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18274.X

文献号 : CN1104621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沈群华蔡洪祥

申请人 : 上海鸿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中吊篮机构(2)安装在建筑物(1)上。该吊篮机构(2)包括第一钢丝绳(4)、第一放线机构(5)、第一固定板(6)、第二放线机构(7)、第二钢丝绳(8)、T形条(9)、固定壳(10)、第一电动机(11)和载物壳(12)等;其中第一固定板(6)安装在建筑物(1)上端窗户(3)一侧的侧面上,T形条(9)上端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下端面上,第一放线机构(5)与第二放线机构(7)均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下端面上且关于T形条(9)对称设置。该高楼安全吊篮可有效躲避地面上的障碍物,从而保护吊篮内的人员和物品。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所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放线机构、第一固定板、第二放线机构、第二钢丝绳、T形条、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一齿轮、第二运动板、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一固定轴、第四运动板、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三皮带轮、第一皮带、第六齿轮、固定块、重块、缺口、第一转轴孔、T形槽、第二转轴孔、方槽、第三转轴孔、第四转轴孔、电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二皮带轮、第四皮带轮、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条、第三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五固定轴、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六固定轴,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T形条上端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关于T形条对称分布,且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均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第一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一钢丝绳;第二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二钢丝绳;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固定壳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T形槽;固定壳上端面一侧上开有贯通的缺口;方槽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第四转轴孔、第三转轴孔、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均与T形槽相通,且第二转轴孔与第四转轴孔上下分布;第一转轴孔靠近缺口分布;第三转轴孔与第一转轴孔呈对角分布;固定壳与T形槽相对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固定壳通过T形槽与T形条滑动配合安装;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靠近缺口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缺口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且第四固定轴位于第二运动板上侧;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三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第一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且第一皮带轮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二皮带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一皮带缠绕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上;第七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且第一固定条靠近缺口分布;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齿轮啮合;第一钢丝绳远离第一放线机构的一端穿过缺口安装在第一运动板上端面上;两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靠近缺口的侧面上;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转轴孔内;第五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六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第三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轴上,且第三皮带轮上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五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转轴孔内;第四皮带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第六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第二皮带缠绕在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面侧面安装在第二滑条远离缺口的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远离缺口的端面上;第四运动板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二钢丝绳远离第二放线机构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第一皮带轮、第七齿轮、第四齿轮、第三皮带轮、第六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二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的2倍;第一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二皮带轮外圆面直径的4倍;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均为5mm-10mm。

说明书 :

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楼吊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的高楼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
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出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
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使用高楼吊篮,可免搭脚手架。使施工成
本降低,施工费用为传统脚手架的28%,而且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吊篮操作灵活,移位容易,
方便实用,但是同时也暴露了高楼吊篮的安全风险,由于靠近建筑物的地面上经常会堆砌
许多杂物,从而使得高楼吊篮在快要落地时会与地面上的堆砌物发生碰撞的现象,从而对
高楼吊篮内的人员和物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设计一种高楼施
工用安全吊篮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3] 发明概述
[0004] 技术问题
[0005] 现有技术中高楼吊篮在落地时,经常会与堆砌在建筑物附近地面上的杂物发生碰撞的问题。
[0006] 问题的解决方案
[0007] 技术解决方案
[0008]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 一种高楼施工用安全吊篮,其特征在于: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
[0010] 上述吊篮机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放线机构、第一固定板、第二放线机构、第二钢丝绳、T形条、固定壳、第一电动机、载物壳、L形固定杆、C形固定杆、第一运动板、第一齿
轮、第二运动板、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三运动板、第一固定轴、第四运动板、第四齿轮、第
五齿轮、第一电机轴、空腔、运动槽、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三皮带轮、第一皮带、第六齿
轮、固定块、重块、缺口、第一转轴孔、T形槽、第二转轴孔、方槽、第三转轴孔、第四转轴孔、电
机轴孔、第七齿轮、第二皮带轮、第四皮带轮、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条、第三固定轴、第四固
定轴、第五固定轴、第二固定条、第一T形导槽、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二T形导槽、第一滑
条、第二滑条、第一T形导块、第二T形导块、第六固定轴,其中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
窗户一侧的侧面上;T形条上端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
构关于T形条对称分布,且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均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第
一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一钢丝绳;第二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二钢丝绳;固定壳侧面上开有
贯通的方槽;固定壳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T形槽;固定壳上端面一侧上开有贯通的缺口;方
槽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第四转轴孔、第三转轴孔、第一转轴孔;第二转轴孔和第四转轴
孔均与T形槽相通,且第二转轴孔与第四转轴孔上下分布;第一转轴孔靠近缺口分布;第三
转轴孔与第一转轴孔呈对角分布;固定壳与T形槽相对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
机轴孔与方槽相通;固定壳通过T形槽与T形条滑动配合安装;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
面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上;第二运动板端面
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第一T形导块一端
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靠近缺口一侧分布;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
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
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
槽;第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缺口一侧分布;第三运动板通
过第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
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内,且第四固定轴位于
第二运动板上侧;第二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
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第三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第一皮带轮通过轴
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且第一皮带轮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固
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第二皮带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一皮
带缠绕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上;第七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上;第一滑条安
装在第一滑槽内;第一固定条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且第一固定条靠近缺口分
布;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七
齿轮啮合;第一钢丝绳远离第一放线机构的一端穿过缺口安装在第一运动板上端面上;两
个C形固定杆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靠近缺口
的侧面上;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转轴孔内;第五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
定轴上,且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四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第六固定轴一
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第三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轴上,且第三皮带轮上一侧外
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五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转轴孔内;第四
皮带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第六齿轮通过键安装在第五固定轴上;第二皮带缠绕
在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上;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第二固定条上端面侧面安装
在第二滑条远离缺口的端面上;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远离缺口的端面上;第四运
动板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二钢
丝绳远离第二放线机构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L形固定杆上端安装在固定块下端
面上;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一端,
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第一皮带轮、第七齿轮、第四齿轮、第三皮带轮、
第六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二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与
第五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的2倍;第一
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二皮带轮外圆面直径的4倍;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
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均相同。
[0011]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
[0012]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相同。
[0013]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均为5mm-10mm。
[0014]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缺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钢丝绳的外径尺寸。
[0015]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圆板的厚度均相同。
[0016]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的长度尺寸等于固定壳的长度尺寸。
[0017] 本发明中建筑物上设置有许多窗户的作用是便于将建筑物内每一楼层的人员或者物品运到地面上;吊篮机构安装在建筑物上的作用是便于运输高楼内的人员或者货物。
[0018] 本发明中的吊篮机构的作用是便于运输高楼内的人员或者货物;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建筑物上端窗户一侧的侧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T形条
上端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与固定壳上所开的T形槽配合,从而达到
引导和限制固定壳运动的目的;第一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关于T形条对称分布,且第一
放线机构与第二放线机构均安装在第一固定板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一运动板与
第四运动板,从而达到运载固定壳、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等的
目的;第一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一钢丝绳的作用是便于拉紧第一运动板,从而使得第一运
动板运动过程中依然可以被拉紧;第二放线机构上伸出有第二钢丝绳的作用是便于拉紧第
四运动板,在第四运动板运动过程中依然可以被拉紧;固定壳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的作
用是便于安装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等;固定壳上端面上开有
贯通的T形槽的作用是便于将固定壳安装在T形条上;固定壳上端面一侧上开有贯通的缺口
的作用是便于第一钢丝绳固定安装在第一运动板上;方槽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第四转
轴孔、第三转轴孔、第一转轴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四固定轴、第一固定轴、第五固定轴、第
二固定轴;第二转轴孔和第四转轴孔均与T形槽相通,且第二转轴孔与第四转轴孔上下分布
的作用是使得第四固定轴与第一固定轴位于第二运动板和第三运动板的两侧;第一转轴孔
靠近缺口分布;第三转轴孔与第一转轴孔呈对角分布的作用是便于第一运动板与第二运动
板的运动;固定壳与T形槽相对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电机轴孔,且电机轴孔与方槽相通的作
用是便于第一电机轴的穿过固定壳;固定壳通过T形槽与T形条滑动配合安装的作用是便于
固定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等;第一电动机安装在固定壳端面
上,且第一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三齿轮通过键安装在
第一电机轴上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二运动板与第三运动板运动;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
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的作用是便于与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的第一T形导块配合,从而达到安装
第二运动板的目的;第二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槽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滑条;
第一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靠近缺口一侧分布的作用是便于第一
运动板沿靠近缺口方向运动;第二运动板通过第一T形导槽与第一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
在固定壳内,且第二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运
动板;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的作用是与安装在方槽上的第二T形导
块形成滑动配合;第三运动板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二滑槽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滑条;第
二T形导块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远离缺口一侧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引导和
限制第三运动板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三运动板可以远离缺口方向运动;第三运动板通过第
二T形导槽与第二T形导块的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内,且第三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
与第三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四运动板;第四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
孔内,且第四固定轴位于第二运动板上侧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三固
定轴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
三固定轴上,且第一皮带轮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驱动第
二皮带轮运动;第二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皮带
轮和第七齿轮;第一滑条安装在第一滑槽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固定条;第一固定条下
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端面上,且第一固定条靠近缺口分布的作用是便于固定安装第一运
动板;第一运动板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
七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钢丝绳和C形固定杆;第一钢丝绳远离第一放线机构的
一端穿过缺口安装在第一运动板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拉紧第一钢丝绳;两个C形固定杆
关于第一滑条对称分布,且两个C形固定杆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靠近缺口的侧面上的
作用是便于固定安装载物壳;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转轴孔内的作用是便于
安装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第六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方槽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三皮带
轮;第三皮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轴上,且第三皮带轮上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
与第四齿轮啮合的作用是通过第二皮带驱动第四皮带轮运动;第五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安
装在第三转轴孔内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四皮带轮和第六齿轮;第二滑条安装在第二滑槽内
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固定条;第二固定条上端面侧面安装在第二滑条远离缺口的端面上
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固定块;固定块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远离缺口的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
安装第四固定板;第四运动板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
与第六齿轮啮合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钢丝绳和L形固定杆;第二钢丝绳远离第二放线机
构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块上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拉紧运动的第四运动板;L形固定杆上端安
装在固定块下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重块;载物壳上具有空腔的作用是便于运载人员和
货物;空腔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的作用是便于重块的运动;重块侧面安装在L形固定杆
一端,且重块与运动槽配合的作用是平衡载物壳内的人员和货物的重量;第三齿轮、第一齿
轮、第一皮带轮、第七齿轮、第四齿轮、第三皮带轮、第六齿轮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二皮
带轮与第四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
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三齿轮的外圆面直径的2倍;第一皮带轮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二皮带轮外
圆面直径的4倍的作用是使得第二运动板与第三运动板可以运动其长度的一半,而第一运
动板与第四运动板可以运动其长度的距离;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
动板的长度均相同的作用是便于节约吊篮机构的空间,使得吊篮机构使用上更加灵活;第
一滑槽与第一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与第二滑条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的作用
是减小他们之间的摩擦力;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相同的作用是使得钢丝绳的使
用成本可以达到控制;第一钢丝绳与第二钢丝绳的直径均为5mm-10mm的作用是这样可以在
保证吊篮机构安全性能的同时,节约钢丝绳的使用成本;缺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
一钢丝绳的外径尺寸的作用是便于第一钢丝绳通过固定壳固定安装在第一运动板上;第一
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圆板的厚度均相同的作用是使得吊篮机构的空间尺
寸更小,使得吊篮机构的使用更加灵活;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
的长度尺寸等于固定壳的长度尺寸的作用是使得固定壳可以顺利保护第一运动板、第二运
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
[0019] 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0] 有益效果
[0021] 相对于传统的高楼吊篮技术,本发明中的高楼吊篮具有当发现建筑物附近的地面上堆砌有障碍物时,可以达到躲避地面上杂物的目的,防止吊篮机构与地面上杂物碰撞的
情况发生,从而起到保护吊篮机构内人员和物品安全的作用。
[0022]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0024] 图2是建筑物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第一放线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第二放线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第一电动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第三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是载物壳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第一皮带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固定壳结构(一)示意图。
[0032] 图10是固定壳结构(二)示意图。
[0033] 图11是C形固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2是L形固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3是第二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4是第一皮带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5是第七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6是第二运动板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7是第三运动板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8是第一固定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9是第二固定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0是第一运动板、第二运动板、第三运动板、第四运动板运动原理示意图。
[0043] 图中标号名称:1、建筑物;2、吊篮机构;3、窗户;4、第一钢丝绳;5、第一放线机构;6、第一固定板;7、第二放线机构;8、第二钢丝绳;9、T形条;10、固定壳;11、第一电动机;12、
载物壳;13、L形固定杆;14、C形固定杆;15、第一运动板;16、第一齿轮;17、第二运动板;18、
第二齿轮;19、第三齿轮;20、第三运动板;21、第一固定轴;22、第四运动板;23、第四齿轮;
24、第五齿轮;25、第一电机轴;26、空腔;27、运动槽;28、第一皮带;29、第一皮带轮;30、第三
皮带轮;31、第二皮带;32、第六齿轮;33、固定块;34、重块;35、缺口;36、第一转轴孔;37、T形
槽;38、第二转轴孔;39、方槽;40、第三转轴孔;41、第四转轴孔;42、电机轴孔;43、第七齿轮;
44、第二皮带轮;45、第四皮带轮;46、第二固定轴;47、第一固定条;48、第三固定轴;49、第四
固定轴;50、第五固定轴;51、第二固定条;52、第一T形导槽;53、第一滑槽;54、第二滑槽;55、
第二T形导槽;56、第一滑条;57、第二滑条;58、第一T形导块;59、第二T形导块;60、第六固定
轴。
[0044]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0045]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47] 请见图1至图20。如图2所示,建筑物1上设置有许多窗户3;如图1所示,吊篮机构2安装在建筑物1上。
[0048] 如图3所示,上述吊篮机构2包括第一钢丝绳4、第一放线机构5、第一固定板6、第二放线机构7、第二钢丝绳8、T形条9、固定壳10、第一电动机11、载物壳12、L形固定杆13、C形固
定杆14、第一运动板15、第一齿轮16、第二运动板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三运动板
20、第一固定轴21、第四运动板22、第四齿轮23、第五齿轮24、第一电机轴25、空腔26、运动槽
27、第一皮带28、第一皮带轮29、第三皮带轮30、第一皮带28、第六齿轮32、固定块33、重块
34、缺口35、第一转轴孔36、T形槽37、第二转轴孔38、方槽39、第三转轴孔40、第四转轴孔41、
电机轴孔42、第七齿轮43、第二皮带轮44、第四皮带轮45、第二固定轴46、第一固定条47、第
三固定轴48、第四固定轴49、第五固定轴50、第二固定条51、第一T形导槽52、第一滑槽53、第
二滑槽54、第二T形导槽55、第一滑条56、第二滑条57、第一T形导块58、第二T形导块59、第六
固定轴60,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固定板6安装在建筑物1上端窗户3一侧的侧面上;如图4所
示,T形条9上端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下端面上;如图4所示,第一放线机构5与第二放线机
构7关于T形条9对称分布,且第一放线机构5与第二放线机构7均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下端面
上;如图4所示,第一放线机构5上伸出有第一钢丝绳4;如图4所示,第二放线机构7上伸出有
第二钢丝绳8;如图9、10所示,固定壳10侧面上开有贯通的方槽39;如图9、10所示,固定壳10
上端面上开有贯通的T形槽37;如图9所示,固定壳10上端面一侧上开有贯通的缺口35;如图
10所示,方槽39端面上开有第二转轴孔38、第四转轴孔41、第三转轴孔40、第一转轴孔36;如
图9、10所示,第二转轴孔38和第四转轴孔41均与T形槽37相通,且第二转轴孔38与第四转轴
孔41上下分布;如图9、10所示,第一转轴孔36靠近缺口35分布;如图9、10所示,第三转轴孔
40与第一转轴孔36呈对角分布;如图9所示,固定壳10与T形槽37相对的端面中心处上开有
电机轴孔42,且电机轴孔42与方槽39相通;如图1所示,固定壳10通过T形槽37与T形条9滑动
配合安装;如图5、6所示,第一电动机11安装在固定壳10端面上,且第一电机轴25穿过电机
轴孔42;如图8所示,第三齿轮19通过键安装在第一电机轴25上;如图16所示,第二运动板17
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一T形导槽52;如图16所示,第二运动板17端面上开有贯通的第一滑
槽53;如图6、19所示,第一T形导块58一端安装在方槽39端面上,且第一T形导块58靠近缺口
35一侧分布;如图6所示,第二运动板17通过第一T形导槽52与第一T形导块58的滑动配合安
装在固定壳10内,且第二运动板17下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19啮合;如图17所示,第
三运动板20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第二T形导槽55;如图17所示,第三运动板20端面上开有贯
通的第二滑槽54;如图6、19所示,第二T形导块59一端安装在方槽39端面上,且第二T形导块
59远离缺口35一侧分布;如图6所示,第三运动板20通过第二T形导槽55与第二T形导块59的
滑动配合安装在固定壳10内,且第三运动板20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三齿轮19啮合;如
图8所示,第四固定轴49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二转轴孔38内,且第四固定轴49位于第二运
动板17上侧;如图13所示,第二齿轮18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49上,且第二齿轮18与第三
齿轮19啮合;如图14所示,第一齿轮16通过键安装在第四固定轴49上;如图8所示,第三固定
轴48一端安装在方槽39端面上;如图15所示,第一皮带轮29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48
上,且第一皮带轮29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一齿轮16啮合;如图8所示,第二固定轴
46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转轴孔36内;如图18所示,第二皮带轮44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
定轴46上;如图18所示,第一皮带28缠绕在第一皮带轮29与第二皮带轮44上;如图14所示,
第七齿轮43通过键安装在第二固定轴46上;第一滑条56安装在第一滑槽53内;如图19所示,
第一固定条47下端一侧安装在第一滑条56端面上,且第一固定条47靠近缺口35分布;如图
14所示,第一运动板15侧面安装在第一固定条47侧面上,且第一运动板15下端面上所开的
外齿与第七齿轮43啮合;如图11所示,第一钢丝绳4远离第一放线机构5的一端穿过缺口35
安装在第一运动板15上端面上;如图11所示,两个C形固定杆14关于第一滑条56对称分布,
且两个C形固定杆14上端均安装在第一运动板15靠近缺口35的侧面上;如图8所示,第一固
定轴21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转轴孔41内;如图13所示,第五齿轮24通过键安装在第一
固定轴21上,且第五齿轮24与第三齿轮19啮合;如图13所示,第四齿轮23通过键安装在第一
固定轴21上;如图8所示,第六固定轴60一端安装在方槽39端面上;如图13所示,第三皮带轮
30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六固定轴60上,且第三皮带轮30上一侧外圆面上所开的外齿与第四齿
轮23啮合;如图8所示,第五固定轴50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转轴孔40内;如图18、19所
示,第四皮带轮45通过键安装在第五固定轴50上;如图13所示,第六齿轮32通过键安装在第
五固定轴50上;如图19所示,第二皮带31缠绕在第三皮带轮30与第四皮带轮45上;第二滑条
57安装在第二滑槽54内;如图19所示,第二固定条51上端面侧面安装在第二滑条57远离缺
口35的端面上;如图14所示,固定块33一端安装在第四运动板22远离缺口35的端面上;如图
14所示,第四运动板22安装在固定块33上端面上,且第四运动板22上端面上所开的外齿与
第六齿轮32啮合;如图12所示,第二钢丝绳8远离第二放线机构7的一端安装在固定块33上
端面上;如图12所示,L形固定杆13上端安装在固定块33下端面上;如图7所示,载物壳12上
具有空腔26;如图7所示,空腔26侧面上开有贯通的运动槽27;如图8所示,重块34侧面安装
在L形固定杆13一端,且重块34与运动槽27配合;第三齿轮19、第一齿轮16、第一皮带轮29、
第七齿轮43、第四齿轮23、第三皮带轮30、第六齿轮32的外圆面直径均相同;第二皮带轮44
与第四皮带轮45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轮18与第五齿轮24的外圆面直径相同;第二齿
轮18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三齿轮19的外圆面直径的2倍;第一皮带轮29的外圆面直径是第二
皮带轮44外圆面直径的4倍;第一运动板15、第二运动板17、第三运动板20、第四运动板22的
长度均相同。
[0049] 所述第一滑槽53与第一滑条56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第二滑槽54与第二滑条57之间涂有固态润滑油。
[0050] 所述第一钢丝绳4与第二钢丝绳8的直径相同。
[0051] 所述第一钢丝绳4与第二钢丝绳8的直径均为5mm-10mm。
[0052] 所述缺口35的宽度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钢丝绳4的外径尺寸。
[0053] 所述第一运动板15、第二运动板17、第三运动板20、第四圆板的厚度均相同。
[0054] 所述第一运动板15、第二运动板17、第三运动板20、第四运动板22的长度尺寸等于固定壳10的长度尺寸。
[0055] 发明实施例
[005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7]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吊篮机构2运载上人员或者货物向下运动时,如图20图的a所示,此时的第一运动板15、第二运动板17、第三运动板20、第四运动板22均处于固定壳10内;
当发觉建筑物1地面上有杂物时,此时的第一电动机11将会带动第一电机轴25旋转,第一电
机轴25将会带动第三齿轮19旋转,第三齿轮19将会带动第二齿轮18旋转,第二齿轮18将会
带动第四固定轴49运动,第四固定轴49将会带动第一齿轮16运动,第一齿轮16将会带动第
一皮带轮29运动,运动的第一皮带轮29将会带动第一皮带28运动,第一皮带28将会带动第
二皮带轮44运动,第二皮带轮44将会带动第二固定轴46运动,第二固定轴46将会带动第七
齿轮43运动,第七齿轮43将会带动第一运动板15运动,此时的第一运动板15将会带动C形固
定杆14运动,C形固定杆14将会带动载物壳12运动,在第三齿轮19驱动第二齿轮18运动的同
时,运动的第三齿轮19将会带动第五齿轮24运动,运动的第五齿轮24将会带动第一固定轴
21运动,第一固定轴21将会带动第四齿轮23运动,第四齿轮23将会带动第三皮带轮30运动,
第三皮带轮30将会带动第二皮带31运动,第二皮带31将会带动第四皮带轮45运动,运动的
第四皮带轮45将会带动第五固定轴50运动,第五固定轴50将会带动第六齿轮32运动,第六
齿轮32将会带动第四运动板22运动,此时的运动的第四运动板22将会带动固定块33运动,
固定块33将会带动L形固定杆13运动,L形固定杆13将会带动提前设置好的重块34运动,此
时的重块34与载物壳12一起运动,同时运动的第三齿轮19将会驱动第二运动板17与第三运
动板20运动,如图20图的b所示,从而使得第一运动板15、第二运动板17、第三运动板20、第
四运动板22均运动出固定壳10,此时的载物壳12将会顺利躲避开建筑物1下侧的杂物,重块
34将会平衡载物壳12及其载物壳12内的人员或者货物的重量,从而达到吊篮机构2躲避建
筑物1下地面上的障碍物的目的。
[0058] 工业实用性
[0059] 本发明已研发成功,并已使用,并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还
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