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720336.3

文献号 : CN1106766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蒋煜李庄星唐文军卜学武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卡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入卡槽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基部延伸出底壁的接脚,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基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接脚与向外弯折的第二接脚,第一、第二接脚各排成一排,第一、第二接脚在纵长方向上彼此两两间隔交替排列。这种接脚排布方式有利于卡缘连接器朝小型化趋势发展。

权利要求 :

1.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卡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入卡槽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基部延伸出底壁的接脚,其特征在于: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基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接脚与向外弯折的第二接脚,第一、第二接脚各排成一排,在同一排导电端子中每相邻的两个接脚成对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接脚对和第二接脚对;所述接脚包括自基部垂直弯折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水平延伸的焊接垫;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中,从垂直于第一、第二侧壁的方向看,相邻的第一、第二接脚的焊接垫彼此有重叠部分,第一、第二接脚对在纵长方向上彼此间隔交替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垫相比对应的连接部在纵长方向上加宽而形成加宽部,所述加宽部分别位于相邻焊接垫的相反侧边,使得相邻焊接垫之间间距加大,相邻焊接垫的内侧边与连接部对应侧边彼此平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纵长方向上,两个相邻所述第二接脚的连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所述第一、第二接脚的连接部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具有底面及对应于两个侧壁的外侧面,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脚的焊接垫位于底面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接脚的焊接垫则向外延伸出外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其中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脚与另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脚彼此对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缘连接器还包括锡球,所述锡球设置于所述焊接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第一、第二侧壁的方向看,相邻的所述第一、第二接脚的焊接垫与连接部有重叠部分。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第一、第二侧壁的方向看,所述加宽部与相邻的连接部有重叠部分。

9.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卡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入卡槽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基部延伸出底壁的接脚,其特征在于: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基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接脚与向外弯折的第二接脚,在同一排导电端子中每相邻的两个接脚成对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接脚对和第二接脚对,所述第一、第二接脚各排成一排,所述第一、第二接脚对在纵长方向上彼此间隔交替排列;所述接脚包括自基部垂直弯折的连接部及自连接部水平延伸的焊接垫;两个相邻第二接脚的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为1.48毫米。

说明书 :

卡缘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请参考2010年11月17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638992U号,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纵长本部和沿纵长本部设置的插槽。所述导电端子沿纵向方向排列设置于插槽的两侧。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入插槽内的弹性接触臂和自基部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包括自基部延伸的延伸部、自延伸部弯折的第一弯折部、连接部、第二弯折部和垫部。所述垫部部分位于第一弯折部在纵长方向分布的一段内。所述垫部设有粘着锡球的凹槽。相邻垫部在焊接时容易相互干扰,从而导致焊接不良。
[0003] 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卡缘连接器。【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卡缘连接器。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卡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基部、自基部延伸入卡槽内的弹性接触臂及自基部延伸出底壁的接脚,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基部向内弯折的第一接脚与向外弯折的第二接脚,第一、第二接脚各排成一排,第一、第二接脚在纵长方向上彼此两两间隔交替排列。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在纵长方向上错开设置,并未位于同一排,使得接脚在焊接时不容易相互影响,从而尽可能避免发生焊接不良的情况。【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9] 图2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0010] 图3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1] 图4是图3所示导电端子的放大图。
[0012] 图5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的局部仰视图。
[001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参阅图1至图5,其公开了本发明的一种卡缘连接器100,其包括纵长的绝缘本体10、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两排导电端子20及枢接于绝缘本体10的锁卡件30。所述绝缘本体
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及连接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的底壁13。所述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向上开口的卡槽14。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位于卡槽
14两端的塔形部15,所述卡槽14用于插接一个卡片模组,所述锁卡件30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塔形部15。
[0015] 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0分别位于卡槽14两侧。位于卡槽14同一侧的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1与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基部211、自第一基部211延伸入卡槽14内的第一弹性接触臂212及自第一基部211延伸出底壁13并向内弯折的第一接脚213。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10内的第二基部221、自第二基部221延伸入卡槽14内的第二弹性接触臂222及自第二基部221延伸出底壁13并向外弯折的第二接脚223。使得第一接脚213与第二接脚223各排成一排。第一、第二接脚213、223在纵长方向上彼此两两间隔交替排列。在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其中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脚213与另一排导电端子的第二接脚223彼此对齐。所述第一接脚
213包括自第一基部211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部214及自第一连接部214水平延伸的第一焊接垫215,所述第一焊接垫215相比对应的第一连接部214在纵长方向上加宽而形成加宽部,所述加宽部分别位于相邻第一焊接垫215的相反侧边,使得相邻第一焊接垫215之间间距加大,相邻第一焊接垫215的内侧边与第一连接部214对应侧边彼此平齐。这样设计,可以避免相邻第一焊接垫215在焊接时互相影响。所述第二接脚223包括自第二基部221垂直弯折的第二连接部224及自第二连接部224水平延伸的第二焊接垫225,所述第二焊接垫225相比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24在纵长方向上加宽而形成加宽部,所述加宽部分别位于相邻第二焊接垫225的相反侧边,使得相邻第二焊接垫225之间间距加大,相邻第二焊接垫225的内侧边与第二连接部224对应侧边彼此平齐。这样设计,可以避免相邻第二焊接垫225在焊接时互相影响。在纵向方向上,相邻第二连接部224之间的间距d1大于相邻第一、第二连接部214、224之间的间距d2。相邻第二连接部224之间的间距d1为1.48毫米。位于卡槽同一侧的一排导电端子中,从垂直于第一、第二侧壁的方向看,相邻的第一焊接垫215与第二焊接垫225彼此有重叠部分,相邻的第一焊接垫215与第二连接部224亦有重叠部分,相邻的第二焊接垫225与第一连接部214亦有重叠部分。所述底壁13具有底面131及对应于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外侧面132。两排导电端子20的第一接脚213的第一焊接垫215位于底面131的范围内,第二接脚223的第二焊接垫225则向外延伸出外侧面132。这样设计,在垂直于纵长方向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绝缘本体10的尺寸较小,有利于卡缘连接器100朝小型化趋势发展。所述卡缘连接器100还包括锡球40,所述锡球40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焊接垫215、225。所述第一焊接垫
215与所述第二焊接垫225在纵长方向上错开设置,并未位于同一排,使得相邻第一、第二焊接垫215、2250在焊接时不容易相互影响,从而尽可能避免发生焊接不良的情况。
[0016]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