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导入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04815.3

文献号 : CN1103928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泽村功青野晃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摘要 :

试样导入装置(10)包括管保持部(21)和试样除去机构(40)。试样除去机构(40)用于除去由管保持部(21)保持的样品管(2)内的试样(6)。因此,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能够自动地除去由管保持部(21)保持的样品管(2)内的试样(6)。其结果,能够省去操作者自样品管(2)取出试样(6)的操作。因而,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权利要求 :

1.一种试样导入装置,其用于通过对收纳有试样的样品管进行加热从而使试样成分脱离并将该试样成分向分析部导入,该试样导入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试样导入装置包括:

管保持部,其用于保持所述样品管;以及试样除去机构,其用于在由所述管保持部保持着所述样品管的状态下除去所述样品管内的试样,

所述试样除去机构具有轴,该轴用于插入所述样品管内而推出试样,该试样导入装置还包括加热块,其是对所述样品管进行加热的加热块,对所述样品管进行加热,自所述试样提取VOC和SVOC作为试样气体,并且将所述轴插入所述样品管内从而将试样向所述样品管外推出,并且在从所述样品管内抽出所述轴之后,对所述加热块进行加热并且使附着于样品管内的SVOC挥发而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能在轴线方向上滑动的轴部和与该轴部相比以轴线为中心的外径较大且能在所述样品管内与试样接触的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轴部装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部形成有随着朝向顶端去而逐渐变细的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轴加热部,该轴加热部用于对自所述样品管内抽出的状态下的所述轴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吹扫气体供给部,该吹扫气体供给部用于将吹扫气体向所述轴的被所述轴加热部加热的外周面吹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推出用气体供给部,该推出用气体供给部用于将推出用气体向所述轴内供给,并使推出用气体自所述轴的顶端部朝向所述样品管内的试样喷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试样检测部,该试样检测部用于在所述试样除去机构的动作之后对所述样品管内有无试样进行检测。

说明书 :

试样导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样导入装置,该试样导入装置用于通过对收纳有试样的样品管进行加热从而使试样成分脱离并将其向分析部导入。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像对空气中的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的情况那样将极微量的试样成分向分析部导入时,使用加热脱离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这种试样
导入装置中,通过对收纳有试样的样品管进行加热而使试样成分脱离从而将试样成分暂时
捕捉于捕获柱内,之后能够通过对该捕获柱内的试样成分进行加热而使其脱离并将其向分
析部导入。
[0003] 有时使用这样的试样导入装置来测量例如试样所含有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和SVOC(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emi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在对试样中的VOC和SVOC进行测量的情况下,首先将收纳于样品管的试样加热
到80°~100°,自试样提取VOC,并且使载气向该样品管内流动。然后,利用载气将自试样提
取出的VOC送出并将其向分析部导入。
[0004] 此时,SVOC与VOC一起被自试样提取。SVOC由于是高沸点成分,因此会附着于样品管的内壁,不向分析部导入。接着,从样品管取出试样。然后,通过将该状态下的样品管加热
到280°~300°从而使样品管内的SVOC释放。进而,通过使载气向样品管内流动,从而将该
SVOC向样品管外送出而向分析部导入。像这样,在对试样所含有的VOC和SVOC进行测量的情
况下,以比较低的温度对样品管进行加热后去除样品管内的试样,之后以高温对样品管进
行加热。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648608号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但是,在使用以往的试样导入装置来对试样中的VOC和SVOC进行测量的情况下,通过手动自样品管取出试样。因此,存在操作者的操作较复杂,测量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这样的
不良情况。此外,在使用试样导入装置进行的其他的动作过程中,在从样品管取出试样的情
况下同样发生了这样的不良情况。
[0010]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的试样导入装置。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1)在本发明的试样导入装置中,通过对收纳有试样的样品管进行加热,从而使试样成分脱离并将其向分析部导入。所述试样导入装置包括管保持部和试样除去机构。所述
管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样品管。所述试样除去机构用于除去由所述管保持部保持的所述样
品管内的试样。
[0013]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利用试样除去机构自动地除去由管保持部保持的样品管内的试样。
[0014] 因此,能够省去操作者从样品管取出试样的操作。
[0015] 其结果,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此外,能够谋求试样导入装置的一系列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化。
[0016] (2)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试样除去机构具有轴。所述轴用于插入所述样品管内而推出试样。
[0017]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除去样品管内的试样。
[0018] (3)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轴具有轴部和接触部。所述轴部能在轴线方向上滑动。与所述轴部相比,所述接触部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外径较大,该接触部能在所述样品管内与试
样接触。
[0019]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轴插入样品管内时,接触部与试样接触。而且,通过将轴进一步插入样品管内,从而使接触部将试样向样品管外推出。
[0020] 因此,在利用试样除去机构除去试样时,能够将与试样接触的接触部分限定于接触部。
[0021] (4)此外,也可以是,所述接触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轴部装拆。
[0022]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接触部的更换、维护。
[0023] (5)此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接触部形成有随着朝向顶端去而逐渐变细的锥面。
[0024]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接触部插入样品管内的情况下,自接触部的较细的部分插入样品管内。
[0025] 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接触部插入样品管内。
[0026] (6)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轴加热部。所述轴加热部用于对自所述样品管内抽出的状态下的所述轴进行加热。
[0027]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因将轴插入样品管内而导致残留于样品管内的试样成分附着于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轴加热部对轴进行加热从而使该附着的试样成分释放(扩散)。
[0028] 因此,在连续地使用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附着有试样成分的状态下的轴插入样品管内的情况。
[0029] 其结果,能够抑制因附着于轴的试样成分混入样品管内而导致对之后的分析等产生不良影响的、所谓的交叉污染的发生。
[0030] (7)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吹扫气体供给部。所述吹扫气体供给部用于向所述轴的被所述轴加热部加热的外周面吹送吹扫气体。
[0031]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自吹扫气体供给部向轴的外周面吹送吹扫气体,从而能够使自轴表面释放的试样成分自轴向远处移动。
[0032] 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交叉污染的发生。
[0033] (8)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推出用气体供给部。所述推出用气体供给部用于向所述轴内供给推出用气体,并使推出用气体自所述轴的顶端部朝向所述样
品管内的试样喷出。
[0034]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轴插入到样品管内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自推出用气体供给部喷出的推出用气体来推出样品管内的试样。
[0035] 因此,能够顺畅地推出样品管内的试样。
[0036] (9)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试样导入装置还具备试样检测部。所述试样检测部用于在所述试样除去机构的动作之后对所述样品管内有无试样进行检测。
[0037]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试样检测部的检测来确认到样品管内的试样被推出的情况。
[0038] 发明的效果
[0039] 根据本发明,能利用试样除去机构自动地除去由管保持部保持的样品管内的试样。因此,能够省去操作者从样品管取出试样的操作。其结果,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

附图说明

[004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结构例的流路图。
[0041] 图2是表示自图1的状态切换流路切换部后的状态的流路图。
[0042] 图3是表示自图2的状态对流路切换部进行切换并使样品管移动后的状态的流路图。
[0043] 图4A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样品管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
[0044] 图4B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样品管抵接于按压部的状态。
[0045] 图4C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样品管被加热机构加热的状态。
[0046] 图4D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样品管位于除去位置的状态。
[0047] 图4E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将轴插入样品管而除去试样后的状态。
[0048] 图4F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的样品管的加热机构的结构例的俯视图,示出了从样品管抽出轴后的状态。
[0049] 图5A是与图4A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0] 图5B是与图4B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1] 图5C是与图4C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2] 图5D是与图4D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3] 图5E是与图4E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4] 图5F是与图4F相对应的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55] 图6是表示试样除去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56]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试样除去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1.试样导入装置的结构
[0058]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的结构例的流路图。
[0059] 试样导入装置10是用于将试样向气相色谱仪1导入的气相色谱仪用试样导入装置。在试样导入装置10设置封入有试样的样品管2,将在该样品管2内气化了的试样气体导
入到气相色谱仪1。另外,气相色谱仪1是包含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装置的概念。
[0060] 试样导入装置10包括捕获部3和流路切换部4等。捕获部3借助配管连接于流路切换部4。
[0061] 样品管2是由例如石英形成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管状的细长的构件,其在设置于试样导入装置10的状态下构成与流路切换部4相连通的配管的一部分。
[0062] 试样6以被夹持在一对石英棉5之间的状态保持在样品管2内。试样6例如是树脂等固体试样,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粘接剂等液体。载气经由配管向样品管2内供给,将
经过了一对石英棉5之间的载气向流路切换部4输送。该载气既可以是氮气或者氦气等非活
性气体,也可以是活性气体。
[0063] 捕获部3由例如捕获柱形成,其用于捕捉在样品管2内气化了的试样(试样气体)并使其浓缩。通过对浓缩有试样的捕获部3进行加热,从而使捕获部3内的试样挥发而脱离,利
用载气将该试样向气相色谱仪1供给。
[0064] 流路切换部4由例如具有6个口a~f的六通阀形成。流路切换部4的口a与在试样导入装置10设置的样品管2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捕获部3的两端部与流路切换部4的口b和口e
相连通。流路切换部4的口c与气相色谱仪1相连通。将载气向流路切换部4的口d供给。该载
气是氮气或者氦气等非活性气体。流路切换部4的口f与排气口相连通。
[0065] 气相色谱仪1包括试样导入部11和柱12等。将自捕获部3与载气一同向气相色谱仪1供给的试样从试样导入部11向柱12导入,并在试样经过柱12的过程中对其按试样成分进
行分离。利用检测器(未图示)对这样分离出的各试样成分进行检测,获得色谱图作为分析
结果。
[0066] 在该例子中,通过将自捕获部3向试样导入部11供给的试样的一部分与载气一同向外部排出,从而利用所谓的分流导入法将试样向柱12导入。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也可以是将自捕获部3向试样导入部11供给的试样全部向柱12导入这样的结构。
[0067] 在图1的状态下,流路切换部4的口a和口b相连通,口e和口f相连通。因而,从样品管2的一端侧(上游侧)供给的载气在经过样品管2内之后经由流路切换部4向捕获部3流入。
如后所述,通过从外部对样品管2进行加热,从而自收纳在内部的试样6提取预定的气体(试
样气体)。将在样品管2内产生的试样气体与向样品管2内供给的载气一同向流路切换部4输
送。然后,利用载气将试样气体向气相色谱仪1侧供给,并利用捕获部3捕捉试样气体。将被
捕获部3捕捉了试样之后的载气经由流路切换部4自排气口排出。
[0068] 此外,在图1的状态下,流路切换部4的口c和口d相连通。因而,向流路切换部4的口d供给的载气不会经过捕获部3,而是自口c被导向气相色谱仪1。
[0069] 图2是表示自图1的状态切换流路切换部4后的状态的流路图。在该状态下,流路切换部4的口b和口c相连通,口d和口e相连通。因而,向流路切换部4的口d供给的载气自口e向
捕获部3流入。此时,对捕获部3进行加热。由此,浓缩于捕获部3的试样脱离,并经由流路切
换部4的口b和口c向气相色谱仪1侧供给。此外,在图2的状态下,流路切换部4的口a和口f相
连通。
[0070] 这样,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通过对收纳有试样的状态下的样品管2进行加热并且使载气向该样品管2的内部流入,从而利用捕获部3将在样品管2内提取(脱离)的试样气体
捕获。然后,在捕获部3捕捉了试样之后,对流路切换部4进行切换。接着,通过对捕获部3进
行加热并且使载气向该捕获部3的内部流入,从而将试样自捕获部3向气相色谱仪1导入。
[0071] 此外,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如后所述,能够使样品管2适当地移动。图3是表示自图2的状态对流路切换部进行切换并使样品管2移动后的状态的流路图。
[0072] 试样导入装置10具有用于使样品管2移动并且对样品管2进行各种处理的结构,详细说明见后述。在图3中,示出了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为了进行针对样品管2而言的试样除
去处理(后述)而使样品管2移动后的状态。在图3中,流路切换部4构成与图1所示的状态下
的流路相同的流路。在该状态下,向流路切换部4的口d供给的载气自口c向气相色谱仪1引
导。即,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在进行针对样品管2而言的试样除去处理时,将不经过捕获部
3的载气向气相色谱仪1引导。
[0073] 2.加热机构的结构
[0074] 图4A~图4F分别是表示试样导入装置10中的样品管2的加热机构1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具体地讲,图4A示出了样品管2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图4B示出了样品管2抵接于按
压部30的状态。图4C示出了利用加热机构100对样品管2进行加热的状态。图4D示出了样品
管2位于除去位置的状态。图4E示出了将轴41插入样品管2而除去试样后的状态。图4F示出
了从样品管2抽出轴41后的状态。图5A~图5F是分别与图4A~图4F相对应的加热机构100的
侧视图。
[0075] 在进行分析之前,如图4A所示,在样品管2的内部收纳有试样6的状态下利用盖7将样品管2的两端部封闭。如上所述,试样6以被夹持在一对石英棉5之间的状态保持于样品管
2内。加热机构100包括用于保持样品管2的管保持部21、用于对样品管2进行加热的管加热
部22以及移动机构23。
[0076] 移动机构23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能够旋转的支承轴25和安装于支承轴25的螺母26。在支承轴25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将螺母26旋入到该螺纹牙从而
安装于支承轴25。管保持部21将样品管2保持为与支承轴25垂直且使该样品管2沿水平方向
延伸。螺母26固定于该管保持部21。由此,在使支承轴25旋转的情况下,管保持部21沿着支
承轴25与该支承轴25的旋转方向相应地向不同的方向移动。
[0077] 管加热部22是将加热块27和用于支承该加热块27的支承台28一体形成而成的结构,其以使支承轴25贯穿支承台28的状态配置。但是,支承轴25不是螺纹旋入于支承台28的
结构,而仅是贯穿支承台28,即使支承轴25旋转,管加热部22也不会像管保持部21那样移
动。因而,若使支承轴25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则能够使管保持部21靠近管加热部22,若使支
承轴25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则能够使管保持部21远离管加热部22。
[0078] 在相对于管保持部21而言与管加热部22的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设有按压部30,该按压部30用于对由管保持部21保持的样品管2进行按压并进行夹持。在以管保持部21位于
图4A和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的状态将样品管2设置于管保持部21时,首先通过使支承轴25
旋转从而使管保持部21向按压部30侧移动。
[0079] 由此,如图4B和图5B所示,管保持部21和样品管2位于按压位置,按压部30抵接于样品管2的外周面,在按压部30和管保持部21之间夹持样品管2。在该状态下,通过对把手
(未图示)进行操作从而自样品管2的两端拆下盖7。此时,在按压部30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能
够防止样品管2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0080] 之后,通过使支承轴25旋转,从而如图4C和图5C所示地使管保持部21向管加热部22侧移动。然后,在螺母26抵接于管加热部22的支承台28而停止时,样品管2与加热块27相
接触。在该位置(加热位置)处,将用于使载气在样品管2内流通的配管31连接于样品管2的
两端部。
[0081] 在该状态下,对加热块27进行加热,并且使载气经由配管31向样品管2内流通。由此,使预定的成分(试样成分)从样品管2内的试样6挥发并脱离,利用载气将该试样成分向
样品管2外送出,并使其被捕获部3捕捉。在图1中示出了该状态下的样品管2。
[0082] 在该例子中,例如将样品管2内加热到80°~100°。然后,自试样6提取VOC作为试样气体,使该VOC被捕获部3捕捉。此外,此时会从试样6提取出SVOC,但SVOC会附着于样品管2
的内壁而残留在样品管2内。
[0083] 之后,通过使冷却风扇32进行动作,从而对加热块27和样品管2进行冷却。然后,在样品管2被充分冷却之后,如上所述,对捕获部3进行加热,并且将载气向捕获部3内供给(参
照图2)。由此,使捕获部3内的试样成分挥发而脱离,利用载气将该试样成分向气相色谱仪1
引导。
[0084] 接着,通过使配管31自样品管2的两端部分离开并且使支承轴25旋转,从而如图4D和图5D所示地使管保持部21向按压部30侧移动。图4D和图5D所示的管保持部21和样品管2
的位置是除去位置。管保持部21和样品管2的除去位置位于图4A和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与
图4C和图5C所示的加热位置之间。
[0085] 在该状态下,利用试样除去机构40除去样品管2内的试样6(石英棉5和试样6)。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试样除去机构40具备轴41,详细说明见后述。然后,如图4E和图5E所示,
通过将轴41插入位于除去位置的样品管2内从而将试样6向样品管2外推出。
[0086] 在该例子中,推出到样品管2外的试样6被废弃,但也可以是将其回收再利用的结构。
[0087] 之后,如图4F和图5F所示,从样品管2内抽出轴41。试样导入装置10具备试样检测部50。试样检测部50用于检测位于除去位置的样品管2内有无试样,例如由光遮断器形成。
具体地讲,试样检测部50包括用于发出光的发光部51和用于接收来自发光部51的光的受光
部52。受光部52设于管保持部21。发光部51在受光部52的上方与受光部52隔开间隔地配置。
位于除去位置的样品管2位于发光部51和受光部52之间。在样品管2位于除去位置的状态
下,试样检测部50根据受光部52没有自发光部51接收到阈值以上的光量的光的情况而检测
到在样品管2内残留有试样6的情况,根据受光部52自发光部51接收到阈值以上的光量的光
的情况而检测到自样品管2内除去了试样6的情况。
[0088] 在利用试样检测部50检测到自样品管2内除去了试样6的情况时,使支承轴25旋转,使管保持部21向图4A和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返回。在该状态下,将样品管2自管保持部
21回收。之后,针对多个样品管2逐个重复上述动作(图4A~图4F的动作和图5A~图5F的动
作)。然后,自动地暂时回收多个样品管2。
[0089] 然后,将回收到的样品管2再次自动地逐个设置于管保持部21并使支承轴25旋转,从而使回收到的样品管2向加热位置移动。然后,与上述的图4C和图5C中的处理同样地,对
加热块27进行加热,并且使载气经由配管31向样品管2内流通。由此,使附着(残留)于样品
管2内的预定的成分(试样成分)挥发而脱离,利用载气将该试样成分向样品管2外送出,并
利用捕获部3将其捕捉。与上述的处理同样地,将捕获部3捕捉到的试样成分向气相色谱仪1
导入。对回收到的多个样品管2依次进行这样的处理。
[0090] 在该例子中,利用加热块27将样品管2内加热到例如280°~300°。然后,使残留于样品管2的SVOC释放,使该SVOC被捕获部3捕捉。
[0091] 另外,在该例子中,如上所述,暂时将除去试样之后的样品管2回收,之后对回收到的多个样品管2依次进行处理,但也可以不回收除去试样之后的样品管2,而是直接再次进
行利用管加热部22加热的处理。
[0092] 3.试样除去机构的结构
[0093] 图6是表示试样除去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
[0094] 试样除去机构40包括上述的轴41、加热块42、O形密封圈43、齿轮44以及气体供给部45。
[0095] 轴41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且形成为纵长的棒状。对轴41的表面实施了非活性化处理。轴41包括轴部411和接触部412。
[0096] 轴部411形成为呈直线状延伸的纵长的棒状。虽未图示,但在轴部411的周面形成有齿条。例如利用轨道等保持轴部411,该轴部411能够沿着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移动(能够
滑移)。
[0097] 接触部412安装在轴部411的顶端部。接触部412形成为圆板状,其以随着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去而逐渐变细的方式形成。接触部412以其轴线与轴部411的轴线一致的方式
能够相对于该轴部411装拆地安装于该轴部411。接触部412的顶端面(轴线方向一侧的面)
是接触面412A,接触部412的侧面(沿着以轴线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面)是锥面412B。接触面
412A沿着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平面延伸。锥面412形成为随着朝向接触面412A侧去而逐渐变
细的形状。接触部412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外径大于轴部411的外径。
[0098] 加热块42配置于在样品管2位于除去位置的状态下沿着轴线方向与样品管2相对的位置。加热块42形成为圆筒状。在加热块42的周面中央部形成有开口42A。在加热块42的
内部插入有轴41的一部分。加热块42的内径大于轴41的接触部412的外径。轴41以其轴线方
向与加热块42的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加热块42内。加热块42是轴加热部的一个例
子。
[0099] O形密封圈43配置在加热块42的端部的内侧。具体地讲,O形密封圈43配置在加热块42的端部且是与样品管2相对的那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在O形密封圈43的内侧贯
穿有轴41的轴部411。由此,O形密封圈43将加热块42的内表面和轴41的轴部411之间密封。
[0100] 齿轮44在与加热块42分离开的位置处与轴41的轴部411的周面接触。具体地讲,齿轮44是与轴41的轴部411的周面的齿条相卡合的小齿轮。齿轮44能够以与轴线方向正交的
正交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对其施加来自未图示的驱动部的驱动力而使其旋转。
[0101] 气体供给部45构成为将气体经由开口42A向加热块42内供给。在该例子中,气体供给部45将例如280°~300°的非活性气体向加热块42内供给。作为该非活性气体,例如能够
列举出氮气或者氦气等。气体供给部45是吹扫气体供给部的一个例子,从气体供给部45供
给的气体是吹扫气体的一个例子。
[0102] 如上所述,在将样品管2配置于除去位置时(参照图4D和图5D),在试样除去机构40中,使齿轮44沿着一个方向(在图6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0103] 于是,随着齿轮44的旋转,轴41(轴部411)沿着靠近样品管2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齿轮44旋转时,轴41进入样品管2内,轴41的接触部412的接触面412A与石英棉5(石英棉5和
试样6)接触。此时,在样品管2内,自接触部412的较细的部分(接触面412A)将轴41插入于样
品管2内。
[0104] 然后,在轴41进一步进入样品管2内时,利用接触部412的接触面412A将石英棉5和试样6向样品管2外推出(参照图4E和图5E)。
[0105] 之后,使齿轮44沿着相反的方向(在图6中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0106] 于是,随着齿轮44的旋转,轴41沿着远离样品管2的方向移动。并且,在齿轮44旋转时,将轴41自样品管2抽出。然后,将轴41(轴41的顶端侧的部分)配置在加热块42内。
[0107] 在这样的动作过程中,残留在样品管2内的试样成分会附着于轴41。在该例子中,在样品管2内残留有SVOC,由于是将轴41插入样品管2内,因此SVOC会附着于轴41。此时,试
样成分尤其会附着于轴41的接触部412的接触面412A。
[0108] 在将轴41自样品管2内抽出而配置于加热块42内时,利用加热块42对轴41的配置在加热块42内的部分进行加热。
[0109] 由此,使附着于轴41的试样成分释放(扩散)。
[0110] 此外,从气体供给部45向加热块42内供给气体(吹扫气体)。然后,将该气体向轴41的外周面吹送。
[0111] 由此,自轴41释放的试样成分自轴41向远处移动(飞散)。在加热块42内,由于加热块42的端部和轴41的轴部411之间被密封,因此释放的试样成分自加热块42的端部且是与
样品管2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向外侧流出。
[0112] 之后,每当样品管2配置于除去位置时均重复上述动作。此时,由于自轴41的表面除去了试样成分,因此抑制了在以前的动作过程中产生的试样成分混入样品管2内的情况,
抑制了所谓的交叉污染的发生。
[0113] 4.作用效果
[0114] (1)根据本实施方式,试样导入装置10具备试样除去机构40。如图4E所示,试样除去机构40用于除去由管保持部21保持的样品管2内的试样6。
[0115] 因此,在试样导入装置10中,能够自动地除去由管保持部21保持的样品管2内的试样6。
[0116] 其结果,能够省去操作者从样品管2取出试样6的操作。
[0117] 因而,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负担。此外,能够谋求试样导入装置10的一系列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化。
[0118] (2)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试样除去机构40具有棒状的轴41。通过将轴41插入样品管2内从而将收纳在内部的试样6向外部推出。
[0119]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除去样品管2内的试样。
[0120] (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试样除去机构40中,轴41包括轴部411和安装在轴部411的顶端部的接触部412。轴部411构成为能够在轴线方向上滑移。接触部412
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外径大于轴部411的外径。
[0121] 因此,在将轴41插入样品管2内时,接触部412接触于试样6和石英棉5。然后,通过将轴41进一步插入样品管2内,从而使接触部412将试样6(试样6和石英棉5)向样品管2外推
出。
[0122] 其结果,在利用试样除去机构40除去试样6时,能够将与试样6接触的接触部分限定于接触部412。
[0123] (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接触部412以能够相对于轴部411装拆的方式安装于轴部411。
[0124]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接触部412的更换、维护。
[0125] (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接触部412形成有随着朝向顶端去而逐渐变细的锥面412B。
[0126] 因此,在将接触部412插入样品管2内的情况下,能够自作为较细部分的接触面412A插入样品管2内。
[0127] 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接触部412插入样品管2内。
[0128] (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试样除去机构40具备加热块42。加热块42用于对自样品管2内抽出来的状态下的轴41进行加热。
[0129] 因此,在因将轴41插入样品管2内而导致残留于样品管2内的试样成分附着于轴41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利用加热块42对轴41进行加热从而使该附着的试样成分释放(扩散)。
[0130] 其结果,在连续地使用轴41的情况下,能够抑制附着有试样成分的状态下的轴41插入样品管2内的状况。
[0131] 因而,能够抑制因附着于轴41的试样成分混入样品管2内而导致对之后的分析等产生不良影响的、所谓的交叉污染的发生。
[0132] (7)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试样除去机构40具备气体供给部45。气体供给部45用于将吹扫气体向轴41的被加热块42加热的外周面吹送。
[0133] 因此,通过将吹扫气体自气体供给部45向轴41的外周面吹送,从而能够使自轴41的表面释放的试样成分自轴41向远处迅速地移动(飞散)。
[0134] 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交叉污染的发生。此外,由于能够缩短除去试样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提升试样除去机构40的效率(throughput)。
[0135] (8)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5F所示,试样导入装置10具备试样检测部50。试样检测部50用于在试样除去机构40的动作之后对样品管2内有无试样6进行检测。
[0136] 因此,能够通过试样检测部50的检测来确认到试样除去机构40正常地进行动作的情况即样品管2内的试样6被推出的情况。
[0137] 5.第2实施方式
[0138] 以下,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10。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39]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10的试样除去机构40的结构的示意图。
[0140]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试样除去机构40中,使轴41的接触部412与样品管2内的试样6接触而将试样6推出,从而除去样品管2内的试样6。与此相对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
除了利用与轴41的接触部412的接触之外,还能利用自轴41喷出的气体来除去试样6。
[0141] 具体地讲,在第2实施方式中,试样除去机构40还具备O形密封圈60。
[0142] O形密封圈60配置在加热块42的内侧。具体地讲,O形密封圈60处于加热块42内,且在轴线方向上与O形密封圈43隔开间隔地配置。在O形密封圈60的内侧贯穿有轴41的轴部
411。由此,O形密封圈60将加热块42的内表面和轴41的轴部411之间密封。
[0143] 由此,在加热块42内形成有由O形密封圈43、O形密封圈60及轴部411的外周面划定的内部空间70。此外,在加热块42的周面形成有开口42B、42C。
[0144] 在轴线方向上,开口42B配置于O形密封圈43和O形密封圈60之间,开口42C配置于比O形密封圈60靠样品管2侧的位置。
[0145] 气体供给部45用于自开口42B和开口42C分别向加热块42内供给气体。经由开口42B供给到加热块42内的气体向内部空间70流入。将经由开口42C供给到加热块42内的气体
作为吹扫气体向轴41的外周面吹送。在第2实施方式中,气体供给部45作为吹扫气体供给部
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推出用气体供给部发挥功能。
[0146] 在轴41形成有贯通孔41A。贯通孔41A在自轴部411的中央部到顶端部的整个范围内沿着轴线方向贯通轴部411的内部,并且沿着轴线方向贯通接触部412的内部。贯通孔41A
像图7那样地在轴41的接触部412位于样品管2内的状态下连通于内部空间70。
[0147] 自气体供给部45经由开口42B供给到加热块42内的内部空间70的气体经由贯通孔41A自接触部412的顶端喷出。
[0148] 由此,在将轴41插入样品管2内的情况下,除了利用接触部412的接触之外,还能够利用从接触部412喷出的气体(推出用气体)来将石英棉5和试样6向样品管2外推出。
[0149] 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轴41中,贯通孔41A形成在自轴部411的一端(顶端)到另一端的整个范围,自轴部411的另一端对来自气体供给部45的气体进行供给。
[0150]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试样导入装置10的试样除去机构40,气体供给部45将推出用气体向轴41内供给,使推出用气体自轴41的接触部412的顶端朝向样品管2内的试样6
喷出。
[0151] 因此,在将轴41插入到样品管2内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自气体供给部45喷出的推出用气体来将样品管2内的试样6推出。
[0152] 其结果,能够顺畅地推出样品管2内的试样6。
[0153] 6.变形例
[015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试样导入装置10作为气相色谱仪用试样导入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试样导入装置10也可以与其他的分析装置一同使用。
[0155]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试样除去机构40构成为,对自样品管2内抽出的轴41进行由加热块42实现的加热和来自气体供给部45的吹扫气体的供给这两个处理,但例如也
可以仅进行由加热块42实现的加热。另外,像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若对轴41进行加热和吹
扫气体的供给这两个处理,则能够提升试样除去机构40的效率。
[0156] 此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使轴41的接触部412与试样6接触而将试样6推出从而除去样品管2内的试样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此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除了
利用轴41的接触部412的接触之外还利用自轴41喷出的气体来除去试样6的情况进行了说
明。但是,也可以是,试样除去机构40利用除上述方法之外的方法来除去样品管2内的试样
6。例如,也可以是,试样除去机构40具有用于使样品管2倾斜的机构,利用该机构使样品管2
倾斜,从而在试样6的自重的作用下将试样6向样品管2外排出。
[0157] 此外,也可以是,试样除去机构40利用从轴41喷出的推出用气体在不使轴41的接触部412与试样6接触的前提下将样品管2内的试样6向外部排出。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抑
制试样成分附着于轴41,能够进一步抑制交叉污染的发生。
[0158] 此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将自气体供给部45供给的气体(吹扫气体)的一部分向轴41内供给并将其用作推出用气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设置独立于
气体供给部45的气体供给部,从该气体供给部向轴41内供给推出用气体。
[0159] 附图标记说明
[0160] 2、样品管;6、试样;10、试样导入装置;21、管保持部;40、试样除去机构;41、轴;42、加热块;45、气体供给部;50、试样检测部;411、轴部;412、接触部;412A、接触面;412B、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