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压千斤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965737.X

文献号 : CN1107592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魏长同

申请人 : 浙江亿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油泵、顶升器、手柄,其中油泵采用双向供油结构,手柄无论是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都给顶升器输油加压,顶升器中的大活塞不间断地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充分利用了每一个操作动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顶升重物的速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该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油泵、顶升器、手柄;

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中空内盛装有液油,底座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吸油孔,吸油孔上设有伸向底座中空的吸油管,底座上表面的右侧设有回油孔;

所述油泵用来将底座中空内的液油抽向顶升器,油泵包括小油缸、小活塞、活塞杆;所述小油缸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小油缸开口端开口形状和大小与活塞杆相匹配;所述小活塞设置在小油缸内并与小油缸内壁密合,小活塞能在小油缸内相对滑动,小活塞将小油缸分隔成上油腔和下油腔,小活塞为中空柱形,小活塞中空内设有轴向隔板,隔板将小活塞中空分隔成左油室和右油室,左油室上侧面设有第一油孔,第一油孔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流入上油腔,而不能使液油从上油腔流入左油室,左油室下侧面设有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流入下油腔,而不能使液油从下油腔流入左油室,右油室上侧面设有第三油孔,第三油孔上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上油腔流入右油室,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流入上油腔,右油室下侧面设有第四油孔,第四油孔上设有第四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下油腔流入右油室,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流入下油腔,左油室下侧面设有第五油孔,右油室下侧面设有第六油孔,第五油孔和第六油孔分别与活塞杆连通;所述活塞杆上端固定设置在小活塞下表面上,活塞杆下端从小油缸开口端伸出并固定在底座上,活塞杆外壁与小油缸开口端密封连接,小油缸能在活塞杆外壁上相对滑动,活塞杆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进油管道的上端通过第五油孔与左油室连通,进油管道的下端通过底座上的吸油孔、吸油管与底座中空连通,出油管道的上端通过第六油孔与右油室连通,出油管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排油孔,排油孔向外连接输油管的一端,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顶升器;

所述顶升器用来顶升重物,顶升器包括大油缸、大活塞、支撑杆;所述大油缸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大油缸横截面大于小油缸横截面,大油缸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大油缸底端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与输油管相连接,出油孔连接回油管的一端,回油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油孔伸入到底座中空,回油管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大活塞设置在大油缸内并与大油缸内壁密合,大活塞能在大油缸内相对滑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大活塞上表面,支撑杆上端从大油缸开口端伸出;

所述手柄用来驱动小油缸上下往复移动,手柄的一端与大油缸的外壁转动连接,手柄的中间通过连杆与小油缸的封闭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截止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所述手柄为伸缩管。

说明书 :

一种油压千斤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液压提升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2] 千斤顶是一种起重工具,它通过顶部顶升重物到指定高度,主要用于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常见的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顶和油压千斤顶两种,螺旋千斤顶依靠螺纹来举升重物,特点是结构简单、支撑重量大,但是操作费力。油压千斤顶基于帕斯卡原理通过上下压动手柄使手动油泵不断向大油缸内压油,利用液压动力使活塞及要举升的重物一起向上运动达到举升重物的目的,当打开泄压阀,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大油缸内的液压油流回储油腔,在举升重物时大油缸的活塞截面积与油泵的活塞面积之比决定了重物的重量与施加在油泵上的作用力之比,通过手动上下移动手柄就能举升几吨的重物,起到力放大的作用,油压千斤顶的特点是结构紧凑、重量轻、易于携带、操作省力、工作平稳,常广泛用于车辆修理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手柄在往复上下移动过程中,只有手柄向下动作时才举升重物,而手柄向上动作时不举升重物,这种间歇性加压方式使工作效率低、举升慢。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压千斤顶。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该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油泵、顶升器、手柄;
[0005] 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中空内盛装有液油,底座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吸油孔,吸油孔上设有伸向底座中空的吸油管,底座上表面的右侧设有回油孔;
[0006] 所述油泵用来将底座中空内的液油抽向顶升器,油泵包括小油缸、小活塞、活塞杆;所述小油缸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小油缸开口端开口形状和大小与活塞杆相匹配;所述小活塞设置在小油缸内并与小油缸内壁密合,小活塞能在小油缸内相对滑动,小活塞将小油缸分隔成上油腔和下油腔,小活塞为中空柱形,小活塞中空内设有轴向隔板,隔板将小活塞中空分隔成左油室和右油室,左油室上侧面设有第一油孔,第一油孔上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流入上油腔,而不能使液油从上油腔流入左油室,左油室下侧面设有第二油孔,第二油孔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流入下油腔,而不能使液油从下油腔流入左油室,右油室上侧面设有第三油孔,第三油孔上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上油腔流入右油室,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流入上油腔,右油室下侧面设有第四油孔,第四油孔上设有第四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只能使液油从下油腔流入右油室,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流入下油腔,左油室下侧面设有第五油孔,右油室下侧面设有第六油孔,第五油孔和第六油孔分别与活塞杆连通;所述活塞杆上端固定设置在小活塞下表面上,活塞杆下端从小油缸开口端伸出并固定在底座上,活塞杆外壁与小油缸开口端密封连接,小油缸能在活塞杆外壁上相对滑动,活塞杆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油管道和出油管道,进油管道的上端通过第五油孔与左油室连通,进油管道的下端通过底座上的吸油孔、吸油管与底座中空连通,出油管道的上端通过第六油孔与右油室连通,出油管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排油孔,排油孔向外连接输油管的一端,输油管的另一端连接顶升器;
[0007] 所述顶升器用来顶升重物,顶升器包括大油缸、大活塞、支撑杆;所述大油缸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大油缸横截面大于小油缸横截面,大油缸下端固定在底座上,大油缸底端侧壁上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与输油管相连接,出油孔连接回油管的一端,回油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油孔伸入到底座中空,回油管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大活塞设置在大油缸内并与大油缸内壁密合,大活塞能在大油缸内相对滑动;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大活塞上表面,支撑杆上端从大油缸开口端伸出;
[0008] 所述手柄用来驱动小油缸上下往复移动,手柄的一端与大油缸的外壁转动连接,手柄的中间通过连杆与小油缸的封闭端连接。
[0009] 进一步,所述输油管上设有截止阀。
[0010] 进一步,所述手柄为伸缩管。
[0011] 本发明工作过程是:首先打开截止阀,关闭泄压阀,手握手柄上下往复移动。当手柄向上移动时,手柄通过连杆带动小油缸向上移动,由于小活塞不移动,小活塞上面的上油腔体积放大成为负压状态,小活塞下面的下油腔体积缩小成为正压状态,由于上油腔为负压状态使第一单向阀打开,第三单向阀关闭,由于下油腔为正压状态使第二单向阀关闭,第四单向阀打开,此时底座中空内的液油经吸油管、吸油孔、进油管道、第五油孔、左油室、第一油孔流向上油腔,下油腔的液油经第四油孔、右油室、第六油孔、出油管道、排油孔、输油管、进油孔流向大油缸,大活塞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当手柄向下移动时,手柄通过连杆带动小油缸向下移动,由于小活塞不移动,小活塞上面的上油腔体积缩小成为正压状态,小活塞下面的下油腔体积放大成为负压状态,由于上油腔为正压状态使第一单向阀关闭,第三单向阀打开,由于下油腔为负压状态使第二单向阀打开,第四单向阀关闭,此时底座中空内的液油经吸油管、吸油孔、进油管道、第五油孔、左油室、第二油孔流向下油腔,上油腔的液油经第三油孔、右油室、第六油孔、出油管道、排油孔、输油管、进油孔流向大油缸,大活塞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无论手柄是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都给大油缸输油加压,大活塞不间断地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举升重物完成后,关闭截止阀,打开泄压阀,在重力作用下,大油缸内的液油经出油孔、回油管、回油孔流向底座中空。
[0012]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无论手柄是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都给大油缸输油加压,大活塞不间断地带动支撑杆向上移动,充分利用了每一个操作动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如图1是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4] 如图2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如图3是本发明油泵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7] 一种油压千斤顶,其特征是:该油压千斤顶包括底座1、油泵2、顶升器、手柄3;
[0018] 所述底座1为中空结构,底座中空内盛装有液油,底座上表面的左侧设有吸油孔13,吸油孔13上设有伸向底座中空的吸油管14,底座上表面的右侧设有回油孔17;
[0019] 所述油泵2用来将底座中空内的液油抽向顶升器,油泵2包括小油缸4、小活塞18、活塞杆5;所述小油缸4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小油缸4开口端开口形状和大小与活塞杆5相匹配;所述小活塞18设置在小油缸4内并与小油缸内壁密合,小活塞18能在小油缸4内相对滑动,小活塞18将小油缸4分隔成上油腔19和下油腔20,小活塞18为中空柱形,小活塞18中空内设有轴向隔板21,隔板21将小活塞18中空分隔成左油室22和右油室23,左油室22上侧面设有第一油孔24,第一油孔24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5,第一单向阀25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22流入上油腔19,而不能使液油从上油腔19流入左油室22,左油室22下侧面设有第二油孔26,第二油孔26上设有第二单向阀27,第二单向阀27只能使液油从左油室22流入下油腔20,而不能使液油从下油腔20流入左油室22,右油室23上侧面设有第三油孔28,第三油孔28上设有第三单向阀29,第三单向阀29只能使液油从上油腔19流入右油室23,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23流入上油腔19,右油室23下侧面设有第四油孔31,第四油孔31上设有第四单向阀30,第四单向阀30只能使液油从下油腔20流入右油室23,而不能使液油从右油室23流入下油腔20,左油室22下侧面设有第五油孔32,右油室23下侧面设有第六油孔33,第五油孔32和第六油孔33分别与活塞杆5连通;所述活塞杆5上端固定设置在小活塞18下表面上,活塞杆5下端从小油缸4开口端伸出并固定在底座1上,活塞杆5外壁与小油缸4开口端密封连接,小油缸4能在活塞杆5外壁上相对滑动,活塞杆5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进油管道34和出油管道35,进油管道34的上端通过第五油孔32与左油室22连通,进油管道34的下端通过底座上的吸油孔13、吸油管14与底座1中空连通,出油管道35的上端通过第六油孔33与右油室23连通,出油管道35的下端侧壁上设有排油孔36,排油孔36向外连接输油管8的一端,输油管8的另一端连接顶升器;
[0020] 所述顶升器用来顶升重物,顶升器包括大油缸6、大活塞37、支撑杆7;所述大油缸6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中空柱形管,大油缸6横截面大于小油缸4横截面,大油缸6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大油缸6底端侧壁上设有进油孔15和出油孔16,进油孔15与输油管8相连接,出油孔16连接回油管9的一端,回油管9的另一端通过回油孔17伸入到底座1中空,回油管9上设有泄压阀10;所述大活塞37设置在大油缸6内并与大油缸内壁密合,大活塞37能在大油缸6内相对滑动;所述支撑杆7的下端固定设置在大活塞37上表面,支撑杆7上端从大油缸开口端伸出;
[0021] 所述手柄3用来驱动小油缸4上下往复移动,手柄3的一端与大油缸6的外壁转动连接,手柄3的中间通过连杆11与小油缸4的封闭端连接。
[0022] 进一步,所述输油管8上设有截止阀12。
[0023] 进一步,所述手柄3为伸缩管。
[0024] 本发明工作过程是:首先打开截止阀12,关闭泄压阀10,手握手柄3上下往复移动。当手柄3向上移动时,手柄3通过连杆11带动小油缸4向上移动,由于小活塞18不移动,小活塞18上面的上油腔19体积放大成为负压状态,小活塞18下面的下油腔20体积缩小成为正压状态,由于上油腔19为负压状态使第一单向阀25打开,第三单向阀29关闭,由于下油腔20为正压状态使第二单向阀27关闭,第四单向阀30打开,此时底座1中空内的液油经吸油管14、吸油孔13、进油管道34、第五油孔32、左油室22、第一油孔24流向上油腔19,下油腔20的液油经第四油孔31、右油室23、第六油孔33、出油管道35、排油孔36、输油管8、进油孔15流向大油缸6,大活塞37带动支撑杆7向上移动;当手柄3向下移动时,手柄3通过连杆11带动小油缸4向下移动,由于小活塞18不移动,小活塞18上面的上油腔19体积缩小成为正压状态,小活塞
18下面的下油腔20体积放大成为负压状态,由于上油腔19为正压状态使第一单向阀25关闭,第三单向阀29打开,由于下油腔20为负压状态使第二单向阀27打开,第四单向阀30关闭,此时底座1中空内的液油经吸油管14、吸油孔13、进油管道34、第五油孔32、左油室22、第二油孔26流向下油腔20,上油腔19的液油经第三油孔28、右油室23、第六油孔33、出油管道
35、排油孔36、输油管8、进油孔15流向大油缸6,大活塞37带动支撑杆7向上移动;无论手柄3是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都给大油缸6输油加压,大活塞37不间断地带动支撑杆7向上移动;举升重物完成后,关闭截止阀12,打开泄压阀10,在重力作用下,大油缸6内的液油经出油孔1 6、回油管9、回油孔1 7流向底座1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