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70555.X

文献号 : CN1104096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穆钧周铁钢梁增飞崔大鹏

申请人 : 北京建筑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该夯土墙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墙基、墙身以及压顶,所述墙身中穿设有多个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沿所述墙身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上顶面伸入至所述压顶内部,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下底面伸入至所述墙基内部。本发明提供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夯土墙体外闪,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墙基、墙身以及压顶,所述墙身中穿设有多个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沿所述墙身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上顶面伸入至所述压顶内部,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下底面伸入至所述墙基内部;在所述墙基与所述墙身之间还设有防水隔离层;

在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之间设有填充墙;所述填充墙中预埋有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分别穿过所述填充墙伸入至混凝土圈梁内部,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穿过的第一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一一对应焊接;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竖直边分别与H型钢梁焊接,所述H型钢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内部;所述混凝土圈梁中还设有多个横向钢筋,各所述横向钢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顶包括混凝土圈梁,所述墙身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的一侧设有L形台阶,所述混凝土圈梁设置在所述L形台阶上,且所述混凝土圈梁的顶面与所述墙身的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穿过的第二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各所述第二L型钢一一对应焊接;各所述第二L型钢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柱相连。

4.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S1、建造墙基,沿所述墙基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竖向钢筋,使各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墙基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所述墙基固定牢靠;

S2、在所述墙基的上顶面设置防水隔离层;

S3、在所述防水隔离层上夯筑墙身,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从下至上贯穿所述墙身;

S4、在所述墙身上建造压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压顶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所述压顶固定牢靠;

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之间设有填充墙,步骤S4具体包括:

在所述墙身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的一侧设置L形台阶;

在所述填充墙中预埋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竖直边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中的H型钢梁焊接;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的顶部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并将各所述竖向钢筋的顶部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对应焊接;

在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下方设置多个横向钢筋;

在所述L形台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圈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夯土墙体的高度大于3500mm时,步骤S3还包括:在所述墙身的中部设置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使各所述第二L型钢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柱进行连接;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钢筋对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00mm;

所述竖向钢筋伸入至所述压顶内的深度大于或等于300mm。

说明书 :

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夯土建筑具有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成本低廉、热工性能突出、可降解再生、加工过程低能耗无污染等优点,尤其夯土材料,具有当前常规节能材料无法比拟的生态性价比优势,因此夯土建筑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然而,传统夯土墙体在工艺、构造技术、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使其难以满足改善居住质量和房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也是制约其现代夯土应用的核心因素。
[0003] 目前,在现代夯土建筑中,用于提高夯土结构房屋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在房屋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并对夯土自身材料进行改良或改性,从而提高屋面结构的整体性及与夯土墙体的连接强度。然而,现有的这种夯土建筑建造方式,由于需要在夯土墙体上设置构造柱,因此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还会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解决现有夯土墙体建造成本高,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墙基、墙身以及压顶,所述墙身中穿设有多个竖向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沿所述墙身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上顶面伸入至所述压顶内部,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的下底面伸入至所述墙基内部;在所述墙基与所述墙身之间设有防水隔离层。
[0008] 进一步地,在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之间设有填充墙;所述压顶包括混凝土圈梁,所述墙身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的一侧设有L形台阶,所述混凝土圈梁设置在所述L形台阶上,且所述混凝土圈梁的顶面与所述墙身的顶面平齐。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墙中预埋有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分别穿过所述填充墙伸入至所述混凝土圈梁内部,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穿过的第一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一一对应焊接;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竖直边分别与H型钢梁焊接,所述H型钢梁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内部;所述混凝土圈梁中还设有多个横向钢筋,各所述横向钢筋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下方。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紧密设置;所述压顶包括混凝土顶板,在所述主体结构柱内部设有多个横向植筋,多个所述横向植筋沿所述主体结构柱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各所述横向植筋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主体结构柱伸入至所述混凝土顶板内部;所述混凝土顶板内部还设有多个箍筋以及分别与各所述箍筋绑扎设置的多个连接钢筋,各所述箍筋分别沿所述混凝土顶板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墙身内部设有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穿过的第二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各所述第二L型钢一一对应焊接;各所述第二L型钢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柱相连。
[0012]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3] S1、建造墙基,沿所述墙基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竖向钢筋,使各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墙基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所述墙基固定牢靠;
[0014] S2、在所述墙基的上顶面设置防水隔离层;
[0015] S3、在所述防水隔离层上夯筑墙身,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从下至上贯穿所述墙身;
[0016] S4、在所述墙身上建造压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压顶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与所述压顶固定牢靠。
[0017] 进一步地,当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之间设有填充墙时,步骤S4具体包括:
[0018] 在所述墙身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的一侧设置L形台阶;
[0019] 在所述填充墙中预埋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竖直边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中的H型钢梁焊接;
[0020]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的顶部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并将各所述竖向钢筋的顶部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对应焊接;
[0021] 在各所述第一L型钢的水平边下方设置多个横向钢筋;
[0022] 在所述L形台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圈梁。
[0023] 进一步地,当所述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紧密设置时,步骤S4具体包括:
[0024] 在所述主体结构柱内部预埋多个横向植筋,使各所述横向植筋沿所述主体结构柱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使各所述横向植筋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主体结构柱设置在所述墙身的顶部上方;
[0025] 在所述墙身的顶部分别设置多个箍筋,使各所述箍筋分别沿所述墙身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将各所述箍筋分别通过连接钢筋进行绑扎;
[0026] 在所述墙身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顶板。
[0027] 进一步地,当所述夯土墙体的高度大于3500mm时,步骤S3还包括:
[0028] 在所述墙身的中部设置与所述竖向钢筋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使各所述第二L型钢分别与所述主体结构柱进行连接;
[0029]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
[0030]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钢筋对应焊接。
[0031]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500mm;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植筋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300mm;所述竖向钢筋伸入至所述压顶内的深度大于或等于300mm;所述横向植筋伸入至所述主体结构柱内的深度大于或等于40d,其中d为所述横向植筋的直径。
[0032] (三)有益效果
[0033]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4]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无需设置构造柱,通过在墙身中穿设多个竖向钢筋,使各竖向钢筋的上端分别伸入至压顶内部,使各竖向钢筋的下端分别伸入至墙基内部,从而加强夯土墙体的结构强度,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夯土墙体外闪,而且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同时还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3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中墙基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中压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中压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40]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中墙身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中墙身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42] 图中:1:墙基;2:墙身;3:压顶;4:竖向钢筋;5:防水隔离层;6:主体结构柱;7:填充墙;8:第一L型钢;9:H型钢梁;10:横向钢筋;11:水泥砂浆抹平找坡;12:第一遮雨挡板;13:横向植筋;14:箍筋;15:连接钢筋;16:第二遮雨挡板;17:第二L型钢;18:U型钢;19:钢板预埋件;20:室外地坪;21:室内地坪。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4]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墙基1、墙身2以及压顶3。
[0045] 所述墙身2中穿设有多个竖向钢筋4,多个所述竖向钢筋4沿所述墙身2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46] 各所述竖向钢筋4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2的上顶面伸入至所述压顶3内部,各所述竖向钢筋4的下端分别穿过所述墙身2的下底面伸入至所述墙基1内部。
[0047] 其中,所述墙基1的顶面应当平整连贯,在所述墙基1与所述墙身2之间还设有防水隔离层5。通过设置所述防水隔离层5,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从所述墙身2渗透至所述墙基1中,对所述墙基1进行保护。
[0048] 其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所述防水隔离层5可以采用防水涂膜或防水卷材。
[0049] 也即,本申请所述的夯土墙体,与传统夯土墙体相比,无需设置构造柱,而是通过在夯土墙体内部设置多个竖向钢筋4,使得各竖向钢筋4能够分别与墙基1、墙身2以及压顶3固定牢靠,从而加强夯土墙体的结构强度,不仅提高了夯土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进而提高了夯土墙体的安全性能,还能够有效控制夯土墙体外闪,同时还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50] 具体来说,各所述竖向钢筋4均采用螺纹钢,所述螺纹钢的直径应当大于或等于20mm。
[0051] 具体来说,所述墙基1的设置高度优选大于或等于400mm。当然,所述墙基1的设置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所述墙基1的最低高度不应小于250mm。
[0052] 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当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6之间设有填充墙7时,所述压顶3包括混凝土圈梁301,所述墙身2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7的一侧设有L形台阶,所述混凝土圈梁301设置在所述L形台阶上,而且所述混凝土圈梁301的顶面与所述墙身2的顶面平齐。
[0053] 其中,所述填充墙7中预埋有与所述竖向钢筋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8,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分别穿过所述填充墙7伸入至所述混凝土圈梁301内部。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4穿过的第一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一L型钢8上的第一穿孔,并且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一一对应焊接。
[0054] 其中,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竖直边分别与H型钢梁9焊接,所述H型钢梁9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部。
[0055] 也即,各所述第一L型钢8分别与所述H型钢梁9焊接构成第一连接件,所述混凝土圈梁301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进行锚固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夯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所述夯土墙体的安全性能。
[0056] 具体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压顶3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在所述混凝土圈梁301内部还设有多个横向钢筋10,各所述横向钢筋1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下方。
[0057] 具体来说,在所述混凝土圈梁301的顶面以及所述墙身2的顶面上还设有水泥砂浆抹平找坡11,所述水泥砂浆抹平找坡11上设有第一遮雨挡板12,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从所述夯土墙体的顶部渗入至所述压顶3和墙身2,对所述夯土墙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0058] 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当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6紧密设置时,也即,在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6之间不设置填充墙,则所述压顶3包括混凝土顶板302,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部设有多个横向植筋13,多个所述横向植筋13沿所述主体结构柱6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59] 各所述横向植筋13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主体结构柱6伸入至所述混凝土顶板302内部。
[0060] 也即,所述混凝土顶板302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通过各所述横向植筋13进行锚固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夯土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所述夯土墙体的安全性能。
[0061] 具体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压顶3的结构强度和承载力,所述混凝土顶板302内部还设有多个箍筋14以及分别与各所述箍筋14绑扎设置的多个连接钢筋15。其中,多个所述箍筋14分别沿所述混凝土顶板302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0062] 具体来说,在所述混凝土顶板302的顶部还设有第二遮雨挡板16,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雨水从所述夯土墙体的顶部渗入至所述压顶3,对所述夯土墙体起到保护的作用。
[0063] 具体来说,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高度优选小于或等于3500mm。
[0064] 当然,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高度可以根据实际建造需求而定,但是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高度的最大高度不应大于7300mm。
[0065] 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高度大于3500mm时,在所述墙身2沿高度向的中部位置处还设有拉结结构,通过所述拉结结构实现所述墙身2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的可靠连接。
[0066] 其中,所述拉结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墙身2内部且与所述竖向钢筋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17。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水平边上分别设有供所述竖向钢筋4穿过的第二穿孔,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二L型钢17上的第二穿孔,并且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与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一一对应焊接。
[0067] 在本申请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夯土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设有填充墙7,则所述拉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填充墙7内部的U型钢18。
[0068] 其中,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竖直边分别与所述U型钢18的一侧焊接,所述U型钢18的另一侧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焊接。
[0069] 在本申请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夯土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紧密设置,则所述拉结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部的钢板预埋件19。
[0070] 其中,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竖直边分别与所述钢板预埋件19焊接。
[0071] 具体来说,沿所述墙身2的纵向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拉结结构,则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拉结结构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2100mm,从而保证所述墙身2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的连接强度。
[007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的建造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3] S1、建造墙基1,沿所述墙基1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竖向钢筋4,使各竖向钢筋4的下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墙基1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与所述墙基1固定牢靠。
[0074] S2、在所述墙基1的上顶面设置防水隔离层5。
[0075] S3、在所述防水隔离层5上夯筑墙身2,使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从下至上贯穿所述墙身2。
[0076] S4、在所述墙身2上建造压顶3,使各所述竖向钢筋4的上端分别伸入至所述压顶3内部,并使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与所述压顶4固定牢靠。
[0077] 也即,本申请所述的夯土墙体方法,通过在夯土墙体内部设置多个竖向钢筋4,并使各竖向钢筋4能够分别与墙基1、墙身2以及压顶3固定牢靠,不仅提高了夯土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进而提高了夯土墙体的安全性能,还能够有效控制夯土墙体外闪,同时还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78] 进一步来说,当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6之间设有填充墙7时,步骤S4具体包括:
[0079] 在所述墙身2的顶部面向所述填充墙7的一侧设置L形台阶。
[0080] 在所述填充墙7中预埋与所述竖向钢筋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L型钢8,将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竖直边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中的H型钢梁9焊接。
[0081]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4的顶部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并将各所述竖向钢筋4的顶部分别与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对应焊接。
[0082] 在各所述第一L型钢8的水平边下方设置多个横向钢筋10。
[0083] 在所述L形台阶上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圈梁301。
[0084] 在所述混凝土圈梁301的顶面以及所述墙身2的顶面上设置水泥砂浆抹平找坡11。
[0085] 在所述水泥砂浆抹平找坡11上设置第一遮雨挡板12。
[0086] 进一步来说,当夯土墙体与主体结构柱6紧密设置时,步骤S4具体包括:
[0087] 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部预埋多个横向植筋13,使各所述横向植筋13沿所述主体结构柱6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使各所述横向植筋13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主体结构柱6设置在所述墙身2的顶部上方。
[0088] 在所述墙身2的顶部分别设置多个箍筋14,使各所述箍筋14分别沿所述墙身2的横向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将各所述箍筋14分别通过连接钢筋15进行绑扎。
[0089] 在所述墙身2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顶板302。
[0090] 在所述混凝土顶板302的顶部设置第二遮雨挡板16。
[0091] 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夯土墙体的高度大于3500mm,且所述夯土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之间设有填充墙7时,步骤S3还包括:
[0092] 在所述墙身2的中部设置与所述竖向钢筋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17。
[0093]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竖直边分别与埋设在所述填充墙7内部的U型钢18的一侧进行焊接,其中所述U型钢18的另一侧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焊接。
[0094]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
[0095]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水平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钢筋4对应焊接。
[0096] 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夯土墙体的高度大于3500mm,且所述夯土墙体与所述主体结构柱6紧密设置时,步骤S3还包括:
[0097] 在所述墙身2的中部设置与所述竖向钢筋4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L型钢17。
[0098]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竖直边分别与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部的钢板预埋件19进行焊接。
[0099] 将各所述竖向钢筋4分别对应穿过各所述第二L型钢的水平边。
[0100] 将各所述第二L型钢17的水平边分别与各所述竖向钢筋4对应焊接。
[0101] 进一步来说,在步骤S1中,所述墙基1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也可以采用砖或灌浆毛石等可承受土墙荷载的墙体材料砌筑而成。
[0102] 具体来说,在步骤S1中,在建造所述墙基1时,所述墙基1的顶面距离室外地坪20的净高优选大于或等于400mm,从而保证所述墙基1的承载强度。
[0103] 当然,所述墙基1的顶面距离室外地坪20的净高可以根据实际建造需求而定,但是所述墙基1的顶面距离室外地坪20的最低净高不应小于250mm。
[0104] 具体来说,在设置所述竖向钢筋4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竖向钢筋4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或等于1500mm,从而保证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0105] 具体来说,在设置所述横向植筋13时,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植筋13之间的间距应当小于或等于300mm,从而保证所述夯土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0106] 具体来说,所述横向植筋13伸入至所述主体结构柱6内的深度应当大于或等于40d,其中d为所述横向植筋13的直径。
[0107] 具体来说,所述竖向钢筋4伸入至所述压顶3内的深度应当大于或等于300mm,从而保证所述竖向钢筋4与所述压顶3之间的连接强度。
[0108]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采用竖向钢筋加强的无构造柱夯土墙体及其建造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夯土墙体外闪,提高了墙体的整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10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1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1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