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28129.X

文献号 : CN1105464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川西胜三

申请人 : 川西胜三

摘要 :

计量装置具备粗投入秤部及组合秤部。所述组合秤部的多个计量料斗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构成假想圆的一部分的列。所述多个计量料斗具有配置于所述列的一端的一侧计量料斗、配置于所述列的另一端的另一侧计量料斗和在所述列中配置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与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之间的多个中间计量料斗。所述粗投入秤部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及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观察配置于所述中间计量料斗侧的相反侧,所述粗投入秤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内侧或所述假想圆上。

权利要求 :

1.一种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供给有被计量物的至少一个粗投入料斗,将被计量物计量出小于目标重量的规定的粗投入重量并排出的粗投入秤部;

组合秤部,所述组合秤部具有各自供给有被计量物的多个计量料斗,以所述粗投入秤部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与所述目标重量之差作为目标组合重量,基于用所述多个计量料斗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各重量及目标组合重量来选择所述多个计量料斗中将被计量物排出的计量料斗的组合并排出被计量物;以及集合并排出从所述粗投入秤部及所述组合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的集合斜槽;

所述多个计量料斗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构成假想圆的一部分的列;

所述多个计量料斗具有配置于所述列的一端的一侧计量料斗、配置于所述列的另一端的另一侧计量料斗和在所述列中配置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与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之间的多个中间计量料斗;

所述粗投入秤部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及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观察配置于所述中间计量料斗所处的一侧的相反侧,所述粗投入秤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内侧或所述假想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粗投入料斗包括多个粗投入料斗;

所述多个粗投入料斗俯视时沿着通过所述一侧计量料斗及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的假想直线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投入秤部具有进行所述粗投入料斗的排出动作的粗投入执行器;

所述粗投入执行器俯视时配置于所述粗投入料斗与所述组合秤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支持所述粗投入秤部及所述组合秤部的共用底座;

所述共用底座具有在铅垂方向开放的中央开口;

所述集合斜槽向所述中央开口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支持所述粗投入秤部及所述组合秤部的共用底座;

所述共用底座具有在铅垂方向开放的中央开口;

所述集合斜槽向所述中央开口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粗投入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多于从所述组合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

与所述组合秤部相比,所述集合斜槽的排出口靠近所述粗投入秤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粗投入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多于从所述组合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

与所述组合秤部相比,所述集合斜槽的排出口靠近所述粗投入秤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粗投入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多于从所述组合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

与所述组合秤部相比,所述集合斜槽的排出口靠近所述粗投入秤部。

9.根据权利要求1、2、5、7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半圆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偏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半圆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偏内侧。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半圆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偏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半圆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偏内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5、7和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C形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上。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C形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C形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列为C形状;

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上。

说明书 :

计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粗投入秤部及组合秤部的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一种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具备用大投入计量料斗计量并排出比目标重量小规定量的被计量物的粗投入秤部以及通过多个小投入计量料斗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各重量的组合运算来选择并排出最优组合的被计量物的组合秤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计量装置,以粗投入秤部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与目标重量之间的差作为目标组合重量利用组合秤部对被计量物进行精密计量并排出,使之与从粗投入秤部排出的被计量物在集合斜槽汇合,因而即便目标重量较大也能获得良好的定量精度。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073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但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具有俯视呈圆状排列配置的计量料斗的组合秤部旁边并设有粗投入秤部,因而计量装置在组合秤部和粗投入秤部排列的方向上较长,由粗投入秤部和组合秤部构成的计量装置整体的占用空间较大。
[0008]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具备粗投入秤部及组合秤部的大重量用计量装置中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0009]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 根据本发明一形态的计量装置具备:具有供给有被计量物的至少一个粗投入料斗,将被计量物计量出小于目标重量的规定的粗投入重量并排出的粗投入秤部;组合秤部,所述组合秤部具有各自供给有被计量物的多个计量料斗,以所述粗投入计量部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与所述目标重量之差作为目标组合重量,基于用所述多个计量料斗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各重量及目标组合重量来选择所述多个计量料斗中将被计量物排出的计量料斗的组合并排出被计量物;以及集合并排出从所述粗投入秤部的排出口及所述组合秤部的排出口排出的被计量物的集合斜槽;所述多个计量料斗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构成假想圆的一部分的列;所述多个计量料斗具有配置于所述列的一端的一侧计量料斗、配置于所述列的另一端的另一侧计量料斗和在所述列中配置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与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之间的多个中间计量料斗;所述粗投入秤部从所述一侧计量料斗及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观察配置于所述中间计量料斗侧的相反侧,所述粗投入秤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内侧或所述假想圆上。
[0011] 根据所述结构,组合秤部的计量料斗配置为形成构成假想圆的一部分的列,所以能在从一侧计量料斗及另一侧计量料斗观察时于中间计量料斗侧的相反侧在假想圆的内侧或假想圆上形成空余空间,能在该空余空间配置粗投入秤部。因此,能缩短从粗投入秤部观察时远位的计量料斗与粗投入秤部的距离,能使计量装置整体小型化。
[0012]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至少一个粗投入料斗包括多个粗投入料斗;所述多个粗投入料斗俯视时沿着通过所述一侧计量料斗及所述另一侧计量料斗的假想直线排列。
[0013] 根据所述结构,即便粗投入料斗为多个也能有效地使计量装置小型化。
[0014]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粗投入秤部具有进行所述粗投入料斗的排出动作的粗投入执行器;所述粗投入执行器俯视时配置于所述粗投入料斗与所述组合秤部之间。
[0015] 根据所述结构,能易从外部视觉确认粗投入料斗且使计量装置保持紧凑。
[0016] 也可以是,还具备支持所述粗投入秤部及所述组合秤部的共用底座;所述共用底座具有在铅垂方向开放的中央开口;所述集合斜槽向所述中央开口插入。
[0017] 根据所述结构,能使计量装置紧凑地单元化。
[0018] 也可以构成为,从所述粗投入秤部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计量物多于从所述组合秤部的所述排出口排出的被计量物;与所述组合秤部相比,所述集合斜槽的排出口靠近所述粗投入秤部。
[0019] 根据所述结构,即便从粗投入秤部向集合斜槽的排出所需的时间长于从组合秤部向集合斜槽的排出所需的时间,也能缩短从粗投入秤部的排出开始到集合斜槽的排出完成为止的时间。因而作为计量装置整体能提高计量速度。
[0020]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列为半圆状;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的偏内侧。
[0021] 根据所述结构,能充分减少粗投入秤部从假想圆的超出,能有效地使计量装置小型化。
[0022]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列为C形状;所述粗投入秤部配置在所述假想圆上。
[0023] 根据所述结构,能在充分确保组合秤部的计量料斗的个数和/或容量从而使组合计量高精度,而且使计量装置小型化。
[0024] 发明效果:
[0025] 根据本发明,能在具备粗投入秤部和组合秤部的大重量用计量装置中使装置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计量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7] 图2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以其它角度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8] 图3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9] 图4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
[0030] 图5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从下方观察的仰视图;
[0031] 图6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0032] 图7是图4所示的计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从上方观察的示意图;
[0033]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计量装置的相当于图7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0035] (第一实施形态)
[0036] [计量装置概况]
[0037]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形态的计量装置1的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以其它角度从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从下方观察的仰视图。另,图4中省略后述的共通存积箱28及引导构件30等图示。
[0038] 如图1至5所示,计量装置1是具备粗投入秤部2、组合秤部3、集合并排出从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排出的被计量物的集合斜槽4、控制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的控制装置5和共用底座6的大重量用计量装置。共用底座6配置于比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靠近下方处,经由支持构架7支持粗投入秤部2、组合秤部3和集合斜槽4。支持构架7具备粗投入秤用构架7A和组合秤用构架7B。粗投入秤用构架7A及组合秤用构架7B配置于共用底座6的上侧,通过粗投入秤部2与组合秤部3之间并与共用底座6连结。控制装置5配置于共用底座6的内部空间S1。
[0039] [粗投入秤部]
[0040] 粗投入秤部2对被计量物计量并排出小于计量装置1的目标重量的规定的粗投入重量。粗投入秤部2具有多个(例如三个)粗投入秤单元10。在粗投入秤单元10的上方设置有临时存积被计量物的共通存积箱8。共通存积箱8经由腿部8a、8b支持于共用底座6及粗投入秤用构架7A。共通存积箱8与后述的多个上段料斗21连接,存积于共通存积箱8的被计量物藉由重力向各上段料斗21供给。
[0041] 从每个粗投入秤单元10排出的被计量物多于从组合秤部3排出的被计量物。粗投入秤单元10各自对从集合斜槽4排出的目标重量的规定比例(例如从85~95%的范围中决定的比例(例如90%))的重量(粗投入重量)的被计量物进行计量并向集合斜槽4排出。
[0042] 粗投入秤单元10各自具有上段料斗21(粗投入料斗)、下段料斗22(粗投入料斗)、截止闸门23、重量传感器24、排出闸门25、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粗投入执行器)和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粗投入执行器)。上段料斗21对从共通存积箱8供给的被计量物进行保持并向下方排出。下段料斗22配置于上段料斗21的下方,对从上段料斗21供给的被计量物进行保持并向集合斜槽4排出。截止闸门23设置在上段料斗21上,对从上段料斗21向下段料斗22的供给路径进行开闭。
[0043] 重量传感器24由负载传感器(load cell)构成,对下段料斗22所保持的被计量物的重量进行测量。排出闸门25设置在下段料斗22上,对从下段料斗22向集合斜槽4的排出路径进行开闭。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是对截止闸门23进行开闭驱动的执行器,具有电动马达(例如伺服马达或脉冲马达)。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配置于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的下方。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是对排出闸门25进行开闭驱动的执行器,具有电动马达(例如脉冲马达)。
[0044] 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配置于上段料斗21与组合秤部3之间。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配置于下段料斗22与组合秤部3之间。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及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安装于粗投入秤用构架7A。粗投入秤用构架7A具有与共用底座6的内部空间S1连通的内部空间S2。粗投入秤用构架7A对上段料斗21及下段料斗22进行悬臂支持。将控制装置5相对于重量传感器24、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和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进行连接的配线容纳于共用底座6及粗投入秤用构架7A的内部空间S1、S2。
[0045] [组合秤部]
[0046] 在组合秤部3的上部设置有具有振动器的分散送料器31。在分散送料器31的上方设置有向分散送料器31引导从外部供给的被计量物的引导构件30。分散送料器31使从外部供给的被计量物通过振动器带来的振动而向多方向分散。在分散送料器31的外侧设置有具备振动器的多个直进送料器32。直进送料器32利用振动搬送从分散送料器31送来的被计量物,向设置于各直进送料器32的送出侧的供给料斗33送出被计量物。
[0047] 供给料斗33对从直进送料器32供给的被计量物进行保持并向下方排出。在供给料斗33的下方设置有计量料斗34。计量料斗34上设置有由负载传感器构成的重量传感器35(参照图6),利用重量传感器35分别测量计量料斗34内的被计量物的重量。组合秤部3具备多个(例如4~20个)由直进送料器32、供给料斗33、计量料斗34和重量传感器35构成的计量单元36。多个计量单元36配置为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形成呈半圆状的列。
[0048] [集合斜槽等]
[0049] 从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排出的被计量物在集合斜槽4汇合,从集合斜槽4的排出口向包装机(未图示)排出。共用底座6具有在铅垂方向上开放的中央开口6a。即,共用底座6俯视时形成为闭环状。集合斜槽4从上方向共用底座6的中央开口6a插入。集合斜槽4具备第一上段斜槽部41、第二上段斜槽部42和下段斜槽部43。
[0050] 第一上段斜槽部41将从粗投入秤部2的各下段料斗22排出的被计量物朝着下段斜槽部43向斜下方引导。第二上段斜槽部42将从组合秤部3的各计量料斗34排出的被计量物朝着下段斜槽部43向斜下方引导。第二上段斜槽部42与第一上段斜槽部41分离。下段斜槽部43集合从第一上段斜槽部41及所述第二上段斜槽部42排出的被计量物并向下方排出。
[0051] 第一上段斜槽部41配置于比粗投入秤用构架7A及组合秤用构架7B靠近粗投入秤单元10侧处。第二上段斜槽部42配置于比粗投入秤用构架7A及组合秤用构架7B靠近计量单元36侧处。即,粗投入秤用构架7A及组合秤用构架7B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配置于第一上段斜槽部41与第二上段斜槽部42之间。粗投入用构架7A及组合秤用构架7B比第一上段斜槽部41在粗投入秤单元10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长。与比组合秤部3相比,集合斜槽4的排出口、即下段斜槽部43的排出口43a设置在靠近粗投入秤部2的位置上。下段斜槽部43的排出口43a配置为比共用底座6的中央开口6a的中心偏向粗投入秤部2侧。
[0052] [控制系统]
[0053] 图6是图1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5具备包含CPU等的运算控制部51和包含RAM及ROM等储存器的存储部52。存储部52中存储有运行程序、包含多个运行参数的运行设定数据、计量值数据等。运算控制部51执行存储于存储部52的运行用程序,进行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的控制等。
[0054] 关于粗投入秤部2的控制,运算控制部51经由闸门驱动电路53来对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及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的动作进行控制。运算控制部51通过A/D转换电路54接收粗投入秤部2的重量传感器24的测量值。
[0055] 关于组合秤部3的控制,运算控制部51经由振动控制驱动电路55来控制分散送料器31及直进送料器32的各振动器的动作。运算控制部51经由闸门驱动电路56来控制使供给料斗33的闸门开闭的供给料斗闸门开闭装置37和使计量料斗34的闸门开闭的计量料斗闸门开闭装置38的动作。供给料斗闸门开闭装置37及计量料斗闸门开闭装置38作为执行器,例如具有脉冲马达。运算控制部51通过A/D转换电路57接收组合秤部3的各重量传感器35的测量值。运算控制部51接收来自操作显示器58的输入信号,并输出显示于操作显示器58的数据等信号。
[0056] 运算控制部51进行的组合运算中,以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的任一个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与目标重量之差作为目标组合重量,基于用多个计量料斗34计量出的被计量物的各重量及目标组合重量来选择多个计量料斗34中排出被计量物的计量料斗34的组合,驱动与该被选择的计量料斗34对应的计量料斗闸门开闭装置38并排出被计量物。
[0057] [配置详情]
[0058] 图7是图4所示的计量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从上方观察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组合秤部3的各计量单元36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构成正圆状的假想圆VC的一部分的半圆状的列L1。即,各计量料斗34以它们的中心排列在假想圆VC上的形式配置。多个计量料斗34具有配置于列L1的一端的一侧计量料斗34A、配置于列L1的另一端的另一侧计量料斗34B以及在列L1中配置于一侧计量料斗34A与另一侧计量料斗34B之间的多个中间计量料斗34C。
[0059] 粗投入秤部2从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观察配置于中间计量料斗34C侧的相反侧。俯视时,粗投入秤部2的一部分配置于假想圆VC的内侧,粗投入秤部2的另外一部分配置在假想圆VC上。具体而言,上段料斗21的一部分及下段料斗22的一部分配置在假想圆VC的内侧或假想圆VC上。俯视时,粗投入秤部2的各下段料斗22与假想圆VC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比组合秤部3的各计量料斗34与假想圆VC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近。本实施形态中,三个粗投入单元中的中央的粗投入秤单元10的下段料斗22配置于假想圆VC的内侧,两侧的粗投入秤单元10的下段料斗22配置在假想圆VC上。
[0060] 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沿着通过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的假想直线VS排列。具体而言,粗投入秤单元10相对于假想直线VS平行地直线状排列。集合斜槽4的排出口43a配置在比组合秤部3的计量料斗34靠近粗投入秤部2的下段料斗22的位置上。集合斜槽4的排出口43a的中心在俯视时,以位于假想圆VC的内部的状态从假想圆VC的中心点O偏向粗投入秤部2侧。
[0061] [作用效果]
[0062]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组合秤部3的计量料斗34配置为形成构成假想圆VC的一部分的列L1,因而能在从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观察时于中间计量料斗34C侧的相反侧在假想圆VC的内侧或假想圆VC上形成空余空间,能在该空余空间内配置粗投入秤部2。因此能缩短从粗投入秤部2观察时远位的计量料斗34与粗投入秤部2的距离,能使计量装置1整体小型化。
[0063] 又,组合秤部3的计量料斗34所形成的列L1为半圆状,所以能充分减少粗投入秤部2从假想圆VC的超出,能有效地使计量装置1小型化。又,上段料斗21及下段料斗22俯视时沿着通过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的假想直线VS排列,因而能有效地使计量装置1小型化。
[0064] 又,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6配置于上段料斗21与组合秤部3之间,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27配置于下段料斗22与组合秤部3之间,因而能易于从外部视觉确认上段料斗21及下段料斗22且使计量装置1保持紧凑。
[0065] 又,集合斜槽4向从下方对粗投入秤部2及组合秤部3进行支持的共用底座6的中央开口插入,所以能使计量装置1单元化且抑制计量装置1的增高化。
[0066] 又,与组合秤部3相比,集合斜槽4的排出口43a靠近粗投入秤部2,因而即便从粗投入秤部2向集合斜槽4的排出所需的时间长于从组合秤部3向集合斜槽4的排出所需的时间,也能缩短从粗投入秤部2的排出开始到集合斜槽4的排出完成为止的时间。因而作为计量装置1整体能提高计量速度。
[0067] (第二实施形态)
[0068]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形态的计量装置101的相当于图7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计量装置101中,组合秤部103的各计量单元36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构成假想圆VC的一部分的C形状的列L2。即,各计量料斗34以它们的中心排列在假想圆VC上的形式配置。粗投入秤部102具有多个(例如两个)粗投入秤单元10。粗投入秤部102从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观察配置于中间计量料斗34C侧的相反侧。粗投入秤部102的各粗投入秤单元10配置在假想圆VC上。俯视时,粗投入秤部102的各下段料斗22与假想圆VC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比组合秤部103的各计量料斗34与假想圆VC的中心点O之间的距离近。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时沿着通过一侧计量料斗34A及另一侧计量料斗34B的假想直线VS排列。
[0069] 根据以上结构,组合秤部103的多个计量料斗34所形成的列L2为C形状,所以能充分确保组合秤部103的计量料斗34的个数和/或容量从而使组合计量高精度,而且使计量装置101小型化。另,其它结构因与前述的第一实施形态相同而省略说明。
[0070]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各实施形态,能对其结构进行变更、追加或删除。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中所有的粗投入秤单元10配置在假想圆VC的内侧。也可以是,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中的一部分的粗投入秤单元10配置在假想圆VC的内侧或假想圆VC上,剩余的粗投入秤单元10配置在假想圆VC的外侧。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也可以排列为圆弧状而非直线状。即,也可以是,多个粗投入秤单元10以沿假想直线VS排列的形式配置在假想圆VC上。假想圆VC也可以为椭圆状。
[0071] 又,也可以代替大量投入,而使组合秤部3中的从供给料斗33向计量料斗34的被计量物的投入为计量投入。即,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组合秤部3中的从供给料斗33向计量料斗34的被计量物的供给时,用重量传感器35连续计量从供给料斗33向计量料斗34供给的被计量物的重量,在向计量料斗34的被计量物的供给重量达到目的重量的时间点关闭供给料斗33的闸门。如此,能良好地保持组合秤部3的计量精度且减少计量料斗34的数量从而较为优选。又,也可以是,粗投入秤部2的重量传感器24不设置于下段料斗22而设置于上段料斗21,将上段料斗21的重量减少量检测作为向下段料斗22供给的被计量物的重量。作为向下段料斗22供给被计量物的装置,也可以代替上段料斗21而使用送料器。
[0072] 符号说明:
[0073] 1、101  计量装置;
[0074] 2、102  粗投入秤部;
[0075] 3、103  组合秤部;
[0076] 4  集合斜槽;
[0077] 6  共用底座;
[0078] 6a  中央开口;
[0079] 7  支持构架;
[0080] 21  上段料斗(粗投入料斗);
[0081] 22  下段料斗(粗投入料斗);
[0082] 26  上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粗投入执行器);
[0083] 27  下段料斗闸门开闭装置(粗投入执行器);
[0084] 34  计量料斗;
[0085] 34A  一侧计量料斗;
[0086] 34B  另一侧计量料斗;
[0087] 34C  中间计量料斗;
[0088] 41  第一上段斜槽部;
[0089] 42  第二上段斜槽部;
[0090] 43  下段斜槽部;
[0091] 43a  排出口;
[0092] L1、L2 列;
[0093] VC  假想圆;
[0094] VS  假想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