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996445.2

文献号 : CN1107188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杰

申请人 : 合肥市中正电气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包括沿线束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加工装置、收集装置,加工装置设于工作台上,上料装置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线束进料单元、线束输料单元;加工装置包括裁线单元、送料单元、压接单元、端子链推料单元;裁线单元包括设于收集台上且靠近活动座一侧的刀架、沿刀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三组切刀组件、设于刀架上的刀具驱动件、设于活动座下方且用于驱动活动座沿工作台宽度方向移动的回拉件、设于收集台和工作台之间且用于驱动线束移动的移动件;刀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的长度方向。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加工工序一体化,加工效率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包括沿线束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1)、加工装置(2)、收集装置(3),所述加工装置(2)设于工作台(4)上,其特征是:所述线束前进方向与工作台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工作台(4)上开设有放置槽(41);所述放置槽(41)沿工作台(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线束进料单元(11)、线束输料单元(12);所述线束进料单元(11)包括基座(111)、设于基座(111)顶部的两个驱动辊(112);所述线束输料单元(12)包括设于工作台(4)上的活动座(121)、转动设于活动座(121)上的主动辊(122)、转动设于活动座(121)上且位于主动辊(122)下方的从动辊(123)、设于活动座(121)上且用于驱动主动辊(122)的线束输料电机(124);所述活动座(121)沿工作台(4)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工作台(4)背离基座(111)的一侧设有收集台(5);

所述加工装置(2)包括裁线单元(21)、送料单元(22)、压接单元(23)、端子链推料单元(24);所述裁线单元(21)包括设于收集台(5)上且靠近活动座(121)一侧的刀架(211)、沿刀架(211)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三组切刀组件(212)、设于刀架(211)上的刀具驱动件(213)、设于活动座下方且用于驱动活动座沿工作台(4)宽度方向移动的回拉件(214)、设于工作台(4)靠近切刀组件(212)一侧且用于驱动线束移动的移动件(215);所述刀架(2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4)的长度方向;

所述送料单元(22)包括设于放置槽(41)内的第一丝杆(221)、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杆(221)上且与回拉件(214)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座(222)、设于放置槽(41)内且与第一丝杆(22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223);所述第一丝杆(221)沿工作台(4)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压接单元(23)包括设于工作台(4)一侧且靠近收集台(5)的加工台(231)、设于加工台(231)上端面的机架(232)、设于机架(232)上的上冲模(233)、设于加工台(231)上端面且与上冲模(233)对齐的下冲模(234)、设于机架(232)上方且与上冲模(233)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235);

所述工作台(4)上且靠近活动座(121)的一侧设有扭紧装置(6);所述扭紧装置(6)包括固定台(61)、设于固定台(61)上端面的第一支撑座(62)、设于固定台(61)上端面且与第一支撑座(62)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63)、转动设于第二支撑座(63)上的夹持机构(64)、设于第二支撑座(63)和夹持机构(64)之间且用于带动夹持机构(64)转动的翻转件(65);所述夹持机构(64)包括安装座(641)、转动设于安装座(641)内的转杆(642)、滑动设于安装座(641)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板(643)、设于安装座(641)背离第二支撑座(63)端面的固定架(644)、设于第一支撑座(62)上且用于驱动转杆(642)水平移动的第二气缸(645);所述转杆(642)与夹持板(643)通过连接杆(66)连接;所述连接杆(66)一端与转杆(642)铰接,连接杆(66)另一端与夹持机构(64)铰接;所述连接杆(66)设于固定架(644)内;所述转杆(642)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持板(643)铰接;所述转杆(642)穿设于翻转件(65)内且与安装座(64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641)设于翻转件(6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刀架(21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2111);所述滑槽(2111)沿刀架(21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2111)内滑动设有连接板(2112)、与连接板(2112)间隔设置的L型板(2113);所述切刀组件(212)包括第一切刀(2121)、第二切刀(2122);所述第一切刀(2121)设于连接板(2112)下端;所述第二切刀(2122)设于L型板(2113)的水平部上;所述第一切刀(2121)与收集台(5)的距离小于第二切刀(2122)与收集台(5)的距离;所述刀具驱动件(213)包括设于连接板(2112)上端且位于刀架(211)内的第一齿条(2131)、设于L型板(2113)竖直部的上端且位于刀架(211)内的第二齿条(2132),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2131)和第二齿条(2132)啮合且转动设于刀架(211)内的齿轮(2133)、与齿轮(2133)固定连接的刀具驱动电机(21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上料装置(1)还包括有导向件(13);所述导向件(13)包括设于基座(111)顶部向背离工作台(4)一侧延伸设置的安装架(131)、转动设于安装架(131)上的两排传动辊(132),两排传动辊(132)沿安装架(131)延伸方向设置,且沿垂直安装架(131)延伸的方向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端子链推料单元(24)包括设于上冲模(233)背离收集台(5)一侧的拨叉(241)、上端转动设于机架(232)上的摇臂(242)、固定于摇臂(242)下端的固定块(243);所述固定块(243)下端开设有固定槽(244);所述拨叉(241)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槽(244)的两槽壁;所述拨叉(241)沿加工台(23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拨叉(241)背离上冲模(233)的一端的通过拉簧(245)与摇臂(242)连接;所述上冲模(233)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且用于拨动摇臂(242)摆动的固定杆(23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回拉件(214)包括设于第一滑座(222)上的固定座(2141)、设于固定座(2141)上的第二丝杆(2142)、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2142)上的第二滑座(2143)、设于固定座(2141)一侧的第二电机(2144);所述第二丝杆(2142)垂直于第一丝杆(221);所述活动座(121)固定于第二滑座(2143)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移动件(215)包括设于工作台(4)上且靠近切刀组件(212)的滑轨(2151)、与滑轨(2151)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丝杆(2152)、固定连接于第三丝杆(2152)一端的第三电机(2153)、螺纹连接于第三丝杆(2152)上的底座(2154)、滑动设于底座(2154)上的夹持座(2155)、设于夹持座(2155)上的第一夹持爪(2156)、设于底座(2154)一端且活塞杆与夹持座(2155)连接的第三气缸(2157);所述底座(2154)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滑轨(2151)上;所述滑轨(2151)沿工作台(4)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底座(2154)的长度方向沿滑轨(2151)的宽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装置(3)包括设于工作台(4)一侧且靠近收集台(5)的第二夹持爪(31)、位于第二夹持爪(31)下方的集料槽(32);所述集料槽(32)沿收集台(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一侧与收集台(5)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台(4)靠近收集台(5)的一侧设有夹持台(7);所述收集台(5)背离工作台(4)的一侧设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上设有输送带(51);所述夹持台(7)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71);所述活动槽(71)内设有夹持件(72);所述夹持件(72)包括设于活动槽(71)内的电动伸缩杆(721)、设于活动槽(71)内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夹板(722);两个所述弧形夹板(722)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呈弧形状的安装槽(73);两个所述安装槽(73)内滑动设有两个销轴(75);两个所述弧形夹板(722)底部和转杆(642)的端部之间分别铰接有一处连接臂(723);所述连接臂(723)一端与销轴(7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杆(642)的端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夹板(722)的底部通过转轴(74)转动连接;所述转轴(74)两端安装于安装槽(73)的槽壁上。

说明书 :

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0002] 线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等组成。目前,国内大部分线束加工,导线均采用单一的裁切设备进行裁切,单一的剥皮设备进行剥皮,单一的端子机进行线束端子的加工,其加工效率低,耗能高,而且加工的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其加工工序一体化,加工效率高。
[0004]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 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包括沿线束前进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装置、加工装置、收集装置,所述加工装置设于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设置的线束进料单元、线束输料单元;所述线束进料单元包括基座、设于基座顶部的两个驱动辊;所述线束输料单元包括设于工作台上的活动座、转动设于活动座上的主动辊、转动设于活动座上且位于主动辊下方的从动辊、设于活动座上且用于驱动主动辊的线束输料电机;所述活动座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工作台背离基座的一侧设有收集台;
[0006] 所述加工装置包括裁线单元、送料单元、压接单元、端子链推料单元;所述裁线单元包括设于收集台上且靠近活动座一侧的刀架、沿刀架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三组切刀组件、设于刀架上的刀具驱动件、设于活动座下方且用于驱动活动座沿工作台宽度方向移动的回拉件、设于工作台靠近切刀组件一侧且用于驱动线束移动的移动件;所述刀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工作台的长度方向;
[0007] 所述送料单元包括设于放置槽内的第一丝杆、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杆上且与回拉件下方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座、设于放置槽内且与第一丝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丝杆沿工作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压接单元包括设于工作台一侧且靠近收集台的加工台、设于加工台上端面的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上冲模、设于加工台上端面且与上冲模对齐的下冲模、设于机架上方且与上冲模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上料装置,通过线束上料单元将线束导入到线束输料单元上,使得线束能够进入到裁线单元进行裁断;裁断后的两段线束分别通过回拉件和移动件同时移动到另外两组切刀组件上进行剥皮处理;剥皮后需要压接的线束通过送料单元移动到压接单元处进行压接端子处理,在压接后,端子链推料单元将端子链向上冲模的位置推进一步,以便后续的端子和线束的压接动作;剥皮后不需要压接的线束通过移动件移动到下料装置处进行收集。压接后的线束移动到位于中间的切刀组件下,通过线束输料单元将线束定长裁断,紧接着进行下一循环动作过程。将线束加工的整个过程集为一体,依次进行上料、送料、裁断、剥皮、压接、下料,使得工序更加简单,加工效率更高。
[000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且靠近活动座的一侧设有扭紧装置;所述扭紧装置包括固定台、设于固定台上端面的第一支撑座、设于固定台上端面且与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转动设于第二支撑座上的夹持机构、设于第二支撑座和夹持机构之间且用于带动夹持机构转动的翻转件;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安装座、转动设于安装座内的转杆、滑动设于安装座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板、设于安装座背离第二支撑座端面的固定架、设于第一支撑座上且用于驱动转杆水平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转杆与夹持板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转杆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夹持机构铰接;所述连接杆设于固定架内;所述转杆一端分别与两个夹持板铰接;所述转杆穿设于翻转件内且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设于翻转件上。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束剥皮后,内部线芯容易松散,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不易收集,也不方便使用,设置扭紧装置,便于将剥皮后不需要压接的线束端部进行扭紧,使得加工后的线束两端齐整。剥皮后的线束移动到扭紧装置处,通过夹持机构将线束的末端夹紧,再通过翻转件带动线束的末端旋转扭紧,从而实现线束末端的扭紧处理。通过第一气缸伸出,带动连接杆活动,与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的两个夹持板向相向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线束末端的夹紧,再通过翻转件驱动夹持机构进行转动。
[001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架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刀架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连接板、与连接板间隔设置的L型板;所述切刀组件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设于连接板下端;所述第二切刀设于L型板的水平部上;所述第一切刀与收集台的距离小于第二切刀与收集台的距离;所述刀具驱动件包括设于连接板上端且位于刀架内的第一齿条、设于L型板竖直部的上端且位于刀架内的第二齿条,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且转动设于刀架内的齿轮、与齿轮固定连接的刀具驱动电机。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切刀组件设置成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在进行裁断或剥皮动作时,切割线束外皮更加迅速。设置连接板和L型板,便于对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进行安装。将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错开设置,使得切割效果更好。通过刀具驱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时向相向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切割。通过刀具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即可实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同时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切割后的线束便于移动到下一工序处。设置滑槽,用于限制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沿着既定的轨迹进行竖直移动,从而保证切割效果。
[001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设于基座顶部向背离工作台一侧延伸设置的安装架、转动设于安装架上的两排传动辊,两排传动辊沿安装架延伸方向设置,且沿垂直安装架延伸的方向错开设置。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件,便于对线束进行矫直处理,使得切割的线束切割面平整,从而提高加工的质量。
[0015]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子链推料单元包括设于上冲模背离收集台一侧的拨叉、上端转动设于机架上的摇臂、固定于摇臂下端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下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拨叉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槽的两槽壁;所述拨叉沿加工台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拨叉背离上冲模的一端的通过拉簧与摇臂连接;所述上冲模的一侧设有水平设置且用于拨动摇臂摆动的固定杆。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端子链推料单元,在上冲模下降的过程中,拨动摇臂,从而使得摇臂向背离上冲模的方向转动,带动拨叉靠近上冲模的端部与加工台上端面放置的端子链抵接,在上冲模加工完毕后想,上冲模向上移动,固定杆逐渐对摇臂撤除抵接,使得摇臂恢复原位,从而带动拨叉恢复原位,由于拨叉靠近上冲模的端部与端子链抵接,从而将端子链带动向靠近下冲模的位置移动,当摇臂完全处于初始状态时,端子链的端子位于下冲模的上端面。通过上冲模加工的动作带动端子链前进,不用增加多余的动力源即可实现端子的自动上料,有利于实现节能的效果,线束加工一体化程度高。
[0017]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拉件包括设于第一滑座上的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的第二丝杆、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上的第二滑座、设于固定座一侧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丝杆垂直于第一丝杆;所述活动座固定于第二滑座的上端面。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线束裁断后,通过第一丝杆带动活动座整体向靠近加工台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使得线束对准靠近加工台一侧的切刀组件下放,通过切刀组件进行切割时,同时回拉件移动,将切割的线束外皮拉扯脱落,从而实现剥皮动作。通过启动第二电机,使得第二丝杆转动,从而使得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上的第二滑座移动,带动活动座向背离切刀组件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实现剥皮动作。
[0019]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件包括设于工作台上且靠近切刀组件的滑轨、与滑轨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三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三丝杆一端的第三电机、螺纹连接于第三丝杆上的底座、滑动设于底座上的夹持座、设于夹持座上的第一夹持爪、设于底座一端且活塞杆与夹持座连接的第三气缸;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滑轨上;所述滑轨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沿滑轨的宽度方向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移动件,移动件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爪,在线束进行裁断后,背离工作台一侧的线束端部被第一夹持爪夹紧后,通过第一夹持爪底部设置的第三丝杆带动线束向靠近下料装置一侧的切刀组件下移动,再通过第三气缸驱动第一夹持爪向靠近切刀组件的位置移动,从而线束的末端位于切刀组件的另一侧,当切刀组件进行切割时,通过第三气缸将第一夹持爪向背离切刀组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线束末端的线束外皮被剥落。线束末端的外皮剥落后,通过第三丝杆带动第一夹持爪向靠近下料装置的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到扭紧装置处,再通过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第一夹持爪向切刀组件靠近工作台的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线束末端被扭紧装置夹紧并进行翻转扭紧。当线束末端被扭紧后,再驱动第三电机,使得第三丝杠带动底座向靠近下料装置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持爪带动线束向靠近下料装置的方向移动。
[0021]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设于工作台一侧且靠近收集台的第二夹持爪、位于第二夹持爪下方的集料槽;所述集料槽沿收集台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一侧与收集台贴合。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夹持爪,便于将加工好的线束夹紧放置到集料槽中,使得加工好的线束摆放整齐有序,便于后续的打包处理。
[0023]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靠近收集台的一侧设有夹持台;所述收集台背离工作台的一侧设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上设有输送带;所述夹持台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设于活动槽内的电动伸缩杆、设于活动槽内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呈弧形状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滑动设有两个销轴;两个所述弧形夹板底部和转杆的端部之间分别铰接有一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一端与销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转杆的端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夹板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端安装于安装槽的槽壁上。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输送带,在线束裁断后,有利于对线束背离切刀组件的一端进行平整,使得线束始终保持长度与收集台的长度方向一致,便于线束后续的收集。设置夹持台,避免输送带对线束作用将线束传送到背离工作台的位置。通过电动伸缩杆向下伸出,从而使得两个连接壁带动两个弧形夹板向相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线束夹紧,在第二夹持爪对线束进行夹持时,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向下移动,使得连接臂带动两个弧形夹板向背离的方向移动,夹持件松开,使得线束被第二夹持爪抓紧且运输到集料槽中。
[002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6] 将线束加工的整个过程集为一体,依次进行上料、送料、裁断、剥皮、压接、下料,使得工序更加简单,加工效率更高;
[0027] 由于线束剥皮后,内部线芯容易松散,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不易收集,也不方便使用,设置扭紧装置,便于将剥皮后不需要压接的线束端部进行扭紧,使得加工后的线束两端齐整;
[0028] 设置导向件,便于对线束进行矫直处理,使得切割的线束切割面平整,从而提高加工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实施例的切刀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是实施例的回拉件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是实施例的移动件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实施例的压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5] 图7是实施例的夹持台结构示意图。
[0036] 附图标记:1、上料装置;11、线束进料单元;111、基座;112、驱动辊;12、线束输料单元;121、活动座;122、主动辊;123、从动辊;124、线束输料电机;13、导向件;131、安装架;132、传动辊;2、加工装置;21、裁线单元;211、刀架;2111、滑槽;2112、连接板;2113、L型板;
212、切刀组件;2121、第一切刀;2122、第二切刀;213、刀具驱动件;2131、第一齿条;2132、第二齿条;2133、齿轮;2134、刀具驱动电机;214、回拉件;2141、固定座;2142、第二丝杆;2143、第二滑座;2144、第二电机;215、移动件;2151、滑轨;2152、第三丝杆;2153、第三电机;2154、底座;2155、夹持座;2156、第一夹持爪;2157、第三气缸;2158、驱动杆;22、送料单元;221、第一丝杆;222、第一滑座;223、第一电机;23、压接单元;231、加工台;232、机架;233、上冲模;
2331、固定杆;234、下冲模;235、第一气缸;24、端子链推料单元;241、拨叉;242、摇臂;243、固定块;244、固定槽;245、拉簧;3、收集装置;31、第二夹持爪;32、集料槽;4、工作台;41、放置槽;5、收集台;51、输送带;6、扭紧装置;61、固定台;62、第一支撑座;63、第二支撑座;64、夹持机构;641、安装座;642、转杆;643、夹持板;644、固定架;645、第二气缸;65、翻转件;66、连接杆;7、夹持台;71、活动槽;72、夹持件;721、电动伸缩杆;722、弧形夹板;723、连接臂;
73、安装槽;74、转轴;75、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 如图1所示,一种电子线束的生产流水线,包括沿线束前进方向依次安装的上料装置1、加工装置2、收集装置3。
[0039] 如图1所示,上料装置1包括沿送料方向依次安装的线束进料单元11、线束输料单元12。线束进料单元11包括基座111、安装于基座111顶部的两个驱动辊112。基座111内安装有进料驱动件,两个驱动辊112均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啮合,且基座内固定有进料驱动电机,进料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驱动辊固定,从而通过进料驱动电机带动两个驱动辊同步反向转动。线束输料单元12包括安装于工作台4上的活动座121、转动设于活动座121上的主动辊122、转动设于活动座121上且位于主动辊122下方的从动辊123、固定于活动座121上的线束输料电机124,线束输料电机124的输出轴与驱动主动辊122固定连接,从而驱动主动辊122转动。活动座121沿工作台4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上料装置1还包括有导向件13,导向件13包括安装于基座111顶部且向背离工作台4一侧延伸设置的安装架131、转动安装于安装架131上且沿安装架131延伸方向设置的两排传动辊132,两排传动辊
132沿垂直安装架131延伸的方向错开设置。
[0040] 如图1所示,加工装置2包括安装于收集台5靠近工作台4一侧的裁线单元21、安装于放置槽41内的送料单元22、安装于工作台4上且靠近收集台5的压接单元23、安装于压接单元23背离收集台5一侧的端子链推料单元24。
[0041] 如图1、图2所示,裁线单元21包括安装于工作台4上且靠近活动座121一侧的刀架211、沿工作台4长度方向上并列设置的三组切刀组件212、安装于刀架211上的刀具驱动件
213、安装于活动座121下方的回拉件214(如图3所示)、安装于工作台4上的移动件215。回拉件214用于驱动活动座121沿工作台4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移动件215用于夹紧位于收集台5一侧的线束并带动线束进行移动。
[0042] 如图3所示,回拉件214包括安装于活动座121下方的固定座2141、安装于固定座2141上的第二丝杆2142、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2142上的第二滑座2143、安装于固定座2141一侧的第二电机2144,第二电机2144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2142固定连接。
[0043] 如图4所示,移动件215包括安装于工作台4上的滑轨2151、安装于工作台4上且与滑轨2151间隔设置的第三丝杆2152、安装于工作台4上的第三电机2153、螺纹连接于第三丝杆2152上的底座2154、滑动设于底座2154上的夹持座2155、安装于夹持座2155上的第一夹持爪2156、安装于底座2154一端的第三气缸2157。底座2154与滑轨2151滑动配合。第三电机2153的输出轴与第三丝杆2152固定连接。滑轨2151、第三丝杆2152沿工作台4的宽度方向设置。底座2154的长度方向沿滑轨215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三气缸2157的活塞杆端部安装有驱动杆2158,驱动杆2158背离第三气缸2157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夹持爪2156固定连接。
[0044] 如图2所示,刀架21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2111。滑槽2111的两槽壁分别内滑动设有连接板2112和L型板2113。切刀组件212包括第一切刀2121、第二切刀2122。第一切刀2121安装于连接板2112下端,第二切刀2122安装于L型板2113的水平部上。刀具驱动件213包括安装于连接板2112上端且位于刀架211内的第一齿条2131、安装于L型板2113的竖直部上端且位于刀架211内的第二齿条2132、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2131和第二齿条2132啮合且转动设于刀架211内的齿轮2133、与齿轮2133固定连接的刀具驱动电机2134。 结合图1所示,第一切刀2121与收集台5的距离小于第二切刀2122与收集台5的距离。
[0045] 如图3所示,送料单元22包括安装于放置槽41内的第一丝杆221、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杆221上且与固定座2141下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座222、安装于第一滑座222上且与第一丝杆22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223。第一丝杆221沿工作台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丝杆2142垂直于第一丝杆221。
[0046] 如图5所示,压接单元23包括安装于工作台4上端面且靠近收集台5(如图1所示)的加工台231、安装于加工台231上端面的机架232、安装于机架232上的上冲模233、安装于加工台231上端面且与上冲模233对齐的下冲模234、安装于机架232上方且与上冲模233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235。
[0047] 如图1、图6所示,扭紧装置6包括固定于工作台4上的固定台61、固定于固定台61上端面的第一支撑座62、固定于固定台61上端面且与第一支撑座62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63、转动设于第二支撑座63上的夹持机构64、安装于第二支撑座63上的翻转件65,该翻转件
65用于带动夹持机构64转动。
[0048] 夹持机构64包括安装座641、固定安装于安装座641上的转杆642、滑动设于安装座641上两个夹持板643、安装于安装座641背离第二支撑座63端面的固定架644、安装于第一支撑座62上的第二气缸645,第二气缸645的活塞杆与转杆642转动连接,从而第二气缸645驱动转杆642水平移动。两个夹持板643以转杆642的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转杆642与夹持板643通过连接杆66连接,连接杆66一端与转杆642铰接,连接杆66另一端与夹持板643铰接。翻转件65包括缸筒、转动设于缸筒内的曲轴,缸筒的上端面开设有槽口,槽口内滑动设有立柱,立柱和曲轴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连接柱一端与立柱底部铰接,连接柱另一端与曲轴铰接,立柱背离连接柱的端部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驱动气缸驱动立柱沿着槽口进行往复移动,从而使得曲轴转动,转杆642穿设于活塞杆内且与安装座641固定连接。
[0049] 如图5所示,端子链推料单元24包括安装于上冲模233背离收集台5(如图1所示)一侧的拨叉241、上端转动设于机架232上的摇臂242、固定于摇臂242下端的固定块243。固定块243下端开设有固定槽244,拨叉241的中部铰接于固定槽244的两槽壁,拨叉241沿加工台23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拨叉241背离上冲模233的一端的通过拉簧245与摇臂242连接,上冲模233的一侧安装有水平设置且用于拨动摇臂242摆动的固定杆2331。
[0050] 如图7所示,工作台4靠近收集台5的一侧安装有夹持台7。收集台5背离工作台4的一侧安装有输送台51。输送台51上安装有输送带52。夹持台7上端面开设有活动槽71,活动槽71内安装有夹持件72,夹持件72包括安装于放置槽41内的电动伸缩杆721、安装于放置槽41内且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夹板722。两个弧形夹板722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呈弧形状的安装槽73,两个安装槽73内滑动设有两个销轴75。两个弧形夹板722底部和转杆642的端部之间分别铰接有一处连接臂723,连接臂723一端与销轴75转动连接,连接臂723另一端与转杆
642的端部转动连接。两个弧形夹板722的底部通过转轴74转动连接,转轴74两端安装于安装槽73的槽壁上。
[0051] 如图1所示,收集装置3包括安装于工作台4一侧且靠近收集台5的第二夹持爪31、位于第二夹持爪31下方的集料槽32。集料槽32沿收集台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一侧与收集台5贴合。
[0052]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包括线束的上料、加工、收集三个步骤。其中,
[0053] 上料:线束圈经过多个传动辊132进行矫直后,通过进料驱动件113将两个驱动辊112驱动,使得线束进入线束输料单元12中。
[0054] 加工:线束输料单元12中,通过线束输料电机124驱动主动辊122转动,主动辊122和从动辊123相互配合,使得线束沿着活动座12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到裁断刀下方。通过刀具驱动电机2134转动,带动第一切刀2121和第二切刀2122向相向的方向移动,从而对线束进行裁断。
[0055] 裁断后的一段线束通过送料单元22送到第一剥皮刀下方进行剥皮动作;裁断后的另一端线束通过移动件215输送到第二剥皮刀下方进行剥皮动作。第一剥皮刀和第二剥皮刀同时对两段线束进行切割,再分别通过回拉件214将线束向背离切刀组件212的方向拉动,去除该段线束端部的外皮,以及第三气缸2157将另一段线束向背离切刀组件212的方向拉动,去除该段线束端部的外皮。
[0056] 靠近第一剥皮刀的线束通过送料单元22移动到压接单元23处。启动第一气缸235,使得上冲模233将端子与线束进行压接。
[0057] 上冲模233在第一气缸235带动其下降时,上冲模233上的固定杆2331对摇臂242会有一个抵接作用,使得摇臂242向背离上冲模233的位置转动,从而带动拨叉241靠近上冲模233的端部向下方放置的端子链抵接,在上冲模233完成压接动作后,第一气缸235带动上冲模233上升,从而使得摇臂242恢复初始位置,拨叉241将端子链向靠近下冲模234的位置移动,完成端子链推料的动作。
[0058] 该段线束进行压接后,通过驱动第一电机223反转,使得第一丝杆221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一丝杆221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座222向背离加工台231的方向移动,直至该段线束移动到裁断刀的下方,以准备进行第二个循环的工序。
[0059] 靠近第二剥皮刀的线束通过移动件215移动到扭紧装置6处。启动第二气缸645,使得第二气缸645将转杆642推动,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杆66实现两个夹持板643向相向的方向进行移动,将线束进行夹紧。夹紧后,通过翻转件65将夹持机构64整体进行旋转,对线束末端进行扭紧。
[0060] 该段线束末端扭紧后,通过移动件215的第三丝杆2152将底座2154向夹持台7处移动,使得线束的末端位于夹持台7上。夹持台7上安装的电动伸缩杆721向下伸出,从而使得两个连接臂723带动两个弧形夹板722向相向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线束夹紧,在第二夹持爪31对线束进行夹持时,电动伸缩杆721的活塞杆向下移动,使得连接臂723带动两个弧形夹板722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夹持件72松开,使得线束被第二夹持爪31抓紧且运输到集料槽
32中。
[006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