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阀单元及跨骑型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19037.5

文献号 : CN1104313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梶原咏介时任显小野惇也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液压阀单元(53)具备将主液压缸侧与从动液压缸侧连通的主油路(54)、以及绕过主油路(54)的阀机构(56)的旁通油路(55),主油路(54)与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使轴线(C4、C5)的朝向相互一致地配置,且在将阀体(53a)安装于预先设定出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与主油路(54)同一高度或者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压阀单元(53),其设置于使工作油产生液压的主液压缸(51s)与通过由所述主液压缸(51s)产生的液压进行工作的从动液压缸(28)之间,用于控制由所述主液压缸(51s)产生的液压向所述从动液压缸(28)的传递,其中,所述液压阀单元(53)具备:

阀体(53a);

主油路(54),其形成于所述阀体(53a)内,用于将所述主液压缸(51s)侧与所述从动液压缸(28)侧连通;

阀机构(56),其将所述主油路(54)开通或切断;

旁通油路(55),其形成于所述阀体(53a)内,用于将上游侧油路(54a)与下游侧油路(54b)连通,所述上游侧油路(54a)是所述主油路(54)的比所述阀机构(56)靠所述主液压缸(51s)侧的油路,所述下游侧油路(54b)是所述主油路(54)的比所述阀机构(56)靠所述从动液压缸(28)侧的油路;以及单向阀(55v),其设置于所述旁通油路(55),用于使所述工作油在从所述上游侧油路(54a)向所述下游侧油路(54b)的方向上流通,所述主油路(54)与所述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使轴线(C4、C5)的朝向相互一致地配置,且在将所述阀体(53a)安装于预先设定出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旁通油路(55)的所述主体部(55a)配置于与所述主油路(54)同一高度或比所述主油路(54)高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

所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检测所述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57、58),所述液压传感器(57、58)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相对于所述主油路(54)及所述旁通油路(55)的所述主体部(55a)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

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旁通油路(55)的所述主体部(55a)配置于比所述主油路(54)高的位置,所述液压传感器(57、58)以位于所述旁通油路(55)的所述主体部(55a)的下方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所述旁通油路(55)具备分支油路(55j、55k),该分支油路(55j、55k)从所述主油路(54)沿着与所述主油路(54)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主油路(54)侧朝向所述旁通油路(55)的所述主体部(55a)而向斜上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所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C3)的方式配置的蓄能器(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

所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检测所述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57、58),所述液压传感器(57、58)与所述蓄能器(61)使轴线(C1、C2、C3)的朝向相互一致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其中,所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用于将所述工作油所包含的空气排出的放泄构件(60A、

60B),

所述放泄构件(60A、60B)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位于所述旁通油路(55)的上方的方式配置。

8.一种跨骑型车辆(1),其中,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阀单元(53)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

说明书 :

液压阀单元及跨骑型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压阀单元及跨骑型车辆。
[0002]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31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7-108508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0003] 对于使用于机动二轮车等的变速器,已知有驾驶员进行变速器的变速操作,变速器的离合器的断接操作自动地进行的所谓的半自动的变速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变速系统具备:使工作油产生液压的液压产生装置、通过由液压产生装置产生的液压来使离合器断接的从动液压缸、以及控制从液压产生装置向从动液压缸传递的液压的液压控制装置。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75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此外,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在机动二轮车等车辆的组装时、变速系统的维护时,需要向变速系统的液压系统填充工作油。在此,液压控制装置(液压阀单元)具备用于控制液压的阀等,其内部的油路等的结构变得复杂。因此,在填充工作油之后,将残留于油路的空气排出的排气作业耗费工时。
[0008]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且效率良好地进行排气作业的液压阀单元及跨骑型车辆。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1)本发明的一方案提供一种液压阀单元,其设置于使工作油产生液压的主液压缸与通过由所述主液压缸产生的液压进行工作的从动液压缸之间,用于控制由所述主液压缸产生的液压向所述从动液压缸的传递,其中,所述液压阀单元具备:阀体;主油路,其形成于所述阀体内,用于将所述主液压缸侧与所述从动液压缸侧连通;阀机构,其将所述主油路开通或切断;旁通油路,其形成于所述阀体内,用于将上游侧油路与下游侧油路连通,所述上游侧油路是所述主油路的比所述阀机构靠所述主液压缸侧的油路,所述下游侧油路是所述主油路的比所述阀机构靠所述从动液压缸侧的油路;以及单向阀,其设置于所述旁通油路,用于使所述工作油在从所述上游侧油路向所述下游侧油路的方向上流通,所述主油路与所述旁通油路的主体部使轴线的朝向相互一致地配置,且在将所述阀体安装于预先设定出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旁通油路的所述主体部配置于与所述主油路同一高度或比所述主油路高的位置。
[0011]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液压阀单元还具备检测所述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所述液压传感器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相对于所述主油路及所述旁通油路的所述主体部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
[0012] (3)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旁通油路的所述主体部配置于比所述主油路高的位置,所述液压传感器以位于所述旁通油路的所述主体部的下方的方式配置。
[0013]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旁通油路具备分支油路,该分支油路从所述主油路沿着与所述主油路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主油路侧朝向所述旁通油路的所述主体部而向斜上方延伸。
[0014] (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液压阀单元还具备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的方式配置的蓄能器。
[0015] (6)在上述(5)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液压阀单元还具备检测所述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所述液压传感器与所述蓄能器使轴线的朝向相互一致地配置。
[0016] (7)在上述(1)至(6)中任一项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液压阀单元还具备用于将所述工作油所包含的空气排出的放泄构件,所述放泄构件在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位于所述旁通油路的上方的方式配置。
[0017] (8)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其中,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方案的液压阀单元53安装于所述安装位置。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上述(1)的方案,通过将主油路与旁通油路的主体部使轴线相互一致地配置,能够使液压阀单元小型化,并且将混入到工作油的空气从主油路及旁通油路的轴向的一端侧容易且效率良好地排出。另外,通过将旁通油路的主体部配置于与主油路同一高度或比主油路高的位置,能够容易地排出旁通油路的空气。
[0020] 根据上述(2)的方案,通过将液压传感器相对于主油路及旁通油路的主体部设置于下方,能够从液压传感器将空气向上方的主油路、旁通油路排出,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气作业。
[0021] 根据上述(3)的方案,通过在配置于比主油路高的位置的旁通油路的主体部的下方设置液压传感器,能够抑制液压传感器向下方突出的尺寸,能够使液压阀单元小型化。
[0022] 根据上述(4)的方案,旁通油路的分支油路从主油路侧朝向旁通油路的主体部而向斜上方延伸,因此在分支油路中,能够将空气从主油路侧朝向旁通油路的主体部侧排出,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气作业。另外,能够容易在旁通油路的主体部的下方确保液压传感器的配置空间。
[0023] 根据上述(5)的方案,通过将蓄能器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的方式配置,能够容易地从蓄能器排出空气。
[0024] 根据上述(6)的方案,通过使液压传感器与蓄能器的轴线一致,能够实现液压阀单元的小型化。
[0025] 根据上述(7)的方案,通过在与主油路同一高度或比主油路高的位置配置的旁通油路、即在液压阀单元中配置于最高的位置的旁通油路的上方设置放泄构件,能够容易地从放泄构件排出空气。
[0026] 根据上述(8)的方案,能够容易地进行液压阀单元的排气作业,因此能够提高跨骑型车辆的组装性、维护性。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8] 图2是上述机动二轮车的变速器及变换机构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包括离合器致动器的离合器工作系统的简要说明图。
[0030] 图4是变速系统的框图。
[0031] 图5是表示离合器致动器的供给液压的变化的图表。
[0032] 图6是离合器致动器的液压阀单元的俯视图。
[0033] 图7是液压阀单元的包括局部截面的俯视图。
[0034]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0035] 图9是图6的IX-IX剖视图。
[0036] 图10是图6的X-X剖视图。
[0037] 图11是图6的XI-X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的朝向,若无特殊记载则设为与以下说明的对于车辆而言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中适当部位示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以及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003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适用于作为跨骑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机动二轮车1的前轮2支承于左右一对前叉3的下端部。
[0040] 左右前叉3的上部经由转向柱4支承于车架5的前端部的头管6。在转向柱4的顶桥上安装有杆式的转向车把4a。
[0041] 车架5具备:头管6;主管7,其从头管6的上部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中央向后下方延伸;左右枢轴框架8,它们与主管7的后端部的下方相连;左右下行管10,它们从头管6的下部以比主管7陡的角度向后下方延伸;以及座椅框架9,其与主管7及左右枢轴框架8的后方相连。在左右枢轴框架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摆臂11的前端部。在摆臂11的后端部支承有机动二轮车1的后轮12。
[0042] 在左右主管7的上方支承有燃料箱18。在燃料箱18的后方且座椅框架9的上方支承有座椅19。
[0043] 在左右主管7的下方悬挂有机动二轮车1的原动机即动力单元PU。动力单元PU经由例如链式传动机构与后轮12链接。
[0044] 动力单元PU一体地具有位于其前侧的发动机13和位于后侧的变速器21。发动机13例如是使曲轴14的旋转轴沿着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的多气缸发动机。发动机13使气缸16向曲轴箱15的前部上方立起。曲轴箱15的后部成为收容变速器21的变速箱17。
[0045] 如图2所示,变速器21是具有主轴22及中间轴23、以及跨主轴22及中间轴23的变速齿轮组24的有级式的变速器。中间轴23构成变速器21以及动力单元PU的输出轴。中间轴23的端部向曲轴箱15的后部左侧突出,并经由所述链式传动机构与后轮12连结。
[0046] 一并参照图3,变速器21的主轴22及中间轴23在曲轴14的后方沿前后排列配置。在主轴22的右端部同轴配置有通过离合器致动器50进行工作的离合器26。离合器26例如是湿式多盘离合器、所谓的常开式离合器。即,离合器26通过来自离合器致动器50的液压供给成为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连接状态,当来自离合器致动器50的液压供给消失时,返回不能够动力传递的断开状态。
[0047] 参照图2,曲轴14的旋转动力经由离合器26向主轴22传递,并从主轴22经由变速齿轮组24的任意的齿轮对向中间轴23传递。在中间轴23的向曲轴箱15的后部左侧突出了的左端部安装有所述链式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27。
[0048] 在变速器21的后上方收容有对变速齿轮组24的齿轮对进行切换的变换机构25。变换机构25通过与主轴22及中间轴23平行的中空圆筒状的换挡鼓36的转动,使多个换挡拔叉37与在换挡鼓36的外周形成的引导槽的图案相应地进行工作,来切换在变速齿轮组24的主轴22与中间轴23之间的动力传递中使用的齿轮对。
[0049] 变换机构25具有与换挡鼓36平行的换挡心轴31。
[0050] 在换挡心轴31转动时,固定于换挡心轴31的换挡臂31a使换挡鼓36转动,使换挡拔叉37与引导槽的图案相应地进行轴向移动,来切换变速齿轮组24内的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齿轮对(即,切换变速挡。)。
[0051] 为了使变换机构25能够操作,换挡心轴31使轴外侧部31b向曲轴箱15的车宽方向外侧(左方)突出。在换挡心轴31的轴外侧部31b同轴安装有换挡载荷传感器42(参照图4)。在换挡心轴31的轴外侧部31b(或换挡载荷传感器42的转动轴)上经由未图示的连杆连结有供驾驶员进行脚操作的换挡踏板32。
[0052] 如图1所示,换挡踏板32的前端部经由沿着左右方向的轴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曲轴箱15的下部。在换挡踏板32设置有供放在脚踏板32a的驾驶员的脚尖踩踏的踏板部。
[0053] 如图2所示,包括换挡踏板32及变换机构25在内而构成进行变速器21的变速挡齿轮的切换的换挡装置35。在换挡装置35中,将在变速箱17内对变速器21的变速挡进行切换的集合体(换挡鼓36、换挡拔叉37等)称为向变速工作部35a,将被输入对换挡踏板32进行的变速动作而绕换挡心轴31的轴转动并使该转动向所述变速工作部35a传递的集合体(换挡心轴31、换挡臂31a等)称为变速操作接受部35b。
[0054] 在此,机动二轮车1采用了驾驶员进行变速器21的变速操作(换挡踏板32的脚操作)、且根据换挡踏板32的操作而利用电气控制自动地进行离合器26的断接操作的所谓的半自动的变速系统。
[0055] 如图4所示,上述变速系统具备离合器致动器50、ECU60(Electronic Control Unit、控制部)及各种传感器41~45。
[0056] ECU60基于来自根据换挡鼓36的转动角来检测变速挡位的换挡鼓角度传感器(齿轮位置传感器)41、以及对输入到换挡心轴31的操作转矩进行检测的换挡载荷传感器(转矩传感器)42的检测信息、以及来自节气门开度传感器43、车速传感器44及发动机转速传感器45等的各种车辆状态检测信息等,来控制离合器致动器50的工作,并且控制点火装置46及燃料喷射装置47的工作。还向ECU60输入来自离合器致动器50的液压传感器57、58的检测信息。
[0057] 一并参照图3,离合器致动器50由ECU60控制工作,从而能够控制将离合器26断接的液压。离合器致动器50具备液压致动器51和液压阀单元53。
[0058] 液压致动器51具备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52(以下简称为马达52。)和由马达52驱动的主液压缸51s。
[0059] 主液压缸51s在马达52的驱动下使液压缸主体51a内的活塞51b产生行程,从而能够相对于从动液压缸28而供给或排出液压缸主体51a内的工作油。图中附图标记51e表示与主液压缸51s连接的贮存箱。
[0060] 马达52在其驱动轴52a上经由传递齿轮52b、变换机构52c而连结有主液压缸51s的活塞51b。变换机构52c将驱动轴52a及传递齿轮52b的旋转运动变换为活塞51b的行程运动,因此例如使用滚珠丝杠机构。
[0061] 液压阀单元53设置于主液压缸51s与从动液压缸28之间。液压阀单元53具备主油路54、阀机构(螺线管阀56)、旁通油路55、单向阀55v、以及液压传感器57、58。
[0062] 主油路54形成为将主液压缸51s侧与从动液压缸28侧连通。螺线管阀56将主油路54开通或切断。螺线管阀56是所谓的常开阀。
[0063] 旁通油路55绕过螺线管阀56将主油路54的上游侧油路54a与下游侧油路54b连通。单向阀55v设置于旁通油路55,在从上游侧油路54a向下游侧油路54b的方向上使工作油流通,限制逆向的工作油的流通。
[0064] 液压传感器57、58夹着螺线管阀56而分别检测主液压缸51s侧及从动液压缸28侧的工作油的液压。
[0065] 如图2所示,从动液压缸28同轴配置于主轴22的左方。从动液压缸28在来自离合器致动器50的液压供给时,将贯穿主轴22内的推杆28a向右方按压。从动液压缸28通过向右方按压推杆28a,由此经由该推杆28a使离合器26向连接状态工作。当所述液压供给消失时,从动液压缸28解除对推杆28a的按压,使离合器26返回断开状态。
[0066] 为了将离合器26维持为连接状态而需要持续进行液压供给,但会与此相应地消耗电力。于是,如图3所示,在离合器致动器50的液压阀单元53设置螺线管阀56,在向离合器26侧进行液压供给后,关闭螺线管阀56。由此,设为维持向离合器26侧的供给液压、并对液压补充压力下降的量(再补充泄漏的量)的结构,从而抑制能量消耗。
[0067] 接着,参照图5的图表来说明离合器控制系统的作用。在图5的图表中,纵轴表示下游侧液压传感器58检测出的供给液压,横轴表示经过时间。
[0068] 在机动二轮车1的停车时(怠速时),由ECU60控制的马达52及螺线管阀56均处于电力供给被切断的状态。即,马达52处于停止状态,螺线管阀56处于开阀状态。此时,从动液压缸28侧(下游侧)成为比接触点液压TP低的低压状态,离合器26成为非接合状态(断开状态、释放状态)。该状态与图5的区域A相当。
[0069] 在机动二轮车1起步时使发动机13的转速上升的情况下,仅向马达52进行电力供给,液压从主液压缸51s经由开阀状态的螺线管阀56向从动液压缸28供给。当从动液压缸28侧(下游侧)的液压上升到接触点液压TP以上时,开始离合器26的接合,离合器26成为能够传递一部分动力的半离合状态。由此,能够实现机动二轮车1的平滑的起步。该状态与图5的区域B相当。
[0070] 不久,当从动液压缸28侧(下游侧)的液压达到下限保持液压LP时,离合器26的接合完成,发动机13的驱动力全部向变速器21传递。该状态与图5的区域C相当。
[0071] 然后,当从动液压缸28侧(下游侧)的液压达到上限保持液压HP时,向螺线管阀56进行电力供给从而该螺线管阀56进行闭阀工作,并且停止向马达52的电力供给从而停止产生液压。即,上游侧释放液压从而成为低压状态,而下游侧维持为高压状态(上限保持液压HP)。由此,无需主液压缸51s产生液压就使离合器26维持为接合状态,能够在实现机动二轮车1的行驶的基础上抑制电力消耗。
[0072] 即使在关闭了螺线管阀56的状态下,也出于螺线管阀56及单向阀55v的密封的变形等所引起的液压泄漏、温度下降这样的原因,如图5的区域D那样,下游侧的液压逐渐下降(泄漏)。另一方面,如图5的区域E那样,还存在由于温度上升等而下游侧的液压上升的情况。如果是下游侧的细微的液压变动,则能够利用蓄能器61进行吸收,无需每次液压变动都使马达52及螺线管阀56工作而增加电力消耗。
[0073] 在如图5的区域E那样下游侧的液压上升到上限保持液压HP的情况下,通过使向螺线管阀56的电力供给降低等,将螺线管阀56阶段性地设为开阀状态,使下游侧的液压向上游侧释放。
[0074] 在如图5的区域F那样下游侧的液压下降到下限保持液压LP的情况下,螺线管阀56保持闭阀的状态开始向马达52的电力供给,使上游侧的液压上升。当上游侧的液压超过下游侧的液压时,该液压经由旁通油路55及单向阀55v向下游侧补给(再补充)。当下游侧的液压成为上限保持液压HP时,停止向马达52的电力供给从而停止产生液压。由此,下游侧的液压维持在上限保持液压HP与下限保持液压LP之间,离合器26被维持为接合状态。
[0075] 在机动二轮车1停止时,使向马达52及螺线管阀56的电力供给均停止。由此,主液压缸51s停止产生液压,停止向从动液压缸28的液压供给。螺线管阀56成为开阀状态,下游侧油路54b内的液压返回贮存箱51e。由此,从动液压缸28侧(下游侧)成为比接触点液压TP低的低压状态,离合器26成为非接合状态。该状态与图5的区域G、H相当。
[0076] 接着,说明液压阀单元53的具体的结构。
[0077] 如图6~图11所示,液压阀单元53具备阀体53a。阀体53a成为液压阀单元53的壳体,在其内部形成有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
[0078] 图6、图7是将液压阀单元53安装于在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上预先设定出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俯视的俯视图。液压阀单元53例如配置于发动机13的气缸16的后方且变速器21的上方(参照图1)。液压阀单元53配置成使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沿着左右方向,且使液压传感器57、58以及蓄能器61的轴线C1、C2、C3沿着气缸16的倾斜。在图6、图7中,示出了沿着液压传感器57、58以及蓄能器61的轴线C1、C2、C3的俯视。液压致动器51配置于头管6的后方。
[0079] 如图7、图8所示,在将液压阀单元53安装于车身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主油路54以其主体部54m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图中附图标记C4表示沿着主体部54m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在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的两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立起流路54v、54w。在立起流路54v、54w连接有鼓突构件62A、62B。
[0080] 一并参照图3,在鼓突构件62A、62B分别连接有一端连接于主液压缸51s及从动液压缸28的主侧连接配管71及从动侧连接配管72的另一端。主侧连接配管71将液压阀单元53与液压致动器51的主液压缸51s连接。从动侧连接配管72将液压阀单元53与从动液压缸28连接。
[0081] 螺线管阀56在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中设置于立起流路54w侧的端部。
[0082] 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及立起流路54v成为比螺线管阀56靠主液压缸51s侧的上游侧油路54a,主油路54的立起流路54w成为比螺线管阀56靠从动液压缸28侧的下游侧油路54b。
[0083] 另外,主油路54尽量缩短立起流路54v、54w,尽量缩短从鼓突构件62A经由主油路54到鼓突(banjo)构件62B的油路的长度。由此,能够迅速地传递液压,响应性良好地操作离合器26。
[0084] 如图7所示,旁通油路55具有主体部55a和分支油路55j、55k。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与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平行,以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图中附图标记C5表示沿着主体部55a的延伸方向的中心轴线。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当将阀体
53a安装于车身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俯视时,与主油路54并列配置。并且,如图
9、图10所示,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
[0085] 分支油路55j、55k以将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两端部与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连接的方式形成。分支油路55j、55k从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分别沿着与主油路54交叉的方向延伸。
[0086] 一并参照图9、图10,分支油路55j、55k在将阀体53a安装于车身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从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侧朝向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而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分支油路55j、55k的阀体53a外侧的向斜下方的开放部分通过钢球的压入而被封闭。
[0087] 在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地配置有液压传感器57、58,液压传感器57、58的上端部连接于主体部55a。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比主油路
54高的位置,分支油路55j、55k朝向该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而向斜上方延伸。因此,在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容易确保液压传感器57、58的配置空间,有助于液压阀单元53的小型化。
[0088] 如图11所示,液压传感器57、58设置于旁通油路55,配置于单向阀55v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由此,液压传感器57、58检测主液压缸51s侧、从动液压缸28侧的工作油的液压。
[0089] 一并参照图8,在将阀体53a安装于车身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液压传感器57、58以相对于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并且,液压传感器57、58以位于在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配置的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的方式配置。
液压传感器57、58将其中心轴线C1、C2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阀体53a外侧的向图11中右方的开放部分通过钢球的压入而被封闭。单向阀55v在主体部55a的开放部分的封闭前从该开放部分插入。
[0090] 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蓄能器61和放泄构件60A、60B。
[0091] 如图8所示,蓄能器61连接于主油路54的主体部54m与立起流路54v的汇合部。蓄能器61具有活塞61a、朝向主油路54侧对活塞61a施力的螺旋弹簧61b、以及将活塞61a侧与主油路54分隔的隔膜61c。在蓄能器61中,当主油路54的液压上升时,隔膜61c被按压。由此,经由隔膜61c将活塞61a以克服螺旋弹簧61b的弹性力的方式按入,蓄能器61对液压进行蓄压。蓄能器61当主油路54的液压降低时,活塞61a通过螺旋弹簧61b的弹性力而向主油路54侧移动,使工作油返回主油路54而使液压上升,吸收液压的变动。
[0092] 这样的蓄能器61配置为与液压传感器57、58平行,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中心轴线C3。
[0093] 如图11所示,放泄构件60A、60B在进行将工作油所包含的空气排出的排气作业时使用。在将阀体53a安装于车身的规定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放泄构件60A、60B以位于在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配置的旁通油路55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在此,放泄构件60A配置于单向阀55v的上方。
[0094]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压阀单元53具备:阀体53a;主油路54,其形成于阀体53a内,用于将主液压缸51s侧与从动液压缸28侧连通;螺线管阀56,其将主油路54的中间部位开通或切断;旁通油路55,其形成于阀体53a内,用于将上游侧油路54a与下游侧油路54b连通,所述上游侧油路54a是主油路54的比螺线管阀56靠主液压缸51s侧的油路,所述下游侧油路54b是主油路54的比螺线管阀56靠从动液压缸28侧的油路;单向阀55v,其设置于旁通油路55,用于使工作油在从上游侧油路54a向下游侧油路54b的方向上流通,在将阀体53a安装于预先设定出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进行俯视时,主油路54与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并列配置,并且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
[0095] 这样,通过将主油路54和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在俯视的状态下并列配置,从而与将主油路54和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在上下方向上并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排出混入到工作油的空气。另外,通过使主油路54和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接近配置,能够使液压阀单元53成为厚度薄的紧凑的形状。
[0096] 并且,通过将主油路54和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使轴线C4、C5相互一致地配置,能够使液压阀单元53小型化,并且能够将混入到工作油的空气从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的轴向的一端侧容易且效率良好地排出。另外,通过将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与主油路54同一高度或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能够容易地排出旁通油路55的空气。
[0097] 另外,上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检测工作油的液压的液压传感器57、58,液压传感器57、58在安装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相对于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由此,通过将液压传感器57、58相对于主油路54及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设置于下方,能够从液压传感器57、58将空气向上方排出,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气作业。
[0098] 并且,上述液压阀单元53在安装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配置于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液压传感器57、58以位于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由此,通过在配置于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的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设置液压传感器57、58,能够抑制液压传感器57、58向下方突出的尺寸,能够使液压阀单元53小型化。
[0099] 除此以外,上述液压阀单元53中的旁通油路55具备分支油路55、55k,其从主油路54沿着与主油路54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安装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从主油路54侧朝向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向斜上方延伸。由此,旁通油路55的分支油路55j、55k从主油路54侧朝向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而向斜上方延伸,因此能够在分支油路55j、55k处将空气朝向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侧排出,能够容易地进行排气作业。另外,能够容易在旁通油路55的主体部55a的下方确保液压传感器57、58的配置空间。
[0100] 另外,上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蓄能器61,其在安装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C3的方式配置。通过将蓄能器61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线C3的方式配置,能够容易地从蓄能器61排出空气。
[0101] 另外,液压传感器57、58与蓄能器61使轴线C1,C2、C3相互一致地配置,因此在该点上也能够实现液压阀单元53的小型化。
[0102] 并且,上述液压阀单元53还具备用于排出工作油所包含的空气的放泄构件60A、60B,放泄构件60A、60B在安装于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以位于旁通油路55的上方的方式配置。
因此,通过在配置于与主油路54同一高度或比主油路54高的位置的旁通油路55的上方设置放泄构件60A、60B,能够容易地从放泄构件60A、60B排出空气。
[0103] 除此之外,上述机动二轮车1的上述的液压阀单元53被安装于规定的安装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液压阀单元53中的排气作业,因此能够提高机动二轮车1的组装性、维护性。
[0104] 除此之外,在上述机动二轮车1中,液压阀单元53的安装位置成为发动机13的后方且变速器21的周边部。由此,通过将液压阀单元53设置于发动机13的后方且变速器21的周边部,能够实现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空间的有效利用,抑制收纳空间因液压阀单元53而变少、车身大型化。
[010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该技术范围内考虑有各种的变形例。
[0106] 例如,液压阀单元53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安装位置,也可以适当地安装于其他的位置。
[0107] 另外,所述跨骑型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坐的全部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有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而且也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之外,还包括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并且还包括将电动马达包含于原动机的车辆。
[0108]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在不脱离该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09] 附图标记说明:
[0110] 1 机动二轮车(跨骑型车辆)
[0111] 13 发动机
[0112] 16 气缸
[0113] 21 变速器
[0114] 28 从动液压缸
[0115] 50 离合器致动器
[0116] 51 液压致动器
[0117] 51s 主液压缸
[0118] 53 液压阀单元
[0119] 53a 阀体
[0120] 54 主油路
[0121] 54a 上游侧油路
[0122] 54b 下游侧油路
[0123] 55 旁通油路
[0124] 55j 分支油路
[0125] 55k 分支油路
[0126] 55a 主体部
[0127] 55v 单向阀
[0128] 56 螺线管阀(阀机构)
[0129] 57 上游侧液压传感器
[0130] 58 下游侧液压传感器
[0131] 60A,60B 放泄构件
[0132] 61 蓄能器。
[0133] C1~C5 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