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555885.X

文献号 : CN1105569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云龙刘明介鸣王亮

申请人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一伺服电机模块,伺服驱动器模块与伺服电机模块之间连接有一电缆,电缆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伺服电机模块。电缆包括一第一制动线和一第二制动线,以及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通过载波加载信号。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内。采用载波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线简化省略,解决了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连接线复杂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

1.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1)、一伺服电机模块(2)和电缆(3),所述电缆(3)包括:一第一制动线(31);和

一第二制动线(32),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通过载波加载传输信号;以及

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3)内;

所述电缆(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2);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包括:

一第一PLC模块(11),所述第一PLC模块(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正极线(111),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连接有一正极供电线(112)的一端,所述正极供电线(1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正极,所述第一正极线(11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31)连接;和一第一负极线(113),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连接有一负极供电线(114)的一端,所述负极供电线(1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负极,所述第一负极线(113)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供电线(112)上设置有:

一第一滤波电感(115),所述第一滤波电感(115)串联在所述正极供电线(112)上;和所述负极供电线(114)上设置有:一第二滤波电感(116),所述第二滤波电感(116)串联在所述负极供电线(1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LC模块(11)还包括:

一第一芯片(117),所述第一正极线(1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117)的正极,所述第一负极线(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117)的负极;和一第一变压器(118),所述第一变压器(118)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和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以及一第一RC电路(119);所述第一RC电路(119)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117)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C电路(119)包括:

一第一电阻(120);和

一第二电阻(121),所述第一电阻(120)和所述第二电阻(121)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122),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和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之间,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所述第一电阻(120)和所述第二电阻(121)之间设置有接地端;

所述第一RC电路(119)还包括:一第一电容(123),所述第一电容(123)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且所述第一电容(123)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之间;

一第二电容(124),所述第二电容(124)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且所述第二电容(123)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负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设置有:

一第一隔直电容(125),所述第一隔直电容(125)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且所述第一隔直电容(125)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之间;

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设置有:一第二隔直电容(126),所述第二隔直电容(126)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且所述第二隔直电容(126)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负极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模块(2)包括:

一第二PLC模块(21),所述第二PLC模块(21)包括:一第二正极线(211),所述第二正极线(211)的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21)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31)连接;和一第二负极线(212),所述第二负极线(212)的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21)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连接;

一第一供电线(213),所述第一供电线(21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

一第二供电线(214),所述第二供电线(21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线(213)上设置有:

第三滤波电感(215),所述第三滤波电感(215)串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213)上;和第四滤波电感(216),所述第四滤波电感(216)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线(214)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还包括:

一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并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213)与所述第二供电线(214)之间,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线(2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线(214)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还设置有:

一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所述导体场效晶体管(41)设置在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2)进一步包括:

一编码器供电电源(5),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5)并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213)与所述第二供电线(214)之间,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线(2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线(214)的另一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5)还设置有:

一滤波电容(51),所述滤波电容(51)设置在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LC模块(21)还包括:

一第二芯片(217),所述第二正极线(2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217)的正极,所述第二负极线(2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217)的负极;和一第二变压器(218),所述第二变压器(218)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和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之间,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211)上;以及一第二RC电路(219);所述第二RC电路(219)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217)和所述第二变压器(218)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RC电路(219)包括:

一第三电阻(220);和

一第四电阻(221),所述第三电阻(221)和所述第四电阻(220)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222),所述第二串联电路(222)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和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222)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所述第二串联电路(222)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上,所述第三电阻(220)和所述第四电阻(221)之间设置有接地端;

所述第二RC电路(219)还包括:第三电容(223),所述第三电容(223)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且所述第三电容(223)设置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222)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之间;和第四电容(224),所述第四电容(224)串联在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上,且所述第四电容(224)设置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222)的负极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设置有:

一第三隔直电容(225),所述第三隔直电容(225)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211)上,且所述第三隔直电容(225)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二PLC模块(21)的正极端之间;

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上设置有:一第四隔直电容(226),所述第四隔直电容(226)串联在所述第二负极线(212)上,且所述第四隔直电容(226)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PLC模块(21)的负极端之间。

说明书 :

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伺服系统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
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
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非常灵活方便。
[0003] 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
转角),其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伺服系统最初用于国防
军工,如火炮的控制,船舰、飞机的自动驾驶,导弹发射等,后来逐渐推广到国民经济的许多
部门,如自动机床、无线跟踪控制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解决了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伺服电机模块连接线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5]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所述电缆包括一第一制动线和一第二制动线,以及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通
过载波加载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均设
置于同一所述电缆内。
[0006] 可见,电缆一般是一根多芯电缆,多芯电缆包括第一制动线和第二制动线,以及四根电机驱动线。简化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信号传输线,降低了连接线的成本。
[0007]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动线和所述第二制动线为双绞线。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动线的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一伺服电机模块和如上述所述电缆,所述电缆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伺
服驱动器模块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包括一第一PLC模块。
[0009] 所述第一PLC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正极线和一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正极线上连接有一正极供电线的一端,所述正极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的供电电
源正极,所述第一正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连接。所述
第一负极线上连接有一负极供电线的一端,所述负极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
模块的供电电源负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
动线连接。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
[0010]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供电线上设置有一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一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正极供电线上。所述负极供电线上设置有一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
波电感串联在所述负极供电线上。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
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
[0011]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PLC模块还包括一第一芯片和一第一变压器,以及一第一RC电路,所述第一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正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
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一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和所述第一负极
线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连
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一RC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一变压器之间。本
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第一PLC模块的电路结构。
[0012]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RC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和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
和所述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所述第一
串联电路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设置有接
地端。所述第一RC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和一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正
极线上,且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之
间。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且所述第二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
负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之间。本实施方式具体公开了所述第一RC电路的具体电
路结构。
[0013]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正极线上设置有一第一隔直电容,所述第一隔直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且所述第一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与
所述第一PLC模块的正极端之间。所述第一负极线上设置有一第二隔直电容,所述第二隔直
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且所述第二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与所
述第一PLC模块的负极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公开了电源连接电路的电路结构。
[0014]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模块包括一第二PLC模块,第二PLC模块包括一第二正极线和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一供电线和一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二正极线的
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线的一端为所述
第二PLC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
极线上;所述第二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本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伺服电
机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
[0015]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线上设置有第三滤波电感和第四滤波电感,所述第三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上。所述第四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
线上。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
[0016]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还包括一电机制动控制电路,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供电线之间,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
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线
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公开了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的电路结构。
[0017]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还设置有一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设置在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
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
[0018]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PLC模块还包括一第二芯片和一第二变压器,以及一第二RC电路,所述第二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正极,所述第二负极线的
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二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和所述第二负极
线之间,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负极端连
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所述第二RC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二变压器之间。本
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第二PLC模块的内部电路结构。
[0019]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RC电路包括一第三电阻和一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
和所述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所述第二
串联电路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设置有接
地端。所述第二RC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
上,且所述第三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极端之间,
所述第四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且所述第四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负极
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负极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所述第二RC电路的具体电路结
构。
[0020]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正极线上设置有一第三隔直电容,所述第三隔直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且所述第三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极端与
所述第二PLC模块的正极端之间;所述第二负极线上设置有一第四隔直电容,所述第四隔直
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且所述第四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负极端与所
述第二PLC模块的负极端之间。本申请进一步的公开了电源连接电路的电路结构。附图说明
[0021]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0022]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一个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伺服系统的电缆连接示意图;
[0027]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8]
[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伺服驱动器模块1与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一般会连接线有至少三条
电缆,在实际操作中伺服电机模块设置于伺服电机一侧,简言之上述的三条电缆就是伺服
驱动器模块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连接线。具体来说,三条电缆分别是三线驱动线301和编码器
信号传输线302,以及电机刹车制动线303。其中,编码器信号传输线302是多芯电缆,至少有
两根芯线是编码器的供电线。电机刹车制动线303电压一般为24伏,通过伺服驱动器模块的
电源开合来控制伺服电机是否制动。不难看出,采用三条电缆会造成成本的大幅增加,而且
连接时也很不方便。尤其三条电缆的连接方式应用在对数控生成系统和机器人需要多台伺
服电机的场景时对成本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图2为本发明一个伺服系统的
电源连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伺服系统的电源连
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3所示,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
申请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在伺服驱动器模块1与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只连接一根电
缆3,电缆3内包裹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以及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其中,复数根
电机驱动线33一般分为L1,L2,L3,以及PE四根线。综上所述,电缆3一般是一根6芯电缆,6芯
电缆包括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以及L1,L2,L3和PE四根电机驱动线33。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轻易看出,本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举例。只要伺服驱动器模块1与伺服电机模块
2之间采用一根电缆3连接,且电缆3包括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以及复数根电机驱
动线33即可,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1]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表示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相同
的后两位数字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0032]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
部件,仅示意性地描绘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33]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包括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伺服电机模块2,以及电缆3。伺服驱动器模块1与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连接电缆3的两端,
电缆3包括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以及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第一制动线和第二制
动线32除了实现供电传输以外,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还通过载波方式进行数据传
输。基于载波的特性实现伺服驱动模块1和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双向传输,也正因如此可以
将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信号线302得以省略,更是本申请的重要发明点。另外,驱动功率线
(即L1,L2,L3和PE线)一般需要屏蔽来削减对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上载波信号的
干扰。具体而言,将L1,L2,L3和PE线制作为一股包裹屏蔽层,将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
32制作为一股后包裹屏蔽层。最后将两股线外包裹屏蔽层。其中,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
线32线制作为双绞线,然后合并为一股即可。
[0034]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为双绞线。实际上,通过上文可以得知,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还通过载波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在现有技术
中的编码器信号传输线302和电机刹车制动线303被简化为上述的双绞线。另外,编码器信
号传输线302实际上既包括了编码器的供电线,编码器信号传输线302也包括了编码器的信
号线。简言之,编码器的供电和信号传输都集成在了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中。
[0035]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伺服驱动器模块1包括一第一PLC模块11。第一PLC模块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正极线111和一第一负极
线113。第一正极线111上连接有一正极供电线112的一端,正极供电线112的另一端连接伺
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正极,第一正极线111的一端为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与第一
制动线3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在此只是示例性的进行举例
并不是对供电电源来源的具体限定,只要可以为第一PLC模块11提供供电即可。一般来说供
电电源的供给电压为24伏。第一负极线113上连接有一负极供电线114的一端,负极供电线
114的另一端连接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负极,第一负极线113的一端为第一PLC模块
11的负极端与第二制动线3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电源负极一般采用接地的方式进
行设计。另外,第一正极线111一端和第一负极线113的一端作为第一PLC模块11的正负极接
口用于连接上述的第一制动线31和第二制动线32。
[0036]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正极供电线112上设置有串联有第一滤波电感115,负极供电线113上串联有第二滤波电感116。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
平滑输出电流。
[0037]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PLC模块11还包括一第一芯片117和一第一变压器118,以及一第一RC电路119。其中的第一芯片117一般在实际工作中采用485芯片。第一正极线
1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芯片117的正极,第一负极线11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芯片117的负极。
第一芯片117通过第一正极线111与第一负极线113进行供电,第一变压器118并联在第一正
极线111和第一负极线113之间,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连接在第一正极线111上,第一变
压器118的负极端连接在第一负极线113上。第一RC电路119设置在第一芯片117和第一变压
器118之间。实际上,第一RC电路119在电路中也是起到滤波的作用。本实施方式公开了第一
PLC模块11的具体内部电路,第一PLC模块11的内部电路提供了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的
供电方式和载波电路,以及滤波的具体手段。
[0038]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RC电路119包括一第一电阻120和一第二电阻121,第一电阻120和第二电阻121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122,第一串联电路122并联在第一正极线
111和第一负极线113之间,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连接在第一正极线111上,第一串联
电路122的负极端连接在第一负极线113上,第一电阻120和第二电阻121之间设置有接地
端。第一RC电路119还包括一第一电容123和一第二电容124,第一电容123串联在第一正极
线111上,且第一电容123设置与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和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之
间。第二电容124串联在第一负极线113上,且第二电容123设置与第一串联电路122的负极
端和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之间。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具体的RC电路,显然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上述的RC电路只是示意性举例。
[0039]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极线111上串联有一第一隔直电容125,且第一隔直电容125设置在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与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之间。第一负极线113
上串联有第二隔直电容126,且第二隔直电容126设置在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与第一PLC
模块11的负极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直电容的目的在于隔离第一PLC模块11的内部电
路与外接电路(第一PLC模块11的内部电路是指包括芯片和RC电路,以及变压器的电路)。另
外,隔直电容同时又承担着传输信号的功能。隔直电容具有电容越大传输信号损失越小,电
容越大越有利于低频信号传输的特性。
[0040]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伺服电机模块2包括一第二PLC模块21,第二PLC
模块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正极线211和一第二负极线212,所述第二正极线211的一端为第
二PLC模块21的正极端与第一制动线31连接。第二负极线212的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21
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连接。第二PLC模块21还包括一第一供电线213和一第二供电
线214,第一供电线21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正极线211上,第二供电线214的一端连接在第二
负极线212上。从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出,第二PLC模块21的供电实际来源于第一制动线31
和第二制动线32。在实际工况中第二PLC模块21的电源则是来源于第一PLC模块11。另外,在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线213和第二供电线214是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和编码器供电电源5
的供电连接线,具体的连接方式在后文中进行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0041]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一第三滤波电感215串联在第一供电线213上。一第四滤波电感216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线214上。第三滤波电感215和第四滤波电感216的作用于与
第一滤波电感115,以及第二滤波电感116相同。
[0042]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伺服驱动器模块1还包括一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并联在第一供电线213与第二供电线214之间,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的正极与第
一供电线213的另一端连接,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的负极与第二供电线214的另一端连接。在
本实施方式中,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用于控制伺服电机开关制动,第一供电线213与第二供
电线214为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
[0043]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还设置有一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即指MOSFET,英文全称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是一
种可以广泛使用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场效晶体管),导体场效晶体管41设置在电机制
动控制电路4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电机制动控制电路4通过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控制实现
了伺服电机的制动功能。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的连接损耗远低于一般的二极管,发热也会
小很多。
[0044]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伺服驱动器模块2进一步包括一编码器供电电源5,编码器供电电源5并联在第一供电线213与第二供电线214之间,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正极与第一
供电线213的另一端连接,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负极与第二供电线214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
施方式提供了为编码器供电电源5供电的具体方式。
[0045]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编码器供电电源5还设置有一滤波电容51,且滤波电容51设置在编码器供电电源5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滤波电容51的目的在于为输入的电压进行滤
波,防止电压不稳定。
[0046]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PLC模块21还包括一第二芯片217和一第二变压器218,以及一第二RC电路219。第二正极线2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芯片217的正极,第二负极线
21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芯片217的负极。第二变压器218并联在第二正极线211和第二负极线
212之间,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连接在第二正极线211上,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端连接
在第二负极线211上。第二RC电路219设置在第二芯片217和第二变压器218之间。本实施方
式公开了一种第二PLC模块21的内部电路,其中,第二芯片217也一般采用485芯片。不难发
现,其实第二PLC模块21的内部电路与第一PLC模块11基本相同。
[0047]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RC电路219包括一第三电阻220和一第四电阻221,第三电阻221和第四电阻220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222,第二串联电路222并联在第二正极线
211和第二负极线212之间,第二串联电路222的正极端连接在第二正极线211上,第二串联
电路222的负极端连接在第二负极线212上,第三电阻221和第四电阻之间设置有接地端。第
二RC电路219还包括一第三电容223,第三电容223串联在第二正极线211上,且第三电容223
设置与第二串联电路222的正极端和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之间。第四电容224串联在第
二负极线212上,且第四电容224设置与第二串联电路222的负极端和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
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公开了第二RC电路219的电路结构。
[0048]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正极线211上串联有一第三隔直电容225,且第三隔直电容225设置在第二变压器218的正极端与第二PLC模块21的正极端之间。第二负极线212
串联有一第四隔直电容226,且第四隔直电容226设置在第二变压器218的负极端与第二PLC
模块21的负极端之间。本实施方式中隔直电容的作用与上文相同,在此也就不再赘述了。
[0049] 本申请的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0050] 图5为本发明一个伺服系统的电缆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现有技术中三条电缆连接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伺服电机模块2改为只采用一条电缆3进行连
接,本申请利用载波方式简化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信号线302,由于结构简单大幅降低了
制造成本并且使用更加方便。
[0051] 本申请还公开了具体的载波电路并在载波电路中设置有滤波电感、隔直电容、滤波电容,以及RC电路等使信号和电压传输稳定,采用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1在控制过程中可
以使功耗更低。
[0052] 另外,本申请的电路均是示例性的举例。只要包括在本申请发明构思下的等效电路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53]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54]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5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
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