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766360.5

文献号 : CN110857080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本间信孝西田爱吉田和弘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槌屋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的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树脂制窗(1)具备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并且在其延伸方向上形成有曲面部(111)的板状的树脂玻璃(11)、沿着树脂玻璃(11)的形状配置并且具有在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除雾线(13)的薄膜(12)。在从树脂玻璃(11)的法线方向观察时,除雾线(13)具有在与曲面部(111)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

权利要求 :

1.一种树脂制窗,其特征在于,具备:

板状的树脂玻璃,所述树脂玻璃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并且在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曲面部;以及薄膜,所述薄膜沿着所述树脂玻璃的形状配置,并且具有在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除雾线,在从所述树脂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除雾线具有在与所述曲面部对应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树脂玻璃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在从所述树脂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除雾线具有一对波形状部和将所述波形状部连接的直线状部,所述一对波形状部设置在分别与形成在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曲面部对应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部随着接近所述直线状部而衰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树脂制窗,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直线状部并列地连接有分支为枝状的多个所述波形状部,所述直线状部的线的粗细与所述波形状部的线的粗细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线为多条,在与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排配置,在与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波形状部彼此的相位偏移。

6.一种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成为除雾线的导电膏印刷在平板状的薄膜上;

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使印刷有所述导电膏的所述薄膜延伸而形成曲面部;以及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形成与形成有所述曲面部的所述薄膜一体化的树脂玻璃,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印刷沿着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要使所述薄膜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为三角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在所述薄膜的两端部形成一对曲面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所述薄膜中的要形成一对所述曲面部的位置印刷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在所述曲面部以外的位置印刷直线状的导电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随着接近所述直线状的导电膏而衰减。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沿着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要使所述薄膜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相邻的导电膏彼此的波形状的相位偏移的方式并排地印刷多个导电膏。

说明书 :

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汽车、飞机、船舶及火车等的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安装于汽车、飞机、船舶及火车等的树脂制窗,已知为了防止起雾或冻结而在窗的表面配置有除雾线(也称为热线)的树脂制窗。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树脂制窗,其具备树脂玻璃、由配置于该树脂玻璃并在纵向及横向上延伸的除雾线构成的网状的导电性网格以及与导电性网格连接的供电部。
[0003] 具有这种构造的树脂制窗通过在将导电性网格设置于模具的状态下将液态树脂射出注入到该模具内,并使注入的液态树脂固化而制造。而且,由于在注射成形时导电性网格的交点间的距离可变,所以能够通过与窗的曲面部的形状对应来防止除雾线的延长。结果,能够抑制由除雾线的延伸导致的除雾线的粗细不均,并能够减小由除雾线的粗细不均引起的发热量的不均匀。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60793号公报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但是,在制造上述树脂制窗时,会产生除雾线不能完全追随窗的曲面部的形状而断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的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特征在于,具备:板状的树脂玻璃,所述板状的树脂玻璃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延伸,并且在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曲面部;以及薄膜,所述薄膜沿着所述树脂玻璃的形状配置,并且具有在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除雾线,在从所述树脂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除雾线具有在与所述曲面部对应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
[0012]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中,由于除雾线具有在与树脂玻璃的曲面部对应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所以通过利用该波形状部追随伴随着曲面部的形成而产生的薄膜的延伸,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
[0013]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中,优选的是,所述曲面部分别形成在所述树脂玻璃的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在从所述树脂玻璃的法线方向观察时,所述除雾线具有一对波形状部和将所述波形状部连接的直线状部,所述一对波形状部设置在分别与形成在所述一端侧及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曲面部对应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按这种方式设置,与除雾线仅具有波形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为除雾线的导电膏的使用量,所以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0014]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中,优选的是,所述波形状部随着接近所述直线状部而衰减。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除雾线的断线的效果。
[0015]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中,优选的是,在一个所述直线状部并列地连接有分支为枝状的多个所述波形状部,所述直线状部的线的粗细与所述波形状部的线的粗细相同。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并且能够降低不太需要加热的树脂制窗的周缘部的发热量。
[0016]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中,优选的是,所述除雾线为多条,在与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排配置,在与所述树脂玻璃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波形状部彼此的相位偏移。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而确保清晰的视野。
[0017] 另外,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将成为除雾线的导电膏印刷在平板状的薄膜上;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使印刷有所述导电膏的所述薄膜延伸而形成曲面部;以及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形成与形成有所述曲面部的所述薄膜一体化的树脂玻璃,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印刷沿着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要使所述薄膜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
[0018]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第一工序中印刷沿着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所以在第二工序中形成曲面部时,该波形状的导电膏追随伴随着曲面部的形成而产生的薄膜的延伸,能够抑制导电膏的断线的发生。结果,能够防止形成的除雾线的断线。
[0019]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为三角波形状。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除雾线的断线的效果。
[0020]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在所述薄膜的两端部形成一对曲面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在所述薄膜中的要形成一对所述曲面部的位置印刷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在所述曲面部以外的位置印刷直线状的导电膏。按这种方式设置,与仅为波形状的导电膏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导电膏的使用量,所以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0021]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波形状的导电膏随着接近所述直线状的导电膏而衰减。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抑制导电膏的断线的效果。
[0022] 在本发明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工序中,沿着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要使所述薄膜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相邻的导电膏彼此的波形状的相位偏移的方式并排地印刷多个导电膏。按这种方式设置,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而确保清晰的视野。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
[0026] 图2是除雾线的波形状部的放大图。
[0027] 图3A是示出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28] 图3B是示出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29] 图3C是示出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0] 图3D是示出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1] 图3E是示出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32] 图4是示出除雾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3] 图5是示出除雾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4] 图6是示出除雾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5] 图7是示出除雾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6] 图8是示出除雾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7]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
[0038]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
[0039] 图1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
[0040] 图12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
[0041] 图13是示出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样品的图。
[0042]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43] 1、1A、1B、1C、1D 树脂制窗;
[0044] 11、11A、11B、11C、11D 树脂玻璃;
[0045] 12 薄膜;
[0046] 13、13A、13B、13C、13D、13E 除雾线;
[0047] 14 供电部;
[0048] 15 黑色框;
[0049] 21、22 导电膏;
[0050] 23 黑色膏;
[0051] 111、112、113、115、116、121 曲面部;
[0052] 114 平面部;
[0053] 131、131A、131B、131C、133、134 波形状部;
[0054] 132 直线状部;
[0055] 211 波形状的导电膏;
[0056] 212 直线状的导电膏。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树脂制窗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发明,树脂制窗的各构成部分的厚度、大小等有时描绘为比实际产品大或小。
[0058]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将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作为汽车的后挡风玻璃的例子,但本发明的树脂制窗也可以作为飞机、船舶及火车等的窗。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下、左右的方向及位置以树脂制窗安装于汽车的状态为基准。
[0059] [第一实施方式]
[0060]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图1的上段是从车辆的内侧观察到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图1的下段是沿着图1的上段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具备圆弧板状的树脂玻璃11和配置在树脂玻璃11的内侧(即车辆的内侧)并沿着树脂玻璃11的形状形成的薄膜12。
[0061] 树脂玻璃11从一端侧(例如车辆的左侧)向另一端侧(例如车辆的右侧)延伸,并具有在其延伸方向(即汽车的左右方向)上形成的曲面部111。具体而言,该树脂玻璃11以整体上具有一个曲面部111的方式向车辆的内侧呈曲线状弯曲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曲面部111二维地形成,也可以根据需要三维地形成。树脂玻璃11利用透明树脂形成。作为透明树脂,可列举聚碳酸酯类树脂、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类树脂及丙烯酸类树脂等。
[0062] 薄膜12利用有机硅树脂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透明树脂形成。该薄膜12具有多条(在此为6条)除雾线13。这6条除雾线13在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等间隔地并排配置。而且,在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波形状部131彼此的相位相同。
[0063] 如图1的上段的主视图所示,在从树脂玻璃11的法线方向观察树脂制窗1时,除雾线13具有在与曲面部111的左侧部分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在与曲面部111的右侧部分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以及配置在左右两侧的波形状部
131之间并将上述波形状部131连接的直线状部132。而且,在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上,直线状部132和两个波形状部131分别占据除雾线13的整体长度的大致1/3。
[0064] 波形状部131为三角波形状。在此,根据以下的理由,优选波形状部131相对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2)满足0<θ≤60°的关系,更优选满足0<θ≤45°。即,当在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上拉伸波形状部131时,波形状部131以接近横轴的方式移动,所以载荷施加于三角波的顶点部及谷底部。而且,当倾斜角度θ超过60°时,波形状部131的移动距离变大,施加于三角波的顶点部及谷底部的载荷增大,有可能在顶点部及谷底部发生断线。为了防止这种断线,波形状部131相对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θ需要满足0<θ≤60°的关系。特别是在0<θ≤45°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在三角波的顶点部及谷底部处断线的效果。
[006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具有配置在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一对供电部14。供电部14呈长条状,并在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而且,波形状部131中的远离直线状部132的端部与供电部14连接。
[0066] 另外,在树脂制窗1中,为了抑制从车辆的外侧看到位于车辆内侧的柱等车辆构成构件,在树脂制窗1的周缘设置有黑色框15。
[0067] 在按以上方式构成的树脂制窗1中,由于除雾线13具有在与曲面部111的左侧部分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和在与曲面部111的右侧部分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所以通过利用上述波形状部131追随伴随着曲面部111的形成而产生的薄膜12的延伸,从而能够防止除雾线13的断线。
[0068] 以下,参照图3A~图3E说明树脂制窗1的制造方法。此外,在图3A~图3C中,附图的上段示出剖视图,附图的下段示出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将成为除雾线的导电膏印刷在平板状的薄膜上的第一工序、使印刷有导电膏的薄膜延伸而形成曲面部的第二工序以及形成与形成有曲面部的薄膜一体化的树脂玻璃的第三工序。
[0069] 在第一工序中,首先,准备矩形平板状的薄膜12(参照图3A)。接着,在薄膜12的规定位置印刷成为除雾线13的导电膏21。此时,印刷导电膏21,所述导电膏21具有沿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12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和直线状的导电膏212(参照图3B)。此外,在此的波形状的导电膏211为三角波形状。
[0070] 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12延伸的方向为薄膜12的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印刷具有在该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和直线状的导电膏212的导电膏21。例如,在薄膜12的左右两侧分别印刷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并在薄膜12上将直线状的导电膏212印刷在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彼此之间。波形状的导电膏211是形成上述除雾线13的波形状部131的部分,直线状的导电膏212是形成除雾线13的直线状部132的部分。
[0071]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除雾线13为6条,所以优选在第一工序中,在与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1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并排地印刷6条导电膏21。此时,既可以逐条依次印刷6条导电膏21,也可以集中一起印刷6条导电膏21。然后,在印刷6条导电膏21后,在薄膜12的左右两侧的规定位置印刷成为供电部14的导电膏22。此外,在此,成为供电部14的导电膏22也可以与导电膏21一起印刷。
[0072] 接着,以包围被印刷的导电膏21及导电膏22的方式在导电膏21及导电膏22的外周缘印刷成为黑色框15的黑色膏23(参照图3C)。
[0073] 在第二工序中,将构成成形模具24的上模25和下模26开模,在其中配置印刷有导电膏21、导电膏22及黑色膏23的薄膜12,并用未图示的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而使薄膜12软化。之后,进行上模25、下模26的闭模,通过赋形处理使薄膜12延伸而形成曲面部121(参照图
3D)。然后,伴随着曲面部121的形成,波形状的导电膏211追随着薄膜12的延伸而被拉伸。
[0074] 在第三工序中,通过将构成注射成形用模具27的上模28和下模29开模,在其中配置形成有曲面部121的薄膜12后进行闭模,并将透明树脂(例如聚碳酸酯)30注射成形到注射成形用模具27的内部,从而形成具有与薄膜12的形状匹配的曲面部111的树脂玻璃11(参照图3E)。之后,从注射成形用模具27取出形成的树脂玻璃,在面向该树脂玻璃的车辆外侧的表面涂装用于防止损伤的硬涂层,树脂制窗1的制造完成。
[0075] 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第一工序中印刷沿着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12延伸的方向延伸的波形状的导电膏211,所以在第二工序中形成曲面部121时,该波形状的导电膏211追随伴随着曲面部121的形成而产生的薄膜12的延伸,能够抑制导电膏21的断线的发生。结果,能够防止形成的除雾线13的断线。而且,通过抑制导电膏21的断线的发生,从而能够防止形成的除雾线13的电阻值的上升,确保除雾线13的发热性能。
[0076] 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除雾线13的波形状部,除了上述三角波形状以外,可考虑各种变形例。例如,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除雾线13A的波形状部131A为正弦波形状。更具体而言,波形状部131A通过在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上上下交替地重复半圆而形成。根据具有这种除雾线13A的树脂制窗,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77] 另外,在图5所示的变形例中,除雾线13B的波形状部131B为三角波形状,且三角波的顶点部及谷底部分别具有圆弧角。根据具有这种除雾线13B的树脂制窗,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78] 另外,在图6所示的变形例中,除雾线13C的波形状部131C为三角波形状,且随着接近直线状部132而衰减。根据具有这种除雾线13C的树脂制窗,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通过使波形状部131C随着接近直线状部132而衰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止除雾线13C的断线的效果。
[0079] 另外,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波形状部131彼此的相位偏移。相位的偏移例如为20°、30°。根据具有这种除雾线13D的树脂制窗,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通过使相邻的波形状部131彼此的相位偏移,从而能够抑制干涉条纹的产生而确保清晰的视野。此外,在制造具有这种除雾线13D的树脂制窗时,在第一工序中,沿着与在第二工序中要使薄膜1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以相邻的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彼此的波形状的相位偏移的方式并排地印刷多个导电膏
21即可。
[0080] 另外,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一条直线状部132上并列地连接有分支为枝状的多条(在此为两条)波形状部133、134。直线状部132的线的粗细与波形状部133、134的线的粗细相同。具体而言,波形状部133和波形状部134分别呈三角波形状,例如在相位偏移180°的状态下并排配置。波形状部133及波形状部134的一端部分别与直线状部132连接,另一端部分别与供电部14连接。在此,优选在与树脂玻璃1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邻的波形状部133彼此或波形状部134彼此的相位进一步偏移。相位的偏移例如为20°、30°。
[0081] 根据具有这种除雾线13E的树脂制窗,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即,由于在一条直线状部132上并列地连接有分支为枝状的两条波形状部133、134,所以电阻值下降,能够降低不太需要加热的树脂制窗1的周缘部的发热量。而且,由于直线状部132的线的粗细与波形状部133、134的线的粗细相同,所以能够用一种导电膏应对直线状部132及波形状部133、134的形成,能够借用已有设备。
[0082] [第二实施方式]
[0083]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图9的上段是从车辆的内侧观察到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图9的下段是沿着图9的上段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A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0084] 具体而言,树脂制窗1A的树脂玻璃11A具有形成在其延伸方向的左侧的曲面部112、形成在右侧的曲面部113以及配置在上述曲面部112、113之间的平面部114。在树脂玻璃11A的延伸方向上,平面部114形成为比曲面部112、113大。另一方面,薄膜12沿着树脂玻璃11A的曲面部112、平面部114及曲面部113的形状配置。
[0085] 而且,在从树脂玻璃11A的法线方向观察时,除雾线13具有:设置在与树脂玻璃11A的曲面部112整体及平面部114的一部分对应的位置的波形状部131、设置在与曲面部113整体及平面部114的一部分对应的位置的波形状部131以及将上述波形状部131连接的直线状部132。
[0086]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A,除了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由于除雾线13具有波形状部131和直线状部132,所以与除雾线仅具有波形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为除雾线13的导电膏的使用量,因此能够实现成本削减。
[0087] 此外,树脂制窗1A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工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树脂制窗1A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工序中,在要形成分别与树脂玻璃11A的曲面部112、113对应的薄膜12的曲面部的位置印刷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在与树脂玻璃11A的平面部114的一部分对应的位置印刷波形状的导电膏211,在除此以外的位置印刷直线状的导电膏212。
[0088] [第三实施方式]
[0089]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图10的上段是从车辆的内侧观察到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图10的下段是沿着图10的上段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B的形状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0090] 具体而言,树脂制窗1B的树脂玻璃11B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树脂玻璃11A同样地,具有形成在延伸方向的左侧的曲面部112、形成在右侧的曲面部113以及配置在上述曲面部112、113之间的平面部114。而且,在树脂玻璃11B的延伸方向上,曲面部112、平面部114及曲面部113分别占据树脂玻璃11B的整体长度的大致1/3。
[0091] 在从树脂玻璃11B的法线方向观察时,除雾线13具有:设置在与树脂玻璃11A的曲面部112整体对应的位置的波形状部131、设置在与曲面部113整体对应的位置的波形状部131以及设置在与平面部114整体对应的位置的直线状部132。而且,在树脂玻璃11B的延伸方向上,直线状部132及两个波形状部131分别占据除雾线13的整体长度的大致1/3。
[009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B,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树脂制窗1B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0093] [第四实施方式]
[0094] 图1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图11的上段是从车辆的内侧观察到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图11的下段是沿着图11的上段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C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0095] 具体而言,树脂玻璃11C形成为具有倒V字形的曲面部115。形成该曲面部115的左侧棱线部115a和右侧棱线部115b相对于曲面部115的中心左右对称。另一方面,薄膜12沿着树脂玻璃11C的形状配置。
[0096] 而且,在从树脂玻璃11C的法线方向观察时,除雾线13具有在与左侧棱线部115a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在与右侧棱线部115b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以及将上述波形状部131连接的直线状部132。如图11的下段的剖视图所示,波形状部131不设置在与左侧棱线部115a或右侧棱线部115b对应的位置的整个区域中,而设置在与左侧棱线部115a或右侧棱线部115b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且靠近倒V字形的顶点。
[0097] 另外,如图11的下段的剖视图所示,在与左侧棱线部115a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经由直线状部132与配置在左侧的供电部14连接。同样地,在与右侧棱线部115b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经由直线状部132与配置在右侧的供电部14连接。
[0098]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C,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树脂制窗1C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99] [第五实施方式]
[0100] 图12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及剖视图。图12的上段是从车辆的内侧观察到的树脂制窗的主视图,图12的下段是沿着图12的上段所示的E-E线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D的形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0101] 具体而言,树脂玻璃11D形成为具有大致M字形的曲面部116。即,4条棱线部(第一棱线部116a、第二棱线部116b、第三棱线部116c及第四棱线部116d)从左侧向右侧依次配置,并且呈M字形连结。因此,相邻的第一棱线部116a和第二棱线部116b形成M字形的一方的山部,相邻的第二棱线部116b和第三棱线部116c形成M字形的谷部,相邻的第三棱线部116c和第四棱线部116d形成M字形的另一方的山部。另一方面,薄膜12沿着树脂玻璃11D的形状配置。
[0102] 而且,从树脂玻璃11D的法线方向观察时,除雾线13具有设置在与第一棱线部116a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上的波形状部131、在与第二棱线部116b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在与第三棱线部116c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在与第四棱线部116d对应的位置的一部分设置的波形状部131以及分别将相邻的波形状部131彼此连接的直线状部132。如图12的下段的剖视图所示,各波形状部131不设置在与各棱线部对应的位置的整个区域中,而设置在靠近M字形的曲面部116的各山部的顶点的位置。
[0103]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制窗1D,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树脂制窗1D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4] 以下,利用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的范围。
[0105] [实施例1~3]
[0106] 在实施例1~3中,制造了具有图13所示的各个条件(尺寸的单位:mm)的各样品。各样品是将成为除雾线的波形状的导电膏(导电膏的宽度:0.3mm)印刷在长条状的薄膜上而成的样品。而且,在实施例1中使用正弦波形状的导电膏,在实施例2中使用三角波形状(有圆弧角)的导电膏,在实施例3中使用三角波形状(无圆弧角)的导电膏。
[0107] 接着,将制成的各样品放入恒温槽(温度:160℃)内,放置约5分钟后取出,对于各样品,在卡盘间距离为70mm的条件下沿长度方向实施匀速延伸试验(拉伸速度:1000mm/min),并确认除雾线是否断线。另外,对于各样品,放入恒温槽(温度:160℃)内并放置约5分钟后,在常温室温下放置60分钟,测定图13所示的各标线间的尺寸及电阻值,并进一步计算各延伸倍率时的电阻。
[0108] [比较例]
[0109] 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制造具有图13所示的各个条件的直线状的导电膏的样品,并进行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试验等。
[0110] [表1]
[0111]
[0112] 表1示出各延伸倍率下的断线确认结果。断线用“×”示出,通电(即无断线)用“○”示出。从表1可知,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在延伸倍率1.23倍时发生断线。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到延伸倍率1.3倍为止也能够确认通电,在实施例2及3的情况下,在延伸倍率1.33倍时也能够确认通电。从上述结果可以明确,与直线状的导电膏相比,波形状的导电膏能够追随延伸,能够防止除雾线的断线。
[0113] [表2]
[0114]
[0115] 表2示出各延伸倍率时的电阻计算值。表2中的各电阻计算值是根据延伸前后测定的电阻值的变化与延伸倍率的关系得到近似式,并用得到的近似式计算各延伸倍率时的电阻而得到的值。从表2可知,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在延伸倍率1.25倍时电阻计算值为6.65Ω,在延伸倍率1.3倍时电阻计算值为10.37Ω。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3的情况下,在延伸倍率1.3倍时,电阻计算值仍均为6Ω以下。由此,可以明确,与直线状的导电膏相比,波形状的导电膏能够追随延伸,能够抑制电阻的上升。
[0116]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除雾线13的波形状部,列举说明了正弦波形状及三角波形状的例子,但也可以是是矩形波形状、梯形波形状或锯齿波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