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030783.7

文献号 : CN1107354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士玉

申请人 : 盛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外墙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建筑外墙施工麻烦的问题。本建筑外墙结构包括骨架和墙板,骨架包括若干横梁,墙板内侧面固定有连接件,横梁包括两根连接钢,连接钢包侧板和底板,两块侧板外侧面形成内插缝,侧板上设有插槽、调节槽和调节孔,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墙板内侧面上的两根连接管,连接管内设有一块连接板,还包括穿过连接板的复位杆,复位杆上套有复位弹簧,连接管外管壁上设有杆孔和板孔,连接板外侧面固定有插杆及调节板,插杆位于杆孔内,调节板配合位于板孔内,调节板外侧边在连接板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进入斜面和退出斜面。本外墙施工方便,且能形成隐框结构,且墙板安装位置灵活。

权利要求 :

1.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包括骨架和墙板(3),骨架包括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横梁(1),若干横梁(1)在竖向等距间隔分布,墙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内侧面固定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1)包括两根形状相同的角钢结构的连接钢(11),连接钢(11)包括条形板状结构的侧板(12)和底板(13),侧板(12)宽度方向和底板(13)宽度方向垂直,侧板(12)内侧面后侧长边与底板(13)前侧面一侧长边连接,一根横梁(1)上的两块侧板(12)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内插缝(14),且两块底板(13)后侧面对齐设置,所述的侧板(12)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插槽(15)和若干调节槽(16),插槽(15)为深度方向与侧板(12)垂直的空腔结构,调节槽(16)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调节槽(16)深度大于插槽(15)深度,侧板(12)上还设有若干调节孔(17),且调节孔(17)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状结构,且相邻两块侧板(12)上的调节孔(17)在侧板(12)长度方向错位分布;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墙板(3)内侧面上的两根形状相同的连接管(31),两根连接管(31)均为空心矩管结构并与墙板(3)上下两侧边平行,并分别固定在墙板(3)内侧面靠近上下两侧边位置上,连接管(31)前管壁与墙板(3)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管(31)内设有一块条形板状连接板(4),连接板(4)内外两侧面与连接管(31)内外管壁平行,且连接板(4)长度方向与连接管(31)长度方向平行,还包括穿过连接板(4),且两端分别与连接管(31)内外管壁垂直连接的复位杆(5),复位杆(5)上套有两端与连接管(31)内管壁和连接板(4)相抵的复位弹簧(51),所述的连接管(31)外管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杆孔(32)和若干板孔(33),连接板(4)外侧面垂直固定有若干插杆(41),以及固定有若干调节板(42),所述的调节板(42)为长度方向沿连接板(4)宽度方向设置的板状结构,且调节板(42)宽度方向与连接板(4)垂直,且插杆(41)在连接板(4)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调节板(42)上,所述的插杆(41)配合位于杆孔(32)内,且插杆(41)外端从杆孔(32)伸出,调节板(42)配合位于板孔(33)内,且调节板(42)外侧边从板孔(33)穿出,且调节板(42)外侧边在连接板(4)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进入斜面(43)和退出斜面(44),且进入斜面(43)和退出斜面(44)分别与连接板(4)宽度方向呈钝角夹角设置;所述的连接管(31)后管壁上垂直设有若干压孔(34),还包括依次穿设在若干压孔(34)内的若干压杆(6),且压杆(6)内端位于连接管(31)内,并固定有压块(61),还包括套在压杆(6)上,且两端分别与压块(61)和连接管(31)后管壁连接的拉伸弹簧(62);

且能将墙板(3)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横梁(1)上,且连接件上的连接管(31)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1)上的两根连接钢(11)连接,且侧板(12)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43),使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并带动插杆(41)外端位于杆孔(32)内,且能推动墙板(3)到位,使连接管(31)外管壁和后管壁分别与侧板(12)内侧面和底板(13)前侧面相抵,且复位弹簧(51)推动连接板(4)抵在连接管(31)外管壁上,使插杆(41)外端嵌在插槽(15)内,且调节板(42)外端穿过调节孔(17),并嵌在另一块侧板(12)的调节槽(16)内,且拉伸弹簧(62)拉动压块(61),使压杆(6)外端抵在底板(13)前侧面上,且若干墙板(3)外侧面对齐设置,横向相邻两块墙板(3)左右两侧边衔接设置,竖向相邻两块墙板(3)上下两侧边间隔设置并形成与内插缝(14)对齐的外插缝(37);且能将磁卡(7)通过外插缝(37)插入内插缝(14),并使磁卡(7)前端推动退出斜面(44),使调节板(42)带动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使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且拉伸弹簧(62)带动压块(61)朝连接管(31)后管壁移动,使压杆(6)外端推动底板(13),使墙板(3)与骨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孔(17)与侧板(12)前侧边之间的侧板(12)内侧面上设有对位槽(18),对位槽(18)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对位槽(18)前端延伸至侧板(12)前侧边,后端延伸至调节孔(17)上,且所述的调节板(42)能通过对位槽(18)进入调节孔(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根横梁(1)上的两块侧板(12)之间压有垫片(19),且两块侧板(12)通过穿过垫片(19)的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板(3)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指示调节板(42)位置的标识(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还包括若干竖向设置,且在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立柱(2),立柱(2)前侧与底板(13)后侧面固定,且立柱(2)位于横向相邻两块墙板(3)连接处,所述的墙板(3)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板(42)为连接板(4)切割并弯折形成,所述的插杆(41)为后端与连接板(4)固定的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31)两端分别与墙板(3)左右两侧边对齐,并分别固定有挡板(36)。

8.一种建筑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墙板(3)的方法和拆卸墙板(3)的方法;

安装墙板(3)的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墙板(3)两侧,将连接件上的连接管(31)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1)上的两根连接钢(11)连接,使调节板(42)与对位槽(18)对位,推动墙板(3),使侧板(12)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43),使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推动墙板(3)到位,且复位弹簧(51)推动连接板(4)抵在连接管(31)外管壁上,使插杆(41)外端嵌在插槽(15)内,且调节板(42)外端穿过调节孔(17),并嵌在另一块侧板(12)的调节槽(16)内;

拆卸墙板(3)的方法:将磁卡(7)通过外插缝(37)插入内插缝(14),使磁卡(7)前端推动退出斜面(44),使调节板(42)带动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使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同理利用两张磁卡(7)分别将墙板(3)内侧面的两根连接管(31)上的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拉伸弹簧(62)带动压块(61)朝连接管(31)后管壁移动,使压杆(6)外端推动底板(13),使墙板(3)与骨架分离并弹出,握住墙板(3)两侧并拆卸墙板(3)。

说明书 :

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外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中常使用幕墙作为建筑的外墙围护,同时幕墙还起到装饰的作用,幕墙通常包括明框、隐框和半隐框结构。
[0003] 如发明名称为“一种全隐框玻璃幕墙和拆卸工具及拆卸方法”,申请号为20181108711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将框架隐藏在玻璃面板内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同时还公开了一种拆卸面板的专用拆卸工具,其面板背面连接有锁框,锁框上设有锁定机构,通过拆卸工具上的磁块二与锁框上的锁块磁性相斥,从而使锁定机构与框架分离,实现面板的拆卸,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0004] 1、通过磁性带动锁定机构上的锁块移动,并使锁定机构与框架分离,不仅稳定性较差,拆卸施工麻烦,且影响磁性的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误操作;
[0005] 2、只能利用专用的拆卸工具才能拆卸面板,无法利用常见的工具施工,因此需要一直留置拆卸工具,十分麻烦。
[0006] 3、且框架上用于安装面板的位置确定,无法根据外墙结构及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面板位置。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并能形成隐框结构,且墙板安装位置灵活的建筑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包括骨架和墙板,骨架包括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横梁,若干横梁在竖向等距间隔分布,墙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内侧面固定有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梁包括两根形状相同的角钢结构的连接钢,连接钢包括条形板状结构的侧板和底板,侧板宽度方向和底板宽度方向垂直,侧板内侧面后侧长边与底板前侧面一侧长边连接,一根横梁上的两块侧板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内插缝,且两块底板后侧面对齐设置,所述的侧板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插槽和若干调节槽,插槽为深度方向与侧板垂直的空腔结构,调节槽为长度方向沿侧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调节槽深度大于插槽深度,侧板上还设有若干调节孔,且调节孔为长度方向沿侧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状结构,且相邻两块侧板上的调节孔在侧板长度方向错位分布;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墙板内侧面上的两根形状相同的连接管,两根连接管均为空心矩管结构并与墙板上下两侧边平行,并分别固定在墙板内侧面靠近上下两侧边位置上,连接管前管壁与墙板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管内设有一块条形板状连接板,连接板内外两侧面与连接管内外管壁平行,且连接板长度方向与连接管长度方向平行,还包括穿过连接板,且两端分别与连接管内外管壁垂直连接的复位杆,复位杆上套有两端与连接管内管壁和连接板相抵的复位弹簧,所述的连接管外管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杆孔和若干板孔,连接板外侧面垂直固定有若干插杆,以及固定有若干调节板,所述的调节板为长度方向沿连接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板状结构,且调节板宽度方向与连接板垂直,且插杆在连接板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调节板上,所述的插杆配合位于杆孔内,且插杆外端从杆孔伸出,调节板配合位于板孔内,且调节板外侧边从板孔穿出,且调节板外侧边在连接板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进入斜面和退出斜面,且进入斜面和退出斜面分别与连接板宽度方向呈钝角夹角设置;所述的连接管后管壁上垂直设有若干压孔,还包括依次穿设在若干压孔内的若干压杆,且压杆内端位于连接管内,并固定有压块,还包括套在压杆上,且两端分别与压块和连接管后管壁连接的拉伸弹簧;
[0009] 且能将墙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横梁上,且连接件上的连接管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上的两根连接钢连接,且侧板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使连接板朝连接管内管壁移动,并带动插杆外端位于杆孔内,且能推动墙板到位,使连接管外管壁和后管壁分别与侧板内侧面和底板前侧面相抵,且复位弹簧推动连接板抵在连接管外管壁上,使插杆外端嵌在插槽内,且调节板外端穿过调节孔,并嵌在另一块侧板的调节槽内,且拉伸弹簧拉动压块,使压杆外端抵在底板前侧面上,且若干墙板外侧面对齐设置,横向相邻两块墙板左右两侧边衔接设置,竖向相邻两块墙板上下两侧边间隔设置并形成与内插缝对齐的外插缝;且能将磁卡通过外插缝插入内插缝,并使磁卡前端推动退出斜面,使调节板带动连接板朝连接管内管壁移动,使插杆与插槽分离,且拉伸弹簧带动压块朝连接管后管壁移动,使压杆外端推动底板,使墙板与骨架分离。
[0010] 本外墙安装完毕后,墙板整体阻挡骨架,能形成隐框结构的幕墙,因此装饰性更好;且两根连接管与两根连接钢配合,并通过插杆与插槽配合连接,能使墙板稳定连接在骨架上;仅需要直接将连接管与连接钢对位,并推动墙板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墙板,因此安装方便高效;且仅需要利用普通的磁卡通过外插缝插入内插缝,即可使插杆与插槽分离,之后即可从骨架上拆卸墙板,因此拆卸方便高效。且侧板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进行安装,磁卡前端推动退出斜面进行拆卸,因此能巧妙利用调节板的形状进行施工,因此结构十分合理巧妙;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将墙板上的连接管安装在连接钢不同位置上,因此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墙板安装位置。
[0011] 本方案中的磁卡为常见的信用卡、银行卡、地铁卡、公交卡等普通PVC卡,且外插缝和内插缝为磁卡厚度的一到两倍之间为宜。
[0012]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调节孔与侧板前侧边之间的侧板内侧面上设有对位槽,对位槽为长度方向沿侧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对位槽前端延伸至侧板前侧边,后端延伸至调节孔上,且所述的调节板能通过对位槽进入调节孔内。
[0013] 因此能通过对位槽与进入斜面对位,以使调节板与调节孔对位,以快速准确安装墙板到位。
[0014]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一根横梁上的两块侧板之间压有垫片,且两块侧板通过穿过垫片的紧固件连接。
[0015] 因此能使两根连接钢预固定形成横梁,同时使两块侧板之间形成的内插缝结构稳定。
[0016]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墙板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指示调节板位置的标识。
[0017] 通过标识能指示调节板位置,以方便利用磁卡拆卸墙板。
[0018]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骨架还包括若干竖向设置,且在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立柱,立柱前侧与底板后侧面固定,且立柱位于横向相邻两块墙板连接处,所述的墙板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
[0019] 因此结构十分稳定,同时能形成隐框结构的玻璃幕墙。
[0020]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调节板为连接板切割并弯折形成,所述的插杆为后端与连接板固定的螺栓。
[0021] 因此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0022] 在上述的一种建筑外墙结构中,所述的连接管两端分别与墙板左右两侧边对齐,并分别固定有挡板。
[0023] 因此能封闭连接管,同时使相邻两块墙板的连接管衔接,以提高稳定性。
[0024] 一种建筑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墙板的方法和拆卸墙板的方法;
[0025] 安装墙板的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墙板两侧,将连接件上的连接管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上的两根连接钢连接,使调节板与对位槽对位,推动墙板,使侧板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使连接板朝连接管内管壁移动,推动墙板到位,且复位弹簧推动连接板抵在连接管外管壁上,使插杆外端嵌在插槽内,且调节板外端穿过调节孔,并嵌在另一块侧板的调节槽内;
[0026] 拆卸墙板的方法:将磁卡通过外插缝插入内插缝,使磁卡前端推动退出斜面,使调节板带动连接板朝连接管内管壁移动,使插杆与插槽分离,同理利用两张磁卡分别将墙板内侧面的两根连接管上的插杆与插槽分离,拉伸弹簧带动压块朝连接管后管壁移动,使压杆外端推动底板,使墙板与骨架分离并弹出,握住墙板两侧并拆卸墙板。
[0027] 通过上述方法,即可方便高效安装或拆卸墙板。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29] 1、本外墙安装完毕后,墙板整体阻挡骨架,能形成隐框结构的幕墙,因此装饰性更好;
[0030] 2、且两根连接管与两根连接钢配合,并通过插杆与插槽配合连接,能使墙板稳定连接在骨架上;
[0031] 3、仅需要直接将连接管与连接钢对位,并推动墙板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墙板,因此安装方便高效;
[0032] 4、且仅需要利用普通的磁卡通过外插缝插入内插缝,即可使插杆与插槽分离,之后即可从骨架上拆卸墙板,因此拆卸方便高效。
[0033] 5、且侧板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进行安装,磁卡前端推动退出斜面进行拆卸,因此能巧妙利用调节板的形状进行施工,因此结构十分合理巧妙;
[0034] 6、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将墙板上的连接管安装在连接钢不同位置上,因此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墙板安装位置。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外墙结构主视图。
[0036]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7]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38] 图4和图5分别是图3的两种局部放大剖视图。
[0039] 图6-8分别是图2、4和5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0040] 图中,
[0041] 1、横梁;11、连接钢;12、侧板;13、底板;14、内插缝;15、插槽;16、调节槽;17、调节孔;18、对位槽;19、垫片;
[0042] 2、立柱;
[0043] 3、墙板;31、连接管;32、杆孔;33、板孔;34、压孔;35、标识;36、挡板;37、外插缝;
[0044] 4、连接板;41、插杆;42、调节板;43、进入斜面;44、退出斜面;
[0045] 5、复位杆;51、复位弹簧;
[0046] 6、压杆;61、压块;62、拉伸弹簧;
[0047] 7、磁卡。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9] 如图1-8所示,本发明一种建筑外墙结构,包括骨架和墙板3,骨架包括若干横向平行设置的横梁1,若干横梁1在竖向等距间隔分布,墙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内侧面固定有连接件,横梁1包括两根形状相同的角钢结构的连接钢11,连接钢11包括条形板状结构的侧板12和底板13,侧板12宽度方向和底板13宽度方向垂直,侧板12内侧面后侧长边与底板13前侧面一侧长边连接,一根横梁1上的两块侧板12外侧面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内插缝14,且两块底板13后侧面对齐设置,侧板12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插槽15和若干调节槽16,插槽15为深度方向与侧板12垂直的空腔结构,调节槽16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调节槽16深度大于插槽15深度,侧板12上还设有若干调节孔17,且调节孔17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孔状结构,且相邻两块侧板12上的调节孔17在侧板12长度方向错位分布;连接件包括固定在墙板3内侧面上的两根形状相同的连接管31,两根连接管31均为空心矩管结构并与墙板3上下两侧边平行,并分别固定在墙板3内侧面靠近上下两侧边位置上,连接管31前管壁与墙板3内侧面贴合固定,连接管31内设有一块条形板状连接板4,连接板4内外两侧面与连接管31内外管壁平行,且连接板4长度方向与连接管31长度方向平行,还包括穿过连接板4,且两端分别与连接管31内外管壁垂直连接的复位杆5,复位杆5上套有两端与连接管31内管壁和连接板4相抵的复位弹簧51,连接管31外管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杆孔32和若干板孔33,连接板4外侧面垂直固定有若干插杆41,以及固定有若干调节板42,调节板42为长度方向沿连接板4宽度方向设置的板状结构,且调节板
42宽度方向与连接板4垂直,且插杆41在连接板4长度方向的投影位于调节板42上,插杆41配合位于杆孔32内,且插杆41外端从杆孔32伸出,调节板42配合位于板孔33内,且调节板42外侧边从板孔33穿出,且调节板42外侧边在连接板4宽度方向上分别具有进入斜面43和退出斜面44,且进入斜面43和退出斜面44分别与连接板4宽度方向呈钝角夹角设置;连接管31后管壁上垂直设有若干压孔34,还包括依次穿设在若干压孔34内的若干压杆6,且压杆6内端位于连接管31内,并固定有压块61,还包括套在压杆6上,且两端分别与压块61和连接管
31后管壁连接的拉伸弹簧62;
[0050] 且能将墙板3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横梁1上,且连接件上的连接管31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1上的两根连接钢11连接,且侧板12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43,使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并带动插杆41外端位于杆孔32内,且能推动墙板3到位,使连接管31外管壁和后管壁分别与侧板12内侧面和底板13前侧面相抵,且复位弹簧51推动连接板4抵在连接管31外管壁上,使插杆41外端嵌在插槽15内,且调节板42外端穿过调节孔17,并嵌在另一块侧板12的调节槽16内,且拉伸弹簧62拉动压块61,使压杆6外端抵在底板13前侧面上,且若干墙板3外侧面对齐设置,横向相邻两块墙板3左右两侧边衔接设置,竖向相邻两块墙板3上下两侧边间隔设置并形成与内插缝14对齐的外插缝37;且能将磁卡7通过外插缝37插入内插缝
14,并使磁卡7前端推动退出斜面44,使调节板42带动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使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且拉伸弹簧62带动压块61朝连接管31后管壁移动,使压杆6外端推动底板13,使墙板3与骨架分离。
[0051] 进一步的,调节孔17与侧板12前侧边之间的侧板12内侧面上设有对位槽18,对位槽18为长度方向沿侧板12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形开槽结构,且对位槽18前端延伸至侧板12前侧边,后端延伸至调节孔17上,且调节板42能通过对位槽18进入调节孔17内。一根横梁1上的两块侧板12之间压有垫片19,且两块侧板12通过穿过垫片19的紧固件连接。墙板3外侧面上设有用于指示调节板42位置的标识35。骨架还包括若干竖向设置,且在横向平行间隔分布的立柱2,立柱2前侧与底板13后侧面固定,且立柱2位于横向相邻两块墙板3连接处,墙板3为钢化玻璃材料制成。调节板42为连接板4切割并弯折形成,插杆41为后端与连接板4固定的螺栓。连接管31两端分别与墙板3左右两侧边对齐,并分别固定有挡板36。
[0052] 本外墙安装完毕后,墙板3整体阻挡骨架,能形成隐框结构的幕墙,因此装饰性更好;且两根连接管31与两根连接钢11配合,并通过插杆41与插槽15配合连接,能使墙板3稳定连接在骨架上;仅需要直接将连接管31与连接钢11对位,并推动墙板3到位,即可快速安装墙板3,因此安装方便高效;且仅需要利用普通的磁卡7通过外插缝37插入内插缝14,即可使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之后即可从骨架上拆卸墙板3,因此拆卸方便高效。且侧板12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43进行安装,磁卡7前端推动退出斜面44进行拆卸,因此能巧妙利用调节板42的形状进行施工,因此结构十分合理巧妙;且能根据实际需要将墙板3上的连接管31安装在连接钢11不同位置上,因此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墙板3安装位置。
[0053] 一种建筑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墙板3的方法和拆卸墙板3的方法;
[0054] 安装墙板3的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墙板3两侧,将连接件上的连接管31分别与两根相邻横梁1上的两根连接钢11连接,使调节板42与对位槽18对位,推动墙板3,使侧板12前侧边挤压进入斜面43,使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推动墙板3到位,且复位弹簧51推动连接板4抵在连接管31外管壁上,使插杆41外端嵌在插槽15内,且调节板42外端穿过调节孔17,并嵌在另一块侧板12的调节槽16内;
[0055] 拆卸墙板3的方法:将磁卡7通过外插缝37插入内插缝14,使磁卡7前端推动退出斜面44,使调节板42带动连接板4朝连接管31内管壁移动,使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同理利用两张磁卡7分别将墙板3内侧面的两根连接管31上的插杆41与插槽15分离,拉伸弹簧62带动压块61朝连接管31后管壁移动,使压杆6外端推动底板13,使墙板3与骨架分离并弹出,握住墙板3两侧并拆卸墙板3。
[005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7]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横梁1、连接钢11、侧板12、底板13、内插缝14、插槽15、调节槽16、调节孔17、对位槽18、垫片19、立柱2、墙板3、连接管31、杆孔32、板孔33、压孔34、标识35、挡板36、外插缝37、连接板4、插杆41、调节板42、进入斜面43、退出斜面44、复位杆5、复位弹簧51、压杆6、压块61、拉伸弹簧62、磁卡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