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890247.3

文献号 : CN1108161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许琼文李忠轩

申请人 : 深圳普赢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包含壳体、第一电路单元、出芯单元以及电磁单元。壳体具有端口及容置空间,端口连通容置空间。第一电路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出芯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包含储芯管、笔尖套、石墨笔芯以及出芯组件。储芯管具有容腔,笔尖套设置于端口,石墨笔芯容置于储芯管,出芯组件设置于该笔尖套及储芯管之间并能控制石墨笔芯由笔尖套输出。第一电磁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包含第一磁体及第一线圈。第一磁体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线圈圈绕第一磁体并电性连接第一电路单元,石墨笔芯穿过第一通孔。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具有一端口及一容置空间,该端口连通该容置空间;

一第一电路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出芯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一储芯管、一笔尖套、一石墨笔芯以及一出芯组件,该储芯管具有一容腔,该笔尖套设置于该端口,该石墨笔芯容置于该容腔,该出芯组件设置于该笔尖套及该储芯管之间并能控制该石墨笔芯由该笔尖套输出;以及一第一电磁单元,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包含一第一磁体、一第一线圈及一辅助磁体,该第一磁体具有贯穿的一第一通孔,该第一线圈圈绕该第一磁体并电性连接该第一电路单元,该辅助磁体具有一贯孔,该辅助磁体抵靠于该第一磁体,该石墨笔芯同时穿过该贯孔与该第一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及该出芯组件分别与该第一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石墨笔芯受压时带动该出芯组件与该导电单元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包含一导电体,该导电体设置于该壳体,该出芯组件具有导电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更包含一第一导电弹性体及一第二导电弹性体,该出芯组件包含一推进管,该推进管穿套于该储芯管外并与该石墨笔芯连动,该第一导电弹性体圈套于该推进管,该第二导电弹性体接触该导电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电路单元、一第二电磁单元以及一笔迹清除组件,该第二电路单元与该第二电磁单元电性连接并分别设置于该壳体,该第二电磁单元包含一第二磁体以及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磁体具有一第二通孔,该第二线圈圈绕于该第二磁体外,该笔迹清除组件设置于该壳体相反于该端口的一端并穿入该第二通孔,且该笔迹清除组件包含可替换的一笔迹清除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压力感测组件,该压力感测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并与该第二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笔迹清除组件可朝向该压力感测组件弹性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弹性件,位于该压力感测组件与该笔迹清除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该笔迹清除组件更包含一承座以及一帽盖,该承座可位移地设置于该壳体并固定结合该第二弹性件,该笔迹清除体容置于该承座,该帽盖可对合于该承座并套覆该笔迹清除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笔身及一头盖,该头盖可拆组地设置于该笔身,该辅助磁体设置于该头盖内。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铅笔型指标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包含一尾盖,该第二电路单元、该第二电磁单元及该笔迹清除组件设置于该尾盖内。

说明书 :

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案与可产生数字笔迹的位置指示装置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按,随着数字产品的普及,触控式的电子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通过位置指示装置形成数字笔迹的运作模式也以为人所熟知。
[0003] 然而,在一些使用状况下,一些用户仍然习惯于使用实体笔墨书写于纸张上。基于此,本发明人有感于此使用模式会产生笔迹保存的不便性。且前述笔迹保存的不便性在于
当使用实体笔墨书写于纸张后想保留笔迹时,仅能通过扫描仪或拍摄影像进行存盘。也就
是说,在通过笔墨书写过后,必须通过另一道手续才能保留笔迹;甚至当不慎遗失存有实体
笔迹的纸张时也将难以复原所需笔迹或纪录,因此认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案提供一种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包含壳体、第一电路单元、出芯单元以及第一电磁单元。壳体具有端口及容置空间,端口连通容置空间。第一电路单元设置于容置空
间内。出芯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包含储芯管、笔尖套、石墨笔芯以及出芯组件,储芯管具
有容腔,笔尖套设置于端口,石墨笔芯容置于储芯管,出芯组件设置于笔尖套及储芯管之间
并能控制石墨笔芯由笔尖套输出。第一电磁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包含第一磁体及第一
线圈,第一磁体具有贯穿的第一通孔,第一线圈圈绕第一磁体并电性连接第一电路单元,石
墨笔芯穿过第一通孔。

附图说明

[0005] 图1为本发明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06]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07] 图3为图1中圈选处3的局部放大图。
[0008] 图4为图1中圈选处4的局部放大图。
[0009] 图5为图3例输出石墨笔芯的动作示意图。
[0010] 图6为图3例进行书写的动作示意图。
[0011] 图7为使用笔迹清除体的示意图。
[0012] 其中附图标记为:
[0013] 10壳体                           101笔身
[0014] 1011螺纹部                       1012第一卡合部
[0015] 102内管                          1021螺纹部
[0016] 1022第二卡合部                   1023第一挡部
[0017] 1024第二挡部                     1025第三挡部
[0018] 1026第四挡部                     103头盖
[0019] 1031套接口                       1032螺纹部
[0020] 104尾盖                          1041螺纹部
[0021] 1042穿口                         11容置空间
[0022] 12端口                           20第一电路单元
[0023] 30出芯单元                       31储芯管
[0024] 311容腔                          32笔尖套
[0025] 33石墨笔芯                       34出芯组件
[0026] 341推进管                        3411内面
[0027] 3412外面                         3413环抵部
[0028] 3414第一腔部                     3415第二腔部
[0029] 3416第一凸缘                     3417第二凸缘
[0030] 342第一弹性件                    343套筒
[0031] 3431穿套段                       3432止挡缘
[0032] 344夹管                          3441套管部
[0033] 3442爪瓣                         35导引套件
[0034] 351套部                          352压抵部
[0035] 353导引部                        354限位部
[0036] 36导电单元                       361第一导电弹性体
[0037] 362第二导电弹性体                363导电体
[0038] 40第一电磁单元                   41第一磁体
[0039] 411第一通孔                      42第一线圈
[0040] 43辅助磁体                       431贯孔
[0041] 50第二电路单元                   60第二电磁单元
[0042] 61第二磁体                       611第二通孔
[0043] 62第二线圈                       70压力感测单元
[0044] 71压力感测元件                   72第二弹性件
[0045] 80笔迹清除组件                   81承座
[0046] 811凸挡部                        82笔迹清除体
[0047] 83帽盖X轴向
[0048] Y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配合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于此,位置指示装置可以在通过石墨笔芯实体书写的同时进行电磁感应以储存数字笔迹。石墨笔
芯也可以是蜡笔,但不以此为限。
[0050] 图1绘示的自动铅笔型位置指示装置包含壳体10、第一电路单元20、出芯单元30以及第一电磁单元40。
[0051] 参阅图1至图3,壳体10具有容置空间11及连通容置空间11的端口12。第一电路单元20、出芯单元30及第一电磁单元40分别设置于容置空间11内。出芯单元30包含储芯管31、
笔尖套32、石墨笔芯33及出芯组件34。储芯管31具有容腔311,笔尖套32设置于端口12,石墨
笔芯33容置于储芯管31的容腔311,出芯组件34设置于储芯管31与笔尖套32之间控制石墨
笔芯33由笔尖套32输出以绘制真实笔迹。第一电磁单元40包含第一磁体41及第一线圈42。
第一磁体41具有第一通孔411,第一线圈42圈绕于第一磁体41并电性连接第一电路单元20,
且石墨笔芯33穿过第一通孔411。
[0052] 藉此,使用时,可以单独通过出芯单元30进行笔墨的实体书写或配合数字板使用以同时记录数字笔迹。
[0053] 当位置指示装置配合可发射电磁能量的数字板使用时,第一电路单元20与第一线圈42使位置指示装置能发射电磁能量至数字板,与接收储存数字板的天线或感应线圈发出
的电磁能量。于此,数字板发射电磁能量,而位置指示装置会将电磁场的能量储存,接着再
发射信号给数字板。当位置指示装置在进行书写工作而改变与数字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时,
位置指示装置与数字板间的磁场改变。此时,数字板便能依据磁场的变化,藉由运算而定义
位置指示装置的位置点。因此,位置指示装置在进行实体书写的同时也就能让数字板同时
产生及记录数字笔迹。
[0054] 于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壳体10为沿轴向X延伸长度的中空长条形笔型壳体但不以此为限。于此,壳体10为可拆解分离的分体型态以便于拆换内部构件,但不以此为
限。
[0055] 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电路单元2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第一电路单元20上具有震荡电路及控制组件,用以运算并定义出位置指示装置的位置。
[0056] 于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2,出芯单元30的储芯管31为沿轴向X延伸长度的空心长杆体,且储芯管31的容腔311沿轴向X贯穿储芯管31的两端。
[0057] 于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4,笔尖套32设置于壳体10内贴近端口12的一端。出芯组件34设置于笔尖套32及储芯管31之间控制石墨笔芯33由笔尖套32输出。
[0058] 继续参阅图1及图2,第一磁体41为空心柱体但不以此为限。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磁体41的第一通孔411贯穿第一磁体41于轴向X上的两端。因此,第一磁体41具有相对的外表
面及内表面,内表面系围绕界定出第一通孔411的一面。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磁体41由磁
性材质制成。而第一线圈42圈绕于第一磁体41的外表面。于此,第一线圈42的两端可以通过
两条导电线连接于第一电路单元20。
[0059] 具体地,参阅图1至图3,第一磁体41容置于容置空间11内靠近端口12的位置并穿套于笔尖套32及石墨笔芯33,使石墨笔芯33贯穿第一磁体41的第一通孔411。在此实施例
中,石墨笔芯33是位于第一磁体41的中轴位置。
[0060] 于此实施例中,参阅图1及图2,壳体10为可拆解分离的组合式壳体。于此,壳体10包含笔身101、内管102、头盖103以及尾盖104。笔身101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笔身101的第
一端外侧具有螺纹部1011,且第一端的内侧具有第一卡合部1012。具体地,笔身101的螺纹
部1011为外螺纹,第一卡合部1012为复数凸点。
[0061] 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内管102穿置并固定于笔身101的内侧。于此,内管102的一端外侧具有螺纹部1021,另一端外侧具有第二卡合部1022。内管102穿置于笔身101时,内
管102的螺纹部1021穿出笔身101的第二端,内管102的第二卡合部1022卡合固定结合于笔
身101内侧的第一卡合部1012。具体地,内管102的第二卡合部1022为对应第一卡合部1012
数量及形状的凹槽。
[0062] 继续参阅图1、图2并配合参阅图3,头盖103为漏斗型,且头盖103的一端具有套接口1031,另一端为端口12。于此,套接口1031延伸连通至端口12,且套接口1031的口径大于
端口12的口径。具体地,头盖103的套接口1031内缘具有螺纹部1032。基此,头盖103得以通
过套接口1031的螺纹部1032螺接于内管102的螺纹部1021。
[0063] 参阅图1及图2,尾盖104的一端内侧具有螺纹部1041。基此,尾盖104的螺纹部1041得以配合螺接于笔身101的螺纹部1011。
[0064] 于此,第一电路单元20固定设置于内管102的外表面。
[0065] 进一步地配合参阅图1至图3,于此实施例中,内管102的内表面依序具有第一挡部1023、第二挡部1024、第三挡部1025以及第四挡部1026。第一挡部1023、第二挡部1024、第三
挡部1025以及第四挡部1026是分别由内管102的内表面沿径向Y延伸的凸块。基此,第一挡
部1023、第二挡部1024、第三挡部1025以及第四挡部1026使得内管102的内表面成为非平面
结构而被区分为多数区段。且第一挡部1023最靠近内管102的螺纹部1021,第四挡部1026最
远离螺纹部1021。
[0066] 参阅图1至图3,于此,第一电磁单元40位于内管102的第一挡部1023与具有螺纹部1021的端部之间。第一电磁单元40的第一磁体41抵靠于第一挡部1023,第一线圈42圈绕于
第一磁体41外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单元20。
[0067] 参阅图1至图3,出芯单元30的储芯管31由内管102设置第二卡合部1022的一端穿置于内管102。而笔尖套32穿置于第一磁体41的第一通孔411内。在头盖103螺接于内管102
时,笔尖套32系靠抵于头盖103而受限于头盖103内。石墨笔芯33容置于储芯管31内并通过
笔尖套32由头盖103的端口12输出以进行实体笔墨的书写。藉此,使用者可通过笔尖套32进
行实体笔墨的书写,并在书写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电磁单元40与数字板之间的电磁感应而产
生并纪录数字笔迹。
[0068] 此外,于前述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的头盖103及尾盖104可拆分于笔身,因此在石墨笔芯33用罄时可以拆分尾盖104以进行石墨笔芯33的补充。而在石墨笔芯33发生断裂于
笔尖套32时则可以拆分头盖103以进行断裂石墨笔芯33的排除。
[0069] 进一步地,于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第一电磁单元40更包含辅助磁体43,辅助磁体43固定设置于头盖103的内侧靠近端口12处。于此,辅助磁体43的外周轮廓的形状对
应头盖103内侧的形状,且辅助磁体43的中心位置具有贯孔431以供石墨笔芯33通过。在头
盖103配合组设于内管102时,辅助磁体43的一端抵靠于端口12,另一端抵靠于笔尖套32及
第一磁体41。藉此,通过增加辅助磁体43而能集中磁场能量,提高电磁感测的精准度。
[0070] 于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3,出芯组件34包含推进管341、第一弹性件342、套筒343以及夹管344。
[0071] 参阅图3,于一实施例中,推进管341为空心管体结构,且推进管341是可沿轴向X位移地容置于内管102内并穿套于该储芯管31外且能与储芯管31连动。于此,推进管341具有
延伸连接两端的内面3411及外面3412,且推进管341的内面3411于两端之间具有环抵部
3413,推进管341的内面3411围绕的空间以环抵部3413区隔为第一腔部3414及第二腔部
3415。
[0072] 参阅图3,推进管341的外面3412具有第一凸缘3416及第二凸缘3417,第一凸缘3416位于推进管341的一端,第二凸缘3417位于推进管341的两端之间。第一凸缘3416及第
二凸缘3417的外径大于推进管341的外面3412的外径。
[0073] 参阅图3,当推进管341容置于内管102时,推进管341的第一凸缘3416位于内管102的第一挡部1023及第二挡部1024之间。推进管341的第二凸缘3417位于内管102的第二挡部
1024及第三挡部1025之间。藉此使得推进管341于内管102内沿轴向X位移的范围受到确定
的限制。
[0074] 进一步地,为便于内管102及出芯组件34的组装,内管102可以是由分离的两个构件对合所构成。藉此便于出芯组件34容置组装于内管1402内部。
[0075] 参阅图3,第一弹性件342容置于推进管341的第二腔部3415,且第一弹性件342的一端抵靠于环抵部3413。进一步地,在此实施例中,储芯管31的一端穿入推进管341的第二
腔部3415并抵靠于第三弹性342件的另一端。第一弹性件342提供储芯管31于轴向X上的弹
力。
[0076] 参阅图3,套筒343插接于推进管341的第一腔部3414。于此,套筒343具有穿套段3431及止挡缘3432。套筒343整体为两端贯穿的空心结构,且止挡缘3432的外径大于穿套段
3431的外径。于此,套筒343的穿套段3431固定于推进管341的第一腔部3414,且穿套段3431
的外表面贴靠于推进管341的第一腔部3414的内面3411,止挡缘3432位于第一腔部3414外
并抵靠于推进管341的第一凸缘3416。于一实施例中,套筒343可以是由金属材质制成的管
体结构。
[0077] 参阅图3,夹管344可沿轴向X位移地穿置于套筒343内。于此,夹管344具有套管部3441及复数爪瓣3442。套管部3441为轮廓封闭的管体结构,而复数爪瓣3442的一端连结于
套管部3441,且复数爪瓣3442之间具有切缝。藉此,当爪瓣3442处在未受力的状态时,爪瓣
3442间的切缝使得爪瓣3442彼此分离而扩张。而当爪瓣3442受力时,爪瓣3442间的切缝消
失,各爪瓣3442彼此靠近而紧缩。于此,当夹管344的爪瓣3442位置对应于套筒343内时,各
爪瓣3442被束紧而紧缩;而当爪瓣3442的位置脱离套筒343时,各爪瓣3442彼此分离而扩
张。
[0078] 于此,参阅图3,夹管344的套管部3441通过套筒343进入推进管341的第二腔部3415并插接固定于储芯管31内。且夹管344的爪瓣3442位置对应位于套筒343的穿套段3431
内。套筒343与爪瓣3442之间通过摩擦力而连结并能彼此带动。
[0079] 进一步地,细长条形结构的石墨笔芯33容置于储芯管31内并依序穿过夹管344及笔尖套32后穿出。在夹管344的爪瓣3442处于紧缩状态时,各爪瓣3442与石墨笔芯33之间具
有摩擦力而能处在稳定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在爪瓣3442间处于紧缩状态时,夹管3442的
各爪瓣3442可以夹持住石墨笔芯33以供稳定书写。如图5所示,于此,便能将石墨笔芯33贴
靠于纸张或其他书写平面上进行书写。
[0080] 而当伸出笔尖套32的石墨笔芯33使用一段时间而缩短长度而不敷使用时,使用者可以于轴向X上向端口12方向施压于储芯管31,使储芯管31带动出芯组件34将石墨笔芯33
输出。
[0081] 具体地,参阅图5,当储芯管31沿轴向X压缩第一弹性件342时,储芯管31带动夹管344朝向第一电磁单元40的方向位移,且夹管344能同时通过套筒343带动推进管341位移。
当储芯管31持续压缩第一弹性件342沿轴向X朝端口12方向位移时,储芯管31将持续带动套
筒343及推进管341沿轴向X靠近端口12位移。当套筒343被带动至止挡缘3432抵靠于第一挡
部1023时,套筒343被止挡而无法继续位移,而储芯管31则可以继续带动夹管344沿轴向X位
移,而夹管344同时带动石墨笔芯33沿轴向X位移。
[0082] 接着,在套筒343被止挡之后,夹管344继续位移使得爪瓣3442脱离穿套段3431而扩张以松释石墨笔芯33。此时,石墨笔芯33被输出,且使用者可以自由拉引石墨笔芯33伸出
笔尖套32或缩入笔尖套32。
[0083] 由此可知,当使用者施压于储芯管31,使储芯管31对第一弹性件342施以沿轴向X的力量时。储芯管31得以先带动石墨笔芯33沿轴向X位移伸出笔尖套32。而松释对储芯管31
施加的力量时,第一弹性件342弹性复位并带动储芯管31反向回复初始位置。于此同时,储
芯管31带动夹管344反向位移,夹管344反向位移的力量通过套筒343带动推进管341反向位
移。当推进管341反向位移至第一凸缘3416靠抵至内管102的第二挡部1024后,夹管344反向
位移的力量使得各爪瓣3442继续位移缩入套筒343内,使得各爪瓣3442回复至夹持石墨笔
芯33的状态。
[0084] 也就是说,当使用者连续按压、松释储芯管31时,储芯管31内的石墨笔芯33得以被持续推出供以使用,且在松释对储芯管31的施压之后,又能使石墨笔芯33得以被稳定夹持
定位。
[0085]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1、图2并配合图4,为便于按压储芯管31的操作使用,出芯单元30更包含导引套件35。导引套件35设置于尾盖104以带动导引储芯管31沿轴向X位移。
[0086] 参阅图2及图4,于此,导引套件35具有套部351、导引部353以及压抵部352。套部351为空心杆体结构且能包覆穿套于储芯管31的外周围。压抵部352由套部351面对储芯管
31的内面沿径向Y延伸,且压抵部352位于套部351远离笔尖套32的一端。藉此,导引套件35
穿套于储芯管31后能以压抵部352压抵于储芯管31的一端。而导引部353位于套部351的另
一面并沿径向Y延伸。于此,导引套件35的导引部353的外径相较于套部351的外径接近尾盖
104的内径。
[0087] 如此一来,当施力于导引套件35时,导引套件35通过压抵部352施压于储芯管31以同步带动储芯管31沿轴向X位移。而在导引套件35带动储芯管31位移的同时,导引套件35通
过导引部353而受到尾盖104的内面的导引而能限制导引套件35相对于轴向X的偏摆量,确
保导引套件35能稳定带动储芯管31沿着轴向X位移,能降低储芯管31朝向非轴向X的方向偏
摆,提高操作的稳定性。
[0088] 再进一步地,参阅图3,出芯单元30更包含导电单元36,导电单元36与第一电路单元20电性连接。在书写动作的过程中,石墨笔芯33受压而能带动出芯组件34与导电单元36
导通,藉以让第一电路单元20接收书写动作的信息。
[0089] 参阅图3,于此,导电单元36包含第一导电弹性体361、第二导电弹性体362以及导电体363。在此实施例中,出芯组件34具有导电性,且出芯组件34的导电性可以是来自于推
进管341整体具有导电性。推进管341整体具有导电性的实施态样可以是推进管341整体为
金属材质制成或是非导电材质的外表面镀金属表层,但不以此为限。
[0090] 参阅图3,第一导电弹性体361为具导电性的圈型弹簧。于此,第一导电弹性体361为金属材质的圈型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导电弹性体361穿设于推进管341的外面
3412,且第一导电弹性体361位于推进管341的第二凸缘3417及内管102的第三挡部1025之
间。藉此,推进管341得以配合第一导电弹性体361产生弹性位移。此外,第一导电弹性体361
是通过导电线或一体成形的弹簧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单元20。
[0091] 参阅图3,第二导电弹性体362为具导电性的圈型弹簧。于此,第二导电弹性体362为金属材质的圈型压缩弹簧,但不以此为限。导电体363为具有导电性的块体。于此,导电体
363可以是由金属块体、导电橡胶块或导电硅胶块,但不以此为限。
[0092] 继续参阅图3,导电体363固定于壳体10内。具体地,导电体363及第二导电弹性体362位于内管102的第三挡部1025与第四挡部1026之间。导电体363接触第二导电弹性体362
并靠近第三挡部1025,而第二导电弹性体362靠近第四挡部1026,且第二导电弹性体362通
过导电线或一体成形的弹簧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单元20。
[0093] 基此,配合参阅图6,在进行笔墨书写的动作时,书写的动作通过石墨笔芯33对笔尖套32施压,笔尖套32及石墨笔芯33将力量施加至出芯组件34。出芯组件34中夹持石墨笔
芯33的夹管344被石墨笔芯33所带动,夹管344再通过套筒343带动推进管341向远离笔尖套
32的方向位移。在推进管341继续朝向远离笔尖套32方向位移的状况下,推进管341将会接
触到导电体363,当推进管341接触至导电体363时,推进管341、导电体363以及第一电路单
元20导通构成回路。在推进管341、导电体363以及第一电路单元20导通构成回路时,就能传
递信号予第一电路单元20,数字板便能判断位置指示装置正在进行笔墨书写的工作并进而
运算产生及纪录数字笔迹。
[0094]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2及图4,更包含第二电路单元50、第二电磁单元60、压力感测单元70以及笔迹清除组件80,第二电路单元50、第二电磁单元60以及压力感测单元70分
别设置于该壳体10。第二电路单元50与第二电磁单元60电性连接,笔迹清除组件80可以清
除笔墨笔迹,或是配合第二电磁单元60清除数字笔迹。此外,笔迹清除组件80受压时将压力
施加于压力感测单元70感测笔迹清除组件80的力量则可以进一步地判断笔迹清除的压力,
藉以改变笔迹的深浅或粗细。
[0095] 参阅图1及图2,第二电路单元50设置于尾盖104内。于此,第二电路单元50是固定设置于尾盖104内的导引套件35的外表面。
[0096] 参阅图1及图4,第二电磁单元60包含第二磁体61及第二线圈62。第二磁体61为空心柱体结构并具有第二通孔611,第二线圈62圈绕于第二磁体61外并与第二电路单元50电
性连接。于此,导引套件35的外表面更具有限位部354,限位部354沿径向Y延伸,且限位部
354位于导引部353与压抵部352之间。在此,第二磁体61穿套于导引套件35的外侧并靠抵于
限位部354。
[0097] 参阅图1及图4,压力感测单元70包含压力感测元件71及第二弹性件72。压力感测元件71设置于导引套件35的压抵部352并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单元50。第二弹性件72面对
压力感测元件71设置。
[0098] 配合参阅图4,笔迹清除组件80设置于壳体10相反于端口12的一端并穿入第二通孔611,且笔迹清除组件80可朝向压力感测元件71弹性位移。于此,笔迹清除组件80包含承
座81、笔迹清除体82以及帽盖83。承座81可沿轴向X位移地容置于尾盖104内,且承座81固定
结合第二弹性件72以带动第二弹性件72同步位移。具体地,承座81是位于第二磁体61及导
引套件35内。进一步地,承座81于两端之间位置的周缘更具有凸挡部811,且尾盖104更具有
穿口1042,凸挡部811的外周轮廓大于穿口1042的轮廓,使凸挡部811被穿口1042的轮廓限
制而无法穿过穿口1042。
[0099] 继续参阅图4,当承座81位于尾盖104内时,承座81以凸挡部811为界区分为两部分,承座81的一部分与凸挡部811位于尾盖104内,另一部分穿出尾盖104。于此,承座81的凸
挡部811外周轮廓也大于导引套件35的套部351的内径轮廓,使得承座81的凸挡部811被套
部351的内径所限制而无法通过套部351。如此一来,当承座81在尾盖104内沿轴向X位移时,
承座81的位移范围受到凸挡部811的限制而能被确定。
[0100] 参阅图4,笔迹清除体82可以是橡皮擦。笔迹清除体82的局部容置于承座81内,其余部分凸出于承座81。帽盖83可以套覆于笔迹清除体82凸出于承座81的部分并与承座81对
合。
[0101] 参阅图4,于此,第二弹性件72结合于承座81的部位于在径向Y上的宽度大于接触压力感测元件71的部位。藉此达到较佳的压力阶度表现。
[0102] 据此,本实施例可以适于清除笔墨笔迹以及数字笔迹。当欲清除笔墨笔迹时,参阅图7,只要分离帽盖83使笔迹清除体82露出,便能通过笔迹清除体82抵靠于笔墨笔迹上往复
擦拭,便能清除笔墨笔迹。
[0103] 而当欲清除数字笔迹时,可以在分离帽盖83或不分离帽盖83的状态下,以露出尾盖104的笔迹清除组件80的部分抵靠于数字笔迹上往复擦拭。在笔迹清除组件80抵靠于数
字笔迹上往复擦拭的同时,笔迹清除组件80带动第二弹性件72压抵压力感测元件71,压力
感测元件71感测笔迹清除组件80所施加的压力,当压力感测元件71感测到笔迹清除组件80
所施加的压力时,通过第二电路单元50的运算便能改变数字笔迹的笔迹深浅或消除。如此
一来,通过笔迹清除组件80的使用便能提供淡化笔迹、图样或清除笔迹、图样的艺术表现。
[0104]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
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