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10965167.X

文献号 : CN11085769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何启亮王金水尹斌黄宁杰

申请人 : 三花亚威科电器设备(芜湖)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泵,包括驱动端及工作端。所述驱动端设有延伸的驱动轴,所述工作端设有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第一叶轮及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同轴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罩壳内形成有沿驱动轴轴向排布的第一工作腔及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所述罩壳内还形成有非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与第二工作腔的流体通道以及与所述罩壳固定配合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有暴露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加热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泵,包括驱动端及工作端,所述驱动端设有延伸的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设有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第一叶轮及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同轴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罩壳内形成有沿驱动轴轴向排布的第一工作腔及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所述罩壳内还形成有非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与第二工作腔的流体通道以及与所述罩壳固定配合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有暴露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加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安装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加热板及固定于所述加热板底部的加热器,所述加热板设有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自所述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槽,所述加热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顶面并暴露于所述流体通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泵筒体、收容在所述泵筒体内的套筒、第一泵壳、第二泵壳,所述第一泵壳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二泵壳与所述泵筒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工作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体设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的第一腔室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的第二腔室,所述泵筒体还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壳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叶轮腔,所述第二泵壳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叶轮的第二叶轮腔,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第二叶轮腔相背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呈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套筒包括筒壳、形成于筒壳内的收容腔、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的分隔壁以及贯穿所述分隔壁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让位口,所述第一泵壳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让位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壳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叶轮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外周的第一筒壁、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外周的第二筒壁、贯穿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通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二筒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以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与所述第二腔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轮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叶轮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反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壳设有第一外周壁及自所述第一外周壁向外凸伸的定位肋,所述套筒设有自所述第二筒壁凹陷而成的定位槽,所述定位肋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将所述第一泵壳固定于所述套筒的第二收容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壳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叶轮腔之间的第一内周壁及自所述第一内周壁沿轴向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条,所述第二泵壳设有第二外周壁、位于所述第二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叶轮腔之间的第二内周壁、自所述第二内周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壁面突出的卡持槽,所述定位条与所述卡持槽相卡持。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

背景技术

[0002] 相关技术中,洗碗机在洗碗过程中,通过洗涤泵、加热管与摆臂形成高温高压喷射水流对餐具表面进行机械冲刷,从而达到较高的除污效果。
[0003] 泵在洗碗机中是重要部件,一般而言泵具有单一的洗涤、加热或者排水的功能,但是因为泵的结构决定洗碗机空间大小布局,因此相关技术中,泵的结构决定洗碗机空间大小的布局。因此泵也在由原先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因此如何将多种功能集合在同一个泵内,对于泵的内部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泵。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泵,包括驱动端及工作端,所述驱动端设有延伸的驱动轴,所述工作端设有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第一叶轮及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同轴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罩壳内形成沿驱动轴轴向排布的第一工作腔及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分隔设置,所述第一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工作腔内,所述第二叶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工作腔内,所述罩壳内还形成有非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与第二工作腔的流体通道以及与所述罩壳固定配合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有暴露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加热部。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设有安装于所述流体通道内的加热板及固定于所述加热板底部的加热器,所述加热板设有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自所述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收容槽,所述加热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加热部设于所述顶面并暴露于所述流体通道内。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罩壳包括泵筒体、收容在所述泵筒体内的套筒、第一泵壳、第二泵壳,所述第一泵壳与所述套筒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二泵壳与所述泵筒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第二工作腔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不连通。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泵筒体设有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内的第一腔室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内的第二腔室,所述泵筒体还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径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泵壳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叶轮的第一叶轮腔,所述第二泵壳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叶轮的第二叶轮腔,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第二叶轮腔相背设置。
[0010] 作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呈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套筒包括筒壳、形成于筒壳内的收容腔、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收容腔与第二收容腔的分隔壁以及贯穿所述分隔壁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让位口,所述第一泵壳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工作腔,所述第一叶轮腔与所述让位口连通。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泵壳收容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叶轮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二工作腔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00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外周的第一筒壁、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外周的第二筒壁、贯穿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通孔以及贯穿所述第二筒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以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与所述第二腔室。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叶轮设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叶轮设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方向反向设置。
[0014]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泵壳设有第一外周壁及自所述第一外周壁向外凸伸的定位肋,所述套筒设有自所述第二筒壁凹陷而成的定位槽,所述定位肋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将所述第一泵壳固定于所述套筒的第二收容腔内。
[00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泵壳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外周壁与所述第一叶轮腔之间的第一内周壁及自所述第一内周壁沿轴向方向延伸而成的定位条,所述第二泵壳设有第二外周壁、位于所述第二外周壁与所述第二叶轮腔之间的第二内周壁、自所述第二内周壁朝向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壁面突出的卡持槽,所述定位条与所述卡持槽相卡持。
[0016]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泵通过在罩壳内设置非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与第二工作腔的流体通道,并在流体通道内设置加热装置,使得所述加热装置不会占用所述泵的轴向方向的空间,节省了泵在轴向方向的长度,减小了泵在轴向方向的体积;再配合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使用,使得所述泵能够在提供高温液体的同时,加大液体的排出压力,进而提高了泵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泵的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泵沿图1中A-A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泵沿驱动轴的轴向方向拆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泵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安装有加热装置的泵筒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1-泵筒体;11-第一主体部;110-第一腔室;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限位槽;12-第二主体部;120-第二腔室;13-进液管;14-出液管;2-第一叶轮;201-第一进液口;21-第一叶轮叶片;3-第二叶轮;301-第二进液口;31-第二叶轮叶片;4-驱动装置;41-驱动轴;42-电机转子;43-电机定子组件;44-分液盘;45-轴承;441-延伸壁;442-支架;5-套筒;51-筒壳;50-收容腔;501-第一收容腔;502-第二收容腔;52-分隔壁;520-让位口;511-第一筒壁;512-第二筒壁;5110-第一通孔;5120-第二通孔;5121-定位槽;6-第一泵壳;61-第一外周壁;62-第一内周壁;63-第一间隔壁;60-第一叶轮腔;630-第一轴孔;611-定位肋;621-定位条;620-第一排水孔;7-第二泵壳;70-第二叶轮腔;71-第二外周壁;72-第二内周壁;711-凸肋;721-卡持槽;720-排水部;631-轴套;8-调节垫;9-加热板;92-加热器;91-密封件;901-收容槽;902-加热部;a-进水腔室;b-第一工作腔;c-第二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24]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泵,包括工作端及与所述工作端相邻设置的驱动端。所述工作端包括罩壳、安装于所述罩壳内的第一叶轮2、第二叶轮3。所述驱动端为驱动所述第一叶轮2、第二叶轮3旋转的驱动装置4。
[0025] 所述驱动装置4设有延伸入所述罩壳内的驱动轴41、环绕于所述驱动轴41外周的电机转子42、环绕在所述电机转子42外周的电机定子组件43、将所述电机转子42、电机定子组件43与所述罩壳分隔的分液盘44,以及安装于所述驱动轴41上的两个轴承45。所述两个轴承45分设于所述电机转子42及电机定子组件43的两端。所述分液盘44设有将所述电机转子42与所述电机定子组件43内外分隔的延伸壁441以及分别将所述两个轴承45定位的支架442。所述支架442用以将所述轴承45限位,从而更好的协助所述轴承45与所述驱动轴41之间的配合。
[0026] 所述第一叶轮2与所述第二叶轮3同轴设于所述驱动轴41,所述第一叶轮2与所述第二叶轮3相背而设。所述第一叶轮2设有沿所述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朝向左端的第一进液口201,所述第二叶轮3设有沿所述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朝向右端的第二进液口30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液口201与所述第二进液口301沿所述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反向设置(即所述第一进液口201与所述第二进液口301相背而设),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叶轮2与第二叶轮3之间的轴向力相互抵消,延长了驱动装置4的两个轴承45的使用寿命。
[0027] 所述第一叶轮2通过第一进液口201沿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吸入液体,再通过第一叶轮叶片21旋转带动液体沿驱动轴41的径向方向运动并径向将液体甩出所述第一叶轮2。所述第二叶轮3通过第二进液口301沿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吸入液体,再通过第二叶轮叶片
31旋转带动液体沿驱动轴41的径向方向运动并径向将液体甩出所述第二叶轮3。
[0028] 所述罩壳包括位于最外周的泵筒体1、收容在所述泵筒体1内的套筒5、第一泵壳6及第二泵壳7。所述泵筒体1呈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容器状设置。
[0029] 请结合图3至图5所示,界定所述泵筒体1开口的一端朝向为左方向,封闭的一端朝向右方。所述泵筒体1包括圆柱形容器状的第一主体部11、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内的第一腔室110、长方体形容器状的第二主体部12、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12内的第二腔室120、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径向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室110连通的进液管13、出液管14。
[0030] 所述泵筒体1还设有贯通所述第一主体部11以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0与所述第二腔室120的第一开口111、第二开口112。所述第一开口111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周壁上,所述第二开口112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端壁上,即所述第一开口111沿驱动轴41的径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0与第二腔室120,所述第二开口112沿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0与所述第二腔室120。
[0031] 所述进液管13靠近所述泵筒体1开口的一端设置,所述出液管14靠近所述泵筒体1封闭的一端设置,其中所述进液管13垂直于所述第一主体部11设置,所述出液管14与所述第一主体部11切线状连接设置。所述第二主体部12的底部呈敞开式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11朝向所述第一腔室110的壁上还设有凹陷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13。所述限位槽113环绕所述第一主体部11周向设置。
[0032] 所述套筒5两端均呈敞开设置。所述套筒5设有圆柱状的筒壳51、形成于所述筒壳51内的收容腔50、将所述收容腔50分隔为第一收容腔501与第二收容腔502的分隔壁52以及左右贯穿所述分隔壁52的让位口520。所述筒壳5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501外周的第一筒壁511及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502外周的第二筒壁512。所述套筒5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筒壁511的第一通孔5110、贯穿所述第二筒壁512的第二通孔5120以及自所述第二筒壁512边缘内陷而成的定位槽5121。
[0033] 当所述套筒5安装在所述泵筒体1的第一腔室110内时,所述筒壳51贴附于所述泵筒体1的内壁面,所述第一通孔5110对应位于所述进液管13处以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501与所述进液管13内腔,所述第二通孔5120对应连通所述第一开口111以达成连通所述第二收容腔502与所述第二腔室120的效果。
[0034] 所述第一泵壳6设有第一外周壁61、位于所述第一外周壁61内周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内周壁62、连接所述第一内周壁62右侧边缘的第一间隔壁63、形成于所述第一内周壁62与所述第一间隔壁63之间的第一叶轮腔60以及左右贯穿所述第一间隔壁63的第一轴孔630。所述第一叶轮腔60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叶轮2,所述第一轴孔630用以容置所述驱动轴41穿过。
[0035] 所述第一泵壳6还设有自所述第一外周壁61的外壁面向外突伸的定位肋611以及自所述第一内周壁62边缘向右延伸超出所述第一间隔壁63的定位条621。当将所述第一泵壳6安装至所述套筒5内时,所述定位肋611与所述定位槽5121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泵壳6固定于所述套筒5的第二收容腔502内,所述第一外周壁61的外壁面贴靠所述第二筒壁512的内壁面。
[0036] 所述第一泵壳6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内周壁62的第一排水孔620,所述第一排水孔620连通所述第一叶轮腔60与所述第二通孔5120,如此以连通所述第一叶轮腔60与所述第二腔室120。
[0037] 所述第二泵壳7设有第二外周壁71、位于所述第二外周壁71内周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二内周壁72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内周壁72内的第二叶轮腔70。所述第二叶轮腔70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叶轮3。所述第二泵壳7还设有自所述第二外周壁71外壁面突伸的凸肋711以及自所述第二内周壁72的朝向所述第二外周壁71一侧的壁面向外突出形成的卡持槽
721,所述第二内周壁72上还设有贯穿的排水部720,所述排水部720与所述泵筒体1的出液管14内腔连通。
[0038] 所述第一泵壳6与所述第二泵壳7相互固定在一起时,所述第一间隔壁63将所述第二叶轮腔70一端封堵,所述第一泵壳6的定位条621卡持于所述第二泵壳7的卡持槽721内,从而沿所述驱动轴41的径向方向将所述第一泵壳6与所述第二泵壳7相对固定。所述第二泵壳7整体收容在所述泵筒体1的第一腔室110内,所述凸肋711与所述泵筒体1的所述限位槽113相互卡持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二泵壳7与所述泵筒体1之间相对固定。
[0039] 所述第一泵壳6的所述第一轴孔630内安装有轴套631及安装在所述轴套631外的调节垫8,所述调节垫8将所述第一叶轮腔60与所述第二叶轮腔70沿径向方向进一步密封隔离,从而避免第一叶轮腔60内的高压液体流入第二叶轮腔70的低压区内;同时,所述调节垫8还能够缓冲所述轴套631与所述驱动轴41之间的径向跳动。
[0040] 所述泵还设有为所述第二腔室120内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部12底部将第二腔室120底部封住的加热板9以及固定于所述加热板9底部的加热器92。所述加热板9设有顶面(未标号)、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未标号)、自所述底面向上凹陷的U形的收容槽901以及随同所述收容槽901同向向上突出的加热部902,所述加热器92收容在所述收容槽901内,所述加热部902暴露于所述第二腔室120内。
[0041] 所述泵还设有将所述加热板9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底部边缘之间密封的密封件91。所述加热器92通过所述加热板9的热传递将加热器92产生的热量向所述第二腔室120内传送。所述密封件91用以密封所述加热板9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第二腔室120内液体从所述加热板9与所述第二主体部12之间泄露。
[0042] 在本发明中,将所述工作端安装至所述驱动端的驱动轴41上的顺序如下:首先,将所述套筒5套置于所述驱动轴41上,并滑移至所述分液盘44将所述套筒5的第一收容腔501的一端密封,所述分液盘44与所述分隔壁5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分液盘44、所述分隔壁52以及所述第一筒壁511之间形成所述泵的进水腔室a。
[0043] 接着,将所述第一叶轮2套置于所述驱动轴41上且滑移至收容在所述套筒5的第二收容腔502内,同时将所述第一泵壳6套置于所述驱动轴41上,滑移至所述第二收容腔502内,此时,所述第一叶轮2进一步收容至所述第一泵壳6的第一叶轮腔60内。所述第一泵壳6与所述套筒5的第二收容腔502之间形成第一工作腔b,当所述第一叶轮2在所述第一工作腔b内旋转运行,所述进水腔室a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套筒5的让位口520进入所述第一叶轮2的第一进液口201,然后在所述第一工作腔b内被所述第一叶轮叶片21带动旋转,并在经过所述第一叶轮2增压后,通过所述第一泵壳6的第一排水孔620及所述套筒5的第二通孔5120排出至所述泵筒体1的第二腔室120内。
[0044] 然后,继续依序向所述驱动轴41套置轴套631、调节垫8、第二泵壳7。所述第二泵壳7的卡持槽721配合所述第一泵壳6的定位条621从而达成所述第一泵壳6与所述第二泵壳7在径向方向的一个相对定位,所述第一间隔壁63、第一叶轮腔60与第二叶轮腔70之间间隔分离,以保证在所述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叶轮腔60与所述第二叶轮腔70整体不连通。
[0045] 接着,将所述第二叶轮3安装至所述第二叶轮腔70内,并将所述泵筒体1套至所述第一泵壳6、第二泵壳7及套筒5外周,所述凸肋711与所述泵筒体1的所述限位槽113相互卡持配合,从而将所述第二泵壳7与所述泵筒体1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叶轮3的所述第二进液口301与所述泵筒体1的第二开口112对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0内的液体在被所述加热装置加热后,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12及所述第二进液口301进入所述第二叶轮腔70内并被所述第二叶轮3的第二叶轮叶片31带动旋转。所述第二泵壳7与所述泵筒体1之间形成第二工作腔c,所述第二工作腔c的容积面积是沿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变化的,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叶轮叶片31带动液体旋转至径向通过所述排水部720排出至所述出液管14。至此,所述泵的组装完成。
[004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工作腔b与所述第二工作腔c沿所述驱动轴41的轴向方向不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b通过所述第一排水孔620及所述套筒5的第二通孔5120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0,所述第二腔室120再通过所述第二开口112及所述第二进液口301连通所述第二工作腔c,所述第一排水孔620、第二通孔5120、所述第二腔室120、所述第二开口112以及所述第二进液口301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b和第二工作腔c的流体通道。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泵筒体1的第二腔室120的底部下方,使得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液体内的气体可自然排出。
[004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泵利用套筒5与第一泵壳6的配合,形成独立的第一工作腔b来配合第一叶轮2,利用泵筒体1与第二泵壳7的配合,形成独立的第二工作腔c来配合第二叶轮3,将第一工作腔b内被所述第一叶轮2增压的液体通过设置在泵筒体1的第二本体部12的第二腔室120内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再通过所述第二工作腔c内的第二叶轮3增压排出,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泵能够提供高温高压的水柱,使得应用有本发明泵的洗碗机能够具有强效的冲刷除污能力。将所述第二腔室120的底部利用加热板9整体布满,使得所述第二腔室120内的液体得以充分被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0048]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本申请中所述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本申请中两个部件连接时,该两个部件的内腔也相互连通。例如,集流管与换热管内均设有内腔用以流通换热介质,集流管与换热管相互连接时,集流管的内腔与换热管的内腔连通。
[0049]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各实施方式可以互为补充。
[0050]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0051] 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前后贯穿”指的是在未安装其他零件之前是贯穿的,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