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控制器及包含该车身控制器的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443535.4

文献号 : CN1104664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建周

申请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控制器,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其包括第一MCU单元和第二MCU单元,其中第一MCU单元连接灯光模块、雨刮模块、喇叭模块、门锁模块、遥控接收模块、车身防盗模块以及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对各模块控制的车用电气装置进行管控;而第二MCU单元连接网络模块和车窗模块,其中所述网络模块实现防火墙以及网关功能,所述车窗模块通过纹波防夹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车窗电机,从而实现对车窗起降功能的管控。本发明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集成度高,系统成本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MCU单元和第二MCU单元,其中:所述第一MCU单元连接灯光模块、雨刮模块、喇叭模块、门锁模块、遥控接收模块、车身防盗模块以及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对该一个或多个模块控制的车用电气装置进行管控;

所述第二MCU单元连接网络模块和车窗模块,其中所述网络模块被构造用于实现防火墙以及网关功能;所述车窗模块被构造通过纹波防夹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车窗电机,从而对车窗起降功能进行管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MCU单元被构造用于信号隔离及信号路由,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实现防火墙功能,使得从车外系统通过OBD诊断接口或互联网传输过来的信号被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模块被构造为使得只有整车预先定义的信号才能通过其防火墙并传输到车辆的车身、动力和底盘系统,从而有效的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模块配置有两路以上数量的CAN网络,并通过设置两个以上数量的场景模式实现网络的隔离和选择性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网络模块配置有六路CAN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车窗模块被配置为通过采集所述车窗电机的纹波信息来计算车窗运行的位置和堵转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模块被配置有四路纹波防夹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四个车窗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MCU单元被配置为通过纹波算法实现对车窗的防夹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身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CU单元通过所述车窗模块进行四门车窗的开关采集,然后通过桥式纹波防夹控制电路去驱动四个车窗电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控制器。

说明书 :

一种车身控制器及包含该车身控制器的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集成度的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 BCM),以及包含该车身控制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机动车辆的电气设备而言,目前产业内采用的现有车身控制器集成度不高,一般仅实现了雨刮、灯光、中控锁、发动机防盗、遥控信号接收等基本功能。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上市车辆上也出现了集成了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的车身控制器。但对于车窗控制通常还是采用单独的车窗控制器。另外,对于满足网络安全和信号路由的网关及防火墙也是需要专门的网关控制器。
[0003] 其中一个现有的实施方式,可参考名称为车身控制单元的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133824.8号。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身控制方式的技术方案,其实现了雨刮、灯光、中控锁、发动机防盗、遥控信号接收等基本功能。但是,车窗控制还是单独的控制模块,以及车身控制单元是通过总线通信方式控制。
[0004] 很明显,以上揭示的现有车身控制方案,其需要多个不同的控制器来分别应对不同的控制功能,这样明显会增加车身系统控制的成本,不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车身控制器,其集成度高,系统成本低;并能在实现雨刮、灯光、中控锁、发动机防盗、遥控信号接收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车窗控制以及网络安全功能。
[0006] 为此,本发明一个方面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车用车身控制器,其包括第一MCU单元和第二MCU单元,其中,所述第一MCU单元连接灯光模块、雨刮模块、喇叭模块、门锁模块、遥控接收模块、车身防盗模块以及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对该一个或多个模块控制的车用电气装置进行管控;所述第二MCU单元连接网络模块和车窗模块,其中所述网络模块被构造用于实现防火墙以及网关功能;所述车窗模块被构造通过纹波防夹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车窗电机,从而对车窗起降功能进行管控。
[0008] 进一步的,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MCU单元被构造用于信号隔离及信号路由,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实现防火墙功能,使得从车外系统通过OBD诊断接口或互联网传输过来的信号被隔离。
[0009] 进一步的,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中所述网络模块被构造为使得只有整车预先定义的信号才能通过其防火墙并传输到车辆的车身、动力和底盘系统,从而有效的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0010] 进一步的,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中所述网络模块配置有两路以上数量的CAN网络,并通过设置两个以上数量的场景模式实现网络的隔离和选择性通过。
[0011] 进一步的,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中所述车窗模块被配置为通过采集所述车窗电机的纹波信息来计算车窗运行的位置和堵转控制。
[0012] 进一步的,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二MCU单元被配置为通过纹波算法实现对门窗的防夹控制。
[0013]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车辆,其包含有如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控制器。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一个方面提出的车身控制器集成设置两个MCU单元,以分别实现车身电气设备基本控制功能,以及车窗控制功能和网络控制功能。其中将网络防火墙功能、网关功能以及车窗的纹波防夹控制功能集成在同一颗MCU单元中实现,在节省了资源的同时,又能保证性能。
[0015] 本发明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创新地将两个MCU单元集成在一起,既保证了使用性能,又能有效的降低系统成本,从而使得其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车身控制器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0017] 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 车身控制器 100 第一MCU单元 10外灯模块 11 雨刮模块 12
喇叭模块 13 门锁模块 14
遥控接收模块 15 车身防盗模块 16
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模块 17 第二MCU单元 20
网络模块 21 车窗模块 2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个方面提出车身控制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 请参阅图1所示,依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车身控制器100包括第一MCU(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制器)单元10和第二MCU(Micro‑Controller Unit, 微控制器)单元20。
[0021] 其中,所述第一MCU单元10连接灯光模块(包括外灯模块11和内灯模块110)、雨刮模块12、喇叭模块13、门锁模块14、遥控接收模块15、车身防盗模块16以及无钥匙进入与启动模块17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进而对该一个或多个模块控制的车用电气装置进行管控。
[0022] 所述第二MCU单元20连接网络模块21和车窗模块22。其中所述网络模块21实现网络防火墙功能以及网关功能。而所述车窗模块22通过纹波防夹控制电路来控制车窗电机,从而实现对所述车窗起降功能的管控。
[002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MCU单元用于信号隔离及信号路由,其通过所述网络模块21实现防火墙功能和网关功能。
[0024] 其中,所述网络防火墙功能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而所述网关功能是通过对可通过信号的打包、解析实现跨网段和跨总线的转发。
[0025] 如此,所述网络防火墙功能用于隔离来自车外系统通过OBD(On  Board Diagnostics, 车载诊断系统)诊断接口或互联网传输过来的信号,只有整车预先定义的信号才能通过防火墙并传输到车辆的车身、动力和底盘系统,从而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具体地,在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防火墙可以是配置6路CAN网络,通过软件设置多种场景模式,从而实现网络的隔离和选择性透过。
[0026] 而所述车窗模块22,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其是采用4路纹波防夹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四个门窗电机,然后通过采集所述门窗电机的纹波信息计算车窗运行的位置和堵转控制。
[0027] 具体而言,其中第二MCU单元通过车窗模块22进行进行四门车窗的开关采集,然后通过桥式纹波防夹控制电路去驱动四个门窗电机。所述第二MCU单元通过纹波算法实现对门窗的防夹控制。
[0028] 依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其集成设置两个MCU单元,以分别实现车身电气设备基本控制功能,以及车窗控制功能和网络控制功能。其中将网络防火墙功能、网关功能以及车窗纹波防夹控制功能集成在同一颗MCU单元中实现,在节省了资源的同时,又能保证性能。
[0029] 本发明提出的车身控制器创新地将两个MCU单元集成在一起,既保证了使用性能,又能有效的降低系统成本,从而使得其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0030]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