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759999.6

文献号 : CN1107143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杰许云凤庄清罗富文吴经胜

申请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第二轨道梁、逃生装置和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的支撑装置,第二轨道梁和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所述逃生装置的一端安装于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另一端锁定于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逃生装置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支撑装置和逃生装置形成逃生通道。该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

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以及

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包括框架和若干可折叠的踏板模块,所述若干踏板模块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布;

其中,所述踩踏组件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踩踏组件形成逃生通道,且在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下降的过程中、所述踏板模块折叠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和枢转连接于所述踏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踏板未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连接机构未与所述踏板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其中,在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一端朝向所述踏板滑动时,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轴孔,或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前端设有第一止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一端向后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横向固定于所述框架上,且位于相邻两个踏板模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和枢转连接于所述踏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踏板未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连接机构未与所述踏板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其中,在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机构滑动时,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上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踏板模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轴孔,或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上运动提供初始驱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后端设有第二止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的一端向前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装置还包括: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用于将所述踩踏组件锁止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以驱动所述活动端的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上布置有绿化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培养槽用于种植植物,所述植物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绿化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件和钢丝网,所述若干支撑件的左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右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内侧,且沿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钢丝网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布置,用于承载所述绿化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上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植物的透明承载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承载板为玻璃或PVC板,且所述透明承载板上设有若干沟槽。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承载板上铺设有土壤层以用于种植植物。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浇灌装置、用于对所述植物洒水,所述浇灌装置可伸缩旋转的隐藏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梁体里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墩,所述桥墩包括若干横梁和墩柱,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墩柱的上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所述墩柱的下端固定于地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横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若干墩柱包括若干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二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所述墩柱包括第一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正下方的地面上至少设置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地面绿化带中的一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正下方地面的至少一侧的地面设置机动车道。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侧面、第二轨道梁的侧面设有装饰灯。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接至所述第二边梁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边梁的左侧。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梁体,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间隔固定于所述墩柱上,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梁体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梁体的左侧。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路径方向上,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第一站台的距离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第二站台的距离。

31.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0任一项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以及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梁上的第一车辆和走行于第二轨道梁上的第二车辆。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上均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支撑装置上布置有绿化带,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朝向所述绿化带。

说明书 :

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城市的交通情况越来越恶化,堵车现象日益严重,不但不利于居民的快速出行,而且造成大量的时间和能源消耗、空气和噪音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城市道路的拥堵、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手段。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空中轨道系统。该空中轨道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000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支撑装置和逃生装置,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包括框架和若干可折叠的踏板模块,所述若干踏板模块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所述踩踏组件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踩踏组件形成逃生通道,且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下降的过程中、所述踏板模块折叠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
[000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和枢转连接于所述踏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踏板未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连接机构未与所述踏板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其中,在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一端朝向所述踏板滑动时,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下运动。
[000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轴孔,或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中。
[0007]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一滑槽中。
[0008]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的前端设有第一止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的一端向后运动。
[000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上设有横杆,所述横杆横向固定于所述框架上,且位于相邻两个踏板模块之间。
[001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模块包括踏板和枢转连接于所述踏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踏板未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所述连接机构未与所述踏板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所述框架上,其中,当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朝向所述连接机构滑动时,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上运动。
[001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踏板模块位于所述底板的上侧。
[00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轴孔,或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框架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所述框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间隙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中。
[001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上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块,所述框架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所述第二滑槽中。
[001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框架上设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所述踏板和连接机构的连接处远离所述框架向上运动提供初始驱动力。
[001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滑槽的后端设有第二止挡件,用于阻挡所述踏板连接于框架的一端向前运动。
[001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逃生装置还包括:
[0017]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用于将所述踩踏组件锁止于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
[0018]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以驱动所述活动端的运动。
[001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上布置有绿化带。
[002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培养槽用于种植植物,所述植物在所述支撑装置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绿化带。
[002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支撑件和钢丝网,所述若干支撑件的左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右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内侧,且沿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所述钢丝网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且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长度方向布置,用于承载所述绿化带。
[002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培养槽位于所述支撑装置的上侧。
[002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丝网上设有用于承载所述植物的透明承载板。
[002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承载板为玻璃或PVC板,且所述透明承载板上设有若干沟槽。
[002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承载板上铺设有土壤层以用于种植植物。
[002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的内侧设有浇灌装置、用于对所述植物洒水,所述浇灌装置可伸缩旋转的隐藏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梁体里面。
[0027]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桥墩,所述桥墩包括若干横梁和墩柱,所述横梁固定于所述墩柱的上端、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所述墩柱的下端固定于地面。
[0028]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横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若干墩柱包括若干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二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上。
[002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所述墩柱包括第一墩柱,所述第一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一墩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
[003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绿化带正下方的地面上至少设置有人行道、自行车道、地面绿化带中的一种。
[003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绿化带正下方地面的至少一侧的地面设置机动车道。
[003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一轨道梁的侧面、第二轨道梁的侧面设有装饰灯。
[003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于所述墩柱上,且所述排水管的上端和所述沟槽连通、下端延伸至地面。
[003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接至所述第二边梁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至所述第四边梁的左侧。
[003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梁包括第一梁体,所述第二轨道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间隔固定于所述墩柱上,所述支撑装置的左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梁体的右侧,所述支撑装置的右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梁体的左侧。
[003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沿着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在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的路径方向上,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第一站台的距离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逃生装置与所述第二站台的距离。
[0037] 本实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该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绿化带,具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减小环境污染的效果,通过在绿化带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0038]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空中轨道系统,以及走行于所述第一轨道梁上的第一车辆和走行于第二轨道梁上的第二车辆。
[003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上均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朝向所述绿化带。
[0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支撑装置、逃生装置,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所述第二轨道梁和所述第一轨道梁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所述支撑装置设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所述踩踏组件包括框架和若干可折叠的踏板模块,所述若干踏板模块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所述踩踏组件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锁定于所述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上,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使其下落,由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踩踏组件形成逃生通道,且所述踩踏组件的活动端下降的过程中、所述踏板模块折叠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该空中轨道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主视截面图。
[0042] 图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主视截面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主视截面图。
[0044]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主视截面图。
[0045] 图5是图1或图3的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0046] 图6是图1或图3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0047]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侧视图。
[0048]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侧视图。
[0049]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11是图9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12是图9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6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的踩踏组件另一视角的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7是图14中部分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8是图14中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19是图14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0] 图2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0061] 图21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0062] 图22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0063] 图2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示意图。
[0064] 其中,第一轨道梁1,第二轨道梁2,支撑装置5,培养槽6,支撑件51,钢丝网52,支撑架53,中心骨架531,分支532,喷灌器7,排水管8,绿化带10,第一横梁32,第二横梁42,第一墩柱31,第二墩柱42,地面100,第一边梁1A,第二边梁1B,第三边梁2A,第四边梁2B,第一梁体1C,第二梁体2C,踩踏组件9,框架91,踏板模块92,底板93,第一轴孔911,第二轴孔914,第二滑槽915,第二止挡件9151,第一滑槽912,第一止挡件9121,横杆913,踏板921,第一转轴9211,第二滑块9212,连接机构922,第一滑块9221,第二转轴9222,驱动组件30,锁定组件
20,卷筒301,第一拉索302,第二拉索303,支撑轮304,齿条305,齿轮306,第二驱动电机307,机动车道101,地面绿化带102,自行车道103,人行道104,第一车辆15,第二车辆16,第一导向轮151,第一走行轮152,第二导向轮161,第二走行轮162。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相连”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连接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是指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面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面,具体的,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是指第一轨道梁1朝向且靠近第二轨道梁2的侧面,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是指第二轨道梁2朝向且靠近第一轨道梁1的侧面;比如:在图1和图3中,当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是双轨(即U型轨或者具有两个梁体)时,其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是指第一轨道梁1的最右侧面(即图中1B的右侧面),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是指第二轨道梁2的最左侧面(即图中2B的左侧面);在图2和图4中,当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是单轨(只具有一个梁体)时,其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是指第一轨道梁1的最右侧面(即图中1C的右侧面),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是指第二轨道梁2的最左侧面(即图中2C的左侧面)。
[0068] 下面参考图1-23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和空中轨道交通系统。
[0069] 如图1-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包括架空设置的第一轨道梁1、架空设置的第二轨道梁2、若干支撑装置5和逃生装置,第二轨道梁2和第一轨道梁1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且第二轨道梁2和第一轨道梁1构造为两条独立线路;若干支撑装置5纵向间隔的设在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之间;逃生装置包括踩踏组件9,踩踏组件9包括框架91和若干可折叠的踏板模块92,若干踏板模块92沿框架91的长度方向排布;其中,踩踏组件9的固定端可枢转的安装于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之间,踏板组件9的活动端锁定于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上,其中,可以在踩踏组件9上设置转轴94,相应的在轨道梁上设置轴孔,以实现踩踏组件9和轨道梁之间的枢转。当车辆发生故障乘客需要逃生时,解锁踩踏组件9锁定于轨道梁的一端(活动端)下落至地面,由支撑装置5和踩踏组件9形成逃生通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的过程中、踏板模块92折叠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适于踩踏的形状即便于乘客踩踏以提供支撑的形状,其可以是斜面也可以是平面,优选的为平面。在这里,踏板模块92的一端可以枢转的连接于框架91,另一端可以滑动的连接于框架91,以便于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的过程中、踏板模块92折叠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本功能的结构。
[0070] 需要理解的是,第二轨道梁2和第一轨道梁1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意指第二轨道梁2和第一轨道梁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两者之间可以是平行关系,也可以是非平行关系。
[0071] 通过设置逃生装置,可以使得当车辆发生故障或其他意外事件时,乘客便于迅速逃生。
[0072]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踏板模块92包括踏板921和枢转连接于踏板921的连接机构922,踏板921未与连接机构922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框架91上,连接机构922未与踏板921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框架91上,其中,在连接机构922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朝向踏板921滑动时,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连接处远离框架91向下运动。将踏板模块92设置为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之间的可枢转连接,以及踏板921、连接机构922和框架91之间的枢转、滑动连接,可以使得踏板模块92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翻转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巧妙简单,适用性强。
[0073] 如图9-1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踏板921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转轴9211,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一轴孔911,或踏板921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设有第一轴孔911,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一转轴9211,第一转轴9211间隙配合于第一轴孔911中。以轴孔结构实现枢转运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
[0074] 如图9-1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机构922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9221,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912,第一滑块9221可滑动的配合于第一滑槽912中。用滑块滑槽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制造。
[0075] 如图9-1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滑槽912的前端设有第一止挡件9121,用于阻挡连接机构922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向后运动。第一止挡件9121的设置,可以防止不需要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时连接机构922向后移动。
[0076] 具体的,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锁止于轨道梁上时,其踏板模块92的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均水平贴合于框架91上或水平位于框架91中,第一止挡件9121止挡在第一滑块9221的后侧,以阻止第一滑块9221在第一滑槽912中向后运动;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解锁时,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同时第一止挡件9121失去对第一滑块9221的止挡作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踏板921拉动连接机构922向下运动,此时第一滑块9221在第一滑槽912中向后滑动,第一转轴9211在第一轴孔911中转动,进而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枢转连接端相对枢转折叠,以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至地面100时,踏板921可以平行或接近平行于地面,以便于乘客的踩踏。其中,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之间的枢转可以通过合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形式来实现。
[0077]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框架91上设有横杆913,横杆913横向固定于框架91上,且位于相邻两个踏板模块92之间。横杆913的设置,可以增强框架91的强度,以增强整个踩踏组件9的安全性。
[0078] 如图14-16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踏板模块92包括踏板921和枢转连接于踏板的连接机构922,踏板921未与连接机构922连接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于框架91上,连接机构922未与踏板921连接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框架91上,其中,当踏板921连接于框架91上的一端朝向连接机构922滑动时,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连接处远离框架91向上运动。将踏板模块92设置为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之间的可枢转连接,以及踏板921、连接机构922和框架91之间的滑动、枢转连接,可以使得踏板模块92可在踩踏组件9下降至地面后,在自身重力和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自动翻转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巧妙简单,适用性强。
[0079] 如图14-16所示,进一步的,框架91的底部设有底板93,踏板模块92位于底板93的上侧。底板93的设置,可以防止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连接处远离框架91向下运动。
[0080] 如图17-19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连接机构922连接于框架91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轴9222,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二轴孔914,或连接机构922连接于框架91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914,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二转轴9222,第二转轴9222间隙配合于第二轴孔914中。以轴孔结构实现枢转运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
[0081] 如图17-19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踏板921连接于框架91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块9212,框架91的两侧壁(左右两侧壁)上设有第二滑槽915,第二滑块9212可滑动的配合于第二滑槽915中。用滑块滑槽结构实现相对滑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制造。
[0082] 在这里,可以在框架91上设有驱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件为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连接处远离框架91向上运动提供初始驱动力,例如,可以在框架91的底板93设置弹簧,或者在踏板921或连接机构922和底板93之间设置磁力相反的永磁体或电磁铁等来实现,这里不再详述。
[0083] 同时,如图15所示,可以在第二滑槽915的后端设置第二止挡件9151,用于阻挡向后运动到位的踏板921的连接于框架91的一端向前运动,向后运动到位意指踏板921连接于框架91的一端的第二滑块9212与第二滑槽915的后侧壁抵接时的状态。第二止挡件9151的设置,可以防止当人踩踏至踏板921上时,踏板921受力向前运动,人失去支撑力造成危险。
[0084] 具体的,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锁止于轨道梁上时,其踏板模块92的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均水平贴合于底板93上,第二滑块9212位于第二滑槽915的最前端;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解锁时,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在驱动件驱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连接机构922的第二转轴9222在第二轴孔914中转动,踏板921的第二滑块9212在第二滑槽915中滑动,进而连接机构922带动踏板921的滑动端运动,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的枢转连接端相对枢转折叠,当踏板921的第二滑块9212滑动到第二滑槽915的最后端时,踏板模块92形成适于踩踏的形状,且此时第二止挡块9151止挡住第二滑块9212防止第二滑块9212向前运动。当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下降至地面100时,踏板921可以平行或接近平行于地面,以便于乘客的踩踏。其中,踏板921和连接机构922之间的枢转可以通过合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形式来实现。
[0085] 如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逃生装置还包括:锁定组件20,锁定组件20安装于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用于将踩踏组件9锁止于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于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以驱动活动端的运动。
[0086]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组件3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一轨道梁1和/或第二轨道梁2上;
[0087] 卷筒301,卷筒301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转轴93上;
[0088] 第一拉索302,第一拉索302的一端固定于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另一端固定于卷筒301上,当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卷筒301转动时,第一拉索302可缠绕于卷筒301上。该驱动结构简单可靠,便于安装制造。第一拉索302可以是钢丝绳等柔性件,也可以是链条。
[0089]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驱动组件3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307,第二驱动电机307固定于第一轨道梁1和/或第二轨道梁2上;齿轮306,齿轮306固定于第二驱动电机307的转轴93上;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固定于第一轨道梁1和/或第二轨道梁2上;齿条305,齿条305上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可滑动的配合于第二滑槽中;支撑轮304,支撑轮304可转动的安装于第一轨道梁1和/或第二轨道梁2上;第二拉索303,第二拉索303的一端固定于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且支撑于支撑轮304的外侧,另一端固定于齿条305上,当第二驱动电机307驱动齿轮306转动时,齿条305可带动踩踏组件9的活动端运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简单可靠,使得整个驱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0090] 支撑装置5上布置有绿化带10。在支撑装置上布置绿化带,具有减噪和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给在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上运行的车辆上的乘客更加亲切的感观,且当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下方是人行道时,具有遮阴作用,给行人提供更加舒适的行走环境,其中,绿化带的形成可以是植物、花草,也可以是类似于塑料花等具有装饰和降噪作用的装饰花或饰品等,优选的为植物类,以加大对环境的绿化、净化作用,使得交通和大自然更加的和谐。
[0091]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设有培养槽6,培养槽6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培养槽6用于种植植物,植物在支撑装置5上延伸以形成绿化带10。在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设置培养槽6,可以便于植物的种植、培养和管理,以形成绿化带。其中,培养槽6可以是分节设置的,也可以是一体式的,其材料组成可以是钢材等铸造而成,也可以是混凝土等浇注而成,优选为吸热差散热强的材料制成,其可以和轨道梁制造为一体,也可以是分离设置以便于更换。通过培养槽6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更加的显而易见。
[0092] 如图5-6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支撑装置5包括若干支撑件51和钢丝网52,若干支撑件51的左端固定在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右端固定在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且沿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钢丝网52固定于支撑件51上、且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承载绿化带。将支撑装置5设置成若干支撑件51和钢丝网52,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在钢丝网52上布置植物可以更加方便,有助于植物的通风和生长。支撑件5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优选的其上表面为平面,以增大钢丝网52和其的接触面积,保证钢丝网52的稳固。支撑件51可以和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相互垂直布置,也可以倾斜布置。钢丝网52可以是分为若干块的,若干块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断开设置形成间隔。
[0093]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优选的,培养槽6位于支撑装置5的上侧。这样可以便于植物的种植和绿化带10的布置。
[009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在钢丝网52上可以设有用于承载植物的透明承载板(图中未示出),且透明承载板上设有若干沟槽。透明承载板的设置,可以防止雨水或浇灌植物的水直接洒至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下方的地面,避免淋湿行人或车辆,且透明承载板为透明的,同时保证了地面行人抬头就能看见绿色,使得行人具有更好的舒适感。在透明承载板上设置沟槽,可以对位于透明承载板上水进行引导,使得多余的水及时排掉,以避免增大对支撑装置5的压力,造成危险。在这里,透明承载板的中间可以略微的高于其左右两侧,以便于排水。
[0095] 优选的,透明承载板选择为玻璃或者PVC板。玻璃和PVC板切割方便,便于布置,有利于整个轨道系统的建设,同时其透明度较好,具有较好的景观性。
[009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透明承载板上铺设有土壤层,用于种植植物。在PVC上布置一层土壤层可以便于植物的种植,以防止培养槽6中的植物不足以蔓延至支撑装置5的中间形成空隙,遮阴不充足。在这里,土壤层不仅指代土壤,其可以是任何有益于种植植物的土壤结构。比如,土壤层可以包括素土层,素土层的上方设置有灰土层和膨润土防水毯,膨润土防水毯位于灰土层的内部,灰土层的上方铺设有鹅卵石蓄水层,鹅卵石蓄水层的上方铺设有透水混凝土层,透水混凝土层的上方铺设有绿化带台基,绿化带台基设置有若干个,位于同一延长线上的两个绿化带台基之间设置有集水口,平行设置的两个绿化带台基相对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喷水孔,绿化带台基相对于集水口的一侧下方安装有溢流管,膨润土防水毯的上方铺设有砾石层,砾石层的内部安装有总排水管,总排水管可以接通至透明承载板上的沟槽,以便于水流的及时排出,且砾石层的上方铺设有砂层,砂层的上方铺设有种植土壤层,种植土壤层的上方覆盖有覆盖层,且种植土壤层的内部种植有穿过覆盖层延伸至种植土壤层外部上方的植被,水泵的一端与总排水管通过第一出水支管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出水支管与喷水孔连接,水泵与二百二十伏市电电性连接。优选的,膨润土防水毯与素土层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总排水管上开设有密集的渗水孔,喷水孔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喷水孔均匀分布在绿化带台基上,集水口所在的绿化带台基的海拔高于溢流管所在的绿化带台基的海拔。
[0097]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1的内侧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设有浇灌装置7、用于对植物洒水,浇灌装置7可伸缩旋转的隐藏于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梁体里面。可伸缩旋转的浇灌装置7,在需要给植物洒水时,露出轨道梁对植物进行浇灌,不需要洒水时,隐藏于轨道梁中,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防止浇灌装置7在阳光的暴晒下损坏,也可以增加轨道梁的美观性。
[0098]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桥墩,桥墩包括若干横梁和墩柱,横梁固定于墩柱的上端、用于固定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墩柱的下端固定于地面100。所示墩柱和横梁的布置可以任意的,比如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可以同时用若干墩柱和若干横梁支撑,若干墩柱和横梁可以排布成一列,也可以是排成两列等。
[0099] 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若干横梁包括若干第一横梁32和第二横梁42,若干墩柱包括若干第一墩柱31和第二墩柱41,第一横梁32固定于第一墩柱31上,第二横梁42固定于第二墩柱41上,第一轨道梁1固定于第一横梁32上,第二轨道梁2固定于第二横梁42上。这样可以便于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设置,以及可以提高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支撑强度。
[0100] 如图3和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横梁包括第一横梁32,墩柱包括第一墩柱31,第一横梁32固定于第一墩柱31上,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固定于第一横梁32上。这样可以节省桥墩的占地面积,增大地面的利用率。
[0101]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绿化带10正下方的地面100上至少设置有人行道104、自行车道103、地面绿化带102中的一种。例如,绿化带10正下方的地面100上设置人行道104或自行车道103或地面绿化带102,或者部分设置人行道104、部分设置自行车道103,或者部分设置人行道104、部分设置自行车道103、部分设置地面绿化带102。
这样可以使得绿化带10为行走于人行道104和自行车道103的行人遮阳,提高行人的舒适感。
[0102]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绿化带10正下方地面100的至少一侧的地面100设置机动车道101。
[0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两条线路由两根墩柱(第一墩柱31和第二墩柱41)支撑时,可以在第一墩柱31和第二墩柱41之间的地面100设置成人行道104或自行车道
103或地面绿化带102,或者部分设置人行道104、部分设置自行车道103,或者部分设置人行道104、部分设置自行车道103、部分设置地面绿化带102,第一墩柱31和第二墩柱41外侧的地面100设置机动车道101,同时,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方向,在支撑若干第一轨道梁1的第一墩柱31之间和支撑若干第二轨道梁2的第二墩柱41之间也可以设置绿化带,以将行人与机动车道101隔开;如图3-4所示,当两条线路由单根墩柱(第一墩柱31)支撑时,在第一墩柱31的两侧设置均设有人行道104、自行车道103和机动车道101、人行道104和自行车道103靠近第一墩柱31,机动车道101位于最外侧,人行道104和自行车道10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其中,行人道(人行道104或自行车道103)与机动车道101之间用地面绿化带102隔开,以便于行人的安全。
[010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支撑装置5和第一轨道梁1的侧面、第二轨道梁2的侧面设有装饰灯。装饰灯在夜晚可以具有指示作用,以防止轨道梁(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下方行走的卡车等超高限的车辆通过时发生危险,同时具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
[0105]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排水管8,排水管8固定于墩柱上,且排水管8的上端和沟槽连通、下端延伸至地面100。排水管8可以利于水的即时排出,具有引流的作用,同时避免水流直接从轨道梁上洒下时具有的较大冲击力破坏地面表层。
[0106]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支撑件51为若干个,且沿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其形状为长方形板,绿化带10布置于长方形板上方,这样的布置形成的绿化带10为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的。这样的形式成本较低,植物的布置比较简单。
[0107] 如图1和3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1包括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轨道梁2包括第三边梁2A和第四边梁2B,第三边梁2A和第四边梁2B平行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支撑装置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至第二边梁1B的右侧和第四边梁2B的左侧,即支撑装置5的左端接至第二边梁1B的右侧,支撑装置5的右端连接至第四边梁2B的左侧。这样形式的轨道梁有助于车辆的平稳运行。
[0108] 如图2和4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轨道梁1包括第一梁体1C,第二轨道梁2包括第二梁体2C,第一梁体1C和第二梁体2C固定于墩柱上,支撑装置5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梁体1C的右侧和第二梁体2C的左侧,即支撑装置5的左端连接至第一梁体1C的右侧,支撑装置5的右端连接至第二梁体2C的左侧。只设有一根梁体有助于节省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
[0109]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在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路径方向上,逃生装置与第一站台的距离等于或大致等于逃生装置与第二站台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得乘客逃生时便于选择最短路线的逃生路径。
[0110]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该空中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之间设置绿化带10,具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减小环境污染的效果。
[0111] 如图10-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空中轨道系统,以及走行于第一轨道梁1上的第一车辆15和走行于第二轨道梁2上的第二车辆16。
[0112] 具体的,如图10和图12所示,当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为双轨梁时,第一轨道梁1上走行有第一车辆15,第一轨道梁1包括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平行设置,第一车辆15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走行轮152和第一导向轮151(图中未示出),第一走行轮152走行于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的上表面,第一导向轮151走行于第一边梁1A和第二边梁1B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对第一车辆15进行导向;第二轨道梁2上走行有第二车辆16,第二轨道梁2包括第三边梁2A和第四边梁2B,第三边梁2A和第四边梁2B平行设置,第二车辆1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走行轮162和第二导向轮161(图中为示出),第二走行轮162走行于第第三边梁2A和第四边梁2B的上表面,第二导向轮161走行于第三边梁2A和第第四边梁2B的内侧面和/或外侧面,对第二车辆进行导向。
[0113] 如图11和图13所示,当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为单轨梁时,第一轨道梁1上走行有第一车辆15,第一轨道梁1包括第一梁体1C,第一梁体1C固定于墩柱上,第一车辆15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走行轮152和第一导向轮151(图中未示出),第一走行轮152走行于第一梁体1C的上表面,第一导向轮151走行于第一梁体1C的侧面,对第一车辆15进行导向;第二轨道梁2上走行有第二车辆16,第二轨道梁2包括第二梁体2C,第二车辆16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二走行轮162和第二导向轮161(图中未示出),第二走行轮162走行于第二梁体
2C的上表面,第二导向轮161走行于第二梁体2C的侧面,对第二车辆16进行导向。
[0114]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辆15和第二车辆16上均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出风口和进风口朝向绿化带10的方向。车辆的出风口二氧化碳含量高,正对绿化带时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车辆的进风口正对绿化带时可以吸收氧气含量高的新鲜空气至车内。
[0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第一车辆15和第二车辆16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定义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中的轨道交通系统只有第一车辆15和第二车辆16,第一车辆15和第二车辆16是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车辆,比如是跨坐式轨道车辆、轻轨、APM等轨道交通系统车辆,这里不再赘述。
[0116]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支撑装置5包括若干支撑件51和钢丝网52,若干支撑件51分别固定在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内侧、且沿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钢丝网52固定于支撑件51上、且沿着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的长度方向延伸,在钢丝网52上布置有塑料花或塑料植物,以形成绿化带10。塑料植物或塑料花等具有减噪的作用,也可以达到绿化的作用。
[011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中轨道系统,通过在两条线路的轨道梁(第一轨道梁1和第二轨道梁2)之间设置逃生装置,使得在紧急情况时可以便于乘客的快速逃生。
[011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一端”、“中间”、“圆周”、“顶端”、“底端”、“左端”、“右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19] 此外,术语“第一”、“另一”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2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12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2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012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