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772558.4

文献号 : CN110857553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付慧星王浩

申请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扫雪机,包括:第一驱动轴,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扫雪桨,包括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的第一驱动轴和安装至第一驱动轴上的扫雪桨叶;第二驱动轴,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抛雪桨,包括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的第二驱动轴、安装至第二驱动轴上的抛雪桨基座以及安装至抛雪桨基座上的抛雪桨叶,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行走轮组,用于支撑扫雪机以使扫雪机能在地面上行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行走轮组转动;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扫雪桨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并驱动抛雪桨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除雪效率更高且结构更加紧凑的扫雪机。

权利要求 :

1.一种扫雪机,包括:

第一驱动轴,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

扫雪桨,包括安装至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扫雪桨叶;

第二驱动轴,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抛雪桨,包括安装至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抛雪桨基座以及安装至所述抛雪桨基座上的抛雪桨叶,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相互垂直;

行走轮组,用于支撑所述扫雪机以使所述扫雪机能在地面上行走;

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组转动;

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扫雪桨以所述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并驱动所述抛雪桨以所述第二轴线为轴转动;

第一减速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一类齿轮;

第二减速组件,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轴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二类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所述第一减速组件的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一传动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大于等于5000且小于等于15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转速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所述第二减速组件的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类齿轮中的一个安装至所述第二驱动轴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构成同步转动,安装至所述第二驱动轴的所述第一类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构成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类齿轮中的一个安装至所述第二驱动轴并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构成同步转动,安装至所述第二驱动轴的所述第二类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构成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组包括:行走轮轴和设置在所述行走轮轴两端的两个行走轮;所述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在一个垂直于所述行走轮轴且垂直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机轴位于所述行走轮轴的下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转动的轴线与所述抛雪桨转动的第二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电机轴转动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0 mm且小于等于60 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还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下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雪机还包括:

电池包,用于给所述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供电;

电路板组件,电连接至所述电池包;

电路板壳体,设置在所述电池包和所述抛雪桨之间,所述电路板壳体围绕形成用于设置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容纳腔;

电机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收容腔;

其中,所述电机壳体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壳体的下侧。

说明书 :

扫雪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扫雪机。

背景技术

[0002] 扫雪机作为一种手推式的动力工具,其能作为冬季除雪的重要设备,它有着高效、经济、环保等重大优势,随着经济日益增强、社会不断进步,扫雪机也在国内外逐步推广使用。根据动力来源可以将扫雪机分为引擎驱动和电机驱动两大类。根据扫雪机的行进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手推式和自走式两大类。根据扫雪结构,可以将扫雪机分为一阶扫雪机和二阶扫雪机。目前市面上存在的自走式的二阶扫雪机大多数采用皮带传动,导致除雪效率低同时整机结构复杂、扫雪机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雪效率更高且结构更加紧凑的扫雪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扫雪机,包括:第一驱动轴,能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扫雪桨,包括安装至第一驱动轴上的扫雪桨叶;第二驱动轴,能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抛雪桨,包括安装至第二驱动轴上的抛雪桨基座以及安装至抛雪桨基座上的抛雪桨叶,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互垂直;行走轮组,用于支撑扫雪机以使扫雪机能在地面上行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行走轮组转动;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扫雪桨以第一轴线为轴转动并驱动抛雪桨以第二轴线为轴转动;第一减速组件,包括用于在第二电机和第二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一类齿轮;第二减速组件,包括用于在第二驱动轴和第一驱动轴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二类齿轮。
[0005] 进一步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与第二驱动轴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第一减速组件的第一传动比,第一传动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
[0006] 进一步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大于等于5000且小于等于15000。
[0007]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轴的转速与第一驱动轴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第二减速组件的第二传动比,第二传动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
[0008]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类齿轮中的一个安装至第二驱动轴并与第二驱动轴构成同步转动,安装至第二驱动轴的第一类齿轮与第二驱动轴构成可拆卸连接。
[0009]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类齿轮中的一个安装至第二驱动轴并与第二驱动轴构成同步转动,安装至第二驱动轴的第二类齿轮与第二驱动轴构成可拆卸连接。
[0010] 进一步地,行走轮组包括:行走轮轴和设置在行走轮轴两端的两个行走轮;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在一个垂直于行走轮轴且垂直于第二电机轴的竖直方向上,第二电机轴位于行走轮轴的下侧。
[0011]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转动的轴线与抛雪桨转动的第二轴线相互平行;第二电机轴转动的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40且小于等于60。
[0012]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包括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第二电机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还位于第二驱动轴的下侧。
[0013] 进一步地,扫雪机还包括:电池包,用于给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供电;电路板组件,电连接至电池包;电路板壳体,设置在电池包和抛雪桨之间,电路板壳体围绕形成用于设置电路板组件的容纳腔;电机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电机的第二收容腔;其中,电机壳体设置于电路板壳体的下侧。
[0014]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中的扫雪机采用了电机驱动二阶式的扫雪结构同时采用齿轮传动,从而使得扫雪机具有更高的除雪效率和更加紧凑的整机结构。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正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能源系统的爆炸图;
图5是图1中的电池包壳体以及偏压件的立体图;
图6图1的扫雪机的扫雪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系统的爆炸图;
图8是图1中的扫雪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桨和第一驱动轴的平面图;
图10是图1中的抛雪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中的抛雪桨和抛雪桨壳体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行走轮组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4中的第二电机以及第一减速组件和第二减速组件拆去箱壳后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抛雪桨壳体、凸起部以及第二驱动轴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扫雪桨壳体、连接件、定位部、第一驱动轴的爆炸图;
图20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俯视图;
图21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侧视图;
图22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操作组件的侧视立体图;
图23是图1中扫雪机的抛雪系统的立体图;
图24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池包壳体、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壳体以及电路板壳体的立体图;
图25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池包壳体、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壳体以及电路板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6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电路板组件和电路板壳体的立体图;
图27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电机壳体和第二电机壳体立体图;
图28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壳体、第一照明组件和导线罩的立体图;
图29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照明组件拆除部分壳体后的后视图;
图30是图1中的扫雪机的第一照明组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0017]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扫雪机100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扫雪机100包括主机10和操作组件20,主机10至少包括用于使扫雪机100在地面上行走的行走轮组
16,操作组件20与主机10连接。主机10还包括主机壳体11和能源系统12、动力系统13、传动系统14和扫雪系统15。传动系统14用于将动能从动力系统13传递至扫雪系统15。为方便说明,根据一般工况下扫雪机100的行进方向,设定如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方向。操作组件20包括上连接杆,主机10包括下连接杆,上连接杆至少部分位于下连接杆的上方。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通过螺钉螺母等紧固件连接从而实现主机10和操作组件20的连接,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构成可伸缩连接以调节操作组件20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通过U形槽构成滑动连接。
[0018] 如图4和图5所示,能源系统12包括电池包121,电池包121可以是单电池包121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包121,本实施例中能源系统12包括双电池包且优选直流锂电池。主机壳体11包括用于容纳电池包121的电池包壳体111,电池包壳体111包括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围绕形成用于容纳电池包121的电池仓,电池仓包括两个被电池仓体111b分割的第一腔体111c和第二腔体111d,两个电池包121分别安装至第一腔体111c和第二腔体111d中。图4中的电池仓盖111a处于打开状态。能源系统12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池包121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偏压件122a和锁定件122b。电池包121安转至电池仓中时,克服偏压件122a的压力,锁定件122b将电池包121固定至电池仓体111b;在将电池包121从电池仓中取出时,只需解开锁定件122b,偏压件122a所产生的偏压力自动将电池包121弹出。电池仓盖111a和电池仓体111b之间构成转动连接,电池仓盖111a可相对于电池仓体111b转动的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另外,电池仓盖111a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锁扣等元件与电池仓体111b构成固定连接。电池包121包括显示电池包121电量的电量显示灯121a,电量显示灯121a设置于电池包121上。
[0019] 如图6至图11所示,扫雪系统15包括扫雪桨151,扫雪桨151为扫雪机100的功能元件,用于搅动地面的雪,扫雪桨151能够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扫雪桨151包括扫雪桨叶151a,扫雪桨叶151a上距离第一轴线101的最远点到第一轴线101的距离为扫雪桨151的半径R1,扫雪桨151的半径R1大于等于120 mm且小于等于150 mm,本实施例中,扫雪桨151的半径R1约为134 mm。本实施例中,扫雪桨151包括左右两部分扫雪桨组件,每个扫雪桨组件包括多个扫雪桨叶151a,各个扫雪桨叶151a分别一体成型。
[0020] 主机壳体11包括壳体112,壳体112形成有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扫雪桨151的第一容纳空间112b和与第一容纳空间112b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112f。本实施例中,壳体112包括扫雪桨壳体112a,扫雪桨壳体112a形成有用于容纳扫雪桨151的第一容纳空间112b,扫雪桨151能够在扫雪桨壳体112a内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具体地,扫雪桨壳体112a包括基本与地面垂直且互相平行的两个侧壁112c,扫雪桨151安装至两个侧壁112c之间。扫雪桨壳体112a形成有用于进雪的进雪口112d,也即是说,第一容纳空间112b定义有一个进雪口112d。在本实施例中,扫雪桨壳体112a为一体成型的金属结构,进雪口112d朝前。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扫雪桨壳体112a也可以由非金属材质一体成型;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扫雪桨壳体112a也可以由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组装而成;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扫雪桨壳体112a可以由多个独立成型的壳体连接而成,各个壳体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1] 扫雪系统15还包括用于进一步搅雪、抛雪的抛雪桨152,壳体112还包括抛雪桨壳体112e,抛雪桨壳体112e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抛雪桨152的第二容纳空间112f,抛雪桨152能够在抛雪桨壳体112e内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第二轴线102垂直于第一轴线101。
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空间112b和第二容纳空间112f相互连通,第一容纳空间112b定义有进雪口112d,第二容纳空间112f定义有出雪口112g,在扫雪桨151的作用下,雪从扫雪桨壳体112a的进雪口112d进入扫雪桨壳体112a,经过抛雪桨152的进一步作用后从出雪口112g排出。具体地,第一容纳空间112b大于第二容纳空间112f,且沿扫雪机100的前进方向,第一容纳空间112b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112f的前侧。第二容纳空间112f呈圆柱形。本实施例中,扫雪桨壳体112a和抛雪桨壳体112e为分别独立成型的两个壳体112,通过机械连接在一起实现第一容纳空间112b和第二容纳空间112f的连通;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扫雪桨壳体112a和抛雪桨壳体112e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一个壳体112;作为另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扫雪桨壳体112a和抛雪桨壳体112e也可以由分别成型的多部分壳体112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壳体112还包括突出于第二容纳空间112f的出雪筒112k,出雪筒112k基本沿圆柱形的切向延伸,出雪筒112k连接至出雪口112g,出雪筒112k围绕形成的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112f连通。扫雪桨壳体112a、抛雪桨壳体112e和出雪筒112k均为冲压件且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个整体。
[0022] 抛雪桨152包括抛雪桨基座152a以及安装至抛雪桨基座152a上的抛雪桨叶152b。抛雪桨叶152b沿周向均匀安装至抛雪桨基座152a,本实施例中,抛雪桨叶152b为径直叶片。
抛雪桨152还包括用于支撑抛雪桨叶152b的支撑部152c,其中,支撑部152c接触至抛雪桨叶
152b表面,支撑部152c和抛雪桨叶152b均与抛雪桨基座152a构成固定连接。
[002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容纳空间112f在一个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平面内的截面基本为第一圆形101a;抛雪桨152包括靠近第二轴线102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二轴线102的第二端,在抛雪桨152在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时,第二端转动的轨迹为第二圆形101b,第一圆形101a的半径R与第二圆形101b的半径R2的差值大于等于2 mm且小于等于4 mm,进一步的,第一圆形101a的半径R与第二圆形101b的半径R2的差值大于等于2.5 mm且小于等于3.5 mm。
[0024]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轴线102到抛雪桨壳体112e内壁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为第一径向线OA,第二轴线102到抛雪桨152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为第二径向线OB,第一径向线OA和第二径向线OB均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第一径向线OA与第二径向线OB部分重合,第一径向线的长度OA与第二径向线OB的长度的差值的最小值为最小间隙n,最小间隙n大于等于2 mm且小于等于3 mm,进一步地,最小间隙n大于等于2 mm且小于等于2.5 mm。也即是说,当抛雪桨152和抛雪桨壳体112e不同轴安装时,从抛雪桨152距离第二轴线102的最远端到抛雪桨壳体112e内壁的间隙不一,其中最小间隙n大于等于2 mm且小于等于3 mm。优选地,第二容纳空间112f基本呈圆柱形;抛雪桨152关于第二轴线102中心对称。
[0025] 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这使得抛雪桨152距离第二轴线102的最远端与形成第二容纳空间112f的抛雪桨壳体112e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说,这使得抛雪桨叶152b的叶尖与抛雪桨壳体112e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使得抛雪效率更高。具体地,第二圆形101b的半径R2大于等于130 mm且小于等于170 mm,进一步地,第二圆形101b的半径R2大于等于140 mm且小于等于160 mm。抛雪桨叶152b在沿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径向上的尺寸L’大于等于80 mm且小于等于130 mm,进一步地,抛雪桨叶152b在沿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径向上的尺寸L’大于等于95 mm且小于等于115 mm。抛雪桨叶152b在垂直于其径向的方向的宽度W大于等于50 mm且小于等于90 mm,进一步地,抛雪桨叶152b在垂直于其径向的方向的宽度W大于等于65 mm且小于等于80 mm。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形101b的半径R2约为150 mm,抛雪桨叶152b在沿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径向上的尺寸L’约为106 mm,抛雪桨叶
152b在垂直于其径向的方向的宽度W约为75 mm。
[0026] 如图8、图10、图12至图15所示,主机10(如图1)还包括包括用于支撑扫雪机100以使扫雪机100能在地面上行走的行走轮组16,动力系统13包括第一电机131和第二电机132,第一电机131用于驱动行走轮组16转动;第二电机132用于驱动扫雪桨15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并驱动抛雪桨152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两个电池包121(如图1)用于给第一电机131和第二电机132提供能量来源。其中,两个电池包121的额定容量之和与第二电机132的额定输出功率的大于等于0.8Ah/kw且小于等于8Ah/kw,进一步地,两个电池包121的额定容量之和与第二电机132的额定输出功率的比值大于等于2 Ah/kw且小于等于6 Ah/kw。第二电机132的额定输出功率与第一电机131的额定输出功率的比值大于等于0.03且小于等于
0.3;进一步地,第二电机132的额定输出功率与第一电机131的额定输出功率的比值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0.25,这使得扫雪机100的能源分配更加合理,工作效率更高。具体的,第二电机132的输出功率大于等于2500W且小于等于6000W,第二电机132的输出转速大于等于
5000 rpm且小于等于15000 rpm。抛雪桨152的转速大于等于500 rpm且小于等于1500 rpm,这保证了扫雪机100具有较优的除雪性能。
[0027] 行走轮组16包括行走轮轴161和至少两个行走轮162;在扫雪机100沿直线行走时,两个行走轮162基本对称设置在第一平面11’的两侧;在扫雪机100沿直线行走时,抛雪桨152转动的第二轴线102位于第一平面11’内,也即是说,抛雪桨152绕其转动的第二轴线102位于行走轮轴161的中心位置,这使得扫雪机100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同时使得抛雪桨152抛雪更加均匀。
[0028] 扫雪机100还包括在第一电机131和行走轮组16之间进行动力传动的行走传动组件141。行走轮组16连接至行走传动组件141的输出轴,通过紧固件进行轴向的定位,本实施例中紧固件具体为轴锁销结构。行走轮组16还包括用于两个行走轮162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器。行走传动组件141包括齿轮组件,第一电机131的转动通过齿轮组件以及曲轴等传递至行走轮组16。该齿轮组件包括三级齿轮减速。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31具体为无刷电机。
[0029] 第一电机131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一电机轴131a,第二电机132包括用于输出动力的第二电机轴132a;在扫雪机100沿直线行走时,第一电机轴131a转动的轴线与第二电机轴132a转动的轴线相互垂直。在沿扫雪机100的直线前进方向,第一电机131设置于第二电机132的后端。在一个垂直于行走轮轴161且垂直于第二电机轴132a的竖直方向上,第二电机轴132a和行走轮轴161之间的竖直距离d1大于等于30 mm且小于等于40 mm,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轴132a和行走轮轴161之间的竖直距离d1约为33 mm。在该方向上,第二电机轴132a相对于行走轮轴161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轴132a位于行走轮轴161的下侧。第二电机轴132a转动的轴线与抛雪桨152转动的第二轴线102相互平行;第二电机轴132a相对于第二轴线102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第二电机轴132a转动的轴线和第二轴线102之间的距离d2大于等于40 mm且小于等于 60 mm,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轴132a转动的轴线和第二轴线102之间的距离d2约为51.5 mm。
[0030] 扫雪机100还包括第一驱动轴142a和第二驱动轴143a,第一驱动轴142a用于安装扫雪桨151并驱动扫雪桨15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第二驱动轴143a用于安装抛雪桨152并驱动抛雪桨152以第二轴线102为轴转动。具体地,扫雪桨叶151a安装至第一驱动轴142a,抛雪桨基座152a安装至第二驱动轴143a。沿上下方向,第二电机轴132a位于第二驱动轴143a的下侧。
[0031] 抛雪桨基座152a上形成有安装部152d,安装部152d形成有供第二驱动轴143a穿过且能使抛雪桨152随第二驱动轴143a同步转动的传动孔152e。具体地,传动孔152e为扁位孔,第二驱动轴143a和安装部152d之间构成扁位传动。扫雪机100还包括沿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方向穿过安装部152d和第二驱动轴143a的插销152f以使安装部152d相对于第二驱动轴143a沿第二轴线102方向相对固定,同时插销152f也用于在第二驱动轴143a和安装部
152d之间进行传动。
[0032] 如图13、图15至18所示,扫雪机100还包括第一减速组件143和第二减速组件142,其中,第一减速组件143用于将第二电机132输出的动力传递至第二驱动轴143a,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速组件143包括多个用于实现动力传递的齿轮。第二减速组件142用于在第二驱动轴143a和第一驱动轴142a之间实现动力传递。也即是说,第二电机132的动力经过第一减速组件143和第二减速组件142这两级动力传递之后传递到第一驱动轴142a。第一减速组件143包括用于在第二电机132和第二驱动轴143a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一类齿轮143b;第二减速组件142包括用于在第二驱动轴143a和第一驱动轴142a之间实现动力传递的第二类齿轮142b。本实施例中,第一减速组件143包括多个第一类齿轮143b;第二减速组件142包括多个第二类齿轮142b,多个第一类齿轮143b中的一个安装至第二驱动轴143a并与第二驱动轴
143a构成同步转动,安装至第二驱动轴143a的第一类齿轮143b与第二驱动轴143a构成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一类齿轮143b为直齿轮,第二类齿轮142b既包括直齿轮也包括锥齿轮,第二驱动轴143a和该锥齿轮通过花键连接。
[0033] 第二电机132的输出转速与第一驱动轴142a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第一减速组件143的第一减速比,第一减速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进一步地,第一减速比大于等于9且小于等于11。第二驱动轴143a的转速与第一驱动轴142a的转速的比值定义为第二减速组件142的第二传动比,第二传动比大于等于8且小于等于12,进一步地,第二传动比大于等于
9且小于等于11。
[0034] 扫雪机100还包括用于容纳第一减速组件143的第一减速箱143c,第一减速箱143c形成有凸起部143d,抛雪桨壳体112e形成有供凸起部143d穿过以插入第二容纳空间112f的通孔112h,通孔112h的孔壁与凸起部143d的外壁配合以实现抛雪桨壳体112e相对第一减速箱143c的定位。也即是说,至少有部分第一减速箱143c伸入第二容纳空间112f内部,且第一减速箱143c和抛雪桨壳体112e通过轴孔配合进行定位以保证第一减速箱143c相对于抛雪桨壳体112e沿第二轴线102的径向基本不发生移动。具体地,凸起部143d的外壁基本为圆柱形,通孔112h为供凸起部143d通过的圆形孔,圆形孔的半径与圆柱形的半径基本相同。
[0035] 如图6、图19所示,扫雪机100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轴142a和扫雪桨壳体112a的连接件113,连接件113还形成有供第一驱动轴142a插入的连接孔113a。其中,扫雪桨壳体112a还形成有用于定位连接件113的定位部114,连接件113形成有用于与定位部114配合的配合部113b。配合部113b形成有配合槽,定位部114插入配合槽,配合槽导向连接件113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方向结合至定位部114。具体地,定位部114沿第一轴线101方向向扫雪桨壳体112a内部凸出,呈圆柱状。配合槽包括向连接件113内部凹陷的圆形槽和与该圆形槽基本相切的矩形槽,定位部114可沿矩形槽滑入,进而与圆形槽配合,从而实现连接件113与扫雪桨壳体112a的定位。然后,只需以第一轴线101为轴旋转连接件113,使连接件113上的螺钉孔与扫雪桨壳体112a上的螺钉孔对其,并打上螺钉即可实现连接件113的安装。
[0036] 如图20至图22所示,操作组件20包括供用户操作的操作把手21,两个操作把手21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两个操作把手21分别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第一握持部211和第二握持部212。为方便用户握持,第一握持部211向外且向下倾斜,扫雪机100位于与水平面平行的地面时,第一握持部21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α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40度,第一握持部211的延伸方向与竖直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事实上,第一握持部211和第二握持部212关于第一平面11’对称设置,与第一握持部211相同,第二握持部212向外且向下倾斜,扫雪机100位于与水平面平行的地面时,第二握持部
212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α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40度,第二握持部212的延伸方向与竖直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10度且小于等于30度。
[0037] 操作组件20还包括后拉把手22和操作台23,后拉把手22供用户操作以向后拉动扫雪机100,后拉把手22安装至操作台23。在扫雪机100位于与水平面平行的地面时,后拉把手22在一个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投影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一握持部211在该平面内的投影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交且形成的角度γ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80度,进一步地,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交且形成的角度γ大于等于65度且小于等于75度。
[0038] 操作组件20还包括第一扳机241和第二扳机242,第一扳机241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控制第一电机131;第二扳机242用于供用户操作以控制第二电机132。第一扳机241连接至第一握持部211,第二扳机242连接至第二握持部212。为方便说明,如图20所示,根据用户面向操作组件20以操作扫雪机100的位置设置左右方向。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左侧扳机为第一扳机241,右侧扳机为第二扳机242,但对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的绝对位置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个操作把手21关于第一平面11’基本对称,第一扳机241和第二扳机242关于第一平面11’基本对称。
[0039] 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均至少具有释放状态和触发状态两个状态,触发第一扳机241控制第一电机131启动,触发第二扳机242则控制第二电机132启动。图20至图22中的第一扳机241处于释放状态,第二扳机242处于触发状态。当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处于触发状态时,其至少部分贴合于操作把手21,事实上,用户可以用一只手在握持操作把手21的同时保持第一扳机241或第二扳机242至触发状态。通过第一扳机241和第二扳机242之间的电连接或者机械连接使得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之间具有构成一定的控制逻辑。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的控制逻辑如下:单独触发第二扳机242后释放,第二扳机242复位回弹;单独触发第一扳机241后释放,第一扳机241复位回弹;同时触发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若只释放第一扳机241,第一扳机241复位回弹,若只释放第二扳机242,第二扳机242不复位回弹,需释放第一扳机241与第二扳机242,第二扳机242才复位回弹,同时第一扳机241也复位回弹。第一扳机241和第二扳机242之间还设置有使得它们两者之间构成电连接或者机械连接的连接机构以实现上述控制逻辑。本实施例中,第一扳机241和第二扳机242通过机械结构相连。
[0040] 操作组件20还包括安全开关25,第二扳机242连接至安全开关25,安全开关25安装至操作台23。安全开关25电连接或通信连接至电路板组件181(如图26)。扫雪机100设置有双开关启动以提高扫雪机100的操作安全性:要启动扫雪机100,须先触发安全开关25,接着在预设时间内触发第二扳机242,预设时间一般为3至10秒;在关闭扫雪机100时则只需释放第二扳机242即可。
[0041] 操作组件20还包括第一调速开关261和第二调速开关262。第一调速开关261调节第一电机131的转速;第二调速开关262调节第二电机132的转速;其中,第一调速开关261和第二调速开关262设置于操作台23,第一调速开关261和第二调速开关262均能够相对于操作台23转动,第一调速开关261转动的轴线与第二调速开关262转动的轴线相互平行或者重合。安全开关25设置于第一调速开关261和第二调速开关262之间。
[0042] 第一调速开关261具有前进挡和后退档;在第一调速开关261位于前进档时,打开第一扳机241,扫雪机100前进;在第一调速开关261位于后退档时,打开第一扳机241,扫雪机100后退。扫雪机100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第一扳机241、第一调速开关261以及第一电机131构成电连接;在第一扳机241被触发后第一调速开关261由前进档切换至后退档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电机131停止转动。
[0043] 本实施例中,关于控制行走轮组16前进与后退的操作方案如下:第一调速开关261包括滑动变阻器,采用无极调速,第一调速开关261具有前进档、后退档与空挡。操作逻辑:主板接受来自第一调速开关261的电压值信号,判断操作者的意图,匹配预先设置的电压值范围对应的行走速度,比如0 2500mv与前进档0 1.2m/s等比例对应;2501 4000mv为空档~ ~ ~
(速度为零);4001 5000mv与后退档0 0.2m/s等比例对应。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
1.选择所需要的档位,按下第一扳机241,机器前进或后退或处于空挡;
2.第一扳机241已按下,松开第一扳机241,机器停止;
3.第一扳机241已按下,机器前进中,若想后退,调节第一调速开关261至后退档,机器停止而不是后退,必须先松开第一扳机241,调节好后退速度后在重新按下第一扳机241才可后退;
4.同理,机器后退状态下想变为前进,需按照第3点类推操作。
[0044] 第二调速开关262包括滑动变阻器,恒速控制扫雪桨151五个转速档位:1100/1000/900/800/700rpm。具体操作逻辑如下:主板接受来自第二调速开关262的电压值信号,判断操作者的意图,匹配预先设置的电压值范围对应auger的转速,例如:
0 1000mv       Auger转速700rpm
~
1001 2000mv    Auger转速800rpm
~
2001 3000mv    Auger转速900rpm
~
3001 4000mv    Auger转速1000rpm
~
4001 5000mv    Auger转速1100rpm
~
操作组件20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检测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组件181以控制第一电机131前进、后退,第一检测单元与第一调速开关261和电路板组件181构成电连接或通信连接;第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电路板组件181以控制扫雪桨151转速变化,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调速开关262和电路板组件
181构成电连接或通信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均为信号开关。
[0045] 如图6、图20至图24所示,扫雪机100的抛雪系统17,抛雪系统17包括出雪部171,抛雪部172、抛雪传动组件173、锁紧组件174、支撑杆175。其中,抛雪部172围绕形成有半封闭的通道且定义有开口,抛雪部17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壳体112以连通第二容纳空间112f和外界。抛雪部172与壳体112构成以第三轴线103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三轴线103垂直于地面。出雪部171安装至抛雪部172的另一端,具体地,安装至抛雪部172的顶部,出雪部171相对于抛雪部172构成以第四轴线104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三轴线103垂直于第四轴线104。
[0046] 雪经过抛雪桨152处理并从出雪口112g被抛出后经过抛雪部172和出雪部171被投入空中。本实施例中,抛雪部172和出雪部171构成的整体能够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以第三轴线103为轴转动,可转动角度范围约为度,抛雪部172向左右两侧的可转动范围均为度。出雪部171能够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内相对于抛雪部172以第四轴线104为轴转动,可转动角度范围约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地面指的是扫雪机100被放置的任意平面。
抛雪部172沿弧线延伸,沿其延伸方向形成有槽状结构,一端与出雪口112g连通,另一端与出雪部171连通。抛雪部172材料冲压材料制成。出雪部171也为槽状结构,一端与抛雪部172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出雪部171也形成有开口,且当出雪部171安装至抛雪部172时,其开口的朝向与抛雪部172的开口的朝向相同。也即是说,抛雪部172连接壳体112以及出雪部
171,形成一个连续的供雪排除的通道。
[0047] 抛雪传动组件173包括至少由两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结构和绕线盘,用于调节抛雪部172的方向,具体地,模数m=3,齿数:z=20/32。另外,支撑杆175用于支撑抛雪传动组件173,支撑杆175连接至壳体112。具体地,支撑杆175由第一杆部175a和第二杆部175b两部分组成,第一杆部175a和第二杆部175b通过锁紧组件174锁定并构成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抛雪系统17能够从扫雪机100上拆卸下来,方便运输、节省存储空间。
[0048] 操作组件20还包括第一转向把手271和第二转向把手272,其中,第一转向把手271连接至抛雪部172以调节开口的朝向,第二转向把手272连接至抛雪部172以调节出雪部171相对于抛雪部172的位置。第一转向把手271相对于操作台23构成以第五轴线105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二转向把手272相对于操作台23构成以第六轴线106为轴的转动连接。第五轴线105垂直于第三轴线103,这使得用户操作第一转向把手271时,第一转向把手271的转动方向和抛雪部172的转动方向均具有一个垂直于第一平面11’的矢量,从而对用户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类似的,当抛雪部172和出雪部171的开口的朝向平行于扫雪机100的前进方向时,第六轴线106平行于第四轴线104,这使得第二转向把手272的转动方向和出雪部171的转动方向均平行于第一平面11’,从而对用户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更加符合人机工程学。
[0049] 如图3、图24至27所示,扫雪机100还包括电路板组件181、电路板壳体182和电机壳体。电路板组件181与第一电机131以及第二电机132构成电连接,电路板壳体182围绕形成用于设置电路板组件181的容纳腔。电路板壳体182上部还安装有防水盒,电路板壳体182内安装有各个电路板,例如:功率板,电源管理板,行走控制板、灯控板、主控板等。电路板壳体182设置在电池包121和抛雪桨壳体112e之间。电机壳体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电机132的第二收容腔。电机壳体设置于电路板壳体182的下侧。电机壳体设置于壳体112和电池包121之间,电路板壳体182设置于壳体112和电池包121之间。也即是说,沿平行于第二轴线102方向,电机壳体和电路板壳体182均设置于电池包121和壳体112之间。这样使得电线的排布较短,更加节省原材料和整机空间,同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洁。沿垂直于第二轴线102的上下方向,电机壳体设置于电路板壳体182的下侧,这样使得扫雪机100重心更稳,同时更加有利于其充分散热。电机壳体通过紧固件与壳体112固定连接。具体的,电机壳体通过螺钉与抛雪桨壳体112e构成固定连接。电路板壳体18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电机壳体构成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0050] 扫雪机100还包括第一电机壳体131b和第二电机壳体132b,也可以说电机壳体包括第一电机壳体131b和第二电机壳体132b。第一电机壳体131b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一电机131的第一收容腔;第二电机壳体132b形成有用于容纳第二电机132的第二收容腔;其中,第二电机壳体132b设置于第一电机壳体131b和壳体112之间。本实施例中,电路板壳体18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第一电机壳体131b构成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0051] 电池包壳体111位于第二电机壳体132b的后侧。电池包壳体111形成有向后敞开的第一进风口102a;第二电机132尾部安装有风扇以及导风罩,第二电机壳体132b形成有允许流经第二电机132的气流向下排出的出风口102b。也即是说,第一进风口102a和出风口102b分别设置于电池包壳体111和第二电机壳体132b。电路板壳体182还形成有用于允许流经电池包121的气流进入电路板壳体182内以给电路板组件181进行散热的第二进风口,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02a设置于电池包壳体111后端,第二进风口设置于电路板壳体182的后端,出风口102b设置于第二电机壳体132b的下端。如图24所示,第一气流A从第一进风口102a进入,流经电池包121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电路板壳体182,流经电路板组件181后向下,流经第一减速箱143c后流向第二电机132,通过导风罩垂直向下经过出风口102b排出。
[005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131设置于第一电机壳体131b内部,第一电机131连接有第一风扇,第一电机壳体131b上设置有供气流流入的第三进风口102c和流出的第二出风口102d,气流从第三进风口102c进入流经第一电机131后从第二出风口102d流出,从而达到为第一电机131散热的目的。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131设置于第一电机壳体131b内部,第一电机131连接有第一风扇,第一电机壳体131b上设置有供气流流出的第二出风口102d,气流从各个壳体的装配间隙中流入,从第二出风口102d流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电机131设置于第一电机壳体131b内部,第一电机131连接有第一风扇,经过第一风扇的搅动,第一电机壳体131b内部的气体形成内循环,通过第一电机壳体131b与外界的热交换实现散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种可能的散热方式可以同时存在或者选择一两种方式实施。
[0053] 如图2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电路板壳体182’上设置第四进风口102b’,第二气流B从第四进风口102b’进入,流经电路板组件和第二电机后通过导风罩垂直向下经过出风口排出;多股不同方向的气流使得电池包、电路板组件、第一减速箱以及第二电机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散热。
[0054] 电路板组件181包括安装盒181a、多个电路板181b以及散热板181c。安装盒181a设置在电路板壳体182内;多个电路板181b安装至安装盒181a;散热板181c与至少一个电路板181b连接。电路板壳体182或者安装盒181a与第二电机壳体132b构成固定连接。多个电路板
181b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至安装盒181a。
[0055] 扫雪机100还包括多个电子元器件和导线,电子元器件设置于电路板壳体182外;导线连接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组件181,电子元器件可以是电机、开关或者电池包121等。其中,导线至少部分设置于电路板壳体182外,导线连接电路板组件181的一端形成第一端子,电路板组件181形成有与第一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构成可拆卸连接。
也即是说,用于连接电路板组件181的导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组件181构成可插拔的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用户更够方便地插拔导线与电路板组件181,方便维修。
[0056] 如图13和图27所示,第一电机131和行走传动组件141均容纳于第一电机壳体131b所形成的第一收容腔中,第一电机壳体131b固定连接至第二电机壳体132b,位于第二电机壳体132b的后侧。当然,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31和行走传动组件141可以分别容纳于不同的壳体中。具体地,第一电机壳体131b与第二电机壳体132b的后盖板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相连。为方便维修,第一电机壳体131b的后盖板是可拆卸的。
[0057] 如图2、图17、图28至图30所示,壳体112包括内表面和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内表面围绕形成有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扫雪桨151的第一容纳空间112b。扫雪机100还包括第一照明组件193,第一照明组件193用于朝向扫雪机100的前方发射照明光线。第一照明组件193包括灯基板193a、照明灯193b以及安装座193c。照明灯193b安装至灯基板193a;安装座
193c支撑灯基板193a;其中,安装座193c连接至壳体112的外表面。在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01方向上,第一照明组件193基本设置于壳体112的中间部位处;在沿垂直于第一轴线101的上下方向上,第一照明组件193安装至壳体112的上方。具体地,第一照明组件193安装至扫雪桨壳体112a的上方以及中间位置。壳体112的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安装槽112i,第一照明组件193安装至安装槽112i。安装槽112i具有安装第一照明组件193的安装面112j,安装面
112j基本平行于扫雪机100放置的平面,这使得第一照明组件193的安装更加稳定牢固、可靠性更高,同时也降低了第一照明组件193的安装高度,避免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0058] 扫雪机100还包括用于给第一照明组件193供电的供电导线;供电导线与第一照明组件193电连接,供电导线至少部分被沿着壳体112的外表面排布。供电导线电连接电路板组件181和第一照明组件193,至少部分供电导线伸入电路板壳体182中。本实施例中,供电导线沿着壳体112的外表面排布,供电导线沿着壳体112的表面具有一个延伸轨迹,延伸轨迹经过扫雪桨壳体112a和抛雪桨壳体112e,且延伸轨迹在放置扫雪机100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连续直线段,且平行或者重合于第一平面11’。优选的,第一照明组件193关于第一平面11’基本对称。
[0059] 扫雪机100还包括导线罩184,导线罩184至少部分贴合至壳体112的外表面;在导线罩184安装至壳体112的外表面时,导线罩184与外表面之间形成供导线穿过的通道。导线罩184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壳体112构成固定连接。导线罩184与壳体112的外表面围绕形成容纳供电导线的空间,同时也将供电导线与外界隔绝,一定程度上防止水汽、灰尘等进入。至少部分导线罩184伸入电路板壳体182内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壳体112外表面为一曲面,因此导线罩184可以为一段在第一照明组件193和电路板组件181之间延伸的完整的罩体,也可以由多段罩体互相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导线罩184有两端罩体连接而成。
[0060] 如图1、图2、图20所示,操作台23安装至操作把手21,操作台23上设置有用于供用户操作以启动第一照明组件193的操作开关28。扫雪机100还包括第二照明组件194,第二照明组件194设置于操作台23。扫雪机100包括两个第二照明组件194,两个第二照明组件194分别设置于操作台23的两侧用于大范围地为扫雪机100前方提供照明。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照明组件193关于第一平面11’对称设置。第一照明组件193包括6颗照明灯193b,每个第二照明组件194各包括3颗照明灯。
[0061] 操作开关28与第二照明组件194构成电连接以控制第二照明组件194是否启动。也即是说,操作开关28与第一照明组件193和第二照明组件194均构成电连接。用户可通过操作一个操作开关28对第一照明组件193和第二照明组件194进行控制,具体控制逻辑如下:在第一照明组件193和第二照明组件194均未被点亮时,第一次触发操作开关28,操作开关
28控制第一照明组件193和第二照明组件194均被点亮,第二次触发操作开关28,操作开关
28控制第二照明组件194熄灭,第三次触发操作开关28,第二照明组件194控制第一照明组件193熄灭。
[0062] 操作组件20还包括操作指示灯195,操作指示灯195设置于操作台23上,本实施例中,操作指示灯195设置于操作台23的中间位置以方便用户观察。操作指示灯195控制逻辑:按一下安全开关25,操作指示灯195变为绿灯闪烁,持续时间5秒,五秒过后若开启了扫雪桨
151,指示当前机器状态,若未开启扫雪桨151,操作指示灯195恢复五秒前状态。绿灯闪烁表示:安全开关25已触发,当前状态可以开启扫雪桨151。
[0063] 如图2和图7所示,扫雪系统15还包括用于刮起地面积雪的刮雪元件192,刮雪元件192设置于扫雪桨壳体112a底部,与扫雪桨壳体112a构成固定或者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刮雪元件为金属件。刮雪元件192距离地面的距离大于 0 mm小于等于 15 mm,且刮雪元件
192相对于地面的距离可调以防止在某些工况下刮雪元件192刮伤地面。
[0064] 扫雪系统15还包括设置于扫雪桨壳体112a的两个侧壁112c底部的滑雪鞋191,滑雪鞋191与扫雪桨壳体112a构成固定或可拆卸连接,滑雪鞋191的材质不定,本实施例中滑雪鞋191为金属制成。滑雪鞋191用于支撑扫雪桨壳体112a,扫雪机100工作时,滑雪鞋191与地面构成面接触。本实施例中,滑雪鞋191为轮廓呈八边形的轴对称结构,在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分别对称,与扫雪桨壳体112a的侧壁112c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本实施例中,滑雪鞋191表面的螺钉孔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腰形孔,可通过腰形孔等结构调节滑雪鞋191在上下方向相对扫雪桨壳体112a的位置。
[0065] 如图1和图13所示,设定扫雪机100的整机重心为G,重心G沿前后方向大约位于扫雪机100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操作把手21的握持中心到行走轮轴161中心的距离为L1。在前后方向上,重心G到行走轮轴161中心的距离为L2。沿前后方向上,重心G到第一轴线101的距离为L3。在前后方向上,行走轮轴161中心到第一轴线101的距离为L,有L=L3+L2,且重心G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轴线101和行走轮轴161之间。另外,重心G设置在以上范围某优选位置,使得L1、L2、L3三者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f(L1,L2,L3)。在上下方向,重心G到第二轴线102的距离为H,其中,0≤ H≤200 毫米。电池包121至少部分位于行走轮组16的上方、第二电机132的后方以平衡重心G。
[006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