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591641.1

文献号 : CN1103660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邱志强刘莎莎

申请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盆架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沿所述音圈至所述振膜的方向依次叠设,所述第二层为蜂窝结构,所述第三层包括本体部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通过设置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进而形成一定频段范围内的共振吸声结构,能够有效吸收所述前腔内该频段范围内的声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扬声器,包括盆架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球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顶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沿所述音圈至所述振膜的方向依次叠设,所述第二层为蜂窝结构,所述第三层包括本体部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还包括与所述球顶连接的振动部、自所述振动部向外延伸的折环部及自所述折环部继续向外延伸的固定部,所述球顶固定于所述振动部,且所述第一层与所述振动部形状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材料为铝箔,所述第二层的材料为发泡塑料,所述通孔采用激光穿孔技术成型于所述本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0~1000u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0.1~

0.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层厚度的3~5倍。

说明书 :

扬声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
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
中。
[0003] 相关技术的扬声器包括盆架及分别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球顶。
[0004] 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往往存在明显的前腔谐振,在高频谐振附近,能量过高,通常会明显放大失真及噪声。
[0005]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吸收前腔中声能的扬声器。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盆架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及驱动所述振膜振动
发声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球顶,所述球顶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所述第一层、所述
第二层及第三层沿所述音圈至所述振膜的方向依次叠设,所述第二层为蜂窝结构,所述第
三层包括本体部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
形成共鸣腔。
[0008] 优选的,所述振膜还包括与所述球顶连接的振动部、自所述振动部向外延伸的折环部及自所述折环部继续向外延伸的固定部,所述球顶固定于所述振动部,且所述第一层
与所述振动部形状匹配。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及所述第三层的材料为铝箔,所述第二层的材料为发泡塑料,所述通孔采用激光穿孔技术成型于所述本体部。
[0010]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0~1000um。
[0011] 优选的,相邻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0.1~0.5mm。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层厚度的3~5倍。
[0013]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扬声器通过设置所述球顶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且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沿所述音圈至所述振膜的方向依次叠设,所述
第二层为蜂窝结构,所述第三层包括本体部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的通孔,使
得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当入射声波的频率等于所述振动系统的固有
频率时,所述通孔中的空气柱由于共振产生剧烈运动,从而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能,进而
降低谐振区域频段的灵敏度及失真,同时降低该谐振峰对噪声的放大作用;通过控制所述
通孔的孔径、分布、开孔率等特征,可以调整所述共鸣腔的吸声频段范围,达到优化所述扬
声器的声学性能和重放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其中:
[0015]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扬声器的振动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的A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扬声器100,所述扬声器100包括盆架10及分别固定于所述盆架10的振动系统30及磁路系统50。
[0021] 所述振动系统30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10的振膜31及驱动所述振膜31振动发声的音圈33球顶311。
[0022] 所述振膜31包括球顶311、与所述球顶311连接的振动部313、自所述振动部313向外延伸的折环部315及自所述折环部315继续向外延伸的固定部317。所述固定部317与所述
盆架1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振膜31固定于所述盆架10。
[0023] 所述球顶311包括第一层3111、第二层3113及第三层311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层3111和所述第三层3115的材料为铝箔,所述第二层3113的材料为发泡塑料,且沿所
述音圈33至所述振膜31的方向,所述第一层3111、所述第二层3113及所述第三层3115依次
叠设。
[0024] 所述球顶311固定于所述振动部313。具体的,所述第一层3111与所述振动部313形状匹配且与所述振动部313贴设固定。
[0025] 所述第二层3113为蜂窝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层3111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三层3115的厚度,且所述第二层3113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层3111厚度的3~5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第二层3113的厚度为所述第一层3111的厚度的3倍。
[0026] 所述第三层3115包括本体部31151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31151的通孔31153。所述通孔31153与所述第二层3113的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在所述共鸣腔中,
所述通孔31153主要提供声质量,所述蜂窝结构主要提供声顺。
[0027] 优选的,所述通孔31153采用激光穿孔技术成型于所述本体部31151。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31153的孔径为10~1000um,且相邻所述通孔31153之间的间距为0.1~0.5mm。当然,在别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31153的孔径、分布、开孔率等
特征均可以进行调整。通过调整所述通孔31153的各项特征的数据,从而调整所述共鸣腔的
吸声频段范围,达到优化所述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和重放效果的目的。
[0029]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扬声器通过设置所述球顶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及第三层,且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及所述第三层沿所述音圈至所述振膜的方向依次叠设,所述
第二层为蜂窝结构,所述第三层包括本体部及多个沿振动方向贯穿所述本体部的通孔,使
得所述通孔与所述蜂窝结构联通形成共鸣腔,当入射声波的频率等于所述振动系统的固有
频率时,所述通孔中的空气柱由于共振产生剧烈运动,从而克服摩擦阻力而消耗声能,进而
降低谐振区域频段的灵敏度及失真,同时降低该谐振峰对噪声的放大作用;通过控制所述
通孔的孔径、分布、开孔率等特征,可以调整所述共鸣腔的吸声频段范围,达到优化所述扬
声器的声学性能和重放效果的目的。
[003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