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748078.X

文献号 : CN11066030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单敬福

申请人 : 长江大学

摘要 :

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涉及一种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水槽体由竖向排列的水槽A和水槽B组成,在所述的水槽A与水槽B相对的一端设有隔板,在所述的水槽A和水槽B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入液槽,在每一入液槽与水槽A和水槽B相叠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每一开口的下前端也就是水槽A和水槽B的内部分别设有滑坡;通过设置两个水槽能实现沉积学浊流实验中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泥沙沉积的状态的对比性观看,能更好的研究沉积学浊流实验,以及实验时泥沙搅拌装置与水槽的一体化设置,便于泥沙进入沉积实验用的水槽内,减少地质学习水槽实验的准备工序,辅助沉积学实验的进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包括水槽体,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槽体由竖向排列的水槽A(6)和水槽B(9)组成,在所述的水槽A(6)与水槽B(9)相对的一端设有隔板(12),在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入液槽(4),在每一入液槽(4)与水槽A(6)和水槽B(9)相叠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开口(5),在每一开口(5)的下前端也就是水槽A(6)和水槽B(9)的内部分别设有滑坡(7),在每一入液槽(4)的外端下部分别连接有垫板(3),在每一垫板(3)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档板(2),在每一相对的两档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锥型结构的搅拌瓶(1),在所述的搅拌瓶(1)的底座(24)的中部内嵌有电机(27),在所述的电机(27)的上端设有插入在搅拌瓶(1)内部的转杆(22),在所述的转杆(22)的两侧分别设有数排纵向排列的叶片状结构的搅拌翼(23),每排搅拌翼(23)随转杆(22)向上的延伸而体积逐渐缩减,在所述的搅拌瓶(1)上部的瓶颈(20)内插接有辅助导管,在所述的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30)、水倒入口(31)和砂倒入口(32);在每一入液槽(4)与水槽A(6)和水槽B(9)相叠面上分别设有上下依次排列的数个开口(5),在面向水槽A(6)和水槽B(9)内部的每一开口(5)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铰链折叠板(35),每一铰链折叠板(35)随每一开口(5)高度的上升而板数逐渐增加,在板数超过两块的铰链折叠板(35)的第二块板的内部设有内折槽(45),在所述的内折槽(45)内通过铰链折叠有内折板(46),在每一铰链折叠板(35)的板面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对叠孔(42),每一铰链折叠板(35)分别通过紧固螺栓(36)穿过每一对叠孔(42)与每一开口(5)两侧面上的每一螺纹槽(41)螺铰紧固叠盖在每一开口(5)上,在每一入液槽(4)内分别放置有与每一开口(5)不同高度相匹配的套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盆包括套盆A(43)、套盆B(44)和套盆C(47),在每一套盆的上端口周围分别设有外延边(49),所述的外延边(49)与入液槽(4)的槽口边相适配,在每一套盆的前表面下部分别设有与每一开口(5)相叠合的套口(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均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材质制成,在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下水器(34),所述的下水器(34)为堵盖弹跳式下水器或堵盖翻板式下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一入液槽(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卡接有液压升降支腿(6),在每一入液槽(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设有插槽(13),所述的插槽(13)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相适配,在所述的插槽(13)的中部设有凸块(14),所述的凸块(14)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内部的凹口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内部的升降杆的上端设有U型夹板(17),插块(15)底部的连接件活动卡接在所述的U型夹板(17)内并通过紧固阀(18)调节松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中部设有升降油泵,在升降油泵上连接有升降压柄(19),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底部设有支撑圆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一相对的档板(2)的板面上部镶嵌有轴承(10),搅拌瓶(1)底部的底座(24)两侧分别设有穿插在两侧的档板(2)上的轴承(10)内的插柱(25),在每一插柱(25)的下端分别设有螺纹凹口(26),每一螺纹凹口(26)分别与两侧的档板(2)上的螺纹通孔相对应并分别通过紧固螺栓(11)穿过两侧的螺纹通孔固定搅拌瓶(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辅助导管通过底部的插管口(33)插入到瓶颈(20)内,在所述的瓶颈(20)上端的瓶口上设有与入液槽(4)的槽口相对应的外延嘴(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的内底面分别铺设有积泥盘(38),在所述的积泥盘(38)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搭钩(37),每一搭钩(37)的上端分别活动搭接在水槽A(6)和水槽B(9)的两侧壁的上端面上,在每一积泥盘(38)的底表面分别内嵌有排水器(39),每一排水器(39)底部的排水管(48)分别穿插在水槽A(6)和水槽B(9)内底面的通孔(40)内。

说明书 :

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浊流多发生于大陆边缘地区,常受地震、滑坡、暴风浪等因素所触发,是将陆源物质由浅海输送到深海的重要机制,可在大陆边缘或洋盆区形成浊流沉积。强大的浊流可折
断海底电缆而造成危害。地质时期形成的古浊流沉积物常成为石油的贮集层。因此,浊流沉
积作为一种独特的沉积类型受到广泛重视。
[0003] 地质沉积学这一学科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通过模型以及文献表示出来。1950年,Kuenen第一次进行水槽实验,证明密度流存在的可能性和某些性质,标志浊流理论的建立,
揭开浊流研究的新篇章。从1950年至今,地质沉积水槽实验仍是地质学习中常用的实验装
置,对于浊流沉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数十年来,人们广泛运用浊流理论
解释海底峡谷、海底扇和深海砂质沉积物的成因。
[0004] 现有的地质沉积学水槽实验中使用的水槽都是单一的水槽,针对地质沉积学实验的观察,不能实现对比观察,同时使用的水槽实验装置存在,沉积坡度调节不便,角度变化
不大等问题,也不能同时进行浊流形成与活动不同阶段的对比观察,不利于地质沉积学水
槽实验的教学。目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中的实验用装置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下:
[0005] 1、现有的地质学习中水槽实验教学用的装置,基本就是一个水槽,反应时,不能实现自身改变沉积坡度,需要人为操作改变,但是人为操作改变沉积的坡度变化不大,并且现
有的装置,都没办法观看到水槽底部,不便于水槽实验的研究与教学。因此,急需一种地质
学水槽实验装置;
[0006] 2、现在进行水槽实验时,不能针对浊流形成过程中的的坡长进行改变,不便于进行相同坡度、不同坡长状态下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对比观察实验,不能实现各种条件下的
浊流沉积实验,研究的浊流沉积特征不够全面;
[0007] 3、传统的地质沉积学水槽实验中,沉积坡度的变化改变不大,不能进行在不同坡度状态下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不便于模拟各种坡度下的沉积特征,不便于研究坍塌浊积
的临界条件,为使沉积具有不同坡度,需要人为操作使水槽改变坡度,操作非常不便,并且,
改变坡度后水槽固定也存在问题;
[0008] 4、目前,在进行地质学沉积水槽实验时,都是单独水槽进行实验,不能进行对比实验,不能直观的观察不同流速下的沉积特征,不便于地质学教学的进行,达不到良好的学习
效果;
[0009] 5、传统的地质学沉积水槽实验都是见水槽放置左面或者地面上,水槽都是透明的玻璃材质,地面和桌面本身具有条纹或者颜色,容易造成视觉混淆,不利于观察沉积的特
征,不便于研究;
[0010] 6、目前进行水槽实验时,需要人为缓慢将泥沙等物料倒入水槽内,人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容易造成疲劳的情况;
[0011] 7、目前的进行水槽实验时,泥沙等原料的混合搅拌装置不能实现与水槽的一体化,不便于泥沙等物料进入水槽内,增加水槽实验准备工序,浪费时间,不便于水槽实验的
进行;
[0012] 8、现有的水槽实验中搅拌过程,大多是人工搅拌,自动化程度低,搅拌用装置大多是圆桶等,容易造成泥沙等材料的外溅,泥沙等外溅就需要清理,浪费时间;
[0013] 9、现在水槽实验结束后,泥砂混合物的清理非常不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清理不干净,还会影响下次水槽实验进行;
[0014] 10、现有的用于地质水槽沉积实验的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都是将泥浆、水和砂一同倒入,不便于材料的混合,容易造成混合不均匀,搅拌速度慢,搅拌时间长,影响水槽实
验的进行;
[0015] 11、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搅拌时不能实现固定,搅拌装置发生倾斜时,会造成搅拌液的喷溅,不利于搅拌的进行,还会增加清洁工序,泥浆等物质清洁非常不便;
[0016] 12、现有的搅拌装置只能实现底部搅拌,会导致泥浆、水和砂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同时增加搅拌时间,延迟水槽实验的进行;
[0017] 目前还没有一种装置能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更好的进行地质学习水槽实验的教学,推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对于提高地质学水槽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
意义,对于沉积学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发明内容

[0018]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水槽能实现沉积学
浊流实验中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泥沙沉积的状态的对比性观看,能更好的研究沉积学浊流
在坡度、坡长改变的情况下运动形态,以及实验时泥沙搅拌装置与水槽的一体化设置,便于
泥沙进入沉积实验用的水槽内,减少地质学习水槽实验的准备工序,辅助沉积学实验的进
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0019]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0] 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包括水槽体,所述的水槽体由竖向排列的水槽A和水槽B组成,在所述的水槽A与水槽B相对的一端设有隔板,在所述的水槽A和水槽B
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入液槽,在每一入液槽与水槽A6和水槽B相叠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
每一开口的下前端也就是水槽A和水槽B的内部分别设有滑坡,在每一入液槽的外端下部分
别连接有垫板,在每一垫板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档板,在每一相对的两档板的
内部活动连接有锥型结构的搅拌瓶,在所述的搅拌瓶的底座的中部内嵌有电机,在所述的
电机的上端设有插入在搅拌瓶内部的转杆,在所述的转杆的两侧分别设有数排纵向排列的
叶片状结构的搅拌翼,每排搅拌翼随转杆向上的延伸而体积逐渐缩减,在所述的搅拌瓶上
部的瓶颈内插接有辅助导管,在所述的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水倒入口和砂
倒入口。
[0021]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每一入液槽与水槽A和水槽B相叠面上分别设有上下依次排列的数个开口,在面向水槽A和水槽B内部的每一开口的下端分别
通过转轴连接有铰链折叠板,每一铰链折叠板随每一开口高度的上升而板数逐渐增加,在
板数超过两块的铰链折叠板的第二块板的内部设有内折槽,在所述的内折槽内通过铰链折
叠有内折板,在每一铰链折叠板的板面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对叠孔,每一铰链折叠板分别通
过紧固螺栓穿过每一对叠孔与每一开口两侧面上的每一螺纹槽螺铰紧固叠盖在每一开口
上,在每一入液槽内分别放置有与每一开口不同高度相匹配的套盆。
[0022]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套盆包括套盆A、套盆B和套盆C,在每一套盆的上端口周围分别设有外延边,所述的外延边与入液槽的槽口边相适配,
在每一套盆的前表面下部分别设有与每一开口相叠合的套口。
[0023]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水槽A和水槽B均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材质制成,在所述的水槽A和水槽B9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下水器,所述的下水器为堵
盖弹跳式下水器或堵盖翻板式下水器。
[0024]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每一入液槽的下表面中部分别卡接有液压升降支腿,在每一入液槽的下表面中部分别设有插槽,所述的插槽与液压升降支
腿上端的插块相适配,在所述的插槽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的凸块与液压升降支腿上端的
插块内部的凹口相适配。
[0025]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内部的升降杆的上端设有U型夹板,插块底部的连接件活动卡接在所述的U型夹板内并通过紧固阀调节
松紧。
[0026]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的中部设有升降油泵,在升降油泵上连接有升降压柄,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的底部设有支撑圆盘。
[0027]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每一相对的档板的板面上部镶嵌有轴承,搅拌瓶底部的底座两侧分别设有穿插在两侧的档板上的轴承内的插柱,在每一插
柱的下端分别设有螺纹凹口,每一螺纹凹口分别与两侧的档板上的螺纹通孔相对应并分别
通过紧固螺栓穿过两侧的螺纹通孔固定搅拌瓶。
[0028]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辅助导管通过底部的插管口插入到瓶颈内,在所述的瓶颈上端的瓶口上设有与入液槽的槽口相对应的外延嘴。
[0029] 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所述的水槽A和水槽B的内底面分别铺设有积泥盘,在所述的积泥盘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搭钩,每一搭钩的上端分别
活动搭接在水槽A和水槽B的两侧壁的上端面上,在每一积泥盘的底表面分别内嵌有排水
器,每一排水器底部的排水管分别穿插在水槽A和水槽B内底面的通孔内。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水槽能实现沉积学浊流实验中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泥沙沉积的状态的对比性观
看,能更好的研究沉积学浊流在坡度、坡长改变的情况下运动形态,以及实验时泥沙搅拌装
置与水槽的一体化设置,便于泥沙进入沉积实验用的水槽内,减少地质学习水槽实验的准
备工序,辅助沉积学实验的进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0031] 通过设置横向排列的两个相同的水槽,两水槽之间设置隔板,使两个水槽内进行不同的地质学沉积实验,两水槽内的进行的地质学沉积实验互不影响,还能实现地质学沉
积实验不同流速下,实验所呈现的沉积特征,可根据地质实验研究需求进行相关的对比实
验,比如,相同泥、砂、水的混合比,在不同坡长反应时,浊流沉积的不同反应现象;或者相同
坡长时,不相同泥、砂、水的混合比反应现象,方便对实验的对比观察,避免了传统的单一的
水槽不便于同时观察沉积的特征。
[0032] 通过设置数个开口以及在每一开口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有铰链折叠板,每一铰链折叠板随每一开口高度的上升而板数逐渐增加,可根据所需的的坡长或者坡度增减折
叠板的块数,比如在同一高度,增加折叠板的个数,会使坡度变小,减少折叠板个数会使坡
度增大;控制折叠板的板数,进一步调节坡长。通过控制坡长和坡度的改变,从而控制控制
浊流的流速,便于研究浊流沉积的沉积过程,模拟各种坡度下的沉积特征,便于研究坍塌浊
积的临界条件。
[0033] 通过在搅拌瓶上部的瓶颈内插接设置辅助导管,在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水倒入口和砂倒入口,通过设置不同的入口,便于针对沉积岩形成类型不同,根据颗
粒大小参数、结合三位形态以及所含砂成分不同模拟混合成不同的沉积浊流,可模拟富砾
型、富砂型、砂泥混合型、富泥型,进一步实现不同类型沉积岩形成时的浊流水槽实验观察。
[0034] 通过在两个水槽的两端设置入液槽,可将地质学沉积实验用的泥沙等物料一次性倒入入液槽内,在每一入液槽与水槽相对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开口,在每一开口的下前端也
就是水槽的内部分别设有滑坡,地质学沉积实验用的泥沙等物料可从开口缓慢流入水槽
中,避免目前进行水槽实验时,需要人为缓慢将泥沙等物料倒入水槽内,人在长时间保持一
个动作,容易造成疲劳的情况。
[0035] 通过设置锥形结构的搅拌瓶,通过在每一入液槽外端下部连接的垫板,每一垫板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相对应的档板,每一相对的两档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锥型结构的搅拌
瓶,实现搅拌装置与水槽的一体化设置,便于泥沙等物料进入水槽内,节省实验准备工序,
便于沉积学实验的进行,锥形结构的搅拌瓶开口小、瓶身大,能避免泥沙等材料搅拌时,液
体的外溅。
[0036] 通过设置积泥盘,便于试验后水槽的清洗,减少人工清洗的工作,方便装置的下次使用。
[0037] 通过在每一档板的板面上部镶嵌设置轴承,通过在搅拌瓶底部的底座两侧设置与轴承相穿插的插住,每一插住通过在下端设置螺纹凹口。进行搅拌时,螺纹凹口和紧固螺栓
相互作用实现对搅拌瓶的固定,传统的的搅拌装置不能实现固定,搅拌装置发生倾斜时,会
造成搅拌液的喷溅,不利于搅拌的进行。搅拌结束后,需要将泥沙等倒进入液槽时,分别向
外旋拧固定各搅拌瓶的紧固螺栓使各搅拌瓶松动,手部分别向上推动把手,使各搅拌瓶的
瓶口分别向下倾斜并将各搅拌瓶内的流体分别倒入到相对应的入液槽内。
[0038] 轴承为止回转轴,可以避免搅拌瓶自动的逆向回转,轴承内部设有紧固装置,就好比水龙头上的开关阀,外力转动到某一位置就停在某位置,不会自动的回转。
[0039] 通过在搅拌瓶底座的中部镶嵌设置电机,在电机的上端设置插入在搅拌瓶内部的转杆,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避免人为搅拌,泥沙等物料混合不均匀的情况。
[0040] 通过在搅拌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数排纵向排列的叶片状结构的搅拌翼,针对锥形结构的搅拌瓶的形状,每排搅拌翼随搅拌棒向上的延伸而体积逐渐缩减,有利于搅拌速度的
加快,实现全方位搅拌,使得搅拌更均匀,避免传统的搅拌装置,只能实现底部的搅拌的特
点。
[0041] 通过在搅拌瓶上部的瓶颈内插接设置辅助导管,在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水倒入口和砂倒入口,可将泥浆、水和沙同时加进锥形结构的搅拌瓶内,便于混合,混
合更加均匀,便与泥浆的物料的互相叠加,还能加快搅拌速度,避免传统的搅拌装置分别加
入不便于搅拌的进行,还容易造成搅拌不均匀,浪费时间,影响水槽实验的进行。
[0042] 通过在入液槽下面设置插槽,插槽内设置液压升降支腿,用于支撑水槽,便于观看地质学沉积实验的进行,传统的地质学沉积水槽实验都是见水槽放置左面或者地面上,水
槽都是透明的玻璃材质,地面和桌面本身具有条纹或者颜色,会不利于观察实验,通过设置
液压升降支腿,便于观察实验的反应现象,避免传统放置于桌面或者地面时,容易因地面或
者桌面有一定的底色,会混淆观察者的视觉。
[0043] 通过在液压升降腿内部设置升降油泵,可实现调节水槽的高低,可将水槽同时升高,同时降低,便于观测水槽底部的反应现象,便于地质学沉积实验的研究,也便于地质学
教学的进行,同时还能在改变水槽坡度后,对水槽进行固定,避免传统实验中,不便于固定
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4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5]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是本发明的水槽支撑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是本发明的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8] 图4是本发明的辅助导管结构示意图。
[0049]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50]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下部滑坡结构示意图。
[0051]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部滑坡结构示意图。
[0052]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上部滑坡结构示意图。
[0053]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积泥盘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套盆结构示意图。
[0055] 图中:1.搅拌瓶;2.档板;3.垫板;4.入液槽;5.开口;6.水槽A;7.滑坡;8.液压升降支腿;9.水槽B;10.轴承;11.紧固螺栓;12.隔板;13.插槽;14.凸块;15.插块;16.凹口;17.U
型夹板;18.紧固阀;19.升降压柄;20.瓶颈;21.外延嘴;22.转杆;23.搅拌翼;24.底座;25.
插柱;26.螺纹凹口;27.电机;28.把手;29.电源外接螺旋线;30.泥倒入口;31.水倒入口;
32.砂倒入口;33.插管口;34.下水器;35.铰链折叠板;36.紧固螺栓;37.搭钩;38.积泥盘;
39.排水器;40.通孔;41.螺纹槽;42.对叠孔;43.套盆A;44.套盆B;45.内折槽;46.内折板;
47.套盆C;48.排水管;49.外延边;50.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57] 结合附图1‑‑4所给出的结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水槽体由竖向排列的水槽A6和水槽B9组成,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均为透明的塑料或玻璃材质
制成,在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的下表面分别设有下水器34,所述的下水器34为堵盖弹跳
式下水器或堵盖翻板式下水器,在所述的水槽A6与水槽B9相对一端设有隔板12,在所述的
水槽A6和水槽B9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入液槽4,在每一入液槽4与水槽A6和水槽B9相对面的中
部分别设有开口5,在面向水槽A6和水槽B9内部的每一开口5的下端分别设有滑坡7,在每一
入液槽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设有插槽13,所述的插槽13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相适
配,在所述的插槽13的中部设有凸块14,所述的凸块14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内部
的凹口相适配,在每一入液槽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卡接有液压升降支腿6,在所述的液压升
降支腿6内部的升降杆的上端设有U型夹板17,插块15底部的连接件活动卡接在所述的U型
夹板17内并通过紧固阀18调节松紧,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中部设有升降油泵,在升降
油泵上连接有升降压柄19,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底部设有支撑圆盘;在每一入液槽4
的外端下部分别连接有垫板3,在每一垫板3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档板2,在每一
相对的两档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锥型结构的搅拌瓶1,在每一相对的档板2的板面上部镶
嵌有轴承10,搅拌瓶1底部的底座24两侧分别设有穿插在两侧的档板2上的轴承10内的插柱
25,在每一插柱25的下端分别设有螺纹凹口26,每一螺纹凹口26分别与两侧的档板2上的螺
纹通孔相对应并分别通过紧固螺栓11穿过两侧的螺纹通孔固定搅拌瓶1,在所述的搅拌瓶1
的底座24的中部内嵌有电机27,在所述的电机27的上端设有插入在搅拌瓶1内部的转杆22,
在所述的转杆22的两侧分别设有数排纵向排列的叶片状结构的搅拌翼23,每排搅拌翼23随
搅拌棒18向上的延伸而体积逐渐缩减,在所述的电机27的壁面上分别设有启动键和电源外
接螺旋线29,在所述的搅拌瓶1的底座24的底部设有把手28,在所述的搅拌瓶1上部的瓶颈
20内插接有辅助导管,在所述的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30、水倒入口31和砂倒
入口32,所述的辅助导管通过底部的插管口33插入到瓶颈20内,在所述的瓶颈20上端的瓶
口上设有与入液槽4的槽口相对应的外延嘴21。
[0058] 为了便于观察泥流在不同坡度、不同坡长状态下的流动状态,结合附图5‑‑10所给出的结构,给出第二实施例,可满足如下两种情况下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的观察:
[0059] (1)相同坡度、不同坡长状态下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即保证各级开口5处的折叠板35个数等比例增加,如附图图8所给出的情况:当设置三级开口5时,底部开口处设置一块
折叠板35,中部开口处设置2块折叠板35,顶部开口处设置三块折叠板35,上述折叠板35尺
寸相同,从而实现三级开口5处搭建的斜坡坡度相同、坡长不同,图8只给出一种情况,实际
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更多层开口5或将左右两对称设置的水槽处开口5个数设置成不同形
式,方便对比相同坡度、不同坡长状态下沉积浊流实验。
[0060] (2)不同坡度状态下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即各级开口5处的折叠板35个数任意设定,如底部开口处设置若干块折叠板35,从而使得底部开口处搭建的斜坡坡度较小,顶部开
口处设置任意数目块折叠板35,其中各个开口处设置的折叠板35尺寸可以不同,从而搭建
出不同坡度的斜坡,进一步演示各个沉积浊流在不同坡度斜坡下的运动形态。
[0061] 结合附图5‑‑10所给出的结构,实施第二实施例,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所述的水槽体由竖向排列的水槽A6和水槽B9组成,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均为透明
的塑料或玻璃材质制成,在所述的水槽A6与水槽B9相对一端设有隔板12,在所述的水槽A6
和水槽B9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入液槽4,在每一入液槽4与水槽A6和水槽B9相叠面上分别设有
上下依次排列的数个开口5,在面向水槽A6和水槽B9内部的每一开口5的下端分别通过转轴
连接有铰链折叠板35,每一铰链折叠板35随每一开口5高度的上升而板数逐渐增加,在板数
超过两块的铰链折叠板35的第二块板的内部设有内折槽45,在所述的内折槽45内通过铰链
折叠有内折板46,在每一铰链折叠板35的板面上端两侧分别设有对叠孔42,每一铰链折叠
板35分别通过紧固螺栓36穿过每一对叠孔42与每一开口5两侧面上的每一螺纹槽41螺铰紧
固叠盖在每一开口5上,在每一入液槽4内分别放置有与每一开口5不同高度相匹配的套盆,
套盆的个数与所设置的开口5的个数及位置相适配,附图中给出设置三级开口5及三级套盆
的实施例:所述的套盆包括套盆A43、套盆B44和套盆C47,在每一套盆的上端口周围分别设
有外延边49,所述的外延边49与入液槽4的槽口边相适配,在每一套盆的前表面下部分别设
有与每一开口5相叠合的套口50;在所述的水槽A6和水槽B9的内底面分别铺设有积泥盘38,
在所述的积泥盘38的两侧边上分别固定连接有搭钩37,每一搭钩37的上端分别活动搭接在
水槽A6和水槽B9的两侧壁的上端面上,在每一积泥盘38的底表面分别内嵌有排水器39,每
一排水器39底部的排水管48分别穿插在水槽A6和水槽B9内底面的通孔40内,在每一入液槽
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设有插槽13,所述的插槽13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相适配,在
所述的插槽13的中部设有凸块14,所述的凸块14与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插块15内部的凹
口相适配,在每一入液槽4的下表面中部分别卡接有液压升降支腿6,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
腿6内部的升降杆的上端设有U型夹板17,插块15底部的连接件活动卡接在所述的U型夹板
17内并通过紧固阀18调节松紧,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中部设有升降油泵,在升降油泵
上连接有升降压柄19,在所述的液压升降支腿6的底部设有支撑圆盘;在每一入液槽4的外
端下部分别连接有垫板3,在每一垫板3的上表面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档板2,在每一相对
的两档板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锥型结构的搅拌瓶1,在每一相对的档板2的板面上部镶嵌有
轴承10,搅拌瓶1底部的底座24两侧分别设有穿插在两侧的档板2上的轴承10内的插柱25,
在每一插柱25的下端分别设有螺纹凹口26,每一螺纹凹口26分别与两侧的档板2上的螺纹
通孔相对应并分别通过紧固螺栓11穿过两侧的螺纹通孔固定搅拌瓶1,在所述的搅拌瓶1的
底座24的中部内嵌有电机27,在所述的电机27的上端设有插入在搅拌瓶1内部的转杆22,在
所述的转杆22的两侧分别设有数排纵向排列的叶片状结构的搅拌翼23,每排搅拌翼23随搅
拌棒18向上的延伸而体积逐渐缩减,在所述的电机27的壁面上分别设有启动键和电源外接
螺旋线29,在所述的搅拌瓶1的底座24的底部设有把手28,在所述的搅拌瓶1上部的瓶颈20
内插接有辅助导管,在所述的辅助导管的上部分别设有泥倒入口30、水倒入口31和砂倒入
口32,所述的辅助导管通过底部的插管口33插入到瓶颈20内,在所述的瓶颈20上端的瓶口
上设有与入液槽4的槽口相对应的外延嘴21。
[0062] 实施附图1‑4所给出的结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地质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沉积学进行水槽流体实验时,可以在实验前将不同比例的泥
浆、水和砂分别提前测量出待用,再分别向水槽A6和水槽B9内注入足量的水,为了便于同时
观察流体的不同变化过程,可以在实验前将两个辅助导管分别插入到水槽体两侧的搅拌瓶
1的瓶颈20内,将事先测好的泥浆、水和砂的量份根据不同的比例分别倒入到两侧的搅拌瓶
1内,每个搅拌瓶1分别通过穿过两侧的档板2上的螺纹通孔螺铰在搅拌瓶1底座24两侧的螺
纹凹口26内固定,将电源外接螺旋线29连接外部电源使电机27通电,分别按压两侧的电机
27的启动键,两侧的电机27同时运行带动搅拌翼23旋转进行搅拌,搅拌完毕后断开电源,再
将两侧的流体分别倒入水槽A6和水槽B9前,然后将辅助导管分别拔出,分别向外旋拧固定
各搅拌瓶1的紧固螺栓11使各搅拌瓶1松动,手部分别向上推动把手28,使各搅拌瓶1的瓶口
分别向下倾斜并将各搅拌瓶1内的流体分别倒入到相对应的入液槽4内,轴承10为止回转
轴,可以避免搅拌瓶1自动的逆向回转,轴承10内部设有紧固装置,就好比水龙头上的开关
阀,外力转动到某一位置就停在某位置,不会自动的回转,此时不同比例的流体分别通过两
侧的搅拌瓶1流出到相对应的入液槽4内并分别通过开口5分别流入到水槽A6和水槽B9内滑
行,此时学生们即可同时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观察各流体的变化运行状态。
[0063] 本装置可以不设液压升降支腿,直接将由水槽A6和水槽B9及搅拌装置组成的整体装置放置在平面或台面上,也可以在每一入液槽的下表面中部设置卡接液压升降支腿,根
据实际实验操作的需求,手部上下连续按压各升降压柄19,将各液压升降支腿8同时抬高到
一定的高度,便于学生们观察到水槽A6和水槽B9底部的流体的流动状态,还可以将水槽A6
或水槽B9整体上升倾斜,以拓宽实验条件改变的范围,满足更多复杂地质状态下沉积浊流
的运动形态展示以及进行加速沉积浊流流动等实验需求,如当需要展示断崖式斜坡降落状
态下沉积浊流运动形态时可将一侧的液压升降支腿8向上升,而另一侧的液压升降支腿8向
下降落或保持不变,此时就需要将降落一侧的液压升降支腿8上端的紧固阀18逆向旋拧使
插块15的底部在U型夹板17内随一侧液压升降支腿8的上升而转动,确保了两侧的液压升降
支腿8底部圆盘的平稳,本装置便于同时进行不同流体的实验,并能够多角度观察流体运行
的变化状态,便于教学使用。
[0064] 实施附图5‑10所给出的结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在地质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沉积学进行水槽流体实验时,可以在实验前将不同比例的
泥浆、水和砂分别提前测量出待用,为了观察泥流在相同坡度、不同坡长状态下以及不同坡
度状态下的沉积浊流的运动形态,实验前确定好需要打开的开口5,各开口5的高度不同,如
需要观察第三层的开口5滑出泥浆时的状态,可以通过旋拧出第三层的开口5叠盖的铰链折
叠板35上的紧固螺栓36,使铰链折叠板35松动随转轴向下滑落,将各折叠板以及内折板46
依次展开,此时展开后的铰链折叠板35的底部正好直抵水槽A6和水槽B9内铺设的积泥盘38
的底面,同时第三层的开口5露出,由于第三层的开口5与入液槽4底腔具有一定的距离,泥
浆倒入时会导致泥浆流入到入液槽4底腔堆积,在倒入泥浆前在入液槽4的槽内放入与第三
层的开口5相配套的套盆C47,套盆C47上的套口50与第三层的开口5相对叠,套盆C47的底面
将入液槽4底腔阻隔,泥浆倒入可直接经第三层的开口5流入到水槽内,如需打开第二层或
第一层的开口5,与打开第三层开口5的方式相同,然后分别向水槽A6和水槽B9内注入足量
的水,为了便于同时观察流体的不同变化过程,可以在实验前将两个辅助导管分别插入到
水槽体两侧的搅拌瓶1的瓶颈20内,将事先测好的泥浆、水和砂的量份根据不同的比例分别
倒入到两侧的搅拌瓶1内,每个搅拌瓶1分别通过穿过两侧的档板2上的螺纹通孔螺铰在搅
拌瓶1底座24两侧的螺纹凹口26内固定,将电源外接螺旋线29连接外部电源使电机27通电,
分别按压两侧的电机27的启动键,两侧的电机27同时运行带动搅拌翼23旋转进行搅拌,搅
拌完毕后断开电源,在将两侧的流体分别倒入水槽A6和水槽B9前,然后将辅助导管分别拔
出,分别向外旋拧固定各搅拌瓶1的紧固螺栓11使各搅拌瓶1松动,手部分别向上推动把手
28,使各搅拌瓶1的瓶口分别向下倾斜并将各搅拌瓶1内的流体分别倒入到相对应的入液槽
4内,轴承10为止回转轴,可以避免搅拌瓶1自动的逆向回转,轴承10内部设有紧固装置,就
好比水龙头上的开关阀,外力转动到某一位置就停在某位置,不会自动的回转,此时不同比
例的流体分别通过两侧的搅拌瓶1流出到相对应的入液槽4内放置的套盆内,并分别通过开
口5分别流入到水槽A6和水槽B9内滑行,此时学生们即可同时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观察各流
体的变化运行状态,积泥盘38的作用是在实验完将水槽内的水放出后,会有部分残留泥浆
贴附在积泥盘38的盘底,此时即可通过拉起两侧的搭钩37将积泥盘38拉出清理泥浆,保持
各水槽内腔的洁净。
[006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水槽能实现沉积学浊流实验中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泥沙沉积的状态的对比性观看,能更好的研究沉积学
浊流在坡度、坡长改变的情况下运动形态,以及实验时泥沙搅拌装置与水槽的一体化设置,
便于泥沙进入沉积实验用的水槽内,减少地质学习水槽实验的准备工序,辅助沉积学实验
的进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地质学习水槽实验教学辅助装置。
[0066]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