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投射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669907.X

文献号 : CN11078505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饭沼和幸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电子设备、投射装置,提高了冷却效果。电子设备具有电子设备主体和收纳电子设备主体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形成配置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空间,具有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和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划分部,在内部空间划分出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及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来自第一吸气口的空气。电子设备主体具有:第二壳体,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及第二吸气风扇,经第二吸气口向内部吸入空气。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第一空间,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第二空间。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向第二壳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有电子设备主体和收纳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具有:

第一壳体,其构成所述电子设备的外装,形成供所述电子设备主体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所述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和从所述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

划分部,其将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划分成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由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一空间送出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口的空气,所述电子设备主体具有:

第二壳体,其构成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所述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口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部吸入空气,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所述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所述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收纳装置的所述第一吸气风扇向所述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的所述第二吸气风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收纳装置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的闸门,所述闸门根据所述第二空间的气压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外侧的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进行开闭,对从所述第二空间到所述第一排气口之间在连通与切断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收纳装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空间之间具有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过滤器配置在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风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收纳装置具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进行所收纳的所述电子设备主体相对于所述收纳装置的相对位置调整,所述调整机构包含间距调整机构和侧倾调整机构。

6.一种投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投射装置具有投影仪和收纳所述投影仪的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其构成所述投射装置的外装,形成供所述投影仪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所述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从所述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以及使从所述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的窗部;

划分部,其将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内部空间划分成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由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一空间送出来自所述第一吸气口的空气,所述投影仪具有:

光源;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

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

第二壳体,其构成所述投影仪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所述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所述第二吸气口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部吸入空气,所述投影仪的所述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一空间,所述投影仪的所述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由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划分部划分出的所述第二空间,所述收纳装置的所述第一吸气风扇向所述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所述投影仪的所述第二吸气风扇向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说明书 :

电子设备、投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投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公知有设置在室外的电子设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与设置在室外的电子设备对应的、防止雨水进入的换气装置。在该换气装置中配设有开口部和风扇,以使空气在作为电子设备的控制盘的壳体内流通而进行换气(冷却)。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2425号公报
[0004]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换气装置中,存在控制盘(电子设备)的冷却有可能不足的问题。详细而言,在进行换气时,对壳体内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有时会混入到为了对壳体内进行冷却而取入的比较冷的空气中。因此,冷却用的空气的温度变高,在夏季等高温环境下的运转中,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电子设备的冷却。即,与以往相比要求提高冷却效果的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0005] 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子设备主体和收纳电子设备主体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其构成电子设备的外装,形成供电子设备主体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和从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划分部,其在内部空间中划分出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第一空间送出来自第一吸气口的空气,电子设备主体具有:第二壳体,其构成电子设备主体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第二吸气口向内部吸入空气,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第一空间,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第二空间,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向第二壳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0006]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具有配置在第二空间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的闸门,闸门根据第二空间的气压与第一排气口的外侧的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进行开闭,对从第二空间到第一排气口的之间在连通与切断之间进行切换。
[0007]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空间之间具有过滤器。
[0008]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过滤器配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吸气风扇之间。
[0009]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具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进行所收纳的电子设备主体相对于收纳装置的相对位置调整,调整机构包含间距调整机构和侧倾调整机构。
[0010] 本申请的投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投影仪和收纳投影仪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其构成投射装置的外装,形成供投影仪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从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以及使从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的窗部;划分部,其在内部空间中划分出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第一空间送出来自第一吸气口的空气,投影仪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第二壳体,其构成投影仪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第二吸气口向内部吸入空气,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第一空间,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第二空间,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向第二壳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投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示出投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3] 图3是示出将上部壳体敞开后的投射装置的内侧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4] 图4是示出投影仪的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0015] 图5是示出配置于收纳装置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6] 图6是示出配置于收纳装置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7] 图7是示出投影仪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0018] 图8是示出上部壳体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0019] 图9是沿着图8的A-A’线的、投射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0] 图10是沿着图8的B-B’线的、投射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1] 图11A是沿着XZ平面的、收纳装置中的闸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0022] 图11B是沿着XZ平面的、收纳装置中的闸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0023] 图12是示出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
[0024] 标号说明
[0025] 1:投射装置(电子设备);10:投影仪;20:第二壳体;22:第二吸气口;24:第二排气口;30:投射透镜;32:第二吸气风扇;100:收纳装置;110:第一壳体;110a:上部壳体;110b:下部壳体;112:窗部;120:第一吸气口;121:前室;132:过滤器;134:第一吸气风扇;140:划分部;147:闸门;149:后室;150:第一排气口;161:第一空间;162:第二空间;170:调整机构;
173a:间距调整机构;173b:侧倾调整机构;201:光源;450R、450G、450B:光调制装置(液晶光阀);600:投射光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0027] (实施方式)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收纳装置中收纳作为电子设备主体的投影仪而成的、作为电子设备的投射装置为例来进行说明。该投射装置例如能够始终设置在室外等,适合用于投影映射等用途。
[0029] <投射装置>
[0030] 参照图1、图2、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射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投射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投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将上部壳体敞开后的投射装置的内侧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来表示投射装置内部的部件。
[0031]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投射装置1具有:作为电子设备主体的投影仪10;和收纳投影仪10的收纳装置100。
[0032] 收纳装置100具有构成投射装置1的外装的第一壳体110。在第一壳体110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投影仪10。第一壳体110大致为长方体,由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构成。在第一壳体110中,下部壳体110b构成底面,上部壳体110a构成四个侧面和顶面。
[0033] 在上部壳体110a的一个侧面的横向的大致中央配置有大致矩形的窗部112。从投影仪10的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的投射透镜30射出的光通过窗部112。
[0034] 这里,将沿着上部壳体110a的配置有窗部112的侧面的长边的方向(横向)设为X方向,将第一壳体110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第一壳体110的进深方向设为Y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相对于下部壳体110b,将配置上部壳体110a的方向设为上方(正的Z方向),将负的Z方向设为下方。进而,朝向窗部112将右侧设为右方(负的X方向),将左侧设为左方(正的X方向),将配置有窗部112的侧面侧设为前方(负的Y方向),将与前方对置的方向设为后方(正的Y方向)。
[0035] 如图2所示,收纳装置100除了具有第一壳体110(上部壳体110a、下部壳体110b)之外,还具有过滤器132、第一吸气风扇134以及划分部140。
[0036] 在下部壳体110b载置有投影仪10。上部壳体110a覆盖投影仪10的上方而与下部壳体110b组装起来。由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来形成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配置投影仪10。
[0037] 作为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的形成材料,列举出树脂、金属等,可以采用它们中的一种以上。特别是,在投影映射等用途中,在将多个投射装置1叠放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容易确保耐负荷的金属作为形成材料。
[0038] 第一壳体110的外形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X方向的距离(横宽)约为700mm,Y方向的距离(进深)约为700mm,Z方向的距离(高度)约为350mm。
[0039] 如上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窗部112。窗部112与投影仪10的投射透镜30对置配置。作为窗部112的形成材料,只要具有透光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树脂、无机玻璃等。另外,窗部112并不限定于与投射透镜30对置配置。只要从投射透镜30射出的光通过窗部112即可,也可以是使用反射镜等使从投射透镜30射出的光通过窗部112的方式。
[0040] 在上部壳体110a的上方的面(顶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第一吸气口120和第一排气口150。第一吸气口120和第一排气口150从前方朝向后方按照第一吸气口120、第一排气口150的顺序排列。
[0041] 第一吸气口120将空气从外界取入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第一排气口150从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向外界排出空气。第一吸气口120和第一排气口150分别具有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大致圆形的开口部和与该开口部的形状嵌合的具有缝隙的部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外界”是指设置有电子设备的环境,是指室外或室内中的任一方。
[0042] 过滤器132和第一吸气风扇134配置在上部壳体110a的右上方(右方的上方)。过滤器132具有对第一吸气风扇134从第一吸气口120抽吸的外界的空气进行过滤的功能。因此,通过过滤器132来捕捉外界的空气中所含的尘埃,所含有的尘埃的量被减少后的外界的空气到达第一吸气风扇134。作为过滤器132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列举出将纤维配置成板状而成的毡制或纸制的防尘用过滤器等。
[0043] 第一吸气风扇134将从外界抽吸的空气向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送出。作为第一吸气风扇134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列举出离心风扇(所谓的西洛克风扇)。离心风扇是通过由风扇叶片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从风扇的旋转轴方向抽吸的气体向离心方向推出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Y方向配置有3个离心风扇。
[0044] 投影仪10具有包括投射透镜30的后述的投射光学装置、构成投影仪10的外装的第二壳体20以及后述的第二吸气风扇。第二壳体20具有向投影仪10的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22和后述的第二排气口。
[0045] 第二壳体20是高度方向的距离较短的大致长方体。作为第二壳体20的形成材料,列举出树脂、金属等,可以采用它们中的一种以上。
[0046] 在第二壳体20中,在前方侧面的横向的大致中央配置有投射透镜30。从投射透镜30射出的光通过收纳装置100的窗部112而沿着负的Y方向投射到外界。
[0047] 在第二壳体20的右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吸气口22。从收纳装置100的第一吸气风扇134供给的外界的空气经由第二吸气口22而被取入到投影仪10的内部。
[0048] 图3图示了在投射装置1中以上部壳体110a的后方下部为支点将上部壳体110a的前方朝向上方敞开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由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形成的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投影仪10。该内部空间被与XZ平面大致平行配置的划分部140划分为前方侧的第一空间和后方侧的第二空间。即,划分部140在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中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另外,划分部140配置在比投影仪10靠后方的位置。因此,投影仪10的第二吸气口22(参照图2)配置在第一空间。
[0049] 划分部140是板状的部件,沿着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的内部空间侧的形状以及投影仪10的外形设置有切口。因此,在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抑制了空气的直接流通。这里所说的“直接”是指除了经由投影仪10的内部的空气的间接流通之外的意思。另外,也可以在划分部140与投影仪10之间的间隙或划分部140与上部壳体110a和下部壳体110b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海绵等来密封上述间隙。
[0050] <投影仪>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投影仪10,以具有照明装置、颜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光调制装置、投射光学装置等的方式为例来进行说明。另外,投影仪10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0052] 首先,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的光学系统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投影仪10的光学系统的概略图。
[0053] 如图4所示,投影仪10具有照明装置200、颜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300、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个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及液晶光阀450B(以下,将它们总称为“光调制装置450”。)、十字分色棱镜500以及投射光学装置600。
[0054] 照明装置200具有光源201、聚光光学系统80、波长转换元件90、准直光学系统210、第一透镜阵列220、第二透镜阵列230、偏振转换元件240以及重叠透镜250。
[0055] 光源201具有多个发光元件(未图示)。作为发光元件,例如列举出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等。发光元件可以根据用途来选择任意波长的发光元件。例如,作为射出波长为430nm~490nm的蓝色光的发光元件,可以使用包含氮化物类半导体(InxAlyGa1-x-yN、0≤x≤
1、0≤y≤1、x+y≤1)的材料。进而,除了该材料以外,也可以使用作为III族元素的硼原子被置换到材料的一部分中而得到的材料或者作为V族元素的氮原子的一部分被置换为磷原子、砷原子而得到的材料。另外,作为光源201,并不限定于发光元件,例如,也可以变更后述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而使用超高压水银灯或卤素灯等白色光源。
[0056] 光源201例如朝向聚光光学系统80射出蓝色光B。聚光光学系统80具有第一透镜82和第二透镜84。聚光光学系统80配置在从光源201到波长转换元件90的光路中,整体上使蓝色光B以大致聚光的状态入射到后述的波长转换层92。第一透镜82和第二透镜84由凸透镜构成。
[0057] 波长转换元件90是所谓的透过型的波长转换元件,是通过在能够通过马达98旋转的圆板96的一部分上沿着圆板96的周向连续地形成单一的波长转换层92而成的。波长转换元件90构成为,将蓝色光B转换为包含红色光R和绿色光G的荧光,并将该光朝向与蓝色光B入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射出。
[0058] 圆板96由使蓝色光B透过的材料构成。作为圆板96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石英玻璃、水晶、蓝宝石、光学玻璃、透明树脂等。
[0059] 来自光源201的蓝色光B从圆板96侧入射到波长转换元件90。波长转换层92隔着分色膜94形成在圆板96上,该分色膜94使蓝色光B透过并反射红色光R和绿色光G。分色膜94例如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
[0060] 波长转换层92将来自光源201的波长约为445nm的蓝色光B的一部分转换为荧光而射出,并且使蓝色光B的剩余的一部分不转换而通过。这样,能够使用射出激励光的光源201和波长转换层92来得到期望的色光。波长转换层92例如由含有作为YAG系荧光体的(Y、Gd)3(Al、Ga)5O12:Ce和有机粘合剂的层构成。
[0061] 准直光学系统210具有分别由凸透镜构成的第一透镜212和第二透镜214,使来自波长转换元件90的光大致平行化。
[0062] 第一透镜阵列220具有用于将来自准直光学系统210的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多个第一小透镜222。第一透镜阵列220具有在与照明光轴200ax正交的面内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第一小透镜222。
[0063] 第二透镜阵列230具有在与照明光轴200ax正交的面内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第二小透镜232。多个第二小透镜232与第一透镜阵列220的多个第一小透镜222对应地设置。第二透镜阵列230具有与重叠透镜250一起使第一透镜阵列220的各第一小透镜222的像成像在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的图像形成区域附近的功能。
[0064] 偏振转换元件240是将被第一透镜阵列220分割而得的各部分光束作为偏振方向一致的大致一种直线偏振光射出的偏振转换元件。偏振转换元件240具有:偏振分离层,其使来自波长转换元件90的光中所包含的偏振成分中的一方的直线偏振成分直接透过,使另一方的直线偏振成分向与照明光轴200ax垂直的方向反射;反射层,其使被偏振分离层反射的另一方的直线偏振成分向与照明光轴200ax平行的方向反射;以及相位差板,其将被反射层反射的另一方的直线偏振成分转换为一方的直线偏振成分。
[0065] 重叠透镜250使来自偏振转换元件240的各部分光束会聚而重叠在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的图像形成区域附近。
[0066] 第一透镜阵列220、第二透镜阵列230及重叠透镜250构成使来自波长转换元件90的光的面内光强度分布均匀的积分光学系统。
[0067] 颜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300具有分色镜310、分色镜320、反射镜330、反射镜340、反射镜350、中继透镜360以及中继透镜370。颜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300具有如下的功能:将来自照明装置200的光分离成红色光R、绿色光G及蓝色光B,并将红色光R、绿色光G及蓝色光B各个色光向作为照明对象的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引导。
[0068] 在颜色分离导光光学系统300与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之间配置有场透镜400R、场透镜400G、场透镜400B。
[0069] 分色镜310使红色光R成分通过,并朝向分色镜320反射绿色光G成分和蓝色光B成分。分色镜320朝向场透镜400G反射绿色光G成分,并使蓝色光B成分通过。
[0070] 通过了分色镜310的红色光R被反射镜330反射,并通过场透镜400R而入射到红色光R用的液晶光阀450R的图像形成区域。
[0071] 被分色镜310反射的绿色光G被分色镜320进一步反射,并通过场透镜400G而入射到绿色光G用的液晶光阀450G的图像形成区域。
[0072] 通过了分色镜320的蓝色光B经过中继透镜360、入射侧的反射镜340、中继透镜370、射出侧的反射镜350、场透镜400B而入射到蓝色光B用的液晶光阀450B的图像形成区域。
[0073] 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对从光源20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它们根据图像信息对入射的色光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成为照明装置200的照明对象。
[0074]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液晶光阀450R的光入射侧和光射出侧分别设置有入射侧偏振板和射出侧偏振板。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也同样。
[0075] 十字分色棱镜500对从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分别射出的图像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十字分色棱镜500呈4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的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在将直角棱镜彼此贴合而成的大致X字状的界面上形成有电介质多层膜。
[0076] 投射光学装置600包含投射透镜30(参照图2)。投射光学装置600将由液晶光阀450R、液晶光阀450G、液晶光阀450B形成的彩色图像经由窗部112(参照图1)而投射到屏幕SCR上。
[007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200中,设置有波长转换元件90,但也可以不设置波长转换元件90。在这样情况下,作为投影仪的光源,在射出红色光R的光源、射出绿色光G的光源以及射出蓝色光B的光源中的至少一个中使用光源201。
[00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中,示出了使用透射型的液晶光阀作为光调制装置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的光调制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光阀、数字反射镜器件。另外,所使用的液晶光阀的个数并不限定于3个。这里,“透过型”是指包含液晶面板等的液晶光阀使光透过的类型。“反射型”是指液晶光阀对光进行反射的类型。
[0079] 接着,参照图5、图6、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5和图6是示出配置在收纳装置100的投影仪1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投影仪10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另外,图5和图6示出了将收纳装置100的上部壳体110a除去后的状态。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与投影仪10的后方的侧面(背面)连接的各种配线类的图示。此外,图7示出了在图5中也将第二壳体20的一部分、划分部140、光源201除去后的状态,也省略了内置于投影仪10的其他几个部件。
[0080]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空间被划分部140分隔而划分为第一空间161和第二空间162。第一空间161与收纳装置100中的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吸气口120(参照图2)连通。第二空间162与收纳装置100中的第一壳体110的第一排气口150(参照图2)连通。如上所述,划分部140配置在比投影仪10靠后方的位置。
[0081] 如上所述,在投影仪10的右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吸气口22。第二吸气口22位于比划分部140靠前方侧(负的Y方向侧)的位置,并配置于第一空间161。第二吸气口22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缝隙,取入从收纳装置100的第一吸气风扇134供给的空气。这里,第二吸气口22并不限定于配置在投影仪10的侧面。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壳体20的第一空间161侧配置除第二吸气口22以外的吸气口。
[0082] 如图6所示,在第二壳体20的后方的侧面(背面)设置有两个第二排气口24。第二排气口24在第二壳体20的背面配置在横向(X方向)的两侧的端部附近。两个第二排气口24位于比划分部140靠后方侧(正的Y方向侧)的位置,并配置于第二空间162。
[0083] 第二排气口24是设置于第二壳体20的缝隙,设置在大致矩形的区域。第二排气口24具有将投影仪10的内部的空气向投影仪10的外部即第二空间162排出的功能。
[0084] 如图7所示,投影仪10除了具有上述投射透镜30等之外,还具有第二吸气风扇32。
[0085] 在第二壳体20的右方的侧面附近即第二吸气口22(参照图2)附近配置有三个第二吸气风扇32。第二吸气风扇32经由第二吸气口22从第一空间161(参照图5)向投影仪10的内部吸入空气。作为第二吸气风扇32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列举出上述离心风扇。
[0086] 在将投影仪10用于投影映射等大范围、高亮度的投射用途的情况下,光源201和光调制装置450容易变成高温。本实施方式的投射装置1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冷却效果,因此在上述用途中也能够抑制光源201和光调制装置450的过热。
[0087] 由第二吸气风扇32从第二吸气口22抽吸的空气对光源201、光调制装置450以及内置在投影仪10的其他部件进行冷却,并从第二排气口24向第二空间162(参照图5)排出。此时,从第二排气口24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因对光源201、光调制装置450等进行了冷却而变得比外界的空气的温度高。
[0088] <空气路径>
[0089] 参照图8、图9、图10对投射装置1的内部的空气路径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上部壳体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A-A’线的、投射装置的示意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的B-B’线的、投射装置的示意剖视图。另外,图8示出了从下方(负的Z方向)侧仰视上部壳体110a的状态。A-A’线是横穿第一吸气口120、过滤器132等的线段。B-B’线是横穿第一进气口
120、第一排气口150等的线段。
[0090] 如图8所示,上部壳体110a具有前室121和后室149。前室121设置在第一吸气口120与过滤器132和第一吸气风扇134之间。另外,过滤器132配置在第一吸气口120与第一吸气风扇134之间。因此,从第一吸气口120取入的空气按照前室121、过滤器132、第一吸气风扇134的顺序在上部壳体110a内移动。然后,通过第一吸气风扇134将从第一吸气口120取入的空气送出到第一空间161(参照图5)。
[0091] 另外,过滤器132只要配置在第一吸气口120与第一空间161(参照图5)之间即可,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吸气风扇134与第一空间161之间。但是,在相对于第一吸气风扇134的上游侧(第一吸气口120侧)配置过滤器132更容易保持第一吸气风扇134清洁。
[0092] 后室149设置在第二空间162(参照图6)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因此,从投影仪10的第二排气口24(参照图6)排出到第二空间162的空气从第二空间162经过后室149而从第一排气口150向外界排出。前室121和后室149在上部壳体110a内被划分,不连通。
[0093] 这里,第一吸气风扇134向第一空间161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32(参照图7)向第二壳体20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这里所说的空气的量是指由第一吸气风扇134送出的风量,由第二吸气风扇32吸入的风量。这些风量的单位是每单位时间的空气的体积,例如是m3/h(立方米/小时)。
[009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三个第一吸气风扇134和三个第二吸气风扇32。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空气的量是指各吸气风扇的合计的风量。
[0095] 由于向第一空间161送出的空气的量比从第一空间161抽吸的空气的量大,所以第一空间161的气压比投影仪10内部的气压高。由此,在投影仪10的内部通过的空气的流速变大。另外,由于第一空间161内为正压,所以尘埃等难以从第一壳体110的间隙等进入到第一空间161内。
[0096] 如图9所示,外界的空气CA通过第一吸气风扇134的抽吸而从第一吸气口120被取入到前室121。前室121分为上层和下层这两层。空气CA沿着第一吸气口120的圆筒状的部件的内表面流动而前进到前室121的下层。进而,空气CA从下层通过设置在下层与上层之间的分隔件上的开口部而到达上层。上层与过滤器132连通,空气CA通过过滤器132并经由第一吸气风扇134向第一空间161送出。
[0097] 此时,包含在外界的空气CA中的尘埃等被过滤器132捕捉,从而降低了包含在空气CA中的尘埃的量。然后,空气CA从第一空间161经由第二吸气口22被取入到投影仪10的内部,对光源201、光调制装置450等部件进行冷却。
[0098] 如图10所示,对投影仪10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HA从第二排气口24向第二空间162排出。在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之间配置有闸门147。在图10中,示出了闸门147打开的状态。稍后将描述闸门147的细节。当闸门147打开时,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连通,空气HA从第二空间162进入到后室149。
[0099] 后室149被分为上层和下层这两层。空气HA在从第二空间162流入到上层之后,通过配置在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分隔件上的开口部而到达下层。在下层突出有第一排气口150的圆筒状的部件。空气HA沿着该圆筒状的部件的内表面流动,从第一排气口150的缝隙向外界排出。
[0100] 这里,在投影仪10的第二排气口24中,也可以在空气HA的上游侧或下游侧配置第一排气风扇,促进空气HA向第二空间162的排出。但是,在配置第一排气风扇的情况下,由第一排气风扇排出的空气HA的量(风量)比第一吸气风扇134向第一空间161送出的空气CA的量小。
[0101] 作为第一排气风扇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列举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是指在风扇的旋转轴方向上通过风扇的旋转而将从一方抽吸的气体向另一方推出的风扇。
[0102] 另外,省略了与投影仪10、收纳装置100的第一吸气风扇134等连接的配线类以及用于将该配线类引出到收纳装置100的外部的开口部等的图示。
[0103] <闸门>
[0104] 参照图11A和图11B对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之间的闸门147的结构等进行说明。图11A和图11B是沿着XZ平面的、收纳装置100中的闸门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在图11A中示出了闸门147关闭的状态,在图11B中示出了闸门147打开的状态。
[0105] 如图11A所示,在收纳装置100中,在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配置有闸门147。换言之,在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之间配置有闸门147。闸门147根据第二空间162的气压与第一排气口150的外侧(外界)的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进行开闭,对从第二空间162到第一排气口150之间在连通与切断之间进行切换。
[0106] 闸门147是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设置在后室149的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分隔件上。闸门147被内置的弹簧部件(未图示)施力而与设置在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的边界处的肋
164抵接,从而将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的路径切断。在肋164上,在供闸门147抵接的区域附设有缓冲材料(未图示)。由此,容易确保闸门147与肋164的紧密接触,提高了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的切断的密闭性。
[0107] 在投射装置1的保管、搬运、非运转时等的情况下,通过闸门147来切断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的路径。因此,尘埃等难以与外界的空气一起流入到第二空间
162,能够防止由于尘埃附着在投影仪10内的光学部件上而导致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
[0108] 如图11B所示,闸门147在第二空间162的气压相对于外界的气压变大时打开,使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之间(即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之间连通。即,当投射装置1的第一吸气风扇134(参照图2)、第二吸气风扇32(参照图7)运转而使第二空间162的气压比外界的气压大时,闸门147打开。因此,第二空间162与后室149的上层连通,空气HA从第二空间162经过后室149、第一排气口150向外界排出。
[0109] 另外,对闸门147敞开的、第二空间162的气压与外界的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没有特别限定。另外,闸门147进行开闭的上述压力差能够通过内置于闸门147的弹簧的强度等进行调节。
[0110] <调整机构>
[0111] 参照图12对收纳装置100中的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2中,示出了从斜下方仰视下部壳体110b和投影仪10的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下部壳体110b。
[0112] 如图12所示,收纳装置100具有调整机构170,该调整机构170进行所收纳的投影仪10相对于收纳装置100的相对位置调整。调整机构170包含间距调整机构173a和侧倾调整机构173b。调整机构170除了具有间距调整机构173a和侧倾调整机构173b之外,还具有载置板
171、支承部件172a、172b、基座部件175、调整旋钮174a、174b。
[0113] 载置板171是大致长方形的板状部件,对投影仪10的底面进行支承并载置。载置板171被配置成,大致长方形的四个边中的两个边沿着X方向,其他两个边沿着Y方向。在载置板171的下方设置有支承部件172a、172b。
[0114] 支承部件172a是棒状的部件,与载置板171的沿着Y方向的左方侧的一个边大致重叠地配置。沿Y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件172a的长度与投影仪10的Y方向的长度(进深)大致相等。在支承部件172a的后方(正的Y方向)侧的端部配置有间距调整机构173a。
[0115] 支承部件172b是棒状的部件,与载置板171的沿着X方向的前方侧的一个边大致重叠地配置。沿X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件172b的长度与投影仪10的X方向的长度(宽度)大致相等。在支承部件172b的右方(负的X方向)侧的端部配置有侧倾调整机构173b。
[0116] 支承部件172a和支承部件172b在前方的左方侧交叉。在支承部件172a、172b交叉的位置的下方配置有基座部件175。基座部件175的下部与下部壳体110b接触。另外,间距调整机构173a和侧倾调整机构173b的下方的基座部与下部壳体110b接触。因此,调整机构170对投影仪10进行载置并通过间距调整机构173a、侧倾调整机构173b的下方的基座部以及基座部件175这三个点与下部壳体110b接触而被载置。
[0117] 间距调整机构173a具有螺旋千斤顶(未图示)和调整旋钮174a。该螺旋千斤顶能够通过使调整旋钮174a转动而对支承部件172a的后方端部与间距调整机构173a的基座部之间的距离(高度)进行变更。即,通过变更上述距离,以基座部件175与下部壳体110b的接点为支点,变更支承部件172a的后方端部的、从下部壳体110b起的高度。由此,载置于调整机构170的投影仪10的左后方被上下地进行位置调整(间距调整P)。即,能够通过间距调整机构173a对收纳装置100进行投影仪10的相对间距调整P。
[0118] 侧倾调整机构173b具有螺旋千斤顶(未图示)和调整旋钮174b。该螺旋千斤顶能够通过使调整旋钮174b转动而对支承部件172b的右方端部与侧倾调整机构173b的基座部之间的距离(高度)进行变更。即,通过变更上述距离,以基座部件175与下部壳体110b的接点为支点,变更支承部件172b的右方端部的、从下部壳体110b起的高度。由此,载置于调整机构170的投影仪10的右前方被上下地进行位置调整(侧倾调整R)。即,能够通过侧倾调整机构173b对收纳装置100进行投影仪10的相对侧倾调整R。
[0119]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调整机构170为包含间距调整机构173a和侧倾调整机构173b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调整机构170也可以是具有间距调整机构173a、侧倾调整机构173b中的任意一方的方式。另外,调整机构170也可以包含偏摆调整机构,该偏摆调整机构能够在X方向(右方或左方)调整从投射透镜30射出的光的射出方向。
[0120]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第一壳体110的上部壳体110a与调整旋钮174a、174b对应地分别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用于从第一壳体110的外侧操作调整旋钮174a、174b而进行上述位置调整。因此,可以从该开口部插入螺丝刀等而对调整旋钮174a、174b进行操作。因此,例如,即使在将多个投射装置1叠放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经由该开口部进行间距调整P和侧倾调整R。也可以在该开口部设置塞子等盖,在不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下,确保收纳装置100内的气密。由此,能够防止尘埃等从该开口部进入。
[01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投射装置1作为电子设备,例示了投影仪10作为电子设备主体,但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主体并不限定于此。
[01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射装置1,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0123] 能够提高对收纳在收纳装置100中的投影仪10的冷却效果。详细地说,配置投影仪10的内部空间被划分部140分隔为第一空间161和第二空间162。在第一空间161中配置有投影仪10的第二吸气口22,在第二空间162中配置有投影仪10的第二排气口24。因此,从第二吸气口22取入到投影仪10的内部的空气CA和从投影仪10的内部经由第二排气口24排出的空气HA不容易混在一起。换言之,对投影仪10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HA不容易混入到为了对投影仪10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取入的空气CA中。
[0124] 由于收纳装置100具有第一吸气风扇134,所以容易从第一吸气口120向第一空间161取入空气CA。即,与不具有第一吸气风扇134的情况相比,可向投影仪10的内部充分地供给冷却用的空气CA。
[0125] 由于从第一吸气风扇134送出到第一空间161的空气CA的量比被第二吸气风扇32吸入到投影仪10的内部的空气CA的量大,所以第一空间161中的气压比投影仪10的内部的气压高。由此,与第一空间161的气压为投影仪10的内部的气压以下的情况相比,在投影仪10的内部通过的空气CA的流速变大。
[0126] 由此,能够高效地冷却投影仪10的内部。因此,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冷却效果的投射装置1。
[0127] 另外,第一空间161中的气压比投影仪10的内部的气压高,并且还比投射装置1的外界的气压高。即,第一空间161相对于投射装置1的外界为正压。因此,空气难以从第一吸气口120以外的例如收纳装置100的间隙等流入到第一空间161。由此,投射装置1的外界的尘埃等不容易进入到第一空间161,能够防止由尘埃引起的投影仪10的内部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
[0128] 由于利用闸门147来切断第二空间162与第一排气口150的连通,因此防止空气从第一排气口150向第二空间162逆流。因此,在投射装置1不运转的情况下等,投射装置1的外界的尘埃等不容易与空气一起流入。因此,能够防止投影仪10的内部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
[0129] 由于收纳装置100具有过滤器132,所以从第一吸气口120经由过滤器132向第一空间161取入空气CA。因此,即使投射装置1的外界的空气含有尘埃等,也可通过过滤器132来减少尘埃等。由此,能够防止投影仪10的内部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另外,从第一吸气口120抽吸的空气CA经过过滤器132后到达第一吸气风扇134。因此,即使投射装置1的外界的空气含有尘埃等,也可抑制第一吸气风扇134的性能因尘埃而降低。
[0130] 能够经由上部壳体110a的开口部来进行投影仪10的位置调整。即,能够在设置了投射装置1的状态下从投射装置1(第一壳体110)的外侧进行间距调整P和侧倾调整R。
[0131] 由于收纳装置100在第一壳体110具有窗部112,所以能够经由窗部112从投影仪10的投射透镜30向投射装置1的外界投射光。
[0132] 以下,记载了从实施方式导出的内容。
[0133] 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电子设备主体和收纳电子设备主体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其构成电子设备的外装,形成供电子设备主体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和从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划分部,其在内部空间中划分出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第一空间送出来自第一吸气口的空气,电子设备主体具有:第二壳体,其构成电子设备主体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第二吸气口向内部吸入空气,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第一空间,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第二空间,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向第二壳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0134]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对收纳于收纳装置的电子设备主体的冷却效果。详细地说,配置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空间被划分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第一空间中配置有电子设备主体的第二吸气口,在第二空间中配置有电子设备主体的第二排气口。因此,从第二吸气口取入到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的空气与从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经由第二排气口排出的空气不容易混在一起。换言之,对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不容易混入到为了对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取入的空气中。
[0135] 由于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吸气风扇,因此容易从第一吸气口向第一空间取入空气。即,与不具有第一吸气风扇的情况相比,可向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充分地供给冷却用的空气。
[0136] 由于从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由第二吸气风扇吸入到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的空气的量大,因此第一空间中的气压比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的气压高。由此,与第一空间的气压为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的气压以下的情况相比,在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通过的空气的流速变大。
[0137] 由此,能够高效地对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冷却效果的电子设备。
[0138]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具有配置在第二空间与第一排气口之间的闸门,闸门根据第二空间的气压与第一排气口的外侧的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进行开闭,对从第二空间到第一排气口之间在连通与切断之间进行切换。
[0139]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二空间和第一排气口被切断,所以防止空气从第一排气口向第二空间逆流。因此,在电子设备不运转的情况下等,电子设备的外界的尘埃不容易与空气一起流入。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尘埃附着在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而导致的电子设备主体内的部件的特性的降低和该部件的劣化。
[0140]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空间之间具有过滤器。
[0141] 根据该结构,从第一吸气口经由过滤器向第一空间取入空气。因此,即使电子设备的外界的空气含有尘埃,也可通过过滤器来捕捉尘埃,能够防止含有尘埃的空气流入到第一空间。由此,能够防止电子设备主体的内部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
[0142]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过滤器配置在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吸气风扇之间。
[0143] 根据该结构,从第一吸气口抽吸的空气经过过滤器后到达第一吸气风扇。因此,即使电子设备的外界的空气含有尘埃,也能抑制第一吸气风扇的性能由于尘埃而下降。
[0144] 在上述电子设备中,优选收纳装置具有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进行所收纳的电子设备主体相对于收纳装置的相对位置调整,调整机构包含间距调整机构和侧倾调整机构。
[0145]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设置了电子设备的状态下从电子设备的外侧进行间距调整和侧倾调整。
[0146] 投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投影仪和收纳投影仪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其构成投射装置的外装,形成供投影仪配置的内部空间,具有向内部空间取入空气的第一吸气口、从内部空间排出空气的第一排气口以及使从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的窗部;划分部,其在内部空间中划分出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第一空间和与第一排气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第一吸气风扇,其向第一空间送出来自第一吸气口的空气,投影仪具有:光源;光调制装置,其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射光学装置,其投射由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第二壳体,其构成投影仪的外装,具有向内部取入空气的第二吸气口和将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排气口;以及第二吸气风扇,其经由第二吸气口向内部吸入空气,第二吸气口配置于第一空间,第二排气口配置于第二空间,第一吸气风扇向第一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第二吸气风扇向第二壳体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量大。
[0147]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对收纳于收纳装置的投影仪的冷却效果。详细地说,配置投影仪的内部空间被划分部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第一空间中配置有投影仪的第二吸气口,在第二空间中配置有投影仪的第二排气口。因此,从第二吸气口取入到投影仪的内部的空气与从投影仪的内部经由第二排气口排出的空气不容易混合在一起。换言之,对投影仪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变暖的空气不容易混入到为了对投影仪的内部进行冷却而取入的空气中。
[0148] 由于收纳装置具有第一吸气风扇,因此容易从第一吸气口向第一空间取入空气。即,与不具有第一吸气风扇的情况相比,能够向投影仪的内部充分地供给冷却用的空气。
[0149] 由于从第1吸气风扇向第1空间送出的空气的量比由第2吸气风扇吸入到投影仪的内部的空气的量大,所以第1空间中的气压比投影仪的内部的气压高。由此,与第一空间的气压为投影仪的内部的气压以下的情况相比,在投影仪的内部通过的空气的流速变大。
[0150] 由此,能够高效地对投影仪的内部进行冷却。因此,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冷却效果的投射装置。
[0151] 另外,第一空间中的气压比投影仪的内部的气压高,并且还比投射装置的外界的气压高。即,第一空间相对于投射装置的外界为正压。因此,空气不容易从第一吸气口以外的例如收纳装置的间隙等流入到第一空间。由此,投射装置的外界的尘埃不容易进入到第一空间,能够防止由尘埃引起的投影仪的内部的光学部件的光学特性的降低和光学部件的劣化。
[0152] 进而,由于收纳装置在第一壳体具有窗部,所以能够经由该窗部从投影仪的投射光学装置向投射装置的外界投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