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80092069.3

文献号 : CN1107709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野悠池田茂树深井大辅西村哲也横井基宏水野芳正中村裕一伊藤健太水下昌树樋江井进山口航平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第1课题在于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第2课题在于使由电源用布线体产生的热容易向外部散热。用于实现第1课题的布线模块具备: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电源分支部,设置于共用电源线的中途,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用于实现第2课题的布线模块是沿着固定对象构件配设的布线模块,具备:电源用扁平布线体,沿着固定对象构件的表面配设;和接地用扁平布线体,相对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而沿着与固定对象构件相反一侧的表面配设。

权利要求 :

1.一种布线模块,具备:

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

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过电流切断部包含半导体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电源分支部嵌入有电子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沿着所述加强件的表面配设的扁平布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分支部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源分支线与负载连接的连接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共用电源线的末端经由末端电源中继部而与负载连接。

7.一种布线模块,具备:

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

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宽度尺寸一致且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厚度尺寸逐渐变小,从而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宽度尺寸与所述加强件收容所述多个布线体的空间的宽度尺寸一致。

9.一种布线模块,具备:

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

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所述电源分支部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源分支线与负载连接的连接器,在所述多个布线体直线状延伸的中途设置所述电源分支部,在所述连接器向所述加强件外部伸出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

说明书 :

布线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包含电源线的布线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载用电源装置具备在主电池与负载之间串联连接的多个熔断器。多个熔断器以储存于熔断器盒的形式搭载于车辆。
[0003] 专利文献2公开有沿着加强件安装仪表板线束。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52473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18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通过电源线分别连接多个熔断器和与它们对应的多个负载。因此,需要长距离地在车辆布设多个电源线。
[0010]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若假定仪表板线束包含电源线的情况,则存在由电源线产生的热不易向外部散热这样的问题。
[0011] 因此,本发明的第1课题在于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第2课题在于容易使由电源用布线体产生的热向外部散热。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3] 为了实现第1课题,第1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具备: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另外,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另外,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
[0014] 第2方式是第1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过电流切断部包含半导体开关。
[0015] 第3方式是第1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电源分支部嵌入有电子控制部。
[0016] 第4方式是第1~第3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沿着所述加强件的表面配设的扁平布线体。
[0017] 第5方式是第1~第4中任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分支部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源分支线与负载连接的连接器。
[0018] 为了实现第2课题,第6方式是沿着固定对象构件配设的布线模块,具备:电源用扁平布线体,沿着固定对象构件的表面配设;和接地用扁平布线体,相对于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而沿着与固定对象构件相反一侧的表面配设。
[0019] 第7方式是第6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还具备平坦布线体,所述平坦布线体以多个信号线成并列状态的方式保持有该多个信号线,且相对于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而设置于与所述固定对象构件相反一侧。
[0020] 第8方式是第6或者第7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沿着作为固定对象构件的加强件配设。
[0021] 第9方式是第8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及所述接地用扁平布线体配设于加强件内。
[0022] 第10方式是第9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及所述接地用扁平布线体相对于一对侧壁部立起设置于底部的两侧部的加强件而以使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与所述底部的向内的表面接触的状态配设于加强件内。
[0023] 第11方式是第1~第5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共用电源线的末端经由末端电源中继部而与负载连接。
[0024] 第12方式是一种布线模块,具备: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宽度尺寸一致且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厚度尺寸逐渐变小,从而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逐渐变小。
[0025] 第13方式是第12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所述多个布线体的宽度尺寸与所述加强件收容所述多个布线体的空间的宽度尺寸一致。
[0026] 第14方式是一种布线模块,具备:共用电源线,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和电源分支部,设置于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所述电源分支部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中途分支的电源分支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分支线并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的过电流切断部,所述共用电源线包含由所述电源分支部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所述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所述电源而逐渐变小,在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沿着所述加强件配设,所述电源分支部包含用于将所述电源分支线与负载连接的连接器,在所述多个布线体直线状延伸的中途设置所述电源分支部,在所述连接器向所述加强件外部伸出的状态下,所述共用电源线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电源分支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
[0027] 第15方式是第6~第10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其中,所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沿着所述固定对象构件进行面接触。
[0028] 发明效果
[0029] 根据第1~第5、第11~第14方式,在共用电源线的中途设置有电源分支部。从电源至电源分支部的部分由共用电源线完成电源供给,从此处至远离电源的部分也由共用电源线供给电源。而且,在电源分支部中,从共用电源线经由过电流切断部及电源分支线向各负载供给电源。因此,能够经由共用电源线供给电源,能够在各负载的附近,通过电源分支部使共用电源线分支而进行电源供给,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由此,能够实现第1课题。
[0030] 根据第2方式,过电流切断部包含半导体开关,因此即便在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也容易复原,从而容易维护。
[0031] 根据第1~第5、第11~第14方式,多个布线体的截面积随着远离电源而逐渐变小,因此能够实现轻型化及低成本化。
[0032] 根据第3方式,能够对电源分支部统合电子控制功能。
[0033] 根据第1方式,能够使布线模块以尽可能紧凑的形式沿着加强件配设。
[0034] 根据第4方式,共用电源线包含沿着加强件的表面配设的扁平布线体,因此由扁平布线体产生的热容易在加强件传递而散热。
[0035] 根据第5方式,能够使电源分支部经由连接器而容易与负载连接。
[0036] 根据第6~第10、第15方式,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以比较大的面积与固定对象构件接触。因此,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产生的热容易向固定对象构件传递,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产生的热容易经由固定对象构件而向外部散热,从而能够实现第2课题。
[0037] 根据第7方式,能够使多个信号线以平坦布线体的形式并沿着电源用扁平布线体而以紧凑的形式配设。
[0038] 根据第8方式,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产生的热能够容易经由加强件而向外部散热。
[0039] 根据第9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加强件内空间配设电源用扁平布线体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并且能够容易经由加强件而向外部散热。
[0040] 根据第10方式,能够容易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嵌入加强件内。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的框图。
[0042] 图2是表示比较例的框图。
[0043] 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的概略图。
[0044] 图4是同上的布线模块的概略剖视图。
[0045] 图5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嵌入车辆的状态的说明图。
[0046] 图6是表示嵌入到加强件的布线模块的概略立体图。
[0047] 图7是表示将布线模块嵌入加强件前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0048] 图8是图6的VII‑VII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0049] 图9是布线模块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电路图。
[0050] 图10是表示中间分支盒的一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0051] 图11是表示中间分支盒的内部构造例的说明图。
[0052] 图12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概略图。
[0053] 图13是表示将图12的XIII‑XIII线截面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4] 图14是表示将图12的XIV‑XIV线截面部分收容于加强件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5] 图15是表示相对于加强件固定布线模块的第2变形例的图。
[0056] 图16是表示相对于加强件固定布线模块的第3变形例的图。
[0057] 图17是表示相对于加强件固定布线模块的第4变形例的图。
[0058] 图18是表示相对于加强件固定布线模块的第5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第1实施方式}
[0060]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10的框图。
[0061] 该布线模块10具备共用电源线20和电源分支部30A、30B。布线模块10是搭载于车辆等并从搭载于该车辆的电源12向搭载于车辆的负载16供给电力的布线。电源12是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等。负载16是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动机、灯、传感器等。
[0062] 共用电源线20是一端与电源12电连接的布线。共用电源线20由例如布线用金属板、电线、形成于基板的印刷电路等一般的布线构件或者它们的多个组合等构成。布线用金属板作为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金属板形成的带状的构件而构成。优选布线用金属板由树脂等的绝缘被覆覆盖。电线是在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形成的芯线的周围形成有树脂等的绝缘被覆的构件。形成于基板的印刷电路是通过铜等金属箔形成于树脂等的绝缘基板的主面的电路。在通过它们的组合形成共用电源线20的情况下,各构件间经由端子或者借助锡焊、焊接等而连接。
[0063] 多个电源分支部30A、30B设置于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在这里,在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按远离电源12的顺序依次设置有电源分支部30A、电源分支部30B。另外,在共用电源线20中距电源12最远的位置设置有末端电源中继部40。
[0064] 电源分支部30A具备至少1组以上电源分支线32A1、32A2和过电流切断部34A1、34A2,此处具备2组。
[0065] 电源分支线32A1在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分支。电源分支线32A1由布线用金属板、电线、形成于基板的印刷电路等一般的布线构件或者它们的多个组合等构成。电源分支线32A1直接或经由其他布线构件等与负载16连接。
[0066] 过电流切断部34A1设置于电源分支线32A1,并构成为在该电源分支线32A1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时成为非导通状态。作为过电流切断部34A1,能够采用以下结构,该结构具备对在电源分支线32A1流动的电流进行监视的电流监视电路、插入电源分支线32A1的半导体开关及基于电流监视电路的检测结果进行半导体开关的接通断开控制的电子控制单元等。在这种情况下,在通常状态下,半导体开关成为接通状态(导通状态),若作为电流监视电路的检测结果而在电源分支线32A1流动的电流超过预先设定的允许电流,则半导体开关切换为断开状态,半导体开关成为非导通状态。也可以取代半导体开关而使用继电器。另外,作为过电流切断部34A1,也可以使用一般的熔断器。
[0067] 电源分支线32A2在与上述电源分支线32A1相同的位置处从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分支。电源分支线32A2是与电源分支线32A1相同的结构,设置于该电源分支线32A2的过电流切断部34A2是与上述过电流切断部34A1相同的结构。
[0068] 电源分支部30B在比上述电源分支部30A远离电源12的位置处设置于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
[0069] 电源分支部30B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电源分支线32B和过电流切断部34B,此处具备1组。电源分支线32B是与电源分支线32A1相同的结构,设置于该电源分支线32B的过电流切断部34B是与上述过电流切断部34A1相同的结构。
[0070] 当然,电源分支部也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0071] 末端电源中继部40在相对于各电源分支部30A、30B最远离电源12的位置处与共用电源线20连接。
[0072] 末端电源中继部40具备至少1组以上的末端电源线42和过电流切断部44,此处具备1组。末端电源线42与共用电源线20的末端连接,设置于该末端电源线42的过电流切断部44是与上述过电流切断部34A1相同的结构。
[0073] 根据该布线模块10,在共用电源线20的中途设置有电源分支部30A、30B。从电源12至电源分支部30A的部分通过共用电源线20完成电源供给。此处,电源12和直到最接近该电源12的电源分支部30A的部分由共用电源线20供给电源。另外,电源分支部30A、30B之间也由共用电源线20供给电源。而且,在各电源分支部30A、30B中,从共用电源线20经由电源分支线32A1、32A2、32B及过电流切断部34A1、34A2、34B而对各负载16供给电源。因此,能够经由共用电源线20供给电源,能够在各负载16的附近通过电源分支部30A、30B使共用电源线20分支而进行电源供给,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
[0074] 此外,图2作为比较例示出在电源12的附近设置过电流切断部800,并设置从该过电流切断部800朝向各负载16的各个电源线82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使从过电流切断部800朝向各负载16的各电源线820在过电流切断部800的附近的部分处经过共用的路径821、822、823、824,也需要使用分开的布线构件。因此,导致各电源线820的总距离变长。
[0075] 相对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源12和电源分支部30A之间,能够使直到各负载16的电源线成为共用电源线20。另外,在电源分支部30A与电源分支部30B之间,也能够使直到之前的负载16的电源线成为共用电源线20。因此,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
[0076] 另外,能够将至各负载16的电源线作为共用电源线20而集中为一个,作为其结果,能够使布线材料的数量减少、截面积减少,能够使电源用的布线整体变细。
[0077] 另外,作为过电流切断部34A1、34A2、34B,采用包含半导体开关的结构,从而即便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而成为非导通状态,其后也容易向导通状态复原。因此,与作为过电流切断部而使用熔断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熔断器的更换作业等,从而容易维护。
[0078] {第2实施方式}
[0079] 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110的概略图,图4是该布线模块110的概略剖视图。
[0080] 布线模块110沿着固定对象构件190的表面配设。布线模块110具备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和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
[0081] 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沿着固定对象构件190的表面配设。更具体而言,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具备电源用扁平导体151和被覆部152。电源用扁平导体151是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形成的金属制的带状构件。此处,电源用扁平导体151笔直地延伸,但也可以在中途沿宽度方向或者厚度方向弯曲。被覆部152是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构件,且覆盖电源用扁平导体151的周围。
[0082] 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相对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而沿着与固定对象构件190相反一侧的表面配设。更具体而言,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具备接地用扁平导体161和被覆部162。接地用扁平导体161是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形成的金属制的带状构件。此处,接地用扁平导体161以与电源用扁平导体151相同的宽度尺寸及相同的厚度尺寸形成,并具有与电源用扁平导体151相同的截面积。不过,接地用扁平导体161的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也可以与电源用扁平导体151的宽度尺寸及厚度尺寸不同。被覆部162是由树脂等形成的绝缘构件,并覆盖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的周围。也可以省略上述被覆部152及被覆部162中的至少一方。在省略被覆部152及被覆部162双方的情况下,例如在它们之间夹设树脂等的绝缘性板材,使电源用扁平导体151与接地用扁平导体161之间绝缘即可。
[0083] 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与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以使它们的延伸方向一致而层叠的状态组合。组合状态也可以是由粘性胶带、粘合剂等维持的结构,也可以是收容于长管状的外壳而被维持的结构。
[0084] 布线模块110相对于固定对象构件190的固定可以通过粘性胶带、粘合剂等来完成,也可以成为通过嵌入构造或者螺纹紧固构造等安装于固定对象构件190的固定用的构件将布线模块110按压于固定对象构件190的结构。
[0085] 根据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110,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以比较大的面积与固定对象构件190接触。因此,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产生的热容易向固定对象构件190传递。因此,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产生的热能够容易经由固定对象构件190而向外部散热。特别是,作为固定对象构件190,假定为车辆的金属车身、后述的加强件等车辆中比较大地扩展的构件,因此能够使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产生的热利用固定对象构件190有效地散热。
[0086] {第3实施方式}
[0087] 对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布线模块210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将布线模块210嵌入车辆290的状态的说明图。
[0088] 例如,在车辆290的发动机室291嵌入有蓄电池等电源12。在发动机室291设置有进行发动机控制等的ECU214(电子控制单元)。在发动机室291内设置有使用了圆端子等接地端子的接地位置。这些电源12、ECU214及接地位置也有时是除发动机室291以外的位置。
[0089] 将与电源12连接的电源线211a、接地的接地线211b、与ECU214等连接的信号线211c朝向加强件292引绕。加强件292是设置于仪表板的内侧等的加强部件,并形成为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将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及信号线211c朝向加强件292的一端部引绕。
[0090] 布线模块210是沿着上述加强件292配设的布线构件。布线模块210是将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及信号线211c与沿着加强件292存在的各负载16连接的布线构件。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在加强件292的两端部设置有负载16,并且在加强件292的延伸方向中间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此处为2个)负载16的例子。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及信号线211c通过电源侧分支盒240分支而与负载16连接,通过中间分支盒250分支而与负载16连接,经由末端盒270而与负载16连接。
[0091] 上述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及信号线211c在加强件292的一端部处与布线模块210的各布线连接。布线模块210的各布线也可以从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或者信号线
211c一体地连续。或者,布线模块210的各布线也可以经由连接器等而相对于电源线211a、接地线211b或者信号线211c连接。
[0092] 图6是表示嵌入加强件292的布线模块210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布线模块210嵌入加强件292前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图6的VII‑VII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0093] 布线模块210嵌入加强件292。
[0094] 此处,加强件292是由金属等形成的构件,并以长条形状形成。加强件292的两端部通过焊接、螺纹紧固等固定于车辆的金属薄车身。
[0095] 加强件292包含底部293和一对侧壁部294。
[0096] 底部293以长条板状形成。此处,底部293包含外板部293a和内板部293b,并成为在外板部293a与内板部293b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双层构造。底部也可以由一张细长板构成。
[0097] 一对侧壁部294以长条板形状形成,从底部293的两侧部向底部293的一个主面侧立起设置。因此,在底部293与一对侧壁部294之间形成有能够收容布线模块210的长条形状的空间。
[0098] 布线模块210具备布线部220和至少一个中间分支盒250。在图6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电源侧分支盒240及一个中间分支盒250。
[0099] 布线部220是将电源侧分支盒240、至少一个中间分支盒250及末端盒270连接的布线用的构件。
[0100] 布线部220沿着作为固定对象构件的加强件292配设,并具备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和信号用布线体226。
[0101] 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沿着加强件292的表面配设。此处,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0同样,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具备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和在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的周围形成的被覆部222b。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以使其一个主面与底部293的内板部293b的向内的面接触的状态配设于加强件292内。
[0102] 与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0同样,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具备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和在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的周围形成的被覆部224b。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在以相对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而沿着与上述底部293相反一侧的表面的状态层叠于该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状态下配设于加强件292内。
[0103] 因此,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以利用了加强件292内的空间的形式并以比较紧凑的形式收容于该加强件292内。另外,若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产生热,则该热高效地向与该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面接触的加强件292的底部293传递,并从加强件292的表面整体向外部散热。
[0104] 信号用布线体226是以多个信号线226a成并列状态的方式保持有该多个信号线的平坦布线体。更具体而言,作为信号用布线体226,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即,使用被覆电线作为信号线226a并使多个信号线226a以并列的状态由一对树脂膜夹入。一对树脂膜的夹入状态可以通过粘接剂而保持,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熔敷等熔敷而保持。作为信号用布线体226,此外还能够采用:将隔开间隔以并列状态配设的多个裸芯线利用一对树脂膜夹入的结构、在树脂基材的一个主面上通过铜箔等金属箔而形成并列状态的信号线的结构、以及在隔开间隔而以并列状态输送的裸芯线的周围压出被覆软化了的树脂而形成被覆部的结构等。
[0105] 信号用布线体226相对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而设置于与加强件292相反一侧。此处,在相对于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而沿着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相反一侧的表面配设的状态下,层叠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在该状态下,信号用布线体226也收容于加强件292内。
[0106] 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在上述各电源侧分支盒240、中间分支盒250及末端盒270中分支而与各负载16连接。在中间分支盒250中,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可以断开,也可以连续。此处,如后述那样,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在中间分支盒250中断开,并通过形成于该中间分支盒250内的电路,在断开的上述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相互之间电连接。信号用布线体226在中间分支盒250中未断开而连续。
[0107] 图9是布线模块210的一个例子所涉及的电路图。图9中示出着眼于一个中间分支盒250的内容,并省略电源侧分支盒240等。
[0108] 如该图所示,布线模块210包含共用电源线211、共用接地线212和多个信号线213。在电源侧分支盒240设置有连接器242,共用电源线211、共用接地线212、多个信号线213通过该连接器242及与连接器242连接的线束等而与在车辆的其他部位设置的电源12、ECU214、接地设置位置连接。
[0109] 在中间分支盒250中,在共用电源线211的中途,以从该共用电源线211分支的方式连接有电源分支线251。此处,示出2个电源分支线251,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3个以上。
[0110] 在电源分支线251设置有过电流切断部253。此处,过电流切断部253是半导体开关。过电流切断部253也可以是继电器、熔断器等。另外,在电源分支线251设置有电流监视部254。作为电流监视部254,能够采用对在电源分支线251流动的电流进行监视的公知的结构。将由电流监视部254检测到的电流检测信号向嵌入中间分支盒250的ECU255给予。在通常状态下,过电流切断部253成为导通状态,在电源分支线251流动有用于驱动负载16的电流。ECU255在基于来自电流监视部254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在电源分支线251流动的电流超过预先设定的允许电流时,将过电流切断部253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由此,切断电源分支线251,抑制在电源分支线251流动过电流。若流动有过电流的异常状态等消除,则在ECU255的控制下,过电流切断部253复原为导通状态,成为能够对负载16供给电源的状态。此时,中间分支盒250本身不需要熔断器的更换作业等维护作业。在设置有多个电源分支线251的情况下,分别相对于多个电源分支线251设置有上述过电流切断部253及电流监视部254。
[0111] 在中间分支盒250中,在共用接地线212的中途以从该共用接地线212分支的方式连接有接地分支线256。此处,示出2个接地分支线256,但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3个以上。
[0112] 上述电源分支线251及接地分支线256与设置于在中间分支盒250设置的连接器257的连接器端子连接。在从负载16引出的线束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与连接器257连接,从而完成相对于负载16的电源供给。连接器257可以设置于各负载16,也可以相对于各负载16而作为共用的部件设置。即使在后者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与共用的连接器257连接的多个电线在该线束的中途分支而分别与负载16连接。图1中图示出一个连接器257,但也可以设置有多个连接器。在图6、图7等中,图示出设置有2个连接器257的情况。
[0113] 多个信号线213的一部分在中间分支盒250内与ECU255连接,另一部分与GWECU258(网关ECU)连接,又一部分与负载16连接,剩余的部分通过中间分支盒250而与其他的中间分支盒250、末端盒270、负载16等连接。此外,也可以将与负载16连接的信号线213向中间分支盒250引导,作为新的信号布线而嵌入。
[0114] ECU255是进行上述过电流切断部253的接通断开控制、负载16的控制等的电子控制单元,并嵌入中间分支盒250内。ECU255有时通过其他布线、连接器257等也与负载16连接。
[0115] GWECU258(网关ECU)是进行车辆内通信的协议转换等的通信控制单元,并嵌入中间分支盒250内。信号线213的一部分与该GWECU258连接,GWECU258通过其他布线、连接器257等与负载16连接。
[0116] 也可以是,多个信号线213的一部分直接与连接器257的端子连接而与负载16连接。
[0117] 也可以省略上述ECU255及GWECU258。
[0118] 此外,针对电源侧分支盒240,除了具备电源12、ECU214及用于与接地设置位置连接的连接器等之外,其他能够成为与上述中间分支盒250相同的结构。另外,针对末端盒270,除了省略向下游侧的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之外,其他也能够成为与上述中间分支盒
250相同的结构。
[0119] 图10是表示中间分支盒250的一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表示中间分支盒250的内部构造例的说明图。
[0120] 中间分支盒250具备外壳261、第1基板262和第2基板263。
[0121] 外壳261形成为由树脂等形成的壳体状。此处,外壳261具备收容主体部261a和盖部261b。
[0122] 在收容主体部261a形成有用于使连接器向外部露出的连接器用开口261a1。另外,收容主体部261a的底部开口,该外侧的开口由盖部261b关闭。另外,在收容主体部261a的延伸方向两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开口261a2。将布线部220穿过该开口261a2而向外壳261内引导。
[0123] 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构成为在由树脂等的绝缘构件形成的基板上通过由铜箔等金属箔或者铜等的金属板形成的汇流条形成规定的布线电路。另外,在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安装有构成上述过电流切断部253的半导体开关、构成电流监视部254、ECU255、GWECU258等的各种安装部件等。
[0124] 在第1基板262安装有连接器257。连接器257的连接器端子通过锡焊、压入构造等相对于在第1基板262形成的电路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另外,第1基板262和第2基板263以在它们之间夹设的方式设置有中继连接器259。嵌入中继连接器259的中继端子通过锡焊或者压入构造等相对于在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形成的电路电连接及机械连接。
[0125] 形成于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的布线电路在图9所示的电路中形成中间分支盒250的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
[0126] 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在本中间分支盒250中被断开为电源12侧的部分和远离电源12的部分。
[0127] 在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端部处,被覆部222b局部地被剥离。此处,在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端部处,一侧附近的部分的被覆部222b被剥离,在此处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露出。在露出的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的一个主面连接有电源中继端子222T,该电源中继端子222T从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一个主面侧突出。此处,电源中继端子222T形成为由铜等金属板形成的L字状的构件。电源中继端子222T的一端部通过锡焊等连接于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的一个主面。在电源中继端子222T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多个突起部。而且,在使2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端部对置配置的状态下,在其上侧配设有第2基板263,电源中继端子222T的另一端部的各突起部插入第2基板263形成的贯通孔,锡焊于第2基板263。由此,2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经由电源中继端子222T而与在第2基板263或者第1基板262形成的电源分支线251电连接。此外,两电源用扁平导体222a经由在第2基板
263或者第1基板262形成的电源中继用的电路而连接。设置于中间分支盒的两侧的扁平导体也可以直接相连。
[0128] 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在本中间分支盒250中断开为电源12侧的部分和远离电源12的部分。
[0129] 在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端部处,被覆部224b被局部地剥离。此处,在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端部处,一侧附近的部分的被覆部224b被剥离,在此处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露出。在露出的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的一个主面连接有接地中继端子224T,该接地中继端子224T从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一个主面侧突出。此处,接地中继端子224T形成为由铜等金属板形成的L字状的构件。接地中继端子224T的一端部通过锡焊等连接于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的一个主面。在接地中继端子224T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多个突起部。而且,在使2个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端部对置配置的状态下,在其上侧配设有第2基板263。此外,在2个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端部之间,空出供上述电源中继端子222T通过的大小的间隔。接地中继端子224T的另一端部的各突起部插入第2基板263形成的贯通孔并锡焊于第2基板263。由此,2个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经由接地中继端子224T而与在第2基板263或者第1基板262形成的接地分支线256电连接。此外,两接地用扁平导体224a经由在第2基板263或者第1基板262形成的接地中继用的电路而连接。当然,设置于中间分支盒的两侧的扁平导体也可以直接相连。
[0130] 信号用布线体226是在中间分支盒250的两侧相连的平坦布线体。在信号用布线体226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局部的凹部226r。此处,通过在信号用布线体226的延伸方向中间部将一侧部以方形除去,从而形成方形的凹部226r。上述电源中继端子222T及接地中继端子224T通过形成的凹部226r而朝向第2基板263。
[0131] 在信号用布线体226设置有信号中继连接器227。信号中继连接器227是在由树脂等形成的壳体嵌入信号中继端子227T而成。信号中继端子227T在信号中继连接器227的一端侧(下侧)处通过锡焊或者压接构造等与信号用布线体226的多个信号线226a中的至少一个芯线电连接及机械连接。此处,在信号用布线体226中的凹部226r的两侧,信号线226a与信号中继端子227T连接。另外,信号中继端子227T在信号中继连接器227的另一端侧(上侧)处比该信号中继连接器227突出,并通过锡焊、压入构造等相对于上述第2基板263的电路电连接及机械连接。
[0132] 针对信号线226a中的通过凹部226r而断开的部分,能够经过该信号中继端子227T而向第2基板263或者第2基板263侧引出。针对信号线226a中的未通过凹部226r断开的部分,能够直接经过信号用布线体226的凹部的侧方。不过,也可以构成为信号用布线体226通过中间分支盒250而断开,断开的信号线彼此经由信号中继连接器、第1基板或者第2基板而连接。
[0133] 在中间分支盒250中,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以经由中继连接器259隔开间隔多层层叠的形式收容于外壳261的上侧空间内。此时,第1基板262的连接器257穿过连接器用开口261a1而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将负载16侧的连接器与该连接器257连接。此外,第1基板262及第2基板263根据需要通过螺纹紧固、嵌入构造、粘合剂等固定于外壳261内。
[0134] 另外,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以经由电源中继端子222T、接地中继端子224T及信号中继连接器227而与第2基板263一体化的形式收容于外壳261的下侧空间内。将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穿过外壳261的两侧的开口261a2而向外部引出。
[0135] 在该状态下,盖部261b以关闭外壳261的下侧开口的方式安装于该外壳261。此外,盖部261b根据需要而通过螺纹紧固、嵌入构造、粘合剂等固定于外壳261。
[0136] 此外,针对电源侧分支盒240及末端盒270,若使从上述中间分支盒250延伸出的布线部220的方向成为一个方向,则也能够成为与上述中间分支盒250相同的结构。
[0137] 该布线模块210以将上述布线部220沿着加强件292的底部293的向内的面配设的状态将该布线部220的至少一部分及中间分支盒25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292内。此处,布线部220的整体收容于加强件292内,中间分支盒250中的除去从外壳261突出的连接器257部分之外的部分收容于加强件292内。布线模块210相对于加强件292的固定能够通过双面胶带、螺纹紧固等实施。
[0138] 根据这样构成的布线模块210,在共用电源线211的中途设置有包含电源分支线251和过电流切断部253的电源分支部。因此,从电源12至电源分支部的部分通过共用电源线211的一部分亦即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被供给电源,从此处至远离电源12的部分也通过共用电源线211的一部分亦即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被供给电源。而且,在电源分支部中,经由过电流切断部253及电源分支线251对负载16供给电源。因此,能够经由共用电源线211供给电源,在各负载16的附近处通过电源分支部使共用电源线211分支而进行电源供给,能够使电源线的总距离尽可能短。
[0139] 由此,如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能够减少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截面积。
[0140] 另外,作为过电流切断部253,采用包含半导体开关的结构,从而即便流动有超过允许电流的电流而成为非导通状态,其后也容易向导通状态复原。因此,与作为过电流切断部而使用熔断器的情况比较,不需要熔断器的更换作业等,维护变容易。另外,通过使用半导体开关,能够实现过电流切断部253的小型化,进而实现中间分支盒250的小型化。
[0141] 另外,在中间分支盒250嵌入有ECU255、GWECU258等电子控制部,因此能够将对于布线模块210、成为连接目的地的负载16等所需要的电子控制功能按每个中间分支盒250的功能或者对于与其连接的负载而需要的功能进行分割,能够在中间分支盒250统合电子控制功能。由此,通信用布线的布局限制缓和,而且能够实现由于使各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变短而带来的通信性能的提高等。另外,通过使上述ECU255具有对过电流切断部253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功能和对成为连接目的地的负载16进行控制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电子控制功能的统合,有助于省电力化及低油耗化。
[0142] 另外,在构成共用电源线211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至少一部分及包含电源分支部的中间分支盒250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加强件292内的状态下,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沿着加强件292配设,因此能够将布线模块210以尽可能紧凑的形式沿着加强件292配设。
[0143] 另外,布线模块210包含沿着作为固定对象构件的加强件292配设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因此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以比较大的面积与加强件292接触。因此,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产生的热容易向加强件292传递,由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产生的热能够容易经由加强件292而向外部散热。
[0144] 另外,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是扁平的,因此能够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设置空间尽可能小。另外,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也是扁平的,因此能够使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的设置空间也尽可能小。并且,信号用布线体226也是扁平的,因此能够以平坦布线体的形式并以沿着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等而紧凑的形式配设。
[0145] 另外,将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在这里,还将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以及信号用布线体226配设于加强件292内,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加强件292内空间来配设它们。
[0146] 另外,加强件292是一对侧壁部294立起设置于底部293的两侧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在这里,还使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以及信号用布线体226容易地嵌入加强件292内。为了有效利用加强件292内的空间,优选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的宽度尺寸与一对侧壁部294之间的尺寸一致,但这不是必须的。针对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及信号用布线体226,也同样优选以与一对侧壁部294之间的尺寸一致的宽度尺寸形成,但这也不是必需的。
[0147] 另外,电源分支部包含用于将电源分支线251连接于负载的连接器257,因此能够使电源分支部经由连接器257而容易地与负载16连接。
[0148] {变形例}
[0149]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前提,对变形例进行说明。
[0150] 图12是表示以第3实施方式为前提的第1变形例的概略图。图13是表示将图12的XIII‑XIII线截面部分收容于加强件292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将图12的XIV‑XIV线截面部分收容于加强件292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及图14中,省略信号用布线体226。
[0151] 该布线模块310在以下方面与第3实施方式的布线模块210不同。即,布线模块310作为通过包含电源分支部的中间分支盒350分割出的多个布线体而包含多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322B。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是电源侧附近的电源用布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B是比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远离电源的电源用布线。
[0152] 多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322B的截面积随着远离电源而逐渐变小。此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的导体322Aa厚度尺寸比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B的导体322Ba的厚度尺寸大,且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的导体322Aa的宽度尺寸及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B的导体322Ba的宽度尺寸设定为相同。
[0153] 包含多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322B的共用电源线在中间分支盒250中分支并连接于负载16,因此在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B的导体322Ba流动的电流小于在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的导体322Aa流动的电流。因此,能够针对电源附近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A的导体322Aa,使截面积比较大,另一方面,能够针对远离电源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322B的导体322Ba,使截面积比较小。
[0154] 由此,作为布线模块210整体,能够实现构成导体的金属等的使用量的减少,从而能够实现轻型化及低成本化。
[0155]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以在具有双层构造的底部293及一对侧壁部294的加强件292嵌入布线模块2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必需要这样。
[0156] 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5所示的第2变形例那样,在包含单层构造的底部401及一对侧壁部402的截面U字状的加强件400嵌入有布线模块210,特别是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
[0157] 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6所示的第3变形例那样,在加强件410的外表面嵌入有布线模块210,特别是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在以方筒状形成的加强件410的一个外表面嵌入有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
[0158] 另外,也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第4变形例或者图18所示的第5变形例那样,在以圆筒状形成的加强件420、430嵌入有布线模块210,特别是电源用扁平布线体2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224。
[0159] 在图17所示的第4变形例中,在以圆筒状形成的加强件420的内周面嵌入有布线模块510特别是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524。在本例子中,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以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与加强件420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剖视中形成为以弧状弯曲的形状。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的外周侧的曲率半径与加强件420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一致。此处,针对接地用扁平布线体524,也同样为以弧状弯曲的截面形状。
[0160] 在图17所示的第5变形例中,为了能够容易地在加强件420内配设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524,加强件420成为沿着其轴向被分成两部分的构造。成为分成两部分的构造的加强件420在配设了布线模块510后通过焊接、螺纹紧固等保持为合体状态较佳。
[0161] 不过,加强件420成为分成两部分的构造不是必需的,也可以以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5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524从加强件420的端部开口穿过的方式配设。
[0162] 在本变形例中,在设置连接外部的连接器(参照第3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57)的情况下,在加强件420的延伸方向上的局部的位置形成使该连接器向外部露出的开口即可。
[0163]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在以圆筒状形成的加强件430的外周面嵌入有布线模块610特别是电源用扁平布线体622及接地用扁平布线体624。在本例子中,使电源用扁平布线体622以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与加强件430的外周面接触,因此电源用扁平布线体622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剖视中形成为以弧状弯曲的形状。电源用扁平布线体622的外周侧的曲率半径与加强件430的外周面的曲率半径一致。此处,针对接地用扁平布线体624,也同样成为以弧状弯曲的截面形状。
[0164]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以电源用扁平布线体、接地用扁平布线体及信号用布线体分别为1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其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是多层。例如,也可以是,在存在不同电压的电源的情况下,根据各电压设置有不同的电源用扁平布线体。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电源用扁平布线体与固定对象构件面接触即可。
[0165]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则能够适当地组合。
[0166] 如以上那样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说明所有方面中均为例示,本发明没有被其限定。应解释为可不从本发明的范围脱离地假定未例示出的无数的变形例。
[0167] 附图标记说明
[0168] 10、110、210、310、510、610...布线模块;12...电源;16...负载;20、211...共用电源线;30A、30B...电源分支部;32A1、32A2、32B、251...电源分支线;34A1、34A2、34B、253...过电流切断部;150、222、322A、522、622...电源用扁平布线体;151、222a、322Aa...电源用扁平导体;152、222b...被覆部;160、224、322B、524、624...接地用扁平布线体;161、224a、322Ba...接地用扁平导体;162、224b...被覆部;190...固定对象构件;212...共用接地线;
213...信号线;220...布线部;226...信号用布线体;226a...信号线;250、350...中间分支盒;254...电流监视部;255...ECU;256...接地分支线;257...连接器;258...GWECU;292、
400、410、420、430...加强件;293、401...底部;294、402...侧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