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1115768.2

文献号 : CN1107933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逸隆

申请人 : 青岛科技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从竖直管下部向竖直管上部,相邻的竖直管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从竖直管下部向竖直管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权利要求 :

1.一种根据PM10电场的强度调整的热管系统,包括热管、烟气管道和空气通道,所述热管的蒸发端设置在烟气管道中,冷凝端设置在蒸发通道中,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所述竖直管和水平部分设置在烟气管道中;从竖直管下部向竖直管上部,相邻的竖直管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从竖直管下部向竖直管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所述系统还包括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脱除装置,所述装置设置在热管所在烟道的下游,所述装置包括静电除尘段、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和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其中静电除尘段设置在前部,在静电除尘段里面设置收尘极板并产生静电场,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设置在静电除尘段的后面,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内设置有收尘极板和超声波发生端,并在内部产生静电场,超声波发生端与外部的超声波发生器连接;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设置在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后面,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内设置等离子体反应器和超声波发生端,超声波发生端与外部的超声波发生器连接;

静电除尘段入口设置PM10粉尘检测仪,用于检测入口位置的PM10浓度N1,PM10粉尘检测仪与中央控制器数据连接;

静电除尘段入口设置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静电除尘段的烟气流量V;所述中央控制器根据测量的检测的PM10浓度N1和流量V的数据来自动调整电场的强度。

说明书 :

一种热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结构的热管。

背景技术

[0002] 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
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
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0003] 热管技术以前被广泛应用在宇航、军工等行业,自从被引入散热器制造行业,使得人们改变了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思路,摆脱了单纯依靠高风量电机来获得更好散热效果的单
一散热模式,采用热管技术使得散热器获得满意的换热效果,开辟了散热行业新天地。目前
热管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换热设备,其中包括核电领域,例如核电的余热利用等。
[0004] 现有技术中,热管的外形影响了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因此一般蒸发端吸热范围比较小,在热源中有时候需要设置多个热管来满足吸热需求;而且多蒸发端存在的时候,各个
蒸发端因为处于热源的位置不同,会产生吸热不均匀的现象。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结构,充分利用热源,降低能耗,提高开采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热管结构,扩展蒸发端的吸热范围,节约能源。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热管,包括竖直部分、水平部分和竖直管,其中竖直部分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从竖直部分的底端向着远离竖直部分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下部连
通多个竖直管,其中竖直管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是热管的冷凝端。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为圆管结构,水平部分为方形结构;所述的竖直管为多排,其中相邻两排为错列布置;竖直管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
竖直管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竖直管的圆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点的位置。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1] 1)本发明对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这样可以扩
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发端和冷凝
端保持一致大小,能够提高40%以上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占地面积,使得
结构紧凑。
[0012] 2)本发明在相邻的蒸发端设置连通管,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压力大的蒸发端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蒸发端,从而保持整体压
力均衡,避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0013] 3)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的研究,对热管在蓄热器中的分布结构进行了最优的结构,而且通过研究得出热管分布的最优关系式,进一步提高热管的分布,达到最佳的
热吸收,降低成本。
[0014] 4)本发明在相邻的热管之间设置连通管的间距和直径变化,实现热管之间的压力均衡,换热均衡。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
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
均衡。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烟气余热利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烟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烟气处理装置中的等离子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4从底部观察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设置连通管的热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为本发明设置在烟道中热管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是图5的局部放大标注示意图。
[0023] 图中:1‑壳体,2‑收尘极板,3‑超声波发生器,4‑接地极板,5‑引风机,6‑灰斗,7‑陶瓷板,8‑电晕极,9‑高压电源,10‑热管,11‑风机,12‑温度传感器,13‑流量传感器,14‑中央
控制器,101‑竖直部分,102‑水平部分,103‑竖直管,104‑管道,105‑空气通道,106‑烟气管
道,107‑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 本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涉及公式的,“/”表示除法,“×”、“*”表示乘法。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热管10、烟气管道106和空气通道105,所述热管10的蒸发端设置在烟气管道106中,冷凝端设置在空气通道105中,所述空气通道105
入口管设置风机11,通过风机的频率变化用于控制进入空气通道105中的空气流量。所述烟
气管道设置温度传感器12和流量传感器13,用于测量烟气的温度和流量,所述系统包括中
央控制器14,所述中央控制器14与风机11、温度传感器12和流量传感器13数据连接,中央控
制器14根据检测的烟气温度T和流量V的数据来自动调整风机的频率。
[002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余热利用系统,可以根据烟气温度和流量综合控制风机的频率,改变了过去单独依靠温度或速度进行空气流量的缺陷,使得控制更加准确,实
现系统的智能化,提高余热利用。
[0029]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根据V*(T‑t)的大小来自动调整风机的频率,其中t是空气通道入口的空气温度,或者环境温度,或者空气通道入口的空气温度和空气通道出口温度
的加权平均值。进一步优选,选择空气通道入口的空气温度和空气通道出口温度的加权平
均值。通过如此,可以保证空气的风机功率的准确度。
[0030] 作为优选,如果检测的V*(T‑t)增加,中央控制器自动增加风机的频率,如果检测的V*(T‑t)降低,中央控制器自动减少风机的频率。通过如此智能控制,能够使得输入的空
气与烟气的放热量相当,避免输出的空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
[0031] 作为优选,如果选择环境温度,则t为20摄氏度。
[0032] 热管的结构优选如图4、7所示,所述热管包括竖直部分101、水平部分102和竖直管103,其中竖直部分101的底端连通水平部分102,所述水平部分102从竖直部分101的底端向
着远离竖直部分101的方向延伸,所述水平部分102下部连通多个竖直管103,其中竖直管
103是热管的蒸发端,竖直部分101是热管的冷凝端。所述的竖直部分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空
气通道中,所述竖直管和水平部分设置在烟气管道106中
[0033] 本发明热管在运行中,通过竖直管103从烟气中吸收热量,然后竖直管103中的流体进行蒸发,通过水平部分进入到竖直部分,然后在竖直部分将热量释放给空气,流体进行
冷凝,依靠重力的作用再进入竖直管103。
[0034] 本发明对热管的通过设置热管的蒸发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热管的蒸发端延伸到更远的方向,在不改变热管的冷凝端体积的情况下,使得热管的蒸发端的吸热面积增加,
这样可以扩大热管的吸热范围,可以吸收热源最远端的热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蒸
发端和冷凝端保持一致大小,能够提高45%以上的换热效率。同时减少冷凝端的体积和占
地面积,使得结构紧凑。
[0035] 此外,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竖直管103作为热管的蒸发端,使得每个竖直管103作为一个个独立的吸热管加入热量的吸收,也增加了整体热管蒸发端的吸热面积。
[0036]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部分102为扁平管结构,竖直管103为圆管结构。通过设置水平部分为扁平管结构,可以增加竖直管103的分布,进一步提高热量的吸收。
[0037] 进一步优选,水平部分102为方形结构。
[0038]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的竖直管103为多排,其中相邻两排为错列布置。通过错列布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热管的吸热量。
[0039] 作为优选,竖直管103位于相邻排的相邻竖直管103的圆心连接线段的中线的延长线上。即竖直管103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103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所述竖
直管的圆心位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点的位置。
[0040] 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连通管107。在研究中发现,在竖直段吸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吸热管的吸收热量不同,导致竖直管103
之间的压力或者温度不同,这样会导致部分竖直管103受热过高,造成寿命缩短,一旦一个
竖直管103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热管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大量的研究,在
相邻的竖直管设置连通管107,可以在竖直管受热不同而导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可以使得
压力大的竖直管103内的流体快速的流向压力小的竖直管103,从而保持整体压力均衡,避
免局部过热或者过冷。
[0041]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的竖直管103之间设置多个连通管107。通过设置多个连通管,能够使得流体在吸热蒸发过程中不断的均衡压力,保证整
个竖直管内的压力均衡。
[0042]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107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此目的是为了设置更多的连通管,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
体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
动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43]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相邻连通管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
力均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44]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此目的是为了设置保证更大的连通面积,因为随着流体的向上流动,流体不断的受热,随着流体
不断的受热,不同集热管内的受热越来越不均匀,因此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
过程中尽快的达到压力均衡。
[0045] 作为优选,从竖直管103下部向竖直管103上部,连通管107的直径不断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通过实验发现,上述设置,能够保证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更优更快的达到压力均
衡。这也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而得来的最佳的连通方式。
[0046]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发现,竖直管103之间的距离,包括同一排的距离和相邻排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过小会导致热管分布过多,导致每根热管的吸热量不足,过大会导致热
管分布太少,导致热管过热,因此本申请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总结出来热管竖直管
103分布的最优化的分布,使得热管既不能吸热量不足,又不能吸热量过大。
[0047] 如图8所示,竖直管103的外径为d,同一排的相邻的竖直管103圆心之间的距离为L,竖直管103的圆心与相邻排的临近的两个竖直管103圆心构成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则
满足下面要求:
[0048] Sin(A)=a‑b*Ln(d/L),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是参数,满足如下要求:
[0049] 0.095<a<0.105,0.29<b<0.31;
[0050] 进一步优选,所述a=0.1016,b=0.3043。
[0051] 作为优选,随着d/L的逐渐变小,a越来越大,b越来越大。
[0052] 作为优选,15°<A<80°。
[0053] 进一步优选,20°<A<40°。
[0054] 0.1<d/L<0.7,进一步优选,0.2<d/L<0.5。
[0055] 上述经验公式是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和实验得到,通过上述关系式得到的结构,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热管结构,而且经过试验验证,误差基本上在3%以内。
[0056] 热管的吸热能力900‑1100W,进一步优选为1000W;
[0057] 烟气的温度90‑110摄氏度,进一步优选为100℃。
[0058] 图4所示的热管水平部分优选为正方形,边长为400‑600毫米,进一步优选为500毫米。
[0059] 竖直管103外径d为9‑12毫米,进一步优选为11mm。
[0060]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系统中包括了两个热管,所述两个热管的水平部分102分别朝向相对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两个对称的热管,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吸热,满足换热的
需求。
[0061] 作为优选,本发明包括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脱除装置,包括静电除尘段、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和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其中静电除尘段设置在前部,里面设置收尘
极板2并在静电除尘段产生静电场,下方设置灰斗6,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设置在静电除尘
段的后面,在内部产生静电场,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内设置有收尘极板和超声波发生端,
超声波发生端与外部的超声波发生器3连接;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设置在静电/
超声耦合除尘段后面,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内设置等离子体反应器和超声波发
生端,超声波发生端与外部的超声波发生器连接。
[0062] 所述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脱除装置可以单独进行设置,进行单独保护,也可以和前面的余热利用装置一起设置。
[0063] 本发明对原有的静电除尘器进行改造,通过分为三个不同的段,每个段都有针对性的除去不同的污染物,不仅能够很好的实现烟气中大颗粒物的脱除,而且通过超声波对
颗粒的凝并团聚作用,可有效脱除细颗粒物,解决原静电除尘器对PM10以及PM2.5脱除效果
不理想的弊端。运用等离子体技术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结合超声波的高频分散效应,
高效降解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本发明在实现燃煤烟气高效除尘同时实现有机物的脱除。
[0064] 本发明通过这三个阶段先后顺序的合理的搭配,避免了颗粒对除尘效果的影响,使得除尘效果达到最佳。相反,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如果将三个阶段的顺序不按照本申请
进行排列,则污染物排出的效果明显的不好。
[0065] 作为优选,静电除尘段、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采用宽极距、高电压的常规多场设计方式,同极距300mm‑400mm,运行电压不超过80kV;作为优选,所述静电除尘段为两级,分
别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通过设置两级除尘,可以更加高效的将大颗粒,例如PM10以上的去
除。
[0066] 作为优选,静电除尘段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电场强度不同。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级的电场强度小于第一级的电场强度。主要是因为通过第一级的除尘,烟气中含有的大颗粒
下降,因此通过减少电场强度,可以使得在采用较少能源的情况下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
[0067] 作为优选,每级设置多个收尘极板2,所述收尘极板2相互平行;收尘极板之间均匀布置若干电晕极;收尘极板表面设有清灰装置,清除极板表面的灰尘,落于壳体下方的灰
斗,被输灰装置带走。
[0068] 作为优选,所述电晕极与高压电源相连,与收尘极板2之间建立电场。
[0069] 所述高压电源的高压是不超过80kV(单位)。
[0070] 作为优选,静电除尘段入口设置PM10粉尘检测仪,用于检测入口位置的PM10浓度N1,PM10粉尘检测仪与控制器数据连接。
[0071] 作为优选,静电除尘段入口设置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静电除尘段的烟气流量V。当然作为优选,如果和余热利用装置一起使用,也可以采用流量传感器13测量的流量
作为烟气流量数据,此时就没有必要在静电除尘段入口设置流量传感器。所述中央控制器
14根据测量的检测的PM10浓度N1和流量V的数据来自动调整电场的强度。
[007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除尘系统,可以根据PM10浓度N1和流量V综合控制静电除尘的电场的频率,改变了单独依靠PM10浓度进行电场调整的缺陷,使得控制更加准
确,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提高除尘效果,节约能源。
[0073]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根据V*(N1‑n1)的大小来自动调整电场的强度,其中n1是目标浓度,即达到排放标准的浓度。通过如此,可以保证电场强度的准确度。
[0074] 作为优选,如果检测的V*(N1‑n1)增加,中央控制器自动增加电场的强度,如果检测的V*(N1‑n1)降低,中央控制器自动减少电场的强度。通过如此智能控制,能够使得输入
的电场与烟气中污染物的量相当。
[0075] 控制器通过控制向电晕极的供电功率的大小来控制电场的大小。
[0076] 通过上述的智能控制,自动根据颗粒物浓度来控制电场的大小,从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操作,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烟气的污染物脱除效果。
[0077]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级入口和第二级入口分别设置PM10粉尘检测仪,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级入口和第二级入口的PM10粉尘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分别独立控制第一级和第二
级内的电场强度。
[0078] 所述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为两级,分别是第三级和第四级,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是一级,是第五级。
[0079] 所述三、四级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静电场的建立与一、二级相同;装置内设置超声波发生端,超声波发生端与超声波发生器3连接,建立超声场。
[0080] 作为优选,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入口段设置pm2.5检测仪,用于检测入口位置的pm2.5的浓度N2,pm2.5检测仪与控制器14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检测的pm2.5浓度N2和
和流量V的数据来自动调整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
[008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式结构的除尘系统,可以根据pm2.5浓度N2和流量V综合控制静电除尘的电场的频率,改变了单独依靠pm2.5浓度N2进行电场调整的缺陷,使得控制更加
准确,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提高除尘效果,节约能源。
[0082] 作为优选,中央控制器根据V*(N2‑n2)的大小来自动调整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其中n2是目标浓度,即达到排放标准的浓度。通过如此,可以保证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的
准确度。
[0083] 作为优选,如果检测的V*(N2‑n2)增加,中央控制器自动增加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如果检测的V*(N2‑n2)降低,中央控制器自动减少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通过如此智能
控制,能够使得超声波发生器3的功率与烟气中污染物的量相当。
[0084] 通过上述的智能控制,自动根据颗粒物浓度和空气流量来控制超声波发生器3功率的大小,从而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操作,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烟气
的污染物脱除效果。
[008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级入口和第四级入口分别设置pm2.5检测仪,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三级入口和第四级入口的PM2.5检测仪检测的数据分别独立控制第三级和第四级内的超
声波发生器功率的大小。
[0086]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等离子体反应器采用线‑板式结构,包括接地极板4、陶瓷板7、电晕极8和高压交流电源9,接地极板4接地,陶瓷板7覆盖在极板4上形成线板,陶瓷板7作
为阻挡介质,形成介质阻挡放电,同时负载催化剂,作为催化剂载体;所述电晕极8设置在两
块线板的相对的陶瓷板7之间。
[0087] 超声场的建立与与第三级、第四级相同。
[0088] 作为优选,相对的陶瓷板7的相对的面之间的间距不超过5cm。
[0089] 作为优选,所述末级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采用线‑板式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式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反应器平行布置若干电极板,中间均匀布
置若干电晕线,电极表面贴付陶瓷板作为阻挡介质和催化剂载体。
[0090] 一种利用前面所述的装置进行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1] 1)燃煤烟气进入静电除尘段,烟气中的颗粒物在静电除尘段的静电场中被吸附到收尘极板,经过清灰装置落入下方的灰斗,被输灰装置带走,静电除尘段脱除烟气中的颗粒
物,特别是PM10以上的颗粒物:
[0092] 2)烟气从静电除尘段进入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通过静电/超声耦合场,颗粒在超声场中做激烈的机械振动,粒子的动能增加,粒子碰撞的机会也增加,粒子之间的内聚力
通常使两个粒子在碰撞后凝聚在一起,通过不断地碰撞凝并使小颗粒变成大颗粒,易被静
电吸附脱除,可有效脱除烟气中PM2.5以下的颗粒物;
[0093] 3)烟气从静电/超声耦合除尘段进入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除尘段,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在等离子体反应器中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包括高能粒子和活性物质;高能粒子和
活性物质与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降解有机物;介质挡板负载催
化剂对有机物的脱除起到催化作用;超声波的高频分散作用促进有机物与活性物质及催化
剂的反应,增强脱除效果。
[009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对原有的电除尘器进行改造,其中一、二级为常规电场,三、四级为静电/超声耦合场,末级为等离子/超声耦合催化场。燃煤烟气进入静电除尘
器,在一、二级的常规静电场中,颗粒物荷电后被收尘极板吸附,放电后粘附在收尘极板上,
经过清灰装置清除后,落入下方的灰斗,在静电场中烟气中的颗粒物(特别是PM10以上的颗
粒物)被高效脱除。经过三、四级静电/超声耦合场,颗粒在超声场中做激烈的机械振动,粒
子的动能增加,粒子碰撞的机会也增加,粒子之间的内聚力通常使两个粒子在碰撞后凝聚
在一起,通过不断地碰撞凝并使小颗粒变成大颗粒,易被静电吸附脱除,可有效脱除烟气中
PM2.5以下的颗粒物。末级的等离子体含有大量的高能粒子和活性物质,可氧化降解烟气中
的有机污染物,协同负载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超声波高频分散,高效脱除有机污染物。
[0095] 作为优选,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脱除装置设置在余热利用装置的前部。
[0096]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
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