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990212.1

文献号 : CN1106810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国庆袁露露吴彬李进东李向楠

申请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 :

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解决了在治疗食管癌时定位床不容易操作去配合仪器找到病变位置的问题;包括定位床、前后调节的第一床板、可左右滑动调节的第二床板,定位床的底端铰接有四个支撑架,四个支撑架可同时转动调节,每个支撑架上都设有可竖直滑动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底端都固定连接有滚轮,左侧或右侧的两个支撑杆可同时进行升降使定位床偏移,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肢体固定装置上设有定位仪;本发明提高摆位精度、提高放疗时体位的稳定性、治疗更精确之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床(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前后滑动调节的第一床板(2),所述第一床板(2)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的第二床板(3),所述定位床(1)的底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5)和第二蜗杆(6),所述第一蜗杆(5)的下方啮合有第一蜗轮(7),所述第二蜗杆(6)的下方啮合有第二蜗轮(8),所述第一蜗杆(5)与第二蜗杆(6)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蜗轮(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头丝杠(9),所述第二蜗轮(8)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双头丝杠(10),第一双头丝杠(9)与第二双头丝杠(10)都与定位床(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头丝杠(9)和第二双头丝杠(10)的左右两侧都螺纹配合设有两个调节杆(11)构成两个双向丝杠结构,四个调节杆(11)都与定位床(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床(1)的底端铰接有四个支撑架(12),四个支撑架(12)与四个调节杆(11)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每前后两个支撑架(12)之间设有可转动的双向丝杠(13),双向丝杠(13)上螺纹配合设有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双向丝杠(13)与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构成双向丝杠结构,每个支撑架(12)上都设有可竖直滑动支撑杆(16),每个支撑杆(16)的底端都固定连接有滚轮(17),每个支撑杆(16)的中间都设有斜面槽(18),前后两个斜面槽(18)相对称,所述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分别可在相对应的斜面槽(18)内滑动,所述第二床板(3)上设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肢体固定装置上设有定位仪(19);

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上可滑动设有第三蜗杆(21),所述第一床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22),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上设有可转动第三蜗轮(23),所述第三蜗杆(21)与第一定位块(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与第二转轴(20)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蜗轮(23)上固定连接有转臂(24),所述转臂(24)上铰接设有定位杆(25),所述定位杆(25)与定位床(1)铰接;

所述第二床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26),所述第一床板(2)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27),所述第三转轴(27)上固定设有齿轮(28),所述齿轮(28)与齿条(26)相互啮合,所述第三转轴(2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输出端与第三转轴(2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且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床板(3)上设有两个通槽(29),所述定位床(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30),所述定位架(30)上设有可转动第一调节螺母(31),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1)上螺纹配合设有第一调节丝杠(32),所述第一调节丝杠(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33),所述调节架(33)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的驱动杆(34),每个驱动杆(3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块(35),两个所述驱动杆(34)与两个通槽(29)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使两个第二定位块相对滑动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丝杠(32)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调节螺母(38),所述第一调节丝杠(32)内同轴设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第二调节丝杠(36),所述第二调节丝杠(36)向下贯穿第一调节丝杠(32)和定位架(30)后与定位仪(1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可自由组合的支撑垫(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床(1) 的下方设有第三定位块(42),所述第三定位块(42)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第三定位块(42)内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四个导向块(39),四个导向块(39)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每前后两个导向块(39)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0),所述转动块(40)上设有导槽(41),左方和右方的两个滚轮(17)都可在导槽(41)内滚动。

说明书 :

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食管癌的放射治疗中常用的放疗技术有:前后、左右、右前左后对穿照射、一前两后三野照射和适形放射治疗(3D‑CRT)等,最常用的技术为一前两后三野照射和3D‑CRT。
只有一前两后三野照、3D‑CRT才有可能在达到肿瘤致死剂量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组织最大
程度地不受或少受损伤。在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的水平又直接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管癌治疗用定位装置,解决了在治疗食管癌时定位床不容易操作去配合仪器找到病变位置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定位床,所述定位床上设有可前后滑动调节的第一床板,所述第一床板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的第二床板,所述定位床的
底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
蜗杆的下方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二蜗杆的下方啮合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杆与第二
蜗杆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蜗轮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头丝杠,所述第二蜗轮上固定连接有
第二双头丝杠,第一双头丝杠与第二双头丝杠都与定位床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双头丝杠
和第二双头丝杠的左右两侧都螺纹配合设有两个调节杆构成两个双向丝杠结构,四个调节
杆都与定位床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床的底端铰接有四个支撑架,四个支撑架与四个调
节杆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每前后两个支撑架之间设有可转动的双向丝杠,双向丝杠上螺
纹配合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双向丝杠与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构成双向丝杠结构,每个
支撑架上都设有可竖直滑动支撑杆,每个支撑杆的底端都固定连接有滚轮,每个支撑杆的
中间都设有斜面槽,前后两个斜面槽相对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分别可在相对应的斜
面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肢体固定装置上设有定位仪;
[0005] 所述定位床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可滑动设有第三蜗杆,所述第一床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有可转动第三蜗轮,所述第三
蜗杆与第一定位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第二转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蜗轮上固定
连接有转臂,所述转臂上铰接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与定位床铰接;
[0006] 所述第二床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一床板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三转轴的前端固定连接
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输出端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定位床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且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两个通槽,所述定位床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可转动第
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上螺纹配合设有第一调节丝杠,所述第一调节丝杠的下端
固定连接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两个倾斜的驱动杆,每个驱
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块,两个所述驱动杆与两个通槽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
使两个第二定位块相对滑动的结构。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杠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丝杠内同轴设有可竖直上下运动的第二调节丝杠,所述第二调节丝杠向下贯穿第一调节丝杠和定
位架后与定位仪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可自由组合的支撑垫。
[0010] 优选的,所述定位床的下方设有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第三定位块内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四个导向块,四个导向块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每前后两
个导向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有导槽,左方和右方的两个滚轮都可在
导槽内滚动。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可以调节患者在定位床上的水平位置,并且可以在任意位置进行定位;并且同时定位床的一侧可
以相对进行偏移,使病变位置和射束中心更容易进行重叠;使用支撑垫和定位仪配合定位、
摆位,利用多点、多面来控制固定体位,使其能够完全恢复定位时的体位,从而达到提高摆
位精度、提高放疗时体位的稳定性、治疗更精确之目的;第三定位块可以使整个定位床在调
节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 图1是本发明定位床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四个支撑架同时折叠原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本发明前后对应的两个支撑杆升降原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本发明第二床板上头部固定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第二床体在第一床体上左右滑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是本发明第一床板在定位床上前后滑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7是图6中A部放大示意图。
[0020] 图8是图6中B部放大示意图。
[0021] 图9是本发明定位床与定位块连接示意图。
[0022] 图10是图9中C部放大示意图。
[0023] 图中:1‑定位床、2‑第一床板、3‑第二床板、4‑第一转轴、5‑第一蜗杆、6‑第二蜗杆、7‑第一蜗轮、8‑第二蜗轮、9‑第一双头丝杠、10‑第二双头丝杠、11‑调节杆、12‑支撑架、13‑
双向丝杠、14‑第一滑块、15‑第二滑块、16‑支撑杆、17‑滚轮、18‑斜面槽、19‑定位仪、20‑第
二转轴、21‑第三蜗杆、22‑第一定位块、23‑第三蜗轮、24‑转臂、25‑定位杆、26‑齿条、27‑第
三转轴、28‑齿轮、29‑通槽、30‑定位架、31‑第一调节螺母、32‑第一调节丝杠、33‑调节架、
34‑驱动杆、35‑限位块、36‑第二调节螺母、37‑支撑垫、38‑第二调节螺母、39‑导向块、40‑转
动块、41‑导槽、42‑第三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5] 实施例一:由图1‑10所示,本发明包括定位床1,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前后滑动调节的第一床板2,所述第一床板2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的第二床板3,所述定位床1的底端
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5和第二蜗杆6,所述第一
蜗杆5的下方啮合有第一蜗轮7,所述第二蜗杆6的下方啮合有第二蜗轮8,所述第一蜗杆5与
第二蜗杆6的旋向相同,所述第一蜗轮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头丝杠9,所述第二蜗轮8上固
定连接有第二双头丝杠10,第一双头丝杠9与第二双头丝杠10都与定位床1可转动连接,所
述第一双头丝杠9和第二双头丝杠10的左右两侧都螺纹配合设有两个调节杆11构成两个双
向丝杠结构,四个调节杆11都与定位床1水平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床1的底端铰接有四个支
撑架12,四个支撑架12与四个调节杆11一一对应的滑动连接,每前后两个支撑架12之间设
有可转动的双向丝杠13,双向丝杠13上螺纹配合设有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双向丝杠
13与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构成双向丝杠结构,每个支撑架12上都设有可竖直滑动支撑
杆16,每个支撑杆16的底端都固定连接有滚轮17,每个支撑杆16的中间都设有斜面槽18,前
后两个斜面槽18相对称,所述第一滑块14、第二滑块15分别可在相对应的斜面槽18内滑动,
所述第二床板3上设有肢体固定装置,所述肢体固定装置上设有定位仪19。
[0026] 首先让病人吞一口钡剂并含一口钡剂,接着让病人仰卧于定位床1上,使用激光定位仪19为病人摆好体位后,通过肢体固定装置将病人固定,将机架和准直器均置于零位时,
在透视下让病人吞咽钡剂,并前后移动第一床板、左右移动第二床板,使照射中心对准靶区
中心,即使射束中心轴与肿瘤中心重合,然后升降定位床1,使射野中心在水平方向上对准
靶区中心,使病变区段的长轴与定位床面呈水平状态,在升降定位床1时只需要旋转第一转
轴4,然后在第一蜗杆5和第一蜗轮7、第二蜗杆6和第二蜗轮8的传动下,使第一双头丝杠9和
第二双头丝杠10同步转动,第一双头丝杠9和第二双头丝杠10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在第一
双头丝杆9和第二双头丝杠10转动时左右对称的调节杆11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水平运动,
当左右对称的调节杆11同时向内运动时,四个支撑架12同时向定位床1的外侧伸展,这时定
位床1的高度就会降低,相反的,当左右对称的调节杆11同时向定位床1的外部运动时,四个
支撑架12同时向定位床1的内侧收紧,这时定位床1的高度增高,本实施例中四个定位架12
的收紧位置的最大值在支撑杆16与地面垂直的时候;在食管癌定位时,需要作斜照射野,这
时对于定位床1的倾斜可以提高摆位精度使更方便定位病变位置,在需要倾斜时,通过转动
左方或右方的双向丝杠13,双向丝杠13转动时,双向丝杠13使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相
反或相对运动,当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相对运动时,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同时都
沿着斜面槽18向上运动,由于第一滑块14和第二滑块15的上下位置是不变的,所以支撑杆
16就会相对的向下运动从而使定位床1的一侧升高,滚轮17可以减小定位床1与地面之间的
摩擦,使定位床1更容易被升高。
[0027]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6、图7、图8所示,为了实现第一床板2的前后滑动调节,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上可滑动设有第三蜗
杆21,所述第一床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块22,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上设有可转动第三蜗
轮23,所述第三蜗杆21与第一定位块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与第二转轴20滑动连
接,所述第三蜗轮23上固定连接有转臂24,所述转臂24上铰接设有定位杆25,所述定位杆25
与定位床1铰接。
[0028] 当需要前后滑动调节第一床板2时,可以转动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上的第三蜗杆21也跟随着转动,第三蜗杆21带动第三蜗轮23转动,第三蜗轮23带动转臂24同步转动,又
因为转臂24与定位杆25铰接,定位杆25与定位床1铰接,所以转臂24会带动第一床板2做前
后往复运动,即转臂24、定位杆25、定位床1构成曲柄滑块机构,而作为滑块的定位床1放置
于地面处于稳定状态,所以第一床板2会作前后往复运动。
[0029]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所示,为了实现第二床板3的左右滑动调节,所述第二床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齿条26,所述第一床板2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27,
所述第三转轴27上固定设有齿轮28,所述齿轮28与齿条26相互啮合,所述第三转轴27的前
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输出端与第三转轴27固定连接。
[0030] 第二床板3能够与第一床板2一同前后移动调节,在前后位置调节到适当位置后,转动蜗轮蜗杆机构,由于蜗轮蜗杆机构具有自锁性,所以通过转动蜗轮蜗杆机构驱动第三
转轴27转动时,可以随时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定,又第三转轴27上的齿轮28与第二床板3上的
齿条26相互啮合,所以通过转动蜗轮蜗杆机构可以调节左右第二床板3到适当位置定位。
[0031]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所示,为了使患者的头部固定的同时使定位仪便于对患者的定位,所述定位床1上设有可左右滑动调节且左右对称的两个第二定位
块,所述第二床板3上设有两个通槽29,所述定位床1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架30,所述定位架30
上设有可转动第一调节螺母31,所述第一调节螺母31上螺纹配合设有第一调节丝杠32,所
述第一调节丝杠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架33,所述调节架33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
有两个倾斜的驱动杆34,每个驱动杆3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限位块35,两个所述驱动
杆34与两个通槽29一一对应相互配合构成使两个第二定位块相对滑动的结构。
[0032] 当患者躺在第二床板3上后,患者的头部放置于两个第二定位块之间,然后转动第一调节螺母31,由于第一调节螺母31与第一调节丝杠32构成丝杠螺母结构,所以第一调节
丝杠32可以下降,同时使与第一调节丝杠32固定连接的调节架33和倾斜的驱动杆34向下运
动,倾斜的驱动杆34与通槽29构成楔形机构,所以驱动杆34向下运动,会使两个第二定位块
相对运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为了保证患者的舒适性,两个第二定位块的内侧设有软
垫。
[0033]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为了方便调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调节丝杠32上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调节螺母38,所述第一调节丝杠32内同轴设有可竖直上下
运动的第二调节丝杠36,所述第二调节丝杠36向下贯穿第一调节丝杠32和定位架30后与定
位仪19固定连接。
[0034] 在患者的头部定位后,患者的双臂自然向下平行放置,然后通过肢体固定装置将患者固定,这时通过定位仪19可以检查患者定位的位置是否精确使更便于检查,在调节定
位仪19时,可以转动第二调节螺母38,第二调节螺母38与第二调节丝杠36构成丝杠螺母结
构,且定位仪19与定位架30之间可以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定位仪
19只能上下调节,当定位仪19调节到患者的额部上方时即可停止。
[0035] 实施例六: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肢体的定位,所述肢体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可自由组合的支撑垫37。支撑垫37为楔形,能够随意移动放置支撑患者身体并保持位
置。
[0036]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9所示,为了使定位床1在调节时更加平稳,所述定位床1的下方设有第三定位块42,所述第三定位块42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第三定位
块42内设有可左右滑动的四个导向块39,四个导向块39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每前后两个导
向块39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40,所述转动块40上设有导槽41,左方和右方的两个滚轮17
都可在导槽41内滚动。
[0037] 定位床1在下降或上升时,即四个支撑架12同时向内收紧或向外伸展,这时转动块40会在导向块39上发生转动,同时左侧和右侧的转动块40会同导向块39一同在第三定位块
42内滑动调节;在调节一侧高度时,同侧的两个滚轮17会在导槽41内滚动。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