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575729.4

文献号 : CN110856680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志贺一之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固定结构(40)具有面向内的座椅(22)、前侧座椅(42)以及固定构件(44)。面向内的座椅(22)固定至地板部,使得乘员(PA)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前侧座椅(42)具有座垫(46)和支撑构件(52),并且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布置在地板部(14)处,乘员(PA)坐在所述座垫(46)上,而且后轮(36)沿车辆纵向方向能够接触座垫(46)。支撑构件(52)支撑座垫(46),使得座垫(46)能够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旋转。固定构件(44)在使后轮(36)接触前侧座椅(42)的状态下将轮椅(30)固定至地板部(14)。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包括:

固定座椅,其固定至地板部,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

活动座椅,其具有座垫和支撑构件,乘员坐在所述座垫上,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座垫,使得所述座垫能够朝向所述固定座椅旋转,所述活动座椅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椅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或后侧中的至少一处布置在所述地板部处,并且轮椅的轮子能够沿车辆纵向方向接触所述座垫;以及固定构件,其在使所述轮子接触所述活动座椅的状态下将所述轮椅固定至所述地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活动座椅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椅布置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并且使所述轮子从车辆前侧接触所述活动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活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其从后表面侧支撑所述乘员;以及

连接构件,其将所述座垫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使得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能够旋转,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座垫,使得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座垫相对于所述地板部能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空腔部和接触构件设置在所述座垫处,所述接触构件能够容纳在所述空腔部中,并且使所述接触构件在从所述空腔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地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沟槽部形成在所述座垫中,所述轮子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能够插入所述沟槽部中并且能够从所述沟槽部退出。

说明书 :

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7-148445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车辆,其中通过将乘员座椅的座垫向上翻并移动来形成用于放置轮椅的轮椅放置区域。
[0003] 存在具有固定座椅的车辆,其中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在这样的车辆中,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的结构,使座垫向上弹起并且确保用于放置轮椅的空间部。
[0004] 在此,在轮椅放置在地板部上以便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情况下,由于轮椅的整个长度比座垫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长,所以轮椅限制了乘员沿车辆纵向方向的移动。
[0005] 而且,在轮椅放置在地板部上以便脸朝着车辆纵向方向的情况下,由于在轮椅与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之间什么都没有,所以存在轮椅的轮子接触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的可能性。即,在具有固定至地板部的固定座椅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结构中,存在使轮椅中的乘员乘坐车辆,同时也考虑了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其中,在具有固定至地板部的固定座椅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结构中,轮椅中的乘员能够乘坐车辆,同时也考虑了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
[0007] 涉及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具有:固定座椅,其固定至地板部,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活动座椅,其具有座垫和支撑构件,乘员坐在所述座垫上,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座垫,使得所述座垫能够朝向所述固定座椅旋转,所述活动座椅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椅在车辆纵向方向前侧或后侧中的至少一处布置在所述地板部处,并且轮椅的轮子能够沿车辆纵向方向接触所述座垫;以及固定构件,其在使所述轮子接触所述活动座椅的状态下将所述轮椅固定至所述地板部。
[0008] 在涉及第一方案的车辆中,座垫朝向固定座椅旋转。由此,能够放置轮椅的空间部形成在相对于固定座椅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处。在此,由于使轮椅的轮子沿车辆纵向方向接触座垫,所以轮椅中的乘员处于脸朝着车辆向前方向或车辆向后方向的状态。而且,在使轮子接触活动座椅的状态下,轮椅被固定构件固定至地板部。
[0009] 在该车辆中,由于轮椅放置在地板部上以便脸朝着车辆纵向方向,所以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在车辆纵向方向上的移动很难被轮椅限制。而且,在该车辆中,由于活动座椅存在于轮椅与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之间,所以轮椅的轮子很难接触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即,获得了如下的车辆:在具有固定至地板部的固定座椅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结构中,轮椅中的乘员能够乘车,同时考虑了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
[0010] 涉及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的所述活动座椅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椅布置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前侧,并且使所述轮子从车辆前侧接触所述活动座椅。
[0011] 在涉及第二方案的车辆中,轮椅布置在车辆纵向方向的前侧。而且,使轮椅的轮子从车辆前侧接触活动座椅。由此,轮椅中的乘员处于在车辆前部脸朝着车辆向前方向的状态,并且能够看到车辆的前进方向上的景色。因此,轮椅中的乘员能够在车辆内舒适地消磨时光。
[0012] 涉及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的所述活动座椅包括:座椅靠背,其从后表面侧支撑所述乘员;以及连接构件,其将所述座垫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使得在所述车辆纵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垫能够旋转,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座垫,使得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座垫相对于所述地板部能够旋转。
[0013] 在涉及第三方案的本发明的车辆中,座垫由支撑构件支撑,以便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地板部能够旋转。而且,座椅靠背由连接构件连接至座垫。在此,由于座椅靠背在车辆纵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座垫旋转,所以座椅靠背进入折叠状态并且变为与座垫一体化。而且,由于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座垫相对于地板部旋转,所以座垫和座椅靠背朝向固定座椅一体地旋转。
[0014] 随后,在已经使座垫和座椅靠背一体化的状态下,使轮椅的轮子接触座垫。以这种方式,来自轮椅的轮子的推力被施加至一体化的座垫和座椅靠背。因此,相比于来自轮椅的轮子的推力仅由座垫抵抗的结构,能够增加相对于来自轮椅的轮子的推力的屈服强度。
[0015] 空腔部和接触构件设置在涉及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所述座垫处,所述接触构件能够容纳在所述空腔部中,并且使所述接触构件在从所述空腔部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接触所述地板部。
[0016] 在涉及第四方案的车辆中,从空腔部朝向外侧突出的接触构件接触地板部。由此,除了支撑构件以外,接触构件也支撑座垫,并且因此能够稳定座垫的支撑状态。而且,当座垫朝向固定座椅旋转时,接触构件容纳在空腔部中。因此,接触构件不接触轮椅的轮子,并且因此接触构件不影响轮椅的放置。即,轮椅的放置不受影响,并且能够稳定座垫的支撑状态。
[0017] 沟槽部形成在涉及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的所述座垫中,所述轮子沿所述车辆纵向方向能够插入所述沟槽部中并且能够从所述沟槽部退出。
[0018] 在涉及第五方案的车辆中,使轮椅的轮子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入到沟槽部中。而且,由于使轮子接触沟槽部,所以限制了轮子沿车辆横向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车辆行驶时,轮椅沿车辆横向方向的位置偏离。
[0019]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在具有固定至地板部的固定座椅使得就坐的乘员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结构中,轮椅中的乘员能够乘车,同时也考虑了就坐在固定座椅中的乘员。

附图说明

[0020] 将基于接下来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21] 图1为示出涉及本实施例的客车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0022]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前侧座椅已经被旋转并且轮椅已经被放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3] 图3为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1所示的面向内的座椅以及前侧座椅的平面图;
[0024] 图4为图1所示的前侧座椅的立体图;
[0025] 图5为图4所示的座垫的仰视图;
[0026] 图6为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4所示的座垫已经被旋转并锁定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7] 图7为以放大的方式示出图6所示的锁定部的结构的竖直截面图;
[0028] 图8为示出图2所示的面向内的座椅、前侧座椅以及轮椅的平面图;
[0029] 图9为逐步地示出图4所示的座椅靠背的旋转和座垫的旋转的工序图;
[0030] 图10为逐步地示出图4所示的座椅靠背和座垫被旋转,并且使轮椅的轮子接触衬垫的状态的工序图;以及
[0031] 图11为示出涉及本实施例的变型例的客车的后侧座椅已经被旋转,并且轮椅已经被放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描述用作本实施例的车辆的示例的客车10。在各个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前”(FR)指示客车10的车辆向前方向(前进方向),箭头“上”(UP)指示客车10的车辆向上方向,箭头“内”(IN)指示客车10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而箭头“外”(OUT)指示客车10的车辆横向方向外侧。在下文中,当仅通过使用纵向、竖直以及左右方向给出描述时,除非另有指示,否则当脸朝着前进方向时,它们指的是车辆纵向方向的纵向、车辆竖直方向的竖直以及车辆横向方向的左右。
[0033] [总体结构]
[0034] 客车10作为其主要部分具有面向内的座椅22和用于固定轮椅30(参见图2)的固定结构40。而且,客车10具有车身12和地板部14,以及设置在地板部14处的驾驶员座椅16、多个面向前的座椅18和后部座椅24。车身12构成为包括构成车辆左侧部的左侧壁26,以及构成车辆右侧部的右侧壁28。左侧壁26和右侧壁28在车辆竖直方向上直立并且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入口13形成在左侧壁26的车辆前侧。出口15形成在左侧壁26的车辆后侧。
[0035] 当从车辆竖直方向观看时,地板部14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所述矩形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是长的。驾驶员的座椅16布置在地板部14的前右侧。后部座椅24在地板部14的后端部处在地板部14上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作为示例,在客车10中设置五个面向前的座椅18。五个面向前的座椅18沿着右侧壁28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布置在地板部14上并且布置在驾驶员座椅16与后部座椅24之间。
[0036] 面向内的座椅22为固定座椅的示例,并且固定至地板部14。面向内的座椅22布置为与前侧空间部17沿车辆纵向方向间隔长度L1,所述前侧空间部17在地板部14处沿车辆横向方向面向入口13。而且,面向内的座椅22在车辆纵向方向上沿着左侧壁26延伸至出口15附近。作为示例,面向内的座椅22沿车辆纵向被分割成四个座椅。
[0037] 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参见图2)看着面向前的座椅18。换言之,面向内的座椅22固定至地板部14,使得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而且,面向内的座椅22具有座椅部22A和靠背部22B,乘员PA坐在座椅部22A上,靠背部22B从座椅部22A的车辆横向方向左侧端部直立并且支撑乘员PA。
[0038] 车辆地板14的前侧空间部17与面向内的座椅22之间的空间部被称为轮椅乘车空间K。轮椅乘车空间K的尺寸为使得稍后描述的轮椅30(参见图2)能够沿着车辆纵向方向放置在轮椅乘车空间K中的尺寸。具体地,作为示例,使轮椅乘车空间K沿车辆纵向方向的尺寸(长度)为对应于面向内的座椅22的大约三个部分(三个座椅)的尺寸(长度)。而且,作为示例,使轮椅乘车空间K沿车辆横向方向的尺寸(长度)大于座椅部22A沿车辆横向方向的尺寸(长度)。而且,作为示例,使轮椅乘车空间K沿车辆竖直方向的尺寸(高度)与面向内的座椅22沿车辆竖直方向的尺寸(长度)大约相同。
[0039] <轮椅>
[0040] 作为示例,图2所示的轮椅30构成为包括主体框架32,用作轮子的示例的前轮34、后轮36,以及未图示的座椅构件,乘员PB坐在座椅构件上。
[0041] 主体框架32构成为包括下框架32A和倾斜框架32B。下框架32A在轮椅30的竖直方向下部并且在轮椅30的车辆横向方向两侧端部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突出销33(参见图8)设置在下框架32A的部分处,所述突出销33为实心圆柱并且朝向车辆上侧突出。倾斜框架32B从下框架32A的后端部以向上的倾斜延伸。手柄部32C形成在倾斜框架32B的上部,所述手柄部32C为当从车辆横向方向观看时以L形弯曲的区域。当乘员PB以外的未示出的助手操作轮椅30时,手柄部32C被助手握住。
[0042] 前轮34设置在主体框架32的前下部,以便在车辆横向方向为其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能够旋转。后轮36设置在主体框架32的后下部,以便在车辆横向方向为其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能够旋转。后轮36的直径大于前轮34的直径。注意到的是,对应于后轮36的直径的长度为L2。
[0043] [主结构]
[0044] 接下来描述固定结构40。
[0045] 图2所示的固定结构40具有前侧座椅42和固定构件44,所述前侧座椅42用作活动座椅的示例。
[0046] <前侧座椅>
[0047] 如图3所示,作为示例,前侧座椅42布置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车辆纵向方向前侧的地板部14上。后轮36(参见图2)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沿车辆纵向方向能够接触前侧座椅42。注意到的是,前侧座椅42布置为沿车辆纵向方向与面向内的座椅22间隔长度L3,以便能够被收起。
[0048] 作为示例,图4所示的前侧座椅42具有座垫46、座椅靠背48、支撑构件52、连接构件54以及锁定部55(参见图6)。从图4省略了锁定部55的图示。注意到的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座垫46和座椅靠背48被展开使得乘员PA(参见图1)能够坐在其中的状态被称为前侧座椅42的展开状态。而且,座垫46被收起(折叠)以便能够接触后轮36的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被称为前侧座椅42的收起状态。前侧座椅42的展开状态示出在图4中。
[0049] (座垫)
[0050] 作为示例,座垫4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当从车辆竖直方向观看时,在前侧座椅42的展开状态下,所述座垫46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并且所述座垫46的厚度方向为车辆竖直方向。座垫46构成前侧座椅42的座面部。乘员PA(参见图2)坐在座垫46上。
[0051] 而且,作为示例,座垫46具有周壁部56、底壁59(参见图5)以及衬垫部58,所述周壁部56定形为角管并且当从车辆竖直方向观看时构成外周部,所述底壁59覆盖周壁部56的车辆竖直方向下端,所述衬垫部58设置在周壁部56的内侧。作为示例,周壁部56和底壁59由不锈钢形成。作为示例,衬垫部58由聚氨酯泡沫和织物构成。
[0052] 周壁部56具有两个侧壁56A和两个侧壁56B,所述两个侧壁56A沿车辆纵向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形成为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板状,所述两个侧壁56B沿车辆横向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形成为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板状。圆形的并且沿车辆横向方向穿过的未示出的通孔在比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车辆后侧的区域处形成在两个侧壁56B中。稍后描述的支撑轴86插入穿过这些通孔。
[0053] 如图6所示,用于将座垫46锁定在展开状态或收起状态的通孔57A和通孔57B形成在布置在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侧壁56B中。使通孔57A和通孔57B为相同的圆形并且具有相同的直径。通孔57A和通孔57B布置为围绕插入穿过有支撑轴86的通孔沿该通孔的周向彼此偏离90°(通孔57A和通孔57B布置为如果旋转90°则重叠)。
[0054] 图5示出了从车辆竖直方向下侧观看处于展开状态的座垫46的状态。作为示例,空腔部62、接触构件64以及操作部69设置在座垫46处。而且,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形成在座垫46中。换言之,空腔部62和接触构件64设置在底壁59处。而且,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形成在底壁59中。
[0055] 作为示例,空腔部62为在比底壁59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底壁59的前侧部处朝向车辆上侧凹入的区域。作为示例,空腔部62形成为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朝向车辆横向方向两个外侧凹入的未示出的凹部形成在内壁62A处,所述内壁62A在比空腔部62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前侧处沿车辆横向方向彼此面对。
[0056] 接触构件64由板构件构成,所述板构件具有能够容纳在空腔部62内的尺寸。具体地,使接触构件64的外形当从厚度方向观看时为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作为实心圆柱并且朝向车辆横向方向两个外侧突出的两个轴部67形成在接触构件64的车辆横向方向两个侧表面处。由于两个轴部插入空腔部62的未示出的凹部以便能够在其旋转轴线方向为车辆横向方向的情况下旋转,所以接触构件64相对于底壁59旋转。
[0057] 在接触构件64容纳在空腔部62中的状态下,接触构件64的车辆后侧处的侧表面64A,作为示例,为沿着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平坦表面。当接触构件64围绕轴部67旋转时,侧表面64比空腔部62更靠外侧(车辆下侧)突出。而且,侧表面64A在从空腔部62朝向外侧突出的状态下接触地板部14(参见图1)的顶表面。
[0058] 操作部69在面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处的轴部67的区域处设置在座垫46处。操作部69由于未示出的按钮的操作而构成为允许轴部67的旋转或者抑制轴部67的旋转。换言之,在使接触构件64的一部分从空腔部62朝向车辆下侧突出的情况下,以及在接触构件64容纳在空腔部62内的状态下,由操作部69限制轴部67的旋转。而且,由于操作操作部69的未示出的按钮,允许轴部67的旋转。
[0059] 作为示例,沟槽部65在底壁59处的在比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后侧的区域以及在比车辆横向方向中心更靠内侧的区域,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而且,沟槽部65为朝向车辆上侧凹入的区域。沟槽部65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比后轮36(参见图2)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长。即,后轮36沿车辆纵向方向进入沟槽部65和从沟槽部65离开(插入与退出)是可能的。而且,作为示例,使沟槽部65的车辆纵向方向长度为前述长度L2(参见图2)的大约三分之一。
[0060] 作为示例,沟槽部66在底壁59处的在比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后侧的区域以及在比车辆横向方向中心更靠外侧的区域,沿车辆纵向方向延伸。而且,沟槽部66为朝向车辆上侧凹入的区域。沟槽部66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以及车辆纵向方向长度与沟槽部65的长度相同。即,后轮36沿车辆纵向方向进入沟槽部66和从沟槽部66离开是可能的。
[0061] 对应于沟槽部65与沟槽部66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的长度L4与对应于两个后轮36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的长度大约相同。在前侧座椅42的收起状态下,沟槽部65与沟槽部66能够沿车辆纵向方向接触后轮36。
[0062] (座椅靠背)
[0063] 作为示例,图4所示的座椅靠背48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当从车辆横向方向观看时,在前侧座椅42的展开状态下,所述座椅靠背48的外形为大致四边形,并且所述座椅靠背48的厚度方向为车辆横向方向。座椅靠背48构成前侧座椅42的靠背部。座椅靠背48从后表面侧支撑乘员PA(参见图2)。
[0064] 而且,作为示例,座椅靠背48具有周壁部72以及衬垫部74,所述周壁部72定形为角管并且当从车辆横向方向观看时构成外周部,所述衬垫部74设置在周壁部72的内侧。作为示例,周壁部72由不锈钢形成。作为示例,衬垫部74由聚氨酯泡沫和织物构成。
[0065] 周壁部72具有两个侧壁72A和两个侧壁72B,所述两个侧壁72A沿车辆纵向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形成为沿着车辆竖直方向延伸的板状,所述两个侧壁72B沿车辆竖直方向彼此面对并且形成为沿着车辆纵向方向延伸的板状。分别为圆形的并且沿车辆纵向方向穿过的未示出的通孔在比车辆竖直方向中心更靠下侧的区域处形成在两个侧壁72A中。稍后描述的连接杆94插入穿过这些通孔。
[0066] (支撑构件)
[0067] 作为示例,图4所示的支撑构件52具有单个的底板82、两个侧板84以及单个的支撑轴86。通过使用未示出的螺钉并且以车辆竖直方向为底板82的板厚度方向,将底板82固定至地板部14(参见图1)。底板82的外形为当从车辆竖直方向观看时在车辆横向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底板82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比座垫46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长。
[0068] 两个侧板84在底板82的车辆横向方向两端部处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竖立。对应于两个侧板84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的长度比座垫46的车辆横向方向长度长。而且,作为示例,当从车辆横向方向观看时,两个侧板84的外形为等腰梯形。而且,圆形的并且沿车辆横向方向穿过的通孔84A形成在两个侧板84的上部中。圆形的并且沿车辆横向方向穿过的通孔84B在通孔84A的下侧处形成在两个侧板84中。通孔84B的直径小于通孔84A的直径。通孔84B形成为当座垫46旋转时沿车辆横向方向与通孔57A和通孔57B(参见图6)中的一个连通。
[0069] 支撑轴86形成为实心圆柱形状。支撑轴86的轴向方向长度比对应于两个侧板84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的长度长。而且,在车辆横向方向为轴向方向的情况下,支撑轴86插入穿过两个侧壁56B的未示出的通孔和两个侧壁84的通孔84A。在插入穿过的状态下,未示出的拉出防止构件设置在支撑轴86的轴向方向两端部。由此,支撑轴86由两个侧板84支撑。而且,座垫46能够围绕支撑轴86沿支撑轴86的圆周方向旋转(枢转)。换言之,支撑构件52支撑座垫46,使得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情况下座垫46能够相对于地板部14(参见图1)旋转。而且,支撑构件52支撑座垫46,使得座垫46能够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参见图1)旋转。
[0070] (连接构件)
[0071] 作为示例,连接构件54具有两个侧板92和单个的连接杆94。
[0072] 作为示例,当从作为两个侧板92的厚度方向的车辆纵向方向观看时,两个侧板92的外形为L形。具体地,侧板92具有水平部92A和竖直部92B,所述水平部92A沿车辆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竖直部92B从水平部92A的车辆横向方向外侧端部朝向车辆上侧延伸。通过使用未示出的螺钉,两个水平部92A各自固定至两个侧壁56A的车辆横向方向外侧部。圆形的并且沿车辆纵向方向穿过侧板92的通孔92C形成在竖直部92B的上部中。
[0073] 连接杆94形成为实心圆柱状。连接杆94的轴向方向长度比对应于两个侧板92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的长度长。在车辆纵向方向为连接杆94的轴向方向的情况下,连接杆94插入穿过通孔92C和侧壁72A的未示出的通孔。在该插入穿过状态下,未示出的拉出防止构件设置在连接杆94的轴向方向两端部。由此,连接杆94由两个侧板92支撑。而且,座椅靠背48能够围绕连接杆94沿连接杆94的圆周方向旋转(枢转)。换言之,连接构件54将座垫46与座椅靠背48连接,使得在车辆纵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座椅靠背48能够相对于座垫46旋转。
[0074] (锁定部)
[0075] 如图6所示,锁定部55设置在处于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侧板84处,以便沿车辆横向方向与通孔84B重叠。
[0076] 如图7所示,作为示例,锁定部55具有支撑立柱102、操作杆104、作为推进构件的盘簧108以及锁定销109。支撑立柱102固定至处于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的侧板84,并且在其轴向方向为车辆横向方向的情况下延伸。沿车辆纵向方向穿过的未示出的通孔形成在支撑立柱102中。操作杆104具有连杆部105和操作部106,所述连杆部105在一个方向上是长的,所述操作部106为立柱状并且设置在连杆部105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处。
[0077] 与支撑立柱102的通孔连通的通孔105A形成在连杆部105的长度方向中心部中。而且,长孔105B形成在连杆部105的沿长度方向与操作部106侧相反的那侧。连杆部105的中心部由插入穿过通孔105A和支撑立柱102的通孔的连接销107连接至支撑立柱102。换言之,操作杆104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能够围绕连接销107沿车辆横向方向摇摆。在车辆横向方向为盘簧108的弹性变形的方向的情况下,盘簧108介于侧板84与连杆部105的操作部106侧区域之间。
[0078] 锁定销109具有主体部109A和突出部109B,所述主体部109A定形为实心圆柱并且所述主体部109A的轴向方向为车辆横向方向,所述突出部109B定形为实心圆柱并且从主体部109A的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端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方向外侧突出。作为示例,在前侧座椅42的收起状态下主体部109A插入穿过通孔57B和通孔84B。突出部109B插入穿过长孔105B。
在此,在操作部106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盘簧108被压缩,并且主体部109A从通孔57B出来。另一方面,在操作部106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盘簧108伸展,并且主体部109A插入穿过通孔57B。注意到的是,在前侧座椅42(参见图4)的展开状态下,主体部109A插入穿过通孔57A(参见图6)和通孔84B。以这种方式,在收起状态下以及在展开状态下,锁定部55相对于侧板84锁定前侧座椅42。
[0079] <固定构件>
[0080] 图8所示的两个固定构件44中的每个具有带部112、安装部114以及钩部116。作为示例,固定构件44相对于处于接触前侧座椅42的状态的轮椅30各自布置在车辆横向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注意到的是,带部112和钩部116能够在前侧座椅42的展开状态下收起在前侧座椅42的下侧。
[0081] 带部112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长的矩形板的形状,并且在这一个方向上是柔性的。安装部114由设置在带部112的一个端部的环构件114A和板状的安装五金件114B构成。安装五金件114B邻接侧板84,并且通过未示出的螺钉安装至地板部14。环构件114A的位置能够相对于安装五金件114B改变。作为示例,钩部116由S形的钩构件构成。钩部116的一部分附接至带部112的另一个端部。而且,钩部116抓住轮椅30的突出销33。
[0082] 在此,在使后轮36接触前侧座椅42的状态下,两个固定构件44的带部112朝向突出销33伸展,并且使钩部116抓住突出销33。由此,固定构件44将轮椅30固定至地板部14。
[0083] [作用及效果]
[0084]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固定结构40的作用及效果。注意到的是,假定轮椅30(参见图2)与乘员PB一起在图1所示的客车10的地板部14上移动。
[0085] 在图7所示的固定结构40处,在前侧座椅42的状态从展开状态改变至收起状态的情况下操作锁定部55。具体地,由于操作部106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移动,盘簧108被压缩,并且主体部109A从通孔57B出来。由此,座垫46变为能够旋转。
[0086] 如图9所示,在固定结构40处,由于座椅靠背48围绕连接杆94朝向车辆横向方向内侧旋转(枢转),座椅靠背48被设定在其接触座垫46的折叠状态。注意到的是,从图9省略了锁定部55的图示。
[0087] 接下来,处于折叠状态(一体的)的座垫46和座椅靠背48围绕支撑轴86朝向车辆后侧旋转(枢转)。此时,由于对操作部69(参见图5)进行操作,接触构件64容纳在空腔部62内。随后,在座垫46沿着车辆竖直方向直立的状态下,由于主体部109A(参见图7)插入穿过通孔
57B(参见图7),座垫46被锁定(保持)。以这种方式,轮椅乘车空间K形成在处于收起状态的前侧座椅42的车辆前侧。沟槽部65与沟槽部66处于布置为面向轮椅乘车空间K的状态。
[0088] 如图10所示,在前侧座椅42的收起状态下,前侧座椅42布置为邻接面向内的座椅22。随后,轮椅30相对于前侧座椅42从车辆前侧移动。此时,使后轮36接触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参见图9),同时插入其中。
[0089] 在图8所示的后轮36与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参见图9)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带部112伸展,并且使钩部116抓住突出销33。轮椅30由于带部112被施加的张力而被朝向前侧座椅42推动。以这种方式,轮椅30相对于地板部14固定。
[0090] 如上所述,在固定构件40中,座垫46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旋转。由此,能够放置轮椅30的轮椅乘车空间K(参见图9)形成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前侧。
[0091] 如图2所示,由于使后轮36沿车辆纵向方向接触座垫46,乘员PB处于脸朝着车辆向前方向的状态。而且,在使后轮36接触前侧座椅42的状态下,通过固定构件44将轮椅30固定至地板部14。在此,在客车10中,轮椅30放置在地板部14上以便脸朝着车辆纵向方向。因此,相比于轮椅30放置为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情况,轮椅30与面向前的座椅18(参见图1)之间的沿车辆横向方向的间隔是宽的。由此,轮椅30很难限制乘员PA沿车辆纵向方向的移动。
[0092] 而且,在客车10中,前侧座椅42存在于轮椅30与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之间。因此,后轮36很难接触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前端侧的乘员PA。即,在具有固定至地板部14使得就坐的乘员PA的脸朝着车辆横向方向的面向内的座椅22的客车10中,轮椅30中的乘员PB能够到客车10上乘车,同时也考虑了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
[0093] 在固定结构40处,轮椅30布置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车辆前侧。而且,使后轮36从车辆前侧朝向车辆后侧接触前侧座椅42。由此,轮椅30中的乘员PB处于在车辆前部处脸朝着车辆向前方向的状态,并且能够看到客车10的前进方向上的景色。因此,轮椅30中的乘员PB能够在客车10内舒适地消磨时光。
[0094] 而且,在固定结构40处,座垫46由支撑构件52支撑,以便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地板部14能够旋转。而且,座椅靠背48通过连接构件54而连接至座垫46。在此,由于座椅靠背48在车辆纵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座垫46旋转,所以座椅靠背48被设定在折叠状态并且与座垫46是一体的。而且,由于座垫46在车辆横向方向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情况下相对于地板部14旋转,所以座垫46与座椅靠背48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一体地旋转。
[0095] 在使座垫46与座椅靠背48为一体的状态下,使后轮36接触座垫46。以这种方式,来自后轮36的推力被施加至一体的座垫46与座椅靠背48。因此,相比于来自后轮36的推力仅由座垫46抵抗的结构,能够增加相对于来自后轮36的推力的屈服强度。
[0096] 另外,在图9所示的固定结构40处,在前侧座椅42被设定为展开状态的情况下,使从空腔部62朝向外侧突出的接触构件64接触地板部14。由此,除了支撑构件52以外,接触构件64也支撑座垫46,并且因此能够稳定座垫46的支撑状态。而且,当座垫46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旋转时,接触构件64容纳在空腔部62中。因此,接触构件64不接触后轮36(参见图2),并且因此接触构件64不影响轮椅30的放置。即,轮椅30的放置不受影响,并且能够稳定座垫46的支撑状态。
[0097] 而且,在固定结构40中,使后轮36(参见图2)沿着车辆纵向方向进入到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中。由于使后轮36接触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所以限制了后轮36沿车辆横向方向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客车10行驶时,轮椅30(参见图2)沿车辆横向方向的位置偏离。
[0098] 而且,在折叠状态(收起状态)下以及在展开状态下锁定前侧座椅42的锁定部55(参见图6)设置在图2所示的固定结构处。由此,在收起状态下,前侧座椅42很难沿车辆纵向方向摇摆,并且因此能够抑制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前端侧的乘员PA感到不适。
[0099] 另外,在固定结构40处,支撑构件52旋转地支撑比座垫46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更靠车辆后侧的区域。由此,相比于对座垫46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进行支撑的结构,处于收起状态的前侧座椅42能够被设定为靠近面向内的座椅22。因此,能够防止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与前侧座椅42之间形成浪费的空间。
[0100] 当轮椅30中的乘员PB要离开客车10时,钩部116从突出销33(参见图8)脱离,并且后轮36从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参见图5)朝向车辆前侧退出。由此,轮椅30和乘员PB能够离开客车10。
[0101] 接下来,在前侧座椅42的状态被设定为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由于锁定部55的操作部106(参见图7)向车辆横向方向外侧移动,所以主体部109A从通孔57B(参见图7)出来。由此,座垫46和座椅靠背48变为能够旋转。随后,座垫46和座椅靠背48围绕支撑轴86(参见图4)朝向车辆前侧旋转(枢转)。此时,由于对操作部69(参见图5)进行操作,所以使接触构件
64(参见图5)从空腔部62(参见图5)的内部向外侧突出,并且接触地板部14。
[0102] 在座垫46沿着车辆纵向方向以及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情况下,由于主体部109A(参见图7)插入穿过通孔57B(参见图7),所以座垫46被锁定(保持)。随后,由于座椅靠背48围绕连接杆94(参见图4)朝向车辆上侧旋转(枢转),所以前侧座椅42的状态被设定为展开状态。在该展开状态下,另一个乘员PA能够就坐在前侧座椅42中。
[0103] 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0104] <变型例>
[0105] 图11示出了用作车辆的示例的客车110。客车110具有面向内的座椅22以及用于固定轮椅30的固定结构120。而且,客车110为如下的结构:在前述的客车10(参见图1)中,面向内的座椅22被设定为接近入口13侧,并且轮椅乘车空间K相对于面向内的座椅22被设定在车辆纵向方向的后侧(设定为比出口15更靠前侧)。注意到的是,在客车110中,除了面向内的座椅22和轮椅乘车空间K以外的结构与客车10类似。
[0106] 固定结构120具有用作活动座椅的示例的后侧座椅122,以及固定构件44。后侧座椅122由与前侧座椅42(参见图2)相同类型的构件构成,但是相对于各构件构成为跨过面向内的座椅22而与前侧座椅42对称这点是不同的。即,后侧座椅122在相对于面向内的座椅22的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布置在地板部14处。而且,折叠的座垫46和座椅靠背48朝向面向内的座椅22侧(车辆前侧)旋转,并且设定为收起状态。固定构件44从邻接地板部14的支撑构件52的区域朝向车辆后侧伸展。
[0107] 使轮椅30的后轮36从车辆后侧朝向车辆前侧接触处于收起状态的后侧座椅122。随后,由固定构件44将轮椅30固定至地板部14。就坐在轮椅30中的乘员PB处于面向车辆后侧的状态。以这种方式,即使在轮椅30在面向内的座椅22的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固定至地板部14的情况下,轮椅30中的乘员PB能够乘车,同时也考虑了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
[0108] <其他变型例>
[0109] 客车10与客车110并不限于出口15形成在车辆后侧的结构,并且可以是出口形成在左侧壁26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部处的车辆。而且,中心部处的该出口也可以用作入口。在客车10与客车110处,入口13也可以用作出口。
[0110] 在面向内的座椅22布置在右侧壁28侧的情况下,固定结构40与固定结构120可以设置在右侧壁28侧。而且,可以存在如下的结构:固定结构40与固定结构120设置在左侧壁26以便不妨碍座椅靠背48与座垫46的旋转,并且去除连接构件54,而且在由支撑构件52支撑的同时只有座垫46旋转。而且,可以去除座椅靠背48,并且乘员PA可以将左侧壁26用作座椅靠背。
[0111] 空腔部62和接触构件64不必要设置在固定结构40和固定结构120的座垫46处。例如,在座垫46的车辆纵向方向中心部由具有大直径的支撑轴支撑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接触构件64,座垫46的支撑也是可能的。而且,在该结构中,由于座垫46被锁定部55锁定(座垫46的旋转被限制),所以能够维持支撑状态。
[0112] 固定构件44不限于具有带部112、安装部114以及钩部116的结构。例如,固定构件44可以为如下的结构:使带部112为杆构件,安装部114由铰链部构成,并且钩部116设置在杆构件的一端。在该结构中,由于铰链部旋转,所以钩部116变为能够移动,并且使钩部116抓住突出销33。固定构件44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多个。
[0113] 支撑构件52的数量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而且,支撑构件52支撑座垫46所处的区域不限于座垫46的车辆纵向方向后侧处的区域,并且在相对于放置轮椅30的轮椅乘车空间K存在余地的情况下可以是中心附近的区域。
[0114] 连接构件54的数量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而且,连接构件54不限于用作旋转中心的连接杆94设置在座椅靠背48处的结构,并且可以是作为旋转中心的铰链部布置在座垫46与座椅靠背48之间的结构。或者,可以存在作为旋转中心的连接杆94设置在座垫46处的结构。
[0115] 接触构件64不限于容纳在空腔部62中的结构。即,如果接触构件64没有妨碍轮椅30的放置,则可以存在如下的结构:空腔部62不设置在座垫46处,并且在接触构件64从座垫
46突出的情况下前侧座椅42像原来一样被设定在收起状态。而且,像原来一样从座垫46突出的接触构件64可以被用作限制后轮36沿车辆竖直方向移动的限制构件。而且,接触构件
64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并且可以是多个。另外,接触构件64的形状不限于具有平坦表面的板的形状,并且可以是具有曲面的形状。
[0116] 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不需要形成在座垫46的底壁59中。而且,沟槽部不限于从底壁59朝向座垫46的内侧凹入的结构,并且可以是通过从底壁59朝向座垫46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的区域。
[0117] 面向内的座椅22不限于被分割成四个座椅,并且可以被分割成两个座椅、三个座椅或者五个座椅或者更多座椅。而且,可以使面向内的座椅22为没有沿车辆纵向方向分割的长椅。
[0118] 处于收起状态的前侧座椅42或后侧座椅122可以被用作就坐在面向内的座椅22中的乘员PA的扶手构件。
[0119] 轮椅乘车空间K的尺寸不限于对应于面向内的座椅22的大约三个部分的尺寸,并且可以被设定为不同于三个部分的尺寸。
[0120] 沟槽部65和沟槽部66的各个长度方向长度不限于(L2)/3,并且可以是另外的长度。
[0121] 作为抑制轮椅30的乘员PB的抑制构件,例如,具有舌片的外带可以设置在左侧壁26的车辆内侧,并且也可以使用将舌片保持在与座垫46相邻设置的带扣部中的抑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