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变速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1002637.9

文献号 : CN1108571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廖博益黄育铭洪培轩

申请人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连杆组件、链条导引构件、第一结合件、弹性件及固定构件。连杆组件为四连杆结构。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连杆组件的活动构件。第一结合件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及活动构件之间。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及第一结合件,且弹性件用以施予第一结合件相对于活动构件枢转的扭矩。固定构件具有卡合状态及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令链条导引构件与第一结合件可同步枢转,当固定构件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构件解除链条导引构件及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固定于一车架,并导引一自行车链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

一连杆组件,包含:

一固定件,用以固定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以及

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件及该活动构件;

一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用以导引该自行车链条;

一第一结合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且该第一结合件设置于该链条导引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之间;

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该活动构件及该第一结合件,且该弹性件用以施予该第一结合件相对于该活动构件枢转的一扭矩;以及一固定构件,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

其中,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构件令该链条导引构件与该第一结合件可同步枢转,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构件解除该链条导引构件及该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构件令该链条导引构件与该第一结合件相卡合,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构件解除该链条导引构件及该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卡合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链条导引构件具有一固定孔,该固定构件包含一筒体、一固定柱及一弹性偏压件,该筒体设置于该第一结合件,该固定柱可滑动地穿设该筒体,该弹性偏压件设置于该筒体内,并用以施予该固定柱朝该链条导引构件移动的一作用力,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柱插设于该固定孔,当该固定构件位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柱分离于该固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筒体可分离地装设于该第一结合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构件具有一止挡凸缘,该止挡凸缘用以限位该筒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筒体不可分离地固定于该第一结合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限位柱,且该活动构件具有一止挡凸缘,该限位柱固定于该第一结合件,该止挡凸缘用以限位该限位柱。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件具有一固定槽,且该固定构件包含依序相连的一枢轴、一固定块及一把手,该枢轴枢设于该链条导引构件,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块位于该固定槽,且该把手可转动地令该固定构件从该卡合状态转变为该释放状态,而令该固定块分离于该固定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止挡件,该止挡件可伸缩地设置于该链条导引构件,该止挡件用以抵靠该把手而令该固定构件维持于该卡合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止挡件为弹簧柱塞。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构件具有一止挡凸缘,该第一结合件具有一限位柱,该止挡凸缘用以限位该限位柱。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件具有一固定孔,该固定构件包含一筒体、一固定柱及一弹性偏压件,该筒体固定于该链条导引构件,该固定柱可滑动地穿设该筒体,该弹性偏压件设置于该筒体内,并用以施予该固定柱朝该第一结合件移动的一作用力,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柱插设于该固定孔,当该固定构件位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柱分离于该固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筒体的中心轴与平行该链条导引构件的枢转轴线的一轴线相正交。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柱包含一柱体部及一扳动部,该扳动部自该柱体部的径向凸出,该柱体部穿设该筒体。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限位柱,且该活动构件具有一止挡凸缘,该限位柱固定于该第一结合件,该止挡凸缘用以限位该限位柱。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结合件,该第二结合件设置于该第一结合件与该活动构件之间,且该第二结合件与该链条导引构件相结合而可同步枢转,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构件穿设该第二结合件而与该第一结合件相卡合,以令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可同步枢转,当该固定构件位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构件解除该第二结合件及该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卡合关系,而解除该第二结合件与该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件具有一固定孔,该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含一筒体、一固定柱及一弹性偏压件,该筒体固定于该第二结合件,该固定柱可滑动地穿设该筒体,该弹性偏压件设置于该筒体内,并用以施予该固定柱朝该第一结合件的一作用力,当该固定构件处于该卡合状态时,该固定柱插设于该固定孔,当该固定构件位于该释放状态时,该固定柱分离于该固定孔。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限位柱,且该活动构件具有一止挡凸缘,该限位柱固定于该第一结合件,该止挡凸缘用以限位该限位柱。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链条导引构件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该第二结合件具有一第二卡合结构,该第一卡合结构与该第二卡合结构相卡合。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结构为卡块,该第二卡合结构包含两个夹持臂,该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该两个夹持臂夹持该第一卡合结构于该夹持空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合结构包含两个夹持臂,该两个夹持臂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该第二卡合结构为卡块,该两个夹持臂夹持该第二卡合结构于该夹持空间。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垫片,该垫片设置于该活动构件及该第一结合件之间。

说明书 :

自行车后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特别是一种藉由固定构件调整链条导引构件及活动构件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的自行车后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自行车的市场蓬勃发展,无论是竞赛型的高级自行车,或是作为代步工具及休闲娱乐的大众型自行车,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促使厂商更加重视用户对于自行车功
能的需求,而在车体材料及配备功能上不断地改善精进。一般来说,自行车设置有前齿盘和
后飞轮,并挂设有链条以将二者衔接。用户踩动踏板以转动前齿盘,并通过链条带动后飞轮
转动,而一并带动后车轮使自行车前进。除此之外,自行车上常配置有前变速器和后变速
器,供用户可依据路况切换档位来调整前齿盘和后飞轮的齿数比,以调整踩踏的施力程度。
[0003] 然而,目前后变速器的设计不便于用户将链条拆装于后变速器,或是将后变速器拆装于自行车车架。详细来说,一般后变速器的四连杆结构及链条导引构件之间设有一扭
簧,用以令链条导引构件绷紧链条。不论是拆装链条还是后变速器,在拆装的过程中用户皆
需先施加力量于链条导引构件,以抵抗扭簧的扭力而让链条导引构件枢转,此时再将固定
销插设于链条导引构件,以固定链条导引构件的位置,才可将链条或后变速器拆装。但,抵
抗扭力及插入固定销的动作分别需用户的双手进行操作,故造成链条及后变速器的拆装便
利性降低。因此,如何让用户可轻易地拆装链条或后变速器,实为此领域的研发人员亟待解
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在拆装链条或后变速器的过程中,抵抗扭力及插入固定销的动作分别需用户的双手进行操作,而造成链
条及后变速器的拆装便利性降低的问题。
[0005] 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适于固定于一车架,并导引一自行车链条。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一连杆组件、一链条导引构件、一第一结合件、一弹性件及
一固定构件。连杆组件包含一固定件、一活动构件、一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二连杆。固定件用
以固定于车架。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及活动构件,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枢设
于固定件及活动构件。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活动构件。第一结合件枢设于活动构件,且第一
结合件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及活动构件之间。弹性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及第
一结合件,且弹性件用以施予第一结合件相对于活动构件枢转的一扭矩。固定构件具有一
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令链条导引构件与第一结
合件可同步枢转。当固定构件位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构件解除链条导引构件及第一结合件
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
[0006]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用户仅需藉由单手将固定构件从卡合状态调整至释放状态,即可解除链条导引构件与第一结合件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而让链条导引构
件不会受到的扭矩的影响,故链条导引构件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
件枢转,以利于用户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或将后变速器拆装于车架。由此
可知,通过单手操作固定构件的方式即可解除活动构件与链条导引构件之间的扭矩关系,
故增加了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或将后变速器拆装于车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0008]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09]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0010] 图4为图3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剖视图。
[0011] 图5为图1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12]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3]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0014] 图8为图7的分解图。
[0015] 图9为图7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
[0016] 图10为图7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17] 图11为图7的第一结合件的组装图。
[0018]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0019] 图13为图12的分解图。
[0020] 图14为图12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
[0021] 图15为图12的筒体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22]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0023] 图17为图16的分解图。
[0024] 图18为图16的止挡件被压下的立体图。
[0025] 图19为图16的固定块脱离固定槽的立体图。
[0026] 图20为图16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27]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
[0028] 图22为图21的分解图。
[0029] 图23为图21的固定柱的柱体部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
[0030] 图24为图21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31] 其中,附图标记:
[0032] 1a、1c、1d、1e、1f                自行车后变速器
[0033] 10a、10c、10d、10e、10f           连杆组件
[0034] 11a、11c、11d、11e、11f           固定件
[0035] 12a、12c、12d、12e、12f           活动构件
[0036] 121a、121c、121d、121e、121f      止挡凸缘
[0037] 13a、13c、13d、13e、13f           第一连杆
[0038] 14a、14c、14d、14e、14f           第二连杆
[0039] 20a、20b、20c、20d、20e、20f      链条导引构件
[0040] 21a、21b、21c、21d、21e、21f      架体
[0041] 211a、211b                        第一卡合结构
[0042] 212c                              滑槽
[0043] 213c                              侧壁
[0044] 22a、22c、22d、22e、22f           导链轮
[0045] 23a、23c、23d、23e、23f           张力轮
[0046] 30a、30c、30d、30e、30f           枢接柱
[0047] 40a、40c、40d、40e、40f           第一结合件
[0048] 41a、211c、211d、41f              固定孔
[0049] 41c                               抵靠面
[0050] 41e                               固定槽
[0051] 50a、50c、50d、50e、50f           弹性件
[0052] 60a、60b                          第二结合件
[0053] 61a、61b                          第二卡合结构
[0054] 611a、2111b                       夹持臂
[0055] 612a、2112b                       夹持空间
[0056] 70a、60c、60d、60f                垫片
[0057] 80a、70c、70d、70e、70f           固定构件
[0058] 81a、71c、71d、71f                筒体
[0059] 82a、72c、72d                     拉动件
[0060] 83a、73c、73d、72f                固定柱
[0061] 721f                              柱体部
[0062] 722f                             扳动部
[0063] 84a、74c、74d                     固定环
[0064] 85a、75c、75d、73f                弹性偏压件
[0065] 71e                               枢轴
[0066] 72e                               扣环
[0067] 73e                               固定块
[0068] 74e                               把手
[0069] 90a、80c、42e、80f                限位柱
[0070] 80e                               止挡件
[0071] A1、A2、A3、A4、A5、D1、D2、D3、D4、D5、D6  方向
[0072] P1                                中心轴
[0073] P2、A                             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
[0075]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a包含一连杆组件10a、一链条导引构件20a、一枢接柱30a、一第一结合件40a、一弹性件50a、一第二结合件60a、一垫片70a及一固定构件80a。
[0076] 连杆组件10a包含一固定件11a、一活动构件12a、一第一连杆13a以及一第二连杆14a。固定件11a用以固定于自行车的一车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13a的两端分别枢设于
固定件11a及活动构件12a,且第二连杆14a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11a及活动构件12a。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a、活动构件12a、第一连杆13a以及第二连杆14a所形成的连杆组件
10a即为四连杆结构。
[0077] 链条导引构件20a包含一架体21a、一导链轮22a及一张力轮23a。导链轮22a及张力轮23a皆枢设于架体21a,且架体21a通过枢接柱30a枢设于活动构件12a。导链轮22a用以导
引一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而张力轮23a用以绷紧自行车链条。
[0078] 第一结合件40a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a的架体21a及活动构件12a之间。弹性件50a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12a及第一结合件40a,且弹性件50a用以施予第一结合
件40a沿转动方向A1(如图1所示)相对于活动构件12a枢转的一扭矩。
[0079] 第二结合件60a设置于第一结合件40a与活动构件12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链条导引构件20a的架体21a具有一第一卡合结构211a,第一卡合结构211a例如为卡块。第二结合
件60a具有一第二卡合结构61a,且第二卡合结构61a包含两个夹持臂611a。两个夹持臂611a
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612a,两个夹持臂611a夹持第一卡合结构211a于夹持空间612a,以令
第二结合件60a与链条导引构件20a的架体21a卡合而可同步枢转。
[0080] 垫片70a例如为华司,垫片70a设置于连杆组件10a的活动构件12a及第二结合件60a之间,用以降低活动构件12a及第二结合件60a之间的摩擦阻力。
[0081] 第一结合件40a具有一固定孔41a。固定构件80a包含一筒体81a、一拉动件82a、一固定柱83a、一固定环84a及一弹性偏压件85a。筒体81a固定于第二结合件60a,拉动件82a设
置于筒体81a远离第一结合件40a的一侧,并可沿筒体81a的轴向活动。固定柱83a穿设拉动
件82a及筒体81a,并通过固定环84a固定于拉动件82a。弹性偏压件85a设置于筒体81a内,并
用以施予固定柱83a朝第一结合件40a的一作用力。
[0082]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80a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请参阅图3,图3为图1的剖视图。当固定构件80a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80a的固定柱83a插设于第一结合件
40a的固定孔41a,以令第二结合件60a与第一结合件40a相卡合而可同步枢转。此外,由于第
二结合件60a与链条导引构件20a的架体21a之间为同步枢转关系,故链条导引构件20a也可
以与第一结合件40a同步枢转。
[0083] 由此可知,在自行车后变速器1a固定于车架且自行车链条挂设于导链轮22a及张力轮23a的状态下,由于第二结合件60a与第一结合件40a及链条导引构件20a的架体21a卡
合,故弹性件50a施予第一结合件40a沿转动方向A1枢转的扭矩可通过第二结合件60a传达
至链条导引构件20a,而带动链条导引构件20a的张力轮23a绷紧自行车链条,而让自行车链
条可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
[0084]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偏压件85a施予固定柱83a的作用力可确保固定构件80a在卡合状态下,固定柱83a不会随意脱离固定孔41a。
[0085] 接着,请参阅图4,图4为图3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剖视图。当用户欲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a,或是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a拆装于车架上时,可藉由单手从方
向D1拉动拉动件82a,以令拉动件82a带动固定柱83a同动,而让固定构件80a从卡合状态转
变为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80a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柱83a分离于固定孔41a,而解除第二
结合件60a及第一结合件40a之间的卡合关系,故第二结合件60a与第一结合件40a之间的同
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此外,由于第二结合件60a及第一结合件40a之间的卡合关系已被解
除,故链条导引构件20a及第一结合件40a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如此一来,活动构
件12a通过弹性件50a施予第一结合件40a的扭矩并不会传递至链条导引构件20a,故链条导
引构件20a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件12a枢转,而可将自行车链条拆
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a及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a拆装于车架。以将自行车链条拆卸于自行车
后变速器1a的例子来说,链条导引构件20a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沿
转动方向A1(如图1所示)反向枢转,使得链条导引构件20a放松自行车链条,以利于将自行
车链条从自行车后变速器1a拆下。因此,从上述的操作步骤可知,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拉
动件82a,即可解除活动构件12a与链条导引构件20a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自行车链条
及自行车后变速器1a的拆装便利性。
[0086] 接着请参阅图5,图5为图1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
[0087]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a还包含固定于第一结合件40a的一限位柱90a,且活动构件12a具有一止挡凸缘121a。在固定柱83a分离于固定孔41a的情况下,第一结合件
40a会受到弹性件50a(如图4所示)的带动而沿转动方向A1枢转。接着,固定于第一结合件
40a的限位柱90a会被限位于止挡凸缘121a而让第一结合件40a停止在一最小扭力位置。借
此,确保活动构件12a与第一结合件40a之间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
[0088]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架体21a的第一卡合结构211a为卡块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部分分解图。
[0089] 在本实施例中,链条导引构件20b的架体21b的第一卡合结构211b包含两个夹持臂2111b,且两个夹持臂2111b之间形成一夹持空间2112b。第二结合件60b的第二卡合结构61b
为卡块。两个夹持臂2111b夹持第二卡合结构61b于夹持空间2112b,以令第二结合件60b与
架体21b相卡合。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其他元件类似于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故
不再赘述。
[0090] 在上述实施例中,自行导引构件同时包含有第一结合件及第二结合件,但并不以此为限。
[0091] 请参阅图7及图8。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图8为图1的分解图。
[0092]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c包含一连杆组件10c、一链条导引构件20c、一枢接柱30c、一第一结合件40c、一弹性件50c、一垫片60c及一固定构件70c。
[0093] 连杆组件10c包含一固定件11c、一活动构件12c、一第一连杆13c以及一第二连杆14c。固定件11c用以固定于自行车的一车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13c的两端分别枢设于
固定件11c及活动构件12c,且第二连杆14c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11c及活动构件12c。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c、活动构件12c、第一连杆13c以及第二连杆14c所形成的连杆组件
10c即为四连杆结构。
[0094] 链条导引构件20c包含一架体21c、一导链轮22c及一张力轮23c。导链轮22c及张力轮23c皆枢设于架体21c,且架体21c通过枢接柱30c枢设于活动构件12c。导链轮22c用以导
引一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而张力轮23c用以绷紧自行车链条。
[0095] 第一结合件40c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c的架体21c及活动构件12c之间。弹性件50c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12c及第一结合件40c,且弹性件50c用以施予第一结合
件40c沿转动方向A2(如图7所示)相对于活动构件12c枢转的一扭矩。
[0096] 垫片60c例如为华司,垫片60c设置于连杆组件10c的活动构件12c及第一结合件40c之间。
[0097] 链条导引构件20c的架体21c具有一固定孔211c。固定构件70c包含一筒体71c、一拉动件72c、一固定柱73c、一固定环74c及一弹性偏压件75c。筒体71c不可分离地固定于第
一结合件40c,拉动件72c设置于筒体71c远离架体21c的一侧,并可沿筒体71c的轴向活动。
固定柱73c穿设拉动件72c及筒体71c,并通过固定环74c固定于拉动件72c。弹性偏压件75c
设置于筒体71c内,并用以施予固定柱73c朝链条导引构件20c移动的一作用力。
[0098]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70c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如图7所示,当固定构件70c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70c的固定柱73c插设于链条导引构件20c的架体21c的固
定孔211c,以令第一结合件40c与链条导引构件20c相卡合而可同步枢转。
[0099] 接着,请参阅图9,图9为图7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当用户欲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c,或是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c拆装于车架上时,可藉由单手从方
向D2拉动拉动件72c,以令拉动件72c带动固定柱73c同动,而让固定构件70c从卡合状态转
变为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70c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柱73c分离于固定孔211c,而解除第一
结合件40c及链条导引构件20c之间的卡合关系,故第一结合件40c与链条导引构件20c之间
的同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如此一来,活动构件12c通过弹性件50c(如图8所示)施予第一结
合件40c的扭矩并不会传递至链条导引构件20c,故链条导引构件20c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
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件12c枢转,而可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c及将自
行车后变速器1c拆装于车架。以将自行车链条拆卸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c的例子来说,链条
导引构件20c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沿转动方向A2(如图7所示)反向
枢转,使得链条导引构件20c放松自行车链条,以利于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后变速器1c拆
下。因此,从上述的操作步骤可知,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拉动件72c,即可解除活动构件
12c与链条导引构件20c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自行车链条及自行车后变速器1c的拆装
便利性。
[0100] 接着,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7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c还包含固定于第一结合件40c的一限位柱80c,且活动构件12c具有一止
挡凸缘121c。在固定柱73c分离于固定孔211c的情况下,第一结合件40c即会受到弹性件50c
(如图8所示)所施予扭矩而沿转动方向A2枢转。接着,限位柱80c会被限位于止挡凸缘121c
而令第一结合件40c停止在一最小扭力位置。借此,确保活动构件12c与第一结合件40c之间
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
[0101] 接着,请参阅图8及图11,图11为图7的第一结合件的组装图。本实施例的链条导引构件20c的架体21c还具有一滑槽212c及面向滑槽212c的一侧壁213c,且第一结合件40c具
有一抵靠面41c。在本实施例中,架体21c的侧壁213c及第一结合件40c的抵靠面41c可帮助
第一结合件40c组装于活动构件12c。详细来说,在将第一结合件40c组装于活动构件12c的
过程中,首先将弹性件50c的相对两端与第一结合件40c及活动构件12c结合,接着将架体
21c的侧壁213c抵靠第一结合件40c的抵靠面41c,并沿方向D3转动链条导引构件20c,以带
动第一结合件40c一同枢转。当第一结合件40c转动至最小扭力位置时,将限位柱80c装设于
第一结合件40c而限位第一结合件40c,即完成第一结合件40c的组装。
[0102] 请参阅图12及图13。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的分解图。
[0103]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d包含一连杆组件10d、一链条导引构件20d、一枢接柱30d、一第一结合件40d、一弹性件50d、一垫片60d及一固定构件70d。
[0104] 连杆组件10d包含一固定件11d、一活动构件12d、一第一连杆13d以及一第二连杆14d。固定件11d用以固定于自行车的一车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13d的两端分别枢设于
固定件11d及活动构件12d,且第二连杆14d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11d及活动构件12d。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d、活动构件12d、第一连杆13d以及第二连杆14d所形成的连杆组件
10d即为四连杆结构。
[0105] 链条导引构件20d包含一架体21d、一导链轮22d及一张力轮23d。导链轮22d及张力轮23d皆枢设于架体21d,且架体21d通过枢接柱30d枢设于活动构件12d。导链轮22d用以导
引一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而张力轮23d用以绷紧自行车链条。
[0106] 第一结合件40d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d的架体21d及活动构件12d之间。弹性件50d的相对二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12d及第一结合件40d,且弹性件50d用以施予第一结合
件40d沿转动方向A3(如图12所示)相对于活动构件12d枢转的一扭矩。
[0107] 垫片60d例如为华司,垫片60d设置于连杆组件10d的活动构件12d及第一结合件40d之间。
[0108] 链条导引构件20d的架体21d具有一固定孔211d。固定构件70d包含一筒体71d、一拉动件72d、一固定柱73d、一固定环74d及一弹性偏压件75d。筒体71d可分离地固定于第一
结合件40d,拉动件72d设置于筒体71d远离架体21d的一侧,并可沿筒体71d的轴向活动。固
定柱73d穿设拉动件72d及筒体71d,并通过固定环74d固定于拉动件72d。弹性偏压件75d设
置于筒体71d内,并用以施予固定柱73d朝链条导引构件20d移动的一作用力。
[0109]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70d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如图12所示,当固定构件70d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70d的固定柱73d插设于链条导引构件20d的架体21d的
固定孔211d,以令第一结合件40d与链条导引构件20d相卡合而可同步枢转。
[0110] 接着,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2的固定柱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当用户欲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d,或是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d拆装于车架上时,可藉由单手从
方向D4拉动拉动件72d,以令拉动件72d带动固定柱73d同动,而让固定构件70d从卡合状态
转变为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70d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柱73d分离于固定孔211d,而解除第
一结合件40d及链条导引构件20d之间的卡合关系,故第一结合件40d与链条导引构件20d之
间的同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如此一来,活动构件12d通过弹性件50d(如图13所示)施予第
一结合件40d的扭矩并不会传递至链条导引构件20d,故链条导引构件20d在未受到扭矩抵
抗之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件12d枢转,而可将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d及将自行
车后变速器1d拆装于车架。以将自行车链条拆卸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d的例子来说,链条导
引构件20d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沿转动方向A3(如图12所示)反向枢
转,使得链条导引构件20d放松自行车链条,以利于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后变速器1d拆
下。因此,从上述的操作步骤可知,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拉动件72d,即可解除活动构件
12d与链条导引构件20d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自行车链条及自行车后变速器1d的拆装
便利性。
[0111] 接着,请参阅图15,图15为图12的筒体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构件12d具有一止挡凸缘121d。此外,自行车后变速器1d的筒体71d不仅可供固定柱73d
及弹性偏压件75d(如图13所示)设置,筒体71d还可令第一结合件40d被止挡凸缘121d限位
于一最小扭力位置。详细来说,在固定柱73d分离于固定孔211d的情况下,第一结合件40d即
会受到弹性件50d(如图13所示)所施予扭矩而沿转动方向A3枢转。接着,装设于第一结合件
40d的筒体71d会被限位于止挡凸缘121d而令第一结合件40d停止在最小扭力位置。借此,确
保活动构件12d与第一结合件40d之间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
[0112] 请参阅图16及图17。图16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图17为图16的分解图。
[0113]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e包含一连杆组件10e、一链条导引构件20e、一枢接柱30e、一第一结合件40e、一弹性件50e及一固定构件70e。
[0114] 连杆组件10e包含一固定件11e、一活动构件12e、一第一连杆13e以及一第二连杆14e。固定件11e用以固定于自行车的一车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13e的两端分别枢设于
固定件11e及活动构件12e,且第二连杆14e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11e及活动构件12e。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e、活动构件12e、第一连杆13e以及第二连杆14e所形成的连杆组件
10e即为四连杆结构。
[0115] 链条导引构件20e包含一架体21e、一导链轮22e及一张力轮23e。导链轮22e及张力轮23e皆枢设于架体21e,且架体21e通过枢接柱30e枢设于活动构件12e。导链轮22e用以导
引一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而张力轮23e用以绷紧自行车链条。
[0116] 第一结合件40e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e的架体21e及活动构件12e之间。弹性件50e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12e及第一结合件40e,且弹性件50e用以施予第一结合
件40e沿转动方向A4(如图16所示)相对于活动构件12e枢转的一扭矩。
[0117] 第一结合件40e具有一固定槽41e。固定构件70e包含一枢轴71e、一扣环72e、一固定块73e、一把手74e。枢轴71e穿设于链条导引构件20e的架体21e,并通过扣环72e而可转动
地固定于架体21e。固定块73e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枢轴71e及把手74e。
[0118]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70e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如图16所示,当固定构件70e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构件70e的固定块73e位于固定槽41e,以令第一结合件40e与
链条导引构件20e相卡合而可同步枢转。
[0119]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e还包含一止挡件80e。止挡件80e例如为弹簧柱塞,且止挡件80e可伸缩地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e的架体21e。止挡件80e用以抵靠把手74e
而令固定构件70e维持于卡合状态,以避免固定构件70e因非预期的转动而让固定块73e脱
离于固定槽41e。
[0120] 接着,请参阅图18及19,图18为图16的止挡件被压下的立体图。图19为图16的固定块脱离固定槽的立体图。当用户欲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e,或是将自行车
后变速器1e拆装于车架上时,可先通过单手压下止挡件80e,并再以方向D5转动把手74e,以
令把手74e带动固定块73e同动,而让固定构件70e从卡合状态转变为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
70e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块73e分离于固定槽41e,而解除第一结合件40e及链条导引构件
20e之间的卡合关系,故第一结合件40e与链条导引构件20e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
如此一来,活动构件12e通过弹性件50e(如图17所示)施予第一结合件40e的扭矩并不会传
递至链条导引构件20e,故链条导引构件20e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
件12e枢转,而可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e及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e拆装于车
架。以将自行车链条拆卸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e的例子来说,链条导引构件20e在未受到扭矩
抵抗之下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沿转动方向A4(如图16所示)反向枢转,使得链条导引构件
20e放松自行车链条,以利于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后变速器1e拆下。因此,从上述的操作
步骤可知,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止挡件80e及把手74e,即可解除活动构件12e与链条导引
构件20e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自行车链条及自行车后变速器1e的拆装便利性。
[0121] 接着,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16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活动构件12e具有一止挡凸缘121e,且第一结合件40e还具有一限位柱42e。在固定块73e脱离
于固定槽41e的情况下,第一结合件40e即会受到弹性件50e(如图17所示)所施予扭矩而沿
转动方向A4枢转。接着,限位柱42e会被限位于止挡凸缘121e而令第一结合件40e停止在一
最小扭力位置。借此,确保活动构件12e与第一结合件40e之间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
[0122] 请参阅图21及图22。图21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述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图。图22为图21的分解图。
[0123]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1f包含一连杆组件10f、一链条导引构件20f、一枢接柱30f、一第一结合件40f、一弹性件50f、一垫片60f及一固定构件70f。
[0124] 连杆组件10f包含一固定件11f、一活动构件12f、一第一连杆13f以及一第二连杆14f。固定件11f用以固定于自行车的一车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杆13f的两端分别枢设于
固定件11f及活动构件12f,且第二连杆14f的两端分别枢设于固定件11f及活动构件12f。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f、活动构件12f、第一连杆13f以及第二连杆14f所形成的连杆组件
10f即为四连杆结构。
[0125] 链条导引构件20f包含一架体21f、一导链轮22f及一张力轮23f。导链轮22f及张力轮23f皆枢设于架体21f,且架体21f通过枢接柱30f枢设于活动构件12f。导链轮22f用以导
引一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而张力轮23f用以绷紧自行车链条。
[0126] 第一结合件40f设置于链条导引构件20f的架体21f及活动构件12f之间。弹性件50f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构件12f及第一结合件40f,且弹性件50f用以施予第一结合
件40f沿转动方向A5(如图21所示)相对于活动构件12f枢转的一扭矩。
[0127] 垫片60f例如为华司,垫片60f设置于连杆组件10f的活动构件12f及第一结合件40f之间。
[0128] 第一结合件40f具有一固定孔41f。固定构件70f包含一筒体71f、一固定柱72f及一弹性偏压件73f。筒体71f固定于链条导引构件20f的架体21f,且筒体71f的中心轴P1与平行
链条导引构件20f的枢转轴线P2的一轴线A相正交。固定柱72f包含一柱体部721f及一扳动
部722f,扳动部722f自柱体部721f的径向凸出,且柱体部721f穿设筒体71f。弹性偏压件73f
设置于筒体71f内,并用以施予固定柱72f朝第一结合件40f的一作用力。
[0129]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70f具有一卡合状态及一释放状态。如图21所示,当固定构件70f处于卡合状态时,固定柱72f的柱体部721f插设于第一结合件40f的固定孔41f,以
令第一结合件40f与链条导引构件20f相卡合而可同步枢转。
[0130] 接着,请参阅图23,图23为图21的固定柱的柱体部脱离固定孔的立体图。当用户欲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f,或是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f拆装于车架上时,可藉
由单手从方向D6拉动固定柱72f的扳动部722f,以令扳动部722f带动柱体部721f同动,而让
固定构件70f从卡合状态转变为释放状态。当固定构件70f处于释放状态时,固定柱72f的柱
体部721f分离于固定孔41f,而解除第一结合件40f及链条导引构件20f之间的卡合关系,故
第一结合件40f与链条导引构件20f之间的同步枢转关系也被解除。如此一来,活动构件12f
通过弹性件50f(如图22所示)施予第一结合件40f的扭矩并不会传递至链条导引构件20f,
故链条导引构件20f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可自由地相对于活动构件12f枢转,而可将自行
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f及将自行车后变速器1f拆装于车架。以将自行车链条拆卸
于自行车后变速器1f的例子来说,链条导引构件20f在未受到扭矩抵抗之下会受到重力的
影响而沿转动方向A5(如图21所示)反向枢转,使得链条导引构件20f放松自行车链条,以利
于将自行车链条从自行车后变速器1f拆下。因此,从上述的操作步骤可知,用户仅需通过单
手操作扳动部722f,即可解除活动构件12f与链条导引构件20f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
自行车链条及自行车后变速器1f的拆装便利性。
[0131] 接着,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21的限位柱抵靠于止挡凸缘的立体图。自行车后变速器1f还包含一限位柱80f,限位柱80f固定于第一结合件40f,且活动构件12f具有一止挡凸
缘121f。在固定柱72f的柱体部721f分离于固定孔41f的情况下,第一结合件40f即会受到弹
性件50f(如图22所示)所施予扭矩而沿转动方向A5枢转。接着,限位柱80f会被限位于止挡
凸缘121f而令第一结合件40f停止在一最小扭力位置。借此,确保活动构件12f与第一结合
件40f之间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
[0132]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用户仅需通过单手操作固定构件,即可解除活动构件与链条导引构件之间的扭矩关系,故提升了将自行车链条拆装于自行车后变速器
及将自行车后变速器拆装于车架的拆装便利性。
[0133] 此外,限位柱(筒体)及止挡凸缘的设置,可确保第一结合件在固定构件于释放状态下与第一结合件之间的扭矩关系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