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油烟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780754.6

文献号 : CN1105006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谢川川蓝渊张辉马世涛汪耀东

申请人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油烟机,包括:主壳体,主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源、出风导管和引射管,引射管位于主壳体下方且至少部分顶壁与主壳体的底壁间隔开,出风源通过出风导管将气流导向引射管;其中,在烟气流动方向上引射管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引射管上设有朝向下游端喷气的喷射口以形成引射流场,喷射口包括位于引射管的顶壁上的顶喷口和位于引射管的底壁上的底喷口,引射管的位于顶喷口和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引射管的位于底喷口和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可以提高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源、出风导管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位于所述主壳体下方且至少部分顶壁与所述主壳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出风源通过所述出风导管将气流导向所述引射管;其中,

在烟气流动方向上所述引射管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引射管上设有朝向所述下游端喷气的喷射口以形成引射流场,所述喷射口包括位于所述引射管的顶壁上的顶喷口和位于所述引射管的底壁上的底喷口,所述引射管的位于所述顶喷口和所述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所述引射管的位于所述底喷口和所述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

所述引射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板和内壁板,所述外壁板和所述内壁板沿着所述引射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壁板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内壁板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上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外壁板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下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临近所述上游端的部分伸到所述外壁板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所述外壁板的上端与所述内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顶喷口,所述外壁板的下端与所述内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底喷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射管的管截面上,以所述引射管的上游端和下游端连线作为X轴线,所述外壁板和所述内壁板均相对所述X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在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外壁板在垂直于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H1,H1与L1的比值在0.5~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包括外壁外表面和朝向所述下游端的外壁内表面,所述外壁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在朝向所述X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凸起,且在所述X轴线处所述外壁内表面形成朝向所述下游端凸出的凸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板在最临近所述上游端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为H21,在朝向所述下游端的方向上,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在所述喷射口处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之后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下部平滑地朝向所述X轴线延伸,直至在所述下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下部与所述X轴线相交,其中,所述内壁板在垂直于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H22,H21为H22的0.7至1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板的从所述喷射口到所述下游端的外表面为柯恩达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板的外表面为平滑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或者所述X轴线向上倾斜设置,且所述X轴线向上倾斜的角度不超过水平面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喷口和所述底喷口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喷口和所述底喷口内均设有多条导流间隔筋,所述导流间隔筋的间距为所述条缝高度尺寸的10‑1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形成为集烟罩,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集烟罩的底部且临近所述集烟罩的外边缘处,所述引射管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集烟罩的水平投影内,所述引射管的所述顶壁与所述集烟罩的底壁之间间距为30‑

50mm,所述引射管的上游端与所述集烟罩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为0至1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源位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且位于所述吸油烟机的主风机的上方,所述出风导管包括:上导引段,所述上导引段位于所述吸油烟机的主风机上方且与所述出风源相连,所述上导引段水平设置;

两个向下延伸段,所述向下延伸段竖向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上导引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向下延伸段;

两个分支段,两个所述分支段分别连接所述向下延伸段的底部,两个分支段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分支段均与所述引射管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段在远离所述向下延伸段的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吸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主壳体下方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主壳体下方的相邻三侧,或者所述引射管为环形且设在所述主壳体的下方四侧,每个所述分支段均通过至少一个过渡管与所述引射管相连。

说明书 :

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0002] 吸油烟机已经成为现在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吸油烟机主要用于排出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等有害气体,维护人体健康和室内空气质量。
[0003] 为了达到较好的吸油烟效果,防止产生漏烟现象,通常以改进叶轮的设计为主,提升主风机的风量或者风压冗余为主要手段,来保证即使风机性能衰减也能有足够的能力来
保证吸油烟性能。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吸油烟效果,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比
如风机功率提升带来功耗的显著增加、噪音增加影响用户体验等。因此,目前的吸油烟机还
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吸油烟机,可以提高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
[000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出风源、出风导管和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位于所述主壳体下方
且至少部分顶壁与所述主壳体的底壁间隔开,所述出风源通过所述出风导管将气流导向所
述引射管;其中,在烟气流动方向上所述引射管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引射管上设有朝
向所述下游端喷气的喷射口以形成引射流场,所述喷射口包括位于所述引射管的顶壁上的
顶喷口和位于所述引射管的底壁上的底喷口,所述引射管的位于所述顶喷口和所述下游端
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所述引射管的位于所述底喷口和所述下游端之间的至
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
[0006]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通过设置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引射管,引射管具有朝向下游端喷射气流的喷射口,并且使引射管的位于顶喷口和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
上表面为柯恩达面,引射管的位于底喷口和下游端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形
成引射效应和柯恩达效应的配合,使引射管上游的烟气能被强力吸引至进风口,从而主壳
体外侧即将逃逸的烟气流向进风口,弥补了现有烟机对主壳体外侧逃逸烟气吸力不足的缺
陷。由此,减少了吸油烟机容易漏烟的现象,进而提高吸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保护人体的
健康。而且即使主风机风量不足时出风装置的设置也能减少漏烟现象,因此在保证吸油烟
效果的同时,吸油烟机对主风机的风量要求大幅降低,在合理设置下吸油烟机可以适当下
调主风机的转速,从而可以大幅降低烟机的功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另外,如果吸油烟机能
适当降低主风机的转速,可以显著降低烟机的整体噪音,相比传统的烟机而言,在保证同样
的吸油烟效果情况下,噪音明显降低。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射管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板和内壁板,所述外壁板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内壁板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上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中间部分朝向远
离所述外壁板的方向弯曲以形成所述下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临近所述上游端的部分伸到所
述外壁板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所述外壁板的上端与所述内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顶喷口,所
述外壁板的下端与所述内壁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底喷口。
[0008] 具体地,在所述引射管的管截面上,以所述引射管的上游端和下游端连线作为X轴线,所述外壁板和所述内壁板均相对所述X轴线对称设置。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外壁板在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外壁板在垂直于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H1,H1与L1的比值在0.5~2之间。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壁板包括外壁外表面和朝向所述下游端的外壁内表面,所述外壁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在朝向所述X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凸起,且在所述X轴线处所述外
壁内表面形成朝向所述下游端凸出的凸尖。
[0011]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在最临近所述上游端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为H21,在朝向所述下游端的方向上,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且
在所述喷射口处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之后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与
下部平滑地朝向所述X轴线延伸,直至在所述下游端所述内壁板的上部、下部与所述X轴线
相交,其中,所述内壁板在垂直于所述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H22,H21为H22的0.7至1
倍。
[001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的从所述喷射口到所述下游端的外表面为柯恩达面。
[001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壁板的外表面为平滑弧面。
[001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X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或者所述X轴线向上倾斜设置,且所述X轴线向上倾斜的角度不超过水平面20度。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喷口和所述底喷口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缝,所述顶喷口和所述底喷口内均设有多条导流间隔筋。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间隔筋的间距为所述条缝高度尺寸的10‑15倍。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形成为集烟罩,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集烟罩的底部且临近所述集烟罩的外边缘处,所述引射管的水平投影位于所述集烟罩的水平投影
内,所述引射管的所述顶壁与所述集烟罩的底壁之间间距为30‑50mm,所述引射管的上游端
与所述集烟罩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为0至100mm。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源位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上且位于所述吸油烟机的主风机的上方,所述出风导管包括:上导引段,所述上导引段位于所述吸油烟机的主风机上方
且与所述出风源相连,所述上导引段水平设置;两个向下延伸段,所述向下延伸段竖向设置
在所述主壳体内,所述上导引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向下延伸段;两个分支段,两个所
述分支段分别连接所述向下延伸段的底部,两个分支段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两个所
述分支段均与所述引射管相连。
[0019] 具体地,所述分支段在远离所述向下延伸段的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增大。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主壳体下方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引射管设在所述主壳体下方的相邻三侧,或者所述引射管为环形且设在所述主壳体的下方四侧,
每个所述分支段均通过至少一个过渡管与所述引射管相连。
[0021]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3]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吸油烟机的主视图;
[0024] 图2为图1所示出风装置与集烟罩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3为图1所示出风装置与集烟罩的局部示意图;
[0026]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在吸油烟机使用时的烟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引射管和过渡管的局部示意图;
[0028] 图6为图5所示结构在吸油烟机使用时的烟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9] 图7为图5所示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30]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引射管的局部示意图;
[0031]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0032] 附图标记:
[0033] 吸油烟机100、
[0034] 主壳体1、进风口11、负压区111、出风口12、集烟罩13、抽风风机14、
[0035] 出风装置2、出风源21、出风导管22、上导引段221、向下延伸段222、分支段223、过渡管224、引射管23、上游端A、下游端B、喷射口231、顶喷口2311、底喷口2312、外壁板232、凸
尖2321、内壁板233、条缝234、导流间隔筋235。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横向”、“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
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
[004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壳体1和出风装置2。主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出风装置2包括出风源21、出风导管22和引射管23,引射
管23位于主壳体1下方且至少部分顶壁与主壳体1的底壁间隔开,出风源21通过出风导管22
将气流导向引射管23。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烟气流动方向上引射管23具有上游端A和
下游端B,引射管23上设有朝向下游端B喷气的喷射口231以形成引射流场,喷射口231包括
位于引射管23的顶壁上的顶喷口2311和位于引射管23的底壁上的底喷口2312,引射管23的
位于顶喷口2311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引射管23的位于底喷口
2312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
[0041] 可以理解的是,烹饪过程中,吸油烟机100下方的灶具和炊具生成大量的油烟,在浮力作用下油烟快速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向四周扩散。吸油烟机100的主风机为抽风风机
14,抽风风机14将气流由进风口11吸入,由出风口12排出,气流在流动过程中遇到冷壁(如
冷凝板)、滤网(图未示出)等部件时,气流中油滴容易析出而被分离。
[0042] 受主风机的驱动作用影响,在进风口11处附近会形成负压区111,负压区111负压较大,可以吸引灶具和炊具生成的油烟向进风口11汇聚,进入吸油烟机100中。当然,负压场
分布受主风机运转状态和吸油烟机100结构的影响,通常进风口11正对区域处负压最强。有
的实施例中主壳体1底部设置有集烟罩13、冷凝板等部件,受这些部件影响负压最强区域轮
廓会变大。
[0043] 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除了抽风风机14还具有出风装置2,出风装置2利用出风源21形成出风气流。当出风源21采用风机出风时,吸油烟机100成了一种双风机系统,
其中一风机从进风口11吸气,另一风机向进风口11形成的负压区111吹气。当然出风源21也
可以采用其它装置(如空气压缩机)实现。出风源21通过出风导管22将气流导向引射管23,
使喷射口231能够喷射气流,喷出气流能在朝向烟气流动的方向喷气形成引射流场。
[0044] 可以理解的是,当油烟量较大时,负压区111无法完全将油烟吸引到进风口11,部分油烟向烟机两侧扩散并试图从两侧逃逸。当油烟扩散到出风装置2附近时,由于喷射口
231处气流的卷吸和引射效应,向外扩散的油烟会被出风装置2产生的朝向负压区111的气
流强行改变运动方向,从向外运动改为向内运动,将油烟重新输送到负压区111,从而能够
尽可能减少油烟的泄漏。
[0045] 在本发明中,引射管23上设有朝向下游端B喷气的喷射口231以形成引射流场,喷射口231包括位于引射管23的顶壁上的顶喷口2311和位于引射管23的底壁上的底喷口
2312,引射管23的位于顶喷口2311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引射管23
的位于底喷口2312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从而使引射管23外部的
气流能够更多地向负压区111涌动、汇集,尤其能将即将向吸油烟机100外侧扩散的气流大
量吸引至负压区111。
[0046] 具体而言,柯恩达面可以产生柯恩达效应,即流体(水流或气流)有偏离原本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如图3和图4所示,引射管23的位于顶喷口2311
和下游端B之间的上表面是柯恩达面,顶喷口2311在向下游端B喷气时,气流会被吸附至沿
上表面喷向下游端B,由于上表面为柯恩达面,会对上表面上方气流产生吸卷作用,使喷射
气流上方及顶喷口2311上游的气流也被吸卷至柯恩达面上,并与喷射气流混合,沿柯恩达
面向下游端B流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引射管23位于主壳体1下方且与主壳体1的底壁
间隔开,主壳体1外侧与顶壁上方区域连通,顶喷口2311喷射的气流在柯恩达效应作用下可
卷吸上游及上方的空气,从而主壳体1外侧的烟气可以不断地被喷射气流卷吸向下游端B喷
射。
[0047] 同样如图3和图4所示,引射管23的位于底喷口2312和下游端B之间的下表面是柯恩达面,底喷口2312在向下游端B喷气时,气流会被吸附至沿下表面喷向下游端B,使喷射气
流下方及底喷口2312上游的气流也被吸卷至柯恩达面上,从而主壳体1外侧的烟气可以不
断地被喷射气流卷吸向下游端B喷射。
[0048] 如图6所示,顶喷口2311、底喷口2312喷射的气流在柯恩达面的导引下于下游端B汇合后喷射,汇合后的气流流量大、方向一致,不仅形成的引射流场对周围的气流吸附作用
下,而且可以在喷射口231上游产生非常强的负压,使喷射口231上游的烟气能够被强力吸
附而向负压区111流动。引射流场和柯恩达效应的配合,对吸引的区域非常明确,更好地吸
引射管23外侧的烟气流向进风口11。这种吸引作用,弥补了现有进风口11产生的负压区111
对主壳体1外侧吸引不足的缺陷。
[004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通过设置出风装置2,出风装置2包括引射管23,引射管23具有朝向下游端B喷射气流的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2312,并且使引射管23的位
于顶喷口2311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上表面为柯恩达面,引射管23的位于底喷口2312
和下游端B之间的至少部分下表面为柯恩达面,形成引射效应和柯恩达效应的配合,使引射
管23上游的烟气能被强力吸引至进风口11,从而主壳体1外侧即将逃逸的烟气流向进风口
11,弥补了现有烟机对主壳体1外侧逃逸烟气吸力不足的缺陷。由此,减少了吸油烟机100容
易漏烟的现象,进而提高吸油烟机100的吸油烟效果,保护人体的健康。而且即使主风机风
量不足时出风装置2的设置也能减少漏烟现象,因此在保证吸油烟效果的同时,吸油烟机
100对主风机的风量要求大幅降低,在合理设置下吸油烟机100可以适当下调主风机的转
速,从而可以大幅降低烟机的功耗,有利于节能环保。另外,如果吸油烟机100能适当降低主
风机的转速,可以显著降低烟机的整体噪音,相比传统的烟机而言,在保证同样的吸油烟效
果情况下,噪音明显降低。
[00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引射管23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板232和内壁板233,外壁板232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内壁板233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上游端A,内壁板233的中
间部分朝向远离外壁板232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下游端B,内壁板233的临近上游端A的部分伸
到外壁板23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外壁板232的上端与内壁板233之间限定出顶喷口2311,外
壁板232的下端与内壁板233之间限定出底喷口2312。可以理解的是,内壁板233的临近上游
端A的部分设置为伸到外壁板23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从而伸到外壁板232的上端与下端的
内壁板233可以起到引导气流的作用。具体而言,出风导管22送来的气流进入引射管23后,
在外壁板232与内壁板233的引导下,流出顶喷口2311和顶喷口2311。
[0051]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在引射管23的管截面上,以引射管23的上游端A和下游端B连线作为X轴线,外壁板232和内壁板233均相对X轴线对称设置。这样相对X轴线对称设置
的外壁板232和内壁板233可以使得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2312的出风速率、风量相当,从而
均能形成较好的引射流场以使得引射管23的顶壁上方区域和底壁下方区域的气流能方向
一致地朝向负压区111流动。
[0052]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外壁板232在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L1,外壁板232在垂直于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H1,H1与L1的比值在0.5~2之间。这样使外壁板232形
成合理的弯曲度,使引射管23内气流沿外壁板232弯曲后喷射时,压降损失小,喷射流速大。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外壁板232包括外壁外表面和朝向下游端的外壁内表面,外壁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在朝向X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凸起,且在X轴线处外壁内表
面形成朝向下游端凸出的凸尖。。这样外壁板232可以起到引导内部气流,减少涡流的作用,
提高引射管23的引射效果。
[005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内壁板233在最临近上游端A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为H21,在朝向下游端B的方向上,内壁板233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
大,且在喷射口231处内壁板233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之后内壁板233的上部
与下部平滑地朝向X轴线延伸,直至在下游端B内壁板233的上部、下部与X轴线相交,其中,
内壁板233在垂直于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H22,H21为H22的0.7至1倍。这样内壁板233
内气流沿内壁板233流向外壁板232与内壁板233围成的渐缩风道内,气流更加平顺,避免产
生涡流,从而减少气流的内耗。另外如此限制,内壁板233形成上下对称的翼型风道结构,对
外部导引的气流产生的阻力较小。
[0055]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内壁板233的从喷射口231到下游端B的外表面为柯恩达面。可以理解的是,油烟从负压区111的外围向外逸流时,部分会接触到内
壁板233的下表面,这部分油烟容易在射流效应和柯恩达效应的双重作用下,沿着内壁板
233的下表面向负压区111流动;还有部分油烟绕过内壁板233的下表面向上扩散时,容易被
内壁板233上表面形成的负压场吸引,这部分烟气可沿着内壁板233的上表面流向负压区
111。经过出风装置2上下双重引射吸引作用,向外扩散的油烟能够尽可能吸入负压区111。
[0056]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壁板232的外表面为平滑弧面。光滑弧面的设置有利于气流平滑地流过外壁板232,减少外壁板232对气流的阻力,尽可能使气流流向
负压区111。
[0057]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X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或者X轴线向上倾斜设置,且X轴线向上倾斜的角度不超过水平面20度。也就是说,喷射口231可以沿水平方向喷
射,喷射口231的喷射方向也可以略向上倾斜,但是喷射口231的喷射方向不会超过水平面
20度。这样设置引射效应和柯恩达效应双重作用形成的烟气吸引力,可以沿着喷射的反方
向辐射到引射管23的上游区域,以喷射口231沿水平方向喷射为例,上述烟气吸引力能很好
地将引射管23水平外侧的烟气吸引至负压区111,从而可以在不降低负压区111负压的前提
下,扩大吸取烟气范围。
[005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2312均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缝234,这样可以使引射管23水平外侧,甚至主壳体1外侧的烟气更好地向负压区111流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条缝234的延伸方向设置成相对水平面倾斜,或者将条缝
324设置成沿波浪线延伸,这里均不限制。
[0059] 具体地,如图7所示,条缝234高度为d,d的范围在1‑3mm。这样条缝234具有合适的高度以喷射气流,以达到良好的引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当喷孔2311或者条缝2312高度在
1mm至3mm之间时,条缝2312可以使得气流均衡喷出,有利于气流产生强有力的射流卷吸作
用,且可以提高引射管23的刚性。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2312内均设有
多条导流间隔筋235。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间隔筋235可以支撑外壁板232的顶壁和底壁,对
外壁板232的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尽可能减少外壁板232的变形,此外,导流间隔筋235
还可以起到对气流的引导作用,使得气流朝向负压区111流动,尽可能减少气流倾斜以流向
其它方向而导致的漏烟等隐患。
[0060] 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导流间隔筋235的间距为条缝234高度尺寸的10‑15倍。这样导流间隔筋235具有合适的间距以提高对气流的引导效果,此外,合理间隔布置的导流间
隔筋235还可以提高外壁板232的结构强度。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壳体1的底部形成为集烟罩13,引射管23设在集烟罩13的底部且临近集烟罩13的外边缘处。
[0062]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引射管23的水平投影位于集烟罩13的水平投影内,引射管23的顶壁与集烟罩13的底壁之间间距为30‑50mm。可以理解的是,集烟罩13可以使得油烟
沿着集烟罩13的侧壁进入吸油烟机100,起到对油烟的引导作用。引射管23的上侧壁与集烟
罩13的底壁之间间距为30‑50mm,这样使得气流具有良好的引射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吸油
烟效果。具体而言,当引射管23的上侧壁2341与集烟罩13的底壁之间的间距为30‑50mm时,
引射管23对油烟的引射范围大,且能够产生强有力的引射卷吸作用,即当油烟较大时,会有
较多油烟逃逸到油烟机的外侧,此时在引射管23喷射气流的引导下,油烟能够流向进风口
11,从而实现距离集烟罩13较远的油烟的引射。引射管23的上游端A与集烟罩13的外边缘之
间距离为0至100mm。这样集烟罩13的底部与引射管23的顶壁之间形成限定的空间,起到良
好导流作用。在水平方向上,引射管23与集烟罩13具有合适的距离以使得气流具有良好的
引射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吸油烟效果。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源21位于主壳体1的顶壁上且位于吸油烟机100的主风机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主风机而言,出风源21产生的风量较小,结构尺寸
可以设计得较小。因此将出风源21设置在抽风风机14的上方,可以使抽风风机14上方的空
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出风源21的设置不需要占用主风机所在区域的空间,避免对主风风
量造成过大阻碍。
[0064] 具体地,出风源21可以是离心或者斜流式风机,由此风量大且占用空间较小。在合理设置下出风源21并不限于上述的离心风机或斜流式风机,出风源21也可以为轴流风机
等。
[0065] 具体地,出风源21安装在主风机上方的顶板上,出风源21的出风端可朝下设置,也可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出风导管22包括:上导引段221、两个向下延伸段222和两个分支段223。上导引段221位于吸油烟机100的主风机上方且与出风源21相连,上导引
段221水平设置。向下延伸段222竖向设置在主壳体1内,上导引段2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
向下延伸段222。这样气流在进入向下延伸段222之前进行了一些分配。
[0067] 两个分支段223分别连接向下延伸段222的底部,两个分支段223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两个分支段223均与引射管23相连。两个分支段223的设置使气流在流向引射管
23之前就均分开,有利于各喷射口231处气流均衡喷射。
[0068] 具体地,如图9所示,分支段223在远离向下延伸段222的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增大。这样可以提高分支段223对气流的分流效果,减少气流对分支段223的内壁的冲击,有利
于气流的均衡分布。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引射管23设在所述主壳体1下方的相对两侧,或者所述引射管23设在所述主壳体1下方的相邻三侧,或者所述引射管23为环形且设在所述
主壳体1的下方四侧,每个所述分支段223均通过至少一个过渡管224与所述引射管2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过渡管224起到连接分支段223和引射管23的作用,同时,过渡管224的设置
可以使得气流流向从垂直方向均衡地过渡到水平方向,减少管道阻力,减少气流的损耗。
[0070]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中,利用设计的射流出风装置2,将向四周扩散的油烟重新聚集在主风机形成的负压区111,被吸入主风机中。在双风机风道系统的共同作
用下,相比传统的单风机系统,能够在极大降低主风机风量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很好的吸
油烟效果,具有良好的抵御外界环境恶化的能力。因此本发明既能实现良好的吸油烟效果,
也能大幅降低主风机的功耗与噪音(低风量、低转速)。不论是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还是用户
体验好的角度,都能对产品有突破性的提升。
[0071]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中的吸油烟机100。
[007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包括:主壳体1和出风装置2。
[0073] 主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主壳体1的底部形成为集烟罩13。
[0074] 出风装置2包括出风源21、出风导管22和引射管23。
[0075] 其中,出风源21位于主壳体1的顶壁上且位于吸油烟机100的主风机的上方。
[0076] 出风导管22包括:上导引段221、两个向下延伸段222和两个分支段223。上导引段221位于吸油烟机100的主风机上方且与出风源21相连,上导引段221水平设置。向下延伸段
222竖向设置在主壳体1内,上导引段2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向下延伸段222。两个分支段
223分别连接向下延伸段222的底部,两个分支段223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两个分支段
223均与引射管23相连。分支段223在远离向下延伸段222的方向上过流面积逐渐增大。每个
分支段223均通过多个过渡管224与引射管23相连。
[0077] 引射管23为环形且设在所述主壳体1的下方四侧,引射管23的水平投影位于集烟罩13的水平投影内,引射管23的上侧壁与集烟罩13的底壁之间间距为30‑50mm,引射管23的
上游端A与集烟罩13的外边缘之间距离为0至100mm。引射管23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壁板232和
内壁板233,外壁板232的外表面为平滑弧面,外壁板232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内壁板233的
方向弯曲以形成上游端A,内壁板233的中间部分朝向远离外壁板232的方向弯曲以形成下
游端B,内壁板233的临近上游端A的部分伸到外壁板23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外壁板232的上
端与内壁板233之间限定出顶喷口2311,外壁板232的下端与内壁板233之间限定出底喷口
2312。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2312均为沿环绕进风口11的方向延伸的条缝234,内壁板233的
从顶喷口2311、底喷口2312分别到下游端B的外表面均为柯恩达面。顶喷口2311和底喷口
2312内均设有多条导流间隔筋235,导流间隔筋235的间距为条缝234高度尺寸的10‑15倍。
[0078] 在引射管23的管截面上,以引射管23的上游端A和下游端B连线作为X轴线,X轴线沿水平面设置,或者X轴线向上倾斜设置,且X轴线向上倾斜的角度不超过水平面20度。外壁
板232和内壁板233均相对X轴线对称设置。壁板在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L1,外壁板232
在垂直于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为H1,H1与L1的比值在0.5~2之间。外壁板232包括外壁
外表面和朝向下游端的外壁内表面,外壁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在朝向X轴线的方向上逐渐凸
起,且在X轴线处外壁内表面形成朝向下游端凸出的凸尖。。内壁板233在最临近上游端A的
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为H21,在朝向下游端B的方向上,内壁板233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
离逐渐增大,且在喷射口231处内壁板233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之后内壁板
233的上部与下部平滑地朝向X轴线延伸,直至在下游端B内壁板233的上部、下部与X轴线相
交,其中,内壁板233在垂直于X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为H22,H21为H22的0.7至1倍。
[0079]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油烟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电路板和电机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008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
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
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8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