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和配气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974095.5

文献号 : CN110857635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文德朱亭诺张志文王照坤

申请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和配气系统,所述配气系统包括摇臂、凸轮、液压挺柱和气门,所述液压挺柱和所述气门分别抵接在所述摇臂的两端,所述摇臂上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凸轮抵接的滚子,所述凸轮驱动所述滚子以使得所述摇臂围绕所述液压挺柱转动,其中,所述油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摇臂内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包括用于润滑所述滚子的第一润滑油道和/或用于润滑所述气门和所述摇臂的抵接点的第二润滑油道。本润滑油道主要针对配气系统中的气门和摇臂以及滚轮与凸轮的摩擦结合面进行有效润滑,保证整个配气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所述配气系统包括摇臂(1)、凸轮、液压挺柱(2)和气门(3),所述液压挺柱(2)和所述气门(3)分别抵接在所述摇臂(1)的两端,所述摇臂(1)上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凸轮抵接的滚子(4),所述凸轮驱动所述滚子(4)以使得所述摇臂(1)围绕所述液压挺柱(2)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摇臂(1)内的润滑油道(5),该润滑油道(5)包括用于润滑所述滚子(4)的第一润滑油道(51)和/或用于润滑所述气门(3)和所述摇臂(1)的抵接点的第二润滑油道(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1)包括框架(11),所述滚子(4)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框架(11)内,所述框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液压挺柱(2)的安装部(12),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气门(3)的压头部(13),所述第一润滑油道(51)和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12)内,所述第一润滑油道(51)朝向所述滚子(4)延伸,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位于所述滚子(4)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压头部(13)的下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结构还包括用于为所述润滑油道(5)供油的供给油道,该供给油道设置在所述液压挺柱(2)内部,且所述第一润滑油道(51)和/或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与所述供给油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挺柱(2)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盖(6)上的壳体(21)和设置在该壳体(21)的内腔(210)的柱体(22),所述摇臂(1)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柱体(22)上端配合连接的凹槽(121),其中,所述柱体(22)内部形成有液压油道(7),所述发动机缸盖(6)上形成有与所述液压油道(7)连通的高压油道(8),所述液压油道(7)中形成有隔板(71),该隔板(71)将所述液压油道(7)分为上液压油道(72)和下液压油道(73),所述上液压油道(72)形成所述供给油道且与所述凹槽(121)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穿过所述凹槽(121)与所述上液压油道(72)连通,且通过连通油道(53)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51)连通,所述下液压油道(73)的底壁(731)形成有与所述内腔(210)连通的下油口(7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2)上形成有与所述上液压油道(72)连通的第一上进油孔(10),以及与所述下液压油道(73)连通的第一下进油孔(20),相应地,所述壳体(2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进油孔(10)和所述第一下进油孔(20)分别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上进油孔(30)和所述第二下进油孔(40),所述高压油道(8)包括上油道(81)和下油道(82),所述上油道(81)连接到所述第二上进油孔(30)以连通到所述上液压油道(72),所述下油道(82)连接到所述第二下进油孔(40)以连通到所述下液压油道(7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上环形油槽(221)和第一下环形油槽(222),相应地,所述壳体(21)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上环形油槽(211)和第二下环形油槽(212),所述第一上环形油槽(221)和所述第二上环形油槽(211)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上进油孔(10)和多个所述第二上进油孔(30),所述第一下环形油槽(221)和所述第二下环形油槽(212)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下进油孔(20)和多个所述第二下进油孔(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2)与所述凹槽(121)配合的上端外表面还形成有环形出油槽(223),该环形出油槽(223)沿其周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121)连通的出油孔(50),以将所述上液压油道(72)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油道(53)从所述摇臂(1)的上端朝向下穿过所述第一润滑油道(51)延伸至所述第二润滑油道(52),且所述连通油道(53)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9)。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2)的上端形成为球形凸起(220),相应地,所述凹槽(121)形成为与所述球形凸起(220)的球形凹槽。

10.一种配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

说明书 :

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和配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配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和配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发动机的配气系统包括挺柱、摇臂和气门以及凸轮,摇臂以液压挺柱为支点,通过凸轮抵压在摇臂的滚子上,驱动摇臂围绕液压挺柱做旋转运动,以实现摇臂的另一端低压气门,使得气门在气门导管内做往复运动,实现气门升程的改变。为避免各部件间的摩损而影响系统的工作精度,一般现有技术中,各个部件的结合面均依靠凸轮旋转产生的润滑油润滑,由于凸轮旋转产生的润滑油过于分散,有效的润滑油过少,尤其是凸轮与滚子的摩擦位置以及气门与摇臂的摩擦位置也一直变化,导致润滑不良,造成配气系统各个结合面的磨损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0003]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润滑效果好的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所述配气系统包括摇臂、凸轮、液压挺柱和气门,所述液压挺柱和所述气门分别抵接在所述摇臂的两端,所述摇臂上活动地设置有与所述凸轮抵接的滚子,所述凸轮驱动所述滚子以使得所述摇臂围绕所述液压挺柱转动,其中,所述油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摇臂内的润滑油道,该润滑油道包括用于润滑所述滚子的第一润滑油道和/或用于润滑所述气门和所述摇臂的抵接点的第二润滑油道。
[0005] 可选地,所述摇臂包括框架,所述滚子可转动地连接到所述框架内,所述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液压挺柱的安装部,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抵压所述气门的压头部,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和所述第二润滑油道平行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内,所述第一润滑油道朝向所述滚子延伸,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位于所述滚子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压头部的下端延伸。
[0006] 可选地,所述油道结构还包括用于为所述润滑油道供油的供给油道,该供给油道设置在所述液压挺柱内部,且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和/或所述第二润滑油道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供给油道连通。
[0007] 可选地,所述液压挺柱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盖上的壳体和设置在该壳体的内腔的柱体,所述摇臂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柱体上端配合连接的凹槽,其中,所述柱体内部形成有液压油道,所述发动机缸盖上形成有与所述液压油道连通的高压油道,所述液压油道中形成有隔板,该隔板将所述液压油道分为上液压油道和下液压油道,所述上液压油道形成所述供给油道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油道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上液压油道连通,且通过连通油道与所述第一润滑油道连通,所述下液压油道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下油口。
[0008] 可选地,所述柱体上形成有与所述上液压油道连通的第一上进油孔,以及与所述下液压油道连通的第一下进油孔,相应地,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进油孔和所述第一下进油孔分别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上进油孔和所述第二下进油孔,所述高压油道包括上油道和下油道,所述上油道连接到所述第二上进油孔以连通到所述上液压油道,所述下油道连接到所述第二下进油孔以连通到所述下液压油道。
[0009] 可选地,所述柱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上环形油槽和第一下环形油槽,相应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上环形油槽和第二下环形油槽,所述第一上环形油槽和所述第二上环形凹槽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上进油孔和多个所述第二上进油孔,所述第一下环形油槽和所述第二下环形凹槽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下进油孔和多个所述第二下进油孔。
[0010] 可选地,所述柱体与所述凹槽配合的上端外表面还形成有环形出油槽,该环形出油槽沿其周向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连通的出油孔,以将所述上液压油道与所述第二润滑油道连通。
[0011] 可选地,所述连通油道从所述摇臂的上端朝向下穿过所述第一润滑油道延伸至所述第二润滑油道,且所述连通油道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
[0012] 可选地,所述柱体的上端形成为球形凸起,相应地,所述凹槽形成为与所述球形凸起的球形凹槽。
[0013]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配气系统,包括上述公开的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
[0014]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凸轮驱动滚子转动产生摩擦时,第一润滑油道能够朝向滚子提供润滑油,有效地改善滚子和凸轮之间的摩损;而第二润滑油道能够朝向气门和摇臂的抵接点直接供油,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气门和摇臂之间的磨损。本润滑油道主要针对配气系统中的气门和摇臂以及滚轮与凸轮的摩擦结合面进行有效润滑,保证整个配气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0015]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配气系统的剖面图;
[0018]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摇臂的俯视图;
[0019] 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摇臂的纵剖图;
[0020] 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液压挺柱的剖面图;
[0021] 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液压挺柱与发动机缸盖的装配剖面图;
[0022] 图6是本公开提供的配气系统的各部件分解图;
[0023] 图7是本公开提供的配气系统的装配图(不包括凸轮)。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摇臂,11-框架,12-安装部,121-凹槽,13-压头部,2-液压挺柱,21-壳体,210-内腔,211-第二上环形油槽,212-第二下环形油槽,22-柱体,220-球形凸起,221-第一上环形油槽,222-第一下环形油槽,223-环形出油槽,3-气门,4-滚子,5-润滑油道,51-第一润滑油道,52-第二润滑油道,53-连通油道,6-发动机缸盖,7-液压油道,71-隔板,72-上液压油道,73-下液压油道,731-底壁,732-下油口,8-高压油道,81-上油道,82-下油道,9-密封塞,10-第一上进油孔,20-第一下进油孔,30-第二上进油孔,40-第二下进油孔,50-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7]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液压挺柱接近摇臂的一端为上,远离摇臂的一端为下,“内、外”是针对各部件的轮廓的内和外定义的。
[0028]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配气系统包括摇臂1、凸轮、液压挺柱2和气门3,液压挺柱2和气门3分别抵接在摇臂1的两端,摇臂1上活动地设置有与凸轮抵接的滚子4,凸轮驱动摇臂1以使得摇臂1围绕液压挺柱2摆动,其中,油道结构包括设置在摇臂1内的润滑油道5,该润滑油道5包括用于润滑滚子4的第一润滑油道51和/或用于润滑气门3和摇臂1的抵接点的第二润滑油道52。
[0029] 也即,在摇臂1内部设置润滑油道,实现自润滑。具体当凸轮驱动滚子4转动产生摩擦时,第一润滑油道51能够朝向滚子4提供润滑油,有效地改善滚子4和凸轮之间的摩损;而第二润滑油道52能够朝向气门3和摇臂1的抵接点直接供油,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气门3和摇臂1之间的磨损。本润滑油道5针对配气系统中的摩擦结合面进行有效润滑,保证整个配气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可靠性。
[0030]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摇臂1包括框架11,滚子4可转动地连接到框架11内,框架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液压挺柱2的安装部12,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抵压气门3的压头部13,第一润滑油道51和第二润滑油道52平行间隔地设置在安装部12内,第一润滑油道51朝向滚子4延伸,第二润滑油道52位于滚子4的下方并朝向压头部13的下端延伸。
[0031] 也即,为了能够保证对于滚子4和凸轮的抵接点的有效润滑,第一润滑油道51的位置在滚子4的直径范围内,能够保证喷油口始终朝向滚子4;而为了防止滚子4对第二润滑油道52的阻挡,第二润滑油道52低于滚子4,与压头部13和气门3的抵接点高度相同,而由于第二润滑油道52能够随着摇臂1同时运动,能够保证第二润滑油道52的喷射口相对待润滑点(即压头部与气门的抵接点)位置不动,以能够保证持续润滑。
[003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油道结构还包括用于为润滑油道5供油的供给油道,该供给油道设置在液压挺柱2内部,且第一润滑油道51和/或第二润滑油道52通过凹槽121与供给油道连通。也即,液压挺柱2作为供油体,通过供给油道负责为润滑油道5供给润滑油。
[0033]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压挺柱2包括设置在发动机缸盖6上的壳体21和设置在该壳体21的内腔210的柱体22,摇臂1的一端形成有与柱体22上端配合连接的凹槽121,其中,柱体22内部形成有液压油道7,发动机缸盖6上形成有与液压油道7连通的高压油道8,液压油道7中形成有隔板71,该隔板71将液压油道7分为上液压油道72和下液压油道73,上液压油道72形成供给油道且与凹槽121连通,第二润滑油道52穿过凹槽121与上液压油道72连通,且通过连通油道53与第一润滑油道51连通,下液压油道73的底壁731形成有与内腔210连通的下油口732。
[0034] 也即,发动机缸盖6内的高压油道8朝向液压油道7供给高压润滑油。工作过程中,高压油道8将润滑油分别供应到上液压油道72和下液压油道73,其中,上液压油道72限定上述供给油道,负责将高压油道8内的润滑油穿过凹槽121通入到第二润滑油道52,第二润滑油道52一方面将润滑油从喷油口喷射到气门3和摇臂1之间的抵接点,另一方面,将持续不断的高压油通过连通油道53导通到第一润滑油道51内,使得第一润滑油道51将高压油喷射到滚子4上进行润滑。而下液压油道73通过下油口721将润滑油通入到壳体21的内腔210,通过内部油压的变化改变柱体22的工作长度,从而起到自动调整气门间隙的作用。
[0035] 换言之,本液压挺柱2通过上液压油道72构成供给油道,用于润滑摇臂1和气门3;通过下液压油道73实现调节气门间隙的作用。
[0036] 更具体地,为了导通高压油道8和液压油道7,在本实施方式中,柱体22上形成有与上液压油道72连通的第一上进油孔10,以及与下液压油道73连通的第一下进油孔20,相应地,壳体21上形成有与第一上进油孔10和第一下进油孔20分别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二上进油孔30和第二下进油孔40,为了同时给上液压油道72和下液压油道73同时供油,高压油道8包括上油道81和下油道82,上油道81连接到第二上进油孔30以连通到上液压油道72,下油道82连接到第二下进油孔40以连通到下液压油道73。
[0037] 这样,上油道81中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二上进油孔30和第一上进油孔10,进入到上液压油道72;同样地,下油道82中的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一下进油孔20和第二下进油孔40进入到下液压油道73。
[0038] 为了便于装配,保证液压挺柱2在任何装配条件下都能够使得高压润滑油连通,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柱体2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上环形油槽221和第一下环形油槽222,相应地,壳体21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上环形油槽211和第二下环形油槽212,第一上环形油槽221和第二上环形油槽211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上进油孔10和多个第二上进油孔30,第一下环形油槽222和第二下环形凹槽212的周向分别一一对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下进油孔20和多个第二下进油孔40。
[0039] 当上油道81将润滑油通入到上液压油道72内时,润滑油先围绕壳体21上的第二上环形油槽211,先后通过多个第二上进油孔30而后进入到柱体22的第一上环形油槽221,围绕第一上环形油槽221流动,先后通过多个第一上进油孔10最终进入到上液压油道72,由上液压油道72将润滑油导入到上述的润滑油道5。同样地,下液压油道73的通油原理与上液压油道72相同,对此不再赘述。
[0040] 上述设置在壳体21和柱体22上的环形油槽即为环形油道,高压润滑油围绕环形油道流动,再从相应地油孔最终流入到液压油道7内,一方面,方便柱体22的安装,能够保证柱体22在任何装配条件下都能够导通润滑油,同时上述环形油槽在高度上具有一定的槽宽,还能够满足柱体22任何高度下高压润滑油的连通,另一方面,多个油孔的设置能够方便快速通油。
[004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将上液压油道72内的润滑油导入到润滑油道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柱体22与凹槽121配合的上端外表面还形成有环形出油槽223,该环形出油槽223沿其周向上开设有多个用于与凹槽121连通的出油孔50,以将上液压油道71与第二润滑油道52连通。
[0042] 这样,出油孔50使得柱体22的内外连通,也即将上液压油道72和凹槽121连通,上液压油道72的润滑油从出油孔50流出,并围绕环形出油槽223流动,最终流入到第二润滑油道52。在流动的过程中,润滑油将柱体22的上端与凹槽之间进行了润滑。
[0043] 为方便连通油道53的加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油道53从摇臂1的上端朝向下穿过第一润滑油道51延伸至第二润滑油道52。也即,连通油道53垂直延伸,快速地将第二润滑油道52内的润滑油导入到第一润滑油道51,并且为了防止润滑油从摇臂1内喷出,在连通油道53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塞9,将连通油道53密封。
[0044] 另外,为方便摇臂1围绕柱体2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柱体22的上端形成为球形凸起220,相应地,凹槽121形成为与球形凸起220的球形凹槽。球头连接提供多角度的旋转,使得摇臂1转动得以平顺,减少震动。
[0045]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配气系统,包括上述公开的用于配气系统的油道结构。通过油道结构的设计,实现了配气系统的自润滑,其中,润滑油道5设置在摇臂1上,进一步实现了对于摇臂1和气门3的持续有效的润滑,保证配气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004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7]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