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830299.6

文献号 : CN1104645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骁行勇刚田伟

申请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片状撑开部,其中融合器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和/或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片状撑开部处于水平状态时容纳于容置槽内;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以用于片状撑开部处于竖立状态时卡持于支撑槽内,容置槽包括延伸至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的开口,以用于通过开口使片状撑开部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融合器主体撑开。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不但能够在手术时极大地减小对人体的损伤,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的椎间融合手术。

权利要求 :

1.一种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主体和片状撑开部,其中:所述融合器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和/或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在所述片状撑开部处于水平状态时,将所述片状撑开部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以用于所述片状撑开部处于竖立状态时,将所述片状撑开部卡持于所述支撑槽内,所述支撑槽的数量有多个;

所述容置槽包括延伸至所述上支撑部和/或所述下支撑部的侧边缘的开口,以用于通过所述开口使所述片状撑开部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所述融合器主体撑开,其中所述的侧边缘是指所述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铰接轴的延伸方向上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是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偏离容置槽的位置处单独设立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时,所述支撑槽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设有限位台阶,当所述融合器主体处于撑开状态时,所述片状撑开部抵接于所述限位台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开设有所述容置槽时,所述限位台阶为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撑开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安装孔,用于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所述片状撑开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撑开部上设置有多个微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为直径为240至260微米的圆形孔。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撑开部上涂覆有钛珠涂层。

说明书 :

一种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腰椎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手术(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ion,简称OLIF)是较新的脊柱外科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入路损伤小,可植入体积更大的椎间融合器,有助于植骨骨性融合,并且可以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前凸及冠状面平衡,同时还可以间接减压,从而减少神经损伤及粘连。对于患有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两椎体之间的间隙在靠近身体前侧的一侧较小,而靠近身体后侧的一侧较大,如果植入等厚度的椎间融合器,则达不到矫正脊柱的效果。
[0003] 有一种针对脊柱后凸畸形的椎间融合器,这种椎间融合器的第一侧厚度较大,第二侧厚度较小,在植入两椎体之间时,椎间融合器的第一侧靠近患者的身体前侧设置,第二侧靠近患者的身体后侧设置。而如果要达到矫正畸形的效果,椎间融合器的第一侧的厚度必然要大于当前的椎间隙高度,这样就导致在植入椎间融合器时会与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之间产生干涉,从而容易导致损伤椎体终板。
[0004] 另有一种针对脊柱后凸畸形的椎间融合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椎体终板的损伤,但这种椎间融合器不但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而且因只能从腰椎后方入路植入,从而既不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的椎间融合手术,也不便于植入更大体积的椎间融合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的椎间融合手术的椎间融合器,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不损伤椎体终板的前提下使后凸的脊柱恢复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并恢复正常的前凸。
[0006]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片状撑开部,其中融合器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在片状撑开部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容纳于该容置槽内;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以用于片状撑开部处于竖立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卡持于该支撑槽内;容置槽包括延伸至上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的开口,以用于通过该开口使片状撑开部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该融合器主体撑开。
[0007]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片状撑开部,其中融合器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在片状撑开部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容纳于该容置槽内;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以用于片状撑开部处于竖立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卡持于该支撑槽内;容置槽包括延伸至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的开口,以用于通过该开口使片状撑开部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该融合器主体撑开。
[0008] 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该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和片状撑开部,其中融合器主体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该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以用于在片状撑开部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容纳于该容置槽内;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以用于片状撑开部处于竖立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卡持于该支撑槽内;容置槽包括延伸至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的开口,以用于通过该开口使片状撑开部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该融合器主体撑开。
[0009]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并且支撑槽位于容置槽内。
[0010]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开设多个支撑槽,以允许通过相同规格的片状撑开部实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不同撑开角度。
[0011]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台阶,当融合器主体处于撑开状态时,片状撑开部的上部侧边缘抵接于该限位台阶,从而防止片状撑开部沿着上支撑部的下表面滑动。
[0012]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此时,限位台阶可以为该容置槽的一个内侧壁。
[0013]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上不同于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单独的开口。换句话说,该开口并非通过延伸容置槽而形成的,而是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偏离容置槽的位置处单独设立的开口。
[0014]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挡板,每个挡板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用于通过该安装孔将该片状撑开部同时固定下位椎体和上位椎体上。
[0015]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挡板上可仅设置一个较大的安装孔,从而可以利用长度40毫米、直径6毫米的螺钉,拧入椎体以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即刻稳定性。
[0016]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设置有多个微孔。这些微孔可以均有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微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0017]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设置的多个微孔为直径为230至280微米的圆形孔。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微孔直径为250微米的圆形孔。
[0018]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涂覆有钛珠涂层,以便更好地实现骨长入及长期的稳定性。
[0019]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的长度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长度相等。
[0020] 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容易实现椎间融合器的一侧高度较大,另一侧高度较小,从而可以针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实施矫正。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可以从融合器的侧面实现对融合器的撑开操作,从而可以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的椎间融合手术。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由于是采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后在两椎体之间撑开的方式来实现正畸的效果,在通过旋转片状撑开部撑开上、下支撑部的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于上、下支撑部与片状撑开部之间,而不是上、下支撑部与椎体之间,因此对椎体终板造成损伤的风险大大减小。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节省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成本,而且能极大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21]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以下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
[0022]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在上支撑部的下表面设置容置槽;
[0024]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在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设置容置槽;
[0025]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撑部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的上表面均设置容置槽;
[0026]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支撑槽位于容置槽内并且共用一个内侧壁;
[0027]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支撑槽位于容置槽内;
[0028]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支撑槽和容置槽相互分离;
[0029]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撑槽;
[0030]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限位台阶与容置槽共用一个内侧壁;
[0031]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片中撑开部的一侧具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0033]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其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手术,该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10和片状撑开部13,其中融合器主体10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以用于在片状撑开部13处于水平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13容纳于该容置槽14内;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支撑槽15,以用于片状撑开部13处于竖立状态时,将片状撑开部13卡持于该支撑槽15内;容置槽14包括延伸至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的侧边缘的开口16,以用于通过该开口16使片状撑开部13能够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立状态,从而将该融合器主体10撑开。
[0034]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可以通过铰接轴(未示出)铰接,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可以绕着铰接轴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铰接轴可以是与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分体的单独铰接轴,其通过配合设置在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一侧的轴孔实现铰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铰接轴为与上支撑部12一体成型的铰接轴,其通过配合设置于下支撑部11一侧的轴孔实现铰接。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铰接轴为与下支撑部11一体成型的铰接轴,其通过配合设置于上支撑部12一侧的轴孔实现铰接。本发明的铰接方式不限于上述这些具体实施例。
[0035]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当椎间融合器未处于撑开状态时,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和下支撑体11的上表面可以重叠在一起,也可以存在一定间隙,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0036]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14的深度可以等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也可以适当小于或大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具体来说,当仅在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或仅在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设置容置槽14时,容置槽14的深度可以是等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也可以适当大于或小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当在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设置容置槽14时,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的容置槽14的深度和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的容置槽14的深度之和可以等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也可以适当大于或小于片状撑开部13的厚度。本发明中,将片状撑开部13容纳于该容置槽14内,这并不意味仅包括将片状撑开部13完全容纳于该容置槽14内,还可包括将片状撑开部13的一部分容纳于该容置槽14内。
[0037]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容置槽14的宽度可以等于片状撑开部13的宽度,也可以适当大于片状撑开部13的宽度,只要片状撑开部13处于水平状态时能够容纳于该容置槽内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038]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将片状撑开部13卡持于该支撑槽15内,这并不意味着仅包括在卡持状态时,片状撑开部13的外侧面与支撑槽15的内侧面紧密配合,还可包括片状撑开部13的外侧面与支撑槽15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适当间隙,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039]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将片状撑开部13卡持于该支撑槽15内,这并不意味着仅包括在卡持状态时,片状撑开部13的外侧面与支撑槽15的内侧面紧密配合,还可包括片状撑开部13的外侧面与支撑槽15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适当间隙,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040] 本发明中,侧向是指上支撑部12和/或下支撑部11的铰接轴的延伸方向。上支撑部12和/或下支撑部11的侧边缘是指上支撑部12和/或下支撑部11的侧向的边缘。
[0041]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上不同于容置槽的延伸方向上设置单独的开口。换句话说,该开口并非通过延伸容置槽而形成的,而是在上支撑部和/或下支撑部的侧边缘偏离容置槽的位置处单独设立的开口。
[004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融合器主体10的具体材质优选采用聚醚醚酮材质;片状撑开部13的具体材质优选采用钛合金材质。本发明实施例中,融合器主体10的厚度在10mm左右,也就是说,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的厚度都约为5mm。这样,当该椎间融合器处于撑开状态时,上、下支撑部铰接的一侧保持在10mm左右,另一侧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使用到不同尺寸规格的片状撑开部13以获得不同的撑开高度。
[004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需要将椎间融合器植入两椎体之间时,先将事先选择的特定规格的片状撑开部13的容置槽14中,并使得片状撑开部13处于水平状态。接着,将融合器主体10置入两椎体之间,并使铰接轴位于靠近患者身体后侧的一侧,上、下支撑部形成的开口侧位于靠近患者身体前侧的一侧,然后将片状撑开部13从水平状态旋转到垂直状态,并使片状撑开部的一侧插入支撑槽15内,从而将片状撑开部20以垂直状态在融合器主体10内固定,从而将两个支撑体11铰接形成的开口撑开,此时的融合器主体10呈后侧厚度小、前侧厚度大的梯形体,这样就可以使患有脊柱后凸的患者的椎间隙恢复至正常高度,并重建前凸,从而实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另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椎间融合器是采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后在两椎体之间撑开的方式来实现正畸的效果,在通过旋转片状撑开部13撑开融合器主体10的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于融合器主体10与片状撑开部13之间,而不是融合器主体10与椎体之间,因此对椎体终板造成损伤的风险大大减小。
[0044]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在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设置容置槽14。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仅在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设置容置槽14,而在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不设置容置槽。
[0045]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仅在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设置容置槽。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仅在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设置容置槽14,而在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不设置容置槽。
[0046]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均设置容置槽。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和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均设置容置槽。
[0047] 图5至7为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示出上支撑部12、下支撑部11、容置槽14和支撑槽15。如图5所示,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其中支撑槽15位于容置槽14内并处于容置槽中远离铰接轴的一侧,支撑槽15和容置槽14共用一个内侧壁151。如图6所示,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其中支撑槽15位于容置槽14内并处以容置槽14的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其中支撑槽15位于容置槽14外,并与容置槽14相互分离。有关容置槽14和支撑槽15的相互关系,图5至7仅是示意性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8]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下支撑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撑槽。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下支撑部11的上表面开设多个支撑槽,例如支撑槽152和支撑槽153,以允许通过相同规格的片状撑开部13实现上支撑部12和下支撑部11的不同撑开角度。
[0049]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设置有限位台阶121,当融合器主体10处于撑开状态时,片状撑开部13的上部侧边缘抵接于该限位台阶151,从而防止片状撑开部沿着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滑动。
[0050]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的主体的侧面示意图,其中限位台阶与容置槽共用一个内侧壁。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支撑部12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置槽14,限位台阶121和容置槽14共用一个内侧壁122。
[0051]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椎间融合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在片中撑开部13的一侧设置有挡板17。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13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挡板17,挡板1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171,用于通过该安装孔171将该片状撑开部固定于下位椎体上或上位椎体上。尽管图10示出撑开部13的一侧具有两个挡板,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仅设置一个挡板17。例如,仅在该片状撑开部一端的上侧设置一个挡板,或者,仅在该片状撑开部一端的上侧设置一个挡板。
[0052]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挡板17上的也可仅设置一个较大的安装孔172,从而可以利用长度40毫米、直径6毫米的螺钉,拧入椎体以实现椎间融合器的即刻稳定性。例如,当有两个挡板时,可以每个挡板17上都仅设置一个较大的安装孔172,也可以其中一个挡板17上设置一个较大的安装孔172,另一个挡板上设置多个较小安装孔171。当然,也可以两个挡板上都设置多个安装孔171。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53]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设置有多个微孔。这些微孔可以均有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微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0054]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设置的多个微孔为直径为230至280微米的圆形孔,特别是直径为250微米的圆形孔。
[0055]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上涂覆有钛珠涂层,以便更好地实现骨长入及长期的稳定性。
[0056]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片状撑开部的长度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的长度相等。
[0057] 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容易实现椎间融合器的一侧高度较大,另一侧高度较小,从而可以针对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实施矫正。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可以从融合器的侧面实现对融合器的撑开操作,从而可以适用于腰椎侧前方入路的椎间融合手术。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由于是采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后在两椎体之间撑开的方式来实现正畸的效果,在通过旋转片状撑开部撑开上、下支撑部的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于上、下支撑部与片状撑开部之间,而不是上、下支撑部与椎体之间,因此对椎体终板造成损伤的风险大大减小。根据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节省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成本,而且能极大缩短手术时间。
[0058]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