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单元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757537.5

文献号 : CN110858021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岛知昭

申请人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透镜单元,其镜筒由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构成,在将调芯用突出部设置在内侧筒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可以抑制在成型时对调芯用突出部的影响,实现透镜单元的高分辨率化。透镜单元具备由多个透镜构成的广角透镜和镜筒(3)。镜筒(3)具备收容广角透镜的内侧筒部(31)、向径向外侧远离内侧筒部(31)的外侧筒部(32)、从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朝向径向外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肋(40)。在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具备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调芯用突出部(80)。调芯用突出部(80)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形成于相邻的肋(40)彼此之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透镜;以及

镜筒,所述镜筒具备收容所述多个透镜的内侧筒部、向径向外侧远离所述内侧筒部的外侧筒部、从所述内侧筒部的外周面向所述外侧筒部的内周面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肋,在所述内侧筒部的内周面,具备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调芯用突出部,所述多个调芯用突出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肋中的相邻的肋彼此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筒部和所述外侧筒部之间形成有环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芯用突出部具有突出尺寸不同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和第二调芯用突出部,所述第二调芯用突出部从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向所述内周面的内侧突出,且与透镜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不与所述肋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由平面构成,

所述第二调芯突出部的剖面为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筒中,表示在成型所述镜筒时所形成的树脂注入位置的浇口形成于所述外侧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形成于所述外侧筒部的像侧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肋的像侧端面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进行与具备摄像元件的电子部件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芯用突出部具有突出尺寸不同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和第二调芯用突出部,所述第二调芯用突出部从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向所述内周面的内侧突出,且与透镜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不与所述肋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筒中,表示在成型所述镜筒时所形成的树脂注入位置的浇口形成于所述外侧筒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肋的像侧端面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进行与具备摄像元件的电子部件的定位。

说明书 :

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透镜单元,例如,涉及具备多个透镜及保持它们的镜筒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对透镜单元整体的光学特性的要求越发严格,要求提高各透镜的精度。例如,为了提高镜筒(也称为镜头筒)的内周面的圆度精度,提出了如下技术:设为由内侧筒部和隔着圆周槽形成于其外侧的外侧筒部构成镜筒的结构,通过圆周槽减薄壁厚,从而防止树脂的收缩产生,提高圆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技术中,在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之间设置有以将它们连接的方式形成为辐射状的多个肋。而且,在内侧筒部的内周面上,沿周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突条(调芯用突出部)。在该突条上设置透镜调芯功能,减轻透镜压入时的透镜变形。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53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可以提高成为透镜收容部的镜筒内侧筒部的圆度,实现透镜单元的高性能。但是,在要求透镜单元进一步高性能化的情况下,根据镜筒的形状而可能产生变形,即使是以往允许的范围内的变形,也需要抑制其影响,因此需要另一种技术。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镜筒由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构成的透镜单元中,在内侧筒部的内周面设置有调芯用突出部的情况下,在成型镜筒时,可以抑制成型时对调芯用突出部的影响,实现透镜单元的高分辨率。
[0009]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中,具有:多个透镜;以及镜筒,所述镜筒具备收容所述多个透镜的内侧筒部、向径向外侧远离所述内侧筒部的外侧筒部、从所述内侧筒部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肋,在所述内侧筒部的内周面,具备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调芯用突出部,所述多个调芯用突出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肋中的相邻的肋彼此之间。即使成型时形成内侧筒部的树脂被向肋侧拉,调芯用突出部也形成于影响少的相邻的肋彼此之间。因此,通过调芯用突出部,可以以高的精度将透镜收容在镜筒内,因此,可以实现透镜单元的高分辨率。
[0011] 也可以是,在所述多个肋和所述外侧筒部之间形成环状槽。即,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由环状槽分离。
[0012] 也可以是,所述调芯用突出部具有突出尺寸不同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和第二调芯用突出部,所述第二调芯用突出部从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向所述内周面的内侧突出,与透镜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一调芯用突出部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不与所述肋重叠。
[0013] 在所述镜筒中,表示在成型所述镜筒时所形成的树脂注入位置的浇口也可以形成于所述外侧筒部。用树脂成型镜筒时树脂的注入位置(即浇口)远离保持透镜的内侧筒部。因此,在成型时树脂从浇口位置到达该内侧筒部时,树脂的流动充分地降低,所以可以抑制树脂流动的强弱及树脂流动的紊乱引起的变形,可以提高圆度。
[0014] 所述多个肋的像侧端面也可以具有进行与具备摄像元件的电子部件的定位的定位部。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在由内侧筒部和外侧筒部构成镜筒的透镜单元中,在将调芯用突出部设置于内侧筒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在成型镜筒时,可以抑制成型时对调芯用突出部的影响,实现透镜单元的高分辨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整体的图。
[0018] 图2是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的纵剖视图(Y-Z剖视图)。
[0019] 图3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立体图。
[0020] 图4是实施方式的从镜筒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0021] 图5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仰视图。
[0022] 图6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纵剖视图(Y-Z剖视图)。
[0023] 图7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纵剖立体图。
[0024] 图8是实施方式的镜筒的横剖立体图。
[0025] 图9是实施方式的放大了图6的区域A1的图。
[0026] 图10是实施方式的镜筒内侧筒部的横剖视图。
[0027]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放大了图10的区域A2的图。
[0028]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模具制造工序的图。
[0029]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镜筒的仰视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1         透镜单元
[0032] 2         透镜组
[0033] 3、103     镜筒
[0034] 4        透镜保持架
[0035] 5         O型环
[0036] 21        第一透镜
[0037] 22        第二透镜
[0038] 23        第三透镜
[0039] 24        第四透镜
[0040] 25        第五透镜
[0041] 26        第六透镜
[0042] 27        遮光片
[0043] 28        光圈
[0044] 31、131    内侧筒部
[0045] 31a、131a  外周面
[0046] 32、132    外侧筒部
[0047] 32a、132a  内周面
[0048] 33、133    端部
[0049] 34        承接部
[0050] 35、36     铆接部
[0051] 38        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0052] 39        衬垫
[0053] 40、140    肋
[0054] 41、141    卡止用肋
[0055] 42        定位部
[0056] 43        基本肋
[0057] 44        载置面
[0058] 45        突出部
[0059] 49、149    环状槽
[0060] 60        内周面
[0061] 61        平坦部
[0062] 64        凹部
[0063] 69        第六透镜收容部
[0064] 69a       开口
[0065] 72        第二透镜收容部
[0066] 73        第三透镜收容部
[0067] 74        第四透镜收容部
[0068] 75        第五透镜收容部
[0069] 80        调芯用突出部
[0070] 81        第一调芯用突出部
[0071] 82        第二调芯用突出部
[0072] 90        镜筒模具
[0073] 91        内周面形成面
[0074] 92、92a   平坦部
[0075] 93        凹曲面
[0076] 99        电子部件
[0077] G         浇口痕迹
[0078] L        光轴
[0079] L1        物侧
[0080] L2        像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81]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整体的图,图1的(a)是主视图,图1的(b)是立体图。另外,图2是纵剖视图,在图示中相当于Y-Z剖面。
[0082] 透镜单元1是装入车载外围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门铃等中的透镜总成。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物侧L1”及“像侧L2”是指光轴L方向上的物侧及像侧,“光轴方向”是指与光轴L平行的方向。
[0083] (整体结构)
[0084] 透镜单元1具备将多个圆盘状透镜同轴配置的透镜组2和收纳透镜组2的镜筒3。例如,如图2所示,透镜组2由沿着光轴L从物侧L1朝向像侧L2密接配置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这6个透镜构成。
[0085] 构成透镜组2的透镜中,第一透镜21配置于最靠近物侧L1的位置。第二透镜22位于第一透镜21的像侧L2。第三透镜23位于第二透镜22的像侧L2。第四透镜24位于第三透镜23的像侧。第四透镜24以被压入固定于树脂制的透镜保持架4上再通过粘接剂加强固定的状态配置于镜筒3上。第五透镜25位于第四透镜24的像侧L2。第六透镜26位于第五透镜25的像侧L2。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均为接合透镜元件,构成接合透镜。在第二透镜22和第三透镜23之间配置有遮光片27,在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之间配置有光圈28。
[0086] 从即使最靠物侧的第一透镜21的物侧透镜面露出的情况下也不易划伤第一透镜21的物侧透镜面的观点出发,第一透镜21使用玻璃透镜。从透镜的加工性及经济性优异方面出发,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五透镜25以及第六透镜26使用塑料透镜。从透镜的面精度、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折射率等光学特性优异的观点出发,第四透镜24使用玻璃透镜。
[0087] 由构成透镜组2的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五透镜25和第六透镜26构成的接合透镜通过其外周面被支承于镜筒3(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而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
[0088] 第五透镜25中的形成于像侧L2的表面的周缘的平坦部25a载置于在镜筒3的像侧L2朝周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部61。在此基础上,依次配置第四透镜24、第三透镜23以及第二透镜22。之后,第二透镜22的物侧L1的表面的周缘卡止在设置于镜筒3的内周面60的物侧L1的端部的铆接部35。
[0089] 这样,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四透镜24)以及第五透镜25(以及与之接合的第六透镜26)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在此,从防止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四透镜24)以及第五透镜25的插入顺序错误的观点出发,越是像侧L2的透镜,外径越小,且与之相对应,内周面形成得越窄。
[0090] 在内周面60的像侧L2的端部(底面)形成有第六透镜收容部69,在其底部中央形成有开口69a,第六透镜26的像侧透镜面露出于像侧L2。在比开口69a靠像侧L2的与第六透镜26不接触的位置安装有红外线截止滤波器38,而且,在比红外线截止滤波器38靠像侧L2的位置,通过后述的卡止用肋41进行具备摄像元件等的电子部件99的定位。
[0091] 将O型环5配置在形成于镜筒3的上表面的台阶部的凹部64之后,将第一透镜21配置在台阶部上部。此时,第一透镜21根据需要,隔着衬垫39载置在形成于台阶部的承接部34上。
[0092] 第一透镜21在调整了径向的位置之后,通过形成于镜筒3的物侧L1的端部的铆接部36从物侧L1铆接周端部。由此,第一透镜21在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通过此时的向像侧L2的按压力,O型环5被压缩并密封。由此,能抑制来自外部的水等的渗入。
[0093]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透镜单元1的透镜组2由上述6片透镜构成,但透镜的片数没有限定,另外,透镜的材质也没有限定,另外,也可以是不具备接合透镜的结构。
[0094] (镜筒结构的特征)
[0095] 接着,关于镜筒3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特征性的部分进行说明。图3是镜筒3的立体图,从图1的(b)的透镜单元1的立体图除去透镜组2来表示。图4是从镜筒3的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5是镜筒3的仰视图。图6是镜筒3的Y-Z剖视图,从图2的透镜单元1中除去透镜组2来表示。图7是镜筒3的剖面立体图(X-Z剖面)。图8是X-Y剖面立体图。
[0096] 镜筒3是树脂制的圆筒状的镜框,在沿着构成透镜组2的各透镜的外周面的同时朝向像侧L2形成内周面60。更具体而言,镜筒3具备形成内周面60的内侧筒部31、向径向外侧远离内侧筒部31的外侧筒部32、从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朝向径向外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在此为12处)肋40。
[0097]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筒部32的像侧L2的端部33在俯视时外形为大致正方形。如图5所示,在外侧筒部32的端部33,在各边中央的共计4个部位形成有浇口痕迹G,其表示此处是树脂成型时的浇口位置(浇口)。
[0098] 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3通过注塑成型来成型。注塑成型镜筒3时树脂的注入位置(图5所示的浇口痕迹G)远离内侧筒部31。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树脂成型时,树脂从浇口(即浇口痕迹G)到达内侧筒部31时,树脂的流动非常稳定。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树脂的流动的强弱及树脂的流动的混乱引起的变形,可以提高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的圆度。
[0099] 在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在此为12处)的调芯用突出部80。详情后述,但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调芯用突出部80分别形成于多个肋40中的相邻的肋40彼此之间。
[0100] 内侧筒部31和外侧筒部32由环状槽49分开。即,在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和外侧筒部32的内周面32a之间形成有从像侧L2凹陷的环状槽49。例如,如图2所示,凹陷的最深部(即物侧L1的前端部分)与在配置了透镜组2后在光轴L方向上的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间的边界、即配置光圈28的位置对齐或比该位置靠上方。
[0101] 在环状槽49中,从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朝向外侧筒部32的内周面32a形成有上述的多个肋40,更具体地说,在周向(X-Y平面上)上以30度间隔形成有12个肋40。肋40具有在像侧L2的端部具备呈卡止形状的定位部42的卡止用肋41和不具备定位部42的基本肋43这两种。例如,如图4及图5所示,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两个肋40是基本肋43,除此之外的10个肋40是卡止用肋41。
[0102] 具备安装在基板上的摄像元件、保持基板的保持部件等的电子部件99直接或隔着衬垫部件卡止固定在卡止用肋41上。电子部件99俯视时外形为大致四边形。通过在8个以上的部位设置肋40,可以准确地定位电子部件99的外形的边中心部分、角部附近。其结果是,可以提高电子部件99的位置精度。另外,因为可以将电子部件99固定在远离外侧筒部32的内侧筒部31的像侧L2的端部(实际上是肋40的卡止用肋41),所以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直接作用于电子部件99,可以抑制故障。
[0103] 另外,因为环状槽49作为内侧筒部31和外侧筒部32之间的减重部起作用,所以在成型镜筒3时能够抑制收缩。即,可以提高镜筒3的成型精度,可以实现透镜单元1的更高分辨率化。另外,因为将与电子部件99的定位部42设在了肋40上,所以无需设置用于固定电子部件99的部件、结构,可以实现零件数量的削减带来的组装作业的简化、低成本化。
[0104] 另外,因为内侧筒部31被多个肋40加强,所以可以确保收容透镜组2的内侧筒部31的强度。另外,可以抑制来自外部的振动引起的内侧筒部31的共振现象。通过调整肋40的形状等,可以应对各种共振(共振频率)。
[0105] 定位部42具备载置电子部件99的载置面44和限制径向上的位置的突出部45。与Y轴方向平行的两个卡止用肋41(在图5中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止用肋41)形成为仅突出部45有一部分设于内侧筒部31的像侧L2的端面。载置面44和内侧筒部31的像侧L2的端面形成于同一平面上,电子部件99被载置固定于载置面44和内侧筒部31的像侧L2的端面。被固定的电子部件99通过突出部45完成XY平面上的定位。此外,电子部件99也可以是仅载置于载置面44的结构。
[0106] (内周面的结构)
[0107] 参照图9~12对形成于内周面60的调芯用突出部80具体地进行说明。图9是放大了图6的区域A1的图。图10是在XY剖面中表示内侧筒部31的图。图11是将图10的区域A2、即一个调芯用突出部80放大表示的图。图12是说明制作与调芯用突出部80对应的镜筒模具90的形状的工序的图。
[0108] 内周面60从物侧L1朝向像侧L2(例如在图9中从上朝向下)具有收容第二透镜22的圆筒状第二透镜收容部72、收容第三透镜23的圆筒状第三透镜收容部73、收容第四透镜24(实际上是透镜保持架4)的圆筒状第四透镜收容部74以及收容第五透镜25的圆筒状第五透镜收容部75。
[0109] 第二~第五透镜收容部72~75对应于上述透镜的外形,物侧L1的第二透镜收容部72的外形最大,朝向像侧L2,外形逐渐变小。第二~第五透镜收容部72~75分别在周向上以等间隔设置有调芯用突出部80。
[0110] 如上所述,调芯用突出部80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在多个部位形成,在此以30度间隔在12个部位形成,且在径向内侧以凸状(鼓出的形状)形成。肋40也以30度间隔形成。而且,在周向的位置关系中,调芯用突出部80并非形成于形成有肋40的位置,而是形成于错开15度的位置,即形成于相邻的肋40彼此之间。
[0111] 调芯用突出部80具备从内周面60向径向内侧突出(鼓出)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和从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在此,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形成为由两个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从左右夹在中间。这样,调芯用突出部80成为自内周面60的突出量不同的双级突出结构。
[0112] 如上所述,以30度间隔设有12个调芯用突出部80。因此,例如,在像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透镜保持架4)、第五透镜25那样具有浇口切割部的情况下,通过将调芯用突出部80设为12个以上,即使是调芯用突出部80没有碰到浇口切割部的情况,也能够利用剩余的调芯用突出部80起到充分的调芯作用。
[0113] 在此,在多个肋40从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情况下,在成型时形成内侧筒部31的树脂有可能被向肋40侧拉。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很难实现肋40附近的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的圆度精度。因此,即使在成型时形成内侧筒部31的树脂被向肋40侧拉,也可以将调芯用突出部80形成于影响少的相邻的肋40彼此之间。其结果是,可以利用调芯用突出部80以高的精度将透镜组2收容在镜筒3内,所以可以实现透镜单元1的高分辨率。
[0114] 此外,调芯用突出部80无论是形成于第二~第五透镜收容部72~75中的哪一个,其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容易地想到,其结构根据所收容的透镜的结构、形状、镜筒3的模具零件的制造工序等而不同。
[0115] 两个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从圆弧状的内周面60向内部方向突出,但形成于同一平面C1上。而且,在形成于平面C1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形成有剖面为曲面C2的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即,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作为与光轴方向平行延伸的长轴状的肋突出。各个透镜等(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五透镜25)被压入并牢固地保持于这些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
[0116] 在此,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由平面C1形成,但通过沿周向形成的12个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更具体地说,向平面C1的最内侧突出的12个位置C3处于以光轴L为中心的同心圆Rx即透镜外周上。此外,作为多个平面部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的突出量也可以各自不同,以匹配目标同心圆Rx。另外,同心圆Rx不一定必须处于透镜外周上,例如,也可以将与透镜外周空开数微米左右间隙的虚拟圆作为同心圆Rx。
[0117] 这样,通过以成为目标同心圆Rx的方式形成多个平面部即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圆形修正变得容易。即,因为将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设为平面部(平面C1),所以易于取得制造、修正用于制造的模具时的基准,容易保证精度。
[0118] 此外,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由平面C1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相同,是剖面为曲面的肋形状。在该情况下,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和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的形状理想的是满足条件式(1),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设为比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平缓很多的曲面。
[0119] 2×R2≤R1…条件式(1)
[0120] R1: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的曲率半径
[0121] R2: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的曲率半径
[0122] 通过设为满足这样的条件式(1)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的形状,即使在双方均设为肋形状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容易地使成为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的同心圆Rx的位置C3达到所希望的精度。
[0123] (关于模具)
[0124] 接着,参照图12,对通过注塑成型制造镜筒3时使用的模具、特别是与内周面60及形成于其上的调芯用突出部80对应的镜筒模具90进行说明。该镜筒模具90是圆柱状(或圆筒状)且剖面为圆形的模具零件。将模具配置于具有圆柱状的中空的另一模具零件的内部,通过注射将树脂导入该另一模具零件的内周面和镜筒模具90的外周面(内周面60的内周面形成面91)之间的空间,制造内周面60。
[0125] 在此,作为用于形成内周面60的调芯用突出部80的模具形状,如图12的(c)所示,镜筒模具90具有与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的平面C1对应的平坦部92和与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对应的凹曲面93。
[0126] 首先,在镜筒模具90上未形成与调芯用突出部80对应的形状(凹曲面93、平坦部92a)的状态下,通过注塑成型制造镜筒3。由此,成型不具备调芯用突出部80(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的镜筒3(内周面60)。在该状态下测量、分析内周面60的圆度。即,如图12的(a)所示,在内周面形成面91上确定用平面E1削掉的区域D1。削掉的区域D1、即与之对应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的突出量也可以各自不同。
[0127] 接着,削掉上述的区域D1,如图12的(b)所示,在内周面形成面91形成平坦部92。被削掉部分的中央部分E2位于成为对象的透镜的虚拟同心圆(在图11的(b)中,相当于透镜的外周,即同心圆Rx)上。将其在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规定数量,在上述例子中以30度间隔形成12个。
[0128] 接着,如图12的(c)所示,在平坦部92的中心部分,沿纵向形成剖面为长轴状的圆弧E3的凹曲面93。由此,平坦部92以夹着凹曲面93的方式分成两个平坦部92a。凹曲面93对应于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此外,理想的是,凹曲面93的深度、即用于轻压入的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的突出量在所有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中是相同的。
[0129] 因为按照这样的工序在镜筒模具90中形成由平面构成的平坦部92,所以容易取得基准,加工容易,容易获得所希望的虚拟同心圆。即,如果是仅用肋实现透镜的虚拟同心圆的定位和轻压入的结构的圆形修正的情况,则精度确保用调整困难且耗费时间,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便于进行精度确保用调整,可以大幅缩短调整时间。
[0130] 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总结如下。
[0131] 透镜单元1具备多个透镜(透镜组2)和收容多个透镜(透镜组2)的镜筒3。镜筒3具备收容透镜组2的内侧筒部31、向径向外侧远离内侧筒部31的外侧筒部32、从内侧筒部31的外周面31a朝向径向外侧呈辐射状延伸的多个肋40。在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具备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调芯用突出部80。多个调芯用突出部80分别形成于多个肋40中的相邻的肋40彼此之间。在这种结构的透镜单元1中,在成型镜筒3时,即使形成内侧筒部31的树脂被向肋40侧拉,调芯用突出部80也形成于影响较少的相邻肋40彼此之间。因此,可以通过调芯用突出部80以高的精度将透镜组2收容在镜筒3内,所以可以实现透镜单元1的高分辨率。
[0132] 在多个肋40与外侧筒部32之间形成有环状槽49。即,内侧筒部31和外侧筒部32由环状槽49分开。
[0133] 调芯用突出部80具有突出尺寸不同的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和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第二调芯用突出部82从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向内周面60的内侧突出,与透镜外周面(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第三透镜23、透镜保持架4、第五透镜25的各外周面)抵接。第一调芯用突出部81在周向上与肋40不重叠。
[0134] 在镜筒3中,表示在成型镜筒3时形成的树脂注入位置的浇口形成于外侧筒部32。树脂成型镜筒3时树脂的注入位置(即浇口痕迹G)远离内侧筒部31。因此,在成型时,在树脂从浇口痕迹G到达该内侧筒部31时,树脂的流动充分地降低。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树脂的流动的强弱及树脂的流动的紊乱引起的变形,可以提高内侧筒部31的内周面60的圆度。
[0135] 多个肋40的像侧端面具有进行与具备摄像元件的电子部件99的定位的定位部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肋40中卡止用肋41的前端设置有定位部42。因为可以将电子部件99固定在远离外侧筒部32的内侧筒部31的像侧L2的端部(实际上是肋40的卡止用肋41),所以可以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直接作用于电子部件99,可以抑制故障。
[0136]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这些各结构要件的组合等实施各种变形例,并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37] 图13表示变形例的镜筒103的后视图,是与上述的图5对应的图。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肋140从外侧筒部132朝向内侧筒部131形成。具体地说,在内侧筒部131的外周面131a和外侧筒部132的内周面132a之间形成有环状槽149。从外侧筒部132的内周面132a朝向内侧筒部131形成有肋140。肋140与内侧筒部131的外周面131a分开而不与之接触。
[0138] 肋140是卡止用肋141,用于卡止、固定电子部件99。在外侧筒部32的像侧L2的端部133形成有浇口痕迹G。卡止用肋41的定位部根据安装的电子部件99的结构、大小,设置与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载置面44和突出部45同样的结构的双方或一方。在具有这种镜筒103的透镜单元中,在将电子部件99固定于外侧筒部132的情况下,可以排除对内侧筒部131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防止安装在镜筒3上的透镜组2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