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579770.0

文献号 : CN1104741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菊地翔太中村丰

申请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期防止在电线保持部的前端与接触部之间被弹性保持的电线的导电不良和脱落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包括:设有电线插入空间(10a)和供电线(W1)插入电线插入空间中的电线插入口(12a)的壳体(5);具有沿着电线插入电线插入空间的方向设置的接触部(15d)的固定接触件(15);以及利用弹力将电线推压至接触部的弹性部件(21)。弹性部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接触件的平板状的固定部(22);从固定部连续地形成的圆弧形状的弯曲部(25a、25b);从弯曲部连续地形成的平板状的电线保持部(26a、26b);和使与电线保持部的纵向前端接触而被推压至接触部的电线(W1)位于前端的横向中央位置的定中部(27)。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在内部设有电线插入空间,且设有供电线从外部插入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电线插入口;

固定接触件,其沿着所述电线插入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方向设置的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电线电连接;和

配置于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弹性部件,其利用弹力将从所述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电线推压至所述接触部,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在与所述接触部相对的位置而固定于所述固定接触件的平板状的固定部;

从所述固定部向与所述接触部相反的方向以钝角弯曲的第一弯曲部;

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续的第一倾斜部;

从所述第一倾斜部向所述接触部侧弯曲成圆弧形状的第二弯曲部;

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续而与所述第一倾斜部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倾斜部;

从所述第二倾斜部向所述第一倾斜部侧弯曲的第三弯曲部;

从所述第三弯曲部连续,在比所述第二倾斜部更靠所述第一倾斜部侧,向所述接触部延伸的第三倾斜部;和

定中部,其使得与所述第三倾斜部的长度方向的前端接触而被推压于所述接触部的所述电线位于所述前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中部是以使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方式将所述第三倾斜部的所述前端切成规定半径R的圆弧形状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中部是以使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方式将所述第三倾斜部的所述前端切成V字形而形成的。

4.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在内部设有电线插入空间,且设有供电线从外部插入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电线插入口;

固定接触件,其沿着所述电线插入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方向设置的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电线电连接;和

配置于所述电线插入空间的弹性部件,其利用弹力将从所述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电线推压至所述接触部,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固定接触件的平板状的固定部;

一对圆弧形状的弯曲部,其从所述固定部连续地形成,隔着设在其之间的隙缝而在长度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和在长度方向的前端保持所述电线的一对电线保持部,所述隙缝连续地延伸到所述一对电线保持部之间,所述一对电线保持部隔着所述隙缝彼此平行地从所述一对弯曲部连续延伸,

所述壳体设有电线防脱壁,其向着所述一对电线保持部之间的所述隙缝突出,沿着所述一对电线保持部的所述隙缝一侧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面配置。

说明书 :

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弹性保持电线的电磁接触器等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电磁接触器等电子设备中开始采用配备了弹性保持电线的弹性部件的弹簧端子(例如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的弹簧端子包括: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的电线插入空间;设置在与该电线插入空间连通的壳体中的电线插入口;配置在壳体内的固定接触件,其接触部能够与
从电线插入口插入贯通电线插入空间中的电线电连接;以及配置在电线插入空间中,利用
弹力将从电线插入口插入贯通的电线推压至接触部一侧的弹性部件。
[0004] 弹性部件是通过将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部件,由以下两部分构成:平板状的固定部;以及经由从固定部的端部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部而形成的平板状的电线保持部。
[0005] 该弹性部件按照以下方式配置:将固定部固定在壳体内,电线保持部横跨壳体内的电线插入口的开口部附近,其前端与固定接触件的接触部相对。
[0006] 从电线插入口插入的电线进入固定接触件的接触部与弹性部件的电线保持部之间后,利用弯曲部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性力,电线保持部的前端将电线向接触部一侧推
压并弹性保持。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39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 在构成专利文献1的弹簧端子的弹性部件中,与电线接触的电线保持部的前端形成为平坦面。
[0011] 但是,对于在电线保持部的前端以及接触部之间被弹性保持的电线,由于其电线保持部的前端为平坦面,所以,因长期使用或者电线发生振动而逐渐向电线保持部的横向
端部移动,有可能发生导电不良以及电线脱落。
[0012]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长期防止在电线保持部的前端以及接触部之间被弹性保持的电线的导电不良以及电线脱落。
[0013]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在于,包括:壳体,其在内部设有电线插入空间,且设有供电线从外部插入电线插入空间的电线插入口;固定
接触件,其沿着电线插入电线插入空间的方向设置的接触部能够与电线电连接;和配置于
电线插入空间的弹性部件,其利用弹力将从电线插入口插入的电线推压至接触部,弹性部
件包括:固定于固定接触件的平板状的固定部;从固定部连续地形成的圆弧形状的弯曲部;
从弯曲部连续地形成的平板状的电线保持部;和定中部,其使得与电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
的前端接触而被推压于接触部的电线位于前端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能够长期防止在电线保持部的前端以及接触部之间被弹性保持的电线的导电不佳以及脱落。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平面图。
[0019] 图3是拆下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壳体盖体的平面图。
[0020] 图4是图2的Ⅱ-Ⅱ线向视图。
[0021] 图5是表示配置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线插入空间的弹簧端子的图。
[0022] 图6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端子的弹性部件的图。
[0023] 图7是表示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的分割电线保持部将电线向接触部推压而弹性保持的状态的图。
[0024]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割电线保持部将电线向接触部推压而弹性保持的状态的图。
[0025] 图9是电线防脱壁嵌入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一对分割电线保持部之间的平面图。
[0026] 图10是表示电线防脱壁嵌入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一对分割电线保持部之间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其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附图只是示意图,厚度与平
面尺寸的关系、各层厚度的比例等与实际并不相同。因此,具体的厚度与尺寸应参考以下的
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各个附图之间,当然也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
[0028] 另外,以下所示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是用来具体表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非将构成部件的材质、形状、结构、配置等限定于下述内容。在权
利要求范围所述的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技术范畴内,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029] 此外,在图1~图5以及图9中,符号X为第1方向,符号Y为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符号Z为与包括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假想平面正交的第3方向。
[0030] [第1实施方式]
[0031]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用来进行一侧的电源与另一侧的负载之间的电路的开闭。
[0032] 电磁接触器1包括:壳体2(参照图1);收纳在壳体2中的触点机构3(参照图3);以及收纳在壳体2中的、驱动触点机构3的电磁铁单元4(参照图4)。
[0033]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壳体2包括:在第3方向Z的一方上形成有开口部的有底长方体形状的壳体主体5;以及覆盖开口部且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壳体主体5上的壳体盖体6。
[0034] 如图4所示,在壳体主体5中形成;在中央部收纳触点机构3的触点机构收纳部7和电磁铁单元收纳部8,在触点机构收纳部7中收纳触点机构3,在电磁铁单元收纳部8中收纳
电磁铁单元4。
[0035] 由夹着壳体主体5的触点机构收纳部7的第1方向X的两侧(参照图3)与覆盖壳体主体5的上部开口的壳体盖体6形成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a~10e,并且在相邻的电线插入空间
10a~10e之间设置有隔壁11。
[0036] 另外,如图4所示,在壳体盖体6的正面板6a上设置有朝着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而连通的一对电线插入口12a。
[0037] 如图2所示,在一对电线插入口12a中,朝着电线插入空间10a设置有两个电线插入口12a1、12a2。
[0038] 另外,在壳体盖体6的正面板6a上,与一对电线插入口12a在第2方向Y上排列形成有多对电线插入口12b~12e,这些多对电线插入口12b~12e将壳体盖体6的外部与一对电
线插入空间10b~10e连通。这些多对电线插入口12b~12也朝着电线插入空间10b~10e分
别设置有两个电线插入口。
[0039] 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中,这些多对电线插入口12a~12e中的6对电线插入口12a~12c用作主电路端子,一对电线插入口12d用作辅助端子,一对电线插入口12e用作
电磁铁单元4的线圈端子。
[0040] 另外,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壳体盖体6的正面板6a上,在多对电线插入口12b~12e的附近,与电线插入空间10a~10e连通形成有用来供压紧解除工具贯穿其中的插通
孔13。该插通孔13与多对电线插入口12a~12e的两个电线插入口对应地形成。
[0041]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触点机构3包括:在第1方向X上分开且固定于壳体主体5的多对固定接触件15;以及能够与各对固定接触件15接触的多个可动接触件16。
[0042] 多个可动接触件16沿着第1方向以规定间隔固定于在第2方向Y上成细长状延伸的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17上。如果电磁铁单元4的线圈被激励,则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17借助
未图示的驱动杆向图3的下方移动,固定于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17的多个可动接触件16分
别与各对固定接触件15接触。由此,第1方向X的一方的固定接触件15与第1方向X的另一方
的固定接触件15经由可动接触件16相互导通,从而闭合电路。
[0043] 另一方面,如果电磁铁单元4的线圈变成非激励状态,则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17由于未图示的复原弹簧的作用而向图3的上方移动,固定于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17的多个可
动接触件16分别从各对固定接触件15上离开。由此,第1方向X的一方的固定接触件15与第1
方向X的另一方的固定接触件15被断开。
[0044] 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壳体主体5的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中配置有将后述的电线W与固定接触件15连接的弹簧端子20。
[0045] 在其他的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b~10e中也配置有和将配置于图4的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电线W与固定接触件15连接的弹簧端子20结构相同的弹簧端子20。
[0046] 如图5所示,电线W包括: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截面为圆形的芯线W1和包覆芯线W1的外周的绝缘被覆W2。在将电线W与固定接触件15连接时,除去绝缘被覆W2的前端部分,芯
线W1仅露出规定部分。
[0047] 参照图3以及图5,对固定接触件15的结构进行说明。
[0048] 固定接触件15包括:可动接触件16所接触的平板状的固定接触部15a;向在第3方向Z上延伸的方向弯曲而成的平板状的基板部15b;从基板部15b向在第1方向X上延伸的方
向弯曲而成的平板状的底座板部15c;以及从底座板部15c与基板15b平行地向在第3方向Z
上延伸的方向弯曲而成的平板状的接触件部15d。该固定接触件15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孔
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
[0049] 设置在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固定接触件15如图3所示,固定接触部15a位于触点机构收纳部7内,基板部15b、底座板部15c以及接触部15d在沿着形成电线插入空间10a的壳
体主体5的内壁的状态下固定于壳体主体5。
[0050] 设置于其他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b~10e的固定接触件15也同样,固定接触部15a位于触点机构收纳部7内,基板部15b、底座板部15c以及接触部15d以位于电线插入空间10b
~10e内的方式固定于壳体主体5。
[0051] 如图5所示,卡合爪18突出地形成于固定接触件15的基板部15b的内壁。
[0052] 在靠近固定接触件15的基板部15b位置的底座板部15c上形成嵌入孔19。
[0053] 此处,如图5所示,前述的弹簧端子20由弹性部件21以及固定接触件15的接触部15d构成。
[0054] 如图6所示,弹性部件21是以长的金属平板为材料的部件,包括:平板状的固定部22;在与固定部22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设置钝角形状的第1弯曲部23而连续的平板状的倾
斜部24;以及在与倾斜部24之间设置圆弧形状的第2弯曲部25而向与倾斜部24大致相同方
向延伸的平板状的电线保持部26。
[0055] 在该弹性部件21中,在电线保持部26至第2弯曲部2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隙缝SL,第2弯曲部25被一分为二分成分割第2弯曲部25a、25b,电线保持部26也被一分为二分
成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
[0056] 此处,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的前端,形成有以使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方式切割成规定半径R的圆弧形状的定中部27。
[0057] 另外,在弹性部件21的固定部22的下端形成有嵌入凸部28,同时在固定部22上形成有卡合贯通孔29。
[0058] 如图5所示,弹性部件21的固定部22沿着配置于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的一者中的固定接触件15的基板部15b而配置,固定部22下端的嵌入凸部28嵌入基板部15b的嵌入孔19
中,并且在基板部15b的卡合爪18进入固定部22的卡合贯通孔29中的状态下,将弹性部件21
与固定接触件15连结。
[0059] 弹性部件21也按照同样的结构与配置于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的另一者中的固定接触件15连结,并且,弹性部件21也以同样的结构与配置于其他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b~
10e中的固定接触件15连结。
[0060] 将壳体盖体6安装于壳体主体5时,配置在壳体主体5的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a配置在与构成图2所示的电线插入口12a的两个电线插入
口12a1、12a2的其中一个相对的位置。另外,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b配置在与两
个电线插入口12a1、12a2的另一个相对的位置。另外,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也同样配置
在与构成其他多对电线插入口12b~12e各自的两个电线插入口相对的位置。
[0061] 如图5所示,从电线插入口12a的其中一个电线插入口12a1插入电线插入空间10a内的电线W的芯线W1被弹性保持在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与固定接触件
15的接触部15d之间。另外,图中并未表示,从电线插入口12a的另一个电线插入口12a2插入
电线插入空间10a内的电线W以及插入其他一对电线插入口12b~12e中的电线W的芯线W1也
被弹性保持在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的前端与固定接触件15的接触部15d
之间。
[0062] 此外,本发明中所记载的电线与芯线W1对应。
[0063] 此处,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与接触部15d之间被弹性保持的芯线如图7的附图标记W1a、W1b所示,对在靠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度方向边缘的状态下所保持时的动
作进行说明。像这样,即使芯线W1a、W1b靠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度方向端部一侧,在分割
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也形成定中部27,芯线W1a、W1b沿着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圆弧形
状的缺口移动至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芯线W1的位置)。
[0064] 下面,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其中,在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a~10b中配置有弹簧端子20(弹性部件21以及固定接触件15的接触部15d),因此,下
面说明配置于其中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一个的弹簧端子20的作用效果。
[0065] 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被弹性保持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与接触部15d之间的芯线例如如图7的附图标记W1a、W1b所示,即使在靠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
度方向边缘的状态下被保持,也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形成定中部27,芯线W1a、W1b
沿着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圆弧形状的缺口移动至前端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芯线W1的
位置)。
[0066] 因此,第1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中形成定中部27,因此,能够防止芯线W1向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一侧移动,不会发生导线不良和
电线W脱落。
[0067] 【第2实施方式】
[0068] 下面,图8表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1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21的主要部分。在第2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21中,形成于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的定中部30的形状与图6
所示的形成于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a中的定中部27不同。
[0069] 即,形成于第2实施方式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的定中部30的两个平坦的倾斜面30a、30b以宽度方向中央凹陷最深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中央交叉,从而形成V字形状。另
外,在弹性部件21的分割电线保持部26b的前端也形成有相同形状的定中部30。
[0070] 如图8的附图标记W1a、W1b所示,即使电线W的芯线靠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一侧,也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形成定中部30,芯线W1a沿着倾斜面30a移动
至宽度方向中央位置(芯线W1的位置),芯线W1b沿着倾斜面30b移动至宽度方向中央位置。
[0071] 因此,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的前端形成定中部30,由此,靠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的宽度方向边缘的芯线W1沿着倾斜面30a、30b向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移动,所以,不
会发生导电不良和电线W脱落。
[0072] 【第3实施方式】
[0073] 下面,图9以及图10表示配置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1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弹簧端子20(弹性部件21、固定接触件15的接触部15d)。其中,该第3实施方式
也同样如此,在一对电线插入空间10a的另一个以及多对电线插入空间10b~10e中,以同样
的结构配置弹簧端子20,所以,仅说明配置于第3实施方式的电线插入空间10a中的弹簧端
子20的结构与作用效果。
[0074] 图9的附图标记6b~6d是形成有电线插入空间10a的壳体盖体6的壁部。
[0075] 配置于电线插入空间10a的弹性部件21的一对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的前端形成为平坦面31a、31b,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面26a1沿着壁部6b配置,分割
电线保持部26b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面26b1沿着壁部6d配置。
[0076] 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电线防脱壁32从壳体盖体6朝着电线插入空间10a突出。
[0077] 该电线防脱壁32嵌入形成于接触部15d的卡合槽15d1中,同时,进入设置于弹性部件21的一对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之间的隙缝SL中。
[0078] 此外,本发明中所述的一对弯曲部与一对分割第2弯曲部25a、25b对应,本发明中所述的一对电线保持部与一对分割电线保持部26a、26b对应。
[0079] 下面,对第3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80] 如图9所示,即使与分割电线保持部26b的前端31b接触并被向接触部15d一侧推压的电线W的芯线W1沿着箭头方向移动,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b的宽度方向的侧面(隙缝SL一
侧的侧面以及外侧面26b1)上也不存在芯线W1脱落的空间,所以不会发生导电不良以及电
线W脱落。
[0081] 另外,图中并未表示,即使与分割电线保持部26a的前端31a接触并被向接触部15d一侧推压的电线W的芯线W1沿着接触部移动,在分割电线保持部26b的宽度方向的侧面(隙
缝SL一侧的侧面以及外侧面26a1)上也不存在芯线W1脱落的空间,所以,不会发生导电不良
和电线W脱落。
[0082] 此外,第1至第3实施方式对电磁接触器1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用于配线用断路器、电磁开闭器、电路保护器等各种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也能获得同样的效
果。
[0083] 附图标记说明
[0084] 1 电磁接触器
[0085] 2 壳体
[0086] 3 触点机构
[0087] 4 电磁铁单元
[0088] 5 壳体主体
[0089] 6 壳体盖体
[0090] 6a 正面板
[0091] 7 触点机构收纳部
[0092] 8 电磁铁单元收纳部
[0093] 10a~10e 电线插入空间
[0094] 11 隔壁
[0095] 12a~12e 电线插入口
[0096] 12a1、12a2 电线插入口
[0097] 13 插通孔
[0098] 15 固定接触件
[0099] 15a 固定接触部
[0100] 15b 基板部
[0101] 15c 底座板部
[0102] 15d 接触部
[0103] 15d1 卡合槽
[0104] 17 可动接触件支承部件
[0105] 18 卡合爪
[0106] 19 嵌入孔
[0107] 20 弹簧端子
[0108] 21 弹性部件
[0109] 22 固定部
[0110] 23 第1弯曲部
[0111] 24 倾斜部
[0112] 25 第2弯曲部
[0113] 26 电线保持部
[0114] 25a、25b 分割第2弯曲部
[0115] 26a、26b 分割电线保持部
[0116] 27 定中部
[0117] 28 嵌入凸部
[0118] 29 卡合贯通孔
[0119] 30 定中部
[0120] 30a、30b 倾斜面
[0121] 31a、31b 平坦面
[0122] 32 电线防脱壁
[0123] X 第1方向
[0124] Y 第2方向
[0125] Z 第3方向
[0126] SL 隙缝
[0127] W 电线
[0128] W1 芯线
[0129] W2 绝缘被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