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80002963.6

文献号 : CN110859049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欢欢

申请人 : 深圳市迈斯云门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电子卡,包括壳体,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旋转装置(4)、感应线圈(3)以及设有多个功能芯片(21)的多功能电路板(2);转动旋转装置(4)以带动感应线圈(3)与多功能电路板(2)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感应线圈(3)选择与多功能电路板(2)的其中一个功能芯片(21)电连接。该电子卡实现一卡多用,一张卡可以刷不同系统的读卡器,进而达到携带和管理方便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子卡,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旋转装置(4)、感应线圈(3)以及设有多个功能芯片(21)的多功能电路板(2);

转动所述旋转装置(4)以带动所述感应线圈(3)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所述感应线圈(3)选择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的其中一个所述功能芯片(2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还包括:安装有所述多个功能芯片(21)的线路板(22)、以及设置在所述线路板(22)与所述感应线圈(3)相对一侧表面的线圈触点盘(23);所述线圈触点盘(23)上设有分开的、择一与所述感应线圈(3)接触电连接的多组电极,每一组所述电极与每一所述功能芯片(21)对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2)为环状线路板,所述线圈触点盘(23)为设置在所述环状线路板(22)表面的环状线圈触点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分段设置在所述环状线路板(22)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芯片(21)为IC/ID芯片,所述线路板(22)为PCB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3)上设有用于选择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的其中一个所述功能芯片(21)电连接的线圈感应触点(3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线圈触点盘(23)相对一面上的弹簧(42)、以及套设于所述弹簧(42)上并安装有所述感应线圈(3)的旋转按钮(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按钮(41)包括以套设于所述弹簧(42)上的弹簧套筒(411)、设于所述弹簧套筒(411)上用于承载所述感应线圈(3)的承载平台(412)、以及设于所述承载平台(412)边缘用于卡接所述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一面的一个或多个卡接侧壁(4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2)所在壳体一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簧(42)位置的内圆限位部(52)和外圆限位部(51),所述弹簧(42)设置于所述内圆限位部(52)周壁与所述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

其中,所述内圆限位部(52)、所述外圆限位部(51)和所述弹簧套筒(411)的圆心均在同一径向轴上,所述承载平台(412)可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做径向和/或圆周运动。

说明书 :

一种电子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RFI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卡。

背景技术

[000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由于RFID具备读取方便快捷、识别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势,广泛应用于门禁安防、医疗、运输等等。
[0003] 但是随着RFID技术的普及,每个人手中的IC/ID卡越来越多,而每次只能单独刷一张卡,否则读卡会失败。每次使用的时候都要去分辨、去寻找目标卡,而且经常会刷错卡,影响用户体验,降低生活品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IC/ID卡较多而产生携带不便、管理混乱、不易分辨、经常刷错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卡。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子卡,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旋转装置、感应线圈以及设有多个功能芯片的多功能电路板;
[0006] 转动所述旋转装置以带动所述感应线圈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所述感应线圈选择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的其中一个所述功能芯片电连接。
[0007]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多功能电路板还包括:安装有所述多个功能芯片的线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感应线圈相对一侧表面的线圈触点盘;所述线圈触点盘上设有分开的、择一与所述感应线圈接触电连接的多组电极,每一组所述电极与每一所述功能芯片对应电连接。
[0008]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线路板为环状线路板,所述线圈触点盘为设置在所述环状线路板表面的环状线圈触点盘。
[0009]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每一所述电极分段设置在所述环状线路板的表面。
[0010]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多功能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
[0011]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功能芯片为IC/ID芯片,所述线路板为PCB板。
[0012]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感应线圈上设有用于选择与所述多功能电路板的其中一个所述功能芯片电连接的线圈感应触点。
[0013]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线圈触点盘相对一面上的弹簧、以及套设于所述弹簧上并安装有所述感应线圈的旋转按钮。
[0014]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旋转按钮包括以套设于所述弹簧上的弹簧套筒、设于所述弹簧套筒上用于承载所述感应线圈的承载平台、以及设于所述承载平台边缘用于卡接所述多功能电路板所在壳体一面的一个或多个卡接侧壁。
[0015]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中,所述弹簧所在壳体一面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簧位置的内圆限位部和外圆限位部,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内圆限位部周壁与所述外圆限位部周壁之间;
[0016] 其中,所述内圆限位部、所述外圆限位部和所述弹簧套筒的圆心均在同一径向轴上,所述承载平台可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外圆限位部周壁之间做径向和/或圆周运动。
[0017]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通过转动旋转装置以带动感应线圈与多功能电路板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感应线圈选择与多功能电路板的其中一个功能芯片电连接,实现一卡多用,一张卡可以刷不同系统的读卡器,进而达到携带和管理方便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 图1是本发明电子卡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 图2是本发明电子卡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 图3是本发明电子卡多功能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 针对由于IC/ID卡较多而产生携带不便、管理混乱、不易分辨、经常错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个新型的N合一多功能IC/ID卡,已达到一卡多用、携带简单的目的。
[0024]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电子卡的结构示意图一和二,如图所示,本发明构造了一种电子卡,包括壳体,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旋转装置4、感应线圈3以及设有多个功能芯片21的多功能电路板2;转动旋转装置4以带动感应线圈3与多功能电路板2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感应线圈3选择与多功能电路板2的其中一个功能芯片21电连接。
[0025] 图3是本发明电子卡多功能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多功能电路板2还包括:安装有多个功能芯片21的线路板22、以及设置在线路板22与感应线圈3相对一侧表面的线圈触点盘23;线圈触点盘23上设有分开的、择一与感应线圈3接触电连接的多组电极,每一组电极与每一功能芯片21对应电连接,且线圈触点盘23平均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组电极。具体地,该线路板22为环状线路板,线圈触点盘23为设置在环状线路板22表面的环状线圈触点盘。且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功能芯片21为IC/ID芯片,环状线路板22为PCB板,线圈触点盘23为线圈触点镀金盘。其中,多个功能芯片21包括小区、公交以及公司的IC/ID卡信息,可通过IC/ID卡复制器将原有的小区、公交以及公司的IC/ID卡信息分别复制到一功能芯片21中去,从而每一功能芯片21具有小区、公交以及公司的IC/ID卡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小区、公交以及公司的IC/ID卡信息仅是举例,包括但不限于。
[0026] 该多功能电路板2设置于壳体上。具体地,壳体一内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限位柱11,相应地,多功能电路板2上也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相应数量的与限位柱11相互配合的第一通孔24,多功能电路板2自线路板22面向壳体内表面方向,可通过第一通孔24穿过壳体上的第一限位柱11限位于壳体内表面上,圈触点盘23背向第一限位柱11所在的壳体内表面。且,优选地,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的外表面处设有与每一功能芯片21对应的标识,例如一功能芯片21是小区的门禁卡,则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的外表面处便设有一小区标识,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的功能芯片21。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卡扣、焊接等方式将多功能电路板2设置于壳体上,在此不再赘述。
[0027] 感应线圈3上设有用于选择与多功能电路板2的其中一个功能芯片21电连接的线圈感应触点31。具体地,该感应线圈3用于感应射频读写器发送的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产生磁感应,从而产生电荷,通过与多功能电路板2接触电连接构成闭合回路,为电子卡提供电压以及传输数据。
[0028] 旋转装置4包括安装在壳体与线圈触点盘23相对一面上的弹簧42、以及套设于弹簧42上并安装有感应线圈3的旋转按钮41。
[0029] 旋转按钮41包括以套设于弹簧42上的弹簧套筒411、设于弹簧套筒411上用于承载感应线圈3的承载平台412、以及设于承载平台412边缘用于卡接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一面的一个或多个卡接侧壁413。
[0030] 具体地,弹簧套筒411一端封闭,一端开口,自开口处可套设于弹簧42上,环状线路板22内圆对应的壳体处设有可供弹簧套筒411封闭一端穿过的第三通孔,优选地,封闭一端中部为凹坑形状,且设置有指示箭头标识。
[0031] 承载平台41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限位柱43,相应地,感应线圈3上也设有与第二限位柱43位置以及数量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通孔32,感应线圈3可通过第二通孔32穿过第二限位柱43限位于承载平台41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卡扣、焊接等方式将感应线圈3设置于承载平台412上,在此不再赘述。
[0032] 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内表面处也设有与卡接侧壁413位置以及数量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卡接部(未图示),用于与卡接侧壁413配合固定旋转按钮41。
[0033] 弹簧42所在壳体一面上设有用于限制弹簧42位置的内圆限位部52和外圆限位部51,弹簧42设置于内圆限位部52周壁与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其中,内圆限位部52、外圆限位部51和弹簧套筒411的圆心均在同一径向轴上,承载平台412可在壳体与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做径向和/或圆周运动。具体地,内圆限位部52高于外圆限位部51,内圆限位部52用于限制旋转按钮41按压弹簧42超过最大压缩量,避免弹簧42损坏。当用户按压旋转按钮
41或按压完成时,承载平台412在壳体与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做径向运动;当旋转旋转按钮41时,承载平台412在壳体与外圆限位部51周壁之间做圆周运动。
[0034] 为方便描述,多功能电路板2所在壳体为第一壳体1,弹簧42所在壳体为第二壳体5。电子卡自由放置,旋转按钮41通过与弹簧42接触,产生张力将承载平台412上的卡接侧壁
413顶至第一壳体1上,并通过与第一壳体1上的卡接部(未图示)配合固定旋转按钮41,此时,感应线圈3通过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上的一组电极良好接触,从而选择该组电极对应的功能芯片21。
[0035] 当按压旋转按钮41时,弹簧42受到下压发生压缩,卡接侧壁413与卡接部(未图示)分离,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分离,可任意旋转旋转按钮41,旋转旋转按钮41过程中持续按压旋转按钮41,直至旋转至对应的功能芯片21处后,完成按压操作,弹簧42产生张力,感应线圈3通过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上对应的电极进行接触电连接,从而选择对应的功能芯片21进行电连接,再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0036] 完整地,例如,该电子卡集成了小区、公交、公司的IC/ID卡信息,初始时,电子卡自由放置,旋转按钮41通过与弹簧42接触,产生张力将承载平台412上的卡接侧壁413顶至第一壳体1上,并通过与第一壳体1上的卡接部(未图示)配合固定旋转按钮41,此时,感应线圈3通过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上公交对应的功能芯片21电连接。当用户需要进入小区时,可通过按压旋转按钮41,弹簧4受到下压发生压缩,卡接侧壁413与卡接部(未图示)分离,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分离,可任意旋转旋转按钮41选择电子卡外壳表面的小区标识,旋转旋转按钮41过程中持续按压旋转按钮41,直至旋转至对应的功能芯片21处后,完成按压操作,弹簧42产生张力,感应线圈3通过线圈感应触点31与线圈触点盘23上对应的电极进行接触电连接,从而选择对应的功能芯片21进行电连接,再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即可用于进入小区。以此类推,可通过同样的方式完成公司IC/ID卡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0037]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一壳体1处设置转动轨道,每一功能芯片21对应一轨道凹口,用于转动过程中无需按压旋转按钮41,旋转按钮41旋转至一功能芯片21对应位置处时,卡接侧壁413可随轨道凹口完成旋转按钮41的自动上弹,在此不再赘述。
[0038]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电子卡,通过转动旋转装置以带动感应线圈与多功能电路板做相对旋转运动,以将感应线圈选择与多功能电路板的其中一个功能芯片电连接,实现一卡多用,一张卡可以刷不同系统的读卡器,进而达到携带和管理方便的目的。
[0039]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