
~
[0012]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为了保证钢板板形平直度及冷却速度,所述淬火冷却:缝隙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1倍
1.5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  700m3/h,高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
~ ~
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 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  4503/h,低压冷却段钢板
~ ~
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 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200m3/h 
~ ~
4003/h。
[0013]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回火工序,回火加热速度:10℃/min 30℃/min,回火加热温度:150℃ 240℃,回火保温时间为:90分 180分,回火
~ ~ ~
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不低于24小时。
[0014] 上述的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生产的耐磨钢钢板厚度范围为30mm 60mm;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束”百分比含量范围60% 90%、平
~ ~
均尺寸为0.6021μm 1.7453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范围10% 40%;所述耐磨钢具有
~ ~
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780MPa,表面布氏硬度≥580HBW,-
20℃冲击韧性≥40J。
[0015] 本发明成分体系中添加0.08wt% 0.12wt% 的V元素,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铸坯~
在相同加热温度下,尤其是1150℃ 1180℃低温加热时,与其他微合金元素相比,V的溶解度
~
最大,可以在相对较低的加热温度范围内全固溶在奥氏体中,可以降低铸坯二次再加热温
度范围,避免高温加热原始奥氏体晶粒的粗化缺陷;(2)采用间隔式快速冷却工艺至贝氏体
转变区,首先快速冷却过程中,随温度迅速降低,V的碳、氮化物在钢中的固溶度积迅速减小
而大量弥散析出,其次是控制冷却采用间隔式,可以实现V的碳、氮化物不断的、反复的析出
和再形核,促使V的碳、氮化物弥散、细小、充分析出;再次是快速冷却终止温度为贝氏体转
变温度范围,即可得到细小的形变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热处理工序前高等级耐磨钢原
始形变晶粒度≥9.5级,又能为V的碳、氮化物反复的析出和再形核提供较为充裕的时间;
(3)钢板淬火加热过程中,含V耐磨钢板原始细小的形变组织及大量细小弥散的析出物,加
快了含V耐磨钢强化相V的碳、氮化物的均匀化扩散进程,缩短加热保温时间;淬火冷却过程
中瞬间冻结均匀强化相V的碳、氮化物,避免碳化物、微合金等强化相的偏聚,得到布氏硬度
均匀、耐磨性能良好、强韧性能配合优异的高等级耐磨钢;(4)采用低温回火工艺,排列组合
调节回火温度+保温时间,柔性化控制回火后马氏体“板条束”、“板条块”百分比含量,其中
马氏体“板条束”的含量百分比+尺寸大小决定高等级耐磨钢的低温韧性、强度、硬度、以及
耐磨性能,其中马氏体“板条块”的含量百分比+尺寸大小决定高等级耐磨钢的强度、硬度、
耐磨性,“板条束”+“板条块”含量百分比、尺寸大小最终决定于高等级耐磨钢高表面布氏硬
度,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能。
[0016] 本发明核心控制工艺制定依据为:首先利用DIL805L相变膨胀仪测出该成分体系不同等温时间、不同冷却速率的相变转变规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热处理工艺;其次是利用
箱式电阻热处理炉进行交叉回火实验,获得系列回火温度、系列保温时间工艺下,该成分系
统、该工艺条件下马氏体形态的变化规律。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8] 采用本发明生产的钢板厚度范围为30mm 60mm;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
氏体“板条束”百分比含量范围60% 90%、平均尺寸为0.6021μm 1.7453μm,马氏体“板条块”
~ ~
百分比含量范围10% 40%,实现高等级耐磨钢微观组织马氏体形态柔性化控制;生产的含V
~
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780MPa,表面布氏硬度
≥580HBW,-20℃冲击韧性≥40J,耐磨性能与相同硬度级别耐磨钢相比提升1.18 1.53倍。
~
[0019] 本发明工艺生产的耐磨钢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拓展了高等级耐磨钢的使用领域,不仅适用于冶金、煤矿、水泥、化工等行业,
同时适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建筑机械、装卸机械等,且具有良好强韧性能匹配的耐磨
钢产品可适用于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3D打印机壳体等新兴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0020] 图1本发明成分体系下高等级耐磨钢相变转变规律,即静态CCT曲线;
[002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淬火前,原始形变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0022]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淬火前,原始形变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002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淬火前,原始形变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0024]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淬火前,原始形变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
[0025]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热处理后马氏体形态微观组织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热处理后马氏体形态微观组织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热处理后马氏体形态微观组织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热处理后马氏体形态微观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37% 0.42%,优选0.38% 0.41%;Si:0.10% 0.30%,优选0.10% 0.25%;Mn:0.30% 0.55%,优
~ ~ ~ ~ ~
选0.35% 0.50%;P≤0.020%,优选P≤0.015%;S≤0.010%,Als:0.030% 0.055%,Nb:0.010%
~ ~ ~
0.030%,优选0.015% 0.025%;V:0.08% 0.12%,优选0.08% 0.10%;Ti:0.010% 0.030%,优选
~ ~ ~ ~
0.010% 0.020%;Cr:0.30% 0.50%,优选0.30% 0.40%;Mo:0.10% 0.25%;优选0.15% 0.25%;
~ ~ ~ ~ ~
Ni:0.40%-0.80%,优选0.50% 0.80%;B:0.0005% 0.0018%;O≤0.0025%;N≤0.0045%;H≤
~ ~
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炼钢、连铸、铸坯加热、铸坯双轧程控制轧制、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淬火、回火等工序,所述连铸工序中铸坯
成分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37% 0.42%,优选0.38% 0.41%;Si:0.10% 0.30%,优选0.10%
~ ~ ~ ~
0.25%;Mn:0.30% 0.55%,优选0.35% 0.50%;P≤0.020%,优选P≤0.015%;S≤0.010%,Als:
~ ~
0.030% 0.055%,Nb:0.010% 0.030%,优选0.015% 0.025%;V:0.08% 0.12%,优选0.08%
~ ~ ~ ~ ~
0.10%;Ti:0.010% 0.030%,优选0.010% 0.020%;Cr:0.30% 0.50%,优选0.30% 0.40%;Mo:
~ ~ ~ ~
0.10% 0.25%;优选0.15% 0.25%;Ni:0.40%-0.80%,优选0.50% 0.80%;B:0.0005% 0.0018%;
~ ~ ~ ~
O≤0.0025%;N≤0.0045%;H≤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31]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V微合金化厚规格耐磨钢的生产方法,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40℃ 1180℃,所述双轧程轧制,第一轧程温度范围960℃ 1130℃,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40
~ ~
℃ 930℃,中间坯待温厚度为1.7h 3.0h,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 ~
[0032] 本发明还提供了新型间隔式快速控制冷却工艺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目前,国内外冶金行业通用DQ冷却段为4组, ACC冷却段为15组,每组均可单独控制冷却工艺;
在本发明中,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或者第1组+第4组或者第2组+第4
组间隔组合开启: 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第9组+第11
组+第13组+第15组或者第2组+第4组+第6组+第8组+第10组+第12组+第14组间隔组合开启;
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范围740℃ 820℃,ACC段终止冷却温度为贝氏体相变转变区域范围
~
480-560℃;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15秒 45秒;
~
[0033] 淬火加热速度:40℃/min 75℃/min,淬火加热温度:840℃ 890℃,淬火保温时间~ ~
为:60分 12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29℃/s 56℃/s。
~ ~
[0034] 为了保证钢板板形平直度及冷却速度,所述淬火冷却:缝隙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1倍-1.5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  700m3/h,高压
~
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
围300m3/h  4503/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1.7
~
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200m3/h  4003/h;
~
[0035] 回火加热速度:10℃/min 30℃/min,回火加热温度:150℃ 240℃,回火保温时间~ ~
为:90分 180分,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不低于24小时;
~
[0036] 本发明核心控制工艺制定依据为:首先利用DIL805L相变膨胀仪上测出该成分体系不同等温时间、不同冷却速率的相变转变规律,实验结果见表1所示,根据检测结果制定
热处理工艺;其次是利用箱式电阻热处理炉进行交叉回火实验,获得系列回火温度、系列保
温时间工艺下,该成分系统、该工艺条件下马氏体形态的变化规律,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
[0037] 表1 该成分体系不同等温时间、不同冷却速率的相变转变规律
[0038]
[0039] 表2 该成分体系、该生产工艺,系列回火工艺马氏体形态的变化规律(百分比含量检测精度90%)
[0040]
[0041] 本发明工艺生产的钢板厚度范围为30 60mm;~
[0042] 以下通过四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和具体阐述:
[0043] 实施例1:通过冶炼得到较纯净的钢水,后经过连铸机连铸成铸坯,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37%,Si:0.10%,Mn:0.30%,P:0.010%,S:0.003%,Als:0.045%,Nb:0.010%,V:
0.094%,Ti:0.010%,Cr:0.35%;Mo:0.10%;Ni:0.66%;B:0.0005%;O:0.0021%;N:0.0035%;H:
1.5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40℃,所述双轧程轧制,第
一轧程温度范围965 1130℃,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80 930℃,中间坯待温厚度为3.0h即
~ ~
90mm,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0044] 新型控制冷却工艺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间隔式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第9组
+第11组间隔式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820℃,ACC段终止冷却温度为贝氏体相变转
变区域范围560℃;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15秒。
[0045] 淬火加热速度:75℃/min,淬火加热温度:840℃,淬火保温时间为:6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56℃/s。淬火冷却:缝隙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1倍,上
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高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
1.3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00m3/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
水流量的1.3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200m3/h。
[0046] 回火加热速度:30℃/min,回火加热温度:150℃,回火保温时间为:90分,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24小时。
[0047] 生产的钢板厚度为30mm;图2显示,热处理工序前原始形变晶粒度11.5级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图6显示,热处理后最终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束”
百分比含量范围90%、平均尺寸为0.6021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范围10%。
[0048] 生产的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934MPa,表面布氏硬度608HBW,-20℃冲击韧性84J,耐磨性能与相同硬度级别耐磨钢相比
提升1.18倍。
[0049] 实施例2:通过冶炼得到较纯净的钢水,后经过连铸机连铸成铸坯,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39%,Si:0.15%,Mn:0.42%,P:0.020%,S:0.010%,Als:0.030%,Nb:0.028%,V:
0.080%,Ti:0.019%,Cr:0.30%;Mo:0.17%;Ni:0.40%;B:0.00010%;O:0.0025%;N:0.0045%;H:
1.2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53℃,所述双轧程轧制,第
一轧程温度范围975 1122℃,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54 918℃,中间坯待温厚度为2.3h即
~ ~
92mm,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0050] 新型控制冷却工艺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间隔式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第9组
+第11组+第13组+第15组间隔式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806℃,ACC段终止冷却温度
为贝氏体相变转变区域范围538℃;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22秒。
[0051] 淬火加热速度:62℃/min,淬火加热温度:860℃,淬火保温时间为:8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48℃/s。淬火冷却:缝隙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3倍,上
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400m3/h,高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
1.4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80m3/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
水流量的1.4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290m3/h。
[0052] 回火加热速度:24℃/min,回火加热温度:180℃,回火保温时间为:120分钟,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30小时。
[0053] 生产的钢板厚度为40mm;图3显示,热处理工序前原始形变晶粒度11.0级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图7显示,热处理后最终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束”
百分比含量范围76%、平均尺寸为0.9024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范围24%。
[0054] 生产的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826MPa,表面布氏硬度580HBW,-20℃冲击韧性79J,耐磨性能与相同硬度级别耐磨钢相比
提升1.26倍。
[0055] 实施例3:通过冶炼得到较纯净的钢水,后经过连铸机连铸成铸坯,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0%,Si:0.29%,Mn:0.51%,P:0.007%,S:0.002%,Als:0.055%,Nb:0.027%,V:
0.11%,Ti:0.026%,Cr:0.45%;Mo:0.22%;Ni:0.74%;B:0.00016%;O:0.0020%;N:0.0037%;H:
1.0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778℃,所述双轧程轧制,第
一轧程温度范围961 1111℃,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55 918℃,中间坯待温厚度为2.0h即
~ ~
100mm,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0056] 新型控制冷却工艺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4组间隔式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开启方式:第2组+第4组+第6组+第8组+第10
组间隔式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786℃,ACC段终止冷却温度为贝氏体相变转变区
域范围504℃;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39秒。
[0057] 淬火加热速度:50℃/min,淬火加热温度:880℃,淬火保温时间为:10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48℃/s。淬火冷却:缝隙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4倍,
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550m3/h,高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
的1.6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430m3/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
却水流量的1.6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370m3/h。
[0058] 回火加热速度:24℃/min,回火加热温度:220℃,回火保温时间为:150分钟,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38小时。
[0059] 生产的钢板厚度为50mm;图4显示,热处理工序前原始形变晶粒度10.5级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图8显示,热处理后最终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束”
百分比含量范围71%、平均尺寸为0.1453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范围29%。
[0060] 生产的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936MPa,表面布氏硬度622HBW,-20℃冲击韧性64J,耐磨性能与相同硬度级别耐磨钢相比
提升1.44倍。
[0061] 实施例4:通过冶炼得到较纯净的钢水,后经过连铸机连铸成铸坯,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2%,Si:0.30%,Mn:0.55%,P:0.008%,S:0.04%,Als:0.055%,Nb:0.030%,V:
0.12%,Ti:0.030%,Cr:0.50%;Mo:0.25%;Ni:0.80%;B:0.0018%;O:0.0018%;N:0.0038%;H:
1.0ppm;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铸坯再加热温度范围为1180℃,所述双轧程轧制,第
一轧程温度范围960 1080℃,第二轧程温度范围840 910℃,中间坯待温厚度为1.7h即
~ ~
102mm,其中h为成品钢板厚度。
[0062] 新型控制冷却工艺为:①采用DQ+ACC冷却工艺;②DQ冷却段采用间隔式开启方式:第1组+第4组间隔式开启;ACC冷却段采用间隔开启方式:第1组+第3组+第5组+第7组+第9组
+第11组+第13组+第15组间隔式组合开启。③DQ段开始冷却温度740℃,ACC段终止冷却温度
为贝氏体相变转变区域范围480℃;④DQ+ACC冷却段对钢板的有效冷却时间范围45秒。
[0063] 淬火加热速度:40℃/min,淬火加热温度:890℃,淬火保温时间为:120分,淬火冷却速度为:29℃/s。淬火冷却:缝隙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的1.5倍,
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700m3/h,高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却水流量
3
的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450m /h,低压冷却段钢板下表面冷却水流量为上表面冷
却水流量的1.7倍,上表面冷却水流量范围400m3/h。
[0064] 回火加热速度:10℃ /min,回火加热温度:240℃,回火保温时间为:180分钟,回火后钢板缓冷至室温,缓冷时间48小时。
[0065] 生产的钢板厚度为60mm;图5显示,热处理工序前原始形变晶粒度9.5级贝氏体+针状铁素体组织,图9显示,热处理后最终微观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条束”百
分比含量范围60%、平均尺寸为1.7453μm,马氏体“板条块”百分比含量范围40%。
[0066] 生产的含V耐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匹配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其抗拉强度1910MPa,表面布氏硬度624HBW,-20℃冲击韧性40J,耐磨性能与相同硬度级别耐磨钢相比
提升1.5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