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54346.6

文献号 : CN1103641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冷传利龚华

申请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改善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第一发光元件;光感检测单元,包括非显示区的第二发光元件和检测模块;第二发光元件与第一发光元件发光状态相同;检测模块包括:初始化子模块,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高电平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连接;感光元件,与第一固定信号端和第一节点连接;反馈子模块,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第一固定信号端、第二固定信号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连接;输出子模块,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三节点和输出信号线连接;补偿单元,与输出子模块和第一发光元件连接。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有第一发光元件;

至少一个光感检测单元,所述光感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元件和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初始化子模块、感光元件、反馈子模块和输出子模块;

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高电平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提供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二节点提供高电平信号;

所述感光元件分别与第一固定信号端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反馈子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第二固定信号端、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节点;

所述输出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三节点和输出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

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出子模块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所述补偿信号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n个子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一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一个所述子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包括多种颜色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一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相同颜色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包括阴极层、发光层和透明阳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背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子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固定信号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子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包括硅基PIN器件、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还设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输出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包括:衰减程度获取模块,所述衰减程度获取模块与所述输出子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调控参数获取模块,所述调控参数获取模块与所述衰减程度获取模块电连接,用于根据存储的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对应的补偿调控参数;

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调控参数获取模块、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补偿调控参数,将所述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14.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光,使其发光状态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第一阶段,所述光感检测单元的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向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二节点提供所述高电平信号;

第二阶段,所述感光元件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第三阶段,所述反馈子模块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输出子模块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

第四阶段,所述补偿单元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所述补偿信号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包括:

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高电平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所述反馈子模块包括:

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第四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固定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输出子模块包括:

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输出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阶段,所述光感检测单元的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向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二节点提供所述高电平信号;第二阶段,所述感光元件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三阶段,所述反馈子模块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输出子模块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包括:第一阶段,在第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经由导通的所述第一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高电平信号经由导通的所述第二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

第二阶段,所述感光元件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第三阶段,在第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所述第三晶体管导通,第二参考信号经由导通的所述第三晶体管传输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四晶体管在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和固定电位信号的作用下处于饱和区,所述第四晶体管的饱和漏电流I传输至所述第五晶体管,其中,I=2

(1/2)μnCox(W4/L4)(Vref2-VDD-Vth) ,μn为电子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栅氧化层电容,W4/L4为所述第四晶体管的宽长比,Vref2为所述第二参考信号,VDD为第一固定信号,Vth为阈值电压;

在所述光电流信号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逐渐升高,根据I=(1/2)μnCox(W5/L5)(VN3-VN1-Vth)2,W5/L5为所述第五晶体管的宽长比,利用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VN3反馈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VN1;在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所述第六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VN3经由导通的所述第六晶体管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单元包括:

衰减程度获取模块,所述衰减程度获取模块与所述输出子模块电连接;

调控参数获取模块,所述调控参数获取模块与所述衰减程度获取模块和电连接;

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调控参数获取模块、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补偿单元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所述补偿信号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包括:所述衰减程度获取模块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所述调控参数获取模块根据存储的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对应的补偿调控参数;

所述数模转换模块根据所述补偿调控参数,将所述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亮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包括:根据存储的电压-亮度值映射关系,获取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对应的实际亮度值L1;

根据|L2-L1|/L2,计算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其中,L2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的标准亮度值。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 :

显示面板及其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0002] 相较于液晶显示面板来说,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在亮度、色度、和功耗方面更具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使用时
间的推移,OLED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会发生老化,导致其实际显示亮度低于目标显示亮
度,进而导致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出现色偏。
[0003] 然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补偿方式,如实时监控补偿和预估补偿,补偿的准确性不高,无法更好的提升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亮度补偿方法、显示装置,能够对发光元件进行精确补偿,改善因发光元件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提高显示性能。
[0005]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6]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有第一发光元件;
[0007] 至少一个光感检测单元,所述光感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发光元件和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
相同;
[0008] 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初始化子模块、感光元件、反馈子模块和输出子模块;
[0009] 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分别与第一控制信号端、第一参考信号端、高电平信号端、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提供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二节点提供高
电平信号;
[0010] 所述感光元件分别与第一固定信号端和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用于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0011] 所述反馈子模块分别与第二控制信号端、第二参考信号端、所述第一固定信号端、第二固定信号端、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的
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节点;
[0012] 所述输出子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端、所述第三节点和输出信号线电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
[0013] 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分别与所述输出子模块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所述补偿信号对所述第一发光
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14] 可选的,所述显示区包括n个子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n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n为大于1的正整数;
[0015] 一个所述光感检测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与一个所述子显示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0016]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包括:
[0017] 控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发光,使其发光状态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相同;
[0018] 第一阶段,所述光感检测单元的所述初始化子模块向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向所述第二节点提供所述高电平信号;
[0019] 第二阶段,所述感光元件感测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光信号,并将由所述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节点;
[0020] 第三阶段,所述反馈子模块将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输出子模块将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输出信号线;
[0021] 第四阶段,所述补偿单元根据所述输出子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所述补偿信号对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22]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0023]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第二发光元件,并且令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相同,能够保证第二发光元件的老化程度与第
一发光元件的老化程度一致,进而通过对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能够精确反
馈出第一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程度。如此设置,感光元件无需直接检测第一发光元件的光
强,第一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只需经由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即可,无需沿其他方向传
输至感光元件,因而也就无需改变第一发光元件的结构,例如将其第二发光元件的阳极层
设置为透明阳极层,对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就无需对第一发光元件结构进
行改变,进而避免了光照对第一发光元件自身以及周边电路造成影响,保证了第一发光元
件的正常发光。并且,基于检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在对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
时,第一节点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能够准确反馈出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高低,而第一
节点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又能够通过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准确反馈出来,因此,当补偿单元
获知第三节点的电压信号后,就能够准确判断出第二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
程度,进而对第一发光元件进行精确补偿,改善因第一发光元件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使其
显示目标亮度值,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剖视图;
[003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时序图;
[003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补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亮度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003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亮度补偿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003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37]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9]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
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
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和围绕显示区1的非显示
区2,显示区1内设有第一发光元件3。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光感检测单元4,光感检测单
元4包括第二发光元件5和检测模块6;其中,第二发光元件5位于非显示区2,第二发光元件5
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
[0041] 检测模块6包括初始化子模块7、感光元件8、反馈子模块9和输出子模块10。其中,初始化子模块7分别与第一控制信号端Vck1、第一参考信号端Vref1、高电平信号端VGH、第
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电连接,用于向第一节点N1提供第一参考信号,向第二节点N2提供
高电平信号;感光元件8分别与第一固定信号端VDD和第一节点N1电连接,用于感测第二发
光元件5的光信号,并将由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反馈子模块9分别
与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第二参考信号端Vref2、第一固定信号端VDD、第二固定信号端VEE、
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电连接,用于将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反馈至第三
节点N3;输出子模块10分别与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第三节点N3和输出信号线OL电连接,用
于将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传输至输出信号线OL。
[0042] 显示面板还包括补偿单元11,补偿单元11分别与输出子模块10和第一发光元件3电连接,用于根据输出子模块10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补偿信号对第一发光
元件3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43] 具体的,在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控制显示区1的第一发光元件3和非显示区2的第二发光元件5发光,并且令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
[0044] 在第一阶段,初始化子模块7将第一参考信号端Vref1提供的第一参考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同时,将高电平信号端VGH提供的高电平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实现对第一节点
N1和第二节点N2的电位初始化。
[0045] 在第二阶段,感光元件8感测第二发光元件5的光信号,并将感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光电流信号,该光电流信号流至第一节点N1,使第一节点N1的电位升高。其中,光电流信
号的大小与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有关,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越高,光电流信号
越大,第一节点N1电位的升高程度也就越大。
[0046] 在第三阶段,通过反馈子模块9,控制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随着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升高而升高,进而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反馈出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
号的大小。
[0047] 在第四阶段,补偿单元11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进而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再根据亮度
衰减程度获取补偿信号,对第一发光元件3进行补偿,使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发光亮度等
于目标发光亮度。
[0048] 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在非显示区2设置第二发光元件5,并且令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3相同,能够保证第二发光元件5的老
化程度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老化程度一致,进而通过对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进行检
测,能够精确反馈出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如此设置,感光元件8无需直接检测第
一发光元件3的光强,第一发光元件3所发出的光线只需经由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即可,
无需沿其他方向传输至感光元件8,因而也就无需改变第一发光元件3的结构,例如将第二
发光元件5的阳极层设置为透明阳极层,对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就无需对第
一发光元件结构进行改变,进而避免了光照对第一发光元件3自身以及周边电路造成影响,
保证了第一发光元件3的正常发光;同时,通过检测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来反应第一
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相较于直接检测第一发光元件3亮度有更高的检测精度,第一发光
元件3的发光主要用于显示,若直接对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亮度进行检测,只能是大部分发
光用于显示而少部分发光用于检测,而当对与第一发光元件3发光亮度相同的第二发光元
件5进行发光亮度检测时,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能够完全用于检测,此时感光元件检测光
亮多,能够更为准确的检测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并且,基于检测模块6的工作原理,在对第
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时,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能够准确反馈出第二
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的高低,而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又能够通过第三节点N3的
电压信号准确反馈出来,因此,当补偿单元11获知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后,就能够准确判
断出第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对第一发光元件3进行精确补
偿,改善因第一发光元件3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使其显示目标亮度值,提高显示面板的显
示性能。
[0049] 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中,不同区域所显示的画面不同,即,不同区域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显示周期不同、显示亮度不同,衰减程度也就不同。基于此,如图
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俯视图,显示区1包括n个子显示区
域12,显示面板包括n个光感检测单元4,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一个光感检测单元4中的第二
发光元件5与一个子显示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也就是说,n个子显示
区域12与n个光感检测单元4一一对应,每个光感检测单元4中的第二发光元件5和与其对应
的子显示区域1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如此设置,能够对每个子显示区域12
中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行单独检测,进而对不同子显示区域12中的第一发
光元件3进行单独补偿,提高了检测及补偿的精确度,使显示区1不同区域的第一发光元件3
均能够显示其目标亮度值,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效果。
[0050] 可以理解的是,为实现多种颜色的画面显示,显示区1包括多种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3。基于此,每个光感检测单元4包括多种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5,一个光感检测单元4中的
第二发光元件5与相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
[0051] 示例性的,第一发光元件3包括红色第一发光元件3、绿色第一发光元件3和蓝色第一发光元件3,相应的,每个光感检测单元4包括红色第二发光元件5、绿色第二发光元件5和
蓝色第二发光元件5,其中,红色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红色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
态相同,绿色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绿色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蓝色第二
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蓝色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由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的
发光层的材料属性不同,衰减速率也不相同,因此,令第二发光元件5与相同颜色的第一发
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能够对不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行单独检
测,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0052]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检测及补偿精确度,请再次参见图4,n个子显示区域12与n个光感检测单元4一一对应,每个光感检测单元4包括多种颜色的第二发光元件5,一个光感检
测单元4中的第二发光元件5和与其对应的子显示区域12中相同颜色的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
光状态相同。
[0053]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2,第二发光元件5包括阴极层13、发光层14和透明阳极层15。当第二发光元件5的阳极层为透明阳极层15时,发光层14发出的光线可沿不同方向发
散,保证感光元件8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光线,实现对第二发光元件5发光强度更加精确的检
测。
[0054]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2,感光元件8位于第二发光元件5背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在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中,电路所在膜层通常位于发光元件所在膜层背向显示面板出
光面的一侧,将感光元件8设置在第二发光元件5背向出光面的一侧,能够减小感光元件8与
检测模块6的距离,从而降低感光元件8与检测模块6之间的连接走线长度,降低该部分连接
走线在非显示区2中占用的空间。
[005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感光元件8也可设置在第二发光元件5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具体可采用外挂的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上。
[0056] 可选的,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剖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16,遮光层16位于第二发光元件5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利
用遮光层16对第二发光元件5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可以避免该部分光线对第一发光元件3
射出的光线造成干扰,影响正常显示。同时,由于遮光层16的设置,前述感光元件8设置在第
二发光元件5背向出光面的一侧或者设置在第二发光元件5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都
不会对正常显示存在干扰,故而感光元件8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本发明不
限定于此。
[0057]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3,初始化子模块7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端Vck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参
考信号端Vref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
与第一控制信号端Vck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高电平信号端VGH电连接,第二晶
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
[0058] 结合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时序图,在第一阶段t1,第一控制信号端Vck1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低电平的作用下导
通,第一参考信号端Vref1提供的第一参考信号经由导通的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
N1,高电平信号端VGH提供的高电平信号经由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第二节点N2,对第
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的电位初始化。
[0059]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3,反馈子模块9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五晶体管T5;其中,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
与第二参考信号端Vref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第四晶体管
T4的栅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信号端VDD电连接,第四
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节点
N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二固
定信号端VEE电连接。
[0060] 结合图6,在第三阶段t3,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三晶体管T3在低电平的作用下导通,第二参考信号端Vref2提供的第二参考信号经由导通
的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第二节点N2,第四晶体管T4在第二参考信号和第一固定电位端提供
的固定电位信号的作用下处于饱和区,第四晶体管T4的饱和漏电流I=(1/2)μnCox(W4/L4)
(Vref2-VDD-Vth)2,μn为电子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栅氧化层电容,W4/L4为第四晶体管T4的宽
长比,Vref2为第二参考信号,VDD为第一固定信号,Vth为阈值电压,此时,饱和漏电流I与第三
节点N3的电压信号无关,仅和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固定信号有关,饱和漏电流I为一固定值,
第四晶体管T4可视为恒流源。第四晶体管T4的饱和漏电流I传输至第五晶体管T5,在光电流
信号的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逐渐升高,使得第五晶体管T5的导通状态逐渐减小,
此时,第五晶体管T5可视为源跟随器,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电压(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
VN3)随着栅极电压(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VN1)的变化而变化,根据I=(1/2)μnCox(W5/L5)
(VN3-VN1-Vth)2可知,W5/L5为第五晶体管T5的宽长比,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VN3随着第一节
点N1的电压信号VN1的升高而升高,从而能够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获知第一节点N1的
电压信号。
[0061] 基于反馈子模块9的具体结构,在第三阶段,第四晶体管T4可视为恒流源,第四晶体管T4向第五晶体管T5提供一个稳定的恒定电流I,并且,在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作用
下,第五晶体管T5可视为源跟随器,其源极电压(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随着栅极电压(第
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升高而升高,从而能够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准确的
反馈出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大小。
[0062]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3,输出子模块10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六晶体管
T6的第二极与输出信号线OL电连接。
[0063] 结合图6,在第三阶段t3,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提供的第二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第六晶体管T6在低电平的作用下导通,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经由导通的第六晶体管T6传输
至输出信号线OL,进而传输至补偿单元11。
[0064] 此外,请再次参见图3,检测模块6还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信号端VDD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用于稳
定第一节点N1的电位;第二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信号端VDD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极
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用于稳定第二节点N2的电位。并且,当感光元件8转换的光电流信号
传输至第一节点N1时,第一电容还能稳定第一节点N1电位的上升速度,避免由第一节点N1
的电位急剧上升导致的信号不稳定。
[0065] 可选的,为保证感光元件8具有良好的感光特性,感光元件8包括硅基PIN器件、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非晶硅器件。
[0066] 可选的,请再次参见图1,显示区1还设有数据线Data,数据线Data与第一发光元件3电连接;输出信号线OL与数据线Data同层设置,在制作工艺中,输出信号线OL与数据线
Data采用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即可,输出信号线OL无需采用额外的构图工艺,简化了制作流
程,并降低了制作成本。
[0067] 可选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补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补偿单元11包括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和数模转换模块19。其中,衰减程度获
取模块17与输出子模块10电连接,用于根据输出子模块10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实际亮度衰
减百分比;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与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电连接,用于根据存储的亮度衰减
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对应的补偿调控参数;数模转换模块
19分别与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驱动芯片和第一发光元件3电连接,用于根据补偿调控参
数,将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并传输至第一发光元件3,
对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68] 需要说明的是,数模转换模块19用于将驱动芯片提供的0~255灰阶对应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0~255灰阶对应的模拟数据信号,并将转换的模拟数字信号经由数据线Data
传输至相应的第一发光元件3中。其中,数字数据信号和模拟数据信号之间的转换比例由调
控参数决定,也就是说,0~255灰阶对应的数字数据信号在不同的调控参数的作用下,转换
的模拟数据信号不同,示例性的,对于同一数字数据信号,在第一调控参数的调控下,数模
转换模块19所转换的模拟数据信号中与0~255灰阶对应的电压范围为V1~V2,而在第二调
控参数的调控下,数模转换模块19所转换的模拟数据信号中与0~255灰阶对应的电压范围
为V3~V4,V1≠V3,V2≠V4。调控参数具体可为参考电位参数。
[0069] 具体的,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获取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后,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发光亮度,进而获知第
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进而根据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在预先存储的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获知与该实际亮度衰减百
分比对应的调控参数,即,补偿调控参数。进一步的,数模转换模块19基于该补偿调控参数,
将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保证第一发光元件3补偿后的
实际发光亮度等于目标发光亮度,提高了显示效果。
[0070] 示例性的,当第一发光元件3显示255灰阶时,向第一发光元件3提供255灰阶对应的模拟数据电压V5后,理论上,第一发光元件3需显示的目标发光亮度值为L1,但是受到老
化因素的影响,第一发光元件3在模拟数据电压V5的作用下显示的实际亮度值L2小于L1。此
时,根据 计算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并获取补偿调控参数。在补偿调控参数的调控
下,数模转换模块19将255灰阶对应的模拟数据电压转换为V6,V6<V5,因此,在理论上,第
一发光元件3在模拟数据电压V6下的发光亮度值L3大于L1,但是受到老化因素的影响,第一
发光元件3在模拟数据电压V5的作用下显示的实际亮度值L4小于L3,趋近于L1,因此,通过
该种补偿方式,能够保证第一发光元件3补偿后的实际现实亮度值趋近于目标亮度值。
[007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亮度补偿方法,该亮度补偿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中,结合图1~图3,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亮度补偿方法的流
程图,该亮度补偿方法包括:
[0072] 步骤S1:控制第二发光元件5发光,使其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状态相同。
[0073] 令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3相同,能够保证第二发光元件5的老化程度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老化程度一致,进而保证第二发光元件5的亮度衰减程度与第
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一致。
[0074] 步骤S2:第一阶段,光感检测单元4的初始化子模块7向第一节点N1提供第一参考信号,向第二节点N2提供高电平信号。
[0075] 在该阶段,初始化子模块7将第一参考信号端Vref1提供的第一参考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将高电平信号提供的高电平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实现对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
N2的电位初始化。
[0076] 步骤S3:第二阶段,感光元件8感测第二发光元件5的光信号,并将由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
[0077] 在该阶段,感光元件8感测第二发光元件5的光信号,并将感测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光电流信号,该光电流信号流至第一节点N1,使第一节点N1的电位升高。其中,光电流信号
的大小与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有关,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越高,光电流信号越
大,第一节点N1电位的升高程度也就越大。
[0078] 步骤S4:第三阶段,反馈子模块9将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反馈至第三节点N3,输出子模块10将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传输至输出信号线OL。
[0079] 在该阶段,通过反馈子模块9,控制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随着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升高而升高,进而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反馈出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
的的大小。
[0080] 步骤S5:第四阶段,补偿单元11根据输出子模块10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补偿信号,根据补偿信号对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81] 在该阶段,补偿单元11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进而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和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再根据亮度衰
减程度获取补偿信号,对第一发光元件3进行补偿,使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发光亮度等于
目标发光亮度。
[0082]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亮度补偿方法,通过令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状态与第一发光元件3相同,能够保证第二发光元件5的老化程度与第一发光元件3的老化程度一
致,进而通过对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能够精确反馈出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
度衰减程度。并且,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大小能够准确反馈出第二发光元件5的发光亮
度的高低,而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又能够通过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准确反馈出
来,因此,当补偿单元11获知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后,就能够准确判断出第二发光元件5
(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对第一发光元件3进行精确补偿,改善因第一发光
元件3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使其显示目标亮度值,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0083] 可选的,结合图3,初始化子模块7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与第一控制信号端Vck1电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参考信号端Vref1电连接,第一晶
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控制信
号端Vck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高电平信号端VGH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
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反馈子模块9包括:第三晶体管T3,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控
制信号端Vck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二参考信号端Vref2电连接,第三晶体管
T3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与第二节点N2电连
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一固定信号端VDD电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三节
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
一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二固定信号端VEE电连接。输出子模
块10包括:第六晶体管T6,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与第二控制信号端Vck2电连接,第六晶体管
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电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输出信号线OL电连接。
[0084] 结合图6,步骤S2具体可包括:在第一阶段t1,在第一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第一参考信号经由导通的第一晶体管T1传输至第一节点N1,高
电平信号经由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传输至第二节点N2。
[0085] 步骤S3具体可包括:在第二阶段t2,感光元件8感测第二发光元件5的光信号,并将由光信号转换的光电流信号传输至第一节点N1。
[0086] 步骤S4具体可包括:在第三阶段t3,在第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二参考信号经由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传输至第二节点N2,第四晶体管T4在第二参考
信号的作用下处于饱和区,第四晶体管T4的饱和漏电流I传输至第五晶体管T5,其中,I=
(1/2)μnCox(W4/L4)(Vref2-VDD-Vth)2,μn为电子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栅氧化层电容,W4/L4为
第四晶体管T4的宽长比,Vref2为第二参考信号,VDD为第一固定信号,Vth为阈值电压;在光电
流信号的作用下,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逐渐升高,根据I=(1/2)μnCox(W5/L5)(VN3-VN1-Vth
)2,W5/L5为第五晶体管T5的宽长比,利用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VN3反馈第一节点N1的电压
信号VN1。在第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VN3经由导
通的第六晶体管T6传输至输出信号线OL。
[0087] 在第三阶段t3,第四晶体管T4可视为恒流源,第四晶体管T4向第五晶体管T5提供一个稳定的恒定电流I,并且,在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作用下,第五晶体管T5可视为源
跟随器,其源极电压(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随着栅极电压(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号)的升
高而升高,从而能够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准确的反馈出第一节点N1的电压信
号的大小。
[0088] 可选的,结合图7,补偿单元11包括: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与输出子模块10电连接;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与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
和电连接;数模转换模块19,数模转换模块19分别与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驱动芯片和第一
发光元件3电连接。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亮度补偿方法的另一种流程
图,步骤S5具体可包括:
[0089] 步骤S51: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根据输出子模块10输出的电压信号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0090] 具体的,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获取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后,根据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的大小,可以获知第二发光元件5和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发光亮度,进而获知第
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0091] 步骤S52: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根据存储的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获取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对应的补偿调控参数。
[0092] 具体的,调控参数获取模块18进而根据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在预先存储的亮度衰减百分比-调控参数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获知与该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对应的调控参
数,该调控参数为补偿调控参数。
[0093] 步骤S53:数模转换模块19根据补偿调控参数,将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并传输至第一发光元件3,对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进行补偿。
[0094] 具体的,数模转换模块19基于该补偿调控参数,将驱动芯片提供的数字数据信号转换为补偿模拟数据信号,保证第一发光元件3补偿后的实际发光亮度等于目标发光亮度,
提高了显示效果。
[0095] 可选的,步骤S51具体可包括:根据存储的电压-亮度值映射关系,获取输出子模块10输出的电压信号对应的实际亮度值L1;根据|L2-L1|/L2,计算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其
中,L2为第二发光元件5对应的标准亮度值。
[0096] 具体的,衰减程度获取模块17中预先存储有电压-亮度值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为第三节点N3的电压信号与第二发光元件5的亮度值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第一节点N1
的电压信号与第二发光元件5的亮度值的映射关系,通过在该映射关系中进行查找,获取第
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亮度值,进而根据第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对
应的标准亮度值,计算第二发光元件5(第一发光元件3)的实际亮度衰减百分比。
[009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
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
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
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0098]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因此,采用该显示装置,能够准确检测第一发光元件3的发光亮度,获知第一发光元件3的亮度衰减程度,进而对
第一发光元件3进行精确补偿,改善因发光元件老化造成的亮度衰减,使其显示目标亮度
值,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009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01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