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703865.7

文献号 : CN1104280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存良郭润增耿志军刘杰周儒军

申请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并定期对条形码进行更新。识别端校验从二维码中获得的用户信息,同时比对从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获得的校验信息,当用户信息校验通过,且不同时期对应的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由于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用于校验,其中,条形码定期更新,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账户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

所述识别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生成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二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

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时,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还包括:所述识别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所述识别端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

3.一种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二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以所述使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和条形码,所述条形码为所述第一条形码或所述第二条形码。

5.一种识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生成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二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

比对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识别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对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

7.一种用户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更新模块,用于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第二标识信息和随机数生成的,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取的或预设的,以所述使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2或3~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2或3~4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背景技术

[0002] 在支付场景中,经常使用二维码作为用户付款的凭证,常见的有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作为一种图形编码很容易被复制,导致用户账户被盗用,对用户的财产造成威胁。目前采用二维码结合地理位置信息的方法避免二维码被复制,具体为:在二维码中加入用户当前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信息,识别终端通过判断二维码中的地址位置信息与自身位置的距离,确定二维码是否被复制。但用户端获取地理位置的稳定性较差,同时会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二维码。

发明内容

[0003] 由于二维码结合位置信息的方法在防止二维码被复制时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二维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识别端及用户端。
[0004]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包括:
[0005] 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006] 所述识别端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生成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0007] 所述识别端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08]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包括:
[0009] 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0010] 所述用户端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以所述使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11]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端,包括:
[0012]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013] 校验模块,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生成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0014] 比对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15] 可选地,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的;
[0016] 所述比对模块还用于:
[0017] 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0018] 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
[0019]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包括:
[0020]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0021] 更新模块,用于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以所述使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22]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0023] 生成二维码,并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
[0024] 所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
[0025] 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二条形码。
[0026]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0027] 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和条形码,所述条形码为所述第一条形码或所述第二条形码。
[0028]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校验方法的步骤。
[0029]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校验方法的步骤。
[0030]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并定期对条形码进行更新。识别端在对用户进行校验时,不仅校验从二维码中获得的用户信息,同时从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获得校验信息,然后比对不同时期获得校验信息,当用户信息校验通过,且不同时期的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由于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用于校验,其中,条形码定期更新,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了账户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0034]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和条形码的组合示意图;
[0035]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和条形码的组合示意图;
[0037]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8]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42]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0043] 条形码:又称一维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0044] 二维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支付等场景。
[0045] 二维码复制:二维码本身是以图片为载体,图片的性质导致其很容易被复制多份。
[0046] 乘车码:使用在交通场景的二维码,通常包含用户的个人账户信息。
[0047] 付款码:用来向收款方支付的二维码,通常包含用户的个人账户信息。
[0048]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用户在使用二维码时,比如采用二维码进行支付或者乘车,二维码容易被复制,比如被截图、被拍照等。复制获得的二维码仍旧可以继续使用,比如不法用户将复制获得的付款码用于付款,从而给用户的财产造成损失。
[0049] 考虑到二维码之所以会被复制,是因为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后,在一段较长时间内没有使用二维码,从而给不法用户提供了复制二维码的时间。其次,识别端只校验一次二维码,就判断出用户是否合法,使得二维码复制后可以直接用于校验并使用。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验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第二条形码是用户端生成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且第一检验信息和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相同。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50] 由于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用于校验,其中,条形码定期更新,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账户安全性。
[005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校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用户端101、识别端102以及后台服务器103。
[0052] 用户端101是具备网络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等。用户端101上安装有应用程序,比如支付类应用程序、交通类应用程序等。识别端102为用于收款的机器,比如二维码收款机、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简称POS)机等。后台服务器103为结算扣款的服务器,后台服务器103是一台服务器或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云计算中心。用户端101、识别端102以及后台服务器103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0053] 场景一、请参见图2,用户在需要支付时,打开用户端101上安装的支付应用程序,然后在支付应用程序中生成付款码,该付款码包括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付款码具体如图3所示。用户将用户端101中的付款码展示在识别端102的扫描区域。识别端102扫描付款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102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再次扫描用户端101示出的付款码,此时付款码中的条形码为更新后的第二条形码,用户端101更新条形码的时间间隔小于识别端识别并校验付款码的时长。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形码和第二条形码为用于校验的条形码,与用于付款的条形码不同。
识别端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判断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识别端102将交易数据发送后台服务器103。后台服务器103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然后将交易结果数据分别发送至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显示交易结果数据。
[0054] 场景二、用户在乘坐公交车时,打开用户端101上安装的乘车应用程序,然后在乘车应用程序中生成乘车码,该乘车码包括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用户将用户端101中的乘车码展示在公交车上安装的识别端102的扫描区域。识别端102扫描乘车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识别端102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再次扫描用户端101示出的乘车码,此时乘车码中的条形码为更新后的第二条形码,用户端101更新条形码的时间间隔小于识别端识别并校验乘车码的时长。识别端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判断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识别端102将交易数据发送后台服务器103。后台服务器103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然后将交易结果数据分别发送至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用户端101和识别端102显示交易结果数据。
[0055] 基于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的流程可以由用户端和识别端交互执行,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S401,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
[0057] 步骤S402,用户端示出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
[0058] 具体地,用户端生成的二维码和条形码可以根据预设位置关系进行组合,比如,如图3所示,条形码位于二维码的下方。又比如,如图5所示,条形码位于二维码的右侧。二维码和条形码组合后可以用于支付、乘车等,其中二维码中包括用户信息,条形码中包括校验信息。用户端将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0059] 步骤S403,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060] 具体地,识别端识别扫描范围内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首先解析二维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然后解析第一条形码,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061] 步骤S404,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0062] 识别端将从二维码中获得的用户信息与从后台服务器获得的用户信息进行比对,当两者一致时,则确定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否则确定用户信息校验不通过。
[0063] 步骤S405,用户端在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
[0064] 步骤S406,用户端示出二维码和第二条形码。
[0065] 具体地,用户端每间隔预设时长更新条形码,二维码不发生改变。为了使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能及时识别第二条形码,用户端更新条形码的间隔时长可以小于识别端识别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以及校验用户信息的总时长。
[0066] 步骤S407,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
[0067] 具体地,第一检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分别是从第一条形码和第二条形码中获取的,第一条形码和第二条形码不相同,因此第一校验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不相同。
[0068] 步骤S408,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69] 由于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用于校验,其中,条形码定期更新,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账户安全性。
[0070] 可选地,第一条形码和第二条形码至少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实施方式生成:
[007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并根据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用户端在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二维码和第二条形码。
[0072] 具体地,二维码通过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包括数字、字母、字符等信息,用户端可以从二维码中选取部分数据符号作为标识信息,然后基于选取的标识信息生成条形码,针对不同的条形码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符号信息。示例性地,从二维码中选取数字“12345”作为标识信息,然后以数字“12345”作为开头,生成条形码。示例性地,从二维码中选取数字“12345”作为标识信息,然后采用数字“12345”结合随机数生成校验信息,以校验信息为开头,结合其他字符生成条形码。
[0073] 进一步地,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识别端从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识别端确定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第二标识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74] 具体实施中,标识信息与校验信息满足的关联关系可以是标识信息与校验信息一致,识别端从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后,将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进行比对,将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校验信息进行比对,若都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75] 标识信息与校验信息满足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标识信息结合随机数可以生成校验信息。识别端从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后,采用第一标识信息结合随机数生成第一校验信息,采用第二标识信息结合随机数生成第二校验信息,然后将生成的第一校验信息与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的第一校验信息进行比对,将生成的第二校验信息与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的第二校验信息进行比对,若都一致,则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76] 由于用户端采用二维码中的标识信息生成条形码,故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生成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进一步从二维码中解析出标识信息,然后校验标识信息与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提高校验的复杂度,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
[0077]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并根据预设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用户端在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预设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二维码和第二条形码。
[0078] 具体地,预设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数字、字母、字符等,针对不同的条形码可以设置不同的标识信息,用户端和识别端预先约定预设标识信息的规则。示例性地,设定预设的标识信息为“abc”,以“abc”作为开头,生成条形码。示例性地,设定预设的标识信息为“abc”,采用“abc”结合随机数生成校验信息,以校验信息为开头,结合其他字符生成条形码。
[0079] 进一步地,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识别端根据标识信息的预设规则,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第二标识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具体实施中,标识信息与校验信息满足的关联关系可以是标识信息与校验信息一致,也可以是标识信息结合随机数可以生成校验信息。
[0080] 由于用户端采用约定的预设规则设置标识信息并生成条形码,故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生成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可以根据约定的预设规则确定标识信息,然后校验标识信息与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校验的复杂度,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性。
[0081] 可选地,用户端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和条形码,条形码为第一条形码或第二条形码。
[0082] 具体实施中,用户端在接收截屏请求时,说明当前存在复制二维码的风险,故可以更新二维码,然后基于更新后的二维码中的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和第二条形码,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
[0083]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场景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校验方法的流程,该方法由用户端、识别端以及后台服务器交互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4] 步骤S601,当用户需要付款时,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并根据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
[0085] 具体地,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组合成付款码用于付款。
[0086] 步骤S602,用户端将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0087] 步骤S603,识别端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088] 步骤S604,识别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0089] 步骤S605,用户端在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第二条形码。
[0090] 步骤S606,用户端将二维码和第二条形码展示在识别端的扫描区域。
[0091] 步骤S607,识别端在对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
[0092] 步骤S608,识别端从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0093] 步骤S609,识别端在确定第一校验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一校验信息一致,且第二标识信息与第二校验信息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094] 步骤S610,识别端发送交易数据至后台服务器。
[0095] 步骤S611,后台服务器根据交易数据进行扣款,并生成交易结果数据。
[0096] 步骤S612,后台服务器将交易结果数据发送至用户端。
[0097] 步骤S613,用户端向用户展示交易结果。
[0098] 步骤S614,后台服务器将交易结果数据发送至识别端。
[0099] 步骤S615,识别端向商户展示交易结果。
[0100] 由于用户端生成二维码和条形码用于校验,其中,条形码定期更新,从而提高二维码复制的难度。其次,识别端在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和比对不同时期的条形码中的校验信息后,确定用户是否合法,相较于单次校验二维码中的用户信息确定用户是否合法来说,提高了校验的复杂度,使二维码在被复制后也不能直接使用,从而提高账户安全性。
[0101]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端,如图7所示,该识别端700包括:
[0102] 识别模块701,用于识别用户端示出的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
[0103] 校验模块702,用于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用户端示出的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生成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的;
[0104] 比对模块70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105] 可选地,所述第一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条形码是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的;
[0106] 所述比对模块703还用于:
[0107] 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之后,以及在确定用户校验通过之前,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0108] 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一关联关系,且确定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满足预设的第二关联关系。
[0109]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端,如图8所示,该用户端800包括:
[0110] 处理模块801,用于生成二维码和第一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以使识别端识别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从所述二维码中获得用户信息并从所述第一条形码中获得第一校验信息,并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校验;
[0111] 更新模块802,用于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以所述使识别端在对所述用户信息校验通过后,识别所述第二条形码,从所述第二条形码中获得第二校验信息,并在确定所述第一校验信息与所述第二校验信息不一致时,确定用户校验通过。
[0112]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801具体用于:
[0113] 生成二维码,并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一标识信息生成第一条形码;
[0114] 所述更新模块802具体用于:
[0115] 在生成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一条形码之后间隔预设时长,根据所述二维码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生成第二条形码,并示出所述二维码和所述第二条形码。
[0116] 可选地,所述更新模块802还用于:
[0117] 在接收到截屏请求时,更新示出的二维码和条形码,所述条形码为所述第一条形码或所述第二条形码。
[0118]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902,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处理器901与存储器9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图9中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为例。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011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902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901通过执行存储器902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前述的校验方法中所包括的步骤。
[0120] 其中,处理器901是计算机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计算机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指令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2内的数据,从而进行校验。可选的,处理器90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901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可以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它们也可以在独立的芯片上分别实现。
[0121] 处理器9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0122] 存储器9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存储器902可以包括至少一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带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等。存储器9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902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0123]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校验方法的步骤。
[0124]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125]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26]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27]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28]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2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